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讲记第7课
【四、全论内容:如果有人心想:二谛的无谬真如到底是什么?二理指的又是什么呢?】
下面讲第四个内容,造论五本当中的第四支:全论内容。我们翻到19页这个地方,在略说当中“四、全论内容:通过二理明确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摄的道理。”这个当中讲到通过二理,通过世俗理、胜义理能够明确地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摄的道理,这就是全论内容。
有前面这个内容做铺垫,我们再看麦彭仁波切的提问,也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的问,因为前面就是讲“通过二理明确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以这里提到两个问题“如果有人心想:二谛的无谬真如到底是什么?二理指的又是什么呢?”第一个问题提到了二理所抉择的,通过二理要明确开显的,就是“二谛的无谬真如”,就是前面讲到的“二谛无倒真如”,这个地方讲二谛无谬真如,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什么叫做二谛的无谬真如?这个方面我们要了知。第二个方面是二理明确开显,那么二理又是什么?
【所谓的二谛自性也就是所应了知的,而二理则是如实决定二谛之义的途径。】
所谓的“二谛自性”是什么呢?无谬的二谛自性就是“所应了知”,它是一种所知,世俗谛和胜义谛它是一种所知,所了知的自性。因为在法界当中存在这样一种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本体,如果不学习,我们没有办法通达它,没办法通达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胜义谛?所以世俗谛和胜义谛对我们来讲应该是所知。佛陀为什么叫遍知呢?佛陀之所以称之为遍知,就是对于所知法如是如是地了知,周遍周遍地了知。实际上我们现在对于所知法不了知,这种障碍叫做所知障。
所谓的二谛自性就是所应抉择的、所应观察的地方。实际上世俗谛有它的本体,胜义谛有它本体,如果我们不了知世俗谛的本体是什么,不了知胜义谛的本体是什么,我们就没办法相信,因为我们对于所境都没办法真正完全认知的话,没办法趣入修行了。所以二谛的自性是所应了知的。
那么二理是指什么呢?“二理则是如实决定二谛之义的途径”,我们要了知世俗谛,就通过世俗理来对世俗谛做衡量,然后了知世俗谛是这样的。比如说唯识,通过唯识的观点去衡量现在所显现的一切山河大地,我们显现的身心世界,通过唯识的道理,通过世俗的道理一观察的时候就知道,现在在我们面前显现的一切的法,都是唯心所现。那么这个唯心所现的法,这个现相,它还有没有一个本质呢?我再用胜义理去观察,通过胜义理观察的时候,这些唯心所现法的本质原来是空性的,这个就是通过胜义理了知了胜义谛。
所以说,二谛是一种所境,所了知的对境;二理是一种能了知的途径,通过使用二理,能够了知二谛。这就是二理和二谛之间的关系,二理就是一种内心当中的智慧,一种方便,决定二谛之义的途径。
【此等所知由真实与非真实两方面来分析可完全囊括于二谛之中。】
因为前面讲了它是一种所知,那么一切的所知,由真实和非真实两个方面来分析的时候,可以包括在二谛当中。一切万法的真实部分就是胜义谛,非真实的这部分就叫做世俗谛。真实的这部分通过终极观察,已经彻底观察完之后,所得到的这样一种本体,再也没有超过它了,这个是最究竟的观察了,这个方面就叫做真实的观察。比如说一切万法是空性的,真正通过最殊胜的胜义理论观察到最后的时候,再没有什么可超越的,就得到这个所知就是它的真实义,这方面叫胜义谛。
如果没有通过究竟的正理去观察,一切万法的显现等等,叫非真实义,包括在世俗谛当中,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一切色声香味触,这些方面是非真实的,因为它是变化的,它是通过业力显现的,现在的我们的身心,一切的轮回,这些方面的显现都是非真实的,可以包括在世俗谛当中。
非真实当中也可以分两类,一个是比较稳定的,比如现在我们大家共称的、共许的真世俗;还有一种颠倒的,比如说患了眼翳,看到虚空当中的毛发飞来飞去,看到白色的东西是黄的,这个叫倒世俗,这个也是非真实。
真实就是一切万法的胜义空,胜义谛;非真实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假的,比如说分真世俗,倒世俗。这方面讲到由真实和非真实两方面分析,完全囊括于二谛之中。
【通过智慧衡量这两种意义,由于颠倒分别、片面理解以及真实了达的差别,从而出现了内外各自迥然有别的各种宗派。】
前面是讲二谛,二谛就是讲到它的所知,所知有真实和非真实的两个方面。那么理呢?“通过智慧衡量这两种意义”,这方面就是二理了。通过你相续当中的智慧,当然这个智慧不一定是真实的智慧,这个智慧也有邪慧,也有真实智慧,通过每个人相续当中的分别,或者因为他的智慧来对这两种意义做衡量的时候,就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颠倒分别”,比如说外道。外道也衡量二谛,但是他的智慧是一种颠倒分别,他通过他的分别念,对于一切万法,因为这个山河大地诸如此类的法,不管是在内道修行者面前、在外道修行者面前,它所显现的东西就是一个,比如说一大群内道外道的修行者聚集在一个殿堂当中,殿堂中间的这根柱子,它是共同显现的,这个时候内道和外道使用各自的智慧来衡量这根柱子,外道通过邪分别,认为这个柱子是恒常不变的,这个方面就是从颠倒分别来错误认知柱子。
“片面理解”和“真实了达”,片面理解就不是颠倒分别,但是他所理解的是一部分。比如说小乘行人,他通过他的智慧来衡量这个柱子的时候,他不是颠倒分别,但是他只是了解了一部分真理,比如说粗大的一部分它是不存在的,柱子它是很多很多微尘,刹那生灭的法,这就是对于柱子有一种片面的理解,片面理解当中有正确的一部分,也有没有究竟的这一部分,对于柱子有这样一种认知。
“真实了达”,就是大乘的菩萨,他在见到柱子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柱子正现的时候,完全自性空,完全就是没有本体的,这就是真实了达柱子的本性。
“从而出现了内外各自迥然有别的各种宗派”,这个宗派就是从这而来的,通过他内心当中的智慧,对外面共同显现的法进行观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出现了颠倒分别、片面理解和真实了达的各种观点,所以安立了外道、小乘、大乘。大概是这样分的,当然如果你要把内部再去分别就很多很多了,大概就是分了这三类。
通过二理来抉择二谛的时候,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实际上现在我们迷惑的也是就是对于二谛的迷惑,对于二谛的意义的迷惑,所以我们相续当中产生了很多的疑惑、很多的无明的原因就是这样。现在我们要通过学习正理的方式来打破这种疑惑。
【首先简述一下外道的观点:】
因为前面有颠倒分别、片面的理解和真实了达,所以下面就是通过介绍外道、介绍内道当中的小乘、唯识、中观,一层一层地介绍下去,实际上下面所介绍的都是和二理、和二谛有关的。
外道他有时也承许二谛,内道也承许二谛,但是这方面有真实的,有这样虚假的,所以我们现在通过学习这种差别之后,必须要斩断对外道的执着,对外道不清净的观点不能够去学习,对于内道这样清净的观点必须要去精进地学习。
【(一)数论派:这一外道将三德平衡的自性主物与神我二者许为胜义,而认为其中主物所变化的一切现象是欺惑性的世俗有法。】
这一句当中,外道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已经区分出来了。首先是他的胜义谛,数论外道他认为“三德平衡的自性主物与神我”是胜义。“三德平衡”前段时间学习《智慧品》喜忧暗三德,这三德平衡的时候,就是它们的力量均衡,没有哪一个超胜,就是平等的状态的时候,它这个本体叫做自性,如果这个三德不平衡的时候就开始显现万法。他认为自性是一切现象的生因,我们的经堂、我们的肉身,这一切万法的生因就是自性。自性有两种状态,一种状态就是所谓的三德平衡的时候,这个叫做自性主物;三德不平衡的时候,就开始显现万法,显现二十三谛。加简别的时候,它的概念就是三德平衡的自性状态,这个主物它是胜义谛。
还有就是神我,神我就是一种心识,束缚的因也是它,解脱的因也是它,神我是恒常的,它属于胜义谛。在他的二十五种法当中,其中两个法是胜义谛,一个是自性,一个是神我,或者叫主物,或者叫神我,这二者是胜义谛,不变的,恒常的。
“而认为其中主物所变化”,前面主物我们介绍了两种状态,在平衡的时候,它就不变化,它是一种自性主物,如果一旦不平衡,三德开始不平衡,开始发生作用了,这个时候就从主物当中变化出一切现象,从主物当中可以显现一切现象,所以一切现象法“是欺惑性的世俗有法”。
从数论外道观点看的时候,下面还要介绍,在这儿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实际上他们安立的观点就是说,现在的这些众生,现在的这些山河大地,这些显现法,在它的主物当中都是存在的,全都存在,我们常讲的自生宗就是数论外道,一切的显现法、差别法在它的自性当中都完全存在。三德不平衡的时候,就从主物当中变化出一切现象,本来存在的法,就从它当中开始显现出来,重新显现出来,所以这些方面的法,都是变化的、欺惑的,所以他也解释说这些日月星辰、这些众生能够走动,这些都是变化的法,都是无常的法,都是虚妄的法,这些都是世俗谛。胜义谛是什么?胜义谛就是它的主物的本体,神我二者就是胜义谛。这个方面就是安立二谛。
【一旦通过修道而获得禅定眼后再来观看,便会现量照见所有现象的本来面目,由此使诸现象全部融入主物境界中。】
这个就是他的修道,“一旦通过修道而获得禅定眼后再来观看”,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也必须要稍加提到一点点他的所谓的神我,所谓的众生流转的过程,因为这一段在讲他的还灭,外道也讲流转和还灭,他要获得解脱的状态,那么我们解释解脱状态之前要解释一下怎么安立他的流转的。
本来在胜义谛当中,这个时候主物还没有变化,神我和主物平等存在,在法界实相当中并存,后来突然这个神我就产生一念分别,他就开始想要享受外境,这个时候神我就把信息传达给自性,自性了知之后就开始给他变化,他想要的东西,他想要享受的万法,所以自性就从它的本体中幻化出来,这个时候神我不了知一切的外境实际上都是这个主物的变化,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对于这二十三谛虚假的法,按照现在的讲法来讲就是金钱啊、物质啊、一切一切享受,他不了知这些都是虚假的,这个神我就开始执着它,开始产生烦恼,就开始流转了。所以这个时候神我就相当于我们的心,牢牢地攀缘外境,你的心一攀缘外境,你就流转了。他的意思就说,众生是从这儿开始流转的。
再解释下去,当流转到很长很长时间之后,突然有一天,这个神我感到有点厌烦了,他就想这样流转下去,哪里是一个头呢?他就想解脱了,相当于我们平时说你的种性苏醒了,你想要解脱了,想要求道了,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他就开始去求法,到上师面前去求法,上师就给他讲解修禅定的方式,“一旦通过修道”就接到这,因为后面还要讲,所以这个地方就是略说。我为了让大家比较全面了解意思就加了一段。
那么一旦通过修道,他有了这样修道的方法,得到禅定,通过修道获得禅定眼,获得神通了,有天眼通,他一观察的时候就发现,原来我以前所执着的这二十三种法,所执着的这些所谓的金钱,这些其他的房屋等等,所有的法全部都是假的,都是自性主物幻变出来的,都是无自性、虚伪的东西,都是欺惑性的有法。一观照之后,这个自性就不好意思了,这个自性就把所有变化的法全部收回去,一切法全部融入到自性当中,就相当于我们在修定,你入根本慧定的时候,这个时候照见万法全是空性的,就相当于这样。
或者说和唯识宗的观点有点相似,唯识宗的观点就是一切的山河大地都是从阿赖耶当中变现出来的,它的种子习气都是阿赖耶当中本来存在,后面通过业风鼓动它就开始慢慢从阿赖耶当中显现而来,后面当你成就的时候,一切万法就都隐没了。首先抉择为唯识,然后把这个习气消尽就解脱了,很相似,和内道的观点也很相似。
当照见万法的本质都是虚假的时候,一刹那之中,自性就把所有的幻变全部收回去。这个时候,神我他的外境就没有了,因为前面他流转的时候,神我耽着外境,有执着的,现在通过修道,他的道力稳固之后,一切的虚假法全部消亡,全部回归自性,这个时候神我在这个状态当中,他就和欺惑的对境一刀两断,他就不再执着外境,这个时候叫解脱,神我就解脱了。相当于现在我们想,当我修道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就解脱了,我就自由自在飞来飞去,我就解脱了。就像这种观点。
有的时候我们不注意的时候,都还是认为有一个我在修道,现在我在修道,当我的这个道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就解脱了,我就成就了,老是觉得有一个我成就,这个方面和外道的观点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不提早来学无我空性,我们不提早来解释,所谓解脱,只是一种名词而已,究竟当中没有所谓“我”在解脱,那么你这样修下去,遥遥无期。为什么呢?你的方法都错了。
内道外道最不共的地方就是有没有一个“我”在修道,如果你还认为有一个“我”在修道,那么就不是内道。所以真正开始修道的时候,你必须要认为无我,你必须要认为无我,才能够有真正的入道。
这个也是平时我们讲到在小资粮道的时候,它有一个特色,小资粮特色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比如按照小乘的观点来讲,第一个你自己首先要生起一个无伪的出离心,在这个基础上修一种法,按照小乘来讲,必须要修四念住,四念住当中就有一个诸法无我,你必须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趣入无我了,否则你这个道不是真正的道。
大乘的道也是一样的,大乘的道在入小资粮道的时候,第一个条件——无伪的菩提心;第二个,你必须修这种法,这种法是什么?四念住。只不过大乘的四念住和小乘的四念住,我们都是学习过的,不一样的。大乘的四念住就像《智慧品》当中讲的,身受心法无自性,全是空性的。所以你要入道就从这儿开始,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空性见。如果你一直在有我的状态当中修行,你永远入不了道,永远入不了道。通过这个方面我们就知道了,你抉择无我空性,那是紧迫到什么程度了!关键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我们现在如果还是认为我在修道,我在积资,我在怎么怎么样,一直在保持着、把持着“我”不放的话,一方面我爱执把持住不放,没办法生起菩提心;这个俱生我执,你不知道是空性的话,也没办法趋入空性,完全没办法趋入空性,修来修去就和外道修行的原理是一样的,虽然修行的方法你也许认为不一样的,但是修行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你修来修去还是外道,还是外道。这个不是从你是否皈依来区别,而是看你是否有真正的三法印?你是不是有空性见?从这个来区别你是不是外道的。如果你行为上是皈依了,你是内道,但是你的修法,你的见解是有我见,如果你的修法是有我见,那就是外道,还是外道。所以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外道他也是这样安立的,他最后认为我就解脱了。
接着这个论文讲,“便会现量照见所有现象的本来面目”,“所有现象的本来面目”就是虚妄性,这个时候就相当于证悟了如梦如幻一样,证悟了这样一种现象它本来是空性的。
【由此使诸现象全部融入主物境界中。】
所有的一切现象一刹那之间,全部回归“主物”,就相当于我们说的一切显相,刹那之间消散于法界了。
【这样一来便使明知之士的神我与似乎欺骗诱惑的对境一刀两断,不再有任何关联,从而独自逍遥而住,这就是所谓的解脱。】
这样一消融之后呢,“明知之士的神我”,“明知之士”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神我它是一种心识,它是能分别的,就叫作明知之士。“使明知之士的神我与似乎欺骗诱惑的对境”,因为他以前流转是因为耽着对境,现在对境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个神我就和对境“一刀两断,不再有任何关联”了,不再执着。所以这个神我就“独自逍遥而住,这就是所谓的解脱”。最后他承许这个神我获得解脱了,这个神我是胜义谛,这个神我获得解脱。
数论外道的观点,他的二谛是这样安立的,修道也是这样安立的。今天就讲到这里。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讲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此论分二:一、所说支分;二、所说论义。
甲一、所说支分:
现在在宣讲造论分支,造论分支是通过造论五本进行安立的。实际上,这个造论五本或者说造论分支,也是宣讲了本论的总义。或者就说整个中观宗的总义,也是在造论分支这部分进行详尽的安立。如果我们能够把总义这部分的内容完全能够通达的话,实际上所有中观宗的内容都已经完全通达了。所以说在有些传统当中,如果有时间的话就会把整个《中观庄严论》的注释全部讲完,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也会把总义这部分做一个宣讲,有这样一种传统。
造论五本当中前面安立了由谁所造、为谁而著、所造范畴,下面要讲的是全论内容、有何必要。后面两个科判就进一步地进行阐释,首先是全论内容。
全论内容实际上是通过殊胜的二理,对于这样一种二谛无漏的真如自性进行抉择开显,这个就是全论内容。在安立全论内容的时候,也是牵涉到了世俗谛和胜义谛,怎么样通过二理来抉择二谛这个方面的内容。在宣讲这个内容的时候也是通过对于二谛的认知,有些是真实的认知、有些是非真实的认知,所知方面也有不同;在认定之后,能知方面,通达的二理方面也是进一步地进行观察安立,所以说就分了内道和外道的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教义。
了知这样很多很多不同的分别,第一个方面有助于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第二个方面对于这样一种法界的自性从颠倒的到相似真实的,还有一种完全真实的,有这样不同的差别,实际上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地了知二谛的自性。
在最初的时候,认定二谛这个是很关键的。如果说对于二谛没有认定的话,后面通过二理来抉择的时候会颠倒地、错误地进行抉择。所以说在佛教当中,首先对世俗谛、胜义谛认定的方式非常重要,把二谛认定之后,再去通过二理抉择二谛,才真正能够了之二谛的殊胜性。对于二谛它自己所包含的意义才可以正确地去抉择和了知。
现在我们在宣讲的是外道的观点,昨天已经讲了第一个数论外道,今天讲的是第二个问题是密行派,密行外道也是外道当中的一种。
【(二)密行派:这一外道宗派认为,如同广大虚空般周遍一切并且是心识自性、独一无二的胜我即为胜义谛;】
密行外道也分了二谛,首先是他们的胜义谛,他们的胜义谛是所谓的胜我,有的时候外道称之为神我,有的时候称之为胜我,有的时候称之为大我,反正总是认为这样一种不变的法、恒常的法安住在每一个有情的相续当中。这个神我或者胜我,或者作为轮回的基,一切众生轮回就因为没有认知到这个胜我,最后解脱的时候也是这个胜我获得解脱的。所以这个外道也认为,犹如“广大虚空一般的”,也就是他这个胜我是非常广大,犹如“虚空般周遍一切法”,所以说胜我是周遍一切法,“并且是心识自性”。
“并且是心识自性”的意思就是说,在外道安立胜我的时候,有一部分安立胜我,这个“我”它是属于心识法。比如前面这个神我,还有这个地方所谓的胜我都是安立一种心识的自性。还有一种外道安立这个我是一个无情的自性,这个无情的范围就比较广了,除了心识之外的都是无情。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如果是无情,肯定是色法,但是非有情不一定是色法,也就是这个无情只是简别了有心识,也就是说,要不然就是有心识,要不然就没有心识的。有一部分外道的我,他认为是无情的法。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独一无二”。他觉得这个我不会有很多,如果这样一种我有很多的话,就失坏了它的恒常不变的自性了,所以他就觉着这个我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一种我,就是胜义谛。
【多种多样的显现都是不真实的,实际上与明知的我一味一体,因而所显现的器情等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则为世俗谛。】
安立了胜义谛之后,他们世俗谛又如何安立呢?“多种多样的显现都是不真实的”,除了这样一种胜我之外,其余这些显现的外面的法或者里面的法,这些都是不真实的法。平时众生安住在世间当中的时候,一切世间的显现都是不真实的。“实际上与明知的我一味一体”,究竟来说,这些一切显现的法都和“明知的我”,这个“明知的我”就是前面所讲的心识的我,这个神我,实际上和这个神我是一味一体的。这个神我实际上是胜义谛,这些显现的法、不真实的法是世俗谛。这些世俗谛的法究竟来说和这个我是一味的、一个本体的。“因而所显现的器情等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则为世俗谛”,所以说除了我之外,其余的器情等万法全都是世俗谛。
【瑜伽行者通过如理修持胜我而使本性与非本性的无明脱离开来,如同瓶子破碎后其中的虚空回归大虚空一般融入大我之中。】
他们承许修道之后获得解脱,所以他们安立“瑜伽行者”,就是这个修道的人,“通过如理修持胜我”首先抉择胜我的自性,然后通过很多方法来修持这个胜我、观修这个胜我,最后一旦这个胜我现前,修成了之后,就让“本性与非本性的无明脱离开来”,无明是非本性的法,本性就是胜我,因为在没修道的时候,这个非本性的无明染污了本性的胜我,让这个胜我没办法真正地认知它自己的本性,没办法获得解脱,后面通过修道,非本性的无明就远离了,这个时候,本性和非本性的无明完全脱离,这个时候就获得解脱。
打比喻讲“如同瓶子破碎后其中的虚空回归大虚空一样融入大我之中”,瓶子当中有一部分虚空,瓶子外面也有大虚空,他们认为瓶子里面的这个小虚空之所以没办法融入大虚空,它的障碍就是这个瓶子,如果把这个瓶子打破之后,里面的小虚空就和外面的大虚空完全融为一体了。所以说同样的道理,修行者没办法证悟大我,没办法真正证悟胜我,原因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非本性的无明。如果通过修道把非本性的无明脱离了,或者让它消失之后,这个时候隐藏在人们相续当中的这样一种本性,完全就全体显露出来,就获得解脱。是这样进行安立的。
我们在观察这个密行外道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和内道当中的有些承许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我们承许的如来藏,如来藏也是有这样一种自性的。一切众生相续当中都有如来藏,通过初步认知如来藏之后,这个如来藏作为本基,就会显现各式各样的一些法,这些法称之为有法,这些法称之为客尘。我们在认知的时候就知道,在究竟胜义谛当中,除了如来藏之外其他的法都是无常的,如来藏是恒常不变的,其余的这些法都是变化的、虚妄的,这些都是客尘。我们要认知的时候,就通过他空的方式认知,一切的显现的法、一切的虚妄的法都是没有的,要通过修空性,把一切不存在的法,把它们的习气种子全部消尽,消尽之后一切客尘完全分离之后,如来藏的本性全部显现出来,这个时候就获得解脱。
所以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的话,我们的这个修法很容易变成外道。前面我们讲数论外道也好,或者此处所讲密行外道也好,我们不要认为外道是非常非常笨的,很粗劣的一种法,实际上,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如果你有智慧,你会认为这种外道的的确确是很下劣,但如果我们的智慧不够的时候,就会容易把密行外道和内道的法融为一谈。我们到底是在抉择佛法,还是在抉择外道?不了知。
还有一些问题就是现在世间上也是流行这样一种法门,这些法门有的时候也讲所谓的中观,有的时候也讲所谓的解脱,也提出家,也讲很多的道理,如果我们没办法分别分辨的话,就会说这是一种内道的修法,应该跟随他,应该去修持,实际上这个里面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密行外道和佛教当然不一样,佛教当中提到的如来藏恒常,还有提到如来藏和有法之间的关系,它里面都是有很微细的奥妙的,和外道宗派绝对不一样。以前我们学习过如来藏的宗派,后面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讲如来藏和有法之间的微妙关系,或者和外道根本不一样的地方,都可以安立的。那么此处就是说密行外道就是这样承许的。这个地方就是介绍他们的二谛,怎么样通过二理,修持之后的解脱的道路。
【(三)吠陀派等承许各自所推崇的梵天、遍入天及大自在天等所有天神是常有胜义谛,而由其神变所造出的万物则是不稳固、欺惑的本性(即是世俗谛)。】
吠陀派他们所推崇的,有些他们内部稍有不一样,他们所推崇的本尊、导师或者天神,有的时候推崇的是梵天,这个是常有不变的造物主,有的时候就把遍入天安立成造物主,有的时候把大自在天安立成造物主,反正不管怎么样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这些所有的天神是常有不变的法,不安立无常,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们把这梵天、遍入天、大自在天安立成无常的话,那么就和一般的凡夫俗子没有差别了,凡夫俗子他也有无常,他会有生死,所以他们觉得如果梵天、大自在天也是生灭无常的,那么没有什么神性可言,就没有一个真正永久的皈依处,这一点就不承认。所以他们就认为梵天等等都是常有不变的,这一方面的本体叫胜义谛。
而通过梵天等等他们的神变所造出的万物,这些都是不稳固,比如说现在我们的众生,这些都是梵天、遍入天造出来的,这些都是不稳固的,地球也好、宇宙也好,都是这些天神通过他们的神变造出来的,所以这些方面的法是不稳固的,是欺惑的本性,这个方面就叫做世俗谛。
【并且认为当获得这些天尊的果位时便已永久解脱了。】
他们也承许修道,他们认为如果能够通过很多方便,如果能够取悦梵天、能够取悦遍入天和大自在天,能够得到他们的摄持,能够得到他们的悉地,这个时候就永久解脱,就不会再流转。所以说他们在承奉自己的天尊方面非常注意,非常注意,有的时候就想尽一切办法来取悦自己的天神。
有些去过印度的道友也是回来讲,他们在供养的时候,承事很多的供品,然后通过很多优美的旋律来赞颂,然后有很多法器等等。所以有的时候这些外道修行者,通过他们的教义所诱惑的吧,反正就是说为了得到天神的欢喜,甚至于像以前,去杀人,把人的血喷溅在天神的神像上面,他们就觉得这个时候天神就会高兴。前几年还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好像是通过买一些贫穷的小女孩,把小女孩带到天神面前,割断她的脖子,把这个血喷在天神的神像上面,他们觉得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获得解脱的。到现在都还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说他们对自己的天神非常崇拜,及其狂热的崇拜,想方设法必须要获得本尊天神的欢喜,得到他们的欢心,这个时候才会获得解脱。这些当中有些是通过非常极端方法,通过伤害众生的方法,有些是通过伤害自己,折磨自己的身体,他们就觉得通过这个方面、通过这样的修行能够让这些梵天等等得到欢喜,所以为了获得这样一种天神果位,不惜一切手段。有这样一种问题。
【于是这些外道徒便开始凭依修道苦行、种种禁行、供养布施、禅定观风等五花八门的瑜伽修法。】
为了能够得到这样的解脱的缘故,这些外道徒就开始修行,他们修持各种各样的苦行,行持众多的禁行,有的时候是自己一只脚翘起来,就一直这样站起修行的。印度的一个修行者他一直在单足站立,有一次他出国的时候在飞机上也是这样站着的。从一个方面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外道的苦行,如果没有真正的修行道的话,就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到其他的地方去访问的时候,都是这样修行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的话,对他们自己这样的修法的的确确非常执着,很执着这样一种修道。
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苦行,还有种种禁行,觉得学牛爬、学牛吃草、学狗,像这样的话就可以获得解脱,他们有很多不同的禁行。还有做各种各样的供养、布施,也供养水果,也供养人等等,反正做很多很多供养、布施。也修持禅定,还有观风等等五花八门的瑜伽修法,总之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解脱。
【还有说什么常我与虚空等本来自然就存在的原始派等等,】
还有说常我与虚空本来就自然存在,这些称之为原始派。
【宗派的名称与观点虽然各不相同,多之又多,可是归纳而言,他们均承认轮回束缚与解脱之因是常有的实法。】
这些各种各样的宗派的名称、观点虽然各不相同,非常非常多,但是如果把它们归纳起来的话,就可以这样进行归摄,他们都承认轮回束缚的因是常有实法,解脱的因是常有实法。
所谓轮回束缚的因、和解脱的因,前面我们在讲数论外道和密行外道的时候也是讲过的。反正他们就是觉得有一个神我,有一个不变的我,这种我既是束缚的因,也是解脱的因。束缚的因就是不认知这样一种常我,所以就受到束缚了。解脱的因就是你什么时候认知了这个常我,就获得解脱了。就相当于我们说如果你不认识空性,你就束缚;什么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就解脱,相当于这个说法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有的外道都承许一个束缚的因和一个解脱的因,这个是一个我。昨天我们也讲过,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我们也会觉得我是束缚了,我现在在轮回中漂流,我一定要解脱,后面通过修行之后,我终于解脱了。这个时候也是认为有一个轮回的因,就是这个我,解脱的因也就是这个我。所以说,内道外道最不共的地方就是无我,没有一个我在流转,也没有一个我在解脱。这是在最初入道之前必须要抉择的,否则就和外道的法完全无二了。
【这些常有派也都是说解脱存在的宗派,因此全力以赴精勤于自以为是修道的颠倒禁行。】
这些常有的宗派相对来说比较善妙的,为什么呢?就是承许解脱存在,从某个角度来讲,他想要解脱。我们暂且不说他解脱的目标错了,解脱的方向错了,单从他想要解脱这个侧面来讲,实际上按照佛教的宗派观察的时候,想要解脱这个也是内在如来藏的一种妙力在开始显现。一个从来不想解脱的人,和一个从内心想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人,二者之间的的确确还是有不相同的地方。常有派这些外道从某个角度来讲,从内外道的观点来讲,的的确确是非常低劣的宗派,这样修下去是永远无法获得解脱的,但是为了解脱而精进苦行,从某个方面来讲的确还是超胜一般的人,超胜根本不想解脱的人。
这些常有派全是一个特点,都想获得解脱,为了获得解脱的缘故,“全力以赴自以为是修道的颠倒禁行”,就会出现很多邪见、边见、戒禁取见等等,像这样很多很多问题会出现的。这个方面就是一般的常有外道。
【对于以上所有宗派,只要遮破常有实法就可以一并破除。】
对于这些外道的遮破方法抓住要点就可以了,一方面可以从它的支分破,但是核心是“遮破常有实法”。他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承许神我恒常不变,或者大我恒常不变等等等等,所以在破的时候,就破斥它的常有实法就已经完全足够了。在我们学习过的《智慧品》当中,在破这种自性,破神我的时候,破大自在天的时候,都是说如果你有这样的造作就是无常等等,都是一个特点,就是破常有实法。如果是常有实法,它就不会变动的,如果是真正一个恒常的法,它就不会变,如果不会变的话,那就不会起功用,如果它起了功用,就说明它是变化的。很多佛教的理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破斥的,所以这个方面破常有实法就可以。
【有关对各个宗派进行破斥的情节在正论中可逐一了知。】
这个是简单介绍内道二谛的安立方式。真正广破的方式,在颂词当中也有,在注释当中也有,我们慢慢学下去的时候,就可以借助静命论师和全知麦彭仁波的智慧,帮助我们来打破对外道这些颠倒见解的执着。
这个以上就讲完了三个宗派,这三个宗派都是讲承许解脱的,是常有派。
下面讲第四个宗派,和前面不一样,第四个宗派是断见派。断见派不承许前后世,不承许解脱,不承许为了解脱而修道。所以第四个顺世外道是所有外道当中最下劣的宗派。前面的宗派不管怎么下劣,反正他承许前后世的因果,承许众生在流转,承许有个解脱道,承许为了获得解脱而修道,断见派根本没有这样的问题。
【(四)顺世派:这一外道认为:显于现量对境中的四大明明存在,它是境、根与识之因,所以这就是胜义。】
这个顺世外道认为“显于现量对境中的四大”,“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有的时候称之为元素,四大元素是显现一切物质的基本因,比如说桌子、我们现在的身体,像这样实际上都是四大显现的。顺世外道认为这些四大是显于现量对境中的,是“明明存在”的,的的确确是实有的。它作为境的因,所谓境的因就是我们的眼根或者耳根等等能够看到的、能够听到的这样一种境,这也是通过四大显现的,所以说四大能够做为境的因;四大能作为根的因,就是我们的眼睛等等这些方面是四大和合组成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和一般的说法不共同的地方,他认为四大也是心识的因。这个就是最大的分歧之处,就是他认为四大——地水火风能够产生心识。
如果他的观点能够成立的话,他就不用安立前后世了。为什么不用安立前后世呢?因为如果因缘和合,有了四大,那么通过四大就可以显现出心识来,就是说今生当中如果你有了四大,就可以显现心识,根本不需要有一个前后世的心识做连接了。所以这个常有不变的四大就是胜义谛。
【由此所生而再度灭亡的有法——万事万物则是毫不稳固、欺惑的自性。】
“由此所生”这个“此”就是指四大,由四大所产生,最后又再度灭亡的这些有法,像这样一切的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是“毫不稳固、欺惑的自性”,所以他们觉得这就是世俗谛。从这个方面,也是一类法是实有存在的,实有存在这一部分就是胜义谛,比如说四大;然后通过四大而生的,这些粗大的、缥缈的,这些要毁灭的法都是世俗谛。他们就是这样承许的,这就是安立他们的二谛。下面就是描绘他们的观点。
【他们振振有词地声称:“修道等前生后世的业果根本就不存在,现今的这一神识只不过是从胎位四大聚合的凝酪等中突然出现的,就像酒曲中新生出迷醉的能力一样,并不是来自于已故前世的神识;】
他们认为所谓的修道,前生后世的业果不存在,没有前生后世,没有前世的业显现今生的果,今生的业显现后世的果,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那么所谓的神识,现在我们能够分辨、能够思维的神识不是从前生带来的,它是在怀胎的时候,在胎位四大聚合,因为他觉得这四大是恒常的,是一种恒常的法,是一种实有的法,所以在胎位的时候四大聚合,父精母血这样聚合之后,就会显现这样一种身体,就是“从四大聚合的凝酪等中突然出现的”。
“凝酪”就是在入胎的时候,胎位的几个阶段之一。“凝酪”就好像奶酪,比如酥油刚刚要凝结的时候面上有一层皮,有一层油这个就是凝酪。我们在住胎的时候,其中一位就像这个凝酪一样,就在这个当中,有这个凝酪的时候,突然从这当中就出现心识了。
就好像从酒曲当中突然发生迷醉的能力一样,他觉得这样一种心识不是前生带来的,是在今生的四大当中,今生的色法当中突然出现的,“不是来自于已故前世的神识”。从这个方面他说根本不需要承许前世,也不需要承许后世。
【在这个世界无论留住多久,于此期间便会出现心识与气息,而一旦命归黄泉,则如同油尽灯灭般身体将散为微尘,内心融入虚空,而绝不会再有什么后世;】
前面已经讲到了自己的心识产生的根源,下面就进一步介绍,在这个世间当中,有的时候你是待几年,或者有的时候住几十年,有的时候住一百年,不管你在这个世间当中留存多久,在这个期间就会出现心识,就会出现气息。心识和气息,乃至于你的身体留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有它的心识和气息,一旦死亡就犹同油尽灯灭一样,这个身体就会散为微尘,身体散为微尘之后,这个心识完全也就消散了,跟随身体的消散而消散,就不会有什么心识的存在,也不会有心识流转到后世入胎,这方面的情况就不会出现,所以他就认为绝对不会再有什么后世。不会有前世,也不会有后世。
【而业果、道、解脱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造了业之后,通过这样一种行为,这个行为会产生业,业会产生果,这个业果方面不存在;然后再通过修道,通过修道的力量圆满之后获得解脱,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所感受的苦乐等不同显现就像豌豆的圆形与荆棘的尖锐谁也未制造一样均是无因无缘由本性而生的。”】
今生当中所感受的很多苦乐,这些不同的苦乐等不同的显现就好像“豌豆的圆形”它是自然形成的一样,“荆棘的尖锐”它是自然形成的一样,谁也没有制造。你在丰收的时候,在收获豌豆的时候,把豌豆荚一打开,就会发现里面的豌豆圆圆的,待在这个豆角当中。那么这个豌豆的圆形谁去制造的?谁也没有制造过,没有农夫一颗颗地去把它弄成圆形的,没把它团成圆形的。所以他就觉得这个是“无因无缘由本性”,本来是这样的,无因无缘就可以产生。
还有荆棘的尖锐,荆棘的刺谁也没有一根一根把它削尖,谁也没有制造过,“无因无缘由本性而生的”,所以他就不承许感受的苦乐是通过前生的业而产生的,觉得这个完全是今生当中的一种本性而产生的,无因无缘而产生的。
【因此,这一派的信徒在身心聚合尚未死亡前的有生之年唯一追求的目标就是一己私利。】
所以说顺世外道这一派的信徒,他们在身心聚合的时候,还留在世间的时候,有生之年当中他唯一追求的是一己私利,他就会有这样一种观念,反正没有前生,也没有后世,没有所谓的我现在的苦乐是前生的业带来的,我现在这一世的行为也不需要后世来承担,我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不需要负这些业果的负担,不会承担这样一种业果的责任,所以说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怎么样在今生当中过得好,耍得好,所以就拼命地在今生当中追求财富。
没有业因果的正见的缘故,拼命地在现世当中,可以通过一切手段,反正得到快乐就已经可以,根本不负责任的,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派就这样追求一己私利。有些时候通过它这个特点,也把顺世外道叫做现世美,它就是只是追求现世的美好而已,就不追求后世的美好,这样追求一己私利。
当然在这个派当中,有一些很恶劣的人什么都不顾,一方面这一派总的一个原则就是根本没有前生后世,业果这个方面他们就根本不要担心的、不用担心的;另一方面,在这一派当中还有这样一种差别,就是有些人连这一世今生也不顾及,只要能够得到快乐就可以了,所以通过杀人放火的方式来敛财的也有;还有一些人稍微顾及一点所谓的世间道德、规范,就是说虽然我要得到快乐,但是我在世间当中生存,我的地位、我的面子,我的名声要好,所以说他在做的时候就稍微稍微注意一点,做一个好人,或者不能够危害到自己的名声,反正不管怎么都是追求一己私利,没有想到后世的解脱、其他众生的解脱问题根本没想。这个方面就是顺世外道一种特征,它的共同的特征就是这样的。
如果现在我们内心当中没有坚信因果的话,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追求一己私利。想方设法遮破这种相续当中存在的种子习气,的的确确还是很重要。通过一切方法要在我们相续当中树立起前生后世的确存在的这样一种观念,修道得解脱的这个观念,通过理证,通过很多教义、公案,反正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我们相续当中要树立起牢不可破的业因果正见。这个就是在最初学佛法的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业因果这个问题不建立起来的话,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根本,最后就会变成顺世外道一样,只是追求今生当中的安乐而已,不考虑到后世问题。
也许是有的时候我们相续当中还存在这样一种顺世外道的习气吧,所以有的时候在修习佛法过程当中,对于这些快乐的追求、对于物质的追求,是胜过于追求解脱道的安乐的,如果由我们抉择的话,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就选择钱财、选择享受,就不会选择学习佛法了,也不会选择解脱道了。当然有的时候在外表当中我们也会说我们是修道者,但是如果我们是修道者的话,就不会为了一己享受去放弃修法,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行为和我们想法的的确确有的时候……这方面可能多多少少还是有这样一种邪见在里面作怪的。所以,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讲的一样,想方设法在内心当中树立起业因果的正见太重要了,非常重要。
我们都觉得米拉日巴尊者的苦行无人能比,但米拉日巴尊者说如果你们能够像我一样诚信业果的话,像我这样苦行都做得到,任何人都做得到。就是因为我们相续当中还对业因果的问题没有产生非常稳定的定解的缘故,所以在修道过程当中会出现懒惰、会出现疑惑等等,很多的情况会出现。这个方面也是在修道过程当中必须要予认知,必须要予以重点来遮破的一个问题。
下面简略地说一个大纲要,怎么样遮破他们的要点。
【在遮破此观点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所承认的四大存在依据破析微尘的正理;】
他们认为四大、微尘是胜义,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四大是产生一切其余法的因,他是这样安立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遮破他所谓微尘存在的道理,破四大,因为他的四大是一种色法,我们就可以借用佛法当中破析微尘的道理,把这种四大存在的依据全部破斥掉。在《智慧品》当中有遮破微尘,在后面也有破色法的,像六尘绕中尘的方法,就可以完全把微尘存在的依据打破。
【而要驳倒他们所许的前后世不存在的观点,则凭借破斥无因的理证。】
因为他们前面说,今生的苦乐等完全是无因无缘的,自然就显现的,如果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破斥无因的理证就可以的,如果说一切万法真正无因的话,那么一切万法的显现要么就恒常有,要么就恒常无,肯定会有常有常无的过失,这个就是破无因的理证,从这个方面就可以把他所承许的所谓无因的问题全部给打破。
【关于此等内容从本论阐述世俗谛的正文论证中便可一清二楚。】
这些都是简述,这些内容在后面正文当中全部都要详细地观察、详细地破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