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 12 课

 

 

若想依靠显宗经论来通达空性教义,就不得不学习中观论典,仅依《般若经》,有时很难真正领会其中深义。因为《般若经》的内容不仅甚深而且广大,里面讲了很多空的类别,有色空、性空、相空等等,每种空都会宣讲十几遍,甚至一百多遍,还讲了大量公案,但对于诸法为什么空,可能只有通达了中观论典,才会彻底明白。

 

《中观根本慧论》是所有中观的根本,并且由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所著,它真正揭示了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究竟密意。对于这样一部殊胜的论典,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

 

◎去者不存在之理

 

前面主要从去业——所去道路方面观察,推出了去不存在,下面将从作者方面观察。

 

辛二(于作者观察三类而破)分三:一、宣说作与作者互相观待而成;二、总破三类去者;三、别破去者去。

 

壬一(宣说作与作者互相观待而成):

 

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对方认为:如果离开了去者,去法的确无法得到,但去者是存在的,所以去法肯定也会有。

 

前面中观宗通过理证推出了去不存在,但对方不同意,争辩说:如果没有去者,说去法不成立也可以,但去者是存在的,比如,天授正在路上去的时候(天授是人名),周围的人都能现量见到他,这并非道听途说。既然去者真实存在,去者去的行为(去法)肯定也存在。

 

可能不少人都认同这种说法,比如,今天很多人打电话问我:“堪布,您是不是已经出发去成都了啊?”我还没有真正去,只是心里这样想,外面就已经到处传开了。在大家眼里,我这个去者肯定存在,因此我去的行为也必然有。但我好像没对谁说过我要出去,你们好像都有他心通一样(众笑)。可能那天课后有个人问的时候,我说了一点点,也许这样传开的吧。

 

对方所许的去者和去法的关系,在因明当中是一种能立所立的关系。能立是去者存在,所立是去法存在。

 

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中观宗驳曰:去法和去者互相观待,如果真有去法,说有去者也可以,但因为无有去法的缘故,你们又如何得出有去者的结论呢?

 

中观宗反过来以同等理遮破:去者和去法互相观待,没有去者就没有去法,没有去法就没有去者。既然现在去法尚未成立,与它观待的去者也不可能成立。如果去者还没有成立,把它作为能立来证成去法存在,肯定不合理,因此对方的说法不能成立。

 

就像昨天有道友提出,应该先有所去道路,之后去者才能在路上去。但这只是我们的颠倒分别,并不合理,因为所去道路是指去者所去的地方,如果去者尚未成立,所去道路就不可能单独先成立,因为两者互相观待。就像如果没有父亲,观待父亲的儿子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儿子,观待儿子的父亲也不会有。同样的道理,去法不成立,与之观待的去者也不可能有,以此就遮破了对方去者存在的观点。

 

壬二(总破三类去者):

 

对方辩解说:如果没有去者,“天授正在去”的事实就无法成立,既然现在天授可以在路上去,就说明去者是存在的。

 

这种观点不成立,如果去者的本体成立,那么在去者、不去者、除此之外的第三种去者当中,肯定会有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去者则不去,不去者不去,

离去不去者,无第三去者。

 

中观宗驳曰:去者不能成立,可以从三方面观察:如果是去者,则不可能去;如果是不去者,更不可能去;离开了去者和不去者,并无第三种去者。

 

一、去者无有去。因为在一个去的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去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去色达,他去的行为只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

 

虽然名言中一个去的过程可以有多个假立的去,但以胜义理遮破的实有自性的去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多次去的行为,就说明去的自性并非实有。

 

如果只有一个去的行为,那么它与去者相关联,还是与去法相关联,或是与两者都相关联呢?或者说,去的行为是在去者身上体现,还是在去法上面体现,或者在这两者上面都体现呢?

 

如果认为去的行为与去者无二无别,就等于承许去的行为与去法毫无关系,因为只有一个去之故。如此一来,去者就没有了去法,但没有任何去法的去者,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得到。

 

如果认为去的行为与去法无二无别,去者就会因为没有去的行为而无法成立。为什么称一个人为去者呢?只有当他有了去的行为,才能叫去者,否则就不能叫去者。如果去者不成立,与之观待的去法在这个世间也不会有。

 

如果认为去的行为既与去者相连,又与去法密不可分,去的行为就会出现两个,这样与之观待的作者也会有两个,但去的整个过程,只有一个去者、一个去的行为、不可能有两个去者、两个去的行为。这明显违背了现实、违反了一般规律,现量和比量都不能成立。由此可知,所谓的去者去不能成立。

 

二、不去者也无去。之所以叫不去者,是因为它就像石女儿、柱子、瓶子一样不具有去的行为。既然没有去的行为,当然不能去。

 

三、离开了去者和不去者,亦无有去。除了去者和不去者以外,是否存在一种第三品物体或补特伽罗呢?怎样以智慧眼观察,也无法找到这样的第三种去者,如此自然也不会有去。

 

如果去者、不去者、第三品去者都没有去,去还会以什么方式成立呢?无有任何方式。由此可见,去者和去都只是名言中如梦如幻的假相而已,胜义中没有任何真实的本体。

 

◎类推他法

 

不仅对来去可以这样观察,对其他法也可以这样推断。比如,吃者不吃,不吃者不吃,除了吃者和不吃者以外,第三种吃者不存在,也无有吃……这并不是佛教徒的一种词句游戏,通过中观推理,我们能彻底破掉相续中的所有执著,最终了达万法的实相。

 

◎闻思修是开启慧眼之匙

 

可能有人会想,既然来去不存在,我们为什么能现量见到来去呢?慈诚罗珠堪布在《中论》讲记中说:有眼翳者看到的海螺是黄色的,虽然他知道这不是真实的相,但在眼病没有痊愈之前,这种错乱相却不会在他眼前消失。同样,凡夫人因为具有烦恼障和所知障,所见都是颠倒的幻相,虽然依靠龙猛菩萨的加持力,我们可以懂得无来无去之理,但这只是理论上明白,只有证悟之后,才能真正见到无来无去的法界实相。

 

从不见实相到照见实相,需要一个闻思修的过程,就像医生告诉一位得眼病的人:海螺是白色的,由于你得病的缘故,才把它看成了黄色。虽然病者看到的海螺确实是黄色,但如果他肯相信医生的话,一直坚持吃药,病慢慢痊愈之后,就会现量见到白色的海螺。我们现在也是如此,万法不来不去的道理虽然理论上明白了,但在看外境时仍会觉得来去存在,所以必须通过不断闻思修行,逐渐断除自己的实执障碍,到了一定时候,在自己的境界中来去的假象才会荡然无存。

 

◎破斥心的来去

 

法王如意宝传授的很多大圆满窍诀,都要依靠中观理证来抉择。在《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中,法王如意宝说过:我们要依靠中观最尖锐的理证来破斥心的来去。《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也有如是教言。可见学习中观理证非常重要!

 

在平时生活中,大家最好经常运用这些理证观察自己的心,比如当生起嗔心时,可以观察嗔心是去者去,还是不去者去……昨天有位熟人来我家做客,他说自己因为一件事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旁边一位堪布开玩笑说:“好,那我把这个嗔恨的‘善根’回向菩提吧。”在我们生起强烈嗔心的当下,如果能运用本品的方法观察心的来龙去脉,很可能就会通达心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