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讲记第14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此处按照前一种安立方法,也就是将世俗的含义安立为真实与非真实二者中非真实的方法,所谓真实的意思是说事物的本相——自性不成立的空性。】
“此处按照前一种安立方法”,前一种安立的方法就是现空二谛,“将世俗的含义安立为真实与非真实二者中非真实”,这种世俗谛不是真实的。这个“非真实”到底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非真实”是不是像你所理解的,非真实就是虚假,非真实就是空,真实就是不空,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呢?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下面麦彭仁波切解释,“所谓真实的意思”是什么样的?“所谓真实的意思是说事物的本相——自性不成立的空性”,“自性不成立的空性”就是二转法轮现空二谛当中“真实”的意思。如果我们把“真实”的意思定义好了,所谓二转法轮当中的“真实”的意思就是讲空性,“自性不成立的空性”,把这个安立成“真实”。
那么“非真实”是什么呢?就是讲它的世俗谛,世俗谛讲得很清楚,显现就是世俗。所以二转法轮当中的“非真实”就是讲显现,这个显现的意思不是像你理解的一样,纯粹是一种虚妄的法。如果是二转法轮当中的“真实”,它这个“真实”就是空性,空性就是胜义谛了。那么反过来,“非真实”的世俗是怎么样的?就是显现而已。那么显现是不是完全都是虚妄的呢?显现不一定完全都是虚妄的,比如说佛陀的智慧就不是虚妄的。
我们把这个理论再放到前面这个意思来讲,前面这一段话当中,“如果所谓的世俗说成是障碍、覆盖真实义的话,就说明不清净的一切法本是如此”,他就把世俗谛安立成“障碍、覆盖真实义”,就是非真实的,非真实就是虚妄的意思了。“而远离愚痴的真实之法”,他就把“真实之法”理解成不空,但现在如果按照二转法轮的意思来对照的时候,这个地方所谓的“真实”恰恰就是空性的,所以你认为这样一种真实的法是不空的,这个说法不对,二转法轮来衡量的时候不对。
“非真实”就是世俗谛,世俗谛是不是完全就是“障碍、覆盖真实义”,是不是“不清净的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一种虚妄的法呢?也不是虚妄的法,因为显现就是世俗的缘故,显现当中包括一切法,乃至于佛陀的身智都是包括在里面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思路分清楚了,你讲这句话,你是要通过现空二谛来讲,还是要通过实相现相二谛来讲,如果你使用现空二谛来讲,那么这句话也不对。关键问题就是说你要衡量什么法?你通过什么道理来衡量?现空二谛安立的方式有两种理,所衡量二谛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就把对方这句话作为观察的基,后面我们在学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他这句话的时候,的确是有很多问题的。所以麦彭仁波切后面说“后一种安立方法的胜义,本体也是空性的”,把它打破了。实相现相也不对。
如果按照第一种安立现空二谛的话,真实和非真实不是像你这样理解的,真实的意思是空性,非真实的意思就是显现。所以显现当中不一定是虚妄的,显现当中不一定是完全覆盖的意思,是这个含义。
那么下面还要讲世俗谛。世俗谛是不是完全是覆盖的意思?世俗谛是不是完全是不好的东西?下面讲世俗,不一定完全是覆盖。
【因此,必须明白:所谓的世俗仅仅是指生等现相在诸凡夫前似乎成了隐蔽、遮障空性的法,而不要误解为在何时何地都是欺惑、虚妄的,也不要误认为它恒常遮障空性,因为对于诸位圣者来说,空性与缘起其实是交相辉映的关系,所以显现并非障碍空性。】
前面对方认为世俗都是障碍、覆蔽真实义的,所以他就觉得世俗是一个很不好的东西。但是世俗是不是完全恒时障碍空性呢?不是完全恒时障碍空性的。世俗障碍空性、障碍真实义,只是从不了知这样一种世俗谛本体的愚痴凡夫来讲,它成为一种障碍,但是你说世俗恒时成为障碍,这个不能成立了,为什么呢?因为所谓这样一种世俗谛,一方面前面我们引用了这个颂词“痴障性故名世俗”,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当中讲“痴障性故名世俗”,它是一种障碍,就是说如果你不了知它的本体,它就会成了障碍。
比如说现在我们凡夫人处在世俗当中,如果我们不了知它的本性的话,这个世俗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了知不了空性了,在这层意义上它的确是一种障碍。但是不是恒常成为障碍,因为月称菩萨在《中论》的注释《显句论》当中,他讲世俗的时候安立了三种含义:第一种含义就是障碍的意思,“痴障性故名世俗”这个就是障碍的意思;第二种含义就是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互相观待才能成立,这个叫世俗,这个也是世俗的一个意思;第三种意思就是名称的意思,比如说能诠句、所诠义,还有能知所知,这些名称叫世俗。所以说这个世俗不是恒时障碍的意思,障碍只是世俗的三种意义当中的第一种意义而已。
所以有的时候佛菩萨在论典当中说世俗是障碍,他只是取第一种意思,实际上还有互相依赖叫世俗的,还有名称叫世俗的,所以不是说这个世俗恒时都是障碍,不能理解成恒时障碍。
后面这段话的意思,麦彭仁波切让我们好好地认知这个世俗谛。“所谓的世俗仅仅是指生等现相在诸凡夫前”,讲得很清楚,“似乎成了隐蔽、遮障空性的法”,只是在“凡夫”面前,而且是“似乎成了隐蔽”而不是真实成了隐蔽的法,如果的的确确是本性成了隐蔽的法,那么我们永远没办法证悟空性。所以说在凡夫面前似乎成了隐蔽障碍空性的法。
“而不要误解为在何时何地”,在佛菩萨二地的时候或八地的时候世俗谛也是障碍的,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是欺惑、虚妄的”,不是这样的。
“也不要误认为它恒常遮障空性,因为对于诸位圣者来说,空性与缘起其实是交相辉映的关系”,就是说佛菩萨通过空性来了知缘起,通过缘起来了知空性,或者说通过现相来趣入空性,通过显现来趣入空性,通过世俗来趋入空性,世俗谛是方便,胜义是方便生,这个是在《入中论》当中讲得很清楚的。胜义谛是方便生,世俗谛是方便,你有这种方便才能趋入胜义谛,你没有这种方便,就没有方便生,所以如果完全把这个世俗谛理解成障蔽的话,怎么成为方便呢?就没办法成为方便。它要成为方便,说明它不是恒时遮障空性的。
很多佛菩萨就是因为世俗证悟了空性,或者对于凡夫人来讲,你怎么样去了知空性?你如果把这个世俗法全部抛弃完了之后,在哪里还找到一个空性?我们比如说柱子是空性的,你如果把这样一种世俗的柱子完全抛弃掉了,你哪里去抉择一个柱子的空呢?柱子它代表一切显现法,所有的显现法你必须要善加使用它,你才能了知一切万法是本空的。所以空性和缘起是“交相辉映”的关系,它不是说是肯定是障碍空性的一种法。
而且在中观的四步境界当中,讲第二步境界的时候,他还要用缘起显现,他还要用显现来通达空性的。中观四步境界当中,第二步就是双运。双运怎么修的?这个双运是一种空的境界,他怎么样去了知空性境界?他怎么样来提升这种空性境界的?是通过显现来提升的。第一步是单空,也是一种空;第二步双运空,仍然是一种空,那怎么样提升双运空?是通过显现来提升的,通过缘起的显现来提升的。所以这个所谓的世俗它不是恒常遮障空性的,因为它就是这样一种本体,所以说不是障碍空性。
【但由于随着实执显现的愚痴牵引势必导致颠倒缘一切对境的自性,也正是为了推翻所化众生的颠倒妄执,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的佛陀随应所化有情的相续才将显现称为世俗,并将它假立为证悟胜义的别名。】
世俗,它的本性来讲就是一种本性空的法,但是就因为愚痴的凡夫人他不了知这个,所以后面语气转了一下“但由于随着实执显现的愚痴牵引”,谁有这样一种“实执显现的愚痴”呢?凡夫人就具备这个,所以“由于随着实执显现的愚痴牵引势必导致颠倒缘一切对境”,对于这个柱子、瓶子等等一切对境的自性“颠倒缘”,本来这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但是“颠倒缘”之后,认为这个都是有自性的。
对于世俗法有了一种错误的认知的时候,“正是为了推翻所化众生的颠倒妄执”,把本来不是实有的柱子认为是实有的柱子,为了推翻所化相续当中的颠倒妄执,具有“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的佛陀随应所化有情的相续才将显现称为世俗”,就为了让他们知道这样一种法是无自性的,你不要执著它,你如果执著它,会成为颠倒缘世俗法的显现,会产生颠倒缘它的一种实执,所以佛陀把这个显现称为世俗。
我们再把世俗的意思对照,为什么把它称为世俗呢?“痴障性故为世俗”。所以说佛陀就说“痴障性故”,他为了让凡夫人打破对于这个显现法的实执,就说“痴障性”,你要去执著它,就成为一个“痴障性”,你对它的这个执著,是一种愚痴,为什么叫痴障?有的说是所知障,它是一种愚痴,“障”的话,如果你这样它就障碍你,它会障碍你去证悟空性的。
所以把显现称为世俗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为了牵引众生,本来这个显现只是一种缘起的显现而已,它本来就是离四边的空性,但为什么把显现安立成世俗呢?就是因为佛陀为了牵引所化有情,打破颠倒的实执,打破对世俗法的执著的缘故,把它称为世俗。
“并将它假立为证悟胜义的别名”,这个“它”是什么呢?“它”就是世俗就是显现,把这个世俗“假立为证悟胜义的别名”,什么叫“证悟胜义的别名”呢?“证悟胜义”我们都很清楚了,实际上证悟胜义谛到底什么样的?我们说佛陀假立了一个“证悟胜义”的这种名称,就是说这个世俗,这个显现,一方面它的名字叫显现,叫世俗,一方面把这个显现叫做“证悟胜义”。
“证悟胜义”的这种名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把“证悟胜义”的这种名字放在世俗,为什么这样理解?因为世俗和胜义本性是无二的,就是因为它本性无二,所以我们说证悟胜义谛了,实际上我们证悟的是什么呢?我们所证悟的是世俗谛的显现法,但是佛陀就说你证悟了胜义谛了,你证悟了空性了,实际上所谓的胜义空和世俗显哪里有一个这么明显的差别呢?没有一个别别他体的差别,所以实际上你证悟的是什么?你证悟的是山河大地的空,你证悟的是世俗显现,但是佛陀说你证悟了胜义。
我们一看“证悟胜义”的时候:“哦,这个证悟胜义,那高得不得了了。”如果说你证悟了世俗,我们就觉得这个低得不得了。但实际上佛陀的意思,为什么“将它假立为证悟胜义的别名”呢?实际上意思就是说世俗和胜义、显现和空性一味,它就是一味的,所以说你把这个世俗安立成证悟胜义的别名,或者证悟了世俗,你说是证悟胜义,都可以。你说你证悟了空性,和你说你证悟了世俗谛,一个意思。你证悟了世俗的什么?还不是证悟了世俗的本性吗?这个世俗的本性是什么?就是胜义谛。那么这种胜义谛在哪里呢?离开世俗谛之外有吗?根本没有。
这个世俗它在显现的时候,显现法正在显现的时候,它的本性就是离四边的空,只不过现在我们不了知它的空而已。所以我们通过观察,破、破、破,观察它,就说这个瓶子它离四边了,实际离四边的空没有离开瓶子本身,所以说当你证悟瓶子本身的时候,就是证悟它的空性了,证悟了空性就是证悟了它的本身。世俗和胜义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们千万不要把它认为是两个别别他体的法,也千万不要认为世俗很低劣,胜义很高尚,不要这样认为。它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名称,除了这两个不同的名称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差别呢?在佛菩萨的境界当中没有两个差别法。
只不过现在对凡夫人来讲,前面讲很清楚,世俗谛是什么样?好像是一个障蔽的,我们一看障蔽,就觉得它是下劣的,但是这个地方,这一大段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的,交代得很清楚,为什么要把显现安立成世俗?就怕众生对显现产生颠倒实执,有必要的缘故,把它安立成这样一种好像是一种痴障性,安立成世俗性,实际意义上世俗和胜义是一回事情,名字上有差别。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不善巧的话,就在名字上面搞出了一些其他的问题的。所以为什么这个地方讲,把它“假立为证悟胜义的别名”,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你证悟了世俗,就是证悟胜义了,证悟胜义也就是证悟世俗本身,这个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实际上它的本性完全一样。
【但要明白,实际上显现与世俗是同一个含义,显现是指现似存在,并非真实成立,也要清楚,所谓的无实也不必说成是一种颠倒的显现,其实就是将空性立名为无实的。】
我们要明白,显现和世俗就是一个意思,所以显现不一定就是障蔽,不一定是痴障,它在某个前提下,这个显现才成为一种障蔽的。在什么前提下呢?就是众生对它颠倒执著的前提下,这个显现才成为障碍,否则显现本身不是障碍。显现它就是一个中性的法,你要觉得它是空性的,你证悟了它的空,它就是空的;你产生实执了,就觉得这个好像就是一个实实在在实有的法。所以显现不缚执著缚,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
现在我们要抉择显现的法,实际上就是把这个显现法还原它的本性。现在我们认为的显现已经不是单纯的显现了,现在我们认为的柱子,已经不是它单纯的柱子了,已经是加了我们很多的概念的柱子,所以我们要把这些概念去除掉,就是使用中观的理论破、破、破。破的是什么?不是破柱子,实际上破的是我们对于柱子的一种执著,我们对柱子的很多概念要通过中观理论把它破掉,把它拿下来,把所有的有无是非的概念拿下来之后,这个柱子就是个单纯的柱子,这个柱子就是它本性的柱子。
是什么柱子呢?离四边的柱子,离四边的柱子最后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说当你证悟柱子离四边的时候,这个就是证悟了胜义谛。实际上你说你证悟胜义谛,还是没有离开柱子本身的,只不过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柱子,现在我们认为的山河大地、现在我们认为的所有的轮回,乃至于我们身心的这种世界,完全都是加了我们实执的,现在我们要学佛法,就是要把这些实执通过理论的方式全部拿掉,拿掉之后就还原它本性,把它的本性还原出来。仅此而已,除了这个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所以显现和世俗是同一个意思。
麦彭仁波切非常慈悲,讲来讲去讲很多,又讲显现和世俗是一个意思。我们认为世俗是一种下劣的,那么显现是不是下劣的?佛菩萨的智慧是不是下劣的呢?实际上不一定,显现就是个单纯的显现,世俗也是一个单纯的世俗而已。就是这样一种问题,所以说它的本性和胜义谛的本性无二无别。
“显现是指现似存在”,好像是一种存在,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它本性空的嘛,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也要清楚,所谓的无实也不必说成是一种颠倒的显现”,在某个前提下,无实法是一种颠倒的显现,在什么前提下呢?就是在抉择三转法轮的时候。在抉择三转法轮的时候,这个所谓的无实,是和虚妄、是和颠倒放在一个层次上面的。为什么呢?因为三转法轮的有实、实有,它代表的是真实的意思,它和真实、和不虚假,和胜义谛是一个层次上面的法。所以在某些论典当中,就是说无实等于虚妄,无实等于颠倒,就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理解它出现的场合的话,有的时候我们就一看到无实,就觉得它是个颠倒显现,但是也不必这样理解。实际上无实就是空性的立名,把空性立名无实,单单这样而已了。没有实有嘛,没有实有就是空性的,它显现的当下就无实有,它也不是个颠倒的显现,不必说是颠倒的显现。
【如果表面的显现成立,表面的显现真实,那命名为世俗显然不合道理,(因它已)变成不空了。】
显现为真实的意思就是说,在意义当中讲,显现似乎是一种真实的显现,但实际它不是一种真实的显现。如果真实义当中,表面的显现成立了,或表面的显现变成一个真实不空的法了,那就不能把它称为世俗了,就不能把它称为显现了,因为它已经是不空的法。
为什么不空的法不能显现呢?为什么不空的法不能命名为显现呢?下面讲:
【不空的一个所知有实法不可能存在的道理依据理证如实成立,因此在万法当中偏堕于现空一方的法绝对无有。】
如果这个法是不空的,就说明这个法绝对不可能显现出来。不空的法是不变的,不空的法是没办法运作的,所以“不空的一个所知有实法不可能存在的道理”下面还要讲。下面在麦彭仁波切的离一离多理证当中还要讲这个问题。所以说,一切的法能够显现在我们面前,就说明它绝对不是不空的。一切万法是本空的缘故,才能在我们面前显现。柱子它本空才能显现,瓶子本空才能显现,如果它不空就绝对没办法显现。所以如果真实的显现成立的话,它绝对不可能叫世俗的,它叫世俗就说明它是空的。
这个方面讲了很多很多殊胜的窍诀,真的是非常殊胜。下面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个地方就不多讲了。
【由于万法的本性中不存在,因而凡是讲道理的人谁也不会承认其存在。】
因为在万法的本性中的确不存在,所以凡是公正的人、讲道理的人谁也不会承认,这个法是存在的。没办法承认它是存在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所谓“世俗”这一名词就是为了表明正在显现时即是空性的意义。】
麦彭仁波切这个方面再进一步给我们讲,再进一步地把智慧给我们打开,再进一步把智慧给我们挖深。“世俗”这个名词就是为了表明正在显现的时候就是空性的意义,这个“意义”是什么意义呢?如果你单单把这个着眼点放在词句上面,就理解不了正在显现的这个就是空的。但是“世俗”这个名词是为了表明,正在显现的时候它就本空的,它的显现就是本空的。瓶子在显现的时候是本空的,它的意义就是这样的,显现的时候就是空性的。
【那些苦苦思索所谓“世俗”的字眼而将其视为低劣的坏法进而对空性另眼相待、对世俗不屑一顾的人们实难获得甚深中观的清净见解。】
有些人他是把着眼点放在“世俗”的字眼上面,苦苦思索“世俗”的字眼,你看“世俗”,“世”就不用讲了,就是世间,“俗”就是低俗,如果你把这样一种着眼点放在字眼上面,你肯定就把它想当然地认为是低劣的坏法了。既然它世俗是低劣的,那空性肯定是胜义了,胜义那当然是很高尚的东西了。所以说,把世俗和空性另眼相待。
“对世俗不屑一顾的人很难获得甚深中观的清净见解”,实际上麦彭仁波切的意思就是说,“世俗”它字面上似乎有一种坏的意义在里面,但这个词所表明的意义是,正在显现的时候就是空性的。所以他就是说,世俗和胜义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也就是它本来是一个法,但从词句上可以分为世俗和胜义两个词,这两个法实际是一个法,一而二,二而一,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不能把它们打成两截了。打成两截之后,这个世俗是坏的,胜义这个是好的,然后对胜义谛空性另眼相待,把这个世俗抛弃掉。像这样的人,没有办法获得甚深中观的清净见解。因为你把世俗和空性另眼相待,实际上就相当于把显现和空性打成两截。如果你把显现和空性打成两截,你怎么能获得清净的中观见呢?真正清净的中观见是现空双运的,现而空,空而现;世俗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世俗;显现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显现,这个方面才是清净的甚深中观见。否则的话,如果你把这个世俗的字眼理解成很下劣的,没办法获得甚深中观见。这个方面从意义上讲,很深很殊胜,希望大家去体会。
【为此,如果明白无实的显现立名为世俗,自性不成的空性命名为胜义,这两者无有轻重之别,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平等一味,那么就能确信万法之中再无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个所知了。】
“如果明白无实的显现立名为世俗”,实际上就是说,显现和空性,世俗和胜义,这两个法前面讲,就是一而二,二而一,就是这样一个法,所以我们在分辨的时候,我们明白的时候,就是说从它的无实的显现这一分,把它安立成世俗;然后把自性不成的空性这一分命名为胜义。实际上就说,显现和空性,显现和自性不成都是一切万法的本性,都是它的一体两面。一个法它有现显这一部分,这个法也有空的这一部分,显现这一部分就叫世俗,空的这一部分叫胜义。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一体的两面打成两截呢?我们没有办法把一体的两面分成两个法,所以说我们怎么办呢?实际上只是把显现的这一分叫作世俗而已,把不成的这一分叫作空性而已。实际上,显现的这一分和空性的这一分,它就是一个法的本体,除了这个法的本体之外,哪里还有一个单独的世俗和单独的这个胜义呢?没有,完全是没有的。
比如说做梦,我们都知道这个梦是假的,但是就从它显现梦境的这个部分叫作世俗。这个梦境在显现时,不成立实有或自性不成,这个层面就叫作胜义,叫作空性。这个方面就是说,它一而二,二而一的特点非常的明显。所以说我们在抉择的时候,只不过佛菩萨为了引导我们,分了世俗和胜义。如果我们对一切万法的本性通达了,根本不需要世俗、胜义这个字眼。
我们现在就要去靠近佛菩萨的智慧,佛菩萨的智慧对于世俗和胜义的这样的分别根本是没有的,因为他已经真正知道一切万法的体性,他已经证悟了。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说告诉我们说,显现这部分应该叫世俗,空性这部分叫胜义,二者是一味的。讲很多很多法,主要还是让我们知道一切万法的本性,不是有,不是无,也不是这样一种单独的空,也不是单独的现,这个都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打破实执,打破对这样一种认为显现实有的执着,就安立了一个显现,安立了一个空性,就从这个方面引导而已,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一个其他的实际意义的。
“这两者无有轻重之别”,这个讲得非常清楚了,就是说世俗和胜义,显现和空性,没有轻重之别。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坏?没有,没有这个轻重之别,都是平等的。“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平等一味”,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都是这样平等一味的,显现和空性都是双运的。
“那么就能确信万法之中再无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个所知了”,如果了知这个,我们就能确信,在万法的所知当中,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个所知。我们一定要了知世俗和胜义当中的这样一种观点,这样一种差别,实际上完全就是一味的。
当然,我们一下子要把这个观念扭转过来,尤其是我们长时间学习过一些中观的词句,但是对中观的意义还没有通达、还没有趣入的人,在我们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就是,世俗和胜义就是两个法。我们现在有的时候几乎要成为一种定论了,但是这个时候不能让它成为定论。这个时候要通过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论典,让我们马上知道实际上世俗和空性它就是平等的,没有轻重之别的,世俗就是胜义,胜义就是世俗,像这样两个法完全是一样的。了知这个,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所知了。
【如果与法界无二之智慧的所有显现本体不空,显然就与法界分裂开了,正因为与法界一味平等的缘故,我们应该了知现空不可分割、极为清净的本性。】
此处再进一步从“法界”和了知法界的“智慧”来进行观察,因为从有些角度,经典当中讲的时候,“法界”是成为一种所境的,“智慧”是作为一种能境的。“智慧”来通达“法界”,“法界”是所通达,“智慧”是能通达。在这个时候,好像“法界”是一个对境,“智慧”是一个能境,好像有很明显的差别,但实际上“法界”和“智慧”是无二的。
我们证悟的时候就是说,智慧真正相应的时候,就说是证悟了法界。究竟来讲,法界和智慧完全无二。
“与法界无二之智慧的所有显现”,法界有的时候是代表空性,智慧代表显现,“本体不空”的话,法界是本体空的,智慧的显现是本体不空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显然就与法界分裂开了”,因为法界是空性的,智慧是不空的,那么就有一个离开法界之外的实有的智慧,那么这个方面不应该这样安立。
“正因为与法界一味平等的缘故,我们应该了知现空不可分割、极为清净的本性”,智慧和法界是一味清净的,所以我们就知道,现和空是不可分割的极为清净的本性。它本性就是这样的。
【如实证悟了如是二谛的实相才是绝对的中观道,这以上对二谛之理连带附加内容作了简略的说明。】
“如实证悟如是二谛的实相才是绝对的中观道”,前面讲了很多很多殊胜的教义。“以上对二谛之理连带附加内容作了简略的说明”,“附加内容”就是前面一些辩论,就是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安立的这些内容,也作了简略的说明了。今天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