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节课

 

今天讲“不共加行”的第三个。

 

三、念修金刚萨埵

 

首先,是作者对上师的顶礼句:

 

离二障垢然示净除障,究竟胜道然现修学相。

超有寂边然显三有中,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一偈,在讲述上师功德的同时,也总摄了一章的内容。在修辞上,用的是藏文中比较特殊的“转折”方式。

 

偈颂的意思是:我的上师,虽已远离了烦恼与所知二障,但在众生面前,仍然示现精勤忏悔、净除罪业。其实,诸多上师也都是如此,是为了众生,才示现的。

 

我的上师,虽已获得了究竟的果位,但为了接引凡夫行者,仍然示现次第修学――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一一修学。

 

我的上师,虽已超越了轮回与寂灭二边,但为了度化众生,仍以善知识形象在三有中示现,而且与一般人无二:有行住坐卧,也有生老病死。

 

作者就在这样一位,无与伦比的具德上师足下,恭恭敬敬顶礼。

 

◎ 最关键的修行要诀

 

就像华智仁波切一样,我们在念修忏悔前,也应该对自己的所有传承上师――具三恩德的上师以及结上法缘、善缘的上师,恭恭敬敬地顶礼。

 

如果对上师有虔诚与恭敬的话,上师相续中的智慧、悲心等功德,自然而然会融入我们的心相续。这是一种特殊缘起。

 

夏丹德,以前藏地著名的格西,他在讲解《修心七要》时,曾引用丰富教证,说明上师与佛无别;同时,也引用新旧噶当派祖师的语录,作了印证。他说:“若修行人对上师不具虔诚、恭敬,智慧则无法开启,罪业则无法遣除……”讲了很多道理,我看了很有收获。

 

其实,这就是最关键的修行要诀。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把它放弃了。放弃这一点,在别处寻找捷径,就像抛弃根而捉住枝叶一样,得不到核心的修法。

 

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各位都能对根本上师心存恭敬。当生起不如理的心念时,要立即忏悔,始终安住于“善知识即为佛”的正念中。

 

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分五:一、忏悔之理;二、四种对治力;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四、念修百字明;五、忏悔之功德。

 

丁一、忏悔之理:

 

最近,道友们正在修百字明,大多数人修得很精进,这样很好。我们自己也知道,没学佛以前,我们造了许多罪业,有些甚至是弥天大罪;而在学佛之后,入了别解脱乘、菩萨乘、密乘以来,也犯过很多严重罪业。所以,为了清净这些罪业,就应该好好忏悔。

 

人都有自知之明,自己造过什么业,自己是知道的。因此,学院每年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四众弟子都会很自觉地念四十万金刚萨埵心咒,不用管家特别要求。

 

洛若寺有个小佛学院,一百多人,那里有一位老堪布金旺,很了不起。他以前在佛学院呆过很长时间。有一次讲法,他对那里的道友说:“喇荣开金刚萨埵法会时,你们一定要全部上去,每个人都要念十万金刚萨埵心咒(佛学院早期开法会时,规定是十万)。”随后,堪布又给他们讲了许多道理。

 

在座道友对金刚萨埵法门,都有所了解,应该也知道这个修法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都一样,虽然对其他法门也有兴趣,但对这个修法更加重视。

 

◎ 证悟之障

 

不管是修显、修密,相续中生起殊胜证相的主要障碍,就是罪障和习气。为了使阿赖耶的明镜显现证悟影像,净除罪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好比,要让镜子映出影像,就要擦拭镜面一样。

 

这里把阿赖耶比作明镜。在这面明镜中,想要在修无上密法时,显现本来清净或任运自成;在修生圆次第时,显现明点、佛父佛母以及诸佛菩萨的清净之相;在修显宗法要时,现前殊胜的止观境界等,都要先擦拭上面的“尘垢”,擦拭干净了,才能显现。

 

如《圆觉经》云:“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销灭,佛境便现前。”意思是说,修行人应当常常精勤忏悔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如果种种罪障全部息灭了,佛的境界便会自然现前。这就像镜子被擦干净以后,山河大地自然映现其中一样。

 

所以,我们一定要勤修忏悔,清净罪业。

 

◎ 洗浴不能清净罪障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清净罪业。记得《杂譬喻经》里有一则公案:

 

从前,有两母子相依为命。儿子长大以后,问母亲:“我父亲信奉什么?”母亲说:“你父亲在世时,一日三次入水中洗浴,想以此洗净罪障、得到神通。”

 

儿子不以为然,说:“如果水真能洗净罪业,那么,河北岸的居民每日南渡放牛,每日都洗浴两次,为什么不得道?况且水中有鱼、鳖之类的生物,为什么它们不能得道呢?”母亲也觉得言之有理。

 

儿子又说:“唯有用佛陀的八解之池、禅定之水洗浴,才能净除我们的罪障和垢染。”于是他们去依止佛陀,最终获得了圣果。

 

可见,所谓“洗浴能清净罪障”的说法,是不合理的。我们一定要依止佛教中的忏悔方法,尤其是金刚萨埵法门。

 

◎ 金刚萨埵修法在藏汉经续中都有

 

佛陀在各种经典及续部中,宣说了不可胜数净除罪障的方便法门,而在所有的这些法门中,最殊胜、最简单的,就是念修上师金刚萨埵。

 

这一修法,藏地最初是由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等尊者开始弘扬的。直到今天,人们忏悔时也都是修金刚萨埵。而随着佛法的传播,现在汉地的很多人也在修了。

 

以前有人说:“金刚萨埵修法,是从喇荣五明佛学院传出来的,《大藏经》里没有。”

 

这种说法不对。这一修法得以广弘,的确是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威德力,这是事实不假,但是,它的源头并非学院,而是来自诸多密续的记载。我们知道,就像法藏比丘发愿建极乐世界一样,金刚萨埵最初于因地时发愿:“凡听闻他名号、念修他心咒的人,一切自性罪及佛制罪,都将清净无余,并于命终时往生清净刹土……如果不能实现,则不取正觉。”

 

这种说法,也许有人不认可,认为这只是藏地续部的说法。其实,汉地的《大藏经》也有。我翻过汉文《大藏经》的密教部,里面介绍金刚萨埵修法的很多,比如,《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云:“金刚萨埵者是普贤菩萨,即一切如来长子,是一切如来菩提心,是一切如来祖师,是故一切如来,礼敬金刚萨埵。如经所说,金刚萨埵三摩地,名为一切诸佛法,此法能成诸佛道,若离此更无有佛。”

 

这是唐朝译师不空译的。不空,是汉传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也是开元三大士之一。其实他所译的这部经典,也就是密续。这样的译师,这样的密续,我想,没有人会不承认吧。

 

既然是早就存在的法,藏汉经续中都有,那为什么以前不知道呢?很简单,以前没发现而已。这个道理,就像珍宝藏在各自的矿里,金、银、钻石等,少为人知,虽然一直在那儿,但只有等到有福报的人来了,才能开取,没有福报的人是无法开取的。

 

因此,如今有幸值遇了这个法门,一定要珍惜。

 

◎ 只要忏悔罪业就能清净

 

刚才说了,只要是凡夫,都会造罪业,但不管是什么罪业,只要忏悔就能清净。如《大般涅槃经》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从不造恶的人,当然是智者;但造了恶业知道忏悔的,也是智者。

 

古代大德们都说:“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意思是,罪业本来是没有功德的,然而,通过忏悔可以令它清净,就是它的功德。《万善同归集》引《大集经》的道理说:譬如一件放置了一百年的脏衣服,一天当中就可以洗涤干净,同样,一百劫中集积的所有罪障,通过佛法的力量善加修习忏悔,也可在一日,乃至一时得以清净。

 

因此,无论是违犯了外别解脱戒、内菩萨学处,还是失毁了密宗三昧耶等,即便是罪业再严重,通过忏悔,也还是能得以清净。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 指鬘王杀999人忏悔得果

 

婆罗门央具理魔罗(指鬘王),曾残暴屠杀了999个人,但是通过忏悔,也清净了罪障,并且即生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简单讲一下这则公案:当时,有一个婆罗门师,他用咒语使指鬘王受到迷惑,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在七日之中能杀一千人,则可获得梵天果位。”于是指鬘王开始疯狂杀人。到了第七天,已经杀了999人,还差一个。但全城的人都躲了起来,他找不到人杀。

 

这时,母亲来给他送饭。他又想起师父的话“杀母生天”,于是也准备杀害母亲。

 

佛陀知道度化他的时机已成熟,于是放光显现在他的面前。他立即舍下母亲,追赶佛陀。虽然佛陀只是缓缓而行,但他拼命追也追不上。不得已,他便喊了起来:“比丘,你给我停住!”佛陀说:“我一直安住,没有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住。”

 

听到这句话,他的心被摄住了。之后,在佛陀的指点与加持之下,他明白了自己的罪业,于是舍弃利剑,在佛前忏悔,并请求出家。佛陀为他剃度以后,将他带回精舍。他也通过精进修持,获得了阿罗汉果。

 

后来有一天,他到城里托钵乞食。城中的老百姓一见是他,就互相通告:“这就是指鬘王,他杀人无数,今天竟然到这里化缘。”于是大家纷纷用石头、木块打他,用刀砍他。

 

结果,他被打得头破血流,衣服也撕烂了,浑身是血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安慰说:“你现在应该修安忍。为什么呢?因为,本来你的罪业,是要在无量劫中感受的……”

 

在座的道友中,杀过999个人的肯定没有,要杀也没有这个能力。参加过战争的,也许杀过一两个。但要知道,在所有杀业中,杀人是最严重的,所以一定要忏悔。

 

不管怎么样,如果指鬘王都能忏悔清净,甚至得果,那我们的话,只要诚心忏悔,任何罪业都一定能清净的。

 

  • 未生怨王入地狱立即解脱

 

未生怨王在提婆达多的唆使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造下五无间罪。但他通过忏悔以后,清净了业障。死后虽然堕入地狱,但他所感受的痛苦极短,就像绸线球触地即刻弹起一般,马上从中获得了解脱。

 

这个公案,《观经》里讲得很广。过段时间要讲《观经》,所以这里就不广讲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亦云:“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意思是,如果真正知道惭愧,并以殷重心一心忏悔,那么即使造的业再大,也会像火焚山泽一样,将所有罪障在短短时间内全部忏净。

 

  • 比丘投火坑灭淫罪

 

《付法藏因缘传》里也有一则公案:曾经有一比丘在寺院修行,他的嫂子来给他送饭。这时,他因为淫心炽盛,与她私通,犯了根本戒。

 

犯戒以后,他立即生起了极大惭愧,心里想:“我太愚痴了,竟然造下这等罪业,我现在已不是沙门了。”在惭愧当中,他将衣钵挂在杖上,到僧众及世间的各个地方,大声喊道:“我是罪人啊!不应该再穿佛法的染衣了。我已破了戒,必将堕入地狱,现在我到哪里才能得到救护啊?”

 

这时,大德阇夜多来到他面前,说:“你能随顺我的话去做,我就令你罪业息灭。”他欢喜踊跃,说道:“只要能清净我的罪业,您让我做什么都行。”

 

尊者以神变力化现了一个大火坑,火焰炽燃,让他跳下去。他为了灭罪,便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但是,当他跳下去时,火焰一下子变成清流,刚刚没过膝盖,他浑身上下丝毫无损。

 

尊者说:“汝以善心至诚悔过,所有诸罪今悉摧灭。”然后为他说法,他修持以后,获得罗汉果。

 

  • 能乐讲法灭杀母重罪

 

能乐的贪心非常严重,母亲阻拦他去与一个女人约会,他就把母亲杀了。见到那个女人之后,他的手还在发抖,女人说:“你不要怕,这里没有别人,只有我一个人。”他说:“我为了你,把母亲杀了。”女人一听害怕了,心想:“连自己的母亲都杀,那我更算不了什么了。”

 

于是女人说:“你先呆会儿,我到楼上去一下。”一到楼上,她就嚷道:“有贼!有贼!”能乐听后吓跑了。回到家里,他将刀扔在地上,也大声地喊:“贼杀我母!贼杀我母!”闻声而来的人,都信以为真。

 

之后,他依照当地习俗将母亲火葬了。这个时候他已醒悟,知道自己造下了极大罪业,内心无法平静,于是便到处寻找灭罪的方法。但别人告诉他的方法,都是自己必须死掉才行,比如投水、投火等等,此外别无出路。

 

后来,他在去尸陀林的路上,听到一比丘正在念一个偈子:“若人作恶业,修善而能灭,彼能照世间,如日出云翳。”他想:“看来佛门一定有灭罪方法。”于是就出家了。

 

出家以后,他非常精进,很快精通三藏,而且辩才无碍。

 

这时有人问他:“您为何如此精进呢?”

 

他说:“为了灭重罪。”

 

“您造过何罪?”

 

“杀母。”

 

大家一听,赶紧将此事告知佛陀。佛陀说,杀母之人不能出家。于是僧众将他开除了。

 

但他不想还俗,于是就以出家相,来到偏远之地,并在那里建立了道场。因为他精通三藏,所以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很多人已证得了阿罗汉果。

 

因为讲经说法、培养僧众等的功德,他死后虽然堕入无间地狱,但时间极短,之后立即上升天界了。上升天界以后,他一观察因缘,知道是佛法的力量让他灭尽了重罪。于是来到佛前报恩,听法以后,证得初果。

 

类似的公案,《百业经》等经典中还有很多。

 

曾有个道友说:“我要是再不好好修的话,那就完蛋了!想想出家前坏事干尽,真跟疯子一样!”

 

不管你以前怎样,现在知道忏悔就好。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能乐同。”虽然以前是特别放逸的人,但学佛以后,行为上倍加谨慎、精进忏悔,那他也必将如月离云,绚丽而光照世间,就像难陀、指鬘、能乐一样。《别译杂阿含经》亦云:“若人先造恶,后止不复作,是照于世间,如月云翳消。”

 

其实不仅是我们,即便是历史上的高僧大德,有的也做过坏人。像奔公甲格西、博朵瓦格西、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等,他们在修行以前,显现上也是造过很多罪业的。当然,汉地的传记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在少数。

 

因此,大家也不要灰心,以为罪业太多了忏不净。其实也不是。只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诚心诚意、认认真真地忏悔,就一定能清净。

 

当然,如果忏悔时东张西望、胡言乱语,或者一边打妄想、一边忏悔,这样的意义不大。有些人虽然口里在念忏悔文,但心里却毫无惭愧,甚至认为“我也没什么罪业啊”、“以后忏悔也可以吧”、“反正忏罪是罪业的功德,那我今后造罪也没事啦”……诸如此类,这种“忏悔”不仅不能清净罪业,反而会助长造业的趋势。

 

因此,忏悔时一定要有惭愧心。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想忏罪能净否?忆念善法则清净。”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罪业是否能清净,就看你在忏悔时是否忆念善法了。如果忆念了,有惭愧心、悔改心,那就能清净。

 

就像刚才讲的那些公案,虽然他们以前造的业很严重,但一旦认识到罪业以后,向善之心也极为猛烈,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只用短短时间,即使只念十万金刚萨埵心咒,也都是能够忏净的。相反,一个人若无惭愧的话,即便罪不重,即便念得再多,也不一定能清净。

 

所以,不论是谁,忏悔时一定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这是关键!

 

丁二(四种对治力)分四:一、所依对治力;二、厌患对治力;三、返回对治力;四、现行对治力。

 

《大乘集菩萨学论》引《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这里所说的“四法”,就是指四种对治力。

 

不论你是哪一个传承,修的是哪一个忏悔法,只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就一定能忏罪清净。

 

戊一、所依对治力:

 

在这里,所依对治力就是指,将金刚萨埵作为皈依境,具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

 

◎ 以金刚萨埵为皈依境

 

藏地人修金刚萨埵,一定会先请一幅金刚萨埵的唐卡,或者一尊金刚萨埵像,以此为皈依境来忏悔。

 

虽说在本体上,诸佛菩萨是无别的,但在修忏悔时,将不共的佛尊作为对境,更有殊胜的缘起。当然,如果是在别的场合,也有其他的所依对境,比如,《三聚经》里的三十五佛(那天,个别道友制作了一些三十五佛的唐卡,我觉得那个很好),或者通常的三宝所依――佛像、佛经、佛塔,以及善知识等,这些都可以,都属于所依对治力。

 

很多人喜欢将《般若摄颂》、密宗续部及《大藏经》作为忏悔的对境,其实这是非常殊胜的。像我们经堂里就有《大藏经》,如果你要忏悔的话,在它面前一边磕头、一边忏悔,那功德是很大的。当然也可以找上师:“上师啊,我向您忏悔,我以前杀过生,我以前做过什么什么……”这样发露忏悔也很好。

 

不过,有的弟子只说忏悔,不说罪业:“上师啊,我向您忏悔,我有很大的罪业。”

 

上师很好奇:“什么罪业?”

 

“嗯――这个不能说。”当然,这不是发露忏悔,可能是不好意思吧。但犹豫了一会儿,又说:“上师,您不是有他心通吗?反正您是佛,您就用尽所有智、如所有智观一观吧,我自己不方便说。”

 

这时,上师也不好意思了。说“不知道”的话,那就失去“佛”的位置了,所以干脆就说:“对对对,知道了。”(众笑)

 

◎ 愿行菩提心

 

此外,在忏悔时,愿行菩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少了菩提心,即使具足四种对治力,也只能稍稍减轻罪业,达不到彻底清净的效果。而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菩提心,那么,不论往昔造了多少罪业,也都会自然而然清净的。

 

如《入行论》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一个犯了极重罪业的人,如果能依止一个勇士或大人物的话,便可除去怖畏,比如,不用入监狱、不用判刑,等等。同样,若有一种方便可以迅速解脱的话,那些畏惧罪苦的人,又为何不去依止呢?

 

又云:“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依止什么呢?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像末劫火一样,一刹那间便能摧毁一切重罪。不仅如此,其实菩提心的功德太多了,在《华严经》里有很多比喻说明。因此,忏悔时一定要发两种菩提心。

 

当然,摆放佛像、佛经、佛塔等,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一个凡夫人,离开真实对境的话,单靠观想是很难修起来的。

 

而且,这样还有个好处,你在上师面前实在说不出口的话,可以对佛像说。不管你说什么、怎么说,佛像总是笑眯眯的,就坐在那儿,绝对不会说出去的。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过:“有些事,即使是跟上师讲,也要观察,看这个上师是否能保密。如果你一讲,上师就把它传遍世界了,那就最好不要讲。”所以,有什么话,对金刚萨埵讲是最保险的。

 

以上是所依对治力。

 

戊二、厌患对治力:

 

所谓的厌患对治力,就是说,对于以往自己所造的一切罪业,生起后悔之心。如果既没有将罪业视为罪业,也没有以强烈的追悔心发露忏悔,就不能得以清净。

 

认识罪业是很重要的。认识了之后,你会把罪业看得很重,深觉惭愧、懊悔:“为什么我要杀盗淫妄?为什么我要犯戒……”有了这种追悔心,也就有了破恶的力量。

 

如《三聚经》云:“发露忏悔,不覆不藏。”意思是,有了罪业一定要说出来,然后忏悔,不能覆盖、隐藏。如果覆藏的话,《大般涅槃经》中说:“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因此,有了罪,一定要找善知识或其他人发露。古德常讲:“一个善于修行的人,常常发露己过,却不宣扬功德。宣扬功德,善根则灭尽;发露己过,过失也会灭尽的。”因此,一定要经常发露。

 

不过,有些人“发露”罪业时趾高气昂:“我以前干过什么什么,我如何如何……”好像干坏事很伟大,说这些别人会羡慕。这不是发露,更不是忏悔。而有些人正好相反,别人一问:“你以前做过什么?”他就不好意思了:“唉,没什么可提的,无恶不作,不是人,纯粹是疯子。”这种心态还可以,知道那是罪业,有厌恶心,这样才有机会。

 

在《极乐愿文》中,大成就者乔美仁波切说:“若无悔心忏不净,往昔罪业如服毒,当以大惭畏悔忏。”意思是,如果没有懊悔之心,光是口头上、行为上作些忏悔,是清净不了的。一定要心怀惭愧:“我以前造的那些罪,真是毒药啊,我怎么能服毒药呢?以后肯定要堕地狱了,解脱不了了,我该怎么办呢?”有了这种大畏惧、大惭愧,罪业就会清净的。如果是以前杀过人的、偷盗过的、犯过戒的,那更要励力行持。

 

当然,这种惭愧心,要真正有智慧的人才生得起来。而没有智慧的人,是不知道惭愧的,“无所谓,堕地狱就堕地狱吧,犯戒就犯戒吧”,这种态度,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知惭有愧的人,才是智者。

 

戊三、返回对治力:

 

返回对治力,是指回想起自己往昔所造的罪业后,发誓从即日起,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绝不再造这样的罪业。

 

如《三聚经》云:“从今以后,必断严戒。”《极乐愿文》中也说:“若无戒心不净故,发誓今后遇命难,亦不造诸不善业。”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纵遇命难也绝不再造。有了这种誓愿,忏悔肯定相当有力量。像有些人,虽然以前干过很多坏事,但一出家,就能毅然决然断除这一切:“从今以后,我即使饿死,也再不造恶业了!”有这种决心的话,罪障肯定会清净。

 

《地藏十轮经》里说,有两种人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一、从来不造恶业;第二,造了以后,知道惭愧并发露忏悔。这两种人,都叫“勇健得清净者”。

 

苏格拉底也说:“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这个道理很好,人是应该这样。如果以前杀过人,那以后就不要再杀了,如果对前面的罪都没有惭愧,又再杀的话,那以世间正理来评判都是无法宽恕的,更何况出世间了?杀生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世间人不这样认识,但我们学了佛以后,就不能再杀了,再杀就说不过去了。

 

因此,忏悔时,一方面要认识罪业;一方面就是这里讲的,要有绝不再造的决心,这样就一定会清净的。

 

戊四、现行对治力:

 

现行对治力,是指尽心尽力奉行一切能对治往昔所造罪恶的善业。

 

比如,七支供:顶礼佛及佛子、随喜他人福德、请转F轮、善根回向菩提等,以及发愿行菩提心、护持无伪实相之本体,这些都属于现行对治力。

 

从前,塔波仁波切的一个弟子向他请教:“我往昔以贩卖佛经维生,如今想起真是追悔莫及,请问上师,我该如何进行忏悔呢?”仁波切说:“就造那些经典吧!”

 

于是那个人着手造经典,结果经常心思外散。他又怀着十分沮丧的心情,前去上师面前汇报说:“造经典时,我心思也是经常散乱,对于忏悔罪业来说,恐怕没有比安住空性、护持本性更甚深的了吧?”

 

上师异常欢喜地说:“实际上就是如此,纵然往昔所造的罪业积如山王,也能在现见本性的瞬间得以清净。”

 

◎ 勇施比丘观无生息灭淫罪

 

《佛说净业障经》里也有一则公案:有一名比丘叫勇施,有一次他到城里化缘,一位长者的女儿对他生起贪心,从此欲心内结,患了病。

 

母亲心疼女儿,了解情况以后,待勇施比丘再来时,就对他说:“我女儿现在病成这样,就是因为我不让她听法所致,您能不能为她传传法呢?”比丘信以为真,于是天天来为她传法。结果因为常常见面,也生起了欲念,把戒破了。

 

后来,女人的丈夫见这个比丘常来,便起了疑心,准备杀掉他。比丘预先知道了,就弄了些毒药给那个女人,让她把自己的丈夫毒死,她也照做了。

 

但她的丈夫一死,勇施比丘便生起极大懊悔,心想:“我现在已造下极重的罪业,又行邪淫、又断人命,这哪里还叫比丘啊!现在我命终之后,必堕恶道了,谁能为我息灭痛苦啊?”

 

于是,他从一个精舍到另一个精舍,衣服拖在地上,惶恐奔走,不断地哀嚎:“我现在就是地狱众生啊!我现在就是地狱众生啊!”

 

当时有一位菩萨尊者,名叫鼻揉多罗(今弥勒菩萨),问明缘由以后,尊者对他说:“比丘不要怕,我能施予你无畏。”比丘一听,欢喜无量。

 

菩萨将他带到一个寂静的树林中,然后涌身虚空,高一多罗树,问比丘道:“你现在对我有信心吗?”比丘合掌说:“在我看来,您和世尊无二无别。”

 

这时,鼻揉多罗菩萨入于“诸佛境界大乘妙门如来宝印三昧”,并从身上显现出无量如来,都是金色之身,三十二相圆满。之后,所有如来异口同声为他说偈云:“诸法同镜像,亦如水中月,凡夫愚惑心,分别痴恚爱……”意思是,诸法如同镜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毫无实质,但凡夫因为愚昧、迷惑之心,从而生起贪、嗔、痴等烦恼。听闻这个偈子当下,他便了知了一切法如梦如幻,从而离开一切缠盖,获得无生法忍。

 

从这个公案,及前面讲的菩提心功德来看,在净除罪业的方法中,没有比修菩提心及护持无伪实相更为甚深的了。因此,在修金刚萨埵法门时,也应该在不离开这二者的基础上,观想金刚萨埵身相,观想降下甘露、净除罪障,念诵百字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