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楞严经》
第110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接下来我们讲《楞严经》。
接下来我们讲《楞严经》。
我看这边的灯还是开上,没事,不要太节约了,听课的时候也是。虽然这边人不多,但是还是要开,不然的话,这边的人可能都看不清楚。对,这样好一点。
我们有时候节约,经堂里面也是不上电灯;我那天居士林上去下去,觉姆上去下去,灯全都开着,白天一直开着,所以好像也有点……
我昨天给藏族这边也说了,像以前新加坡这边的话,一个房子,比如说你去厨房,到卫生间的时候,厨房里面先关灯,然后去卫生间。卫生间马上关灯,啊!灯开着灯开着,好像特别的这种,所以我们有时候有这种理念,可能好一点。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行蕴的十个阴魔,昨天第五个已经讲完了,今天是第六个阴魔,或者外道的邪论,有十六种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我想,前面都比较相同的,我今天不一一解释,到时候你们做讲记,这样的话,前面已经解释过的,可以套过来。
【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藏文当中一直翻译成:“当生起无常和常有境界的时候,对它产生分别念”,好多都翻成这个样子。
但是按照很多汉文的讲义,我们前面讲的一样:他观察十二类众生的根本,同时也看到它的幽幽和清清,还有恒常有扰的源头的时候,就开始发现——因为观察行蕴的话,可以发现禅定当中最细微的、迁流不断的法。
【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因为行蕴无有间断,于无尽的迁流当中,它的相续一直是不间断的,在这样的境界当中,产生分别念。
他观修的时候,对行蕴,依靠这种因缘来产生分别念。
这个人,死后坠入有相。
因为他觉得一直是迁流不断的,死后也是一直存在的,相当于也是一个常有的边。
然后,发起一个颠倒的心。
那是什么呢?有四种,第一种: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
在这样的禅定过程当中,将自己的身体认为是固有、常有的,说是我。
因为行蕴的细微部分,它是迁流不断的,认为此身应该是常有的。这样的话,说色是我,认为色蕴是我。四大组成的这些色,是我。这是第一种。
“或见我圆”,或者,他发现自己的这种我,本圆,本来的圆满,含遍一切国土。
昨天我们讲,神我遍于一切恒河刹的刹土。
这个时候,他又认为我有色。
我有色,我是大的,色是小的,我已经拥有了色。我的色,我有色,他这样认为的。这是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或者,前面的这些色法,随着我回旋往复,一直变化,一直不断的出现。
因为在色蕴面前,行蕴不断的出现。
在这个时候,他认为色蕴属于我,也就是说,我驾驭色法,色法是我所摄的。
他这样认为的。这是第三种情况。
或者,我依靠心的相续,行蕴的相续,认为我在色。
我是小的,色是大的。刚才是我大,色小,这里我是小的,我在色当中。或者色拥有我,这样认为的。
以上有四种情况。
他们对色蕴也好,或者说对行蕴的迁流过程,有这些不同的观点。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他们都是这样执着的,并且说,死后有相的。
因为刚才前面我有色,色有我,等等,这些的话,其实死后也是有这些相,刚才前面不是讲了四种相吗?死后也有这些相。
“如是循环”,如是类推。
藏文当中把“如是循环”翻译成“如是推理、如是类推”。
“有十六相”,刚才我们讲行蕴的时候有四种相,色蕴有四种相,受蕴有四种相,想蕴有四种相,总共有十六相。
那么这样的话,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以此这样去观察的话,最后发现“毕竟烦恼”,烦恼就是烦恼,永远是烦恼的。
他们的观点也是比较怪的。
“毕竟菩提”,菩提的话,也永久是菩提。他们两个并不相干。
“两性并驱”,这两个,烦恼和菩提的话,两种不同的性质,它们是并驱,并驾齐驱。
原来我们说的平行,是平行的。
“各不相触”,他们互不相干,不会有触。
按照我们的观点,“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有这样的说法。但是他们外道的说法,因为通过十六相来观察的话,烦恼毕竟是烦恼的,菩提毕竟是菩提的,它们俩并不相融,各不相触,这个意思。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
所以通过这样的推理,死后是有相的。
因为有我嘛,我和色,一直是有的。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这些都比较相同的,我不一一介绍。
落入了外道,迷惑了菩提性。这是第六种外道。他们建立了什么呢?五蕴中,死后有相的颠倒心和谬论。
接下来是第七个阴魔,八无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跟前面一样的。
“于先除灭,色受想中”,于先灭除的色蕴、受蕴、想蕴当中,“生计度者”,又产生分别念。
因为色蕴也不存在,受蕴也不存在,想蕴也不存在,这三个蕴已经没有了,这样的计度当中产生分别念。
那么这个人坠入,死后无相。因为刚才三个蕴都没有,无相。他就发起了颠倒心。
那么这三个怎么会没有呢?下面做解释。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
他通过禅定观修的时候,前面讲的一样的,色蕴已经没有了,色蕴没有的话,那我们身体的形象,这些都是无所依的。
因为色没有的话,那我们身体这些,肯定没有什么依靠的,这是色蕴灭的道理。
又观察它的时候,想蕴已经灭了,想蕴灭的话,那心和心所无有所系,无有所属,没有任何的依靠。
“知其受灭”,刚才色蕴也灭了,知道受蕴灭的时候,“无复连缀”,因为受蕴是想蕴和色蕴之间的纽带,它们之间的一个连接线,一旦外面的色蕴也没有,里面的想蕴也没有的话,我们的受蕴,也不可能有。因为感受的话,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想,来感受外面的色法,所以这个也不存在了。
“阴性销散”,上面讲的三个蕴的本性销散。
“纵有生理”,虽然行蕴,有它生生灭灭的道理。
“而无受想”,因为前面的受蕴、想蕴、色蕴都已经没有了,没有的话,光有一个行蕴没有什么用的。
“与草木同”,就像是草木一样的。草木石头的话,既没有想蕴,也没有受蕴,所以跟这个没有什么差别。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
上面所讲到的,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这四个蕴,它们的这种现象,我们现在观察的时候,都是不可得的。
这四种蕴,通过观察或者禅定力破掉的话,那死后更不用说了。死后,人的色蕴这些,都灭了。这样的话,不可得。
【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刚才生前都没有的话,死后更没不用说了,所以依靠这种方式来进行观察,进行推理。“勘校”,观察、细查、推理,这样的话,死后也肯定是无相的。
这里,包括上水子璇、温陵戒环,他们有一些注释当中稍微有一点点不同。但是我想,大的方面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字面解释不同的话,我在这里也没有讲。
【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刚才前面不是说四种无相吗?现在四种相没有,死后的话,四种相也没有。
四种相的话,色、受、想、行。我们现在观察的时候,已经灭了,没有了。现在没有的话,死后也不会有的,死后也是没有的,所以这叫做八种无相。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观察、算计,或者说分别,推理的话,那世间当中的涅槃也好,因果也好,一切法全部都是空的。其实它这里不一定是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徒有一个虚名,究竟都是断灭的,因此是没有的。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这个就比较好懂了,这些我就不解释,前面已经解释过几次。
第八个阴魔,八种俱非。
前面是有相、无相,讲了两个。现在俱非的话,非有非无,非有相非无相。它是这么一个道理。
怎么讲啊?外道的有些观点,我们好像也是似懂非懂的。一会儿觉得很有道理,一会儿觉得一点道理都没有,所以说,不知道怎么样。我昨天讲的一样,你们觉得特别好的话,说明有外道的善根习气。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
跟前面一样的。
在这里说,“与行存中”,行蕴存在。因为前面我们讲色蕴、受蕴、想蕴都已经灭了。在这里,行蕴存在的同时,受蕴和想蕴都已经灭了,包括色蕴也已经灭了。
这样的话,“双计有无”,一方面,观察的时候,行蕴是存在的,是有的;另一方面是没有的,没有什么呢?色蕴、受蕴、想蕴都没有。
所以外道的这种观点,在入定的过程当中,因为行蕴已经存在了,前面的受蕴、想蕴、色蕴这三个没有,所以他们觉得,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俱非,非有非无。有和无都是这样承认的。
“自体相破”,有些注释解释的时候,所谓的自体相破,因为前面讲的,色、受、想三个蕴没有,没有破掉什么呢?行蕴的有。三个没有,破掉一个有。因为色、受、想三个没有,“没有”破掉一个行蕴的存在。或者,行蕴已经有了,反过来说,它破三个“没有”,也就是说,行蕴有的观点来破掉色、受、想三蕴,无有。
它是自体相破,因为以上讲了四种蕴。四种蕴的话,一个有,破三个没有;三个没有,破一个有。他们很多注释里面是这样讲的。
【是人坠入,死后俱非, 】
这种人的话,他以前都是这样修行嘛,这样修行的缘故,他最后堕入什么,死了以后,“俱非”,非有相和非无相。俱非的话,前面是有相和无相,现在的话,他死了以后,堕入非有相和非无相。
【起颠倒论。】
起了这样一个颠倒的谬论。
下面具体是怎么解释呢?好像这一段稍微有一点难,其他可能比较简单。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色蕴、受蕴和想蕴当中,“见有”,因为以前的话,色蕴、受蕴、想蕴是有的,所以是“见有”。因为以前的话,我们色法也有,受也有,想也有,以前你没有修禅定的时候,都是有的,所以“见有”。
“非有”的话,后来通过禅定,破掉了,破掉什么呢?色蕴没有了,受蕴也没有了,想蕴,这三个都没有了,所以后来变成“非有”。
“见有非有”,好像有些注释的解释稍微有一点不同,但是这个是比较通用的解释方法。因为他要俱非,色受想以前是有的,但后来没有了。怎么没有的呢?通过禅定,通过修行,观察以后,后来没有了。
这是对于色、受、想,这三个蕴的一个分析,下面开始讲行蕴。
“行迁流内”,行蕴的话,跟前面不同,它的相续迁流不断,一直是有的。以前是这样的。
“观无不无”,我们去观的时候,到了后来,行蕴没有了。最后“不无”,也并不是没有,破了以后,行蕴还是有的。意思是,观的时候没有,但是破了以后,行蕴还是存在的,这样解释。
或者,行蕴在内流的过程当中观察,其实三蕴是没有的,前面色蕴、受蕴、想蕴,这三个是没有的。只有一个行蕴,它破了前面的三蕴以后,它自己是存在的。
“如是循环”,如是这样类推的话,“穷尽阴界”,最后穷尽了四蕴,包括前面所讲到的色、受、想、行。
“八俱非相”,色、受、想、行,非有四相,非无四相,总共有八种。
那么怎么会这样呢?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我们随便得一个蕴,色蕴也好、受蕴也好、想蕴也好,都可以说死后有相无相。因为我们色蕴,死后,有的部分称为有相,没有的部分称为无相。所以每一个蕴的话,都有有相、无相,这样的话,有八种俱非。
这里与交光大师的解释有一些不同,但是我想大概明白就可以吧。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又再次去观察行蕴的时候,它也是迁流不断的。“讹”的话,它不但是迁流不断,还是虚妄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生起了一种开悟的心,一种悟性,一种神通。
“有无俱非”,一切万法,它都存在有和无,还有俱非。意思是说,有的边,无的边,非有、非无。讲离四边的时候,都会这么讲。
其实他们也很像中观的四边八戏,但是,好像在这个法上面弄的时候,最后已经很错综复杂,自己也说不清楚。好像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没有,又看到有,又看到没有。
所以我们学过中观的人,基本上理得很清楚的,在哪些情况下有,哪些情况下没有,哪些是有无二者都不存在。有无二者双俱、双亡,什么都没有。
所以一切万法的话,有和无,还有俱非,还有虚、实,这些都没有确定的。因为他们是八种俱非,这样的话,有、无、有无二者、非有无二者、实有、虚妄等等,一切的法,没有什么定准的。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
所以他们分别念认为,死后应该非有、非无。
【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他们认为,死后是俱非,非有非无的。
“后际”,未来际的话,没有一点确定的,所以它是一种“昏瞢”,昏然、懵懂,根本不知道。所以“无可道故”,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理论说出来。因为死后也是糊里糊涂,反正有、没有,就乱说。活着的时候也是,非有、非无、俱非等等。这样的话,没有一个可靠的依据来论证。所以落入外道,失毁菩提性。
那么这种是第八种外道,五蕴当中,死后承认一种俱非的颠倒谬论。这是讲到第八种。下面讲第九种,七种断灭。
刚才第八种是八种俱非,前面是八种无相,这样来分的。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前面是一样的。
“于后后无”,行蕴的话,每一个细微的念头,到了最后就没有了,念念灭亡,念念都没有了,每一个到后后没有。没有的时候,那种修行人的话,他就开始产生分别念,一直认为是没有的,堕入了七种断灭论当中。
哪七种断灭论呢?下面讲: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
这里讲了七种断灭。这个也是,有些注释当中解释的方式稍微有一点不同。
“或计身灭”,执着为身体灭了,已经没有了。这个是什么呢?主要是四大部洲的众生,身体灭了以后,已经没有了,他们这样认为的。
还有六欲天,六欲天也是有身体的,身体灭了以后,天人的福报就尽了,没有了。所以这是两种断灭。
第三种断灭,“或欲尽灭”,这是初禅天。初禅天的话,它没有真实的身体,但是它的欲望已经灭了,灭了以后,觉得没有了,死了,天人的福报已经没有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断灭,这是第三个。
第四种,“或苦尽灭”,第二禅天的话,他们的有苦已经断灭,已经没有了。
第五种断灭,“或极乐灭”,到了第三禅的时候,他们的乐受已经灭了,认为是断灭的,这是第五种。
第六种和第七种:“或极舍灭”,第四禅天,无苦无乐的舍心,舍心也灭了,所以说第四禅天也是一个断灭的众生。第四禅天,最后他无苦无乐,舍也已经灭了。
还有四无色界,它的舍心也会灭的。
所以这以上的话,总共有七种断灭。
【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消灭,灭已无复。】
他们这样推理的话,“穷尽七际”,穷尽七种边际,七种灭。他们已经现前灭,而且灭的话,如灯灭一样,再也不复存在了。
这种外道的观点,跟现在的顺世外道可能有点相同,身体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可能他有时候看到有些众生的身体没了。他跟佛教也比较一样的,他也承认色界、无色界、欲天,这些也是有点相同。但是他可能不承认前世后世的存在。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这个比较好懂。
第十个阴魔,五现涅槃。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观察行蕴的过程当中,好像念念相续的后面,又不断的产生。他就产生分别念,应该是存在的,有涅槃存在。
其实这些修行也是比较麻烦的,有时候执着为有也不行,执着为无也不行。他关注产生,一直认为有的话,也不对,堕入外道当中;如果关注到无的部分,也不行。
其实我们修行,有时候也可能会这样误入歧途,好像我们执着为一个相,执着为没有啊,这样的话,其实也是一个边。
那么,这种人最终堕入五涅槃论当中。这个应该不是我们佛教大小乘比较好的涅槃,是他们所谓的涅槃。
那这个五涅槃是什么样的呢?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
这是一种涅槃。或者的话,欲界六天,认为是他转生的涅槃依处。好像我们有些宗教,死了以后上天堂,上天堂获得天人的果位,跟这个有点相同。他们觉得转生到欲界六天当中,已经获得了涅槃。
他们当时“观见”,他们见到。圆满的明了,包括天空也好,他通过天眼看到整个世界,光明的、灿烂的,蔚蓝的,特别庄严无比,然后产生爱慕之心,认为这是一种涅槃。我们人死了以后,入天堂,天堂无比的庄严、无比的幸福。这是一种涅槃。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
或者的话,他们认为转生到第一禅天当中,到了第一禅天的时候,心没有什么忧恼,获得了一种轻安。这是一种涅槃,转生到了色界第一禅天。
这是第二种涅槃。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
或者的话,他转生到了第二禅,心没有苦恼。
苦和忧的话,可能跟《俱舍论》的说法有一些不同,但是也没事,它在不同经典当中都有不同的。
众生的业力也好,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一个经论当中稍微有一点不同的话:“哇!这里不对啊,我原来学过的那个当中讲,第二禅是没有什么什么心的,第三禅是有什么什么。”所以也不一定都是非常的相同。
我们人世间当中快乐的地方也有痛苦,痛苦的地方也有快乐。有些人觉得喇荣的水很好的,有些人觉得喇荣的水不一定很好的,所以有不同的观点。而且他们都是亲眼见到的,当然圣者的这些论也不是那么的有差距,但至少是,有一些不同观点,经论当中也是有的。我们世间当中的话,两个人同样去了一个地方,但是他们两个所得到的结论也是不相同的,亲眼看见的,也是不同的,对吧?
我们那天说,系解脱的藏文,不是翻译出来了,《一子续》,我昨天说得到了灌顶,什么《四心滴》和这些,但是这些确实有些可能没有得到。这样的话,我们这边的流通处,有时候给的话也是比较难的,但最好是自己自觉,获得了大圆满灌顶以上的人,请也好,只有这样。因为藏文当中都是这样的,除此之外,可能我们这次特别严格的话,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能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也不同的。
今天我跟相关发心人员也商量,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因为你们一方面要买,一方面要控制这些的话,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些的话,尽量自己得过灌顶的,修过加行的这些人看。有些人的话,现在虽然不具足条件,但是法本得到以后的话,以后修,其实你看了以后也不一定看得懂。
因为破密乘戒,泄露秘密的话,对方产生邪见,我想你请了《一子续》的话,正见也不一定生起来,邪见也不一定生起来,可能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境界。
你们流通处这边也是看看,具体我们这边发心的人也是辛苦,看看怎么样好,你们也是根据你们的情况来做。
因为前一段时间,我们今年,包括我这边有一些结缘的书,请的书,也是做的比较多一点,也特别感谢大家,大家也是很辛苦的。本身自己的闻思修行,现在忙得那么的,好像每个人都忙的已经不行了,看怎么办呢?睡觉的时间也没有,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其实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在喇荣的话,最好不要闲,如果闲着的话,说明你在这里不应该待。因为这里不是闲人待的地方,应该是忙人待的地方。忙着什么呢?忙着闻思修行和求解脱、发心。
不然的话,如果你在这里一直闲着,晒太阳,念观音心咒,这样的话,那观音心咒是到别的地方,像养老院,什么养心馆、养生馆,现在有很多这些地方。
这里是闻思修行的道场,每天都是应该特别忙忙碌碌,是很好的。
所以我也随喜我们这里很多道友,又要发心,头发被火燃起来的话,扑灭的时间都没有,我们有种说法,知道吧?因为太忙了。现在我们出家人好多都是没有头发,我都老了,没有头发,你们是剃了没有头发的。但是有头发的人,火燃起来的话,连扑的时间都没有,我要发心去,头发燃就燃吧,不管了,我们有这种说法。
所以在学院当中真的还是很好的,把所有的时间积在有意义的上面,不要用在一些无意义的,经常说一些闲话、诽谤,说一些长短、是非。这样的话,应该不是这样的道场具足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你人不应该待在这里了。
这里的话,你看我们每个人在这里待了三年、五年的话,他们回去的时候,收获满满的,应该可以这么说。如果特别浑浑噩噩的人,哪怕是在这里待了多少年的话,回去的时候,一大堆邪见和嗔恨心,除此之外可能一无所获。
我觉得每个人的话,来到这里之后,大家还是为众生忙碌,我看很多人确实特别忙,很多人回去:“唉呦,太累了”。
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口头禅,按理来讲,不应该累。这不叫累,真正累的话,我有时候短视频里面看到,他们有一些山上挖虫草的人还是很累的,一天都在山上雪地里面,这样趴着。最后回来的时候,连一天的饭钱都得不到。
其实好多老乡真的很痛苦的,他们打工的,这些没有生活来源的,欠了很多债的,现在很多人活着都是很难的。真的是,到城市里面一看的时候,个个都是这样的,好像有点活不下去了,不知道。自己原来是有工作的,最后没有工作了,原来自己条件还是很好的,最后连生活都很难很难的,这些人可能身体也累,心也累。
我们的话,至少三宝的加持,吃的没有问题,穿的也没有问题。这样的话,白天累一点的话,也是为众生。我们无数次的身体,都是已经累过多少次,但是都没有为三宝和众生、佛法做过事。
所以我听说有些发心人的话,确实很开心的,我这个色身,这几年还是有意义的,虽然累一点。而且在发心的过程当中也不得罪任何人,就像前面讲的合群。有些是合群,还是谁都看的惯,很好的。有些是不合群,发心虽然是发心,但是发心的同时造善业、造恶业、造花业——一边造善业,一边造恶业、一边造不善不恶的业,这样的也有。
所以我想,大家看看。我不知道刚才讲三禅天当中已经跑到了这些地方,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扯开到这样的一个荒野当中去,没办法。
【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我看汉地有些禅师讲的时候,基本上这样念,这样的话,我也好像会念一样,我本来阅读比较难嘛。
刚才说二禅的话,心中无苦,没有苦恼所逼。
第三禅的话,心已经跟世间特别随顺,心有一种快乐,可以这么说。
那么这个叫做第四种涅槃。
或以四禅呢,苦和乐双亡,不受轮回生生灭灭,包括地水火风等各种灾难,这些是第四禅不受的。所以这是一种涅槃。
所以他们认为,转生到天界当中,是一种涅槃。可能我们其他宗教经常说的,你好好行善,升天堂。天堂的话,这里无色界没有说,只有转生欲界和色界天的话,这叫做涅槃。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以上所讲的这些是有漏的天界,欲界和色界的天,他们把它当做一种无为的解脱。这五处的话,觉得特别快乐、安逸,也是非常舒适、清净的涅槃。
所以如是循环的话,总共有五处——刚才讲的,最究竟的五处涅槃,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
这样的话,他们认为有五处涅槃,实际上就是转生到上面的天界去了。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跟前面一样的。
我们把行蕴当中的十种阴魔已经讲完了。
接下来做一个总结: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佛陀告诉阿难,上面所讲到的十种禅那,其实都是修行当中的一种邪行。
那么最后,这种禅定变成一种行蕴上的禅定,是一种狂解,一种邪行。这些修行都是不成功的,都是一种着魔的现象。
“皆是行阴,用心交互”,禅定跟行蕴,分别进行交战、交互的时候,出现类似的开悟,诸如此类上面所讲到的十种邪悟,不是真正的悟。它是一种邪见,自己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其实现在外道的很多观点也是这样的,我们内道当中也有部分并没有明白佛陀的境界,就是一种颠倒的开悟。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很可怜的,他是非常顽固的、迷惑的,不自量力,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
其实现在很多修行人也真的这样,自以为自己修得很好,自己学得很好,实际上自己的分别念很顽固,根本不知道。遇到这些现前的时候,自以为这是真正的开悟,这是真正的解脱。原来是迷惑不解的迷乱显现,结果他们自己认为自己已经真的是开悟了。而且自言自语,或者在很多人面前说,自己已经得了圣者的位置,开始说大妄语,最后堕入无间地狱当中。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修的不一定非常好,但是希望,以后在修行的时候自己应该观察,即使你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开悟的话,在别人面前不要胡说八道。
我们前辈的很多大德们是真的已经有开悟的,但在别人面前从来都不说:“我有悟性,我已经开悟了,我见到本尊了,我见到空行了。”从来都不会这样说的。因为出家人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戒律,即使你真正开悟也不能说,更何况说没有开悟,而说大妄语。
所以一般来讲,经常在城市里面说我已经开悟了,自己说的话,那绝对不是开悟的。自己是得地的圣者啊,很多人都这样说,那说的话,有些人是很相信,啊,他说他是开悟者。有一些他的弟子,故意给他写:这是一个开悟的上师。
我们自己知道,最好是不要说,悟不是那么简单,即使有悟的话,不用你来说,你的言行举止、修行境界,很多都是感化别人,别人的相续当中真正得到了一些开悟境界的话,也许你有悟性的。
我们一般普普通通的修行人,以后自己的弘法利生也好,修行生活也好,或者说护持道场的过程当中,自己本身是一个出家人,本身是一个佛教徒,这个原则是很重要的。我们世间人也是,任何一个有身份的人,他有他自己的一个基本的规则。
所以我们基本的一个规则是至少守四根本戒,居士也是有四根本戒,出家人也有四根本戒。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护持的话,可能很多行为不一定是如法的。
后面的话,佛陀告诉阿难跟我们后学的人,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大家都好好的看一下。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
佛陀对阿难等这些听众说,你们必须将我如来的这些语言,上面所讲到的五十阴魔为主的、《楞严经》里面所讲到的这些法——
其实我们后面还有一个识蕴,识蕴讲完了以后,佛陀给阿难为主的这些,有一个教诲,讲到《楞严经》的这些功德,所以后面也不太多,我们大家也是努力。大家认真的观察自己的相续,我们还是希望《楞严经》在耍坝子之前能讲完。我也是,如果身体没有出现什么的话,也尽量的讲完。如果出现的话,也不好说,看情况。
佛陀也说,我灭度之后,上面所讲的这些道理,你们应该尽量开示给末法时代的这些众生,让他们真正觉悟到其中的意义。
可能我讲过的经典当中,《楞严经》是最长的了,像以前《法华经》,包括《维摩诘经》,都不到一百课。经典里面,像其他的《前行》、《入行论》,应该比它多的。但是像经典的话,这个算是最长的一个经典,也是最难的一个经典。
《楞严经》讲的过程当中,不管是自身也好,学院也好,也遇到了很多的违缘,可能这是一个比密法还深的法,这个过程当中的话,也应该有一些。我相信以后你们弘扬的话,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我可能是因为以不同的一个人来开始加入的话,也许我们这次,大家得到的传承也好,得到的境界比较多,所以对邪魔外道可能影响比较大,所以对我们自他的话,遭受了很多难以想象的一些迫害,但总的来讲,也应该是可以的。
在末法时代的时候,也尽量地传给众生,让他们了解此义。
这一点,你们也发愿,哪怕是一个人也好,以后好好的弘扬佛法,弘扬《楞严经》,应该发这个愿。
【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消息邪见。】
不要让自己的心产生非常深重的恶孽。
因为我们经常观察的话,其实昨天我讲的一样的,任何的魔,都是自己的心造成的,心产生的。如果我们通过《楞严经》的观察方式来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那自心不会被魔所控制,不会着魔的,所以说你们自己的心应该经常观察。
其实真被魔所控制的人是非常可怜的,自己想做好人都没办法的,想弘扬佛法也没办法的,像好好修行禅定也没办法的。本来是没有任何事情,被魔控制了以后,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可能不在乎。所以被魔控制的人,在活着的人里面是很可怜的。
所以我们应该这么想,依靠楞严咒的加持,心不要被魔一直控制,而且我们很好的去保护这些禅定、禅修,维护什么呢?维护道义、修行、佛法,消除所有的邪见。因为自相续当中经常产生各种邪见,一旦有了邪见的话,什么事都做的不好。
作为一个佛教徒,就像《四百论》里面讲的一样,真的,破戒也是很可怕的,但是比破戒更可怕的是什么呢?自己的相续当中产生了邪见以后,什么法都不会去行持,这是最可怕的。
所以说,我们的心不要被魔所控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道心,自己尽量的控制,祈祷莲花生大士,祈祷护法神。有时候祈祷护法神也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岐,】
对自己的身心应该开觉这些真实的意义——教众生也好,教自己也好,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大家觉悟这里面所讲到的真义。
在无上道当中,不要遭受“枝岐”,不要走弯路。
我们如果走在邪见的岔路上,这样也是很危险的。所以说我们不要入于邪知邪见的弯路当中。
【勿令心祈,得少为足,】
不要让自己的心,认为得到一点就可以了。我修一点点就可以了,听一堂课就可以了。善法方面不能有满足的,恶法方面,有个满足心还是很好的。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小乘、人天乘,或者简单的穿个出家衣服,或者是剃个光头,或者是念个观音心咒,不要,应该是今生当中,人身是那么难得,为了佛法和修行的话,多做一点事情,哪怕再怎么样遭受违缘的话,应该发强大的心。
像上师如意宝的话,心力是非常强大的。我想每个人,在不同的时代当中肯定遭受各种各样的,我们现在的时代还算是可以的,现在在我们的身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战争,战乱、饥荒,外在的这些影响也没有。内在的话,摧毁佛法,现在什么践踏佛经,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的遭遇也没有,所以也算是一个小和平年代,虽然外在是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在这个时候,修行方面不要有满足心。
应该是什么呢?
【作大觉王,】
做大觉王,大慈大悲的佛陀、大觉王。
【清净标指。】
我们应该是做佛陀的一个非常清净的标杆,清净的指南,或者是向导。
我们代表佛教徒,至少给佛教不会添乱、捣乱,至少不会损害佛教。因为一个佛教徒的话,他的所作所为一切都不好的话,对整个佛教也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们每个人,可以说,作为一个佛教徒,也是佛教里面的一员,你有责任。什么责任?自己尽量地引导众生。尽量的不要,对佛教也好,对众生带来危害。这是最起码的一个。如果因缘各方面具足的话,就像前辈的大德们一样,一个人可以带领很多众生趣入解脱的彼岸。每个人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应该有这种发心。所以我们在这里的话,大家也发心,后面还是讲了很多的教言。
我看,讲到这儿吧。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