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笔录仅供参考,请以音频讲解为准。)

 

庚二、(破现见身不净而生贪爱)分六:一、为贪女人之娇媚而忍轻贱不应理;二、因贪女人者会生嫉妒而执女人为乐不应理;三、不应明知女身不净而起贪爱;四、不应说无有过失而不能呵毁;五、破耽著女身为净;六、破执身为净的其他理由。

 

下面讲第二个科判,破斥贪著清净之身。有的时候总的科判和分的科判字句上不一样,实际意义上是一样的。在分的科判讲的时候就是说,不能够明知不净而贪恋,明明知道女人的身体是不净的,但自己还要去贪恋,这就不对。我们从这两个科判或者颂词一对照的时候,都是在破斥对女人的贪恋,但是侧重点有些不一样,前面是总破,后面第二个科判,明明通过很多道理已经知道女身不清净,还要去贪执的话,就不对的,明知故犯,这样就不对。

 

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众生,已经学习了这样的论典,大概已经知道,或者已经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女人身体确确实实是不清净的,不能够贪恋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明明知道了还要去贪恋,这就不应理。在颂词当中当然没有很明显地提到修行人知道之后去贪恋,但实际意义上有这样一种意思。我们学的时候,把这些和自己的相续一个一个对照的话,对自己调伏烦恼有很大的必要,否则,不这样联系的话,就会认为这个肯定是在说别人,肯定不是在说我,像这样的话,学一遍论典之后,对自己的相续没有什么振动,没有振动的话,自己在出现违缘的时候就不会真实去对治了。

 

第二个科判有这样一种微细的差别。又分了六个小科判进行抉择,首先我们讲第一个科判。

 

 

辛一、为贪女人之娇媚而忍轻贱不应理:

有些人认为贪恋女人的娇媚,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女人的轻贱是应该的,应理的。破除这样一种邪见,认为女人娇媚,应该贪恋,所以说在贪恋过程当中应该值得被轻贱。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实际上这种想法代表了很多贪欲重的人的想法。这个地方他们代表的想法是什么呢?他就认为虽然前面讲到了如是的过患,但实际上有的时候看到娇媚的女人之后,看到她们的身姿,看到她们的种种行为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认为是非常可爱的,得到她之后肯定可以享受安乐,既然是为了得到这么娇媚、这么可爱的女人,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即使是受到这个女人的轻贱,也应该值得忍受,应该去贪恋。

 

像这样一种邪见,前面我们也分析过,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实际上真正要仔细分析的时候,她这个娇媚到底是从哪个地方产生的?实际上她所谓的娇媚,比如说她的语言,或者她的姿态等等等等,就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女人是很娇媚的,所以说她很娇媚的话就可以去贪著。实际上我们真正分析的时候,除了她的头、四肢、身体之外,没有一个其他什么娇媚的地方,如果按照中观的理论分析,肯定是一无是处的,没有一个真正实有的自性。实际上在名言当中,在名言的理论当中观察的时候,所谓的这个娇媚也是真实不存在的,因为女人的本性是一种痛苦的自性、引发痛苦的因,而且她自己的本性是不清净的,她自己是从业惑所产生的等等。从这些方面一个一个观察的时候,所谓的娇媚只不过是在贪欲心很重的人面前的一种假象,他相续当中有这样的一种执著,所以看到这样的姿态的时候,他就认为是娇媚的,他就认为应该去贪执的。所以不管怎么分析的时候,从胜义谛也好,世俗谛也好,一分析的时候,所谓的娇媚只是一种假象,根本不存在一个真实的自相可言。既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相可言的话,那么为了贪图她的娇媚而甘心忍受轻贱就理不应理了。这个是前面所讲的他们的观点。

 

破斥的时候讲:

 

无怙饥所迫,饥时所动作,

贪者遇女时,动作亦如是。

 

犹如世间上的这些被饥饿所逼迫的人,他们为了得到一点微少的食品,不得不对这个施主做出各种各样的谄诳奉承的行为,实际上在其他人看起来的时候,他的这种行为是很不应理的。“贪者遇女时,动作亦如是。”,相续当中很贪著女人娇媚的这一类男人,在遇到娇媚的女人的时候,他们在女人面前所表现的种种谄媚的动作,实际上也是同样的,他如果觉得乞丐的这种行为是非常不顺眼的话,那么在遇到女人的时候,他自己的行为也是在真正的智者看起来,也是非常不应理的,也是应该断除的。

 

“无怙饥所迫”这个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在世间上有些没有依怙的人,比如我们所看到一些很可怜的乞丐,街上流浪的乞丐。很早的时候,在我出家之间,也经常遇到很多乞丐,经常说是遭了水灾,或者说是房子被烧掉了等等等等,说很多很多像这样的理由,不管怎么样的话,拖儿带女的,看起来是很可怜的,像这样的话就是没有依怙的,他们的房子也没有了,他们自己也没有可以依靠生存的亲人等等,所以说他们自己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乞讨。像这样没有依怙的人被饥饿所逼迫的时候,他们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为了得到一点点饮食,他们在施主面前的动作,有的时候说好话,有的时候磕头,反正他们的动作是非常的谦卑,非常的谄媚,所以在别人看起来就觉得是很可怜的,所以有的时候忍不住就要给他们一点东西。这就是世间上被饥渴所逼迫的人就是这样。

 

同样的道理,贪欲心很重的人遇到女人的时候,他的相续当中也是很迫切地想要得到这个女人,想要追求到这个娇媚的女人,所以他们相续当中,和前面这种无怙者饥饿的时候想要得到饮食的这种心理,只是对境不一样,实际上这种贪心的本质可以说是没什么差别的。既然很迫切地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在追求女人的时候,为了获得女人的欢心,必须要做出很多很多别人看起来非常遭受轻贱的行为。所以他的动作也是如是的,这个在世间上可以说也是屡见不鲜的。为了得到女人的欢心,他们做很多很多勤苦的事情。有的时候女人打他的时候、骂他的时候,或者说吐口水的时候,像这样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动气,如果是换一个人的话,马上就开始打架,但是遇到女人的时候,好像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实际上他就是非常非常地谄媚,别人看起来的话,也是非常没有骨气的一种做法。这个就是如是地可以了解。

 

从比喻方面讲,好像监狱当中被关押的囚犯一样,因为长时间没有获得饮食,所以他感觉到非常口渴,他想要解除这个口渴的痛苦,就饮了不清净的牛粪水。这个牛粪水,观察的时候是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很甘美的饮料呢?实际上根本不是,它的自性就是不清净的,一般的人来讲,根本不想去享用的,但是对被饥渴,尤其是被口渴所逼迫的众生,为了解除自己口渴的痛苦,也顾不得很多了,所以他就连牛粪水也饮用了。

 

从这个比喻可以了解,贪欲心很严重的愚者,他们想要得到娇媚的女人,做出了别人不做的事情,比如说种种很下贱的,很轻贱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同样的,真正女人方面是不是有一种真实生起安乐的因呢?前面已经观察过了,绝对不是的。像这样贪欲心很重的男人,为了缓解,或者为了满足相续当中的种种欲望,哪怕连这个不是安乐因的女人,为了得到这个,他自己都甘心忍受种种的痛苦。像这个牛粪水,本来就是一般人绝对不会去享用的,但是饥渴很严重的人,他就去享用了;同样的道理,女人本来在真正的世间的智者或者出世间的智者看起来,绝对不是应该获得安乐的因,但是愚痴心很严重的,贪俗很严重的人,他们就去追求,他们就想去得到些享用。

 

所以从这方面的意义一对照的时候,真的是有很大的过患的,我们如果平时没有依靠这样的很甚深的论典进行观察的时候,相续当中肯定还是模模糊糊的,还是认为可以去追求,没有很多过患,但实际上通过这样的金刚句,一个一个很仔细地,从很微细的地方抉择之后,实际上我们相续当中就产生了很甚深很微细的智慧。这个方面全部是通过如是的圣者所造的论典而获得的。真的是这样的。有的时候,平时我们观察的智慧是很粗大的、很粗猛的,对于一些很微细的邪见,不一定能够对治得到,但是因为这个论典当中所讲的理论很微细,所以我们一旦学习精通之后,我们相续当中所获得的智慧,也是很甚深很微细的。如果从很微细的地方已经对治之后,那么比较粗大的时候,就更容易了解了。实际上它这个作用力是非常非常强大的。这是第一个科判的内容。

 

 

辛二、因贪女人者会生嫉妒而执女人为乐不应理:

 

 

下面讲第二个科判的内容,破斥有些人因为追求女人者有些时候生起嫉妒心的缘故,他就认为这人是快乐的因。但是这个方面是不应理的,从这个角度进行破斥。也就是说,有些人相续当中有这种邪见,他说实际上女人方面还是有快乐的,为什么有快乐呢?因为现量见到很多男人在追求女人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这个女人会产生嫉妒心。为什么要缘这个女人产生嫉妒心呢?他说就是因为女人本身就具有快乐的自性,追求她就可以得到快乐。所以男人在追求女人的时候,如果说其他的男人在抢他的女人,他担心自己快乐的根源受到了威胁,所以说他就产生嫉妒心。这个方面来自于什么?就来自于追求女人就有快乐,如果没有快乐,那么何必产生嫉妒心呢?就没有必要产生嫉妒心了嘛。比如说外面的一块大粪的话,你得到他得到,没有人会生起嫉妒心的,因为这个大粪本身不是快乐的因。所以自己见到的或者拥有的,或者认为自己拥有的这些东西,如果它上面本来不具足安乐的话,那么其他再多人去拿走的话,不会产生嫉妒心的,就是因为女人有这个安乐,所以缘这个安乐受到威胁的时候,男人会产生嫉妒心。从这个角度就反推女人上面肯定是具足安乐的。他想从这个角度成立应该追求女人,应该去贪恋女人。又是一种邪执。

 

针对这样一种邪执进行破斥的时候:

 

有由骄傲故,于厕亦生著,

有者贪其妇,于他起嫉心。

 

实际上像这样的一种嫉妒心,并不是真正缘快乐的因缘而产生的。嫉妒心产生的时候,它是来自于内心当中的一种无明、一种傲慢、骄傲,从这个方面产生了一种嫉妒心,实际上这个本性方面是不值得产生嫉妒心的。

 

从颂词当中来观察的时候,“有由骄傲故”主要就是讲有些世间上的富翁,他的房子,或者家里的陈设,是很豪华的,他自己的厕所也是比较讲究的,所以他自己有时候在观察自己的家具或者房子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厕所如此的精致,就产生一种傲慢,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有由骄傲故”,他就认为我的厕所确实是别具一格的,其他的很多众生都不具足,所以对这个厕所就生起一种贪著,然后就禁止别人去享用,他就认为这个是自己的,生起一种骄傲。如果别人享用之后,他马上产生一种嫉妒心,这是我拥有的,你怎么有资格享用这个呢?像这样对厕所生著。

 

在真实的生活当中确实有这样一种愚痴的人,通过骄傲、通过无明,如是的话,厕所是可以贪著的。但是真正分析的时候,这个厕所的自性,是不是真的有资格让你生起一种骄傲呢?确实不是的。厕所外表看起来也许是很好看的、很华丽的,但是厕所它自己的本性来讲,是一种不清净的体性,很多不净粪堆积在里面称之为厕所,所以在这样一种体性当中,哪里有一个真实的快乐的因呢?绝对没有快乐的因。但是像这样的富翁,就是由于骄傲,由于傲慢,由于无明的缘故,对厕所生起了贪著了,这是颂词当中的比喻。

 

“有者贪其妇,于他起嫉心”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者”就是有些贪欲心很严重的男人,贪恋他自己的女人,或者贪恋女人方面,对他生起嫉妒心,他就认为这个女人是自己所拥有的,别人都没有权力拥有,单单是我自己拥有,有一个我所,一方面有一种傲慢,一方面有一种无明,有这些成分在里面,所以说一旦其他的男人想要获得这个女人的时候,或者跟她说话,或者有些稍微越轨的行为的时候,他马上就产生一种嫉妒心。像这样的嫉妒心真正观察的时候,他是从哪个地方获得的呢?从哪个地方生起来的呢?他的嫉妒心产生的因,实际上就是不了解女人不清净的体性,然后就通过傲慢认为这个女人是我的,我拥有的,其他人不能够去享用,不能够占有。所以真正观察他产生嫉妒心的来源,实际上是从非理作意这个角度产生的。因此我们说“有者贪其妇,于他起嫉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妇女绝对不是产生快乐的因缘,也不是他自己所认为的因为妇女本身有一种安乐,追求妇女本身是一种安乐的缘故,所以怕失去这个安乐产生嫉妒心的,这个方面绝对不应理的。因为前面已经分析了他产生嫉妒心的根源,实际上是来自于无明还有傲慢等等,实际上根本不是从妇女方面真实获得的,因此从一个角度来讲的话,生起嫉妒心不能够成立妇女是安乐之因。

 

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宣讲的时候,妇女如果说真正是一种安乐的因的话,妇女上面真的存在一种安乐的话,那么就不可能缘妇女产生嫉妒心了,因为嫉妒心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一旦生起嫉妒心的时候,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很难受的,很难容忍的,很焦虑,或者有种稍微带一种愤怒的,像这样的一种不能容忍的痛苦。既然这样的话,缘妇女产生了这样的痛苦,我们就说,这个妇女她本身不是一种快乐,如果她真正自性上有一个快乐的话,我们任何时候缘她只能产生快乐,但这个时候因为其他的人和她说话等等,做这些行为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痛苦心,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妇女本身不是一种快乐,如果是快乐就不可能缘她,从这个有自性的快乐上面,再产生一种痛苦的嫉妒心,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从他自己产生嫉妒的因方面,或者从妇女本身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产生的嫉妒都可以说绝对不是产生真正安乐的因。这个方面就可以知道这个意义的内容。

 

下面就从比喻讲,以前有一个很傲慢的国王,国王的话,他的资具肯定是超过一般的平民百姓,超过一般的大臣的,所以他就认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圆满,都是超胜其他民众的,所以他就产生一种傲慢。产生傲慢的时候,他自己就想了,如果别人都和我一样的话,就突不出我的这种高贵了,所以为了突出我的高贵,那么就必须我享用的东西别人都不能享用,所以他就规定别人不能饮水。他就认为如果别人饮水的话,就和他平起平坐了,就显不出自己的高贵了。所以从这个国王的心理状态,或者他的行为来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一种通过无明、通过傲慢所引发的嫉妒心,根本就是一种不应理的,颠倒的行为和想法。

 

从这个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贪欲心很重的人,他认为妇女是自己所拥有的,就产生一种傲慢,产生一种嫉妒心,也是一种完全不应理的行为。妇女绝对不是产生快乐的因。这方面就讲到了第二个科判的内容。

 

辛三、不应明知女身不净而起贪爱:

 

下面讲第三个科判的内容,不能够明明知道不净而贪执女人,也就是说不能够了知了女人不清净之后,还要去贪著,这是完全不应理的。在有些人的想法当中,他还是同样地认为追求女人得到之后会享受很大的快乐,所以还是应该去追求的。虽然 是不清净的体性,但是还是应该去追求,因为可以获得快乐的缘故。他是这样去思维的。针对像这样的一种邪见,这里讲到:

 

于不净起痴,起嗔较应理,

于彼起贪爱,毕竟不应理。

 

如果是对不清净的身体产生愚痴心,或者产生一种嗔恨心,这两者的话都是比较应理的,但是如果对这个不清净的身体生起贪爱的话,就是“毕竟不应理”,完全都是不应理的。这是它总的意思。

 

再进一步分析的时候,“于不净起痴”,就是说对于女人不清净的身体,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了解她不清净的体性,通过一种愚痴的心去耽著,去追求,以愚痴心引起的这样的种种行为,还稍微说得过去一点点,也不是说真正的应理,就稍微能够说得过去,从道理上面讲的话,稍微有点说得过去,因为要了解女人不清净的自性的话,一方面来讲,通过一般的凡夫人他自己的能力,从他自己的智慧很难以抉择得到。虽然知道女人不清净的体性,不单单是佛教有,世间的一些智者,世间的一些外道的修行人,他们通过稍微仔细的观察也可以了解。有些外道他也可以了解女人是不清净的,所以对女人生起厌烦心而修道也是有的,所以说内道也好,外道也好,稍微进行观察人的时候,才可以知道女人不清净的自性。一般的人没有这样观察的能力。虽然女人不清净的自性显而易见,但是很多人很难以了解。所以针对不清净的女人生起一种愚痴心,稍微还说得过去一点点。

 

“起嗔较应理”,还有如果对不清净的女人的身体生起一种嗔恨心的话,这个嗔恨心包括的面是比较广的,还有一些厌烦心、厌恶心等等,有很多这样的心包括在嗔心当中。所以说有些智者通过观察女人的本体,了解了她不清净的自性之后,生起一种厌恶心,这个方面也是很应理的,因为本身她的身体在名言的、世间的角度来讲,就是一种不清净的,所以很多智者对女人的身体生起一种厌恶,生起一种嗔恨心,这个方面来讲就是较应理,非常应理的一种行为。

 

前面讲到“痴”和“嗔”这两种都可以列成比较应理的作意。“于彼起贪爱,毕竟不应理”,如果对女人生起一种贪爱,对这个不清净的女人的身体生起贪爱的话,“毕竟不应理”,本身就了解也是不清净的,还要针对这个不清净的身体产生一种贪爱心,我们从道理上观察,绝对是不应理的,我们随顺正理的时候,就是不应理的。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了解,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生起贪爱的时候,没有随顺正理,随顺的是自己的邪分别。就像这个颂词当中所讲的“于彼起贪爱,毕竟不应理”,所以必须通过殊胜的正理进行对治,对治像这样的种种不应理的想法。

 

在这个颂词当中把贪嗔痴三个方面,对女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见解讲得很清楚了。肯定我们已经了解了,在我们修行者的角度来讲,观察完之后就了解她的不清净了,所以从痴心的角度就很难产生。起嗔呢,如果相续当中的贪爱还没有真正地断尽,修行还没有真正的稳固的时候,起嗔心是比较困难的。真的要是生起嗔心,或者对不净的女人生起一种厌恶心的话,就证明自己已经逐渐在入道了,自己的相续已经和法在相应了,但是就是因为相续当中还有一种很非理的作意,还有对不清净的女人的身体产生贪爱的缘故,有这样一种贪爱在相续当中的时候,对女身的厌恶心肯定是没有的,这两种是相违的法。我们如果对女人还在生贪心的时候,那么对她的厌恶心就产生不起来。如果我们通过观察,慢慢熄灭对她的贪爱,然后逐渐逐渐生起厌烦,厌烦一产生起来肯定不会再对女人产生贪心的。我们应该如是地了解这样一种修行的过程。在后面第五品的时候,还要讲到这些殊胜的道理,这个地方只是略讲,从道理上观察不应该产生贪心的理由。

 

从比喻方面抉择的时候,比如说一个人在夜晚行路的时候,他因为没有灯光,就看不清楚脚下的东西,所以不小心就踩到了不净粪上面,他刚开始不知道自己已经踩到了,还继续行走。过一段时间的时候,他闻到从自己脚上发出的臭气了,他就对这个不净粪产生了嗔恨心,他觉得非常厌恶,踩到这个之后就非常厌恶,产生一种嗔恨心。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自己莫名其妙地对这个不净粪生起了贪爱,就觉得这个是很好的,应该踩到,或者这是很可爱的,他自己也是比较贪爱的。有这样三种不同的心态,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踩到不净粪”的时候,他就说:”我自己不小心,没看清楚,踩到了。“后面又问他:“为什么产生嗔恨心呢?”他说:“这个不净粪,世间人都了解是不清净的体性,我踩到它之后发出这么臭的臭气,那肯定是不会喜欢它,肯定是生起厌恶心的。”那么就问他:“你为什么最后又对它生起了贪心呢?”这个时候他就觉得没办法回答了。

 

确实找不到理由,为什么对这个不净粪产生贪心的理由,找不到。前面他对这个不净粪产生痴心,这个是有理由的,他看不清楚;对这个不净粪产生嗔心的理由也有,因为它本身是不清净的,是很臭的东西;但是对他产生贪心的理由是无论如何寻找不到。所以他被问到的时候就没办法回答了。

 

同样的道理,从这个比喻里面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颂词的意义。对女人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贪爱,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还稍微说得过去一点,有一点点理由,因为他不了解,通过无明蒙蔽了;对女人生起嗔心肯定是很应理的,因为女人本身是种种不净,或者种种痛苦的来源;最后明明知道女人不清净,又对她产生了贪心,这个理由就找不到了,确确实实找不到了。所以这个地方讲“于彼生贪爱,毕竟不应理”。圣天菩萨观察得非常非常地系统,非常非常地详细,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的。所以我们现在相续当中还有什么样的理由,再找一个理由,还是应该贪恋女人的理由在哪里呢?没有。既然没有理由的话,我们就不应该跟随自己的邪分别了。因为我们知道都是邪分别所引起的,所以一旦了解之后,再不应该跟随这个邪分别,应该猛厉地断除这种不应理的贪爱心。

 

因此这个地方就是说,明明知道了不清净的体性,不应该生起贪爱的道理。

 

辛四、不应说无有过失而不能呵毁:

 

下面再进一步进行抉择,这样破斥的时候,有些人说,耽著女人的身体并不是一种不应理的行为,所以不应该受到呵责。他是从这个角度来进行辩驳。或者有这样一种邪见,针对这样的邪见进行破斥。你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这个地方首先他有一种邪见,前面讲到女人不清净,虽然前面抉择了不清净的体性,但实际从世间的论典,尤其是从婆罗门的教典当中所宣讲的教义来看,他说在所有的种姓当中,婆罗门的种姓是最为清净的,但是女人又超过所有的人,是最为清净的,极为清净。既然是极为清净的话,那么就应该去追求,他就以婆罗门的教典当中所说的这些话作为教证,作为依据,他就认为实际上女人是清净的,因为婆罗门的教典当中已经提到了女人的体性最为清净,为什么不应该去追求这样清净体性的女人呢?他就认为应该如是地去追求。

 

他的这种所谓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

除人不净器,尚为所应呵,

不净所从出,何不思呵毁。

“除人不净器”,就是讲到除了这些疯狂的人之外,什么人会对不清净的器皿认为是清净的呢?绝对不会认为是清净,如果认为是清净的话,那么肯定是被呵斥的,或者这个不净器的本身,都是遭到呵毁,遭到厌恶的对象,这是从外器、不净器的角度安立的。从女人的角度来讲的话,“不净所从出,何不思呵毁”,女人是从不清净的来源所产生的,“何不思呵毁”呢?为什么不呵毁贪著女人呢?为什么不呵毁女人不清净的体性呢?从这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实际上也是反驳了婆罗门教典当中所讲的,女人是最为清净体性的观点,虽然在婆罗门的教典当中是这样讲到的,但实际上从真实意观察的时候,女人绝对是不清净的体性。所以婆罗门的教典不可能作为一种依据。

 

“除人”,讲记当中讲了好几种讲法,但是这个地方主要是取疯狂人,除了疯狂人之外,因为他自己已经癫狂了,所以不能够分辨清净和不清净的体性。我们看到很多疯狂人,他在发疯的时候食不净粪,或者住在粪坑当中等等,有很多很多这样分不清楚净秽差别的。所以说除了疯狂人之外,不会认为不净器是应该贪著的。不净器本身可以说都是别人所厌恶的,他肯定不会去亲近地依靠不净器,这个方面是从比喻所讲的。

 

“不净所从出,何不思呵毁”,从不净器可以推知,不净器当中所盛的这些不净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女人的身体当中出来的,所以从这个方面一观察的时候,女人的身体肯定是不清净的,绝对是不清净的。现在我们对不净器和它里面所盛的不净物都是呵毁或者厌离的话,那么从它的来源来讲,更应该生起厌离了,更不应该生起贪欲心了。所以婆罗门教典当中所讲的女人最清净的说法,绝对是靠不住的。

 

这个地方所讲的“不净所从出”,可以从好几个方面解释,第一个是“不净所”,“不净所”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女人的身体是一种不清净的处所,我们观察女人本身的体性,她们的内脏,或者她们里面所盛的不净物等等,一个一个观察的时候,确确实实都是不清净的处所,充满了不清净的体性,这是一个角度进行观察的。

 

第二个方面“从出”,或者“所从出”,女人的来源是哪里呢?女人的来源就是不净的体性所组成的。以前我们在学《入行论》的时候,对这一段也是觉得比较系统的。女人首先是从不清净的父精母血所产生的,她自己有识加进去,她的种子来讲,父亲的精液,母亲的血,它们的本性都是不清净的。她自己住在不清净的母胎当中不断地孕育,从不清净的产门当中产出来的,所以说她的来源绝对不清净。

 

然后从第三层意思来观察,女人所排出的这些不净物,一盛到不净器当中的时候,人们马上掩鼻而逃,所以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可言。“不净所从出”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彻彻底底地,从它的本性,从它的因,从它的果,从三个角度来抉择,女人的体性绝对是不清净的。

 

既然从这么多的例子,从这么多的理证可以抉择女人的身体不清净,那么婆罗门教典当中所讲的女人是最极清净的观点,我们一看,一分析的时候,就靠不住了。既然靠不住的话“何不思呵毁”呢?肯定要呵毁这样不清净的女人的身体的体性。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这个颂词当中所讲的意义。

 

比喻讲到一个富人家的仆女,长得比较好看,外面的一些男人对她很贪爱,有的时候和她亲近,受用她,但是有一天看到这个仆妇端着马桶(不净器)去倒不净粪的时候,他们就觉得非常肮脏,然后就掩着鼻子逃跑了,不愿意接近这个女人。实际上这些男人是非常愚痴的,为什么很愚痴呢?他们认为这个女人很清净,受用了,然后一看到这个女人端着不净器的时候,他就非常讨厌。这就是两种矛盾的行为,既然这个女人很清净的话,从她的身体里面排出来的不净粪,也应该是很清净的。但实际上他们单单是喜欢这个女人,对她不净的部分就不喜欢。

 

我们真正再进一步分析的时候,女人的身体和外面的不净器之间,我们认为清净的这部分,单单是一层皮而已,就是外面罩着这一层皮,这一层皮阻挡作为分界线,然后她自己就端着这个马桶。女人她自己的内脏,里面的体性是不净的,这样观察的时候,中间只有一层薄薄的皮。很多贪欲心重的人就认为,女人清净的唯一的一点点就是这个皮肤,她的皮肤把她不清净的体性给罩住了,使别人看不到她不清净的体性,实际上真正分析的时候,就是在这一层皮上面。你把这个皮揭开的时候,里面是血液、肌肉、脂肪等等等等,很多不清净的东西。

 

现在我们从这个方面的理论进一步思维的时候,平时如果我们生起贪心的时候,也可以从这方面仔细去思维,仔细去观察,实际上我们认为清净的女人,长得很好看的女人,或者很娇媚的女人,或者细皮嫩肉的女人等等,像这样真正观察的时候,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可言,单单是这一层皮肤,所以说她自己本身是不清净的。

 

就像其他论典当中所讲的一样,一个盛满不净物的呕瓶,它的外面画满了色彩,然后抹上了香水,实际上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贪著的。同样的道理,女人也是一样,她的本体不清净,只不过是外面通过皮肤进行粉饰而已。如果能够看破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对真正充满不净体性的女人,生起贪欲心、贪著心的。

 

从这个比喻、意义对照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方面也是抉择得非常非常详细的。

 

下面讲第五个科判,不应该耽著女人是清净的,从这个角度进行观察。

 

辛五、破耽著女身为净:

 

有些人就会认为,虽然前面分析到了女人是具足不清净的体性,但是她还是应该有一部分是清净的,就像我们前面所讲的,有一部分,皮肤是清净的一样,为什么这样讲呢?如果完全都是不清净的话,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求?就是因为她有一部分洁净的体性的缘故,所以说才有一部分人去追求,他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实际上我们前面讲到皮肤,认为是清净的,但是我们再进一步分析这个皮肤真正是不是清净的呢?实际上皮肤也不是真正清净的体性,如果是真正清净的体性的话,为什么在皮肤上面会出现很多污垢?或者出现很多汗,出现很多很多不净物呢?为什么每天不洗脸,过一段时间不洗澡之后,马上就会变得很臭?这个是什么原因呢?如果真正是清净的,为什么要去洗涤它?为什么要去用很多清水,很多肥皂去清洗它?它是清净的体性,不需要清洗,它本来清净的缘故。就是因为它本身不净的缘故,它才会显现这么多不净物出来。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讲的话,所谓的清洁也是一种麻木我们眼根或者眼识的虚假的外表,根本没有一个清净的体性可言。

 

关于皮肤不清净的道理,在龙树菩萨的《宝鬘论》当中抉择得比较细致,一个一个角度进行抉择。每个论典它的侧重点不同。我们认为的皮肤清净实际上也是不应理的。前段时间不是一本书,在皮肤上面他们通过放大镜来观察的时候,每一个毛孔就像一个漩涡一样,就像一个窟窿一样,一个洞穴一样,非常非常可怕的。现在我们没有仔细观察的时候,一看到这个皮肤又白又嫩,而且很细致很光滑,但实际上通过显微镜一看,充满了种种大的窟窿,它的表面也不是非常平坦的,也是来回起伏等等。

 

所以通过这样的观察,绝对它不是一个我们现在眼根所认为的,很好看的,很清洁的东西,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的眼根被欺骗了,所以才认为是清净的,才去追求的。实际上如果真正通过智慧来观察的话,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在里面。所以皮肤方面我们应该抉择,否则的话,认为既然有一部分是洁净的,我还是应该追求。但实际上每一个地方都不是洁净的体性。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做细致的分析。

 

在颂词当中如是破斥:

 

若一切净物,后触成不净,

智人谁能说,彼中有净性。

 

如果说一切清净的物体接触到身体之后全部变成不净的体性的话,那么有智慧的人谁会讲这个身体当中有清净的体性?是绝对没有的。

 

“一切净物”可以从外和内两个角度进行抉择。首先从外面,外表的清净物是什么呢?也就是身体外表所享用的这部分清净物,比如说在讲记当中提到的这些檀香、清净的衣服等等,本身是很清净的,我们一看到这些衣服,洗得很干净,鲜花也是很干净,但是“后触成不净”,触什么呢?和身体一接触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很干净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过几天之后脱下来一看,又黑又有很多汗渍在上面,又发出一种臭味。这么清净的东西接触身体的时候都变成了不清净的,那么你说这个身体是什么东西?肯定是不清净的。如果它是清净的,为什么这些衣服穿上去之后会变得这么肮脏,这么臭秽呢?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知道,身体是不清净的体性。

 

还有鲜花戴在头上的时候,过一段时间,不需要过几天,马上就变得枯萎,或者沾满了汗等等,这方面也是同样的。所以从外表这些清净的物体一接触身体可以了解。然后有一部分清净的东西,进到了身体的里面,比如说现在我们所吃的清净的米饭,所喝的清净的水,比较甘美的饮料等等,自己通过口喝下去了,吃下去了,只要从自己的内脏里面,或者自己的身体里面过一圈,一出来之后马上变成不净粪。如果自己身体的里面是清净的话,那么这些饮料、食品进去这后出来还应该是清净的。因为自己内部是清净的缘故,不会染污它们。但是就是因为自己的内脏非常不清净,所以这些通过自己的身体一进去之后,出来 马上变成不净,这个是很明显的道理,说明自己的内部也是不清净的。

 

既然自己的外面是不清净的,内面也是不清净的,那么“智人谁能说,彼中有净性”?有智慧的人这样一观察的时候,谁也不会说自己的身体是一种清净的体性。自己身体当中有一部分是清净的。那你认为的一部分清净到底是哪里?前面这些愚者,这些贪欲心很重的人,认为女人的身体有一部分是洁净的,那么请指出来 ,你认为的这一部分洁净的是哪里?是身体的皮肤外面这一部分,或者自己身体内面这部分?实际上这个颂词当中已经从外面、从里面全部已经分析了,分析之后,没有一个清净的体性。所以这样就彻底破斥了他的观点。

 

打个比喻讲,就好像恒河的水本身是很清净的,八功德水,现在是不是很清净?搞不清楚,反正有这样一种说法,恒河水具足八功德。它还没有流入大海的时候是具足八功德的,但是一旦汇入大海之后,马上就全部变成了咸味,它的八种功德全部找不到了,没有了。从它的意义如何对照呢?也就是说外在的这一切清净的东西,不管是衣服、饮料、清净的大米饭,在还没有接触自己的身体之前,它们是具足清净体性的,但是一接触到自己的身体,不管从外面接触、从里面接触,一旦接触之后马上变成不清净,有的时候还不是说过一两个小时排出来之后,即使一进到胃里面再吐出来,马上变成不清净的东西了。这个是非常明显的,或者还不说到胃里面,嘴里咀嚼一下再吐出来,马上变成不清净,谁都不想吃。这个就是很明显的道理。所以你认为有清净的,找出来。绝对没有。就好像恒河水,还没有进大海的时候,它是很清净,但是一融入大海,马上变成不清净。所以这样就可以说明,这个大海的本性,从一个角度来讲,它是充满咸味的,是不清净的。

 

大海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什么样清净的东西,一接触到身体马上变成不清净,从这个方面一观察的时候,绝对没有一个清净的体性可言。所以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认为的有一部分洁净的体性,完全不成立。全部破斥了。当然这个地方破斥的女身不清净,反过来看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同样的,完全都是知道。而且我们每天都在受用自己的身体,每天往外排的不净的东西这个是很清楚的,自己的衣服,大便小便等等,这些时候都可以很细致地知道自己和身体确实不净的。所以一方面破斥了对女人方面的贪执,一方面也可以破斥对自己身体的贪执。这两个角度都可以如是理解的。这个理论方面是这么细致地进行抉择的,在知道之后还应该好好地去思维,反复地思维,使法义尽可能深地融入到自己相续当中,才可能真正对沼自己的烦恼。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