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84课
今天继续宣讲第二十三品《观颠倒品》,这一品主要抉择轮回相续之因——颠倒不存在。本品内容不是很难懂,一些佛教书籍经常涉及。
上节课讲完了“以无所依因而破”的第一部分“以无所依之我而破”,今天讲第二部分“以无所依之心而破”。
子二(以无所依之心而破):
对方提出:心与烦恼是能依所依的关系,而心是存在的,故烦恼也应该存在。
驳曰:
如身见五种,求之不可得。
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
就如同以五相推理在五蕴中推求身见而不可得一样,以五相推理在垢心中推求烦恼也不可得。
此处的心是指“心王28”,烦恼是指“心所29”。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六识为心王,烦恼属于心所。心所分为善心所30和烦恼心所31,烦恼心所包括六种根本烦恼和二十种随眠烦恼,贪嗔痴属于根本烦恼。烦恼产生时心王会被染污从而成为“垢心”。《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等大乘论典是以八识作为心王。
颂词中的“身见”是指坏聚见(萨迦耶见),即依靠五蕴假立之我而生起的我见和我所见。
[28] 心王:六识或八识之识体自身称为心王。意为精神作用之主体。说一切有部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之识体为一,故列心王为一;法相宗以八识(六识加末那识、阿赖耶识)各有识体,故列心王为八。
[29] 心所:又作心数、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数法、心相应法,从属于心王,乃五位之一,与心相应而同时存在,为种种复杂之精神作用。
[30] 善心所:起此念,则今世他世皆受其益,故名为善。善心所有十一种,即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若五识心王,任运起善,则此十一善心所,皆与之相应。
[31] 烦恼心所: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又称六种根本烦恼,由此能生起随之而来的二十随烦恼。
◎以五相推理观察心和烦恼
观察之后,无论凡夫身还是如来身都丝毫不可得,故而身见不能成立,现在同样以五相推理对烦恼和垢心进行观察,可知垢心和烦恼亦了不可得。
也就是说,在心王当中用五种关系寻找烦恼时,烦恼丝毫得不到;反之,在烦恼当中,以五种关系寻觅心王时,心王也不可得。《显句论》中也是从两个角度进行推断:
一、心王作为能依,烦恼作为所依:
(1)烦恼与心王不是一体,若是一体,那么能生所生便成了一体,这样木柴与火也成为一体了,会有这种过失,并且,还会有烦恼心与非烦恼心、有分别与无分别都成为一体的过失。
(2)烦恼与心王也非他体。若是他体,则有互不观待的过失,这样在心王之外也会有烦恼了。但按照因明观点,心是除开无情法的一种明清的识,烦恼等心所只是心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心王以外找到一个单独的烦恼。所谓烦恼,只是心被染污的一种状态,比如,一个人生嗔恨心,就是因为心王对外境颠倒执著而变成怒不可遏的状态。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心王和心所就如太阳和阳光一样,离开了太阳的阳光和离开了阳光的太阳都不存在。所以,心和心所他体不合理,心王以外的心所,以及心所以外的心王都得不到。
(3)(4)心王作为所依、心所作为能依,以及心所作为所依、心王作为能依都不合理。因为在他体基础上,才能建立像盘里有枣、山上有牦牛这样的能依所依关系,但烦恼与心王不成立他体,故两者能依所依的关系不能成立。
(5)烦恼具有心不合理。由于烦恼和心王不是一体或异体,所以烦恼无法具有心。这样观察之后便知,烦恼根本无法成立。
二、烦恼作为能依,心王作为所依:
有了贪等烦恼,心王便被染污成垢心,所以烦恼也可以作为能依,心王也可以作为所依。这与前面的五种推理方式基本相同,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比如,以五相推理观察人我和五蕴时,从我的角度可以有五相推理,从蕴的角度也可以有五相推理。也就是说,从因明反体的角度,五相推理也可以是十相推理,《入中论》所讲的七相推理,也可以是十四相推理。只要通达了一种推理方式,其他都可以类推。
以五相或七相推理观察之后,烦恼和心王之间任何关系都不能成立,由此可知,烦恼从未依靠过自己的心,不可能依心而产生。
此时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到,经常折磨我们的烦恼,完全是子虚乌有。如果烦恼真实存在,它必定要有一个依靠处,要么依靠人我,要么依靠身体,要么依靠心,但深入观察时,所谓的人我、身体和心都了不可得,既然烦恼的因、果怎样观察都得不到,烦恼的本体如何得到呢?当然得不到。
实际上,所谓的烦恼,是由人们缘对境而起的妄念所生,与空中的鲜花没有任何差别。
癸三(以无因之因而破):
对方辩驳说:烦恼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肯定有产生之因,它们的因应该是可爱、不可爱、颠倒的三种外境,而这三种境是存在的,由此,果法烦恼也应该存在。
但这种观点不能成立。如颂云:
净不净颠倒,是则无自性。
云何因此三,而生诸烦恼?
净、不净、颠倒的三种外境并无自性,又怎么能依靠这三种境而产生诸烦恼呢?
在世人的观念中,三种外境确实是产生贪嗔痴的三种因:依靠清净、可爱的外境会产生贪心,比如,父母会贪恋自己的子女、人们都贪执房子、车子等;依靠不清净、可恶的外境会产生嗔心,比如,人们会嗔恨自己的怨敌、讨厌肮脏的环境;依靠颠倒的外境会产生痴心,比如,世人会把无常视为常有、外道会将本不存在的大自在天视为恒长……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烦恼是依靠三种外境产生,但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合理,因为净、不净、颠倒的三种外境并无真实的本体。为什么呢?
◎境无自性,缘起之故
因为它们都是依靠他法而产生,这样其自性就不可能成立。既然外境不存在,又怎么会依外境而生烦恼呢?所以烦恼不可能存在。
《理证海》和《显句论》中云:贪嗔痴之因——净、不净、颠倒皆无自性,缘起性故,毁灭性故。意思是,净不净颠倒之所以没有自性,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缘起性,即净不净颠倒境依靠虚妄分别才有;另一个是毁灭性,即刹那无常。果仁巴大师也说:净不净等外境都是颠倒的,除了颠倒性之外,并没有实有的自性。
既然是缘起生,就无有任何自性,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观察过。外境无自性这一点非常关键!虽然颂词表面看比较简单,但里面藏有非常甚深的含义。
◎为何说外境是缘起
为什么说净、不净、颠倒这三种外境,是依他法产生的呢?因为它们都是世人颠倒分别念假立的。比如,大家看到我眼前的麻花,喜欢吃油炸食品的道友可能想:“这些麻花一定很好吃,我早晨没吃饭,下课后堪布会不会给我吃啊?”由此生起一个贪心(众笑)。
有胆病的道友看见后,可能想:“麻花太油腻了,对我身体不好,不能吃!”对此生起了厌恶之心;有些道友是近视眼,没看出这些是麻花,以为是琥珀等黄色的东西,产生了一种痴心。
缘于同一外境,三种人生起了贪、嗔、痴三种不同的烦恼。如果麻花真是清净的外境,那么谁见了都应该生贪心,然而,不同的人对它生起的心并不相同,这就说明麻花并非真实的清净外境。所以净、不净、颠倒之境都无有自性,只是一种缘起显现。
既然净不净等外境无有自性,就没有独立自主产生的能力,不具足因的法相,因此,不能把它们安立为贪嗔痴之因。
◎理论懂了,不代表烦恼清净了
胜义中境无自性、烦恼不生的道理,从理论上很容易认识,但实际生活中却很难不生烦恼。因为我们资粮道尚未开始,一点不生贪心,一点不生嗔恨心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修道过程中的所断。理论懂了并不代表烦恼也清净了。
有些道友经常苦恼:“我已经知道了万法皆空,但为什么还生烦恼啊!”这其实是闻思不究竟、智慧不够的表现。就像有胆病的人,虽然知道海螺本是白色,自己因为有胆病才看成黄色,但在他的病未痊愈之前,是无法现见白色海螺的。同样,虽然大家在理论上已经懂了万法皆空,但在自相续的障碍未消除之前,不生烦恼是不可能的。只有断除了自相续中的烦恼障,烦恼才会真正不生。如果通达了修行的道次第,对于这一点就会非常清楚。
癸四(以无所缘因而破)分二:一、宣说所缘之境;二、以显而空性之喻而破。
子一(宣说所缘之境):
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是三毒根本。
依靠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外境,产生了三毒,这六种外境是三毒的根本。
对方又提出:烦恼肯定存在,因为产生烦恼的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外境存在的缘故。
它们是贪嗔痴三毒的根本。
《俱舍论》中讲过十二处、十八界的概念。十二处分为外六处和内六处。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六处,它们是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对境,其中,色声香味触是五种色根的对境,法是意根的对境。
中观宗驳曰:虽然人们通常认为,美丽的景色、动听的音乐、美味的佳肴等外境会令人产生贪心;丑陋的东西、刺耳的噪音、难闻的气味、粗糙的衣服等外境,会令人生起嗔恨心,认为所有的烦恼都是由六种外境所生,而外境六尘是存在的,因此烦恼肯定也存在,但实际上,依六种所缘产生烦恼的观点不能成立。为什么呢?
◎六境并非烦恼的根源
因为,如果六境真是产生贪嗔痴的根源,那么依靠同一对境,每一个众生都应该产生相同的烦恼,但实际却不一定。比如,听到有人唱歌时,有的人觉得非常好听,对此生起贪心,很想让他再唱一首;有的人认为特别难听,很想马上远离,对此生起嗔恨心,而有的人则没有什么感觉……
以前学院开金刚娱乐法会的时候,由于道友们的根基意乐不同,对于一些事情很难处理。有些道友觉得:这次耍坝子大家可以唱三宝歌、跳金刚舞,太开心了!特别向往,而有些道友觉得那个时候特别吵,让人心烦,很想找个寂静的地方躲起来,对他来讲,这些外境是生嗔恨心的因……
又如,一个发心部门有六个人,对于中午的一个菜,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有的人觉得咸淡正好,味道不错,有的觉得一般般还过得去,有的觉得太咸了,有点觉得太淡了……有时炒菜的人特别为难,不知到底该随顺哪一位,最后只有随顺权力较大的人。(众笑)
由此可见,六境并不是产生贪嗔痴的真正因,如果六境是三毒的根本,那么对于同一对境,人人都应具有相同的执著和概念,但现量可见这是不可能的。同一色法、同一声音、同一味道、同一触法等,对众生带来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烦恼的根源是颠倒分别
实际上,三毒的来源是众生的颠倒分别,当把外境颠倒执著为可爱的对境,就产生了贪心;颠倒执著为不可爱的对境,就产生了嗔恨心;颠倒执著为另一种对境或者常有、断灭等,就产生了痴心。
从假立分别的角度来认识烦恼非常殊胜,让我们清楚了知:所谓的三毒烦恼,只是颠倒分别念在中间造作,若没有颠倒执著,就不可能产生三毒烦恼,所以,对外境的颠倒执著才是三毒的根本因。我们也可以通过大圆满的窍诀来观察烦恼的来源、本体等,以此认识烦恼。
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对这一颂做了详述,比如,色、声、香、味等的法相是什么、世人对烦恼如何安立、真实义中该如何承许等。大家可以参阅。
子二(以显而空性之喻而破):
对方提出:人们可以现量见到色法、听见声音、闻到气味、尝到味道……既然色声香味等外境现量可得,它们就是存在的;既然存在,依靠它们就能产生烦恼。
龙猛菩萨答曰:虽然六境在六根前可以显现各种相,但它们都是虚幻的,皆无本体,就如同具眼翳者面前所现的毛发、捏眼时眼前所现的二月一样,以幻化喻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焰梦,如乾闼婆城。
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法都是空性的,就像阳焰、梦境、乾闼婆城一样。
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外境都是空性的,仅仅是名言假立,是无而显现。既然六境的本体为空,就不可能具有产生烦恼的能力。所谓的烦恼,其实是由人们的颠倒分别念造作出来的。
对方辩驳说:虽然你们说六种外境皆为空性,但实际上,人们确实是依靠六种外境产生了妄念分别,由此而起了贪嗔痴。
答曰:详细观察时,色声香味等外境没有一法不空,本体丝毫不成立,但未经观察时,在众生的迷乱分别念面前,外境的确会有显现,但这些显现就如阳焰、梦境、乾闼婆城一样虚幻无实。
◎以幻化三喻说明,现而无自性
一、阳焰水。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当太阳的照射和水蒸气的蒸发等因缘聚合,有时就会出现阳焰,远远看去就像河流一样。色达县有一个较大的草原,夏天有时在那里就可以看见阳焰。阳焰不是水但看上去像水,一切法亦如阳焰般无实。《般若灯论》云:“云何如焰?譬如愚者,见热时焰,谓言是水,逐之不已,徒自疲劳,竟无所得。如是一切诸法自体皆空,著法凡夫亦复
如是,故言如焰。”
二、梦。在睡眠中,人们依靠各自的习气,会出现山河大地、人、动物等各种迷乱的显现,其中不仅有外境,也有内心的感受。很多人做美梦时,早上都不愿起来,一直留恋着梦乡。梦中的一切都不真实,一切诸法的显现也是如此。《般若灯论》云:“云何如梦?有时有所思念因果体及一切法无自体故,是名如梦。”
三、乾闼婆城,也叫海市蜃楼。有时在沙漠、草原、海洋上空会现出城市的影像,这样的城市虽然可见,但没有任何实质,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般若灯论》云:“云何如乾闼婆城?以时处等众人共见故,是名如乾闼婆城。”
类似的比喻在《金刚经》32《七十空性论》33《六十正理论》34《中观四百论》35等经论中都有宣说。除了我们常说的八大幻化喻36以外,显而无自性的现象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后面还用了镜中的影像、湖中的月影等来说明。每一个比喻都蕴含着甚深的道理。
[32]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3] 《七十空性论》云:“梦境生苦乐,彼境亦非有,如是缘起法,所依缘亦无”“业缘生非有,非缘亦无有,诸行如幻事,阳焰寻香城”“彼止内外处,而有心识生,是故识非有,如幻如焰空”“行如寻香城,幻事及阳焰,水泡与水沫梦境旋火轮。”
[34] 《六十正理论》云:“诸法如阳焰,以智现见者,则不为前际,后际见所损”“无处无所缘,无根无住者,无明因所生,离初中后际。如芭蕉无实,如干达婆城,痴暗城无尽,诸趣如幻现。”
[35] 《中观四百论》云:“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
[36] 幻化八喻: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当中,通过“幻化八喻”宣说了万法现而无自性的道理。八喻是:如梦、幻、光影、阳焰、水月、回响、寻香城、幻化。
◎世人只知喻,不知义
很多文学家、诗人触景生情,在作品中也经常运用幻化的比喻,但由于他们具有坚固的实执,所以不可能领悟幻化的真正意义。这些人其实非常可怜!如果他们能以佛理反观自心,可能很快就能醒悟,但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善缘,不知万法的真相,所以,在面对无常虚幻的境像时,只能发出无奈的感叹,写下凄凉的词句,最终带着一颗疲累的心而离开世间。
◎以六境为空,可知万法皆空
总之,虽然阳焰、梦境、乾闼婆等法的本体皆不存在,但人们却能见到。同样,虽然所缘外境的本体不成立,却可以显现。依此虚幻的显现,就产生了虚幻的烦恼。
不仅六境,世间一切万法——人我、法我所摄的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的,虽然都是假法,但却可以无而显现。显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众生相续中具有烦恼障和所知障之故。就像六根若被疾病损害,根前就会出现各种错乱相,而这些错乱相并不真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