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子二、别破:
别破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进行观察,第一颂是破斥过去未来的颠倒者不存在;第二颂是讲现在的执著者是不存在的;之后六句主要是从颠倒者不生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后面两颂是从颠倒非颠倒相同来进行破斥。
首先讲过去未来的颠倒者不存在:
若已成颠倒,则无有颠倒;
若不成颠倒,亦无有颠倒。
“若已成颠倒,则无有颠倒”,主要是讲过去的颠倒者不存在,如果过去已经成立了颠倒者,那么就没有颠倒了,因为颠倒已经存在,如果再有颠倒,就成了没有意义或者无穷等过失。就如上师在注释中讲,比如火灭了之后就不可能再灭。同样,已经变成颠倒就不可能再安立一个颠倒,和《观去来品》中的很多理论是相似的。初看觉得,已成颠倒为什么没有颠倒?似乎非常矛盾,但是学习过《观去来品》中的理论,就知道已经成颠倒就没办法再成为颠倒。
“若不成颠倒,亦无有颠倒”,如果还没有产生颠倒,也无有颠倒。还没有成颠倒,颠倒的本体还不存在,所以亦无有颠倒,那么也没法安立一个颠倒。
我们在名言中分析观察时,已经变成颠倒也可以有颠倒,没有成颠倒的也可以未来有颠倒,这些都是假立的,不严格分析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安立。反正已经产生颠倒了,可以说你是颠倒者,因为你曾经产生过颠倒,现在还没有把颠倒消灭,自己相续中已经产生颠倒可以安立成颠倒者;相续中烦恼种子、习气、非理作意等等还没有完全消灭的时候,虽然现在没有产生颠倒,但是还可以说是颠倒者,因为你必定还会产生颠倒,未来将产生颠倒的人也可以叫颠倒者。
但是在胜义中观察分析的方式很认真很严格,既然颠倒已经成立,就没法再安立一个颠倒了,不成立颠倒;如果没有成颠倒就不能叫颠倒者,因为不成颠倒和有颠倒二者的法相和体性是完全相违矛盾的,所以还没有成颠倒就不可能有颠倒。已成颠倒没有颠倒、未成颠倒也无有颠倒,这是从过去和未来两个方面进行观察。
第二颂讲,正在生颠倒时也没有颠倒,即现在没颠倒的意思。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
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颠倒时就是正在产生颠倒的时候,正在执著柱子是常等的时候叫颠倒时。那么正在执著的时候也不产生颠倒,为什么?因为通过第二品的观察方式来安立时,所谓的倒时是不存在的,在观察执著时,要么已经产生,要么还没有产生,所谓的正在产生是没有的,因为所谓现在的法是不存在的,是丝毫不住的。如果有一个法正在住,可以说这是一个现在,现在正在执著,但是哪一个法是正在住?没有一个法真正地安住,哪怕最细微的一刹那也不安住,要么已经过去,要么还是未来,所谓现在的法一点都没有。
有人说:“现在我正在安住!”其实这是非常粗大的一种分别执著,如果把时间分析得很细,分析到前后刹那,那么法本身要不然是过去的法已经灭了,要不然是未来的法还没有生,现在的法丝毫不住。哪怕能够稍微安住一点点就可以称之为现在,但是有没有一个法真正安住一刹那?一个法都不安住,所谓的现在只是个概念,假立的法。没有现在的法,哪里有现在正在生颠倒?法要么已经过去,要么还没有产生,真正来讲,这一切都是虚幻迷乱的法。
但是我们生活在世间中,不能够完全按照胜义理论来抉择世俗谛。按照胜义理论,除了过去的法和未来的法之外没有现在的法,过去的法是已经不存在的法,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法是还没生的法;现在的法也不存在,像这样就没法安立世俗谛。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所以假立了过去,假立了未来,也假立了现在。尤其人们经常说“你要活在当下!”这是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你趣入无生而已。
真正在胜义中过去的法、现在的法、未来的法都不存在。除了过去未来之外没有现在,这也是一种说法而已,也不是究竟的观察,我们只能这样去介绍,并不是说过去和未来的法存在,而现在的法不存在,不是这个意思。在名言中过去现在未来都有,胜义中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现在我们抉择胜义谛,有没有所谓的正在生颠倒的现在时?的确是不存在。
我们观察,“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所谓正在生颠倒的现在也不生颠倒,因为现在不存在,所以现在没法产生颠倒,我们认为的有是一种虚幻迷乱而已,我们学习中观就是要打破这种迷乱。针对所谓的正在生执著进行观察,正在生执著的时候到底生没生颠倒?不观察时似乎正在生颠倒,但是一经观察,所谓的正在生执著的时候也没有生颠倒,过去没有生,未来没有生,现在没有生。那么什么时候生?除了三时的执著外,没有一个真正的第四个时间让你去安立执著。所以说任何时间都不生,三时都不生执著颠倒这就是实相。
我们通过理论学习认知了实相,那为什么执著还没打破?认知之后需要逐渐去深入,发现真理后还要去实践它,要去安住,这才可以最后证悟。的确颠倒在三时都不生,颠倒是不存在的,颠倒的实相是空性、无自性的,我们慢慢去相应这个状态就可以打破实执。
首先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内心当中一定要确认三时中都没有颠倒,颠倒法的确是不生的,因为从理论上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过去也不生,未来也不生,现在也不生。三时都不生那么是怎么回事?就是空性的,抉择后空性的状态出来了。但空性的状态还有可能又被其他的分别念覆盖,所以必须要反复去观修空性,为了保持这样的状态,或是让状态再次现前,通过理论反复去观察,变得非常熟悉,这种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认为颠倒存在的执著心就会越来越弱,这时对实相的悟入就越来越深,这就是修行的原理。我们平时要反复观察打坐的原因就是这样,并不是通过书本学完之后大概懂了,知道就是没有的,这对我们真正地现证实相没有大的帮助。有了正见之后还必需要去修行,这就是闻思修行的次第。
下面是观察颠倒不生。分了两个方面,第一、二句是观察颠倒无有自性生,三至六句是讲没有三边的生。
首先讲没有自性生:
若颠倒不生,何有颠倒者?
颠倒为什么不生?因为颠倒是没有自性的,既然颠倒没有自性,自性不生,那就不可能缘颠倒而产生执著颠倒者,颠倒者也是不存在的。颠倒不生的理论前面已经分析过很多次,实际上颠倒本身就是一种虚妄分别,它本性不生。颠倒本性就像幻术一样似乎存在,但是一经观察,它的本体一点也没有产生过。
因为颠倒本身就是虚幻的,是非理作意,从空性的角度来讲,非理作意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法,不管从他空或自空的角度来观察,所谓颠倒的法都是虚幻的法,虚幻的法都是不产生的法,从这方面可以安立。或者说颠倒是缘非颠倒而产生的,非颠倒不生的缘故,颠倒也不生,从这方面也可以理解。所以颠倒没有自性生,既然没有颠倒的自性生,就不可能有颠倒者。
下面从三边不生进行观察: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何有颠倒者?
“诸法”,当然可以理解成一切诸法,此处是讲颠倒。所谓的诸法(颠倒)不自生,不从他生,不从自他共生,既然没有三边生,那么何有颠倒者?
首先讲诸法不自生,自己生自己是没有的。尤其是此处的自生是相应于数论外道的观点,因为数论外道对自生观察得非常详细、透彻,观察自生没有谁能超过数论外道,很多时候说到自生马上就把数论外道扯进来,数论外道可以说是自生派的专家、权威。数论外道认为的自生是果在因中已经存在,果在因中本身有,后面是让果明显出来。
那么诸法到底自不自生?如果果法在因中已经有就不用生了,因为所谓的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既然果法在因中已经完整无缺地存在,那又何必再生?如果生就有无穷生、无义生等等无穷无尽的过失,所以说诸法不可能自生,颠倒不可能自生。
“亦不从他生”,他生有很多,有胜论外道、有部、经部等的观点,依靠他法的因缘而产生就是他生。他生和因缘生有相似的地方,中观宗讲的因缘生或者佛陀所讲的因缘生是无自性生,因缘和合生所以无自性。很多时候讲他生都是一种自性生,实有的因缘产生一个实有的果,因和果之间是实有的他性。
他生的漏洞很多,因为并不是佛陀真正的究竟密意,对方认为这种他生是因缘生,实际上并不是因缘和合生。如果真正存在他生,那么火焰可以产生黑暗,一切生一切等等,所有的他性会错乱产生的过失。前面在第一品等很多品都讲过,《入中论》中也用很大篇幅破了他生,所以此处也不多讲。
“不从自他生”,自他生就是讲自他共生,裸体外道承许自他共生,他觉得单独的自生有过失,他生也有过失,那么就把自生和他生和合起来安立一个自他共生。但实际上自他共生也不存在,因为它是实有生,对方把自生和他生和合起来,就有自生和他生的前提和特征,这些特征是对方承认的,不是中观宗强加给他的,第一、共生是实有生;第二、共生是自生和他生的和合。中观宗就抓住这些特征破斥:自生和他生单独不能生,那么把它们和合起来时也不能生。因为单独分开时自生没法生,他生也没法生,都是实有的不产生,把实有不产生和合起来又怎么可能重新安立一个共生?共生也没法安立,自生他生的过失在共生中更加明显了。自生和他生分开的时候不生,和合起来也不生,所以这里讲“不从自他生”。
“何有颠倒者?”既然没有三边生,那么何有颠倒者?无因生这里没讲到,无因生很下劣,此处没有单独讲。从三边来讲是没有产生的,所以没法安立颠倒者,在三边生当中如果能找到一种生,那就可以说有生的缘故,颠倒产生,故有颠倒者,但是颠倒不产生的缘故,就不可能有颠倒者。这是通过观察颠倒不生的方式来破颠倒者。
今天就讲到这里。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根本慧论》。本论主要是针对现象当中的一切千差万别的诸法,宣讲了其究竟的实相本体。
没有抉择实相时,我们认为外境当中有各式各样的不同显现法,缘不同显现法产生种种的分别念,通过分别念引申或善或恶的很多念头,通过念头、情绪又引发很多的业,所以,如果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必须要从善恶业当中解脱。如果没有从善恶业当中解脱,或者就是通过恶业转生恶趣,或者就是通过善业转生善趣,还是没有真正离开轮回。因此要抉择引发我们各式各样分别念的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到底是如何安立的,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
《中论》当中抉择万法,对于色法、心法,乃至于修道的自性、烦恼的本体等一一进行观察抉择之后,了知一切万法的确是平等一如的,或者说在现相当中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显现,但是在实相空性当中,一切万法都是究竟平等的,全都是空性的自性。如果我们的心能够安住在空性当中感受了空性,那么就不可能再产生各式各样的分别念。
我们之所以了知了空性,但还要产生很多分别念,实际上就是因为没有安住在空性状态,只是通过分别念大概地了知了一下空性的总相,究其所知还是一种实有的状态。现在我们在闻思时,以实有的心来了知实有的心的空性状态,得到的只是一种总相,如果真正要让空性发生效力,必须要安住在空性状态,而不是安住在实有的分别念当中。
要安住在空性的状态,最初不学习是不行的,要通过各种理论对于我们所执著的万法的本体进行详尽地观察。比如现在所学习的二十三品《观颠倒品》,主要是抉择颠倒的分别念、烦恼如何生起的。对于贪嗔痴等烦恼一一作观察,实际上是通过我们的非理作意对外境产生一种颠倒执著,然后产生烦恼的,如果能够打破相续当中的非理作意,就能够息灭烦恼。
非理作意是缘外境而产生的不合诸法本体的一种执著方式,那么我们就对于外境进行观察,到底存不存在实有的自性,或者常乐我净的自性,观察完之后就知道,常乐我净等在外境当中的确都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非理作意就会息灭,非理作意一旦息灭之后就不会产生烦恼。这也是在宣讲我们生起烦恼的次第。
息灭烦恼也有一种修持的方便方法,如果不懂得修行的方便,只是一味地想要去压制烦恼、远离烦恼,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掌握了烦恼的特性,然后随顺它特性的本性去观察、去安住,才能够真正从烦恼当中得到出离,真正安住在一切万法的实相当中。我们学习这一品,主要是要了知颠倒非颠倒实际上都是空性的,无所执著,无所缘取,安住在它的本性当中,就自然解脱一切颠倒非颠倒的分别执著。
如今我们还在观察愚痴,前面对于其本体等作了观察,今天继续讲“别破”。“别破”分了四个次第进行观察,首先是观察未来和过去不存在颠倒,其次观察现在正在产生颠倒的时候也不存在颠倒,然后对颠倒不生的问题作观察;最后观察颠倒非颠倒相同。颠倒非颠倒相同就是说在空性的层次上完全是一味的、相同的,在分别的科判当中(上师《中论讲记》当中的科判)也是分为颠倒不成立和非颠倒不成立。有两个颂词次第宣讲。
首先宣讲颠倒不成立:
若我常乐净,而是实有者。
是常乐我净,则非是颠倒。
如果认为颠倒是实有存在的,那么问:所谓的有自性的颠倒法,到底是实有存在的,还是没有实有本体的?只有这两种选项,没有其他的选项。
“若我常乐净,而是实有者。”我们观察,如果安立常乐我净四颠倒法是实有的,就会引发下面的过失:“是常乐我净,则非是颠倒。”就会有常乐我净不是颠倒法的过失。
明明大家都认为常乐我净是颠倒,尤其是小乘以上都认为常乐我净是颠倒法,为什么承许常乐我净是实有,就变成非颠倒了?原因到底在哪里?下面我们进行观察。
所谓的实有一定是有堪忍自性的法,堪忍自性的法在名言当中也存在,在胜义当中也存在,尤其是通过胜义理论观察时它还持有自己的自性,就是了义究竟的实有法。我们问:常乐我净到底是属于世俗层面的实有,还是胜义层面的实有?如果是世俗层面的实有,那么还是一种假有而已。因为它毕竟只是在世俗当中才成立实有,有它的显现,有它的作用。如果是这样,和中观宗的意趣实际上是一样的,所谓的实有法就是指能起作用的法,单单能起作用这方面中观宗在名言当中也是不破斥的,那么和中观宗所抉择的一样,常乐我净也是幻化的、虚幻的自性。
如果常乐我净不是世俗当中实有,而是胜义究竟实有,那么常乐我净就变成非颠倒。为什么会变成非颠倒?因为在胜义当中究竟的实有法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实相。也就是说如果常乐我净是胜义的实有,就应该变成一切万法的本性、实相,就不是颠倒法了。一切万法的实相怎么可能是颠倒法?一切万法守持它的自性,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所以,如果说常乐我净是胜义当中实有,那么这种常乐我净就非是颠倒了,它就是一切万法的真实性,一切万法的实相。
如果常乐我净是一切万法的实相,当众生缘柱子、瓶子等产生常乐我净的执著时,他是随顺实相,他应该是证悟者、随顺实相者。所执著的常乐我净的所境不是颠倒法,那么执著常乐我净的能境也是一种真实的智慧了,因为是随顺了实相的有境,能境的执著也应该变成一种殊胜智慧。
如果一般的凡夫人通过自己的能境就能够真正证悟实相,反过来,小乘的修行者通过佛陀的教言抉择一切万法:柱子是无常的自性,三界是痛苦的自性、无我的自性、不清净的自性,这样抉择就反而成为颠倒了。为什么反而成为颠倒?因为所抉择的无常、苦、无我和不净不符合于法界实相,法界实相是常乐我净,现在抉择的是和常乐我净相悖的本体,所以说抉择无常本体等反而成了颠倒法,所抉择的无常等成了颠倒,能境也成了颠倒的智慧,成了邪慧了。从这方面抉择,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但是对于这样的问题,小乘等以上的修行者是没办法承认的,因为他们一概承许:一般的外道、众生处在颠倒执著当中,执著常乐我净。佛陀通过智慧观察之后开示殊胜的教言,内道的修行者都跟随佛陀的教言抉择无常、苦、无我、不净,通过随顺这样的修法,会逐渐从烦恼束缚当中获得解脱。如果常乐我净变成了实相而无常等变成颠倒,则不符合于内道的教言。
如果不按照内道的教言抉择,承许常乐我净是实相又有什么妨害?实际上通过佛陀给我们开显的理证也可以进行观察。前面主要是通过教证,因为小乘以上的修行者都相信佛的教言,单单说:如果承许常乐我净是实有,就会有无常等变成颠倒的过失,违背了佛教言,这时对方一下子就知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是引导其他不学习佛法的人或者外道,则可以通过理证抉择安立常、安立苦等等实际上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如果是常有的法,就通过破常的很多理论来破斥。比如,如果柱子是恒常的法,柱子就从来不会变化或者说柱子从来就不会出生。因为显现在世间当中的任何法一定是无常的,一定是所作的,如果是一个恒常不变的法,是没有办法起功用的,所以在世间当中永远找不到一个恒常的法。所谓的乐也是这样的,仔细观察苦苦、变苦还有行苦的自性,实际上一切的五蕴、三界周遍都是苦的本体。如果认为有我,通过破我的理论进行观察抉择,所谓的我的确是不存在的。还有如果认为是清净的,对于所执著的清净——身体或者外面诸法一一观察,实际上也是不清净的自性。所以,如果承许常乐我净是诸法实相,对于理证有妨害,即便不使用佛的教证,通过理证一一分析观察,也知道常乐我净不可能是诸法实相。
但是此处主要观察:常乐我净为颠倒法,按照对方的意思是实有的,我们前面问了,这个实有是世俗当中实有,还是胜义当中实有?一一分析下来,常乐我净就变成非颠倒的过失,但这是不符合于教证,也不符合于理证的。
实际上对方并不想把问题搞得这样复杂,他只是说常乐我净是实有的,然后通过智慧把它对治掉,只是安住在这个层次进行观察的。但中观宗站在打破一切执著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你认为是实有,实际上是不符合于实际情况的。因为常乐我净在世俗当中虽然有显现,在产生它颠倒的作用,但是正在起作用的时候,它也是无实有的、幻化的。
对方不了知空性可以起作用的观点,认为:如果是能够起作用的法一定是实有的;如果是空性的法一定不能起作用。但是中观宗就想要说明,虽然是空性、无自性的法,但是也可以起作用,针对学习中观的人,尤其要了知一切万法在名言当中如梦如幻,胜义当中远离一切戏论的究竟核心的内容,所以中观宗对于承许实有的观点进行了彻底地遮破,如果承许实有就会变成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
对方不想常乐我净真正变成非颠倒的问题,如果他们通达了现而无自性,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但是他没有通达现而无自性的道理,承许了很多观点,在观察时都没办法真实成立。
经由这个颂词观察,如果说常乐我净是实有的,就会出现以上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