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楞严经》
第96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楞严经》,上次应该是23年12 月 22 号讲了最后一次。
有时候觉得这个《楞严经》很好玩,有时候又觉得比较难懂,不知道在说什么。
大家都知道,第八卷主要讲阿难尊者问佛陀,我们的众生是怎么形成的?如果如来藏光明微妙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话,那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然后佛陀讲了十二类众生,先讲了地狱,饿鬼,旁生,再讲人类、仙人,之后讲了天人,天人当中已经讲了欲界天的四大天王,一直到三十三天。从第九卷开始讲色界天、无色界,无色界完了以后,应该讲阿修罗,总共讲十二类众生。
那这十二类众生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造物主,没有其他的因缘,而是各自的执着、习气、非理作意、各种烦恼和业力而现前所谓的六道众生,或者说十二类众生。
这个很关键的。包括我们前面讲到地狱、饿鬼、旁生,其实是众生自己造作了各种各样的恶业,这个恶业慢慢变成了他们的世界。
我们前面也已经比喻过,就像我们世间当中,一个好的人,他的行为可能变成了国王,他的生活像天堂一样;有一些恶人,因为他自己的行为最后造成了什么呢?自己终生囚禁,终生都在监狱当中,他的世界是他自己的行为造就的。所以“万法唯心造”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如果心情好一点,各方面的修行境界都很好,无论到哪里都觉得这个世界非常清净,“心净国土净”。如果修行不好,烦恼也很深重,哪怕是天天住在天堂里面,还是很苦恼,非常痛苦。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确实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是众生自己的业力和习气显现的,主要讲这么一个道理。
我们前面讲了人类,包括仙人世界,还有天界的欲界天,一个一个都已经讲了,今天开始讲色界天。
色界天没有像我们欲界的天人一样——其实欲天比人类好一点,他们的欲望没有像人类那样粗大,但是他们毕竟还有一些异性的相爱,还有一些染污心,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色光明的身体还不能形成,他还是处于欲界当中。欲界天的天人没有像我们人类烦恼很粗大,但他跟色界天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色界天总共有十八天,《俱舍论》等很多讲的基本上是一样的。从一禅到三禅每一个禅都有三个天,第四禅的话,有凡夫三地和圣者五地,但是这些观点,像大众部的观点都有不同,我看这里怎么讲的,包括无想天怎么安立的,到时候我们可以学。
我们这次讲十八个色界天。实际上十八个色界天的色应该是非常清净,没有染污,这种清净跟欲界的清净完全是不相同的,最主要是远离了欲染,这里的“欲”主要是二性相交,男女的欲望在色界天基本上是没有的。记得色界天基本上没有女性,好像都是天人吧?我们到时再看看。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
阿难,世间一切的修行人,如果他没有凭借禅定,三摩定或者寂止,他又没有智慧。
一般来讲,先有戒,后有定,有了定以后才有智慧。当然他们能转生到色界天肯定有一些禅定,但这种禅定并不是我们经常讲的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出世间禅定,也不是色界天二禅三禅的禅定,他的禅定不是很高的。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他是什么样的呢?只是执着身体,不会行持淫欲。对世间男女关系这方面是没有淫心的,他受持的戒是清净的。
“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不管是行走也好、坐也好,他的心念当中都没有淫欲心,没有世间的染污,这样的原因,他不会留在欲界当中。
如果有了这样的染污,那在欲界当中是不能得到解脱的。所以世间男女的这种执着实际上也是轮回当中难以解脱的一个因,尤其在欲界当中很难解脱。
【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这种人心里因为没有世间的贪欲,身体也是以身作则,行持梵净行。
“梵”,一般是清净的意思。受持清净戒律的人,这里经常说人,可以是天人。
这样的一类叫梵众天。他相当于是平民百姓一样,是群众、民众。在一禅天当中是第一个天,他的境界是比较低的。一般来讲,他住世的时间是二十个小劫,身高半由旬。
这是一禅当中的第一个天,梵众天。每一个天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梵”字,“梵”的意思是清净,我们经常说梵净行,至少我们守持清净的戒律离开了欲界,转生到了第一个禅天去。
接下来叫做梵辅天,梵辅天是什么样的呢?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
他不但没有欲界的欲望,而且这种习气也根除了。
当然这种根除并不像阿罗汉断习气一样从根本上根除,它是一种压制性的根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心中现前了离欲的现象,离开了一切贪欲。所有的这些律仪,包括出家也好,“爱乐随顺”,这叫自然戒,根本不会犯的。
我们欲界很多人的守戒也是很费心,一直要用正知正念努力地护持。他们叫定共戒,跟禅定共相的一种戒律,基本上是自然的受持,他的根门很容易守护,但是它还是有漏的戒律。所以他们的戒律自然而然随顺,并不会特别的费劲。
【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这种人能随时修持清净的德行,这样的一类,实际上名字叫做梵辅天。
梵辅天相当于是大臣级别,有一定官位,跟梵王比较近了,已经超越了平民百姓的这么一个天。他们的寿命长达四十个小劫,身体的高度一由旬。
像上宣下化上人把每一个天都用现在的称量单位来进行叙述,“梵众天身长四十里,梵辅天身长八十里”等。
这是初禅当中的第二个天,梵辅天。接下来是第三个,大梵天,大梵天是什么样呢?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心,离开了欲界和一禅前面两个天粗大的烦恼,主要也是欲望方面,这方面已经离开了,所以说身心都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当中,比前面的功德越来越圆满。还有四种威仪没有什么缺漏,非常清净。而且在这个上面增加了什么呢?增加了开悟、智慧。
这种智慧,有些注释当中讲的是四无量心。但不管怎么样,大梵天比前面的梵众天和梵辅天还是有所进步的——他有一定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大梵天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他来的时候一看,下面的世界都没有了,他是寿命是最长的,因为这个原因,像印度等都认为梵天是世间的造物主,也有这样的说法。
【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
他随时能统治下面梵众和梵辅等所有天众眷属,他相当于是一个大王,所以我们叫做大梵王。
【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因为成了国王,这样的一类称之为大梵天。
大梵天的寿命应该是六十小劫,身长一由旬半。
这三个是初禅,每一个天当中都有“梵”字,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其实色界当中每一个天都有一个主要的名称在里面,这些在《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当中都讲得比较细,有些地方讲的方式稍微有一点点不同而已。
下面是第一禅的一个结语,总结文。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佛告诉阿难,“此三胜流”,这三个天。
“胜流”,意思是殊胜的天界。这里的“流”,是超越了下流,超越了下面的天界。为什么这样殊胜呢?一个是身体方面殊胜,还有意乐方面殊胜,再加上很多功德方面超胜,所以叫做三胜流,超胜于下界的三个天界。
这三个天界,“一切苦恼,所不能逼”,与欲界相比较起来,欲界有很多粗大的欲望,这些欲望、苦恼,根本不能害他们。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这里虽然不是不生不灭、最清净的修行,也不是最真实的三摩定。
我们大家都知道,色界天只是暂时的一个禅定,并不是最究竟的禅定。
“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但至少依靠一个禅定力,在清净的心中,包括他行持梵净行,有漏的这些法根本不会动摇他。
在三界九地当中,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地,离是离开了欲界。喜乐地,因为这个地方已经具足上面的喜乐。我们讲《俱舍论》讲到四禅的时候,远离八种过患[1]:寻、伺、喜乐、呼气、吸气、苦受、意乐受、意苦受。
我记得《智者入门论》稍微有一点不同[2],但不管怎么样,第一禅的时候“寻伺如火”,汉地有些里面叫做“觉观如火”,这样的寻伺分别念像火一样,因为这个原因,到最后发生火灾的时候,第一禅全部都被火焚烧。
他与我们欲界相比较起来当然是非常清净的,但这种禅定与诸佛菩萨相续当中无漏禅定差得很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这是讲到了初禅。
我们也知道,色界天初禅的天人没有我们欲界粗大的贪欲,但是他们还是有寻、伺,还有一些不清净的执着,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转生到初禅当中去了,尤其对禅定有一定的耽着。到了色界以后,我们所谓的睡眠、饮食,好多欲界的贪欲和欲望都是没有的。但是他们毕竟对清净的色法有一定的耽着,这个原因还不能获得真实的解脱,大家应该都明白。
接下来讲二禅天。
大家都知道,二禅有少光天、无量光天,还有光音天。它都有“光”字,少光天里面有光,无量光天当中有光,光音天当中也有光。一禅的每一个天里有一个“梵”,二禅每一个天当中都有一个“光”。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这是从因方面讲的,与前面的叙述有点不同。
上面我们讲到的大梵天,实际上他是什么呢?“统摄梵人”,他统治所有梵天的众生,包括梵辅天和梵众天,全部是他在管。
“圆满梵行”,他应该是自利利他的,有些说他的戒和定是比较殊胜的。也就是说,他在梵天界中所有戒律、行为,这些都圆满了。
“澄心不动”,澄清的心、禅定的心如如不动。
因为戒生定,定生慧。所以第一禅的这些戒律非常清净的时候,他的禅定不动摇,禅定不动摇的话,智慧就能生起来。
“寂湛生光”,能生出什么呢?生出光明的智慧。
【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这样的一类,名字可以称之为什么呢?少光天。
相对而言它的光比较少一点。
他的寿命应该是二个大劫,身体是二由旬。
有些注释当中讲他也有光,也有不动的禅定,那与诸佛菩萨是不是一样呢?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天人,人无我和法无我丝毫都没有证悟,那他的光芒与诸佛菩萨相比较起来有一定的差别。相对而言,在二禅的天界当中,他的光芒是比较少的,他只有他自身的智慧光芒,所以叫做少光天。
接下来是第二个,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刚才少光天的身体也好,心也好,光光相辅相成,展转相然。
有些说的是展转相然,藏文当中说展转相连。也就是说少光天身心的光芒不断地增加、炽燃。
“照耀无尽,映十方界,”这样的原因,照耀了无尽的十方世界。
这里的十方世界跟佛光照耀的十方世界是有差别的,这里的十方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左右,范围是比较小的。
“遍成琉璃”,最后全部都成了清净的琉璃。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琉璃是一个蓝色的宝石,但这里不是蓝色的,是内外透明、清净,没有任何的杂染。我们《楞严经》当中经常用琉璃做比喻,实际上琉璃它是一个宝石,内外非常通彻、透明。
“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这样的一种天人呢,名字叫做无量光天。
无量光天的寿命应该是四个大劫,身长四由旬。
这些天人身上还是有光芒的。现在我们世间当中一些比较火的电影,也是依靠一个天人,这个天人身上有光,这个天人跟他的伴侣经常生贪心。现在很多的影片好像是色究竟天一样,天人互相贪爱,有一份感情,互相打打杀杀。如果是欲界的天人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无色界是不用说了,色界以上男女贪欲是没有的,所以那些编剧也可能不太懂,认为所谓的天人都是一样的,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尤其到了色界,虽然有无量的光,但是这些光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样,跟诸佛菩萨的无量光比较起来也并不是真正的无量。
所以我们每次学经论的时候也知道,无量也有大小差别,无边无际也有大小,十方世界也有大小。我们原来学因明的时候说“所有的人到了”,“那当场的人到了没有?”在不同的场合当中必须要了解它的语境,否则光是依靠词句来认识的话,有些时候是不合理的。
这是二禅当中第二个天,叫做无量光天。
第三个天叫做光音天,我们经常说欲界的这些众生来自于光音天,《如意宝藏论》当中也是讲过这个道理。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刚才的无量光天,他慢慢地吸收和执持圆满的光芒,这种光慢慢变成了教体。
教体,比如说佛、法,或者说佛事。因为在禅定当中也没有什么声音,也没有什么色法,其他的色法都是没有的。像有些注释当中也讲到,我们人世间弘扬佛法的话,要依靠声音来转法轮,依靠文字来弘法;在香积世界依靠妙香来弘法;在色界当中依靠一种光来传达道理,并不是拿一本经书,拿一尊佛像,不是这样的,应该有一种光,这种光应该是比较特殊的。
“发化清净”,这种光慢慢变成了一种清净的学处,清净的戒律、道理。
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光变成了度化众生的手段。
“应用无尽”,它的范围逐渐扩大,应用无有穷尽。
“如是一类,名光音天”,这样的一类天叫做光音天。
光音天的寿命应该是八个大劫,身体也是有八由旬。
以上是第三个光音天。我们以前也讲过光音天,包括西方也好,东方也好,世间对光音天的描述也是比较多的。
下面是第二禅天的结语。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这三个殊胜的天界,一切的忧患,我们患得患失的寻伺也好,伺察意也好,包括觉、观,这些都不会有迫害的。
因为这些在一禅的时候都已经没有了。寻和伺在一禅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忧恼也是没有了,希望也没有了,担忧也没有了。像我们世间,就像前两天我们的教言[3]当中讲的一样,上等人在担忧的痛苦当中,下等人在欲求、希望的痛苦当中,每一个众生都被生老死病的痛苦所逼迫。但是到了二禅,下面欲界的意苦、身苦都是没有的,第一禅天的寻、伺分别念也是没有的。
其实我们没有分别念是多么快乐,有时候分别念重的话,真的是自己折磨自己,没有意义的。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这个天虽然不是最究竟的三摩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特别清净、光明的三摩地,但是在清净的心中,“粗漏已伏”,粗漏是眼、耳、鼻、舌、身五识,这种粗大的漏法已经遮伏。
这里所有的烦恼不可能根除,只能压伏,就像石头压草一样,种子还没有断,只是依靠禅定力暂时把它压住而已。
“名为二禅”,这个叫做第二禅。
我们不是也讲了,二禅还有喜和乐,“喜乐如水”,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坏劫的时候,是由水灾来毁坏的。
接下来讲三禅。
三禅每一个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净”,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清净的净,藏文当中是善。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
上面第二禅的天人,他圆满的光成了音——我们前面讲的教体,因为第二禅转法轮全部都是依靠一种光明,光作为教体,这里是音作为教体。
“披音露妙”,这个音显露出微妙的境界。
当然这个微妙境界与我们前面讲的明空无二,可能也算不上。
“发成精行”,成了比较精致、纯洁的行为。
“通寂灭乐”,最后通达寂灭乐。
寂灭乐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所有世间的快乐,包括各种各样的饮食也好,住处也好,所有的快乐与第三禅的快乐是根本没办法比的。所以说他通达了寂灭乐,特别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我们人间根本没办法形容的。
【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这样的天,叫做少净天。
少净天的寿命是十六大劫,身高十六由旬。
这是三禅当中的第一个禅天,下面是第二个禅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少净天的禅定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圆满的时候,空的境界就现前了。慢慢引发,变成无边无际,“身心轻安”,最后整个身心的快乐也是到了顶峰。
三禅当中第二禅天的身心快乐是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们世间当中今天吃得很好,太快乐了;今天睡得很好,星期天睡得特别特别舒服,一直睡到十一点还想睡,“哇,我特别特别快乐!”你如果真的转生到了第三禅当中,这些快乐根本算不上什么。“今天吃的特别好,某某人请我吃火锅,特别好吃。”“穿了好的衣服,我自己照镜子特别好看,我心里好舒服!”等等,世间当中有很多所谓相似的快乐,其实欲天的快乐是更超胜的,然而欲天的快乐与色界天的快乐相比,后者更有强烈的乐感,这种乐感是我们欲界很难用语言文字描述的。
这样的一类叫做无量净天。无量净天他有无量的身心快乐,从个人来讲这是最大的快乐。他的寿命有三十二个大劫,身量三十二由旬。
下面是三禅当中最后一个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刚才讲了,从个人角度来讲,无量净天是最快乐的,但是到了第三个禅天的时候,整个世界和自己的身体变成同体——他依靠一种发心力,这种快乐已经遍及到整个世界。
一切都是圆满的、清净的,而且这样的清净功德已经成就,成就以后,“胜托现前”,自己殊胜的身份现前;“归寂灭乐”,归于最寂灭的快乐。
前面是自己的快乐到达极点,而在这里,就像“万法唯心造”一样,他依靠他的禅定力,整个天界都变成了特别快乐。
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比如说依靠一个有威望的人,依靠他的发心力,给周围也是创造一个特别好的气氛,对他身边的人也是带来快乐。世间当中也有这样的,一个成功的领导也好,成功的高僧大德也好,他会给他周围的世界带来快乐。一样的,到了遍净天,他的快乐周遍于整个世界,包括他周围的这些天人也好,周围的器世界也好,全部都遍满快乐,身心轻安、清净圆满,所有的身份都能现见这些快乐。
这个叫做遍净天。他的寿命是六十四大劫,身长六十四由旬。
下面是结语。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佛陀告诉阿难,这三个殊胜的天界,“具大随顺”。
为什么叫大随顺呢?因为一禅有伺察的逼迫,二禅有五识的危害,到了三禅的时候,第六意识也压服了,身心完全都是自在快乐。
有些注释当中说,第一禅相当于已经得到了路一样,到了二禅的时候入了门,入了外面院子的门一样,到了第三禅的时候入于殿堂,真正入到世间最顶点的快乐当中去了。
所以这里说“此三胜流具大随顺”,因为他远离了寻和伺,也远离了喜和乐。但他还有一点点过失,是什么呢?呼吸,到了第三禅的时候还有呼吸,因为有呼吸的原因,有风灾,到最后风把第三禅摧毁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具有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到三禅应该是很快乐的。
我们有些人很想永恒的快乐,这样的话,你也发愿,修禅定。确实到了第三禅的时候,所有我们世间快乐都不能比拟的,那是大快乐。当然与诸佛菩萨的快乐相比较起来还差得很远,但这种快乐也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虽然不是真正的三摩地,但是在安隐的心中具备了欢喜和快乐。
虽然这里有呼吸,但是除了这个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执着。到了第四禅的时候,所有前面的欲界和色界一禅、二禅、三禅所有禅定的八种过患都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轮回里面禅定的第四禅是最清净的,这个我们明天再讲。
这个在九地当中叫做离喜乐地,这也叫做三禅。
我看第一禅有三个天界,第二禅有三个天界,第三禅有三个天界,总共有九个天界,那么色界的九个天已经讲完了。我看三禅每一个天都有一个“净”,清净的净,但其实主要讲的是寂灭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境界是相当超胜的,是从这个层面讲了第三禅天。
好吧,《楞严经》今天讲到这里。
___________
[1] 《俱舍论释》第八品,分别定:「戊三、四禅立为不动之原因:解脱八种过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八过寻伺出入息,以及乐受等四受。若问:第三静虑以下说为动摇、第四静虑称为不动的原因何在呢?之所以第四静虑无有动摇,是因为解脱了八种过患。是哪八种过患呢?寻、伺、呼气、吸气、乐以及“等”字所包括的苦受、意乐受、意苦受,总共八种。而三禅以下如应为这八种过患所动。」
[2] 《智者入门论》第八,四谛:「八种过患是指,一禅具有的寻伺、三禅以下具有呼吸、欲界中具有的苦和意乐、二禅以下有的意乐、三禅的乐。」
[3] 《白法螺妙音》:“身处低位欲苦大,身居高位忧恼多,皆为生老病死迫,轮回之处无不苦。”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