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69课
今天继续宣讲第十九品《观时品》。在前面“破现在未来时”的科判中,我们把过去时作为所观待之法,现在和未来时作为能观待之法,观察它们的观待关系是否成立:如果现在和未来时观待过去时,那它们在过去当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会有过去时成了现在和未来时的过失;如果不存在,则无法互相观待,就像石女的儿子与他法不可能互相观待一样。反之,认为现在和未来时不观待过去时,也不合理,因为离开了过去时,现在和未来时没有理由可以成立。
下面以此类推,把现在时作为所观待之法,遮破过去和未来时;把未来时作为所观待之法,遮破过去和现在时,文字上稍作改动即可。
壬二(以此理类推其他时):
以如是义故,则知余二时。
以上述的推断方式类推,则可了知,观待其余二时的时间也不成立。
一、现在作为所观待法,未来和过去作为能观待法:
如果认为未来和过去必须观待现在才能成立,那么在现在时中,未来和过去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现在时就成了未来和过去时,但这肯定不合理;如果不存在,则无法观待,否则,石女的儿子也可以观待柱子而成立了。如果认为未来和过去无需观待现在,它们是怎样成立的呢?依靠任何现量和比量都无法得到。如果正量不可得,其存在的能立就没有;没有能立,则只是心里的分别念或口头上的说辞而已,不可能成立。
二、未来作为所观待法,过去和现在作为能观待法:
观察方式与前相同,过去和现在是否观待未来?如果观待,在未来当中,过去和现在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未来就成了现在和过去;如果不存在,那么能观待之法都不存在,所观待之法也不可能有,如此怎么观待呢?如果认为过去和现在无需观待未来,前面所说的过失依然存在。
虽然本品中龙猛菩萨只广述了以过去作为所观待法,遮破未来和现在的道理,但以此即可类推其他二时,由此就遮破了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中观四百论·破时品》的颂词“瓶等在未来,即非有过现,未来过现有,便是未来无30”也讲述了同样的道理。
[30] 《中观四百论讲解》:未来的瓶子上不存在过去和现在的瓶子,即说明了未来时中不存在过去时和现在时,如果认为在未来瓶子上过去和现在都应存在,那三世应成同时存在,将生的法应成过去和现在法,一时中存在多时等等,有种种太过。
总之,因为三时不能同时,而同时存在的法才能形成观待,故三时观待不成立;既然无有观待,也就无有所谓的三时。
◎“现在”不可得,故时间不可得
此外,也可以从时间自身方面分析。说过去、未来不存在,人们一般都会认同,但普遍认为现在应该存在,虽然《量理宝藏论》等经论中也承许世俗中有一个所谓的现在,然而胜义观察时,现在刹那并不能成立。为什么呢?在第二品《观去来品》中我们讲过破“现在”的道理。当时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
用尖锐的针迅速穿透一百张纸,若把正在穿破其中一张纸的时间,视为一个实有的现在刹那,则不合理,因为所穿破纸的上面和下面的微尘并非一体,这样一来,针尖穿破上面微尘的时间和穿破下面微尘的时间就不相同,这说明现在刹那并非实有、不可分,而是可继续分的,如此不断分下去,所谓的现在刹那,始终也无法成立。
大家可以参考《中观四百论》和有些中观论典,里面对现在刹那不存在、时间为空的道理讲得非常详细。
◎以“理”服人
在本论中,龙猛菩萨对世人所有的执著,包括有实法、无实法、时间、人我、法我等一一做了破析。在此过程中,全部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推证,并非仅凭教证来说明。面对这样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还是文学家,任何领域的智者都是无法否认的。
大家如果通达了中观推理,就可以在不信佛教,或者虽信佛教但不了解教理的人面前,运用这些理证破除他们如山王般的邪见。所以,通达中观相当有必要,大家应该领会到这一点。
壬三(以此理类推其他法):
上中下一异,是等法皆无。
上、中、下以及一、异等法皆不存在。
对上等、中等、下等以及一、二、多等所有法,都可依照上面观察三时的方式进行推断。(“异”字在藏文颂词中不是很明显,应该是二、多之意。)
也就是说,以抉择三时不成立的方式,可以类推遮破所有互相对应的三法,比如,上根、中根、下根;欲界、色界、无色界;善、不善、无记;生、住、灭;左、中、右;前、中、后;好、中、坏;聪明、中等、愚痴;有学、无学、非二,等等。同样,以这样的抉择之理,还可以将一个的诸等之法,以及两个乃至多个(异)的法全部抉择为空。
或者说,一切诸法无论是否观待都不能成立的道理,运用昨天所讲的“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等推导方式,只需稍许更改词句即可推知。
以上中下三根为例,上根和中根是否观待下根呢?如果观待,三根就要同时存在,这时下根是否具足上根和中根呢?如果具足,就有下根成了上根和中根的过失;如果不具足,那么上根和中根就与下根成了毫无关系的他法,这样所谓的观待就成了一派虚言。如果说不观待,也不合理,因为上中下三根是互相观待而成立的,如果不观待下根,上根和中根就无法安立……最后便可推出,上、中、下根都不能成立。
世间虽有千千万万互相对应的法,但它们都是众生分别念安立的虚妄之量,胜义中本体丝毫得不到,就如同虚空一般;世俗中虽有无欺显现,但却如同梦幻一般。大家应对这一道理生起不动摇的定解。
辛二(破自性成立之能立)分二:一、破能立之量;二、破能立之物。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得出了时间不存在的结论,但对方认为,人们不但可以用时间单位衡量时间,也可以用瓶子等事物表示时间,这就说明时间是存在的。但这种观点也不合理。首先观察“时间单位”是否存在。
壬一(破能立之量):
对方提出:时间应该是存在的,如果不存在,则衡量时间的量就不应该存在,如同兔角不可能有长短一样,但是区分时间的量却是存在的,比如,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有三十日;一日有二十四小时;一小时有六十分钟;一分钟有六十秒……既然如此,时间也理应存在。
这只是未经观察的说法而已,世人从小到大被灌输了很多概念,认为时间、时间单位都真实存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
时住不可得,时去亦叵得,
时若不可得,云何说时相?
藏文译本颂词:
不住时不得,而于可得时,
驻留不可得,云何说时量?
不驻留的时间上不可得时量;只有在驻留的时间上才可得时量,但驻留不可得,这样为何说时量存在呢?
若从能量所量的角度分析,能量是指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如同量东西的尺;所量是指时间。所量的时间如果存在,那么它或者驻留,或者不驻留,只有这两种情况。所以,我们反问对方:你们所量的是安住的时间,还是不安住的时间?
◎不安住的时间,无法衡量
如果是不安住的时间,它产生的同时就灭尽了,不可能有任何单独的体性,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这样怎么衡量呢?若想衡量时间,时间必须存在,就像用尺量衣服时,衣服必须存在一样,如果衣服不存在,用尺量什么呢?又如,一个孩子刚出生就夭折了,医生有没有机会为他治疗呢?肯定没有。他的寿命有没有办法衡量呢?同样没有,因为治疗或衡量的对境不存在之故。因此,所量若是不安住的时间,能量的时间单位就无法成立。
全知果仁巴说:在刹那不住的时间当中,能量所量无法建立,相违之故。因为时间产生之时就已灭尽,无有驻留时间,如果时间不驻留,所量的对境就不存在,故而无法以量来衡量。
◎安住的时间不可得,故无法衡量
如果说所量是安住的时间,即安住的时间真实存在,当然可以用时间单位来衡量,但是,产生之后一直不灭、安住不动的时间是否存在呢?根本不存在。为什么呢?
因为现量不可得之故,我们所见的时间都是刹那刹那灭尽、一刻也不停留,谁也无法让时间停止。此外,以推理也无法证成,比如有人认为今天的时间就是停留的,但这只是一个粗大的分别念,深入观察时,今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每一小时有六十分钟,每一分钟有六十秒……即使分解到最小的无分刹那,也是刹那刹那毁灭,无有丝毫安住(也可运用离一多因将时间抉择为空性)。这样怎么能说有驻留的时间呢?无论我们怎样绞尽脑汁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寻找,都不可能得到驻留的时间。
既然所量对境——时间毫许也得不到,那能量的刹那、瞬间、须臾、年、劫等时间单位是如何成立的?不可能成立。只有于时间驻留之际,时间单位才可得,然而,驻留的时间了不可得,这样为何说时间单位存在呢?由此可见,时间单位只是一种假立。
◎留不住时间,但可以留住记忆
以前我讲《俱舍论》的时候,解释过刹那、瞬间、须臾的概念31,当时还讲了《智者入门》32里的一些推算方法。如果有的道友忘了,回去再仔细看一下。去年我们花了一定时间学习《俱舍论》,很多人尤其讲考班的人学得很不错,积极参加背诵、考试,我感到很满意。
[31] 《俱舍论》卷十二: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如是名为一刹那量。《俱舍论》卷十二载,牟呼栗多(须臾)代表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相当于今日之四十八分钟。
[32] 《智者入门论》:不可分割为前后部分、极其细微的时际叫时际刹那,一百二十个时际刹那是彼时刹那,六十彼时刹那是一顷刻,三十顷刻是一须臾,三十须臾是一昼夜。
但学完之后不能从此便把法本放置一边,应该经常拿出来看一下,否则就会渐渐忘掉以前的所学,这是非常可惜的。大家学的时候很认真地在法本上记录、画重点,这个法本应该留作纪念。我中学时的有些物理、化学笔记本现在还留着,有时我会拿出来看一看,感觉还是挺有价值的。
对于学过的知识,大家应该经常温故而知新,像《俱舍论》这样殊胜的论典,本身千载难遇,遇到之后,学习也要下一番苦功,听有的道友说:“学《俱舍论》的时候,真把我折磨得……”(众笑)如果辛辛苦苦学完之后又忘记了,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欲界众生一点不忘也不可能,即使绝顶聪明的人到了晚年也会变得很健忘,但串习的次数多了,印象就会很深刻,不容易随着时间而慢慢流逝。
壬二(破能立之物):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依靠事物才有时间,离开了事物哪有时间?事物尚且不存在,更何况时间呢?
对方认为:依靠事物才会有时间,而作为时间立因的事物是存在的,所以时间也应该存在。比如,瓶子存在的缘故,瓶子的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安立。
中观宗驳曰:事物尚且不存在,又如何会有依事物而成立的时间呢?
我们前面从因、体等方面已经观察过,一切诸法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不成立一体,也不成立多体。后面还会从果上观察,有果无果皆不生。由此可知,诸法的本体丝毫不可得。
既然诸法不成立,依靠它们而有的时间是从何而来的呢?就像石女的儿子如果存在,说他相貌庄严也可以,但其本身都是子虚乌有,说他的名字叫东东,住在喇荣沟……就纯属荒谬之谈了。
庚二(以教证总结):
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中引用了《放光般若经》和《妙臂请问经》的教证来抉择三时不存在的道理。
《放光般若经》云:“佛告须菩提:‘时非色法非无色法,非受想行识法,非无受想行识法;非生法,非无生法;非住法,非无住法;非异法,非无异法;非坏法,非无坏法;非受法,非住法,非出法,非无受无住无出法;乃至非老相,非病相,非死相,非青相,非啖相,非坏相,非散相,非无老无病无死无青无啖无坏无散相。须菩提,若非色非生非住非异非坏相者,是名般若波罗蜜。复次须菩提,若非色非非色,乃至非受想行识非非受想行识者,时即非时亦非非时,若时非时非非时不可言说者,是名般若波罗蜜。’”
《妙臂请问经》云:“菩萨摩诃萨了知三世所有诸行。已起故,说名过去世;未起故,说名未来世;起时故,说名现在世。此现在世阴界入等住者,了知不住,何以故?一刹那时不住故。此一刹那即有起时,住时差别,以刹那不住速灭故,定无有时。”
全知果仁巴的《正见之光》中引用了《大象妙力经》的教证:“若法有自性,则声闻、缘觉、佛陀应能了知;且若恒常之法有,则智者不得涅槃,不灭戏论矣。”意思是,如果诸法存在自性,声闻、缘觉、诸佛一定能了知;如果恒常之法存在,则所有智者都无法得到涅槃,也无法息灭戏论。然而,即使以诸佛的无碍智慧来观察,也得不到所谓的恒常之法;因为恒常之法不存在的缘故,智者们通过修持中观或大圆满等法,一定可以息灭一切戏论,在如幻如梦中趋入涅槃。
总而言之,名言中三时刹那生灭、丝毫不住,不住的缘故,时间就是一种虚幻、无实之法;胜义观察时,三时的本体了不可得。
我们平时经常说“我过去如何如何、现在正在做什么、未来打算做什么”等等。学了本品之后,就会明白,这些只是分别妄念和语言计执而已。不断串习这些法理之后,就会逐渐断除对时间的执著。
《中观根本慧论》之第十九观时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