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继续讲《中观庄严论释》造论五本当中的第一个——作者是谁。对于作者静命论师,大家应该了知他并非普通人,从他的智慧、戒律、成就以及弘法利生的事业等方面,可以了知其不可比拟的事业和发心。这样一来,首先对作者生起极大的信心,然后对他所造的论典,一定会生起信心。在信心的基础上,我们的自相续也一定会获得非常大的利益。
前面已经讲了,在藏地,作者依靠颠扑不破的真理制伏苯波教,尤其对藏地当时各种各样不太如法的现象和行为进行了整治。这整个过程,在《莲花生大师广传》中有详细记载。
【尊者在即将圆寂之时,也留下了如此珍贵的遗嘱:】
对于尊者圆寂的地方,不同的历史中有不同的说法。按理来讲,应该是在藏地圆寂的。
【通过法体安放的缘起可预示出藏地出家僧众的状况;】
尊者示现涅槃的地方,相关的历史资料对此都没有特别清楚的记载。我们去桑耶时,有些出家人作过一些介绍,可能是桑耶。
尊者即将圆寂时,通过其法体的安放,对未来藏地出现僧众的状况作了授记。当时,尊者留下遗嘱说:如果法体面朝印度,未来藏地僧众的数量不一定非常多,但是僧众的戒律很清净;如果法体不是面朝印度,而是朝向藏地或者其他地方,虽然藏地的出家人很多,可是戒律不一定很清净。
后来有些大臣认为僧众多一些比较好,因此,没有将菩提萨埵的法体面朝印度。从现在的状况来看,藏地的出家人的确比任何地方都多,但在“质量”上也确实是各种各样的,菩提萨埵对未来的授记非常灵验。
目前,汉地等有些地方,虽然出家人的数量不多,但表面上,出家人还是像一个出家人的样子,既没有留很长的头发,而且在穿着方面也比较如法。但内在的戒律到底清不清净也很难说,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从外相方面来讲,像泰国、斯里兰卡更不用说了,出家人当中如果有一些破戒或者行为不清净的话,必须从寺院里面迁单。迁单之后,根本不会以一种不伦不类的形象混日子——要么是在家人,要么是出家人。但藏地和日本等很多地方,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在家人也不像在家人,各种各样的形象僧人相当多。这实际也是菩提萨埵法体安放的缘起所导致的。
【有朝一日见解上出现争执不休的局面时要迎请班智达嘎玛拉西拉(即莲花戒论师)来清源正本,重建清净教法,】
菩提萨埵在世时,藏地的佛教的确称得上纯净无垢。但是他说:“我圆寂以后,佛法如果遭到其他宗派的危害,你们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一定要迎请我的弟子——嘎玛拉西拉来制伏这些人。”
后来,菩提萨埵圆寂不久,汉地的摩诃衍来到藏地弘扬所谓的和尚宗。他认为:善和恶都不用执著,只要坐禅就可以了。对于这种观点,藏地的很多修行人纷纷随学,对于造善业和造恶业都不执著。不过,可能造善业的确实没有,但造恶业的还是有……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造善业是不执著的,造恶业可能会执著。不管怎样,这些人几乎完全放弃了积累资粮等世俗方面的善法。
对于这种状况,尊者早已作过授记:在藏地佛法出现混乱时,应该迎请印度的莲花戒论师,让他来制伏这些邪说谬论以清源正本。
【并(命人)将此信函交付班智达莲花戒。】
尊者在圆寂之前专门写了一封信:“以后如果佛法受到损害,就将这封信交给我的弟子莲花戒。”这在《莲花生大师广传》(由洛著嘉措翻译成汉文本。)当中有详细讲述,另外,《巴协》当中也有相关的一些历史记载。
【至此,尊者无碍彻知三世的情形已昭然若揭。】
通过尊者对未来藏地佛教的兴盛与否,以及佛教出现争论等情况的授记,我们可以推知:尊者对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情形已经完全了然于胸。
【(从以上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尊者尤以大慈大悲教化藏土群生的深恩厚德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在当时,菩提萨埵和莲花生大师如果没有以其发愿力弘扬佛法,可能到目
前为止,藏地仍是野蛮众生非常多的一个地方,无量众生也就不可能依靠佛法如意宝获得解脱。从这一角度来讲,尊者的恩德实在难以回报。
【其中所提到的这位莲花戒论师其实就是静命论师的得意弟子,他对尊者有关中观与因明的论典也作了注疏。】
莲花戒论师对静命菩萨的《中观庄严论》倒是没有注释,但是对《中观二谛论》有一个注释。有些论师认为,这不是莲花戒论师作的,而是一位藏族人所著。
实际上,莲花戒论师的确对《中观二谛论》作过一个注释,并且对静命论师的因明论典也作了一些注释,比如《正理广释注疏》。当时,因明前派的静命论师等所作的因明注疏,莲花戒论师来到藏地时也是加以弘扬。并且,他自己也撰写了很多有关中观和因明方面的窍诀。
这是关于静命论师的弟子以及他们在藏地如何弘扬佛法的情况。
【综上所述,这位亲教师最初在藏地开创佛教之宗轨,中间大力广泛加以弘扬,】
总的来讲,尊者在暗无天日的藏地雪域点亮了佛法明灯,并依靠其发心力将之大力地广泛弘扬。
【最终层出不穷地示现护持这一教法的化身,乃至佛法住世期间源源不断。】
所谓的亲教师也就是指堪布。堪布菩提萨埵层出不穷地化现很多阿阇黎,也可以说,未来出现的这些传承亲教师和堪布,全部是尊者的化身。但这里所说的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不具足法相、只具有名相的这些人,一定不是尊者的化现。
【诚如阿底峡尊者所说:正是在藏地树立起佛教的这位伟大亲教师才使亲教师的源流代代延续、一脉相承,乃至未来佛法住世期间凡是化现为亲教师身份的诸位大德实际上与尊者静命论师均是一味一体。】
这一点,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说:佛法在藏地住世期间,所有具有法相的大德和亲教师都与静命论师无二无别,全部是他的化身。
《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很多论典中,专门对静命论师和莲花生大师作过赞叹。实际上,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莲花生大师、静命论师在法界中是无二无别的。现在的很多善知识,包括上师如意宝在内,都可以说是静命论师的化身。这些传承上师、亲教师们,乃至佛法住世期间,始终不断地饶益无量无边的苦难众生。
【因此毋庸置疑,藏地佛法得以住留完全来自于这位大师发心与宏愿的威德力。可是,在千差万别的人们心目中,却认为这是由各自的一位上师及寺院的事业所致,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此,今天我们遇到这么好的佛法,其来源与静命论师的发心、发愿是密不可分的。但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在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时,我也深有感触,正是依靠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力,我们今天才有这么好的光明佛法。可以说,所有具有法相的上师全部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这一点,在《白莲花论·修行品》当中讲得非常清楚。
可是,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佛法的来源是什么,经常说:“我的上师如何如何。”当然,对你的上师进行宣传、赞叹,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已经将最根本的佛陀完全放弃的话,的确非常不值得。尤其修学密法的道友应该了知,密法的来源与莲花生大师和静命论师有非常大的关系。然而,静命论师是什么样的人?莲花生大师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这些根本不知道,却想当然地认为:我的皈依师对我恩德很大,除此之外,只有普贤如来而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很多人认为:我的上师非常了不起,我们的寺院非常大。因为我上师的吸引力,才有今天的弘法利生事业。虽然显现上,你修学佛法的直接因应该是你的上师、你的寺院。但最根本的来源,如果菩提萨埵没有在藏地弘扬佛法的话,会不会有今天的藏传佛教?如果没有今天的藏传佛教,我们有没有现在闻思修行的因缘?所以,从方方面面详细观察时,实际上,我们修行的来源的确与静命论师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但是,人的想法是各种各样的。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自己的因缘、自己的上师、自己的寺院……根本没有对静命论师和莲花生大师产生报恩之心,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比如说,包括刀能理发与衣能着色在内完全来源于佛陀事业的加持,但人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实际上,理发刀能理头发和衣服染上红、黄颜色等,都是佛陀的加持力所致。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力,染衣、理发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末法时期,尤其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到了形象期的时候,很多出家人虽然想理头发,但此时的理发工具根本无法使用,很多出家人只好用牛皮或者口袋盖在头发上,装成出家人;还有些人想把法衣染成红色,但是颜色根本没办法染到衣服上,只好将牛皮反过来穿在身上,把它当成袈裟。到了末法五百年形象期的时候,佛陀度化众生的事业在娑婆世界中已经圆满,佛陀的教法已经成了一种形象。这时,人们的相续中很难获得佛陀的加持。
但是,现在理发没有任何困难。只不过有时候,有些人的理发刀不太好用,理到中间的时候,头发怎么也剃不下来。这时候一定要祈祷佛,佛马上加持的话应该可以。不然马上上课了,头发只理了一半的话,有点儿难看……。现在给衣服染色,就更没有什么困难了。
刀能理发和衣服能着色,这些都是佛陀的加持力所致。可是人们对此一无所知,认为“刀能理发、衣服能着色”都是正常现象,与佛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的人们非常盲目,根本不知道加持的来源。实际上,我们今天能皈依佛门、行持佛法,与我们的上师和菩提萨埵的加持是分不开的。但很多人对这些从来没有想过,这也是众生的愚痴所感。
【这位大师的功德声誉以及胜妙功勋在整个大地无所不及,犹如日月一般众所周知,并不是像如今藏地有些人只是侥幸荣获了震耳欲聋的名声那样,】
静命论师的声望和他对佛教所作的贡献,已经遍及了整个大地。而如今藏地的有些人,碰到一点运气,就开始打广告、做VCD。只要有一点能力、有一点人民币,就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途径进行个人宣传。或者遇到了一些大施主,依靠这些人,开始向大家大肆宣传某某人有如何如何的功德,最后人们认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都把他看作佛一样。实际上,很多人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只不过因为大家比较崇拜这个人,所以他也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
【而是在印度圣境内外道数目可观的班智达如同千锤百炼纯金般经过再三观察而确定无疑认定为上师的。】
有别于现在某些依靠打广告而出名的个别论师,当时印度的佛教非常兴盛,有成千上万的班智达。而且印度对于班智达和上师的选择方法,就像磨炼纯金一样,经过千锤百炼以后,最终才被认定为上师的。
现在有些人说:有钱的弟子,不管他的性格怎么样,很多上师都特别慈悲他、特别喜欢他;没有钱的弟子,谁都不需要,任何上师都讨厌他。这种说法也有点过份,不一定所有的上师都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有位出家人写了一本《藏地僧人》,书中非常形象地描写了一些藏地出家人和汉地施主之间互相依靠发财的状况。最初,这位上师没有钱,到处借钱当路费,之后到了汉地。然后,有一个人一开始生意非常不好,后来他通过各种方法在居士里面宣传:“这位上师如何如何好。”最后,他自己和这位上师都已经发财了。
书中描写的各种情景比较真实,可能作者自己曾经给一位上师当过侍者,他对很多细节了解得非常清楚,就像人们特别喜欢看的小说一样,对每个情节都描写得比较细致。如今这种现象很多,依靠偶尔的缘起,上师和弟子之间开始互相吹捧,然后,大家都认为某某人就是上师。但是,不要说密宗上师的法相,真正小乘上师的法相也不一定具足。麦彭仁波切在这里间接说明,印度不像藏地一样。
不管是藏地还是汉地,很多愚笨的弟子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只是盲目地认为:这就是我的上师,非常了不起,他的前世如何如何。《藏地僧人》也讲了,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莲花生大师、印度八十位成就者全部转世了,而且只在小小的藏地转世,为什么在别的地方不能转世?《藏地僧人》所写的很多内容,一方面,可能有人看了以后,很容易对出家人生起邪见;另一方面,里面描写的有些现象,的确值得人们取舍。在转世这一问题上,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也专门对汉地的在家人和藏地的出家人讲过很多教言,大家应该记得很清楚。
【在当时的印度,一个强似一个、一个胜似一个的大智者大成就者不计其数,之所以法王(赤松德赞)幻化的诸位班智达一开始就能在全然陌生的地方轻车熟路毫无疑义地寻找、迎请到尊者,这完全是由宛若众星捧月般遍及四面八方每一个角落的这位伟大宗师无比美名自身的光芒无碍照耀之威力所感召的。】
当时国王所派的班智达,为什么没有寻找其他任何人,而是在全然陌生的地方,仿佛寻找非常熟悉的人一样,毫无疑问地找到了静命论师。其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尊者不仅是大家公认的大成就者、大智者,而且,他的智慧和事业无比广大。当时,国王赤松德赞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直接派遣萨囊到那烂陀寺寻找静命论师的原因就是如此。
【本来,对于我等本师的这一教法最为广泛弘扬的杰出代表即是八大佛子与十六罗汉,他们则幻化为六庄严等众多大德出世。】
对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尤其是显宗方面,从大乘来讲,主要是八大菩萨进行大力弘扬;从小乘来讲,主要是十六阿罗汉,就像《十六罗汉祈祷文》中所说一样,乃至佛法住留之间,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护持佛法。那么,他们幻化为什么呢?幻化为六庄严和二大圣者等。有关这方面,讲《四百论》和《中观根本慧论》时已经详细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
【而这位大师正是诸佛大密意金刚的唯一结集者密主金刚手菩萨,】
静命论师和金刚手菩萨没有任何差别。为什么呢?金刚手菩萨是所有密乘的结集者,而这位大德——静命论师将唯识宗和中观宗合二为一,结集了如此殊胜的教言。所以,尊者与金刚手菩萨是无二无别的。
【因此其传记与功德即便是住地菩萨也难以一一说尽,更何况说普通凡人呢?】
麦彭仁波切很谦虚地说:静命论师的传记,即使得地菩萨也难以说尽,一般的凡夫人想要宣讲静命菩萨的详细传记与功德,当然更加困难。
【但是,在共同(所化众生)的面前,无论是印度还是藏地,到处都流传着尊者无可比拟、不可思议、精彩神奇的感人事迹。只可惜的是,并没有见过详细的文字记载等。】
无论是藏地还是印度,广泛流传着静命论师不可思议、非常精彩的故事,但真正文字上记载的比较少。虽然《印度佛教史》中有,但篇幅不是很多;《桑耶寺详志》有一部分,也不是特别多;另外,《莲花生大师广传》中也有少量的记载。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字上的记载。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依据方方面面的历史资料,对静命论师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在此,从古老的历史中收集出只言片语,作了简略的叙述,意在感念这位亲教师的宏恩。】
古老的书,应该是指《莲花生大师广传》或者《巴协》。根据这些历史书中所讲的内容,简单介绍了一下作者的生平,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大家感念这位大德的宏恩。
【诸位有智之士如果能从尊者的善说论著及无量恩德来推测,必定会对其生起真佛之想。】
有智慧的人,一见到《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尤其从尊者在藏地弘扬佛法、弘扬菩提心和中观,以及对每个人的恩德这一角度来推测,就可以明确了知,尊者与真正的佛陀实际无有任何差别。但是,没有智慧的人,唯有依靠尊者的传记和功德才能了知这一点。
确实,学习《中观庄严论》以后,尤其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应该会受益匪浅。因为本论将唯识宗和中观宗结合起来,宣说了前所未有的很多窍诀。不管是藏地、汉地、印度等,任何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只要品尝到这样殊胜的教言甘露,就会完全知道,静命论师肯定不是普通的凡夫人。
【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要清楚,印藏两地人们无有异议一致共称的这位开宗祖师就是本论的作者。】
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出现异议,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下面是对静命论师的赞叹文,就像宗喀巴大师从缘起空性的角度赞叹佛陀一样,麦彭仁波切也从中观宗和唯识宗合二为一的角度,对静命论师的无上功德作了赞叹。
依怙佛陀善说法,广大行宗无著释,
甚深见派龙猛诠,共称二祖如日月。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众生面前转了八万四千善说的法轮。在所有的大德当中,佛陀亲自授记的无著菩萨开创了广大行派,建立了地道功德的唯识宗;而龙猛菩萨则开创了甚深见派,宣讲了《中观六论》为主的第二转法轮的究竟密意。
这两大祖师就像世间的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家一致公认:这就是广大行派和甚深见派的两大祖师,也就是唯识宗和中观宗的开山祖师。
护彼法理诸菩萨,善说百川遍各方,
于佛胜乘大海宴,尚未圆满得品尝。
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开创了甚深见派和广大行派,护持其法理的诸位菩萨、诸位论师的善说,就像百川一样非常多。比如,弘扬龙猛菩萨观点的月称论师、寂天菩萨等中观论师着力弘扬中观宗;法友论师、世亲论师、唐玄奘等,则着力弘扬唯识宗。
上述诸位论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宣讲了很多相关的论典,就像世间的百川一样,非常多。但是,如同百川最后汇入于大海一样,能够真正将佛陀广大、甚深的教义——广大唯识和甚深中观合二为一,品尝到这种智慧大海喜宴的高僧大德,在静命论师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出现过。
您以锐智之一口,饮尽二理之汪洋,
尔时您如碧蓝天,大乘法云作装点。
静命论师对佛教事业的贡献完全与众不同。怎么不同呢? 将龙猛菩萨的胜义理和无著菩萨的名言理全部汇集于一处的此汪洋大海,静命论师您以敏锐的智慧全部一饮而尽。
您将这两个宗派合二为一、完全通达,您的智慧就像碧蓝的天空一样广大无边。如同广阔无际的蓝天中点缀着一朵白云,整个大乘唯识宗和中观宗,在您广大无边的智慧蓝天当中,也相当于一朵白云的装饰,和您的智慧相比,则显得十分渺小。
这里运用一种诗学手段、诗学体裁,对静命论师作了赞叹。
证如虚空胜义智,具德月称饰三界,
名言似虹无杂见,法称周遍此大地。
“证如虚空胜义智,具德月称饰三界”,整个三界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具德月称论师证悟空性的智慧,他如虚空般的胜义智慧无与伦比。
不管是大圆满的祖师,还是第三转法轮、他空派的祖师,只要宣讲空性,就必须按照月称论师的《入中论》进行宣说。无垢光尊者讲《七宝藏》时,经常引用月称论师抉择空性的道理;麦彭仁波切也说:“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
一般来讲,他空派论师讲如来藏光明时,当然不提月称论师;但讲到如来藏空性时,一定会提及月称论师。因为在整个三界当中,只要讲到如虚空般的空性智慧,没有人能与月称论师相比,他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可以称为整个三界的庄严。
“名言似虹无杂见,法称周遍此大地”,如同彩虹的颜色五彩斑斓、不相混杂一样,在名言方面,法称论师的《释量论》,没有任何人能与之相比。
也就是说,抉择胜义空性的时候,月称论师是无与伦比的;抉择无杂的名言谛时,法称论师是无与伦比的。而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唯有依靠静命论师您老人家的智慧,其他任何人也是无法相比的。
这个颂词非常深,希望你们还是认真分析。对这部《中观庄严论》,我本人的确是越看越有信心,这也许是对麦彭仁波切的特殊信心所导致的。通过这几个颂词,已经描述了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对佛教的贡献,而这二者结合起来,唯有依靠静命论师的智慧才能抉择。因此,我们对这部论典一定要生起无比的信心。
开显此理诸智者,纵驾妙论之乘骑,
无垢二量辽阔处,一时测度力微弱。
在藏地和印度,对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作解释的智者非常多;对《释量论》作解释的智者也非常多。虽然他们已经驾驭着殊胜妙论的乘骑,但讲中观的人一直讲中观,对因明一点也不观察;讲因明的人一直讲《释量论》,对中观也根本不去探索。因此,这个世界上,在这两个宗派无垢广阔的大地上,同一个时间当中,将二者融会贯通、结合起来修持或者研究的大德几乎没有。但是,单单修持其中任何一派的力量都是非常薄弱的。
您以观察之三步,跨越二谛之大地,
“观察之三步”,有些注释中说:名言依靠唯识和因明来抉择;胜义谛,暂时以相似胜义进行抉择,究竟则以真实胜义进行抉择。
此处将名言、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比喻成观察之三步。静命论师您用敏锐的智慧观察之三步,跨越了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整个大地。
尔时您如广袤原,众多理证作庄严。
这时,您的智慧与广阔无边的大地没有任何差别,就像大地上有草木、江河作为装饰一样,在您的智慧中也有二理等各种功德作为严饰。
是故二理宗轨道,合而为一大宗风,
佛胜乘教妙津梁,此三余派不容有。
在这个世界上,无著菩萨的唯识宗、龙猛菩萨的中观宗,以及中观和唯识合二为一的静命论师的宗派,这三者完全是趋入佛教的津梁、趋入佛教的阶梯。要解释释迦牟尼佛的密意,除了这三个宗派以外,不需要其他的任何宗派。
在座的很多人,中观方面已经学习了,唯识方面也学过一些,现在再学习合二为一的静命论师的中观,那么,真正趋入佛法的方法都已经懂得了。但在有些寺院当中,根本不懂月称菩萨和法称论师所讲的道理,认为唯识宗、中观宗就像火和水一样互不相融。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如果真正要了解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尤其是大乘显宗教法,必须要依靠龙猛菩萨、无著菩萨和静命论师的宗派,这三个宗派已经把所有大乘的教义全部融合在一起,除此以外,其他宗派是不容有的。从这段赞叹文中,大家可以深刻体会到学习本论的重要性。
诸佛教法结集您,于此胜乘理智摄,
深要精髓一红日,摧散世间诸迷雾。
结集诸佛菩萨教法的、您老人家的甚深智慧——此《中观庄严论》,就相当于一轮璀灿的红太阳,依靠本论能驱散世间上所有的迷雾。同样,在座的有些人,听过《中观庄严论》以后,心里的各种疑惑,以及对大乘的误解等各种各样的迷雾,一定会全部驱散。
不可思议胜乘要,依简理证一幻变,
轻易明示此宝论,我知金刚大密咒。
对于佛陀不可思议的甚深教言,依靠非常简单的理证智慧的幻变、轻而易举得以明示的就是这部论典——《中观庄严论》。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以及龙猛菩萨、无著菩萨所说的中观和唯识的无数教义,就像幻变一般,通过这部《中观庄严论》——仅仅97个颂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明示。
因此,如同珍宝般的这部《中观庄严论》,完全与金刚大密咒无有任何差别。所谓的金刚大密咒,任何一个瑜伽师依靠它可以摧毁一切对手。同样,我们对这里的97个颂词好好背诵,心里面完全通达它的意义和辩论方式,那么,世间中所有对大乘教法的危害或者攻击都是不容有的。所以,麦彭仁波切说:“我完全知道,这部论典实在太殊胜了!”虽然本论文字不多,只有九十几个颂词,却完全能开显释迦牟尼佛的究竟深义,以及龙猛菩萨、无著菩萨宣说的一切教义,这部论典与金刚大密咒没有任何差别。
这以上已经介绍了静命论师的生平事迹。
第五课
10、请写出藏比较著名的三部历史书。
11、麦彭仁波切为何说本论与“金刚大密咒”无二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