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97课
“广说回遮他宗之过”的科判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失;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失;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前三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下面开始讲第四个问题。
子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分二:一、无有世间名言之过;二、无有出世间名言之过。
丑一(无有世间名言之过)分三:一、破坏世间名言;二、破坏世间能作所作;三、破坏世间种种相。
寅一(破坏世间名言):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
你们破坏了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意义,也就破坏了世俗中的所有万法。
如果有实宗承许万法不空,自性存在,就破坏了缘起性空的意义,即完全否认了缘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缘起这一中观义。如此一来,就彻底破坏了人们穿衣、吃饭、走路、拿瓶子等行住坐卧的所有行为,以及一切外境、一切有情,乃至各种概念等等所有的世间名言。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万法为空性,或者说只有在缘起空性的前提下,请坐、请转法轮等行为,以及瓶子、柱子等概念才可以安立、运用;如果万法实有不空,就不会有任何转变,这样一切名言都无法安立。换言之,世俗中的一切法都是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或安立。如果否认了这种缘起法,就如前面颂词“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所讲,没有空的意义,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成立。
如果彻底毁坏了一切名言,否认了人们有目共睹的事情,那么不仅佛教智者们会呵斥,世间有智慧的人也会发出太过。可见,对方万法实有的观点不能成立。
寅二(破坏世间能作所作):
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如果破坏了空性的意义,就应有三种过失:无有所作之业、无作却有作的行为、未作却名为作者。
前面讲过,名言中应该承认作者、作业和作法存在。比如陶师制作瓶子,陶师是作者,瓶子是作业(所作之法),运用工具来制作即是作法(动作或行为)。如果万法是空性,那么作者、作业、作法三者都可以成立;如果万法并非缘起性空,则三者都会受到损害。具体而言:
第一、无有所作的过失。只有在空性的前提下,才会有所作等缘起显现;如果万法的自性恒常存在,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存在所作,就像谁也无法影响虚空恒常存在的无障本质一样。譬如,在空性条件下,瓶子以前不存在,现在可以被陶师制造出来;如果诸法实有,那么陶师以前没制作过瓶子,现在也不可能造作出来,或者陶师即使没作过瓶子,瓶子也应该存在。所以,破坏了空义,就失坏了一切所作。
第二、无作而有作的过失。在万法空性的前提下,现在、过去、未来种种作的行为才可以成立;如果诸法实有不空,那尽管补特伽罗作者没有正在作的行为,却因为作的自性存在而必然有作,这样一来,未造作也应有作了。比如,因为作的行为实有,所以即使未制作瓶子,也应该存在制作瓶子的行为。
第三、不作名作者的过失。如果万法不空,那么由于作者成了实有,未造作的人也应成为作者了。比如,没有制作过瓶子的人也应成为瓶子的作者;对佛教未曾做过什么贡献,整天希求钱财和名声的某些“活佛”,也成了弘扬佛法者;从未经营过商业的人,也成了经商者。世上有没有这种概念呢?当然没有。
总之,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不承认万法为空,就完全破坏了缘起空性这一最关键的意义,以理分析之后,世间一切所作所为都不能成立。在这些太过面前,有实宗根本无法答复。
寅三(破坏世间种种相):
若有决定性,世间种种相,
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
藏文译本颂词
若有决定性,众生无生灭,
恒常而安住,远离种种相。
如果诸法有决定的自性,那么众生就无生无灭,万法将恒常而安住,这样就远离了种种迁变之相。
颂词的推导方式与前面基本相同。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承认万法有决定自性,本体不空,那么内外所摄的一切诸法就应该无有生灭、恒常安住了。比如,从内有情角度讲,在缘起空性的前提下,众生因缘和合时来到人间、因缘毁灭时离开人间才能成立;如果实有,众生就不会有因缘和合的降生,没有生,之后的死也不能成立,由此而在一切时刻恒常安住。从外器世界角度讲,也只有在空性的前提下,因缘和合之后诸法才会有产生、灭亡;如果实有,所谓的生灭都不能成立。
如果诸法无生无灭、恒常而安住,就无法安立因果,由此也就远离了一切异彩纷呈的种种变换之相,即众生的生、老、死、病之相,以及器世界的成、住、坏、空等种种相都将被毁坏无余。
◎远离迁变之相与事实相违
但这与事实并不相符,因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迁变之相。比如,因为前世造了不同的业,今生在感受方面,有些人不断遭受痛苦,有些经常快乐无忧,有些一直平平淡淡;在长相方面,有些人仪表堂堂,有些人其貌不扬,有些人相貌平平。从道友们的经历也可以了知,个别道友来学院十几二十几年了,心情、身体、生活等各方面调整得都不错,常年如一日地闻思修行,而有些道友隔三岔五就会出现违缘,要么身体或心情不好,要么和家人或道友的关系处理得差等等。由此可见,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果报也各异。这一切因缘聚合的各种行相,只有在空性当中才能产生,也才能在我们面前呈现。如果万法实有不空,每个人的性质就已恒定,这样就不会有各种转变和迁移。
不仅人类如此,整个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森罗万象、千差万别的显现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只有在缘起空性的前提下,万法才会有迁变、旋转,否则,不可能显现各种各样的差别相。
《圣象力经》云:“诸法若稍有自性,诸佛声闻亦应见,恒常之法不涅槃,智者永不离戏论。”意思是,如果一切诸法稍微有自性,那么诸佛以及声闻也应该能见到,而恒常的法不可能有涅槃,这样智者便永远不能离开戏论。佛经云:“若有不空法,诸佛不授记,若诸法恒常,不增亦不减。”意思是,如果诸法不空,佛就无法对有缘的众生授记,如果诸法恒常不变,就不会有增减。而实际并非如此,比如,学院道友的数量经常变化,刚开学或盛夏时节,经堂里经常座无虚席;到了寒冬腊月,经堂里的座位则空了很多。
可见,无论学习、生活等世间各方面都会有各种迁变之相,如果承许万法实有,所有的差别相都不应该存在了,但这显然不合理。所以,有实宗诸法实有的观点不能成立。
丑二(无有出世间名言之过):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
如果空性的法不存在,那未得的功德就不应获得,也不能断除业和烦恼,亦无有痛苦灭尽之事。
如果一切万法实有不空,不但破坏了世间名言,也毁坏了出世间的名言。
“未得不应得”,大小乘共许,以前未得到的无漏智慧、神通神变等出世间地道功德,通过精进修道会逐渐现前。但如果万法具有实有自性,它们就会恒常不变,以前如何,以后亦如何,这样一来,无论怎样修道也不会获得出世间的地道功德。
“亦无断烦恼”,也无法断除业和烦恼,因为,只有在缘起空性的条件下,断除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和恶业才能安立;如果烦恼等诸法不是空性,而是实有,那无论依靠任何大小乘法加以对治,贪嗔痴也不会被息灭,所有应断的业惑都无法断除。但这显然不合理,大家都现量见到有些道友刚来学院时嗔心特别重,闻思修行一段时间之后,相续有了很大改变。
“亦无苦尽事”,也不会有断尽痛苦之事。修行就是为了遣除相续中的痛苦,如果没有空性,就不会有灭尽痛苦之日。但事实并非如此,依靠佛经以及高僧大德们的教言、窍诀励力修持,最后就会灭尽痛苦,获得超凡的断证功德。从大德们的传记就可以看出,有些因为前世修得非常好,所以很快就获得了成就;有些仅凭今生得到的上师窍诀进行修持,到了晚年时,在出世间的所证所断方面已完全超越了世间人,这样的修行人不胜枚举。
◎善用缘起,速积资粮
由此可见,如果诸法实有不空,那么出世间的一切地道功德都无法安立。正因为诸法是空性,我们才可以运用自己的身语意行持各种善法,积累出世间的功德。
希望大家每天早晨都能供水、供灯、供香,并在佛前顶礼,到经堂之后先在佛像或上师像前顶礼三次,课前课后念诵时也不要忘了使用转经轮。行持这些善法并不是很困难,表面看这些都是小事,但其实功德非常大。
大家在信解空性的同时,千万不要离开世俗的善法,因为缘起空性的缘故,它们一定会帮助我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对于这一缘起规律,大家一定要生起定解。
辛三(证悟缘起空性的重要性):
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
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藏文译本颂词
若人能现见,一切因缘法,
则为能见苦,亦见集灭道。
如果某人能现见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则他一定能彻见苦谛,亦能彻见集谛、灭谛和道谛。
如果某补特伽罗现见了世间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那么他不仅见到了苦谛,也修持道谛、断除了集谛、现前了灭谛,即苦集灭道四谛都已经见到并且圆满了。可以说,见到缘起于修行人而言是最重要之事。
《中论释》中引用佛经云:“‘文殊,何人现见诸法无生,则可通达苦谛;若能现见诸法无生,则可断除集谛’等等,以及‘远离苦与非苦二者之缘起空性,乃谛实真如法性。若未见此性,则未能见谛实真如。’”
◎不同译文可帮助多角度理解
对于这一颂,几个版本的译文差别较大,可能因为采用了不同《中论》梵本的缘故。《般若灯论》中本颂的译文是:“所谓苦与集,乃至于灭道,见有生灭者,是见名不见。”意思是,如果见四谛有生灭,则并未真正见到四谛,只有见到四谛无有生灭,才真正见到了四谛。
鸠摩罗什大师将本颂译为“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意思是,佛经云,见到了因缘法就见到了佛陀,也见到了四谛。
《中论》的藏文译本也非常可靠,后面小字注释讲,应藏王赤松德赞的要求,三藏译师焦若·鲁坚赞(龙幢)和印度的智藏论师,将这部《中论》首次译成藏文。龙幢译师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非常著名的三大译师之一;智藏论师是印度一位了不起的大德,著有《中观二谛论》等论典。
后来,日称译师和印度译师嘎那嘎瓦马色,在大昭寺依靠克什米尔版本的《中论》对藏文译本重新做了校对。根据佛教历史,当时克什米尔也属于佛教圣地。
由此可见,藏文版《中论》是参照了印度东方、印度西方以及克什米尔三种梵文版本之后才最终译成,并且是由精通梵语的印度论师和通达藏语的藏地译师共同翻译。这样全面对照后译出的论典,应该是非常可靠的。对于各版本的不同之处,希望大家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详加分析。
◎《缘起赞》可帮助理解缘起
本颂宣讲了证悟缘起空性的重要性。宗喀巴大师在现见缘起真理之后,对佛陀生起了不可动摇的信心,并有感而发写了一部《缘起赞》。格鲁派非常重视这部论典。该论约有六十个颂词,内容非常殊胜,论中对缘起空性和佛陀做了高度赞叹,说这样的妙法唯一以佛陀的智慧才能彻见,除佛以外,包括世间智者、外道等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了知。
我很想给大家传讲这部《缘起赞》,但一直没有得到圆满的传承。希望以后得到传承之后能给你们传讲一下。
以前观空法师将《缘起赞》译成汉文,后来多识活佛也翻译过,并著有一部《佛理精华缘起理赞》,两位法师译得都很好。章嘉国师也著有一部《缘起赞广释》,在该论后面的注释小字里讲,当时应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劝请,他在文殊菩萨的化现——乾隆皇帝的皇宫里将此论撰著圆满。当时章嘉国师被封为国师,他给乾隆皇帝灌过时轮金刚、喜金刚等很多顶。
根登群培大师临圆寂的时候,让人给他拿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文殊大圆满愿词》,他念了一遍之后,安然示现圆寂。
◎通达了缘起,即认识了佛之本面
通达了缘起法,就等于见到了四谛,并真正彻见了佛陀的本体。如果不了知真正的佛陀就是缘起空性,说明对佛法的认识还很肤浅。
很多人以为佛教只是保佑人们平安、无病、发财的宗教,佛陀只是神话故事里的神秘人物。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第七世达赖喇嘛时期,有一位大法师在大昭寺一带传法,现场人山人海,信众都非常恭敬虔诚,当时哲蚌寺的一位格西也前去听法。听完法后格西向大法师提问:“您刚才一直在讲佛陀,请问佛陀到底在哪里呢?”大法师回答说:“佛陀就在天空中五彩缤纷的光环里。”格西听后大失所望。这个故事在拉萨三大寺院非常著名。
虽然人们通常认为佛陀具有庄严的形象,并安住在虚空的光环中,故常常对着天空祈祷,祈求加持,但如果按照《金刚经》等了义经典,真正的佛陀并非有眼有鼻的人之形象,只有通达了缘起空性,才算真正见到了佛陀的本面。
◎对比之后,更明真谛
在显宗法当中,缘起空性极为重要,每位修行人都应该通达。大家可以静下心来,以自己的智慧详细观察:古往今来,世间的智者浩若繁星,他们创立了各种各样的学说,有过无数叹为观止的发明创造,但谁发现了缘起空性这一万法的真相呢?除佛以外,再无一人。
近现代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大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三大理论虽然解释了一些世间现象,然却丝毫没有触及缘起性空这一万法的实相。
实际上,马克思的辩证法、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很多内容,佛经中早已提及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对于天界做过一些研究,还讲了爱的概念等很多问题,其实这些内容在《俱舍论》等佛教相关论典中也都叙述过。马克思和爱因斯坦都赞叹过佛教和释迦牟尼佛,我以前写《佛教科学论》时引用过他们的话2。
[2] 《佛教科学论》: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缪勒说:“佛就是其所宣说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间成功而事件繁多的传教生涯中,他将所有的言说都付诸于实践,任何一处都不曾发现他表现过人性的弱点或发泄过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准则,是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
马克思、恩格斯也都认为佛教中的辩证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马克思曾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爱因斯坦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
当接触了世间的物理学、心理学以及与二者都相关的生理学等知识之后,对缘起性空理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这些学说以及各种发明、创造等对人类进步起了一定作用,但都未超出缘起空性的理论范畴。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后,就会对佛陀的智慧愈加生起信心。
◎佛法不离世间法
也许有人会想:我们正在学中观,又不学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堪布为什么提这些啊?我的想法是,虽然我们学的是佛法,但对于现代科学却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当今时代科技无处不在,千千万万的人都深受影响。佛教徒身处这样的时代,如果对此不闻不问,一直遵循着一些老的观念,想在世间弘扬佛法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想在知识界传播更是困难重重。
作为大乘修行人,如果对佛陀生起了坚定的信心,自己的学修也比较稳固,那么稍微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了解整个社会怎样依靠科学运转,之后结合现代科技弘扬佛法,将会帮助到很多众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开放、完全迎合世间也不可取,应该把握好尺度,行持中道。
现今,很多高僧大德都对科技感兴趣,有位大德经常修理手表等,法王如意宝也是如此。据说学院没有建立之前,上师老人家经常研究怎样修理收音机,他将诸多零件拆下来再安装上,很多老乡的收音机坏了都去找上师。既然高僧大德们都示现学习世间的机械、电子等科学,我们也没有必要将之全部抛弃。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讲,没有必要学这些世间知识,因为自身尚未打好稳固的佛法基础,学了这些之后很可能被吸引进去,难以自拔。但如果基础已经比较稳固,为弘法利生而学习一些世间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反而会对释迦牟尼佛生起更加坚定的信心。
◎本品作业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一品,对缘起空性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了加深理解,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年末之前每位道友需完成一篇关于缘起空性的论文,字数不用太多,关键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我们请水平较高的三四位法师进行评审。我想应该不会有很大困难的,到时你们不要把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全部抄下来啊,当然引用一两个教证还是可以的。(众笑)
大家闻思的时候应该经常调整自相续,不要觉得压力大而产生苦恼。你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早上七点钟就要上课,一直上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一点到晚上六七点也有各种课,晚上还有晚自习,每天忙得团团转,作业考试应接不暇。比较起来,我们现在上午只听一堂课,下午只听一个辅导,再就背一两部论,这些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感觉困难其实是没有学法意乐的表现,就像有些居士每周学一堂课也感觉压力山大、特别困难。实际上这都是心理在作怪,对于稍有一点能力的人来讲,学习这些并非难事。
希望大家今年学习中观之后,对缘起空性能真正有所认识。虽然我每天事情特别多,也稍微累一点,但一想到你们学习之后,能对释迦牟尼佛和缘起法门生起坚定不移信心,就感到很欣慰。如果你们真正认识了缘起空性,以后无论生活中遇到了任何困难、社会上出现了怎样的动荡,心相续中对佛陀、佛法的信心也不会动摇,弘法利生的盔甲也不会丢失,这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一生当中最大的获得!
己二(以教证总结):
《心经》云:“无苦集灭道……”
经云:“若见因缘法,是人能见佛,亦见圣谛,能得圣果,灭诸烦恼。”
《诸法无行经》中云:“文殊,谁见诸法无生,彼乃了知苦。谁见诸法无性,彼乃断除集。谁见诸法涅槃,彼乃现前灭。文殊,谁见诸法无实,彼乃修行道。”
《梵王所问经》云:“佛告梵王:‘以此门应知苦非圣谛,知集灭道亦非圣谛。复次云何是圣谛耶?梵王,若苦无起,是名圣谛;集无能起,是名圣谛;见一切法毕竟如涅槃无起灭者,是名圣谛;若知诸法平等无二修于道者,是名圣谛。’”
《中观根本慧论》之第二十四观四谛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