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打稿,仅供参考)
《楞严经》第45课 笔录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就继续讲《楞严经》。《楞严经》,确实我们可能不学就不知道,学了以后大家应该知道它的甚深的意义。其实不管是经典还是论典,光是我们看一遍可能没办法学得很究竟。要么你很好地去讲一遍,或者是你自己很好地去听一遍,然后去思维其中的意义,那个时候才能明白。
有些人经常说是:“我看过《金刚经》,我看过《妙法莲华经》,我看过《维摩诘经》”,或者“我看过《楞严经》”,当然看是很好的,随喜功德。但是我担心光看一遍,看小说一样的话,恐怕其中的深髓之意无法融入于心,还是产生怀疑的。所以我们以后其实要学的话,应该是学得比较踏实,深入地学习。如果这样的话,每一个经典和论典当中,有特别微妙的这种意义,真的是不可思议的。
我都有时候想,其实我们的经典和论典当中,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的,只不过是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没有遇到全部都学吧,如果全部都学的话,确实是隐藏在我们的藏经楼的很多的那些经论,如果我们有机会一个一个地学,那确实是可能非常的奇妙,特别特别有意思。但是短暂的人生当中可能没办法吧,我们只有部分地去学。如果真的佛的智慧一一地学,那确实收获匪浅。
最近我们也看到《楞严经》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比喻、每一个这种道理分析的时候,佛陀的智慧是真的妙不可言。大家都觉得是:“啊,问题是怎么这样回答?”“这个比喻是平时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但是用佛陀的智慧来描述的时候,就非常深奥的。”这个意义大家也是应该清楚的。
那么我们今天继续讲如来藏。昨天前面虚空的比喻很重要的。虚空它并不是任何的形相,但是它也不排斥任何的形相。依靠因缘具足的时候,虚空当中光明呐、黑暗呐,什么都显现的,然后真正的虚空的本体什么都不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如来藏实际上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是。也是远离了是和非,也远离了非是和非非。这么一个意义的话,确实是有点儿,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吧。为什么我们说般若波罗蜜多最后达到了不可思议究竟的境界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
“如来藏本妙圆心”,圆满的光明的这种智慧,它是什么样呢?下面就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它不是世间。我们世间当中包括四大也好,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五蕴等等,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如来藏心,这些都可以说不是。那么后面说是这些都是,是和非在世间当中是完全是相违的,那怎么会是在一个本体上出现这两个呢?其实这两个是不矛盾的,下面就可以讲。
我们如来藏心——
【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这里讲七大。“非心”,“心”里面包括见和识,所以如来藏不是见,也不是识,不是虚空,不是大地,不是水,不是风,不是火,也就是说七大不是如来藏。
这些实际上是从我们凡夫法的角度来讲的,地水火风这些境界都是我们凡夫人理解的层面。所以如来藏也可以说非凡夫法。首先不是七大。
然后十二处,如来藏心——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如来藏其实不是六根,也不是六尘,这样的话,十二处也不是。
【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从非眼识,到非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一直到乃至意识界之间。这样的话,我们刚才六根、六境、六识加起来,可以说是已经十八界,就整个十八界不是如来藏。
这以上的话,非世间法,如来藏不是世间法。然后下面讲非缘觉法。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来藏是——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这个之间就是缘觉,因为如来藏其实明也不是,无明也不是。从顺势缘起和逆势缘起来观察的话,十二缘起一般来讲从无明到老死,或者无明尽到老死尽,这个之间是十二缘起的,可以说是它的一个顺势的这种流转,或者还灭的这种方式来进行观修的话,缘觉依靠这种法而成佛的。
但是如来藏并不是十二缘起的缘觉的法,因为它本体当中是没有这样的。所以我们现在第一层把如来藏面前所有的,从色法到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这些法都要泯灭的意思。
然后接下来非声闻法,如来藏是非声闻法,怎么讲呢?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如来藏从四谛当中,不是苦谛,不是集谛,不是灭谛,不是道谛,乃至智慧和得都不是,这个应该讲是非声闻法。
然后接下来讲如来藏实际上非菩萨法,不是菩萨法。菩萨法从六波罗蜜多或者是十波罗蜜多的角度来讲的。那这个如来藏是怎么样呢?
【非檀那。】
不是布施度。
【非尸罗。】
不是持戒度。
【非毗黎耶。】
非安忍。
【非羼提。】
非精进。
【非禅那。】
非禅定。
【非钵剌若。】
这个是智慧度。
【非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是到彼岸。他这里前面是慧度,后面是智度,后面是真正无二的般若波罗蜜多。
这些是菩萨法,菩萨是依靠六波罗蜜多而现前觉悟的。但是在如来藏当中,这些六波罗蜜多或者七波罗蜜多的法了不可得,了不可得。
然后下面讲非佛法,不是佛的这种法。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
那么如来藏的话,我们所谓的从六波罗蜜多一直到最后的“非怛闼阿竭”,“怛闼阿竭”是如来、善逝的意思;“阿罗诃”是如来正等觉,大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三耶三菩”是正等正觉,或者正遍知。也就是说如来藏并不是所谓的如来,也并不是所谓的阿罗汉、应供正等觉,也不是正等觉,一直佛陀的十种名号,一个一个去观察,最后佛陀示现的大涅槃的这种境界,大果位,也不是真正的如来藏。
【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常乐我净,也就是说最究竟的话,乃至佛的果法实际上也不是常的,也不是乐的,也不是我,也不是净。这样一来,那么如来藏是佛陀法也不成立。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因为这个的原因,这些不是世间和出世间的缘故。非世和出世,这个下面也会讲的,他这里实际上世和出世都可以远离的。这里世和出世有两方面的,一个是“世”,在凡夫界当中的,世间的这些法就不能成立的;“出世”,就是从声闻阿罗汉到菩萨和佛之间的,出世的这些境界的法也不存在的。在真正如来藏的本性当中,其实是这些都了不可得。
昨天我们讲,虚空当中虽然呈现各种各样的法,但是不管是光明也好,黑暗也好,或者说是澄清也好,水的倒影也好,这些是不是虚空呢?不是虚空,应该显现是可以显现,但是这些显现实际上也并不是它,也并不是它。
所以我们可能以前的话,就好多事情,大、小,这些的舒展和浓缩,我们可能有一点不是很好理解的,现在有了这种芯片、科技,包括有一些电脑,这些的时候,应该可能对这些不可思议的法我们会有一点明白吧。
比如说我们按照电脑上的各种不同的程序,多少多少G的东西也可以变成很小很小的东西,而且这些很快的时间当中也可以消于法界当中,也可以显现出来。只要是因缘具足的话,都可以显现,又可以隐没。
在我们操作的过程当中,尤其是现在的科技当中有好多类似的,一般的凡夫人难以想象的东西吧,这些可以依靠我们的一个世间的技术来操作。所以我们很多现在正在运用的这些技术,我觉得这些不可思议的道理也是应该明白。
比如说我们有些人是会用,但是不知道它的原理,它的原理也是妙不可得的。我有时候想一个很小很小的U盘里面装那么多东西,这种因缘很
不可思议的,你装到电脑上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显现,然后一个非常大的屏幕当中,通过无线的方式来让它打开也可以。或者说我们现在的这种音频、视频也好,好多好多的这种,只要因缘具足的时候,这个法都可以显现。
昨天不是讲,东南西北的地水火风,谁有因缘的话,谁都可以现前,如果没有因缘的话,这些也不能显现的。所以包括如来藏也好,很多东西,平时我们觉得有点矛盾,有点不可能的事情,但实际上在我们见闻觉知的名言当中,很多都是虽然我们道理上讲的话,我们也讲不出来,包括我们有时候比较精通电脑的这些人,让他讲的话也不会讲,但是让他操作的话,他就很快当中(完成)。
比如说画个立体的图,那天让我们这边的一个发心人员弄,一个寺院,它的围墙,他操作的时候很快的时间当中就完全可以呈现。但是让他讲的话,他可能这个道理——为什么它是立体的,为什么不是平面图的?他可能反正按这个地方的话,它会显现这样的,他就已经熟悉了,除此之外,可能让他说为什么在我们眼识面前真正出现一个立体的话,这个道理也不一定讲得出来。
有时候的话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些道理,比如说我们禅宗当中经常也讲,不立一法、不舍一法,在真正的境界当中,不要建立任何一个法,但是也不需要舍一个法。破和立,就全部都要破,但是破的过程当中,它妙不可言的有一种境界也不用破。
所以有时候我想,比如说我们藏传佛教,实际上是教派都比较多,但教派比较多也可能会有一个好处,好处在什么地方?因为每一个教派可能对佛陀观点的一些重点,就可以着重地解释吧。比如说像觉囊派,对如来藏的这种妙用,他们就注释的比较多一点,包括学《时轮金刚》也好,《宝性论》也好,他们很多注释在这方面比较重视;然后像格鲁派,它主要是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以理分析,这方面比较厉害的;还有像萨迦派,在修行方面他们比较着重,当然这个每个都有一些经、论、续部这样的;像宁玛派对心的光明和空性,无违一体的这个方面有很多续部的依据,包括有些显宗的这种依据,解释得很好的。
所以说本身佛陀的这种思想浩如烟海,各宗不同,如果这些大德们他们完全能通达佛陀的密意的话,从不同的侧面可以进入他的最深奥的地方。当然如果这些行人没有通达如来真正的智慧的本来面目,而表面上你和我来开始争夺的话,那可能除了造业以外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
刚才全部是不是、不是、不是,这样一直讲,下面是、是、是,所以这看起来都是很矛盾的。麦彭仁波切《定解宝灯论》里面也说,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不相违的,而且它有更甚深的意思。
包括我们观自己的心也是这样的,这个还是很容易的。我们观自己的心,从空性的角度来讲,确确实实连一个微尘许都是找不到,但是从光明的角度来讲,还是有一种明明清清的。这两者用语言来说的话,我们也没办法,这个从理论来分析的时候,我们的心也是这样的吧。万法的本性也是,不空的法也没有,但是空的法也是得不到。所以说佛教有一些妙不可言的这种,非常精准的一种锐利的观察吧,这个是我们可以自己能接受,这并不是让你用信仰来接受,而是用智慧来接受。
那刚才讲如来藏从地水火风开始到乃至佛果之间,什么都不是,已经讲了。下面说——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
如果世间人的话,这个完全是错的。你看前面说不是不是这些,然后现在说如来藏是自己的心,因为见和识都是在里面,是虚空,是大地,是水,是风,是火,七大都是。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那这样的话,就刚才我们说凡夫的这些法都是,如来藏都是。因为在名言当中,确实是在我们的这种世界里面可以显现这些,我们每个众生的业感面前,业已成熟的时候,显现这些,这些应该是,全部都是。
然后从缘觉法来讲——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这以上说是缘觉法。在名言当中,确实缘觉依靠这样的法,最后获得觉悟的。
然后声闻法——
【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
声闻法,在名言当中也都是。
然后下面讲菩萨法——
【即檀那。即尸罗。即毗黎耶。即羼提。即禅那。即钵剌若。即波罗蜜多。】
这个是菩萨法。
然后佛陀法——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即俱世出世故。】
这些实际上是既是世间的,从凡夫,然后到出世间的,乃至佛果之间的所有的这些法,应该是的,是这些的。所以前面说全部都不是,现在说全部都是。
好像《大宝积经》里面:“智人不见相,也不见无相。”智者他不见相,但是也不见无相,就这个道理。所以有时候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意思,很多都不明白,其实你真正去观察的话,这个很容易明白的。
刚才如来藏全部都不是,总而言之这样的;如来藏全部法都是,这样的,那是和不是会不会矛盾?下面说这两个不矛盾,怎么不矛盾呢?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刚才说的是“元明心妙”,再前面,如来藏是“本妙圆心”,所以可能,原来的梵文当中不一定有,我看藏文基本上是本来的这种光明心,就大概这样翻译的。所以说他可能为了文字的这种不重复和好听吧,把妙啊、明啊、圆啊,这些都是一直换来换去,让我们都晕了,到底是妙明还是明妙,还是觉妙,还是觉明、明觉?这几个换得还是特别多。明觉、妙觉、妙明、明妙、觉明、觉妙等等,就这样,其实一个意思,就是指的妙心如来藏,本来的我们如来藏的这种光明无别的这种心。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这句话还是比较特殊。意思就是说,这个光明如来藏,实际上它离开了“即”,刚才不是说后面全部是是;然后同时又离开了“非”。那这样的话,前面的是和非两者都已经破完了,这就是破世间和出世间法的。
“离即离非”,实际上真正意义上,世间和出世间的法,微尘许也是得不到的。真正的本性当中、实相当中,那就是“是”也得不到的,“非”也得不到的。我们经常学中观的时候,远离四边八戏,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等等这样的这种观察。或者远离有无、非有、非无这样四个边的。所以这里真正的本体上来讲,它破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也就是说“即”和“非”破完了。
然后在显现当中,或者说是暂时有必要的时候,“是即非即”,也就是说建立了世间和出世间法。刚才那个如来藏“是即”,刚才从地水火风乃至佛之间全部是是,如来藏全部是是;然后“非即”,下面讲如来藏不是,这样的。在世间当中,它可以建立这么一个概念,“是即”和“非即”,这样的一个道理。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下面这是一个疑问。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世间三有轮回当中的这些众生也好,或者是出世间的声闻、缘觉,他们的心怎么揣度,或者是怎么知道如来的这种无上的菩提呀?或者说是我们这些世间和出世间的这些,怎么用世间的语言来入于如来的妙智呢?
这里一个是思维,我们怎么样进入如来的思想?然后从语言的话,怎么样表达如来最究竟的不可思议?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话,如来的这种思维也是不可思议。《指掌疏》里面说:“只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意思是什么呢?其实用智慧来可以知道的,但是不可以用意识来揣测。
其实真正的世间也好,出世间的这些行者,对如来的无上菩提妙智,可能用语言来说的话,也不一定说得很清楚;用心来揣度或者衡量,去分别的话,也不一定。
下面他这里有这么一个比喻来说明。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这是一个比喻。比如说我们世间的乐器,琴瑟也好,箜篌也好,琵琶也好——藏文当中把这些琵琶,有7个弦的,25个弦的,14个弦的,琵琶的不同的种类吧,根据它的弦线不同,所以取名为不同的琴呐、箜篌啊,这样的。我们前面,箜篌、琴和琵琶也是在一个佛经当中介绍过(是这部经还是其他经当中,我在这里不说)。
这些乐器,虽然有妙音,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妙指”,“终不能发”。“妙指”,人的这个指头很重要的,我们一般吹笛子的话,有些人的指还是很不错的,有些人是怎么样也是不太好吹。
我们以前天天拿一个这样的,如果不是妙指的话就弹不出来。现在琵琶也是这样的,有些都是好像就根本,摸一摸“嘟,嘟,嘟”发的音很不好听的,发不出来。
虽然它有这个声音,但是发不出来。同样的道理——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
那么富楼那,你和其他的众生也是这样的,虽然众生都有如来藏,但是没有这个妙指,没有好的窍诀的话,可能发不出来的。我们有些人是一直想发出来,但是一直还没有学好,妙指有点儿问题。
(以后这个茶叶不要放太多了,晚上喝浓茶,然后就睡不着了。要不你那个水给我调一点,给我借一点也可以。倒到那个里面。好,加一点。)
你和众生也是这样的,什么这样的呢?他这里说:
【宝觉真心各各圆满。】
“宝觉真心”,也就是说像珍宝一般的,觉悟的真心,如来藏,每一个众生都是完整无缺的,圆圆满满的都存在。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但是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或者说是上师的指点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把觉性的这种光芒发出来。
佛陀说:如果有我“按指”,佛陀的这种了义的经典里面,或者是续部当中的这种妙指来进行按指的话,那“海印发光”,“海印”是《华严经》当中经常有海印三昧定,也就是说如海一般的这种法身的这种三味定。意思是真正能了达如来藏的本来的面目的这么一个禅定。“海印”的这种光就可以发出来。
如果像佛陀那样来进行指点和给我们做开示的话,确实是我们的如来藏本来具有的,圆圆满满的真心的这种海印之光可以发出来。如果我们没有遇到佛陀,但是真正具有证悟的,不是光依靠一个书本来给大家照本宣科的,是真正有一些经验的,真正有一些修证的上师,用他的这种“妙指”来给我们进行指点的话,我们这个“海印”光芒很有可能发出来。
【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不过,佛陀说:“很可惜的是什么呢?就是富楼那你的这种心,就暂时的已经起了这种分别念。”因为你当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吧?而且你的心刹那就出现了一种分别念,有了分别念以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本心。
这样以后,“尘劳先起”,“尘”就是外境的各种各样此起彼伏的显现。“劳”就是烦恼、痛苦、迷乱,这些就此起彼伏的现前。很可惜的是,本来如来的妙指可以给你稍微指一下,你就开悟了,但是可惜的是,没有认识。
其实我们在座的也是一样的吧,我们稍微可能依靠上师的教言来看看自己的心的话,也许可能真的恍然大悟,但是因为我们可能没有很好地忏悔,我们有各种自私的心,还牵涉到这种烦恼没有忏净,种种的原因,我们不知道即生能不能开悟。这个是每个人都是应该要真诚地祈祷,遣除自己修行道路当中的一些障碍吧。对吧?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他这里责怪,或者说是像小乘的有些行人,为什么说我们不能好好地修行?这个原因是什么?其实我们不这样勤求无上菩提的正道的话,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爱念小乘”,爱念自私自利,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我执。
我们为什么是依靠佛陀和上师的这些教言,短暂的人生当中不能开悟?其实最主要我们没有很好地发菩提心,只贪执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然后以这样自私的心,自己觉得是已经足够了,有一种满足感。这样一来,我们以前也是没有在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以后也是很难解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满足感吧:“不解脱就不解脱吧,有吃就可以,有穿就可以,反正今天过得很快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渴望心:“我即生当中一定要想成就,我一定要利益众生。”没有这么一个强烈的愿望吧?
很多人:“反正我学一点吧,最主要是我看我自己健康就可以,反正看我学是学一点吧。”最根本就是像毒蛇一样的我执的心,我执的心那就很可怕的。小乘的心还是有自私,我觉得比小乘的心还要更严重的就是我们自私自利的心,有了这个以后是对解脱的一个最大的障碍。
有些人说:“我学佛已经这么多年了,在学院住了那么长时间,现在还没有开悟,为什么呢?”但这个根本应该可以反问自己:“我每天都是有没有像前辈的这些大德一样的,全部的自私放弃,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有没有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也许可能前世的一种业力,也许即生当中自己不努力,懈怠的原因,确实说起来是我们在这里出家多少多少年,但实际上一天24小时,我真正非常虔诚的心,就像我们世间的一个恋人一样的,这样念念不忘的一个心希求解脱的,有没有呢?扪心自问,自己也是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
下面富楼那,现在你看阿难一直是看不到的。我那天也是说了,反正阿难现在就不是他的问题了,他就不管了。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
其实我跟如来,应该是从本性当中讲,我的珍宝般的觉心圆明也好,或者是“真妙净心”,都是“无二圆满”的,我们每个众生也是有这样的圆满的觉心,佛陀也有圆满的觉心,这个不用说了,富楼那尊者也是有,包括我们今天在座学习的所有的人都有。
但是——
【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
现在富楼那尊者自己开始检讨了,他说:“虽然我有这么好的这种资源,这种元妙的觉心,但是我曾经遭受到无始以来的妄想的这种袭击,以这个原因,一直千百万劫当中存流在轮回当中,就一直漂泊,而如今依靠佛陀和善知识的恩德,遇到了圣乘,已经得到了圣乘,但是确实还没有究竟。”藏文当中说的是:“还很遥远”,虽然得到了这种“圣乘”,可能指的是大乘,但是要达到以究竟的话还是遥不可及,特别特别遥远。
然后富楼那尊者说——
【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其实世尊,如果把所有的这些妄想,刚才前面是因为妄想到来的嘛,“一切圆灭”,想得到的是什么?就是唯一的这种真心。富楼那尊者想的是很美的,对吧?他就想把妄想全部灭掉,获得真正的本来的真心。
那么他要想这样的话,问世尊——
【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他说:“我想冒昧地问如来,”佛陀,你不要生气,我要问一个问题,那个问题好长时间都是憋在心里面,今天是个机会,所以我要问问题。我现在跟佛陀不同的就是因为这个妄想作怪,我很想把这个妄想灭掉,真正地认识自己的本性。但是我今天想问:“一切众生的妄想,以什么因缘,这个妄想自己来遮蔽我们的妙明的心?这样一来,一直无始以来是沉溺在轮回当中,这是什么?”
所以我们很多人问问题的时候:“这个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妄想是从哪里来的?”他们都是,这个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这里怎么回答的,大家也可以就想一想。
富楼那尊者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有什么样的因,有这样的妄想遮蔽我们如来藏的真心本来面目,而众生一直不断地沉溺在轮回当中?这个是为什么这样的?
好像有些注释当中,说前面也是问既然众生有如来藏,那为什么显现山河大地?这是主要讲一念无明的原因。然后在这里问的什么呢?无明是到底是什么呀?无明的因。前面是为什么起迷乱的因。当时佛陀说这是无明的,那我们在这里问的什么?那你说无明的因是什么?第一个无明是从哪里来的?无明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是很多人的问题。包括我们前两天也是有些人问这个问题。
【佛告富楼那。】
这句话还是很重要的,大家要就记住,有时候把它记录下来。
【汝虽除疑。余惑未尽。】
“虽然你跟其他的弟子不同,你的怀疑应该大大地减少了,遣除了,但是有些余惑,”剩下的有些障碍,包括烦恼障和所知障,“还没有灭尽。”他一定会是有一定的障碍,问问题都可以看得出来。不要说佛陀,我们都有时候看得出来。富楼那尊者,虽然他讲法很厉害的。
【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
然后佛陀说:“我用一般的一个,非常普普通通的,世间当中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来反而先问你。”
一般来讲我们问问题的时候,先一个反问还是很重要的。我都有时候学校里面去的时候,自己就反而给他问一下,然后他答不出来的时候,我就把他的答案想出来了。这样也是有时候有必要的。
佛陀说:“我用世间的一个问题来问你。”
【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
他说:“你最近难道没有听到吗?”可能这个事情是当时的一个新闻。“舍卫城有一个人叫做演若达多,”这是一个人名。“最近不是我们城市当中,大家家喻户晓的有一个新闻,不是有一个人,他就忽然早上的时候起来照镜子,”可能特别爱照镜子的一个人,是男的女的不知道。
印度人一般四个字的名字。我们藏族人也是经常有四个字的名字,比如说我的名字叫索朗达吉,但是后来很多人就把它减成了这样,中间的字就不知道谁吃了。(众笑)他叫演若达多,有点像我的名字,也不像,达吉,达多。有时候有些学校的老师介绍的是“吉达索”,有时候是“索吉达”,呵呵。
他忽然早上起来的时候,可能迷迷糊糊的,开始照镜子。
【爱镜中头眉目可见。】
平时他特别爱照镜子,照镜子的时候,不知道,以前好像印度的镜子都是有一种铜镜,不是我们现在的镜子那么的清楚。但是这个镜子里面,包括他的面目,就清晰可见的,就经常见得到的。但当天可能不知道,也许可能早上迷迷糊糊的,眼睛都没有睁开,他自己去照镜子去了。
【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
这里“嗔责”,可能藏文当中都是没有直接翻译,他就直接说是他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头,没有面目,然后就着急了,认为这是妖怪所扰乱,然后无缘无故地就害怕,心就狂乱,跑走了。
在有些注释当中,“嗔责己头”,他就不满意自己的头,他可能照镜子的时候,不知道,他原因没有讲,但是也许他真的是镜子里面有一种妖魔鬼怪来打扰,没有出现自己的面目。
一般早上起来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出门的时候,都是有点走路不是很那个的。所以说也许可能他的一种迷乱,或者是一种显现。反正他自己就看花眼了,还是中暑了,还是什么样的不太清楚,反正他就没有见到自己的面目,自己是没有头的,他就很害怕了,肯定着魔了。
然后“无状狂走”,他就无缘无故的,心就开始发狂了,就发疯了,然后跑了。
其实这个照镜子的话,是他自己导致的吧,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理由。
【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佛陀就问:“富楼那,你是怎么想的?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原因,这样狂走的,是吧?”有没有什么因缘?这个人为什么狂走了?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然后富楼那尊者说:“这个人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他自己发疯了。”他发疯了呗,还有什么事,没有什么其他的因,他自己照个镜子,然后就莫名其妙地跑了。
佛陀问:“那这个因是什么呢?”
“就是他心发疯了,除此之外没啥。”
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并不是有一个人砍了他的头,也并不是有一个真正的魔术师来把他的头遮蔽了。他可能自己看的过程当中没有清楚,这个没有说,反正这个人自己发疯了,就走了,没有什么。
其实这个比喻大家要记住,以后有人问:“那我们无明的因是什么?”无明的因没有什么,就是无明,就这样,这个比喻和故事我觉得挺好的。
佛陀下面跟他再讲: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
我就经常讲,这几个明呐、圆呐,换来换去的很有意思的。
如来藏光明心,本来都是这样圆满的、光明的。
【既称为妄。云何有因。】
如来藏它就怎么会有一个妄想的因?怎么会是有因?没有什么因。刚才不是说我们本来是清净的,但是因为妄想的原因漂泊在轮回当中。但妄想它怎么会有因?没有因的。
【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这句话我觉得很重要。如果有人问:“那无明的因是什么?”你说:“没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如果有因的话,这个因肯定是真实的东西,那真实的东西那怎么会是叫“妄”呢?因为真实的东西产生真实的法,那这不叫妄吧。为什么叫妄想、妄想?它没有一个真实的因,所以叫妄。
刚才那个人自己发疯了,发疯了就走的话,他没有什么真正的原因,他自己发疯的,是吧?自己发疯了,还有什么因呢?这个事情我觉得确实大家还是要好好记住。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
所以我们众生,其实这样的无缘无故的,一念妄想就起了,起了以后,前前为因,后后为果,一直辗转不停地作为因。然后“从迷积迷”,这种迷乱的因当中没有什么因,这个迷乱的因当中又产生迷乱,又产生迷乱,它不断地,辗转地积累这样迷乱的因。那么这样一来“以历尘劫”,一直历历的尘数的劫当中沉溺在轮回当中。
今天我们这堂课,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比较明白了吧?我们以前讲无明是什么时候来的?但无明没有什么来的。
一个人发疯了,我们说:“发疯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自己照镜子照错了。”
我们为什么是漂在轮回当中?我们每个人当时也是可能像照镜子一样的,其实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发疯、奔波这样?就是这个。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是比较纠结的,所以《楞严经》当中确实也是很重要的。
我看到《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当中说:“现见于无明,毕竟不能生,”现见无明的时候不能产生的,“犹如水中影,终始无所有”,就像水中的影子一样,终始无所有。他这里讲如果现见对于无明来讲,它从来都是没有产生过,就像是水中的影子始终都是没有过。
我们看看那个水中有一个影子,这个影子显现,那水中的影子的因在哪里?其实本身水中的因它都没有实体,没有实体的话,那它的因怎么能找到?找不到的。
所以我们众生无明的这种因,它是无所因,如果有因的话,刚才前面讲的:“若有所因,云何为妄?”这个还是大家记住,如果有些人问的话,那就:“《楞严经》中说‘若有所因,云何为妄?’”就不用回答了。有智慧的人就可以了。你应该这样回答。
所以我们众生一直沉溺在轮回当中,在尘数沙劫当中受苦,是这个原因。
【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我们大慈大悲的佛陀,虽然在不同的经典当中给我们明明白白地宣讲,可是我们众生因为迷乱的因很严重的原因,一直不能回家,一直不能返回。
比如说刚才那个人,他就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头,然后就发疯了,变成一个乞丐疯子,然后别人给他讲:“你还是好好回去过生活吧,你不用害怕,你没有这个因。”但是这个人,因为他发疯,当时可能因缘比较特殊,所以他就根本没办法回到他原来正常的人一样的。
我们众生就是这样的,佛陀虽然给我们讲,善知识也是讲的,但是自己的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气很难返回去。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迷乱的、虚妄的因的原因,因为迷他自己当下都是有的,如果我们真正是认识到它,就当下就没有了,但是因为有时候是我们的习气比较坚固的话,也很难。
所以说——
【识迷无因。妄无所依。】
实际上我们这个迷乱意识的因,它是没有的,那妄想更是无有依靠的。如果真正去观察的话,就像刚才一样的,我们迷乱的因,它是没有因缘的,没有因缘的话,产生妄想也是不可能的。
【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如果这个迷乱的因,无明的因,连产生都没有,尚且没有产生过的话,那你想怎么会是有一个灭呢?生和灭其实是了不可得的,水中的云一样的,不生不灭的,可是我们众生面前,无欺的存在。
所以这样的一种虚幻的因果,有时候是很可笑的。但是我们还没有了断这样的生死之网之前,也需要努力地吸收善知识的甘露窍诀。
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