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密钥》93

93-1

93-2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讲如果承许实有法会毁坏一切的过失。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不单单是毁坏了因缘,而且是破了因果。前面是从因缘方面讲,现在从因果方面讲。因为有自性的法也不观待因缘,或者说没有积聚因缘的必要性,既然因没有了,果就没有了。前面讲无因亦无缘,承接前面颂词下来,没有因没有缘,那就不会有果,因为所有的果都是观待于因缘而有的。对方也承许果必须要观待因缘,但现在因和缘都没有了,怎么可能有果?此处就破了因果。一般的世间因果也好,佛教当中所讲的前因后果也好,都会因为承许实有而破坏。这就破坏了因果法。

 

还有作、作者和作法也是毁坏了。第一个“作”就是讲作业,比如陶师通过动作团成泥瓶,或者一个人拿着斧头砍柴,这个动作叫作作业。作者当然是陶师或者砍柴者。作法就是使用的工具,像盘子、机器等等。如果是实有的话,作业、作者和作法等这一切万法都会失坏,因为它是实有的,就不会有观待。

 

前面我们分析因作者有业,因业有作者:所谓的作者是因为业才能够安立成作者的,如果没有业那就不是作者,作者必须要观待业;因作者有业,有了作者才会有业,没有作者就没有业。所以作者和作业之间相互观待才可以勉强安立。

 

如果是实有的话,作业也不需要观待作者了,作者也不需要观待作业了,作法也不需要观待了。如果不观待的话,三者都没办法成立,如果要成立,只有互相扶助的情况下,才可以安立作业、作者和作法。但是如果安立实有,作业没办法成为作业,作者和作法也没有办法安立自己的本体,最后就会失坏作业、作者和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推广开来,最后毁坏了一切万物的生灭。万物的生、万物的灭是怎么样的?万物的生灭是无自性的缘故,观待了因缘,因缘集聚,法就从无到有叫生;生了之后,从有到无叫灭。这一切因为没有自性,因缘有了它就生了,因缘坏了它就灭了。所以,一切万法没有自性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一切万法是有自性的,那么怎么会有生和灭的现象呢?如果守持诸法实有的观点,最后会毁坏一切万物的生灭,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下面讲自宗没有过失,一方面讲了他宗的过失,一方面讲自宗没有过失。自宗没有过失是以两个颂词来进行分析的,第一颂宣说中观见,第二颂宣讲缘起性空的观点。

 

宣讲中观见: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这个颂词和下面一个颂词是在很多论述当中经常引用的著名教证。什么是中观见?这里讲得很清楚,“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切因缘所产生的法,我说就是空性。“我”字在上师的《中论讲记》当中讲或者是指龙树菩萨,因为龙树菩萨造的这个颂词;或者说“我”是佛陀,佛陀在佛经当中也是讲,一切因缘产生的法都是空性的,这是佛陀讲的也可以。龙树菩萨说这一切万法就是空无自性的法。

 

“亦为是假名”。诸法从空的角度来讲是空的,众因缘生法有两个侧面,如果是把重点落在空上面,即“我说即是空”;如果把重点放在显现上面,即“亦为是假名”,就是说诸法显是显现,但是它只是一个假名而已,它是假立的、虚幻的,除了名称概念之外没有其他的法,落在显现上面只是一个假名而已。

 

“亦是中道义”。最后来讲实际上这个也是中道,因为空也是假空,有也是假有,二者都不是,所以叫作中道、中观。所谓的中观并不是好像打破两边之后守持一个中间,中间也是假立的。此处的中道并不是说真正有一个实有的本体叫中观,其实是说如果你了知了空,了知了假名,了知了显现是假的,空也是假的,这就是中观,什么都不是就叫作中观。我们一定要了知这个问题。

 

此处把一切万法实相讲得很清楚了,我们抉择空性时必须要这样的颂词,它的加持力很大,也能够迅速帮助我们在相续当中确立中观的含义。

 

众因缘生法,一切因缘产生的法没有一个是真实有自性的。因缘产生的法,是因缘集聚了之后显现一个法,表面上这个法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应该是实有的,但就是我们看到的缘故,它就是实有的吗?不一定。摸到的它是实有的吗?也是不一定的。我们认为能够感受得到就一定是实有的,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模式而已。

 

实际上看到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东西,比如说梦境当中的法,在做梦时,你看到没有?摸到没有?接触到没有?也全都是有显现,但是我们都知道梦境当中的法正在显现时全都是虚幻的,如果有的话只是假名而已,假名和空是一个含义。我们凡夫人一个最大的障碍、最能够说服自己的就是看到了一定是真的,摸到了一定是真的,因为有实在的感觉。但是看到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现象而已,这个现象是什么自性?实际上分析时,所看到的法也是离有离无的,它什么都不是,只不过你看到了而已。

 

你看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实际上不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凡夫人把它赋予了太多的丰富含义——它是有的,而且是实有的,它是我的,它是什么什么法。给它赋予了这么多含义,但是没有一个真正是它的本体、是法本身真正具有的,都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赋予的。大家讨论这是什么东西,然后一定要它保持下去。如果没有众生虚妄分别念的加入,你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就是空性的,你摸到的东西还是空性的。

 

所以关键不是看不看得到的问题,而是看到之后是不是加入了非理作意,这个东西本来不是实有的,但是非理作意一加进去马上变成实有。就像做梦时,东西本来是假的,它就是这样的本体,你认知是梦境之后,就还原它的本体了;但是如果不认知梦境,马上就变成实有,登山的时候觉得是实有的,吃东西的时候就觉得是实有的。

 

非理作意加入之后似乎变成了实有的东西或者没有的东西,随着你的意愿而转了。但是实际上这一切万法的显现,通过因缘所集聚的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没有一个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是一种假立的名字而已,它也是中道。

 

这一切都是因缘产生的法,在显现时就是一种离有离无的本体,它什么都不是。我们在学中观时一定要了知“什么都不是”,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说有一个显现在晃来晃去,我们没办法破显现。晃来晃去的东西实际上它本来什么都不是,也不是有也不是无的本体。我们了知了空性,关键的问题在于破完之后要安住在空的这一面,如是就能够真正打破有的执著。

 

众因缘生法就是空的本体,就是假名,就是中道,在注释当中讲得很清楚,空、假名和中道就是一个意义,只不过不同名词而已。当然有些地方也解释了“空假中”,但是在本论当中没有通过空假中三个方面安立,哪个更了义哪个是暂时的。有时我们容易把空执著为什么都没有,把假执著为好像是如梦如幻,中道才是究竟的,但实际上三者表达的就是一个含义,什么都不是的本体,也可以通过假名来或者中道来趋入究竟意义。

 

如果是单单通过名词字面意思,中道也可以让你产生误解,认为中间是不是有一个法的本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关键是在于意义。我们对于空的意义悟入了,空就是中道,对中道意义悟入了就是假名,都是一模一样的。

 

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也许有些人是“空”这个词容易悟入;有些人觉得“空”有点抽象,也许通过“假名”就可以悟入,一切法都是假名,就是个概念而已,除了概念之外没有其他法,也许一下子就能够悟入,觉得空性应该从这方面理解;或者认为“中道”什么都不是,不偏堕于空也不偏堕于假,中道也许能悟入。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悟入的方便,实际上所诠的意义完全都是一样的。我们对空性的意义,内心当中要真正产生正确的认知,认知什么是真正的空性是最关键的。

 

下面宣讲缘起性空。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这也是个著名教证,很多地方都是引用这个颂词来抉择一切万法空性。如果能把这个颂词的核心意义掌握的话,就可以掌握空性的意义了。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任何一个法,没有一个法不是从因缘产生的。“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只要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法一定空性的法。前面已经讲了,如果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法,说明法本身不守持自己的自性,没有自性可守持,因缘有它就有,因缘无它也无,所以,因缘和合产生的法,一定是空性的法。

 

我们再看,现在我们六识或者八识面前的一切法,有没有一个法不是从因缘产生的?包括八识在内,八识的本体和八识的对境,哪一个法不是从因缘产生的?每一个法都是从因缘产生的。所以说八识和八识的对境每一个法都是空性的,没有一个法不是空性的。

 

我们所看到的、平时最执著的眼识面前的色法,或者我们听到的声音,身体能够接触到的东西,这些法都是因缘和合产生的。再深入一点的话,意识是不是因缘和合的?意识当然是因缘和合的,因为有了意根,有了法尘对境,最后产生意识当中的概念,很多影像就出现了。所以这一切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缘故,都是空性的,没有一个法是实有的。

 

哪一个法不是空性呢?我们真正分析时,这所有一切的有为法、所有一切的无为法,只要能够被我们觉知的全都是空性的。因为这一切都是缘起显现的。包括如来藏在内也是空性的。佛面前的如来藏不是我们所缘,而且佛面前如来藏本来也是空性的反体,也是没有戏论可言的。换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在抉择如来藏时,如来藏是不是出现在我们六识的范围当中?如果不是出现在六识范围当中,我们是永远缘不了的,通过什么去缘?眼识、耳识去缘如来藏吗?如果能缘,那它就是属于因缘和合的法了。当然眼识肯定缘不到,因为如来藏不是色法,眼识怎么去缘呢?假如说能缘,能够出现在你的眼识面前,它一定是因缘和合。最后只有一个可能,如来藏出现在意识当中,看到佛经当中如来藏的字眼,如来藏有什么功德,在我们意识当中出现如来藏的总相。那么它是不是空性的?它是因缘和合的,一定是空性的。

 

所以就把如来藏分了两类:一类就是属于佛菩萨面前的如来藏,不用讲,它本来就是离戏的,就是空的(离戏和空就是一个意义)。佛面前的如来藏的本体,它就是离戏的法,没有一点戏论,它就是空的,我们直接可以抉择是空性的。第二类,如果我们对如来藏很执著,所执著的如来藏出现在六识或者八识的范围当中,全都是因缘的法,因缘产生的法的缘故,全都是空性的法。从色法到一切智智,是不是出现在你的六识(或八识)当中?如果不是出现在你六识当中,你永远缘不了,如果你缘到了,一定是缘起法,一定是空性的法。

 

我们为什么要破这些法?就是因为在我们的感觉当中对这些法执著了。所破的法也永远都是出现在我们的六识范围当中,我们是缘这些法产生执著的,因此所谓的“认为如来藏是恒常的有什么过失”,主要是就出现在我们心识面前的概念如来藏而言的。把它打破掉之后,就抉择为空性了,如果你能安住离戏空性的本体,你安住时它就是如来藏的本体。那个时候你不用管它了,本来就是离戏的,而且是和空性无二无别,再不会产生执著。

 

现在我们以凡夫的分别念去破如来藏是很可笑的,但是出现在我们意识面前这种概念的如来藏一定是要破的,而且这种如来藏一定不是实有的、恒常的,一定是离戏的。因缘产生的法,一切都是空,这是完全周遍的。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对这个颂词反复回味、观察思考、观修,我们就可以周遍地把一切万法抉择成空性。

 

关键之处是:只要是因缘和合的法绝对是空性的法,把这个确定下来了,再观察哪一个法不是因缘和合的?任何一个法都是因缘和合的,把这个再确定了,就可以抉择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那就没有什么可再执取了,就可以安住在它的本体当中反复去观修,乃至于最后现证一切万法的空性。

 

上师也是再再说,这两个颂词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了空性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也是从这里作为突破。如果以前没有空性见,就把这两个颂词抓住就可以了,尤其是第二个颂词所讲的“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一切万法都是因缘产生的,只要因缘产生的法都是空性的,所以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法,由此我们就可以真正地了知空性的总相,有了空性总相作为突破口,再进一步深入对空性的认知就比较容易了。也就是说最初要对空性找到一种感觉,有一种亲近感,之后以这个作为突破,慢慢就会真正深入到空性的内涵,这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龙树菩萨所造《中观根本慧论》,本论通过二十七品的能诠句给我们指点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

 

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是超越了一切分别心的境界,平时我们在抉择的过程当中,可能生起了一些随顺于实相的见解,但是因为见解毕竟是属于分别念的范畴,还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在这种状态中,不能够把见解的认知当成是究竟实相的证悟。如果搞混淆会产生很大的歧途,产生增上慢,本来没有证悟空性,没有了知万法的本体,只是通过分别心对于实相有一点点总相的认知,却把这种分别念面前的状态当成是殊胜的证悟,认为自己已经证悟空性了,就开始做些成就者的行为,这是不合道理的。

 

在中观的很多修法、窍诀当中或者一些论典当中,对这些问题都宣讲过。尤其是我们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对于词句、对于总相稍微有一点点认知,但对于空性实相还没有真正产生体会时,容易产生前面所讲的想法。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抉择万法的空性,一方面也要经常反观自己内心的状态到底是处于什么阶段,如果贪嗔痴的烦恼还非常炽盛,就说明对于空性还没有真正认知。因为一个证悟空性的人,他相续当中的烦恼应该是非常微薄的,生起烦恼的机会是很少的,即便生起了,因为他证悟实相的缘故,马上反观,很多的实执、妄念就可以消尽在法界当中。

 

空性的法很殊胜,但是我们凡夫人的分别心,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善巧地把握自己的状态,经常反观自己处在什么阶段,心就容易跟随词句离开实际的地面飘到虚空当中,也许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实执妄念。因此,一方面要好好学习通过词句趋入意义,一方面要反观自己的实际状态,这也是学法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缺少了,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学习过程当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现在在抉择正见,抉择正见之后要趋入对于空性见解的实践修行。如果是上根利智者,一下子就可以真正抉择到离戏的空性,安住在空性当中;如果不是上根利智者就必须要通过次第的方式,首先抉择一切万法的单空。比如,现在观察自相续当中有一种实执或烦恼非常严重,就可以使用空性的方式来直接观察它的本体,所贪执或所嗔恨的对境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呢?通过单空的方式观察,连微尘许的本体都没有,因此知道它的本体的确是不存在的,反复地观察、安住在这种不存在的状态中。当从这种修行的状态中出来之后,再来看这个法,就会认为它就是如梦如幻的法,没有丝毫的实质,在空性当中是没有什么可以贪著的,一切都是可以息灭的。这是讲修空性时怎么安住,通过这种修行方式来蜕掉烦恼。

 

修行空性之后,就会了知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还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讲法,就是发现这一切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万法没有什么可真正执著的,都是不存在的、空性的法。关键是我们内心当中要有这种体会,有了体会之后我们的心量逐渐就会放得很开,一切都可以容纳了,如虚空可以容纳万物。

 

修持空性能看穿一切万法的本质,逐渐接近实相,内心当中自然而然生起实相的了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基本上趋向了修行的大道。但是我们无始以来实执都比较严重,对于空性的法很难以一下子悟入,所以要多听闻、多思考、多摸索,尽量在修行、生活当中实践这种教义,这样对自己的相续会产生非常明显的调伏作用。

 

在修行时,可以通过单空的方式来了知一切万法不存在,如果相续中产生了一定的觉受,真正对一切万法没有耽著,产生很强烈的空执的时候,就可以进入第二步,通过空性把空性也泯灭掉。或者说本体是空的缘故,没有什么可执著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因为是缘“有”而产生空,“有”不存在,所以“无”也不存在;或者直接观缘起显现就可以息灭掉空执。有很多可以操纵的修行方式。

 

在修空性的过程当中,次第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自相续还没有达到第一步,也就是说空执在相续当中还没有产生,那么就不能急于进入第二步、第三步的修行。

 

现在我们相续当中连空性的执著都没有生起,就要去打破对它的执著,这就有一点太过于超前了,对我们的修行来讲,也不一定会产生实际的效用。

 

最初应该把相续当中的实执通过修单空的方式打破,之后就可以真正站在这个高度息灭对空性的执著,所以首先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打破实执。修单空是非常重要的,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还有在其他地方,针对我们的修行也作过这样的教诲:单空是趋入胜义谛的殊胜方便,而不能小看它,修行时一定要真正去实践。如果有了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修持就非常有把握。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要了知。

 

现在我们讲的是《观四谛品》,观察苦集灭道四谛。四谛和二谛互相之间是可以包容的,尤其是四谛可以包含在二谛当中,二谛的范围稍广一点,四谛的范围稍窄一点。因为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的范围包括了一切的显现,一切显现的本体是空性的,没有一个法不包含。

 

苦集灭道四谛的范围稍窄,因为苦集灭道主要提示的是轮回的因果和解脱的因果,就是说关系到轮回因果和涅槃因果的法就放在四谛当中,除此之外,其他的法不一定包括在四谛当中,所以说四谛的范围比二谛的范围稍微窄一点。但是四谛当中对于解脱的法没有不包括的,尤其是小乘和大乘共同的讲法,都是以四谛来抉择轮回的因果和解脱的因果,这个要了知。

 

还有一种讲法,四谛当中苦、集和道这三谛是包括在世俗谛当中,灭谛包括在胜义谛当中,可以这样含摄。

 

苦集灭道可以作为显现法,显现法的本体在显现的当下就是无自性的、空性的,抉择四谛主要是了知四谛的无自性、空性,这方面必须要了知。四谛是属于基道果当中的道,基无自性,道无自性,果也无自性,了知一切万法无自性之后,可以息灭我们相续当中对善妙法的执著、对恶劣法的执著,一切不耽著,一切无所缘,就可以靠近实相。

 

现在我们的心还没有靠近实相,缘颂词、缘经论再再分析,我们的心就可以越来越靠近于实相;如果不学习,我们的心就自然而然靠近于轮回的法。

 

为什么上师让我们再再学习般若中观?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好像是分别念的状态,一方面通过这种分别念逐渐地靠近实相。如果我们没有看书,觉得看书没有作用,是增长分别念的,一方面给自己不看书、不学习找一些所谓的借口;另一方面对于世俗当中的色声香味触法却又非常耽著。如果我们的心再再缘这样的世俗法,对解脱是没有丝毫利益的。

 

所以这两项比较起来,通过看书、缘中观的词句接近实相,和缘轮回的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来产生很多烦恼,肯定是抉择空性对我们最有作用。而且通过这种抉择方式,内心当中可以逐渐产生实相的正见,有了实相的正见再去修习不执著就有了一种目标,有了一种规范。否则在佛经论典当中都讲一切不执著、一切无所缘,但到底怎么样才是善的不执著、无所缘呢?不通过学习大经大论,自己相续当中很难产生真正的定解跟体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相续当中通过很复杂地抉择,最后就可以回归简单的本体。

 

一切万法都是很简单的,到底怎样简单呢?通过对所执著的这些法密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的确是没什么可执著的,一切就是什么都不是的状态,这时内心当中会产生一个坚不可摧的定解。否则说一切万法很简单,我们反而会觉得一切万法很深奥,深不可测的感觉,抓不到头绪,这是因为没有真正学习。

 

所以,针对凡夫人来讲必须要通过学习的方式趋入。以前宗萨仁波切讲,最好是什么都不要想,但是我们已经开始想了,已经生起分别念了,就要把这些道理都想清楚。想清楚的方式就是好好地学习佛法,佛法当中给我们指示了一切万法的实相,告诉我们一切不执著的原理,通过我们的分别心对它的规则、运行方式进行观察,观察之后就可以真正地放下,的确没什么可执著的。理性地观察之后,我们再放下就非常自然,不会有什么疑惑,而且也不会出现什么歧途。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可以靠近实相,对我们来说也是当下可以实行的方法。这方面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思考的。

 

今天继续讲四谛不存在的道理。前面对方给中观宗发了很多过失,我们对于对方发过失的原因也作了分析,然后也宣讲了无过的理由。

 

辛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宣说世间与出世间名言不合理。

 

对方给中观宗所发的“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的,就会有毁坏四谛的过失”,现在中观宗把过失回遮他宗:我们自宗没有这个过失,但是如果你承许诸法不空,就会有毁坏四谛的过失;对方说“有毁坏三宝的过失”,中观宗说:自宗空性中没有这样的过失,如果承许实有,会有无有三宝的过失;对方说“没有因果罪福的过失”,中观宗说:对方承许诸法实有就会有这个过失;对方认为一切名言不合理,中观宗说:如果承许一切万法实有,没有办法安立世间名言。针对对方所发的四个过失一一进行回遮,如果不放弃实有宗,对方的确会得到自已所发的过失。

 

 壬一(无有四谛之过)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癸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中观宗认为一切万法是空性的,在空性当中有也不成立,无也不成立的缘故,如是才可以集聚因缘,才可以有一切万法的显现,才有一切万法的生灭。如果说一切万法是不空的法,那么就不需要观待因缘,如果不观待因缘,法的生灭就没办法安立了,没有万法的生灭,则“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对方说“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现在中观宗反过来说:如果说一切万法不空,就不会有生灭;不会有生灭,就不可能有四圣谛之法。

 

为什么没有生灭,就不会有四圣谛之法?因为四圣谛之法,比如,苦谛种种的痛苦,不管是苦苦也好,变苦、行苦也好,这种苦的状态,在修行人或者凡夫人的相续当中是交替出现的,这个苦生起来又灭了;那个苦生起了又灭了,苦谛是有产生的。而且集谛——相续当中的烦恼和业也是有生生灭灭的状态。还有以前没有修道,现在开始修了,以前没有的灭谛,现在开始现证了。这一切都是有生灭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就是因为这一切万法的本体是何者都不是,它观待了因缘,观待了苦的因缘产生了苦,观待了集的因缘就产生了集,乃至于道和灭都是因为观待了因缘。前面也讲过,世间的任何一个法都是要观待因缘的,轮回的法要观待轮回的因缘,涅槃的法必须要观待涅槃的因缘,如果我们没有发出离心,没有修持空性见,没有守持戒律,那解脱的果法是没办法获得的。因为解脱是一种果法,果法必须要观待因缘,没有因缘是没办法产生的,错乱的因缘也没办法产生,只有正确的因缘才可以产生涅槃的法。

 

正确的因缘是佛陀观照一切万法实相之后宣讲的:如果你要解脱,出离心必不可少,戒律必不可少,禅定和智慧必不可少。有了这些之后就集聚了涅槃的因缘。

 

为什么要讲这些因缘法呢?很明显,苦集灭道这四种法都是观待因缘而产生的。要么不净的因产生了不净的果,比如苦和集;要么清净的因产生清净的果,比如道和灭,这些都要观待因缘。

 

前面讲过:“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只要是因缘产生的法都是空性的,四圣谛观待因缘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一切万法空性就可以有四圣谛。如果没有空性,一切万法不空,就意味着根本不需要观待因缘,如果没有轮回的因缘,那就不会有轮回苦集的现象;如果你不修持,没有涅槃的因缘,也就不会有道和灭的果位的现象。如果说一切万法是实有的,就会出现诸如此类的很多过失。

 

这是略说,如果承许实有就不会有四圣谛。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