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 蒋华特杰辛拉叶拉门
晋美彭措压拉所瓦得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首先我在这里说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最近网上和其它地方有一些传言,说学院开地藏法会,做这个、那个佛事等等。说明一下,我们这边因为疫情,今年的法会没有开成,只不过是在学院内部,大家一起共修念地藏名号或者地藏菩萨心咒、《普贤行愿品》,这些常年都是有的。如果某些人在网络上或任何平台,到处做各种各样的宣传,劝各种不同的信众来做善事,到时候说者自己方不方便也不清楚。我们这边也是一样,没有通过任何平台,包括网上的微信、微博、或者书面信息宣传开法会的事,这件事情大家应该注意。
第二个事情,这个月有佛初转法轮日【39】,是非常殊胜的日子,不管在哪里,希望大家都能非常认真地行持善法,闻思修行、念经、转佛塔、供灯、供僧、放生等等,做任何善事功德都是非常大的。
【39】佛陀初转法轮日:藏历六月初四,2020年的佛陀初转法轮日是公历7月。
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次在印度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这是佛教徒公认的特殊日子,尤其是七月二十四号,是真正的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日,相关的日历当中也说得特别清楚。这是全世界的佛教徒都非常认真地精进修行的日子,大家也应该好好把握、利用,不要浪费时间,应该很好地行持善法。
相关经典和论典当中都讲到,在佛陀的四大节日中【40】,如果我们行持善法,善根会翻倍增长。对每个人来讲,这样的缘起、因缘是应该承认的。如果不承认,可能是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对因果的概念比较模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道理。大家应该行持善法,不要散乱、懈怠放逸,一直处于不善的行为当中。在这个月中,如果行持不善的行为、造恶,罪业也是很大。所以,大家应该谨慎取舍因果。
还有一个方面,从总的情况来看,各个城市的疫情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我们这里所谓的复工、复商、复修,还有复什么?(堪布笑)一切也都在慢慢恢复正常,但现在还没有完全开放,包括我个人,最近没有做任何接待。虽然有些地方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也不一定就完全没有了。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我们还是要很认真地对待,包括戴口罩、消毒、测体温等。
【40】1、神变月:既藏历每年一月,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降伏外道六本师、大力显扬佛法圣教的殊妙吉祥佳日。2、藏历四月萨嘎月:四月称为吉祥月,四月初八是佛陀出生的吉祥日,四月十五是佛陀获得正等觉果位的吉祥日,佛陀显现涅盘也是四月十五;(另载出家也在此月)。3、六月转法轮节:藏历六月初四是纪念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法轮的纪念日。4、藏历九月天降月:藏历九月二十二日是纪念佛陀上天为母说法毕,重返娑婆世界之“降凡日”。
有些道友因为爬山,行李也比较重,比较热,体温也有点高,在餐厅饭店的门口测体温时,自己也吓坏了,实际上并没有事,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注意。
我们这里的道友,如果愿意到经堂里去念经,男众可以去喇嘛经堂,女众可以去觉姆经堂,或者就在我们的经堂里。当然,还是要按平时的要求和规定来念经、听课,这样就很好,而且也应该这样做。
其它的我就不多讲了,下面我们继续讲《地藏经》。明天没有课,后天可能讲《地藏经》,也有可能按照原来法王的菩萨戒仪轨念一遍传承,但具体安排还不是特别清楚【41】。今天要讲阎浮提众生的业感不可思议,业力的感召不可思议。
【41】依照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传统,每年的释迦牟尼佛转第一次法轮的殊胜日会传授菩萨戒。堪布于2020年7月24日(藏历六月初四)传授了菩萨戒。
◎感应公案
首先讲一个简单的公案。汉地的蕅益大师,大家都应该清楚,他是明朝的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九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他早年出家的因缘与《地藏经》有密切的关系。蕅益大师从小就学习儒教,对儒教非常推崇,却很反对佛教,甚至很小的时候就写过一篇《辟佛论》,专门批判佛教。后来,大概在他十七岁时,遇到莲池大师所写的一些佛教方面的书籍,看了之后,觉得自己批判佛教不太合理,于是把之前所写的十几篇文章全部烧毁。
在他二十岁时,父亲死了,这件事对他的冲击很大,从此便开始学佛。有一次,他在一个寺院里的一位法师那里听到了《地藏经》,当时就对地藏法门生起了非常大的信心,而且也生起了出离心,后来以这个因缘就出了家。出家之后,地藏法门也修得非常好,自称“地藏孤臣”,地藏菩萨唯一的大臣,后来一直在九华山等处弘扬地藏法门。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著作中,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相关资料非常多,他也讲过《地藏十轮经》和《地藏经》。有些人说他讲的《地藏经》在历史上没有立成文字,但不管怎么样,他写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
后来,他在发愿时说【42】,要在无边的刹土海中度化有情,尽未来际,无有疲倦。我觉得这种发愿,就像地藏菩萨那样,发愿在尽未来际当中不断地度化有情、从不疲厌,哪怕有一个众生未度尽,他也不成佛。蕅益大师的很多发愿文都非常感人。
【42】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第一之一·四十八愿》:“第八愿:愿我决生极乐世界,速证无上菩提,分身尘刹,度脱众生。尽未来际,无有疲厌。”
这次一起学习《地藏经》,也包括以后学任何一部经典,我希望大家都并不只是勉强地做个字面解释,这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应该要让这部经典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启发,有什么样的启发呢?要像地藏菩萨一样发愿,地藏菩萨发愿,在地狱等恶道众生甚至所有六趣众生没有全部成佛之前,我都不成佛。他所说的“我不成佛”,并不是像普通人所理解的那样,把成佛这件事放在一边,然后去做别的,而是说我要先度所有的众生,让他们先成佛,然后再考虑我自己成佛这件事,是这样的发愿。
作为凡夫人,都有自私自利的心,但是我们要发这个愿,以后尽量减少自私自利,做对众生有利的事情,不管别人知道还是不知道,这个很重要。蕅益大师刚开始批判佛教,但后来依靠地藏法门,发了大乘的弘愿。我们在座的人当中,也许以前因为无知、环境、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诽谤过佛法、批判过佛教,造过这些口业。但我们依靠地藏法门忏悔,我相信应该能得以清净。
地藏法门确实是很殊胜,我前几年翻译了法王的《不忘》,里面专门讲了学院四大法会的不同缘起和功德,我记得应该是第四十一章,专门讲了地藏菩萨和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娑婆世界的众生如果祈祷地藏菩萨,大的方面可以成就佛果、菩萨、缘觉、声闻的果位,小的方面,哪怕是升官发财这类我们所追求的各种世间利养,都能轻而易举获得。所以,地藏法门是十万个如意宝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法王如意宝经常说起地藏法会,要祈祷地藏菩萨和普贤菩萨。当时,我刚开始闻思,分别念还是比较重的,我一直很困惑,佛教有八大菩萨,为什么法王却对地藏菩萨和普贤菩萨这么重视?我们没有开观音菩萨法会、文殊菩萨法会,却对地藏菩萨专门开一个法会。可能当时自己确实有点无知,对这不太清楚,去年我翻译《地藏经》的时候才明白,很多缘起都是法王通过他的智慧而得到的。
不像是在汉地,在藏地其实地藏法门的故事和因缘很少,只有《地藏十轮经》,而《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都没有,关于地藏菩萨的各种感应故事也没有。
但麦彭仁波切造了赞颂八大菩萨的传记,法王也是每次都讲地藏菩萨的功德。麦彭仁波切在《八大菩萨传》当中,除了《地藏十轮经》里的公案,基本上没有其它的。虽然麦彭仁波切引用的有些教证当中经常讲《地藏经》,但是后来我对比的时候发现,其实这些教证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地藏十轮经》,因为《地藏经》当时在藏地应该是没有的。
地藏菩萨与其他菩萨相比,在满足众生意愿方面确实是完全不同的。疫情之下,全世界的格局都有所变化,很多人也遇到了各种灾难。地藏菩萨的名号我们最近也一直在念,我相信,通过祈祷地藏菩萨,现在世间各种各样的灾难也会有所转变。
我记得有一次法王说:“现在我们这里有几十天没有下雨了,干旱得很厉害,影响到色达、甘孜、新龙,还有襄塘、炉霍附近的好几个县,我们僧众一起祈祷地藏菩萨。”法王这样说完了以后,过了两天就下了倾盆大雨,当年的庄稼收成也很好。现在恰恰相反,全世界都下雨下得很厉害,我看天气预报,半个月以来基本都是雨或大雨。但不管怎样,我想不管是僧人也好、居士也好,大家一心一意地祈祷,确实有很多因缘都可以转变。尤其是现在,大家都比较困难,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家,以前不管是生活还是做一些经营都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在就比较难了。如果祈祷地藏菩萨,很多因缘就会转变,世间人所希求的福报,比如升官发财,这些都很有可能会实现。
在《续藏经》中讲,宋朝时有一个姓陈的女子,家里特别贫穷,信仰了地藏法门后,一心一意念诵地藏圣号。有一次,她回家时发现家里有很多蚂蚁,全部都是金黄色的,她不敢踩,也不敢进门。到了第二天,蚂蚁全都没了,在蚂蚁曾经积聚的地方全都堆满了金沙,她将金沙收集起来,从此变得特别富裕,她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修了一个寺院,后来当地郡主的夫人离开人间,她就成了郡主夫人。
虽然这是一个宋朝的故事,但确实有些业报感应不可思议。在现在这样的时候,哪怕仅是追求升官发财等一些世间福报,祈祷地藏菩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讲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品第四。
◎正式传讲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这个时候,地藏菩萨摩诃萨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我承蒙佛如来的威神力、神通力,周遍百千万亿的世界,分身也是有这么多。”地藏菩萨说,我这样的分身并不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得到,而是依靠佛陀的威神力和加持力,使我能遍满百千万亿世界,分身无数,救拔一切业力所感的六道众生。如果不是如来的慈悲、加持力和威神力,只凭我自己不会有这么多的变化、有那么多的分身。
地藏菩萨应该是感恩佛陀的加持,是因为有了佛陀的加持,他才会有这么多的分身来利益众生。昨天讲,在各种不同世界的那么多的地狱当中,有那么多地藏菩萨的分身来度化众生,这一段话中讲到了原因。
有些人以前在某个地方求学佛法,后来不管是在智慧、悲心、还是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有了一定的实力。按理来讲,应该饮水思源,应该有感恩和报恩之心。但是,如果一直认为这些都是依靠自己的智力而得到,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合理的。我们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很大?因为最初如果上师没有这样对你指引,我们不一定会有如今大乘的弘法利生的能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这很重要。
我经常这样想,如今我还是继续持有修行人的形象,表面上没有任何违缘,基本上也能做一些事情,这其实一方面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一方面是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我才有这样的力量。否则,如果仅依靠自力,绝对不可能这样。我们应该想到,哪怕自己有一点点能力,都应该是有它的来源。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
地藏菩萨继续说,我是承蒙佛的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从现在一直到弥勒佛出世之间的所有六道众生都可以令其解脱。意思是说,今天我也承蒙佛陀的嘱托,从现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一直到弥勒佛出世之前的所有众生,佛陀都派遣我来救度他们。
【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世尊!您既然对我有这样的信任和委托,祈愿世尊您不要担心我有没有办法度化这些这么野蛮、粗暴的众生。其实,佛陀还是很关心、很担忧的,这些娑婆世界的众生,那么刚强难化,到底地藏菩萨能不能度化?可能一方面释迦牟尼佛交给他是有原因的,另一方面显现上他还是比较担忧。
在这里地藏菩萨说,佛陀您把从现在到弥勒佛出世之前所有刚强难化的众生都交给我来救度,既然佛陀对我这么信任、这么认可、这么了解,那我没有任何问题。您不用担心,这个事情就交给我好了,对我来讲这件事情非常简单的。后面这一句,主要是清楚地讲了地藏菩萨的自信和威力。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
这个时候,佛告诉地藏菩萨,所有没解脱的这些凡夫众生,他们的性情心识都是没有确定的,不稳定也不坚固。
【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
这些凡夫众生,他们的心识是怎么不坚定的呢?因为恶的串习、恶的环境,便会结上恶的因缘,造恶业,得恶果。如果有善法方面的串习,就会造善业,得善果。
这里说的“结业”和“结果”,意思不是说恶习结的是业,善习结的是果。比如说,如果你遇到恶友,住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常串习恶的教育,这样就会结上恶业,如果你有善的方面的串习,就会结上善的业和果。“为善为恶”,善和恶全部都是和你的外境、周围环境有关系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亲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比如森林中的一根木头,如果把它扔在玛拉雅山的檀香林中,过一段时间味道也会非常香,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当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法苑珠林》中说:“一切众生,志性无定,随所染习。近善则善,近恶则恶。”意思是说,众生的心志是没有确定的,他随着不同环境、不同场合,或者不同的人,而会有所改变,随着善的因缘会变成善的,随着恶的因缘也会变成恶的。
不仅是人,甚至连动物都会这样,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我以前讲过《伏藏经》中的一个公案。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白色的狂象,在那个国家,处死犯人不像现在一样枪毙或者绞死,而是用大象来踩死他们,这头白象就是专门用来处死犯人的。
有一次,因为这个白象的象棚需要改建,就把它放在寺院附近,经常能听到寺院当中做法事的声音,过了一段时间,再牵大象来踩人的时候,它只是闻一闻,根本不去踩死他们,心变得非常善良。
当时大臣们集聚在一起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其中有一个世间智慧很不错的大臣说,我知道,这是因为大象最近在寺院附近,它经常听到念佛号的声音,所以慈悲起来了,我们把它拴在屠宰场附近,这样它可能就会恢复。然后,他们就把它拴在屠宰场旁边,过了一段时间,果然如此,大象又与以往一样非常凶残粗暴,继续被用来踩死犯人。所以,动物有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当然,极个别的性格非常恶劣的人,就像萨迦班智达在《萨迦格言》里面所讲的一样【43】,即便是在寺院里面,寂静的地方,他的恶行也很难改变。但大多数人,确实是跟环境、教育、身边的人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还没有解脱的人,为了保护好自己,在选择环境时一定要小心。刚开始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进入赌场、歌舞的场所,你觉得自己不会变,但是慢慢地,就会受到环境、朋友和各种外缘的影响,这种外缘一般凡夫人是很难禁得起考验的。
【43】《萨迦格言》第四品<观察多士>:“恶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温柔,林中猛兽常发怒,市里良马亦驯顺。”
所以,这里是说,我们凡夫众生确实会随着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因缘而改变。因此,不要认为我学了两三天的佛,或者我出家几年了,现在应该没有问题了,不能这么想。阿底峡尊者以前有些教言当中也是这样说的,至少二地或三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还是应该要注意,善和恶跟环境、教育、身边的人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以前我资助过一个学生,他刚毕业的时候,选择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作环境,做经常惩罚别人之类的工作。他本来人很善良,但在这种场合中上班两年以后,他的整个眼睛都发红,里面带有血丝,看起来让人有点害怕,和之前相比差别很大。还有一个学生刚从学校里出来的时候,听说比较喜欢打架,行为不是特别好,但后来因为他的工作是在比较向善的群体中,这样过了几年之后,确实判若两人,跟以往完全不同。
所以,我们修行人也不要以为我学了这么多年,我出家那么多年了,肯定不会受任何环境的影响。也不一定哦,真的不一定!不要对自己太有信心了。佛经中说“汝意不可信”【44】,我们的心是不可信赖的,应该要注意。
【44】《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八章<意马莫纵>“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下面讲到,流转在六道轮回中的这些众生,暂时刹那的休息时间也没有,而且动辄就是无量微尘数的劫,经常处于迷惑和障难的状态当中。
六道轮回的众生确实是很可怜,没有休息的时间,没有安息快乐的时候。“六道当中无快乐,不净室中无美味”【45】,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45】《大圆满前行》:“弥勒菩萨说:‘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轮回众生就像入于网中的鱼,经常处于江河长流当中。它们偶尔可以从网中解脱出来,但很快又入于河流中的网中。
这一段全部是用比喻来讲的,六道轮回的众生片刻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就像拖地网里的鱼,把它们捞过来在这边放生,游到那边,那边也还都是拖的地网,又会掉入在里面。最后,只有在网里死,毫无办法。我们放生的时候大家也都能感觉得到。
我们轮回里的众生,可能刚从畜生道中出来,又到地狱当中去了,从地狱道里面出来,又到人道当中去了。一直在轮回里面,没有办法解脱,所以用鱼在网中的悲惨状况来比喻。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这些众生是佛陀最担忧的。佛陀看到这些众生连一点解脱的把握都没有,他们就像鱼落入网中一样,所以特别担心。
我们即生当中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大乘善知识,一定要像《前行》里面讲的一样“永舍头盖骨”【46】,永远不要再转生轮回了。如果这次没有获得解脱,再沉没在轮回里面,那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可能谁也没办法救度了。所以,我们在短暂的人生当中要尽量修行有成,对于这一点大家要有强烈的信心,这很重要。
【46】《大圆满前行》:“依靠即生的人身行持向上之善业的力量与其余五道相比遥遥领先,也就是说,此生此世完全可以永远舍弃天灵盖;同样,这个人身积累向下之恶业的能力也远远超过余道众生,换句话说,今生今世也可能成为决定无法脱离恶趣深渊的罪魁祸首。”
我们在茫茫无边的轮回大海当中,遇到了大乘佛法,确实如盲龟遇到木轭一样,特别难遇难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非常认真地珍惜这样的机会,随便放逸地过了这一辈子,那下一辈子也许我们转生到地狱里面、旁生当中。那何年何月才能遇到正法、得到解脱?可能一点希望也没有。
每一个人自己都要好好想一想,即生当中遇到解脱法门,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应该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善果。但这个机会以后还会不会经常有?这很难说。所以,释迦牟尼佛也是特别担心轮回中的众生。
【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佛陀继续说,既然你已经发了这么大的愿,以及累劫的重誓,广度这些有罪恶的众生,那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释迦牟尼佛看到地藏菩萨往昔的誓愿非常坚定,而且度化众生的能力也非常强大,佛陀也就不担心了。因为地藏菩萨就相当于佛陀的代表,有了地藏菩萨,就像是有了坚强的领导一样。有了这样坚强的菩萨,那佛陀也不用担忧了,因为地藏菩萨完全有能力度化这些有情。
下面说两个故事: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这个时候在忉利天的众会当中有一个菩萨摩诃萨,名字叫做定自在王,他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多生累劫以来,到底在不同的地方发了各种什么样的愿?而承蒙世尊您一直赞叹,但我们都不太认识地藏菩萨。‘唯愿世尊,略而说之’,您能不能简单地告诉我们?”
当时,定自在王菩萨问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那么了不起,您在不同的场合中天天赞叹他,他到底发了什么愿,您能不能告诉我们?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时,佛陀就告诉定自在王菩萨。在这里佛陀都是“告什么菩萨”,一般如果有弟子问上师问题,看起来上师是对这个弟子做的回答,但实际上问题和回答的内容都是针对大家说的,这个很重要。有的人说:“这是给他说的,不是给我说的。”你看地藏菩萨和其他菩萨并没有认为:“这是佛陀给定自在王菩萨说的,跟我没关系,不要听了。”这还是有一定的因缘的。
当时佛陀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谛听,谛听”,指的是听闻,好好地听,好好地听。“善思”指的是思维,好好思维。“念之”是修行的意思。你好好地听,听完了以后思维,思维完了以后继续忆念、串习。闻、思、修在这里都有。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陀说,我会为你们分别解说的。接着,下面就开始讲两个故事,我刚才课前也给大家放了“两个国王的故事”和“光目的故事”。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
在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劫的时候,有一个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种名号。这个佛的寿命是六万劫。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在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他是一个小国的国王,国家比较小,像现在的尼泊尔或者莱索托那样吧。他不是大国的国王,大国的国王还是很不同的。比邻的也有一个小国,两个国王的关系比较好,他们同时行持十种善法,饶益众生。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本来,两个国王想行持善法让国家得到安宁,但邻国里的人民多是造杀、盗、淫、妄等各种各样的恶业。这两位国王很了不起,都信佛,他们两个人一起商量,广设方便,而且都发了大愿。我看到动画片上描述的,是两个国王在两国所有的人民面前发大愿。
国王发了愿,下面的民众就更不用说了,国王发什么愿,民众也会这么做。国王要发菩提心,民众也会喊:“我们也要发菩提心!”如果国王说:“我要杀害一切众生”,民众也会这样的。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
其中一个国王发愿“早成佛道,然后度尽所有众生,一个都不剩下。”当时这个国王发愿要先成佛,然后再去度化所有众生,而且要让这些众生一个都不剩下,全部都成佛。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说“一个都不留”,有一个乞丐,不知道他当时是自己听课了,还是别人给他说的,他本来是在念“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然后一看到我的时候就说:“一个都不留,一个都不留。”他认为我喜欢听他说“一个都不留”。不过,他最后要走的时候,把乞讨的三百块钱都供养了,说:“我要走了。”然后就走了,后来再也没见过他,他是真的一个都不留了。
【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另一个国王发愿:“若不先度尽苦难的众生,令他们获得安宁、得到菩提,我终未愿成佛。”我要先度完众生,让他们获得安宁,得到菩提。如果这些众生没有获得安宁和获得菩提,那我始终不愿成佛,一直等着众生。就像文殊菩萨也是这样发愿的,这个愿下面也讲了。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个发愿早成佛的国王,就是前面讲到的一切智成就如来,现在他已经成佛了。一个发愿先救度苦难众生,众生未成佛之前他自己不成佛的这个发愿者,就是地藏王菩萨。所以,发愿力还是很重要。
每个人未来所要成就的事业和你的发愿以及发菩提心,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你要度众生,是先成佛还是后成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差别不大。在相关的经典中也讲【47】,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有三种发心。文殊菩萨、地藏菩萨,他们的发心都是众生没有度尽之前自己不成佛。《首楞严经》中讲:“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先把众生全部度完,再去追求自己的解脱,也是这样的发心,《涅槃经》【48】当中也有对不同发心的相同描述。
【47】《大圆满前行》:“从心力的角度来分,有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三种。国王们首先要摧伏一切敌方,得到自方的拥戴,先自己登上王位,再维护属下臣民。同样,希求自己首先获得佛果,之后再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这种发心就称为如国王之发心。所谓的舟子,也就是船夫,他们的愿望是自己与所有的船客同时趋向江河彼岸。同样,希求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这种发心就叫做如舟子之发心。牧童们为了使牛羊先吃草喝水,免遭豺狼等猛兽的侵害而将它们赶在前面,自己随后而行。”
【48】《大般涅槃经》:“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已为人天师,胜出声闻及缘觉,如是发心过三界,是故得名最无上。”
其实,今生获得人身的确是不容易的。我们刚开始来学院的那段时间,每年的佛转法轮日,法王如意宝都会传菩萨戒,要求我们发心。当时我们也真的发过这个心,但不知道后来破没破菩萨戒。
那个时候我刚到学院,道场是很清净的,法王每次讲课的感染力都非常强,反正不管法王说什么,我们都能真正进入他的世界当中。
(当时有一段时间讲《中论》,因为刚来,对佛法的希求心非常强,就觉得这辈子遇到中观多好啊!后来我在九几年时也给大家传讲过,那时我也还是很有激情的,但现在好像没有那么大的激情了,觉得中观就是一切都是空的,不过以后可能还会讲《入中论》。因为当时自己下了很大的功夫,不管是背诵,还是看各种不同的讲义,所有的精力全部都用在了闻思上。在我们当时的世界当中,没有其它的事,现在学院的事情就比较多了,在我的世界中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讲课的时候还稍微好一点,其它的时候就要担心这个事情、那个事情。那个时候是很纯洁的,学中观的时候,除了中观以外,就没有别的了。比如《入中论自释》里面怎么讲,《善现密意疏》中怎么讲,果仁巴的讲义中怎么讲,麦彭仁波切又是怎么讲,尤其《入中论自释》的科判是麦彭仁波切做的,我当时也很想把《入中论自释》翻译了,但好像寿命很短暂,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以后有没有因缘也不知道。)
当时,法王不管是讲中观还是密法,我们所有人一切的一切,全部都进入到他出世间智慧的世界当中了。当时我们也曾经发过心:“我一定要度众生,乃至在成佛之前,一定要度众生。”有时候在特殊的节日当中,大家真的要发这个愿,这很重要。
我今天发了一个《致弟子书》【49】里面的内容,犹如狂风中的灯火一样,我们的生命也是刹那无常,没有什么可信的。狂风当中也许“呼”地一声,灯火就灭了,同样,我今天在这里好好地给大家讲课,明天可能突然就没有了。今天你们还在听课或者做什么别的事情,但明天可能就突然遇到一些事情,真的会如狂风中的灯火。就我个人而言,对无常力量的感受还是很强烈的。我们今天如果没有发愿,明年的今天——佛转法轮日的时候,还有没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难说。不管怎么样,即生当中要发这个愿,这种愿力可以生生世世延续下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大家也应该这样发愿!
【49】《致弟子书》:“犹如狂风吹灯火,寿命刹那无可信。”
前面两个国王的发愿已经讲完了,下面讲第二个故事,光目的发愿。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他的名字是清净莲华目如来,他的寿命是四十劫。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在他的像法期中有一个罗汉,经常以自己的福德来度化众生,他以次第化缘的方式与众生结善缘。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有一次遇到一个叫做光目的女子,正在陈设各种供品供僧。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光目对他做了供养,阿罗汉享用之后,便问她:“欲愿何等?”你这样供僧,想得到什么?光目回答说:“我想在母亲的忌日,积累资粮福德,救度我的母亲,但我不知我母现在转生到了什么地方。”施主供养僧人都是有目的的,光目是想让她母亲获得解脱。
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别人对你做供养都不是无缘无故,肯定是有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事情,应该没有。他们有的是求健康,有的是求财,有的是发愿将来度化众生等等。可能有一些年轻的出家人,认为别人供养他是理所当然的,很随意地对待,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接受。其实,按理来讲,接受供养后,应该通过念经做回向,哪怕只是用短短的几个回向文、咒语来做回向,也很有必要,这是很重要的。
其实,供养不是那么好接受的,一个人他可能平时很吝啬,而对出家人、对上师做供养的时候却很大方,这时他肯定是有目的。平时他对一根毛都很执着,而这些金钱也是他辛辛苦苦赚来的,特别不容易,如果你对他的供品随意浪费,果报肯定会在前面等着。
刚开始别人对我做供养的时候,我会特别注意。1986年我去安居,当时有一个人供养了我十块钱,我特别害怕,不知道果报会怎么样,就专门念了很多观音心咒回向。但是现在我有时确实是已经麻木了,尽量想把这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但有时也是心力不足,有各种各样的事情。
你看,阿罗汉在应供之后,没有说“好,你供完了,拜拜,我走了。”没有这样。他应供完了之后就问光目要什么,她说,我是为了救度我的母亲才供养你。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阿罗汉非常悲愍,他通过入定来观察,看到了光目的母亲堕在地狱里面,感受极大的痛苦。阿罗汉继续问光目:“你的母亲在世的时候,行什么样的业,如今堕在恶趣里面感受极大的痛苦?”
本来阿罗汉应该知道她母亲是什么样的情况,也许是为了印证吧,所以问她母亲以前是做什么的。前面也有这种情况,佛有时也会这样去问。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光目回答说,我母亲生前特别喜好吃一些水里的鱼、鳖之类。就像有些生长在海边、江河边的人,从小就有这样的习气,爱吃鱼、虾、海鲜。
还有,她尤其喜欢吃鱼籽。有些照片上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黑色的,很多各种各样很小很小的鱼籽,还有鱼子酱,我听说有的道友也特别喜欢吃。她的母亲在生前特别喜欢吃这些,有时炒着吃,或者煮着吃,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地享用,“恣情食啖”。所吃生命也是成千上万,无法计数。光目就这样把母亲所有的情况都讲了出来。
有些道友可能从小生长在不太好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它是生命。包括现在有些出家人和佛教徒也不知道,甚至还认为吃鱼和虾不属于杀生,有些说:“我是吃素的,但鱼肉可以吃。”
以前大家吃过很多海鲜,也有些可能是点杀的。我听说有些海边的佛教徒,以前去饭店除了活的海鲜之外,其他都不吃,尤其是那些条件比较好一点的。有时觉得条件不太好的话也许还好一点,因为他们吃不起很多的肉类,条件比较好的、有钱的这些人,因为自己有一点臭钱,就觉得自己很特别,上餐厅的姿态都是与众不同,点这个、点那个、要活的等等,这样不知道造了多少业。我们藏地以前也是这样,家里牛羊比较多的富裕的人家,他们造的业也很多。如果比较贫穷一点,他们每年杀的生就不是很多。
光目的母亲以前特别爱吃鱼类。我没有出家之前,虽然吃过一些肉,也喜欢吃,但是鱼是不敢吃的,因为藏地民间有一种说法,鱼死的时候会死不瞑目,眼睛一直看着你,谁杀它谁吃它,它会一直记着。所以,我们这里有这样的一种习俗,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佛经里面没有看到。
我以前讲过,我在读小学时没有看到吃鱼的。读师范的时候,学校经常吃鱼,这时我就把它换成其它的食物,所以鱼肉我这辈子是没有吃过的。但是,吃过鱼肉的人肯定是非常多,我觉得很有必要好好地忏悔。以前吃过的这些生命,有些可能是故意杀的,有些不是故意杀的。虽然不是故意杀的,吃肉还是有吃肉的过失,尽管不是那么严重,但也值得忏悔。
当时光目说:“尊者,我母亲的情况是这样,您能不能慈悲救度我的母亲?”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阿罗汉特别悲愍她,应供完了以后,就给她说了一个救度的方法。他劝光目女说:“你应该真诚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名号。”让她念佛的名号,同时造佛的佛像。母亲死了以后,为她做一些善事是很重要的,这样对活着的人或者对死去的人都很有意义。
我看到《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中说:“为亡者修福,如饷远人,无不获果。”这里是说,如果对亡者行持一些善法,为他们念经、造佛像或者念佛号,这样他们肯定会受益。就像将要远行的人离开的时候,你给他一些钱或路粮,他不可能得不到利益。如果我们对亡者念四十九天的经,或者经常为他们行持善法,他们也一定会得到利益。
我们在座的各位当中,有些人可能像我一样,父母已经离开人世了。当你想起他们的时候,应该为他们造佛像、或者为僧众供斋等等,像我们以前一般拿三、四元钱,然后写上父母的名字交上去(把名字交上去还是很有必要),这些善法对他们都很重要。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当时,光目听了之后,她立即舍弃所有的所爱之物,开始造如来的像,并且非常恭敬地供养,一边祈祷、一边流泪、一边顶礼,一直这样做。
这里说她舍弃所爱物,那天我也稍微提过一下,在藏地,当家里的人去世时,一般会按照佛教的传统,凡是属于亡者的最好的马、衣服、珍宝等等都要舍弃,全部拿去供僧,这个很重要。现在世间人好像不是这样,比如这个人死了以后,他有很好的表、很好的车,子女就马上拿来用,这样并不是很好。如果亡人活着的时候,他特别爱他的一个念珠、电脑,手机、车等等,一定要把它处理掉,这个很重要。比如亡人生前特别执着他自己的电脑,那你一定不要留下来自己用,不然他会不会一直死不瞑目地看着,这不好说,必须要拿去供僧。
凡是亡人生前特别执着的东西,一定要用来为他做善事,这点很重要,也符合佛经的观点。有好几部经典中都讲,亡人所爱的东西,一定要处理掉,用于放生、印经书、供僧或者其它的善事,这样是很好的。有些子女把父母生前特别喜欢的一个东西拿去卖钱,然后自己分了,最后只交一点点钱为他们念经,这样不太合理。按理来讲,如果这些活着的人舍得或者有条件的话,亡人生前所爱的东西以及他有权拥有的财产,应该全都拿去做善事。比如一家人有三万块钱,有三个人,那亡人自己也应该分得一万块钱,应该把属于他的这份钱拿去做善事,为他做功德,这个很有必要。属于他的这份钱一定要拿出来,否则一万块钱里只拿二十五块钱念经,其它的子女都瓜分了,这样不太好。这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当时她把所爱之物都换钱做成佛像,然后就开始祈祷。入夜之后,忽然梦见金色的佛身耀眼夺目,像须弥山一样,放大光明。然后佛告诉光目:“你的母亲在不久的将来会生在你家中,这个孩子在刚能够感受饥饿和寒冷的时候,就会说话。”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之后,她家里的一个婢女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还没满三天,就能说话,并且他一边磕头,一边伤心地泣不成声地告诉光目:“生死轮回的因缘真的不可思议,自己做了什么恶业,自己就要承受什么果报。我是你的母亲,自从离开你以来,很长时间处于黑暗当中。”她的母亲堕入地狱的状况我们不知道,因为她死了多少年月,在这里表达得不明显,也许很多年了。也许人间的算法和地狱业感下的算法有点不同,就像天人的一天是人间的多少多少年一样。
“自从我离开你以来,多次堕入在大地狱当中。后来因为你为我念佛号、造佛像,蒙受了你的福德,才获得人身。可是我现在转生为下贱人,成为婢女的孩子,而且寿命非常短暂,只能活十三年,之后还要继续堕入到三恶道中去。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避免这些痛苦、获得解脱?”这时他出生还没满三天,在看到女儿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她。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
光目听到这番话之后,完全没有任何怀疑,知道这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悲伤哭啼地对婢女的儿子说:“既然你是我的母亲,你应该知道你所造的所有罪业,你是造了什么样的业才堕入地狱当中?”她肯定也是明知故问,你既然是我的母亲,那你罪业的来源也应该知道,你为什么堕入这样的地狱当中去?
【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这时婢女的儿子回答说:“我主要是因以前杀害鱼鳖之类的众生,还有毁谤、谩骂这两种业而受报。”就像前面讲的婆罗门女一样,她母亲也爱吃众生,同时又不信三宝,所以她所造的罪业当中,杀生和语言上造的业也尤其严重。
我们经常看到地狱里面的众生,有些可能是杀生很严重,还有一些是诽谤很严重。有一部经典《受十善戒经》讲:“天人中香,无过善语。”在天人当中,最好的就是善语。“三界中臭,无过恶口。”在三界当中最丑恶、最可怕的就是恶口骂人、诽谤别人。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控制自己的语言。
“这次,如果不是因为你为我造福德,来解救我的苦难,以我这么深重的业力,我还不应该解脱(‘未合解脱’)。”婢女之子说,我的刑期肯定还没有满,但因为你为我做了这样的福德,我在刑期未满的时候就逃脱了。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
当时光目继续问:“地狱的罪报,具体是什么样的?”地狱的感受、痛苦,你给我讲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婢女之子又回答说:“罪苦的事情如果用语言来给你描述,在千百年中也没有办法说完。”“卒白难竟”意思是说,地狱的事情如果用语言来讲,可能多少年中都没办法全部给你讲得清清楚楚,真是一言难尽啊!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
光目听到之后特别痛苦地流泪,她向空中发愿:“愿我的母亲永远脱离地狱,而且她满十三岁之后堕入地狱的罪报,不要再经历。愿她这次通过佛的加持,十三年之后所有的罪业都全部消失。”
我在翻译成藏文时,把“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这句话放在了前面,这样可能更好一点,因为前面是为母亲发的愿,后面是她自己发的愿,但不知道有没有过失。
这次大家也一定要做好准备,发个愿,在地藏菩萨、释迦牟尼佛面前发愿,愿与我们结缘的老母有情离苦得乐。这样的发愿力很强大!虽然我们自己的业力很深重,但我们的对境是很了不起的佛菩萨、大德和善知识,他们都曾示现于这个世间当中。一方面,我们很不幸运,转生到娑婆世界,烦恼深重,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业力。但是,我们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们遇到了特别好的善知识、特别好的佛、特别好的菩萨,我们的关系还比较不错,关系网还是可以的(堪布笑)。所以,大家应该这样想,愿诸佛菩萨垂念我们,听我为母亲发这样的愿。
【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倘若能够让我的母亲永远离开三恶趣,以及特别下劣的身份,乃至下劣的女人的身体也永远不要受生。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愿我从今以后,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面前,在千百万亿劫中,不管有多少的世界,所有世界里的所有地狱和三恶道的罪苦众生,我全部都要救度,要让如是之类所有的众生全部度尽成佛,之后我才获得正等觉。
(“地狱及三恶道”说成“地狱和三恶道”也可以,这个偈子在藏文中是可以选择的。要么是地狱,像密宗里面的金刚地狱,或者还有就是显宗当中所讲到的三恶道——地狱、饿鬼、旁生。)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现在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大家要为以父母为主的所有众生发愿,愿他们离苦得乐。自己也应该像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一样发愿,先度尽这些众生,然后我再成就佛果。大家要发这样的愿,这样的愿很殊胜!
这里是说清净莲花目如来,我们也有五百大愿的尊主——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怎么发愿,我们就怎么发愿,地藏王菩萨怎么发愿,我们也怎么发愿。
好,今天讲得有点多,你们今天念经的时间也是有点长,但一次两次没事吧,为法应该苦行。我们为了世间法,有时连续剧一看就多少多少集,为做一些无聊的事也是熬夜,有些人半夜两三点还在舞厅当中造业。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很有耐心,很有精进心。所以,造善业发愿,就更加要苦行了。
大家一边发愿,一边念《普贤行愿品》来做回向。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