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65课
昨天我们破了我执和我所执,但有的道友在讲考过程中,对我和我所仍然辨析不清。所谓的我,就是自己本身;我所,就是自己所执著的除自己以外的对境,比如我的家人、我的房子等等。我和我所是从事物本体方面讲的;我执和我所执,分别是指对我的执著和对我所拥有的身体、财物等诸法的执著。
有的论师认为,众生先有我,然后有我所。实际上,我和我所是互相观待而成立的,并非真正有先后,没有我所的我不可能先成立,以同时和非同时的推理即可推断。既然两者观待才有,就无有实有本体,只是名言假立而已。
世俗法实际都是虚假之法,具有很强的欺惑性,就像狡诈的恶人一样。人们受到蒙蔽之后,便将本不清净、无常的法,看作清净、常有之法。然而清净、常有的理由人们却根本说不出。我和我所也是如此,虽然名言中有显现,但以正理衡量时,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证成其存在。
子三(断除与圣教相违):
前面中观宗通过理证已经破了我和我所,但对方提出:佛陀曾说过:“自为自怙主,他人焉能怙,若善调自续,智者趋善趣”,意即,自己应当成为自己的怙主,不要总依赖于他人,如果自己能善调自相续,一定会获得善趣,最终趋向涅槃。此教言已经明确说明了我存在,而你们却说我和我所不存在,你们的说法难道不与教义相违吗?
实际并不相违,如颂云:
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
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
诸佛有时说有我,有时说无我。但在诸法的实相中,既没有我,也没有无我。
中观宗驳曰:虽然诸佛有时说我存在,有时说我不存在,但这都是暂时的说法,佛陀最究竟的密意、最了义的教法是,在诸法的实相当中,既没有我,也没有无我(非我即无我之意)。
世尊之所以有时说有我,有时说无我,是因为要针对不同众生,转不同法轮来度化他们,而这一切说法其实并不相违。我们应当用心推敲佛陀所说不同教言的真实密意。
◎说有我非了义
比如,在《毗奈耶经》等声闻乘的经典中,佛陀说有五蕴聚合的我,但这并非佛陀的究竟密意,这么说是为了接引某些外道和世间人。因为,如果直接宣说无我,这些人根本无法接受,甚至还会生起邪见,并且顺世外道认为,我是由四大组成,人死后便一切归无,他们否认前后世、业因果的存在。如果受持这种断见,就会造下无量恶业而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为了救护这些持空无见的众生,佛陀安立了我法存在的概念,宣说了我存在、我造恶业就会堕落……事实上,佛陀并未说妄语,名言中如幻如梦的我确实存在。
◎说无我亦非了义
在有些经典中佛陀又宣说了“我不存在”“我为空性”“以色法而空”等教言。这是不是一种单空见呢?
暂时而言应该是。佛陀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很多人的相续中都具有可怕的萨迦耶见,认为我是常有的,我和我所真实存在。比如,有些外道认为,常有自在的神我存在;犊子部等有些小乘宗认为,存在一种不可思议的我……为了破除他们相续中固有的实执——萨迦耶见,佛陀说我不存在。而这么说同样符合道理,详细观察、剖析就会知道,名言中的我如同梦幻一般,没有丝毫实质可言。因此,佛陀说我不存在,也没有打妄语,反而救度了很多众生。
但实际上,说“我不存在”也非了义。为什么呢?因为,如同我法之见是非真实的一样,该见的对治——无我也是非真实的。因此,我法毫许不存在,无我同样毫许不存在。
麦彭仁波切在破有些教派的单空见时,引用了《般若波罗蜜经》《中观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等很多经论的教证进行说明。尊者常说,单空只是暂时的一种途径,并非佛陀最究竟的教言。所以,大家不能认为无我见最究竟,只要证得无我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也落入了一边。
◎以教证说明
《中论释》中引用了几个教证进行说明,如经云:“迦叶,我者乃为第一边,无我者乃为第二边,此二边之中道即为无色无诠……”《宝鬘论》云:“如是我无我,实有不可得,是故佛尽遮,我无我二见。”意思是,因为实有的我不可得,故而实有的无我也不可得,佛在了义经典中,完全遮止了我和无我存在的两种见。
《般若经》亦云:“说有我者,不可行于般若波罗蜜多之境,说无我者亦复如是。”意思是,说我存在,则不能行于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说我不存在,也不能行于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又云:“虽悟此蕴空,菩萨住于相”意思是,如果认为众生的五蕴皆不存在,完全是空性,这样的菩萨仍住于一种空相的状态中,所证仍不究竟。
以上教言都说明了,有我见或无我见都非了义。这些道理非常重要!有些人如果记不住很多教证和推理,最好能把今天的颂词和《中论释》的教证背下来,这会给自己以后的修行带来很大利益。大家学了《中论》之后,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树立起中观正见。
◎离四边,才是佛陀的了义观点
佛陀真正的了义观点是什么呢?“我”的本来面目既非有,也非无,而是远离了一切戏论。佛陀在最利根、前世对中观等甚深法门有过一定串习、修行,并且对此不会生起任何邪见、充满恭敬心,愿意趋向涅槃的众生面前,宣讲了远离四边的究竟实相。
《般若灯论》里本颂被译为“为彼说有我,亦说于无我。诸佛所证法,不说我无我。”直接指出了,诸佛所证悟的法不能说有我或无我,有我无我都不是佛陀最究竟的观点。
◎例举三乘不同教义
下面我举一些各乘经典中的不同教言,大家可以思维其中的密意。
关于“我”方面,《毗奈耶经》云:“轮回具苦蕴,苦苦与变苦,行苦八分苦,终忍受具苦……”;《大般若经》云:“一切法皆以无我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无我尚毕竟无所有……”;《如来藏经》云:“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楞伽经》云:“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大乘密严经》云:“赖耶亦如是,幻作于世间,一切诸有情,体性无真实……”
关于“外境”方面,《阿含经》云:“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楞伽经》云:“外境是妄计,心缘彼境生,了境是惟心,分别则不起……”
关于“乘”方面,《妙法莲华经》云:“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解深密经》云:“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说言唯有一乘……”
关于“怎样成佛”方面,在《念住经》中,佛陀讲了很多五欲妙的过失,说断除贪欲才能成佛,如云:“为证涅盘,唯一趣向道,即四念住……云何为四念住?比丘于身观身(受观受、心观心、法观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而《无垢称经》则云:“不断烦恼而入涅槃……”;《胜乐续》中讲:欲妙是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大乘入楞伽经》里则讲了很多女人、饮酒、吃肉的过失,认为这些是成佛的障碍,如云:“舍于女色缠绵贪欲,见此现乐生来苦故,又得三昧殊胜乐故,是故舍彼非涅槃贪”“如贪障解脱,肉等亦复然,若有食之者,不能入圣道……”;《略胜乐续》中则说:依靠女人和美酒等,也能获得成就。
◎为应机而立三乘
表面上看,三乘教义似乎有点相违,有些经典说我和我所存在,有些又说不存在……实际上,佛陀说我存在有其密意,说我不存在也有其密意。虽然唯有佛陀才能宣讲缘起空性这样的甚深法,但他不会对所有众生都宣讲,而是根据众生根基的不同,宣讲相应其根基的法门。比如,在钝根者面前说有我;在中根者面前说无我;在利根者面前说我、无我皆不成立。如经云:“犹如学文法,从字母入手,诸佛于众生,仅宣堪忍法。”
《显句论》云:于所调之低劣、中庸以及殊胜之不同根基,而依次应机施教。圣天论师的《中观四百论》亦云:“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意思是,对于顺世外道等不堪接受空性法门的根器,佛说我、前后世、因果存在,以此遮遣了其非福徳恶业;在堪为法器的小士道(中根)前,佛陀宣说了无我法,以此遣除了他们的我执;在根器成熟者(上根)前,佛陀宣说了了义的般若法,遮除了有我无我等一切边见戏论,了知这一次第者即为智者。
所以,大家以后再看到不同教言时,千万不能认为各法门之间互相抵触,一个是真,一个是假;一个应取,一个应舍。在不舍的同时,应该探求佛陀的真正密意,寻找最究竟的法要。
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能接受哪种观点,这样就能推知自己是上根、中根、下根,还是什么根基都不是。(众笑)
(堪布问身旁弟子:“你是什么根基啊?想过没有?”弟子答:“下等根基。”堪布笑言:“原来你是顺世外道啊。”)(众笑)
◎系统闻思,才能解开佛陀密意
只有经过系统闻思,并运用智慧深入分析,才能领会佛陀不同说法的甚深密意。
我在《旅途脚印》曾说过:“大慈大悲的佛陀,无论说什么话,都有内、外、密,直接、间接等不同层次的含义。各种意乐根基的众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种特异的语言表达能力唯佛具足……开启佛语宝藏的钥匙,就藏在遍知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22第八品的字里行间。”如果谁都不去取,只有被小偷偷走了。大家一定要取到这把珍贵的钥匙啊。
[22] 《心性休息》:四种意趣、四种秘密是阅读经典的二把钥匙。依靠此理辨别而了知一切经续之义极为重要。
所谓的意趣,是指在演说佛法的过程中稍微含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也并非是虚言妄说,而是具有特殊的某种必要而宣说的一切法义。意趣共有四种,即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与补特伽罗意乐意趣。
1.平等意趣:诸如世尊考虑到法身平等而说我尔时成为拘留孙佛。
2.别义意趣:诸如世尊考虑到三无本性而说诸法无本性。三无本性即:一、遍计法无本性,因为实际意义上遍计法必定不成立,所以说遍计法无本性。二、依他起生无本性,因为四边生不成立。三、圆成实胜义无本性,因为圆成实本身就是胜义并且无有不清净等戏论法的本体。
3.别时意趣:例如佛尊曾说仅以持诵无垢月光如来之名号便可获得佛果。这其中的含义是说,仅仅持诵佛号虽然不能立即成佛,但依靠往昔所积累的诸多资粮,终有一日必定能成就佛果。
4.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诸如针对有些贪执戒禁取见者,佛陀谴责戒律、赞叹布施。
秘密是指,为令有些众生趋入正道,受持真义,而依靠对方所感兴趣的少数名称或能接受的条件宣说,方式虽然与之相同,却有言外之意。秘密也分四种:即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转变秘密。
1.令入秘密:诸如为利益有些因畏惧空性而不入大乘的声闻种姓者,佛说色法存在。
2.相秘密:为令众生了达无有本性之实相,佛说一切万法皆无有本性。
3.对治秘密:诸如佛陀考虑到有些人会有释迦佛身材矮小、寿命短暂等故不如其他佛陀的想法,于是说我尔时成为毗卢遮那佛。
4.转变秘密:诸如为了遣除某些人因此法容易理解而认为比其他法下劣的罪过,宣说此法极难证悟。
有些法师由于没有系统闻思过,不懂得佛陀讲法的意趣和秘密,因而对于佛经的种种不同说法,常常感到迷惑不解。如果自己仍然疑惑重重,又如何替人解惑呢?所以在讲法之前,最好能系统闻思,有了闻思的基础,很多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传法者的密意也要懂
希望大家不仅要解开佛陀的密意,也要明白传法者的密意,一般来讲,法师在课堂上无论批评、赞叹,还是提到某人某事,都有一定的目的,并非无缘无故,其中包含了很多意义,也有很多必要。希望大家不要由此而观上师、堪布、堪姆们的过失。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
有些人由于福报不够,经常会对上师、法师们所行的方便法产生邪见,而对外道或造恶之人,却经常感觉良好,常常随喜他们的恶行:“对对对,这样做特别好……”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福报不够,另一方面,前世可能造过很多这方面的业,对此一定要好好忏悔。
◎饮水思源,心怀感恩
对于佛陀三转法轮23的教义,大家一定要努力通达。我们学过很多一转法轮的经典,比如《百业经》《贤愚经》等,现在正在学习第二转法轮的教义——把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万法抉择为空性,以后还会学第三转法轮的教义,那时常有、存在的说法与现在所讲的完全不同。虽然不同,但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已经以窍诀的方式,把第二、三转法轮进行了融合,抉择出了圆融无违的自宗了义观点。
大家能够系统地闻思各乘教义,并能无碍受持,确实要感谢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和历代传承上师。我们身处末法时代,外界乱象纷呈,内心纷扰不安,若没有传承上师们的智慧,想凭自力解开佛陀的密意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自己尚未通达,更何谈引导他人呢?
[23] 一转法轮主要讲四谛教义;二转法轮讲空性教义;三转法轮是抉择如来藏教义。
现在,我们依靠传承上师们的教言,虽然不敢说通达了佛陀所有的甘露妙法,但也略知了一二,我们应该时时感念这份恩情。感恩的同时,也要珍惜自己多生累世所积的福报。
癸二(如何宣说真如之理)分三:一、真如之本体不可言诠;二、以假立而宣说真如;三、所宣说真如之法相。
有人可能产生疑问:前面几品已经讲过无我之理,本品为何又宣讲呢?
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本品主要宣讲了当人我和法我断完之后,即证得人无我和法无我之后,真如的本来面目便会自然呈现的道理。
子一(真如之本体不可言诠):
所谓真如,就是法性,即万法的本性、实相。本品宣讲了如何证得法性的方法。之所以很多大德认为本品是《中论》最精华的一品,原因即在于此。
真如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也不能用心(分别念)思维,更无法用身体表示。真如的本来面目到底什么样呢?下面主要宣讲这个问题。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
无生亦无灭,法性如涅槃。
诸法的实相不是心的行境,也非语言所能诠,这无生无灭的法性就如同涅槃一样。
◎真如的本来面目
我们现在的所见都是现相,诸法真正的实相,不是心的行境,也非言语的所诠,因为不在它们的范畴之内,真正诸法的实相,是佛陀各别自证智的行境,这无生无灭的法性就如同涅槃一般。
也就是说,所谓的真如,是一种不生不灭的实相境界,它是智慧波罗蜜多的行境,也是佛陀各别自证的行境;它断灭了心行言语,即不是心的境界,无法用心思维,也不是语言的对境,无法用语言说出;它是断除人我和法我之后,呈现出的万法本来实相。
颂词最后一句用“涅槃24”来比喻万法的本来实相。说“寂灭”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为声闻的寂灭堕入了断边,而此处是讲远离一切戏论的法性,因此,说“涅槃”应该更合适。另外,用涅槃作比喻也是因为佛陀证得的涅槃果位本体不生不灭,此喻可以说明真如不生不灭的特点。
[24] 即以诸法实相为涅槃。特别为中观学派所提倡。中论卷四观涅槃品(大三○·三六中):‘分别推求诸法,有亦无,无亦无,有无亦无,非有非无亦无,是名诸法实相,亦名如法性实际涅槃。’意谓世间诸法之实相即是毕竟空,亦即无生无灭、涅槃寂静。
《般若灯论》的译者智识译师,将此句译为“如涅槃法性”,他的译本与藏文译本许多地方都很贴近。
◎为何真如不是心和语言的行境
《定解宝灯论》云:“彼非言词分别境,是故不偏于非遮,无遮异体现空等,无偏离有无承认,法界智慧相圆融,自然智慧无住现。”意思是,真如并非语言、分别念的对境,因为心、语的所缘要么是有,要么是无,要么是有无二俱、要么是有无二非,无法超离四边,而真如不偏堕于遣除显现的单空无遮、自本体不空恒时显现的非遮、如同黑白绳子搓在一起般以心分析现空各体的双运,以及一体异体、现空等任何一方,也就是说,真如无有任何偏堕、远离了一切戏论,它是无二智慧自性光明。
凡夫人由于根基尚未成熟,语言和思维都不离分别念,而凭借妄念分别,根本无法缘取这种实相境界,因为已经超出了其能力范围,就像眼睛无法听声音、耳朵无法见色法一样,眼睛虽能见到色法,耳朵虽能听到声音,但它们却没有能力缘取其他四根的对境。
只有当我们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即灭尽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之后,这种不可言思的实相境界才会现前。
◎无法言说,还要宣说的原因
以上介绍了真如的本来面目,有人可能产生疑问,既然真如无法言说,如《法华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那佛陀为什么还要广转八万四千法门呢?
实际上,八万四千法门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法,并非真正用它宣讲了真如的本性,就像以手指月时,手只是一种表示法,虽然用它可以指明月亮的方向,但手并不是月亮,也无法把月亮摘下来。
《显句论》里引用教证说:佛说,我从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之日起,到无余涅槃的夜晚之间,一字未曾宣说。以此说明,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只是佛陀暂时在众生面前的一种表示,真正的佛法无法言诠。
在世俗名言中,如果具有善巧方便的佛陀没有以方便之法——假立的方式,对不可思议的法性进行诠释,又有谁能够现量证达呢?谁都无能为力。
法师讲法亦是如此,只是在为众生传递一种信息,依此方便法,有缘者最终可以趋入真如的境界。虽然这种境界无法言诠,也无法思维,然而在趋入过程中,语言、智慧、经论等手段却必不可少。
总之,这一颂如理如实地宣讲了什么是法性(真如):所谓的真如,无法用语言宣说,也无法用分别念思维,它与无生无灭的法界和涅槃无有任何差别,是万法的真相。
此处讲的是一种最高境界。对密宗大手印或大圆满有所认识的人,若把自证境界与这里所讲的真如本体相对应,也许会现出一些不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