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第69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
这个《楞严经》,前面也说过,跟其他的一些经典或者论典有点不同,它的词句稍微有点难懂,整个逻辑跟其他佛经的思辨方式稍微有一点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些人《楞严经》不是很听得懂,就不听了,可能会有这种情况。
但不管怎么样,如果刚开始听了,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学完。因为它是非常有加持的一部经典,很多语言都特别特别打动人,对自己当下很有触动。但有时候,可能我们现在因为年龄的原因,讲完了以后忘了很多。不知道你们听完了以后怎么样,如果记性好一点,可以再三去分析。
我也希望我们讲考班的这些道友,你们智慧各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这次的《楞严经》,希望你们也是,每天的课,哪怕没有找到别的人,自己对自己讲一遍也是可以的。自己辅导——自己念一遍,自己辅导一遍,也是有功德的,观想非人和其他众生,还有你自己。
因为我们前面一直辅导,但今年因为我长期在那边讲,有点不现实,我也没办法。本来想讲考班的人,通过视频来,但也担心会不会出现一些违缘。你们自己最好每天都记录。以前讲考班的时候,大家都拿着笔,在法本上一直有各种不同的记号,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如果没有,说明没有像以前那么重视,听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起来。
前面文殊菩萨讲了二十四种圆通对利根者来讲是非常好的,但对初学者来讲,不一定依靠这些来证悟,所以一一地否认。这个否认,对我们来讲也是敲警钟。我们每个人不一定依靠一个法门马上能通达,需要一定的因缘才能开悟。
之后文殊菩萨开始赞叹观世音菩萨,讲到耳根圆通的功德,这些道理跟前面的二十四个法有所不同,下面主要讲这个内容。
昨天讲观世音菩萨在这个世间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继续讲观世音菩萨的功德。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这里说到,观音菩萨他因为讲经说法不停滞,一直在不同所化众生面前讲经说法,所以叫“妙音”。
“观世音”,在这个世间当中,寻声求苦——有了求救,观世音菩萨从来都不会置之不理,一直救苦救难。
“梵音”,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妙法清净无垢,没有任何杂染。
“海潮音”,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失时,不会错过时间,随时都会度化众生。
这里有四种音,妙音、观音、梵音和海潮音。记得《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当中也是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前面两句与这里一样,后面“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必定会胜过世间任何的音,所以观音菩萨的名号,我们经常要念。有些说观世音菩萨具足五种音,有些说是前面的四种音,这样的解释方法也有。
不管怎么样,观世音菩萨也好,佛陀度化众生的智慧从来也是没有过时,这是很关键的。我们以前也是引用过《毗奈耶经》:“假使大海潮,或失于期限;佛于所化者,济度不过时。”假使说大海已经离开了海浪,但是这个一般是不可能的,而且它失于期限——海潮是定时的,不会因为某个原因耽误时间,或者不会出现,没有这样的。即便有这种情况,佛陀度化众生的时间也不会过时。
《毗奈耶经》还说过:“如母有一儿,常护其身命;佛于所化者,愍念过于彼。”跟前面应该是相同的。就像我们世间的母亲,有一个儿子,她常常守护她孩子的身命,那么佛陀度化众生的这种悲悯远远超过她。
观音菩萨也好,佛陀也好,其实悲悯众生的这种怜悯心远远超过世间我们现在独生子女的母亲呵护孩子的心,远远超过。
所以这里说,观世音菩萨具足这四种音,因此他会救护世间的这些众生,让他们暂时或究竟获得各自所希求的安宁果位。
“出世获常住”,这种安宁的果位并不是一直在人天的快乐当中,而是让他们超越世间,获得常住不灭的正行果位——超出世间,获得出世间真正的常住涅槃的果位。
这是对观世音菩萨的一种赞叹。
下面会讲,其实耳根具足“三真实”,圆真实、通真实、常真实。跟前面其他的根或者其他的识,包括七大,这些都是完全不同,主要说明这个。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观音菩萨的耳根具足三种真实,第一个真实是什么呢?
文殊菩萨说,我如今祈求如来、佛陀、释迦牟尼佛,就像观世音菩萨说的一样。他前面已经举过这个例子。
就像一个人,他不住在闹市当中,而是住在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如果东南西北四方、四隅、上下——也就是十方在同一个时间发出敲鼓的声音。这十处的声音,在同一个时间当中都能听到,那么这就是圆真实,耳根已经圆满了这种真实。
所谓的这些圆满,应该是四方、四隅、上下——从方向方面讲,不管是哪一个方向,耳根它完全能听到。如果是其他的根,肯定不具足这个条件。眼睛的话,对着的那个方向可能看得到,舌根、鼻根、身根只能接触才能起作用,如果没有这样,比如说鼻根、眼根,十方当中出现它的对境,它根本就没有办法,所以它们是有缺陷的。
耳根为什么叫圆通根?它是圆满的;下面讲通达的,圆通,耳根跟其他不同。这叫圆真实。
接下来讲通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这个《楞严经》如果把眼、耳、鼻、舌、身,五根直接讲的话,比较好懂。本来是眼根,它写成“目”;本来是舌根,写成“口”。当时可能为了文字不重复,特意这样翻译的,这样让读者不是那么系统性地了解它的意义。
眼根“非观障外”,没有障碍的对境它可以看见,障碍以外的,比如说墙壁以外的东西,或者是山外的这些对境,不是它的境界。
眼根有了障碍,根本看不到,哪怕中间有一块布也看不见。以前我们上课的时候,男众女众之间就拉一个红黄色的布。当时我们也是专门研究高低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好,那个小经堂里面,专门商量研究,这样男众女众都互相看不到。现在好像人太多了,可能也没有这个违缘,所以只是中间拉一个线,这样就可以了。以前在显密经堂、国际学经堂当中都是专门拉一个红黄色的布,有了布以后,眼睛有了障碍以后就看不到了。
“口”是舌根的意思。舌根和鼻根也是一样的,中间有什么障碍,舌根就没办法尝到,鼻根也不可能嗅到。
身根是和合以后才能了知触觉。
有些说这里的次序稍微调一下,比如说身根、口、鼻,但不调也是一样的。
意思是说,舌根和鼻根是一样的,观障碍外它就得不到。身根也是,障碍外的肯定得不到。而且身根还要亲自给它和合、接触,包括衣服,所触的对境接触以后才能得到。
“心念纷无绪”,意根它是各种分别念,它无有头绪,不确定的。
我们前面也讲了,因为意识当中显现的东西比较多,不是那么容易控制。所以说意根所显现的并不像耳根一样,它有特别特别多的东西,因此没办法像耳根在同一时间当中全部得到。
大家都知道,我们心里想这个、想那个,如果想一个的时候,其他就没办法容纳。我们经常说:“我只有一个相续,没有两个相续。”只有一个相续的话,心里面只能容纳一个法,不可能有两个法同时存在。像耳根,十方的声音同时都可以,但心里面的话,十方的人、十方的法就没办法同时去想,没办法的。
下面讲耳根通真实: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耳根“隔垣”,隔了院墙,也能听到外面的音响。
当然隔音特别好的话,不一定听得到。但像我现在住的,关了门,关了窗户,拿一些白色的布、灰色的布,还是听到外面“嘟、嘟嘟嘟、嘟、嘟嘟嘟”。这是因为耳根圆通的原因。我听到这些是很开心、很幸福的事情,不应该不开心。如果是眼根,拿个布就没办法了。
而且“遐迩”,远的、近的同时都可以听到。
很远的地方,我这里大概四五公里地方的声音都听得到。旁边一个屋子里面有好多托管的学生,他们的玩具声音也能听得到。这就是耳根的功德。
“五根所不齐”,其他五根就没有像它这样齐全,根本没办法在同一个时间当中,所有的对境现前都能接受,没有这样的。
所以这叫做什么呢?通真实。它在整个对境当中是互通的,跟其他几个不同。
我们那天讲的时候,“是不是耳根和眼根差不多?”可能有这么想的。但是实际上确实不同,文殊菩萨这样一讲,原来我们的耳根还是很重要的。
确实我们有耳根还是很幸福的,不然耳根越来越不好,到后面听法就很难。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有一些老喇嘛经常说:“唉呦,如果眼睛没有没事,只要收音机里面听得到法王讲的课,这个没有特别可惜。宁可没有眼睛,宁可没有脚,都不愿意听不到上师的金刚语。”有些当时这样说过。
所以说有了耳根,我们也应该欢喜。有些道友可能身体不好、心脏不好,但大家都能听得了法,这也是很重要的。但再过一段时间,尤其像我们这个年龄,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好像耳根越来越不好,包括我的同龄人、同岁的这些,好多都是,旁边说话的时候基本上听不到。如果大声说听得到,小声就听不到。所以随着年龄的上去,耳根肯定会越来越钝。
所以我想,现在有闻法机会的时候,自己也算一算自己的年龄,你还能听多少年?一般来讲,可能到了60岁以上,70岁的时候,耳根就不好用了,大家也应该清楚。
耳根圆通,前面圆真实已经讲了,刚才是通真实,跟其他不同的差别在这里。
还有第三个,耳根有常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一般来讲,音声的本性是什么呢?它有动和静两种,动的时候,发出声音能听得到。静的话,我们听不到。一般安静的时候,什么声音都没有嘛。
动和静,通过听闻才能发现。动的时候,是有的;静的时候,是没有的。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无声号无闻”,很多凡夫人,或者我们众生认为,没有声音是“无闻”,没有闻性。
无声说没有闻性,因为没有听到声音,所以没有闻性。实际上是不对的,没有听到声音不一定没有闻性,闻性还是存在的。
“非实闻无性”,并不是真实闻性“无性”,不存在,闻性一直是存在的。
我们什么声音都没有听到的时候,只不过是闻性在你面前没有现前而已,实际上它从来没有离开过。
怎么没有离开过?下面会讲: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声音没有并不是灭了;声音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闻性产生了。
我们可能认为,声音没有可能闻性也没有,声音有了,如果有闻性,那个时候可能产生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当声音没有的时候,并不是灭了。有的时候,并不是声音产生了,不是这样的。
本性上的话,“生灭二圆离”,生和灭这两者实际上已经离开了——我们经常说的无离无合。
在闻性上面讲,你听不到并不是已经灭了,你听到的时候也并不是已经产生了,生和灭早就无离无合了。
这叫做常真实。
声音层面来讲,我们可能觉得听到的时候是有声音了,闻性也可能有的。没有听到的时候,没有声音了,可能闻性也没有了。可能这样认为的。但实际上无论外在的声音听得到也好,听不到也好,闻的本性是一直存在的。
以前我们上师如意宝在大经堂里面讲课,法王在上面,有时候喇叭不通,听不到。当时修电线的喇嘛们特别特别着急,又害怕法王。法王说:“怎么了?好了没有?好了没有?”法王有时候问:“听不听得到?”下面的喇嘛说他们听得到,但是有些调皮的喇嘛说“听不到、听不到”。法王说:“听不到你怎么会给我回答呢。”哈哈哈。
以前法王在大经堂里面,就像我昨天那样嘛,我说:“为什么下面的人听不到?”那个时候我们发心人员有一点着急,但是也没办法。发心人员心要宽一点,不能因为小小的事情一会高兴、一会快乐,对吧?
这叫做常真实。
圆真实、通真实、常真实这三个,我们的耳根跟其他不同,它有三大真实的特征。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耳根跟其他有不同,什么样的差别呢?
纵然你在做梦,在梦里面显现各种各样现象的时候,“不为不思无”,这个时候并不是“不思”,不是没有分别念就没有闻性了。不是这样的。
一般来讲,我们做梦时候,其他的五根已经内摄,内摄的时候,外面的分别念没有了。外面的分别念没有,是不是闻性也不存在了?不是这样的,闻性一直存在的。
怎么存在呢?“觉观出思惟”,那个时候的“觉观”,明觉的闻性,它超出了思惟、分别念的状态。
“身心不能及”,包括眼根、舌根、鼻根、身根其他四个根,还有意根,都不能跟它相比。
比如说你在做梦,旁边有人舂米,你不一定马上知道是舂米的声音。但是依靠这种声音,你会误认为有人在那里敲鼓,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什么都没想、做梦的时候,耳根是一直存在的。
还有,正在做梦、睡觉的时候,如果旁边发出声音,会马上醒觉过来。如果耳根不存在,怎么喊也不一定醒过来。所以通过做梦的方式来讲,耳根也是与其他不同。
有时候看眼根这些有比较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比如说闭着眼睛,如果你在眼睛的对面弄个什么东西,它不一定看得到。鼻根和舌根的对面也对应的放一些,也不一定。相比之下,耳根有敏锐度,它能接受。
所以说在睡梦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什么分别念都没有,但实际上闻性一直是存在的——超出思惟、分别的闻性一直在,它跟其他的有色根和无色根——有色根是其他四个,无色根是意根,完全都是不能相比的,这个意思。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今此娑婆世界的国土当中,实际上这些众生的耳根是比较利、比较敏锐的,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而且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声论得宣明”,依靠声音,包括佛说的也好,其他大德说的也好,或者说我们世间的各种声音,“得宣明”,能宣传、能发明、能了达、能明白很多的道理——依靠声音知道很多的道理。
但是凡夫众生非常可怜,他们比较愚笨,本来具有的这种闻性没有原原本本的认识,反而迷惑了。迷惑以后,逐渐逐渐出现各种取舍、执着。通过声音没有认识到闻性,反而流转于三界轮回当中,也是很可怜的。
所以说我们在娑婆世界而言,本来有很好的机会,依靠声音,很多都可以开悟。
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上面讲到的二十五个法,大多数人可能依靠耳根开悟的。包括我们讲大圆满的时候,好多在上师传法的时候当下开悟,跟耳根有一定的关系。不仅仅光是观世音菩萨,很多都是通过听法,听到的这个法再自己慢慢去了悟。当然也有一些是看法本或者是观想传承上师开悟的也有,但很多都是传法的当下,我们看《藏密佛教史》的时候,很多历代的这些大德们,法传着传着,当下很多都虹身成就。
所以可怜的众生没有认识到当时的闻性,逐渐把声音认为是外在的实有法,对它进行执着,这样以后慢慢流转到轮回当中,一直没有解脱。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前面的偈颂是对佛陀请求的,接下来是文殊菩萨对阿难,他的金刚歌里面,阿难出来了。
阿难,纵然他的记忆力非常强。他过目不忘,记忆力非常非常好,有不忘陀罗尼,很多佛陀的法都是他结集、记录的。虽然他过目不忘,记性也是非常好,但因为没有去修行,没有去内观,这个原因,不免落入“邪思”当中,没办法脱离邪知邪见和邪分别。
“岂非随所沦”,难道不是随着外境——是不是听到摩登伽女当时唱了歌,电影里面是在河边唱歌,有好几个《楞严经》的电影。或者说他看到的色法,随着外境沦落。
“旋流获无妄”,“旋流”,就是反闻,如果他反观闻性,就会获得无有虚妄的境界。
阿难他当时所听到的这些法,他并没有随着法义而去。因为阿难尊者他在不同的佛陀面前记的法是特别多,但是他认为每一个法都是不同的,这个佛讲的是这个,那个佛讲的是那个,他看成是不同的法,他就很难反过来内观。
其实我们听闻佛法的时候,这个也是很重要。比如说不同的论典,学俱舍,学中观,里面讲很多;不同高僧大德的言教也有不同的传承,如果我们自己的根性不太好,这个讲法是这样的,那个讲法是那样的,一直把他们分开,没有内观。
当时阿底峡尊者来的时候,也是问宝贤译师。刚开始问的时候,显密所有的法他一口气讲出来了。阿底峡尊者说你这样的班智达在藏地,我来是没有必要的。后来问这些是怎么修的?宝贤译师说是各自修,早上声闻殿里去修,中午菩萨殿里去修,晚上密宗殿里去修。他的闭关房条件很不错的,他到三个殿堂里面这样修的。
阿底峡尊者说那就错了,大译师错了,我还是有必要来,因为所有的法都是在一座上内观而修,这样才能成就。
我们很多人闻思的时候也是,听小乘、大乘,听密宗、显宗,修的时候都没有全部在心上修。如果这样,很难获得无妄的真心。阿难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文殊菩萨下面针对阿难说的:
阿难你好好地谛听!我今天依靠佛陀的威神力,他的加持力,给以你为主的这些众生宣说几个三昧定。
一个是金刚王三昧定,还有如幻不思议三昧定,还有佛母三昧定,有三个三昧定,很多注释里面这样讲的。但是《指掌疏》把这几个分开:金刚三昧定、如王三昧定、如幻三昧定、不思议三昧定、佛母三昧定,总共是五个。
“金刚”,任何烦恼都不会摧毁,叫金刚三昧定。
“如王”,如国王,能制伏一切、降伏一切烦恼魔的三昧定。
“如幻”,修和不修无有差别,就像幻化,显现和不显现实际上没有差别的三昧定。
“不思议”,超越了语言和思维的境界、不可思议的三昧定。
“佛母”,一切诸佛都是依靠佛母,或者般若法来成就的,这样的三昧定。
这五个真三昧定,这是《指掌疏》的解释方法。《指掌疏》的话,你们学《楞严经》的时候看看也比较好。我们好像前面也讲过,当时章嘉国师翻成藏文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叫做庄亲王,他在清朝是有一定威望的人,他帮忙翻译的。当时有一个通理法师,他是很了不起的大法师。他研究《正脉疏》,自己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写下了《指掌疏》。《指掌疏》的意思就是把所有《楞严经》的教义像庵摩罗果放在手掌当中一样,一目了然——《指掌疏》是把《楞严经》的所有道理放在手掌里面,看得清清楚楚,这样一个注疏,这个意思。就像我们法王的《手中赐佛》,把佛陀赐在手中。
好多大德可能对自己所造的这些论典非常有信心,可能因为这样的原因。他经过20年研究和学习而造的,应该这部论典还是比较可靠的。它解释的《楞严经》,好多语句比较好懂,与最前面这些大德的注释相比较起来比较好懂一点。以后需要参考的话,我建议《指掌疏》比较好。
那么,这里面分了五个三昧定。其他有一些大德把它分成了三个三昧定,都有。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
文殊菩萨对阿难说,你听闻很厉害,广闻博学:你已经听闻过微尘数佛陀一切秘密的法门。
我们前面《法华经》当中也是讲过,大家可能记得。当时佛陀说,我跟阿难实际上是同时发心的,当时在空王如来面前发心。但是阿难因为他喜欢多闻,在微尘数的佛陀面前一直不断地听闻,我开始内观修行。
所以佛陀早已经成佛,阿难可能最后还是得了一个初果,是吧?我们《楞严经》前面讲过,他得了一个初果。
文殊菩萨也说,阿难你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刚开始是一起发心的,但是佛陀早已经成佛了,而你听闻了微尘数佛陀的一切秘密的法门。
秘密的法门,非常深奥、甚深的法,如果甚深的法听的话,浅的法就更不用说了。秘密的意思还有互为秘密,比如说这个佛讲的密法,那个佛的法门当中没有提,互为秘密的这些法。所以阿难的话,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在这么多如来面前听了各种各样的法。
我们有些道友,只要是密法就到处都去,东南西北——有个灌顶就去,听个密法,都会去的。一说显宗,把收音机关掉,人也根本看不到,来都不来。一说密法,好像他有天耳通一样,马上就知道了,马上就现前,就像孙悟空显现在唐僧面前一样,“呜”,马上出来了,一讲密法就来了。
可能阿难也是这样的,在各种如来面前,这里不一定是密法,这些甚深的法全部都听过,特别多的如来面前,从广闻博学层面来讲,阿难是非常厉害的。
但是你的“欲漏”,欲界有漏的法,六根缘六尘这样攀缘的烦恼,如果你没有先把它断除,“畜闻”,你积累的闻慧,非常多、广闻博学的这些知识全部积在一起。
我们有些道友也不算很多闻。现在我们藏族的有些堪布堪姆,确实他们引用的教证还是很丰富的。以前藏地的有些大德应该真正是广闻博学。我们还不算很广闻,但是我们也听得有点多,但是没有内修,成了过失的因。包括阿难,听了这么多法,但后来出现摩登伽女的时候,所有的这些都没办法用上。
“成过误”,所以你积累的闻慧,最后成了过错和失误。
其他的阿罗汉、菩萨全部都开悟了,阿难一直在那里等着,一直想开悟。他想开悟的心是很切的,尤其他在释迦牟尼佛面前更有这种感觉,很切,但一直悟不了。
我们有一些道友也是很想开悟,特别特别着急,“怎么还不悟啊?”其实我们学的时间是很短的,你小的时候可能也没有学,不知道前世学了没有,年轻的时候一直漂泊,没有学,现在这几年当中学,今年想马上开悟的话,可能也没有那么简单。
大家也不要特别着急,对吧?着急也没有用,路特别特别远的话,你再这么着急——有些开车的司机,路很远的时候他就拼命地跑,但是这个时候有翻车的危险性。
所以说,我想一定要循序渐进、次第的修。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佛佛”,前面的“佛”是佛陀,后面的“佛”是佛法。在无量微尘数的佛面前,你一直不断地听闻和受持佛的这些教法。
“何不自闻闻?”前面的“闻”是耳根,后面的“闻”是闻性。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耳根来观自己的闻性?
你一直听、听、听,听佛陀的法,但是缺少一个东西,就是内观。如果你没有这样,多闻也是没用的。《华严经》里面专门有一品,叫做《菩萨问明品》,里面有很多的“多闻亦如是”。还有“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下面还讲,如果吃的美味佳肴放在前面,不吃也是没有用,多闻也是一样的。如果帮别人数珍宝,但是你自己一个都没有,多闻亦如是等等,有好多这种意思。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也不要认为自己广闻博学,不用这么想。前辈的这些大德不用说,可能与现在我们学院当中有些堪布堪姆的闻慧比较起来,我们也不算什么多闻。
那我们是不是一点都不用闻?也不是。这里也并不是否认广闻。我们的闻不叫广闻,你用自己的手指头可以算得出来,你学了几部大论?学了十几个论典、二十几个论典都不算什么广闻。你看现在的世间人,我那天看到一个企业家,他好像说一年当中看了800本书。与这些相比较起来,我们也并没有特别的广闻。
基本的听闻没有的话,恐怕所修的道理也不一定知道。但是如果我们太广闻,一直不内观的话,跟阿难一模一样了。很多方面因缘具足的时候还是要实修,而且我们现在边听闻边实修,学会内观,这肯定非常有意义。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
所谓的闻并不是自然产生的,我们的闻并不是自然而产生的,或者说我们的耳根并不是自然而产生的。
为什么呢?依靠声音才有了名称。什么名称?有了外在的声尘,要接受声尘,用什么来接受呢?就是用耳根来接受——有了声尘,才有了闻的名称。
如果你是“旋闻”,不随着声音跑,内观闻性的本体,这样的话,“声脱”,把声尘脱离开,自己的内在不随着外面的声尘跑。“能脱欲谁名?”能解脱的声尘,以谁来命名的呢?
实际上我们知道,所谓的耳根是依靠声音来命名的。但是这种声音如果没有去寻找外面,用自己的闻性来命名,内观闻性一定会获得解脱。就像我们世间的水变成冰,冰的时候水的本性一点也没有了,但如果把它融化成水,跟原来的水一模一样,这个时候冰的名称也没有了,已经解脱了。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如果一个根,耳根通过内观的方式来“返源”,或者说回到了自己本来的本体当中,因为六根互相连带的原因,六根都成解脱。
一法空,万法也是空的,他们有一种连带的关系。耳根已经解脱的话,其他的根全部都会获得解脱。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
如果耳根已经圆通,那见闻觉知其他所有的根带来的这些现象,就如幻化、如梦境、如眼翳,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三界就像空中的鲜花一样,这个时候“闻复”,闻性旋复,所有这些虚而不实的、眼翳,全部都得到根除。
那么六尘全部消灭,圆满的觉性自然而然现前。
其实通过一个耳根,所有的六根都通达,所有六根通达,外面的六境暂时全部都看成如梦如幻的显现、虚而不实,最终本来清净、圆满,全部都变成这样的果位。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刚才讲一切圆满到了最高境界的时候,“净极光”,这种非常清净、光明、远离一切戏论、极为清净的法,它就通达了。
“寂照”,“寂”指的是“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甚深寂灭的意思。“照”是明了,现空无二,它能包含虚空。
这个虚空是一个单空,佛陀的大智慧、大空性它是包含一切的。
这个时候,你反过来观世间,就像梦中的事一样,暂时来讲没有一点真实。
就像我们学《入中论》,学到了中间的时候,全部都是如梦幻泡影。
这个时候,摩登伽女也是在梦中。
那个时候,摩登伽女也是梦,当时念的咒语也是梦,她的母亲也是梦。你特别害怕,跑的话也是梦。
如果全部是做梦,谁能留得住你?
你被关起来,特别害怕,求佛陀的加持,这些都是没有的,其实是一场噩梦。我们有时候做了噩梦:“哎呦呦,原来是一场梦!”如果真正通达这些道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现实当中的一切都是一场梦。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还有一个比喻。
就像世间善巧的幻化师,他幻化出各种各样的男女。
虽然见到这些根也在动,人也在动。
好像叫皮影戏,外面有一些线,在一块布面前显示各种各样的影像,唱戏。像这个一样的,幻化师能幻化出各种各样的现象。
“要以一机抽”,最关键的,如果一个机关动摇了,抽掉了。这样的时候“息机归寂然”,幻化的像全部都归为寂灭,幻化全部没有了。
《虚幻休息》里面这些道理讲的应该很清楚,包括我们现在电影电视也是一样的,遥控器上面开关一按,所有外在的影像都看不到了,不显现了。幻化也是这样的。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六根也是一样的。本来依靠一个耳根,一个精明,跟如来藏无二无别——耳根通达的话,全部都可以了。
但是如果没有通达,凡夫人来讲,把一个精明慢慢分成六个,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个和合当中,如果让其中一个根“休复”,回归本原。
就像耳根一个根,如果恢复到原来的本性当中,那么六根的妙用都不能成立。
在那个时候,“尘垢应念销”,所有外面的六尘,内在的六识,所有的这些垢染当下消散。
那个时候,成就圆满、光明、清净、微妙的真性。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那个时候,剩下的有些尘——如果没有全部消完,还有一些客尘,这个称之为有学地。从一地到十地也好,或者说是从有学,还没有到阿罗汉果位之前。
“明极”,最后所有的尘垢全部都已经销了,已经到了最顶点的光明,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如来。
好,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