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楞严经》
第88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首先说一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这是我一个建议,但是不一定非要做。其实我们降魔洲这边,对读诵、古文比较不错的人自愿报名,能不能做一次阅藏活动?阅《大藏经》。《乾隆大藏经》还可以吧,比如说一个人一本书或者两个人一本书,大概有多少人自愿报名。如果有自愿报名,大家集体来读一遍。如果能的话,最好是,比如说《大藏经》当中有一些现在在家人比较常用的,或者说佛教徒需要用的一些公案和一些道理,把它写下来。当然如果有的话,最好这部经大概有多少品,中心内容是什么?以前蕅益大师在三年当中做过一次阅经,是他一个人,而且他的阅经比较略。
当然这是对我们研究室或者各个班堪布堪姆的一个建议,因为我们的《大藏经》一直高搁在藏经楼当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内容。
我们藏族喇嘛和觉姆这边大概有700个人自愿报名,已经做了两年了,现在应该是第三年,说是可能明年后年,也许他们这个工程做的还可以,觉姆和喇嘛加起来大概有七百人。我们这边不知道,因为《大藏经》一直放在那里,以前五世达赖喇嘛的时候,有一个藏地著名的医学家,叫第司.桑杰加措,他当时是一个医学生,他说:“我的这本书做完了以后,我唯一的希望不要放在书架里,它当中所讲到的内容能植入人心。”所以佛教的思想,我们看看有没有一个比较现代的语言来描述。
我以前也想过,但一直也不敢说,现在我们又要放假了。或者是一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大家集体阅藏的话,功德也非常大,也有很大的意义。与自己有缘分的那一部经典,把这部经典全部读完,里面有一些对现代人比较实用的,包括因果方面、轮回方面,对未来各方面有一些指导性意义的,这样的话,看能不能?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的那个《大学演讲》和与科学家的对话,还有一个世青会,可能有一些人发心,一年当中如果全部读完可能会给一个奖,这个奖品还没有定下来,不知道珍不珍贵。一年当中如果要读的话,可能读的比较多,但是如果能读的人念一遍——我确实是花了很大时间去了这些地方,以一个佛教徒的方式来跟现代科学、医学,因为各个学校里面的需求都不同,针对他们的方式,自己所了解的有一些(在里面)。
所以我也希望这些书不要放在电脑上,或者说是书架上。如果有,哪怕是十个人,到时候也可以给大家。一年以后吧。这也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哪怕是四个人、五个人都可以,全部看一遍。因为现在都比较方便,可能一两天看一个学校的演讲。
我自己觉得当时很有感觉,当然没有像我们佛教课那么深,但是毕竟自己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东南西北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如果你们当中没有读,那别人都不一定。所以山下的人也好,山上的人也好,如果有人读——现在还没有确定,现在12月份,从1月份开始也好,现在开始也好,如果有人一直从开头到结尾全部读完可能有一个小小的奖励,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第二个事情。
第三个事情,这里也说一下。我这边,今天藏文的、英文的、汉文的《西游回忆录》全部已经做好了,法王涅槃法会之前全部做完了,给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上面两本是藏文的《西游》,中间是英文的,再下来是汉文的。现在我们汉文的简体字在学习,这个是繁体字,这个是精装的,比较好,在其他地方做的。所以说今天也算是比较好的一个缘起,还有没有出来的好几个文字,大家等会儿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方面功德回向,一方面也感谢所有道友的付出。
其实这个应该是我自己最辛苦的一个著作,从前年十二月份开始,到三月份,中间到医院做手术接近一个月,三月底的时候全部完工了。藏文过一段时间他们可能给大家提供,汉文的话,现在一部分大家已经到手了,有一部分如果实在没有得到,过一段时间再看看有没有,可能法会的时候不一定能得到——今年也不一定有法会,大家有可能念经,这个之前也不一定有,但以后慢慢会有的。英文现在也做的不多,但是各个地方都已经拿到了,所以这个因缘和缘起各方面都比较具足,所以这六本书也是比较好的一个因缘。
也特别感谢所有的人,也是希望依靠这种因缘,今年在特殊的日子里面真正能想起法王的法恩,对我们每个人来讲,直接或者间接是非常有恩德的,这个大家都应该清楚。
这是第三件事情。其他没有什么,到时候再说。
下面我们继续讲《楞严经》。我们已经讲了五十七位菩萨的路,前面已经讲了十信、十住、十行还有十回向、四加行,今天开始讲十地。
其实十地,我们很多道友也在不同的经典和论典中都已经学过,对我们来讲也不是很难。当然《楞严经》里面讲的十地,从字面上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分不出来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别,有这种感觉。我想我们前面也是学过很多,应该问题不是很大。如果你们不太懂十地之间的差别,以前我们学过的,比如说《大圆满心性休息》的第六品也讲过十地,当时我记得经常引用《经庄严论》,还有《宝鬘论》的教证。《大圆满虚幻休息》里面讲的也比较广,记得当时引用的教证都比较长,经常引用月光童子的教证,所以十地对我们来讲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如果我们想更详细的了解,《入中论》还有《十地经》——《入中论》的话,那天听说有些道友在放假期间也要辅导,如果我们这边真正有人讲,有人学,我到时候可以提供德巴堪布注释的电子版,现在还没有印成书,但基本上都已经好了。我应该在前年一年当中把这个书翻译了,这个不广也不略,而且这个科判是按照麦彭仁波切的科判解释的。
德巴堪布你们有些可能不一定认识,但法王以前说过,讲中观他是非常无与伦比的,有独到见解的一个大师。他的中观见解,我自己也认为非常非常好。他的《入中论》也是不略不广,但是这个现在暂时不能印,不能传播,只是私下可以做参考,如果有人学,当时我听到有些堪姆有些法师准备讲这个,那也是很好的。
我们的学习,虽然喇荣的天气非常寒冷,越来越冷,但只要心里有佛法,我相信应该越来越暖和。每天都忙于闻思修行的话,就忘了外面的寒冷,我们以前经常这样的。
今天讲十地,这个十地在《入中论》里面全部讲了,凡夫三地和菩萨十地,包括无学地,就讲这个。如果讲五道十地的话,最完整的论典是《入中论》。它讲中间第六地的时候非常广,广泛地讲述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道理,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重要。大家如果能学也是很好的,给以后中观做一些基础,这个《入中论》还是很重要的。
我也想如果有生之年当中还能讲一次《入中论》——很有这方面的愿望,但是这个恐怕不会实现。不管怎么样,你们学的话,我这个注释也花了一定的时间。
今天我们就讲《楞严经》里面的十地。为什么叫地呢?通理法师的注解当中说,它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位置,因为每个地的位置高低都不同。一个是坚实方面分的。地有坚实的本体,这里每一个菩萨的境界有入于真如法界的体性,所以有坚实的意思。还有一个生长,大地有生长万物的功能,这里每一个地能产生佛如海功德的作用。为什么叫地呢?大概有三层意思来解释。
这个经典,好像每一个地从字面上看起来不像《入中论》一样,每一个地的所断、所证,它们的特点、功德,还有它们圆满波罗蜜度的界限,这些并没有怎么讲。如果你们要非常明确的知道,那《经观庄严论》,刚才我提到的,包括《中观宝鬘论》等等,这些论典当中去学,会更清楚。
这里应该是从菩萨的境界上分的,我们没有入菩萨地,确实字面上很难把一地到十地之间的差别分开来。但是我想内部的境界应该不同。看了很多的注疏,大多数注释的不同的点只是十个波罗蜜多圆满的界限不同而已,其他字面上都比较相同,所以我们解释的时候,大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这是第一地菩萨,布施度圆满。
离开了凡夫的资粮道和加行道,我们大乘专门讲一地菩萨,虽然小乘当中有地的称呼,但是跟大乘的说法是不同的。小乘最高的果位是阿罗汉果位,大乘从一地到十地末位,得到佛果以后是最高的果位。
佛告诉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因为得到一地菩萨的时候,整个法界现量见到。
法界要现量见到的话,应该完全得地的时候已经见到。见到以后,后面的九个地全部都是在修道当中。所以见的方面,应该是完全通达了诸法的实相。
“觉通如来,尽佛境界”,断证两方面,从证的方面来讲,觉通如来的证悟比较相同。从尽处的障碍方面讲,跟佛的境界也有所相同。
当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中间还有九个地的差别,所以每一个地后得的这些功德都有差别,所以见法界也有一定的不同。
当然有些尊者说见法界方面没有任何差别,该见的法性都已经见到了。这方面也有不同的观点。
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断证圆满,这个菩萨利益他众也好,自己能证得真正法性的境界,非常欢喜。
这个叫做欢喜地。这是第一地。
第二地叫离垢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这是第二地菩萨,戒度圆满。到了第二地的时候,连梦中也不会犯戒,戒完全是清净的。
“异性入同”,我们前面讲到的凡夫类,基本上有十二类众生。这十二类众生也好,或者九界众生各有各的差别。这些差别入于同体的佛菩萨智慧无二无别的境界当中——所有凡夫不同的差距全部都入于同体当中。
“同性亦灭”,这样的同体也好,诸佛菩萨的本性中,于真如法界当中了不可得,全部都灭尽,所以同性也灭了。
这个称之为离垢地。第二地菩萨是离垢地。
第三地叫发光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发光地主要是忍波罗蜜多圆满。
“净极明生”,依靠佛力也好,依靠清净智慧完全清净了障碍。
这里的完全是根据地的差别来安立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地都像佛地一样,不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讲,他这里的障碍得以清净以后,光明、无偏的智慧自然而然、刹那间产生,任何的嗔恨都不会摧毁。
这个时候它发出一种光芒,虽然没有后面的地那么明显,但是这个智慧地发出像黎明般的光辉,所以第三地叫做发光地。
第四地是焰慧地,对应的是精进波罗蜜多圆满。
《入中论》的有些道理虽然想得起来,但是我不在这里用,可能大家都明白。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刚才“净极”也好,现在“明极”也好——障碍方面,细微的习气已经断了,断了以后,证悟方面在这个地当中已经圆满了。
尤其像我们凡夫一样,不精进的违品懒惰、不精进的这些执着,在这个地方是没有的。
而且他智慧的火焰非常旺盛、炽燃,所以这个地方叫做焰慧地。
第五个地叫难胜地,禅定波罗蜜多圆满。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在这里,一切的同和异——一切同的话,比如说到了佛地的时候,三乘唯一一佛乘,就像《妙法莲华经》里面所讲的一样,一乘的法,或者不同的三乘,不同的胜义谛和世俗谛等等,诸如此类同和异所有的能所法在这里全部没有,都已经超越了。
所以说在这里,禅定违品的所有相和执着,能所方面、非同非异的这些道理全亡,因此叫做难胜地。
第六地叫现前地。六地的时候,慧度波罗蜜多圆满。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无为法的真如自然而然现前,现前的本性极为清净、光明,在这里一点都不留下,全部显露出来。
因为到了六地菩萨的时候,空性境界是最高的。为什么《入中论》里面讲那么多的原因,实际上这里证悟空性方面是最超越的一个地,所以六地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如果学其他有一点困难的话,光是学《入中论》的第六地,也可能对《中观》方面生起很大的信心。
修行方面,《中观四百论》很重要,因为《中观四百论》前面的八品主要是讲世俗谛的修法,后面是胜义谛中观的修法。因为《四百论》又叫瑜伽四百论,瑜伽主要讲修行方面。见解方面是《中观根本慧论》,见解的根本是《中观根本慧论》,龙猛菩萨的这个法很重要。
将五道十地结合起来,趋入中观甚深和广大的意义,《入中论》很重要。《入中论》直接说“入于甚深和广大的中观法门”,这样讲的。所以第六地现前地的时候讲了很多空性方面的道理。有缘者听到空性这个词的时候,如何泪流满面、信心的毛发竖然等等,有很多的前因,后面证悟的境界等等。
其实我希望我们每个道友,不管学什么法,不仅仅光是参加考试考了一下。其实考试的分数也很重要,确实得到的话很光荣,没有得到的话,有一点不好意思,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但是最重要的是,考试的分数多也好,不多也好,你有参加考试的勇气就已经很不错了,最重要的是你能通达里面的意义。有些考试考的一点都不好,但是学得非常好。所以我们看不出来,倒数第一名是最坏的,也不一定,以后弘法利生事业最广的是他也不好说。分数上每年都是第一名或者前三名,名列前茅,但是如果自相续没有很好的去调柔,依此傲慢心,以后也不知道怎么样。以前我们闻思路上有些考得很好的,但后来好像大海捞针,什么消息都没有。有些人考的不是很好,但人很稳重,这种人后来利益众生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也并不是呵斥或嫉妒考试成绩比较好的人,但我们有时成绩好的人说的多一点,很多人都比较开心。因为成绩好的只有几个人,最坏的也只有几个人,大多数都是中间的人,所以大多数中间的人对前面的有点嫉妒,给他们批评一下——人就是这样的,批评别人自己是很爽的。
我的意思不一定要考的非常好,学的好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你学中观,“真的,中观里面讲的那么好!”我们有些道友,自己辅导也好,自己在学的过程当中,确实感觉到:“哇,这个法特别殊胜,我在轮回当中遇到这样的中观法门,这样的因明法门,这样的密法……。”自己非常欢喜雀跃,这是最重要的,这对你的相续也是有利的。
所以考试也很重要。也特别感谢我们堪布堪姆们,所有的道友们,因为这个工程也比较大,我感觉每年在这个时候,日日夜夜,大家都很精进,很紧张也很担心,有时候:“要不要退下来?要不要走了?要不要……。”所以堪布堪姆们也没办法。如果政策太松了,大家都不参加;太严了,都会跑了,他们也是有各种担心。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毕竟是一个佛学院,还是需要有一种学习来控制,否则的话,我们这里天天像个养老院一样:“今天念了多少嘛尼心咒啊?”这样也不行,修行人应该要实修,闻思班一定要闻思。
我看我们以前学《入中论》的时候,真的,当时感觉非常好!《入中论》啊,《中论》啊,我自己觉得中观对我的人生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刚刚从学校里面出来,分别念也是很重,那个时候虽然有信心,但是很难说服。一学了中观以后,所有的傲慢、分别念全部都好像无能为力了。从此以后,好像自己已经是野马被驯服得很好的样子,感觉上是这样的。
所以说,我们很多道友在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法师所讲到的内容搞懂。因为学院里面我的课也没有入于考试,所以很多人不一定听得很清楚。这个我也理解,以前法王讲课的时候也是,我们经常有班级的课,一边法王在那边讲,自己在下面看,辅导要讲什么,考试怎么怎么。所以比较可惜,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好像这个内容法王讲过,但不知道当时怎么说的,也有这样的缺憾。
像我讲的课在学院里面只是听一听而已,没有考试的约束。下面山下的人好像现在也是,虽然没有组织学习,但是个人通过书本,通过音频资料——我感觉我们上面的有些法师学的不一定很好,下面的人反而《入菩萨行论》全部听完了,中观全部听完了,这个听完了,这个学完了,而且在每一个书上打记号,对症下药,结合自己的相续,也是学的比较不错的。
这是可以的。我们上面以佛学院的方式来,我们算是一个顾问,或者说一些老的退休生,以这样的思想作为一个参考,主要堪布堪姆们的思想学习的话,他们还是思想比较活跃,这个很重要的,我们没有放在课程当中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但我们也是,不要把书本一直放在书架上。必须要有人了解,而且了解的人越多越好。我记得阿底峡尊者圆寂的时候,他拿着仲敦巴尊者的书,说:“弟子啊,佛法不是你一个人来弘扬的,要很多人来弘法。”他接近圆寂的时候给他说过这句话。不是一个人,你仲敦巴很了不起,我的心传弟子,那个时候网络也没有,你一个人很难的,不是你一个人。所以后来仲敦巴广摄弟子,把佛法大量地传播。
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信念,不是我一个人来,我希望我有生之年当中尽力而为传授给有缘者。这样的方式比较好一点。但是关键自己要学到,自己没有学到,你自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讲给别人或者让别人来做,很难的。
下面讲第七地,叫远行地。
“彼之远行慧亦胜”,我只能背到这个,呵呵呵。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已经到了真如之边际,或者说法界真如的本体完全已经了如指掌,真正到达了真如之际。
因为这个时候方便度已经圆满,所有的方便违品,包括到七地菩萨的时候,刹那间入于真如谛。各教派的辩论也有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叫远行地,真正到了真如的边际。
第八地叫不动地,这个时候力波罗蜜多圆满,刚才是方便波罗蜜多圆满。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到了第八地的时候,彻见不可思议、如如不动的真如,或者远离了愚钝这些,不用任何功用的真如现前。
解释的方法比较多,但实际上到了不动地的时候——因为八地、九地、十地,按照我们藏传佛教的说法,七地以下是七种不清净地,八地以上是三种清净地。这以上,按照麦彭仁波切等很多大德的观点,只有所知障。烦恼障到第七地就没有了,所以到这里叫做不动地。因为在不动地,很多佛的大愿、大行自然而然现前,不用勤作,不用功用。
第九地叫做善慧地,主要是愿波罗蜜多圆满。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这个时候,不管是说法也好,做利益众生的这些事情,依靠真如的威力自然而然功用,不需要任何的勤作。
这个叫做善慧地。非常善于利益众生,具有如此智慧的地。
善慧地后面有这么一个解说: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阿难,所有的这些菩萨,从这里到后面已经圆满了修行。
其实修道圆满,十地末位的时候才圆满,应该有勤作、功用的在这个时候已经圆满了。而且所有出世间的功德在这里也已经全部圆满了,有些说包括断证方面的部分功德圆满了。
因为这个原因,这以上的地叫做修习位。
其实后面的一个地也可以属于修习地,但是不同的经典分法是不同的。
这以上,九地功德全部圆满的原因,叫修习位。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第十地智度圆满,叫法云地。
“慈阴妙云”,智慧和慈悲的阴影比喻成妙云。天上乌云密布可以降下雨水,第十地菩萨的时候,他依靠佛法的妙云,洒下真理的甘露,遣除众生热恼的干河。
所以这个妙云能覆盖涅槃海。
涅槃海是度众生的涅槃海,或者说到了十地的时候,任运自成拔除众生各种痛苦,赐予众生各种快乐,所以称之为法云地,这个时候整个智度得以圆满。
这以上已经讲了十地。
接下来讲等觉和妙觉两个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等觉——我们讲《智者入门论》的时候,菩萨十地末位出现金刚喻定的智慧,它有解脱道和无间道,等觉相当于无间道一样。
这里怎么讲的呢?“如来逆流”,如来已经从涅槃当中回来,回到了生死轮回当中来度众生——如来是逆流来度众生的。
“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菩萨把整个十地都已经圆满了,从一地到十地,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往上去,这样的话,菩萨到了佛地。
“觉际入交”,菩萨刚好到涅槃地,去无学地的时候;而如来已经到了无学地,是回来的时候,是回到轮回的时候——这个也是一个象征性的,像一刹那一样,交界处、交汇处。
在等觉地这个地方,菩萨要去佛地,入海。入海的商主佛陀,从那里取宝回来。有些注释当中比喻成两个商人,一个要到宝洲去,一个刚从宝洲回来,两个刚好在海岸岸口碰上——在那个码头,在那个交界处,叫等觉地。
一方面讲十地末位的时候,这个无间道,没有任何的障碍,一刹难就马上到佛地,这个位置,叫无间道。另一方面讲菩萨去往佛地,佛陀以菩萨的形象来到轮回,相当于是两个交界的地方,当然其他地方接触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从世间来看,比如说你过了岸就不一定碰得到嘛。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个码头,可能取宝的人从大海刚回来,我这里刚刚入海的时候,在那个口岸,也就是此岸、彼岸,一迈步就马上到了彼岸。在这个中间,我们跨一步,比如说中间有一条线来挡着,菩萨和佛在这里相会——有时候卖门票的拉一个线一直挡着,你跨一步就马上进去了。相当于这样的一个地方,叫等觉地。
以后我们学理论的时候也是有必要的——如来逆流和菩萨顺流的交汇处叫做等觉地。
下面讲妙觉地。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佛告诉阿难,“从干慧心”——这是前面所有法之前的一个凡夫地,叫干慧心,大家都记得。
虽然它已经趣入了佛法,但是它还没有完全获得正法的法流——正法的甘露水,它还没有获得一地菩萨之后的法水,包括加行道。这个干慧地我觉得相当于是资粮道的人。
从那个地方一直到等觉,等觉是我们刚刚讲的十地末位的等觉地,这个之间——从干慧地一直到等觉地完了以后。
“是觉始获”,获得等觉地以后,开始想获得什么呢?“金刚心中初干慧地”,“金刚心”是金刚喻定,在金刚喻定当中有个初干慧地。
这个初干慧地跟前面的干慧地不同,这个干慧地已经是十地末位时候的干慧地。这里为什么叫干慧呢?他还没有得到妙觉,如来正等觉的甘露还没有得到——菩萨的甘露全部得到,但是佛的甘露还没有得到,叫初干慧地。这是智慧所摄的,前面干慧地是心所摄;有些说是浅慧,但是这个是干,干涸的干,应该这样来讲。
我们刚才讲了金刚喻定,它是初中后,它的前面是无间地,中间是金刚喻定,后面马上得到解脱道。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解脱道相当于是这个干慧地,妙觉地马上成正觉了,这样的。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这个干慧地,金刚心当中的干慧地,“如是重重”,它是一重二重,有单的、有复的,总共有十二个。
这十二个完了以后,获得了妙觉地,这个妙觉地是无上正道,现前如来的妙觉,这是最高的。应该可以这么讲。
这里“重重”,不同的注释讲的有点不同。实际上“重重”,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是一重,还有从金刚心当中的十信和十住也是一重。蕅益大师里面分的比较清楚。
一重一重怎么分呢?有单的七个。我们前面的干慧地、暖、顶、忍、世间第一、等觉、一直到妙觉,总共有七个,这个是单的。然后是双的,或者说是复的,总共有十个。前面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总共有五十个,一个单的,实际上是双的。这样的话,总共有五十七个——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有五十七个不同的阶段。
所以一重一重,单的方面也好,双的方面也好,总共十二个法,到最后妙觉地。到了妙觉地的时候,穷尽一切障碍,现前了妙觉最高的境界。
这以上五十七个菩提路已经圆满了,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境界。那天阿难问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是怎么修的,佛陀通过这种方式给阿难为主的后学者已经讲了。
下面讲次第的清净修法: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如是上面所讲到的十地为主各种各样不同的地,全部都由金刚智慧来观察的话,实际上有十个幻化喻来进行深入。
从菩萨入定当中都是了不可得的境界,刚才主要讲一些入定的智慧。
出定的话,我们《金刚经》当中讲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讲了六个。唐译的《金刚经》讲了九个,像我们《虚幻休息》等有些里面是十二个比喻;《闻解脱》、《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当中也是讲了如梦如幻的比喻。
这里好像通理法师讲的比较清楚一点,比如说如幻、如水月、如阳焰,如空、如响、如乾达婆城、如梦、如影、如像,如化,总共十个。到时你们看一下,把每一个比喻比喻成它所代表的法,讲了十种甚深的比喻。
结合这十种比喻,“奢摩他”是寂止;用“如来毗婆舍”是胜观,寂止和胜观进行双运。
“清净修证”,清净修持,逐渐入次第。
因为佛陀所有的道次第,止观双运,胜义当中无生无灭,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方式进一步地深入修证,获得开悟,这么一个境界。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难,如是以上讲的三种增进,先断除五辛,断除四根本的违品,再违其现业的修行渐次,总共讲了三种增进。
能成就什么呢?后面的等觉和妙觉没有说,其他五十五位菩萨的境界一一圆满。
长水子璇与蕅益大师的安立方式稍微有一点不同,但是大致的意义应该是相同的——五十五位菩萨的菩提路已经获得。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如果按照上面的修行次第,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的修行方法来修,这个修行是正确的修法。如果没有按照这样的次第来修,这是邪观,是不合理的修法。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这个时候,阿难的问题已经圆满了,接下来文殊师利法王子从大众当中站起来,在佛的足下顶礼以后,白佛,请求道:“我们这个佛经的名字,这个《楞严经》的名字是怎么取的?我和众生以后如何奉持,我们怎么样奉持?”
经名是很重要的,下面佛陀回答这部经典有五个不同的名称,这五个不同的名称讲完了以后,我们今天算是圆满了。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这是第一个名字,我们前面刚开始的时候也解释过。
“大佛顶”,这是佛的大顶中显现的。
“悉怛多般怛罗”,大白伞盖,大白伞的光芒中出现的。
“无上宝印”,真正的实相法门。
这部法是实相的法门,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凡夫人根本没办法揣测它的意义,所以它叫做“无上宝印”。
它是十方如来的清净海眼。
这个经典里面所讲到的道理,是十方三世如来他们清净如海般的慧眼照见的内容,所以说这个经典这么长。
一般来讲,大白伞盖经也不行,无上宝印也不行,反正这个是一个名称,有点长,后人也没有怎么用。因为有些解释,比如说大海,一般尸体、杂物都不可能共存,全部都推到黑暗中去。诸佛菩萨的慧眼也是,一般不清净的这些法在这里面根本没有,这里所讲到的是佛陀最甚深、如海般的慧眼所照见的境界,也有这个意思。这是第一个名称。
第二个名称: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
这个佛经也可以叫做什么呢?
“救护亲因”,这个“亲因”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觉得,因为佛陀的亲戚是阿难,他的亲因、他最亲的人,“度脱阿难”。
我们大家都知道,佛陀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阿难的父亲是白饭王,他们两个是兄弟,阿难是佛陀的堂弟,所以跟佛陀应该是很亲的。
现在马斯克有十一个儿子,可能跟佛陀不能相比。我想起来了,他前妻好像生了试管婴儿、双胞胎、三胞胎,他后来又跟不同的人生了不同的孩子。现在网上说的比较多,有几个孩子的名字他自己特别喜欢,一个叫X,一个叫Y,不知道Z有没有?他很有意思的,有一些名字叫机械。很多人认为他是科学家,他的财富也非常多,所以西方人很喜欢马斯克,他生儿子很有意思的。现在比较明确的有十一个了,他自己说他对人类发展有非常大的贡献。
不仅仅是马斯克,我觉得到了非洲,非洲也是对人类发展,包括我们藏地也是,可能超过马斯克,对人类发展做贡献倒是也有,印度也是比较多。好,不说这些。
我们讲“救护亲因”,有些说是历代亲友、众生救护的经典,历代不同的众生救护的因。
还有救助阿难尊者和性比丘尼——本来阿难现在比较开心,但是一提到经名的时候,他不光荣、接近破戒的点又挖出来了,可能他也有点那个的。
“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而且他们得到菩提心,入于遍知海,最后入于真正的佛地。
当时他们两个还没有入遍知海,但是将来获得了菩提心、入于遍知海这么一个经典。
这个经典的名字也比较长,要么是救度阿难经,或者是救度摩登伽女经,不然内容都比较多了。
佛陀是特别爱亲人的,以前法王也讲过。有人说他经常带着阿里美珠和门措上师,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过患。能知恩报恩的人,对家人虽然没有贪执,但是对他们有一种悲悯来摄受是很重要的。法王说从释迦族的各种故事来看,佛陀也经常关注释迦族,包括他的父亲,他成佛以后也回来度父亲,也回来度他的夫人,度他的罗睺罗等等。
所以作为佛教徒,包括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自己以前的恋人,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这也是不可缺少的。
佛陀在这里也是救护亲因,可能从这方面讲的。这是第二个名字,
第三个名字:
【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又名:如来秘密因修证了义的经典。
第四个名字: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又名:大方广,广大无边的大莲花王——我们《妙法莲华经》讲的时候一样,无有任何垢染的莲花王。
“十方佛母陀罗尼咒”,能产生十方如来的十方佛母;陀罗尼是总持的意思,也叫做摄一切法、持无量义的陀罗尼经典。
第五个名称:
【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
第五个名字也可以叫做“灌顶章句”。
有些注释解释这部经典实际上出自五部佛中间毗卢遮那佛的灌顶部,所以它的章句也好,它的内容,全部是灌顶部当中的内容,也是属于密法内容。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一切菩萨六度万行的根本首楞严。
首楞严我们前面也讲过,它有坚固、勇猛的意思,勇敢狮子奋迅的意思。也就是说诸佛菩萨万行的根本是楞严禅定,主要讲楞严三摩定的境界,所以以这个原因命名。
后来的人们只说《楞严经》,“首楞严”都没有说。《首楞严经》是另外一部经,前面我们介绍过——《首楞严经》和《楞严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这个叫《楞严经》,不叫《首楞严经》,其实《首楞严经》以后讲,也是很重要的。
【汝当奉持。】
你们看怎么方便你们就可以这样来受持——佛告诉文殊菩萨,你们以后以这种方式来受持。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五个名称当中取《楞严》两个字作为经名受持。其实名字少一点好,太多了确实不太好用,所以名字比较少一点容易受持。
我们按照这里讲的一样,以“楞严”来受持,称之《楞严经》。
好,今天《楞严经》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