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百零五节课
昨天讲完了希求心(第一种助缘),今天接着讲自信(第二种助缘)。此处的科判是“宣说生起自信”,有些讲义中是“总说”,二者都是一个意思。
前面已经说了,按照《华严经·金刚幢品》的教证,在修行中一定要有自信,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要抉择是否去做,如果无能为力,那最好先放弃,要做的话必须善始善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为什么呢?下面就讲这个原因:
退则于来生,串习增罪苦,
他业及彼果,卑劣复不成。
有头无尾的过患,若仅仅是事情不圆满,那也不要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它会为来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在相续中种下不好的习气种子,并且增上罪业、增加痛苦,原来所做之事的善果极其卑劣,后来所做之事也不会成功。具体而言:
1、“串习、增罪”(等流果和士用果):在修持某件善法时,如果在中间就放弃,这种恶习将感召来世也将屡屡退失誓言的等流果。所谓“等流果”,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之业相同,前世喜欢怎么样,后世也喜欢如此[1]。前世在上师面前闻法时断了传承,没有圆满,后世这种习气也会一直延续下去,乃至生生世世都很难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了,每一次也会因各种违缘而断传承。
以此等流果所导致,士用果[2]的罪业也越来越大。上师如意宝说:“故意断一个传承,相当于毁坏一百座佛塔。”诸高僧大德也有这种说法。可见,这种罪业的果报相当严重。有些人听闻佛法时,好像在学世间学问一样,没有特别恭敬地听了几堂课,过段时间不想听就随便离开,轻率地中断传承。如果是这样,士用果将会招致罪业不断增长。
2、“增苦”(异熟果):以罪业上中下的不同程度,分别堕入三恶趣,即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对有智慧的人来讲,造善业肯定希望增长快乐,谁也不愿意成为痛苦之因,所以在行持时自己不得不慎。
3、“他业卑劣”:若放弃了这件事情,其他事情也很难成功。比如你在一个上师面前听《入行论》,越听越觉得没有兴趣,后来另一个上师在灌顶,你就随便断传承跑去了。按理来讲,灌顶的功德不可思议,对自相续的加持非常大,但因为前法的缘起被破坏,以致这个法的加持也难以获得。
4、“彼果卑劣”:自己听受《入行论》,本来会有十分善妙的果报,但因为中途断了传承,所以果报不一定成熟。即使成熟,时间也极为漫长,效果不太理想,根本不如圆满听受一部法的功德大。
5、“复不成”:有两种解释方法:1)断了传承以后,虽然很想再接上,但大多不能成功,常因各种违缘而拖延,一生中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2)一件善事没有圆满的话,其他善事也无法善始善终,最终必将一事无成。
当然,这个偈颂可以从方方面面来解释,我主要是以传承圆满为例说明的。如今很多人在学习《入行论》,现在已经讲了一半,到中间的时候,希望大家尽量把这部法听圆满,不要因为恶知识、恶友、恶环境的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马上选择另一个法。对你来讲,毁坏缘起是很可惜的。
记得法王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着重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老人家一辈子听过无数法,不管在什么样的上师前听,从来没有中断过。唯一不圆满的一部法,就是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因示现圆寂而讲了一半的《功德藏》。但上师如意宝后来也没有到其他上师那里去接传承,因为上师认为这是一个缘起,以后托嘎如意宝无论在清净刹土或不清净刹土度化众生,肯定会亲自圆满这个传承的。所以,上师把此法的传承一直留着,没有再去接上。
上师一生传了那么多法,但记忆中只有一部法没有圆满。那是在文革期间,嘎多堪布等强烈请求上师讲《戒律大疏》,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上师说可能不会圆满,但几个法师非要请上师传,在传的时候也很危险,结果没有传完。事后上师心里一直不安,后来请日巴堪布给他们念了传承,才算是圆满了。除此以外,在一辈子当中,上师所求的法和给别人传授的法没有一个不圆满的。
大家应该清楚,上师不像我们一样孤陋寡闻、仅仅听了一两部论典,上师听过千经万论,也传过不计其数的教典。他老人家尚且如此重视传承,而我们个别道友,今天这个法不圆满,明天那个法也不圆满,所有的法都不圆满,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缘起!
我个人来讲,这方面也确实没有留下遗憾。在上师如意宝为主的高僧大德面前,不管是听什么样的法,不管是哪一个上师传,有些上师水平比我高,有些上师水平比我低,但我都观清净心,对法有尊重和恭敬之情。唯一不圆满的一部法,就是上师如意宝圆寂前正在讲的《宝性论》,除此以外,在我的记忆中,真的没有断过传承。
在讲法方面,有一段时间学院治理整顿,当时在讲《君规教言论》,中间断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也给道友们补上了,除此之外,将近二十年来没有断过。尤其每次在上师那里听法时,从来没有因打瞌睡而断了传承,不管是哪一部法,只要上师传过,我自信肯定有圆满的传承,尽管中间身体不好或是有各种情况,但因为自己把法看得很重,什么样的疾病、烦恼、违缘都不会让我断传承。
大家应该明白,最开始的缘起是很重要的,不管在哪一位上师面前听法,不要今天听、明天不听,几年下来一个圆满的传承都没有。如果以小小的违缘而随便中断,不仅即生中很多事情搞不成,乃至生生世世也经常遇不到佛法,纵然遇到了,又会频频出现违缘。比如有些道友很想圆满学这部法,但中间往往会出现违缘,不得不半途而废,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前世没有好好行持佛法,留下了这样的等流果。现在假如再不斩断它的相续,很可能生生世世都会如此。所以,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再三地考虑,如果已经做出了决定,就不要轻易改变,这种自强的信念也叫做自信。
癸二(宣说趋入自信)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于善断惑力,应生自信心。
我们应生起三种自信——善业自信、断惑自信、能力自信。如果自己的自信特别薄弱,务必要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令其生起。
善业自信,是为了利益众生,对欢喜行持善法充满自信;断惑自信,也叫灭惑自信,是为了利益众生,对灭除自他一切烦恼充满自信;能力自信,指行持善法和断除烦恼时,自己有强大的心力,坚信必定会断尽烦恼、圆满行善。
对于这三种自信,下面一一地分别宣说。
子二(广说)分三:一、业之自信;二、力之自信;三、灭惑之自信。
丑一、业之自信(善业自信):
吾应独自为,此是业自信。
为了自他一切众生的善业,我独自一人便能行持,这种心态即业之自信。
譬如,山王在群山中巍然壮观,任何违缘也无法动摇;日月在世间放射光芒,任何劣光也无法胜伏。同样,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在人群中犹如山王和日月一样,任何逆境均无法阻挡他利益众生的行为,任何自私自利的心态也不能动摇他利益众生的发心。
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不要认为利益众生只是高僧大德或者有智慧、有水平人的事,自己卑劣可怜,连想都不敢想。这是不合理的。前面已经再三讲过,按照佛教的观点,众生是平等的,只不过因为业感不同,有些人智慧高,有些人智慧低,但只要肯发心的话,谁都有这个能力。
在佛教历史上,弘法利生事业广大的人,也不一定全是智慧超群者。有些人虽然智慧一般、能力一般,但因为发心的力量不同,最后的事业远远超过了很多具有智慧的人。大家在做善事方面一定要有自信,如果太脆弱、太自卑,那么最简单的善事也做不了。所以在行持善法时,应该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毅力,不论有没有别人帮助,自己都能独自承担。倘若一切都依赖他人,正如格言里面所讲,一旦离开了他缘的力量,自己就会掉在地上,非常痛苦。
大家应该想: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我才能度化众生、弘扬佛法、行持善法,其他众生肯定不行,为什么呢?下面宣讲如是思维之理由:
世人随惑转,不能办自利,
众生不如我,故我当尽力。
世间上的芸芸众生,日日夜夜为贪嗔痴慢嫉等八万四千烦恼所左右,被行苦、变苦、苦苦为主的苦难所束缚,无论是有钱、没有钱,有地位、没有地位,人人脸上都是痛苦的神色,一辈子奔波忙碌到头来得到什么?连成办自利也力所不及,最基本的生活也难以保障,何况是将无量众生安置于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果了。由于众生都不如我,因此我应当精进成办自他一切利益。
原来曾有个人说:“我现在没有工作,其他人都不如我,我有修行的机会,有利益众生的时间。”同样,现在很多众生被烦恼捆得紧紧的,在梦中还没有醒过来,无明烦恼蒙蔽了他们的慧眼,根本不知道有前世后世,迷迷糊糊地沉溺在五欲泥坑中。上至国家主席总统,下至街上乞丐,几乎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考虑、为今天考虑,从没有想过来世和众生。而我们呢,不仅遇到了大乘佛法、依止了大乘善知识,而且相续中有利他的菩提心,相比之下,确实“众生不如我”!所以我们应当自信:“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我才有度化众生、弘扬佛法的能力,我不精进谁精进?我不努力谁努力?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众生。”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遭到毁谤和违缘,但是发了大乘心的人,不应该在乎这些,世间人多是自私自利的心态,这不但不会损害大乘行者,甚至其他宗教徒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不会抱怨这些。特蕾莎修女说过:“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有时候看别的宗教,还是很有吸引人的地方,他们真的不关心自己,一心一意想帮助众生。可惜的是,其教义中并没有缘起空性、利他菩提心的甚深教言,虽然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无法脱离人天福报。
然而,在帮助他人方面,我们佛教徒应该学习,否则口头上吹嘘空性妙用、往生极乐,整天以一个大大的“我”为中心,能不能达到效果也不好说。我们先要从利他做起、从忘我做起,这对社会和国家有非常大的利益,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利益众生获得佛果而观修空性,这样会比较实在一点。很多佛教徒的方向必须要摆正,很多人声称“我要参禅”、“我要念佛”、“我要化缘”,全部以自我为中心,真正去帮助众生的心特别弱,那佛教还能在人群中住世多少年?这一点的确值得怀疑。
看看我们周围其他的宗教,他们对自己的宗教充满自信,而我们佛教徒,有时候连自己都无法感动,更何况去影响别人了。如此一来,以后去弘扬佛法时,全是一种口头上的菩提心,真正遇到可怜人的话,刚开始可能想帮助一点,久而久之,心又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长期下来,佛法在世间上怎么样弘扬?这些大的问题,大家不得不值得关心!
因此,我们理当有成就一切善法的自信,独自即可成办利他事业,而不要依赖其他众生。《慧海请问经》中说:“日轮不依任何帮助,但它可以照亮一切世界;雪山狮子不依其他助缘,但声音可以传遍山川;毒蛇安住于寂静处不依任何人,但可以自给自足地生活。同样,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不需要依靠其他助缘,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行持善法、度化众生。”佛经中的这些内容,大家应当再三地思维。如果我们利益众生靠别人,修行佛法也靠别人,永远都是幼儿园的孩子,一直长不大,没有老师扶就倒下去了,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在上师面前听了大乘佛法,到了一定时候,自己应该自立,佛陀讲过:“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
因此,到了一定的时候,大家应该自觉发大乘菩提心,不用上师天天劝你“一定要发心发心”,结果上师死了以后,这种心也随之而离开,那这是不行的。学习了大乘以后,自己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以前不管是修行也好,生活也好,都是围绕着自己,从现在开始要为众生而活着。有了这样的心态,自己才会做出利益众生的伟大壮举。
他尚勤俗务,我怎悠闲住?
亦莫因慢修,无慢最为宜。
其他众生整天忙于护持亲友、降伏敌人,做农务、搞牧业、办商业……各种各样的琐事永无止境。很多人常说:“我现在事情太多了,等过一段时间做完了,再准备出家学佛。”这种说法实在愚痴!世间琐事如波浪一样此起彼伏、没有间断,只有死了才能做完,那时候你一辈子辛辛苦苦所忙碌的一切,不管是事业也好,项目也罢,什么都带不走,唯有独自一人空手前往中阴。如果现在还不考虑来世,仍然一味地贪著今生,那真是愚痴到了极点。假如我们也如此随波逐流,跟他们一样无义度日,这样的大乘佛子极不庄严。
世间上有那么多可怜众生,每天都忙于琐事而疲于奔波,我们若不度化他们,而是安闲地住在寂静山里,把门关起来,整天闭目思维如何开神通、发财,那是值得羞愧的。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乃至生生世世都要为利益众生而做有意义的事,世间人整天为了自己而忙碌,我们与之完全不同,我们应该是为了众生而忙碌。
前一句还有些注疏解释为:这些众生很可怜,我们应该把帮助他们当作自己的责任。以前仲敦巴尊者看见别人在背东西时,马上会过去帮忙;单巴桑结仁波切在印度看见阿兹(种姓低下的人)干重活时,也经常去帮助。这些大成就者根本没有丝毫傲慢,并不是自己一人住在寂静处,从来不与众生交往。我们作为大乘菩提道的随学者,又怎么能将众生的困苦置之不顾呢?世间上有无数的可怜人: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学儿童……他们一双双的眼睛在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去施予帮助。如果我们只希求自己的美好前途,而不顾身边这些可怜人,那绝不是名副其实的大乘行者。所以,大家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实践、去行动,哪怕一个月做一件好事也是可以的,倘若自己真的有菩提心,在行为上应该表现出来。
当然,在行持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杂有傲慢,认为:“这些人天天忙着自己的事情,我这个人很了不起啊,已经发了菩提心,穿着出家的衣服,还给别人讲经说法,跟这些人相比,我是至高无上的,他们都是低劣无比!”若有这样的骄傲自满,实际上不太合理。我们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应该像以前的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一样,把自己当作众生的铺盖、桥梁、道路,以慈悲心来全心全意地承事众生。否则,傲慢的山顶上不会存留功德水,不管你是一般人还是特殊的人,佛法都不能融入自相续。
以前与华智仁波切同时代的,有位秋吉朗巴伏藏大师,他有个弟子叫仁钦达吉,学问非常不错,是一个堪布。有一次,仁钦达吉很想到华智仁波切那里求学,他的上师就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信中说:“请提供衣食与佛法,给我这位高傲的弟子。”当他到华智仁波切那里时,华智仁波切叫道:“唉哟,鬼王来了!”猛地站起来,令堪布没有顶礼的机会。然后堪布设法呈上信,华智仁波切却将它迅速掷入黑暗角落,并没有特别恭敬,也没有给他传法。堪布一直跪在他面前不断地求法,特别是《入行论》的法教。华智仁波切说:“像你这么重要的人,能从我这个老笨蛋这儿得到什么?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但堪布比较有信心,一直不断地祈求,后来华智仁波切说:“那等一阵子再看看吧。”
整整一个月,华智仁波切没有讲一句开示。于是他又鼓起勇气,再次请求道:“伏藏大师秋吉朗巴送我来向您求法,如果您不传只字半句,我势必要空手回去见他。无论如何,请您答应教导我。”华智仁波切简言寡语地回答:“好,明天再来!”隔天早晨,当堪布到来时,华智仁波切首先给他一件僧袍,说:“这是衣服。”接着给他一条干羊腿:“这是食物。”第三送堪布一本《入行论》,说:“这是佛法。”然后总结道:“好啦,你上师所说的三样,我已经交给你了,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当时藏地不像现在一样,法本一般不好得。原来我小的时候放牦牛,有一次看到《入行论·智慧品》里抉择“人无我”的一段,就特别想得这个法本。后来求了很多很多人,但因为当时必须要手抄,而且政策也非常危险,谁都不敢给。因此,当时给一个法本还是不容易的。)
堪布完全绝望了,他在华智仁波切面前的泥地上,不停地顶礼又顶礼,剧烈地哭着说:“请为我开示!”……最后,华智仁波切觉得他已堪为法器,傲慢基本上摧毁了,于是开始教导他,并持续好几个月。堪布进步神速,终于成为非常伟大的修行人。他永远感激华智仁波切为了平服他的高傲和矫饰,不断示现的粗暴行为和令人不快的态度。之所以初次见面时唤他“鬼王”,因为华智仁波切已见到他背负着身为比丘学者所潜藏的自负残渣。
我们相续中若有傲慢,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因此,有些善知识会以各种方式调化。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错误,假如一直认为是上师的误解、道友的误解,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这是不合理的。凡夫人经常有这种毛病,上师或者道友指出他的缺点时,自己始终不愿意承认,还一味地嗔怪别人。所以我们度化众生时,傲慢很可能随时出现:“啊,我天天为众生做事情,从早到晚没有什么是为自己的,我还是很不错。那些老太太天天都为自己念佛,世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我真的很了不起!”然后自己高高在上。如果这样的话,那自相的傲慢已经出现了,行持善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积累的罪业越来越大。当然,看似傲慢的自信并不是傲慢,自信和傲慢的差别一定要分开。
丑二(力之自信)分四:一、理当依自信;二、对治之自信自性;三、呵责所断之傲慢;四、赞叹对治之自信。
寅一、理当依自信:
乌鸦遇死蛇,勇行如大鹏,
信心若怯懦,反遭小过损。
当乌鸦遇到死蛇时,会表现得像大鹏遇到龙王一样勇敢;同样,信心特别怯懦的人,轻微的违缘也会带来致命的侵害。
此处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修行需要自信。乌鸦本来是一种没有多大胆量的鸟,它平时看到毒蛇时,不要说吃掉它,就连接近也不敢。但是看见死蛇时,它就会变得勇不可挡,口中发出“哇啊、哇啊”的怪叫,鼓动双翅猛扑过去,把死蛇拽来拽去,然后统统吃光。它这时的表现,如同大鹏见到龙王一样。大家都知道,大鹏是龙王的天敌,一旦大鹏现前时,再厉害、再凶猛的龙王也会浑身发抖、战栗不已,世间上的龙病依靠修“大鹏法”就能痊愈。所以大鹏一出现的时候,龙王会全部消失,乌鸦在遇到死蛇时,也会这样神气十足、极其勇猛。
同样,学习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有些人的自信心极为强大,不要说遇到微小的挫折,就算在天大的违缘面前也不容易倒下,魔王波旬和其他妖怪鬼神都无法侵害他,任何人与非人也对他无计可施。相反,有些人的自私心特别强,利他心相当微薄,尤其是对治烦恼时,软弱无力如同死蛇,像乌鸦一样小小的烦恼,也能给他带来严重的侵害。
那天我在外面时,听到一个人说:“我去听课的路上,堵车很厉害,我心里很烦就回来了。”我当时就想:这个人实在太脆弱了,因为堵车就不听课了,真是特别可怜!还有些人由于家人制造障碍、亲朋好友百般阻挠,所以往往放弃学佛。其实,这些都不是特别大的违缘,但是心力非常弱的人,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他马上崩溃,倒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了。
有些人的智慧不一定很高,但内心极其勇敢,犹如雪山松树一般坚毅,所有的违缘都对他无可奈何。不要说一些小障碍、小困难,即便是临终的痛苦,也无法动摇他的勇猛之力。学佛的人就要如此坚强,不坚强的话,不要说佛法,世间上的事情也搞不成。
在修学大乘的过程中,肯定有层出不穷的违缘,但只要自己有正知正念,任何违缘都不能摧毁。曾有一个法师请教另一个法师说:“现在有很多女众对我造违缘,我该怎么办哪?”他一边说,一边非常伤心。那位法师淡淡地念了这个颂词,告诉他说:“不具足正知正念的人,脆弱犹如死蛇一样,即使遇到乌鸦般的小违缘,也无法对治而易使自己的戒律受到损害。”当时他若有所思,回去之后自我反省,重新依靠对治力逐渐遣除了修行中的违缘。
我们每个人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中,没有违缘是不可能的,但有些人的控制力比较强,不容易使自己退失精进,而有些人的对治力比较弱,一遇到违缘就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地投降了。大家应该用这个比喻反反复复观察自己,一方面不能退失利益众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退转学习佛法的道心和行为。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外境的诱惑也相当强,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自己的心不坚强,终生修持佛法恐怕很困难。我有时候非常羡慕七、八十岁的老修行人,他们当了一辈子的修行人,而那些脆弱的人,早就已经失败了。
所以,无论是在家人、出家人,心力应该提升起来,对治烦恼的信心应该稳固起来。出现各种烦恼时,一方面要祈祷上师三宝,另一方面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自暴自弃:“我身体不好、烦恼深重,肯定是不行的!”如此天天自我打击,是不合理的。有一位法师跟我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我每次见到他时,都有种不同的感觉,他做任何事都很有能力,修任何法也很有信心,人就应该这样活着。信心是一切的动力,信心是一切的来源,大家一定要有这种信念!
[1] 《前行》云:“有些人喜欢残杀众生,有些人喜欢偷鸡摸狗,有些人热衷于行善修福,这都是等流果所致。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是如此,鹞鹰、豺狼喜爱杀生,老鼠喜欢偷盗,也是各自前世所造恶业的等流果。”
[2] 士用果:造任何善恶业都将与日俱增,此业越来越向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