第十二课
讲解视频:
讲解音频:
辅导音频:
答疑音频:
思考题:
1.八关斋戒有几种?分别应如何行持?
2.八关斋戒与居士戒都是在家人应着重守持的戒律,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何异同呢?
3.梵行居士和八戒居士是如何安立的?此二者有何异同?
4.若仅承许受持一分、二分等戒条,可否称为居士?在这方面有何不同观点?
5.现在社会上行持密宗行为者非常多,我们应如何辨别其真假?
6.莲花生大士曾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通过学习本论,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八关斋戒,在《毗奈耶经》或小乘别解脱戒中未明显讲到,据说它是密宗事部里面的一种八关斋戒,由比丘尼巴莫传下来【72】。这种八关斋戒一般早上受,受戒的第一天中午一定要吃好一点,下午可以喝水,第二天什么都不吃,这是比较大的斋戒【73】。不过,有些地方也有第二天早上喝糌粑汤或者稀饭的习惯,这样也应该可以。
【72】 有关八关斋戒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来自于西藏,当时藏王松赞干布主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八关斋法,由此流传下来。第二种,当时因渣国国王的公主对佛法很有信心,喜爱学习佛法,然而身为王族一直无法修行。观世音菩萨为了圆满公主修行的心愿,使公主得了会传染的麻疯病,国王和家属及亲友们将她赶出了家门。当时公主非常痛苦,一个人走到靠尼泊尔的尼卡拉地方,在此处修行,祈请观世音菩萨,白天念六字大明咒,晚上念大悲咒,二十四小时不停,这样修持了五年。五年后没有任何感应,心中很难过,想要放弃修行。有一天早上, 文殊菩萨现身对她说:不要放弃,再继续不间断地念五年,你的成就会与绿度母等同。此后,公主就从莲花部的经中取出八关斋戒的法继续修持,又修了五年, 她正满 27 岁,刚好在佛诞之日,亲自见到度母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当下证得初地菩萨的果位,身上麻疯病顿时消除,容貌比以前更为庄严。公主成就以后, 法号吉祥比丘尼,也即给龙玛模巴莫。吉祥比丘尼将此八关斋戒法传给达哇桑, 一直传到现在,这就是印度的传承。
【73】 在藏传佛教中,八关斋戒因守持的日数不同而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期三天两夜的禁食斋戒,藏语称为「纽涅」。另一种是为期一天一夜,称为「尼涅」。两种斋戒所受的戒律完全相同,均是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并修持《千手千眼观音禁食斋戒》仪轨。不同之处在于「纽涅」是连续两日受戒,第一天过午不食,但午后至临睡前,可以饮水。第二天则全日不能饮食、饮水。而「尼涅」则是一日受戒, 当日过午不食,且午后也不可饮食、饮水,直至隔日清晨解戒。
这种特殊的八关斋戒,老年人受持的比较多。它的功德非常大,方便的时候,我想给大家讲一讲八关斋戒的功德,这也很有必要。不过出家人一般不用受八关斋戒,因为这些戒条对出家人来说需要终身守持,而居士或从未受过戒的人,没有终身守戒的机会,暂时性地受持八关斋戒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地方的上师,专门开极乐法会,让信众暂时在一个月中受八关斋戒,或者神变月的时候每天受八关斋戒,功德非常大。
因此,以后一辈子当中没有守戒机会的话,应该让这些人受持八关斋戒。麦彭仁波切专门有一个《八关斋戒注释》,可能有十多篇儿,方便的时候很想翻译出来。以前这个想翻译、那个想翻译,很多已经翻译完了,这也是心里面的一种誓愿吧。以后慢慢因缘成熟的话,还是很想翻译。其他像克主格勒华桑也专门有《三戒论疏》;益西彭措堪布去年作的《走向解脱》,分出家篇和在家篇,在家篇中有关在家人受八关斋戒和居士戒方面,引用很多教证比较系统地讲述了。
希望你们有些人,应该好好看一看八关斋戒的介绍,这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以后在弘法利生过程中,对一些无法终身守持戒律的人,可以让他们受八关斋戒。《俱舍论自释》中说【74】:以前很多屠夫、妓女也是受八关斋戒。《大圆满前行》中引用过这些教证。昼辛吉的很多公案中,也讲了这方面的功德。因此,大家一定要守持八关斋戒。尤其以前从未受过其他戒律的人,这个很重要。对于居士来说,并未要求过午不食等,但居士可以将八关斋戒作为长净法【75】,在初八、初十、十五、三十等殊胜的日子当中守持这些戒律。
【74】 《俱舍论自释》中云:“如是而为,屠夫邪淫者白日或晚上受戒亦有果。”
【75】 长净法:增长善根和清净罪障的一种法。
出家人一般不用受这种斋戒,出家人如果受持会有破戒的过失等,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毗奈耶经》中有这方面的辩论,此处不作阐述。因为它是一种在家戒律,出家人没必要受,斋戒中的所有戒条,作为出家人来讲全部都是必须守持的,就像小碗装得下的东西,大碗肯定可以装下,因此出家人不用受八关斋戒。
戊三、居士戒:
断尽杀盗淫妄酒,即是居士之戒律。
随意承诺依数量,一戒二戒多圆戒,
戒除一二三五上,梵行居士断非梵。
智者许此八戒士,非在家亦非出家。
居士戒与其他别解脱戒有点不同,如果破戒,也可以在比丘、沙弥或者其他居士面前重新受。有关这方面的辩论比较大,一般来说,需要再次在其他人面前依靠仪轨受。
断除杀盗淫妄酒,即是居士五戒。但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随意承诺守持一戒、二戒、三戒、四戒和五戒。颂词中没有说“四”戒,实际也可以,比如居士五戒当中只能守一条,叫做一戒居士;守两条,就是二戒居士;守三条、四条,则称为多戒居士;五条全部守持,即是圆戒居士。不仅断除五戒当中的邪淫,在这一基础上清净所有非梵行,就叫做梵行居士。对于这种梵行居士和八戒居士,很多智者认为,他们既不是在家人也不是出家人。
在终生守持的居士、沙弥、比丘三种戒中,第一个是居士戒:杀生即断绝命根,不与取即偷盗,妄语即说上人法,邪淫即以贪欲作不净行,这四种属于四种根本罪。
其中,杀生的对境必须是人,如果不具足这一点,比如杀牦牛等,只能算是根本罪的范畴,并未构成真正的根本罪,因此不算是真实破戒。我有时想:居士杀牦牛不犯根本戒的话,前面讲皈依三宝不害众生,这样一来,杀牦牛其实已经犯了皈依的根本戒。不过皈依戒不属于真实戒,藏汉哪一位高僧大德都未讲到皈依戒的意乐、加行、究竟等,没有像其他戒律一样详细分析。
也有些人说:皈依戒和居士戒有很大差别,皈依只是自心的一种意识,居士戒则是依靠真实的仪轨圆满。克主杰在《三戒论疏》中严厉驳斥了这种观点,他专门引用佛经教证说:皈依也是一种戒律,凡是守皈依戒或五戒者,都是真正的居士。
以前有个居士说:听说藏族人可以吃肉,有些藏族居士一边杀牦牛一边念观音心咒……。他可能是不懂戒律才这样说的。严格来讲,杀牦牛虽然不构成真正的根本罪,但也是杀生根本罪中的一分。在这方面,堪布云嘎特意作了解释。
对于居士来说并未遮止非梵行,只是讲到邪淫,因为对在家人来说很容易守护。《俱舍论》中云:“邪淫极受谴责故,易守不作得戒故。”所谓的邪淫,是非常不好的行为,极易遭到他人谴责,由于这一点很容易守持,只要不作即可以得到居士戒。
上述所说四根本罪的支分,即是饮酒,这一点必须断除。如若未断除,其他学处也就无法守护。
以上五条根本学处即为居士戒。不管出家人、在家人,现在很多人不明白这些戒条,如果问一些居士:“你守一分戒还是多分戒?”“我就是五戒居士。”实际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有些人根本无法守持五戒,只能遵守一戒,这一点也是可以的。但有些人根本分不清楚:要守就五戒全部守,不能守的话,就不给你传戒。这种作法,并不符合《毗奈耶经》的说法。
自己随自己的意愿而承诺,依照守护的数量,诸如仅戒杀为一戒居士。在这里也有不同的观点,还是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有些上师认为:在所有戒条当中,杀盗淫妄酒当中的酒必须断除,在戒酒的基础上,你想遵守哪一条戒律都可以。《大海论疏》和《三戒论》中并没有这种要求,比如一位居士只能不杀人,这样也可以给他传戒,称为一戒居士。在此基础上,断除不与取为二戒居士。在前二者基础上,断除妄语则为多戒居士。在前三者基础上,断除邪淫与饮酒,为圆戒居士。有人认为:承诺守持三条、四条,就称为多戒居士;五条全部遵守,叫做圆戒居士。这种说法可能好懂一点。
有人说在戒酒的基础上随意承诺守持一戒、二戒等,但按照本论观点来讲可能有点麻烦,因为颂词中说“一二三五”,这样一来,到五条的时候已经没什么可算的了,有点困难。不过,上师如意宝以前在藏地很多地方传戒的时候,要求他们必须先不喝酒,在这一基础上,再传授其他戒条。这是藏地很多高僧大德普遍的做法。
在本论和明朗罗扎瓦的注释中都说,只要承许不杀人,即使杀牦牛、喝酒等,也可以称为居士。表面看来可能不太好,因为他又喝酒又杀牦牛,但不杀人也是一种戒条,符合《毗奈耶经》的说法,可以承许为一戒居士。
一般来讲,居士五戒全部守持,对有些年轻的在家人来讲,可能很难办到。因此,在很多地方有这种开缘还是很重要的,这在《毗奈耶经》当中有专门记载。
但有些人说:这是一切有部的做法,其他宗派并不承许。克主杰在他的讲义中说:不管一切有部还是大众部、犊子部,只要佛经有这种记载就可以。你们以后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应该明白: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只要能做到不杀生,这也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因,所以,仅仅守持一分戒律也非常重要。在现在末法时代,对于比丘尼戒、比丘戒等全部圆满守持,真的有点困难,但至少受持一分戒以上,这一点,我觉得只要有一种信仰就不会很困难。无垢光尊者说:不要到其他地方去,应该静静地观自己的心。虽然如此,很多人还是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在以后的弘法利生过程中很有必要。
堪布云嘎在讲义中说:此等依次断除一个、二个、三个、五个所断。没有讲到四个,实际四个也可以说。有部宗承许:仅仅承诺守居士戒而可随意守一戒等。经部宗则认为:如果随意承诺一戒等,就承认为居士,那就成圆戒居士了。这样一来,由于没有守护其余戒律,则会造成破戒的过失。也就是说,你在上师面前受戒时,只是承诺受持居士戒,而未作详细区分,这样还是有过失的。因此,在受戒时,不管受一分、二分、多分还是全部守持,都需要在上师面前作口头承诺,清楚表达出自己所要受持的戒条,这一点很重要。
以上所宣说的是在家学处。
在五根本戒的基础上断除非梵行,即是梵行居士。也就是在断除邪淫的基础上,所有不净行全部断除。这一点,通过“戒律庄严修行人”等教证可以说明,不论在家、出家,均以守持清净戒律作为庄严,这是经部所承认的。
颂词说“智者许此”,“此”就是指梵行居士。对于梵行居士以及八戒居士,《宣说幻化经》说:“纵然诸善逝赞叹,出家具有多功德,然为悲悯诸有情,利众生我执国政,有生之年持梵行,亦守八关斋戒也。”虽然往昔出世的诸位佛陀均赞叹出家具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像大悲王子等若出家会有很多功德,但舍弃所有众生后,利益众生的事业并不是很广大,以悲悯众生的缘故,还是以国王形象利益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有时候以出家方式利益众生,有时候以在家方式利益众生。尤其作为大国王,一个人到寂静山林当中出家,可能只是自己修一修菩提心而已,利益众生的机会却已经丧失了。所以,悲悯诸有情的大菩萨,仍然以持执国政的方式,于有生之年中持清净梵行或者守八关斋戒,作一名梵行居士或八戒居士。这一点,佛陀也是大加赞叹。
原来学院来了一个人,说:“我很了不起,我在当地特别有名望。我不能出家,我出家的话,我的弟子全都不行了。”结果他的弟子全部是学张洪宝中功的人……有时候以凡夫人的智慧和能力,对很多事情根本分不清楚,现在看来可能利益很大,过几个月或者几年以后再观察:噢,原来应该是这样才好。这时已经来不及了。但不管怎样,以在家形象利益众生的例子数不胜数。
智者们认为,所谓的梵行居士和八戒居士,已经断绝了在家人的不净行,因而不是在家人;又没有持出家相,也不是出家人。
大家对这些关系应该清楚。我想再过两三个月,《三戒论》全部讲完以后还是要考试,否则,肯定学得不踏实。希望你们一定要清楚:这两种居士,已经断绝了在家的不净行,却没有现出家相,所以,既不是在家人也不是出家人。
几年前我专门找过一些书,想看一看此处说的智者到底指哪些人。不过,理解为佛陀或者后来的高僧大德都可以。
余六不善同分断,具居士戒持明者,
除出家相与仪轨,余均实行佛所说。
除去上述所说的四根本罪以外,其他六种不善业及四根本罪的同分全部属于所断,受持这种戒律的居士持明者,除不必显现出家相以及念诵羯磨仪轨,其他都要行持。这是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明确宣说过的。
现在密宗经常说的密咒师,他的身份应该是居士。有些密咒师有头发、有家眷等,作为比丘做这些都不合理。那么,以居士身份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行持种种行为呢?并非如此,除出家人的形象——披袈裟、拿钵盂等,以及出家人每月诵长净戒等仪轨外,其他行为需要与出家人一模一样。
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很多人还是知道好一点,不然现在都认为:密咒师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并非这么简单,这在佛经中也是不开许的。
十不善业中,除去四根本罪中包括的身三不善与妄语,余下的语三、意三共六种不善业,以及四根本罪的同分杀旁生等,对这一切所断虽然没有彻底戒除,但因为具有悔改之心,而称为需还净之学处。不仅如此,就算是具有居士戒的密宗持明者,除了披袈裟、持钵盂等出家相,以及羯磨仪轨专门制定的戒律以外,其余所有的戒律都必须同出家人一样。
这一点大家应该记住,所谓的藏族密咒师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作为密咒师来讲,穿着袈裟、拿着钵盂规规矩矩地走,这一点不太合理,佛陀在经中也未作此种要求。除此以外,其他行善断恶方面全部与出家人一模一样。以前学院里有一位嘉秋喇嘛,人们都称他为瑜伽士。他真是这样的,虽然有头发,经常披着白色的披单,除了出家形象以外,在行善断恶等方面真的很让人生信心。有些密咒师不是这样的,所有恶业都会造,什么坏事都会干,这样很有损于佛教形象。尤其对藏传佛教,原本就有很多人不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所谓的“密宗瑜伽士”,经常打着藏传佛教的旗号,在人前显露各种愚笨的姿态,对佛教有很大危害。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
《妙臂经》中说:“如来彼说别解脱,一切清净之戒律,在家咒师除形象,仪轨余者均当行。”现在汉地以及藏地有些地方,对戒律非常重视,他们一看见有头发密咒师的行为,觉得像外道一样,根本接受不了。这也是太过分了。为什么呢?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明显讲到:所谓的密咒师,除仪轨和形象以外,对行善断恶等均应像出家人一样行持。国王赤松德赞曾说:僧团有两种,一是在家僧团,一是出家僧团,此二者都是人们供养、朝拜的对境。
所以,所有的密咒师不合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但现在很多人对密宗的真相不是很了解,作为密咒师的行为也不能太过分了。
以上居士戒已经宣讲完毕,以下是讲出家人威仪方面的问题。到第三品菩萨戒的时候,大家可以继续听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