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讲记:【讲记】《缘起赞》02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学习《缘起赞》。《缘起赞》是通 过宣说缘起来赞叹佛陀,既是对于了知缘起性空本身的赞叹,也是 对于缘起道理的赞叹。佛陀发现了缘起的规律,宣讲了缘起的道理, 对我们来讲缘起也是至关重要的解脱核心。如果有了缘起性空,我们积资净障、成就佛果等等,都有了最主要的道。

 

如果没有通达缘起性空,虽然在身语意上修习一些善法,比如修习出离心,但是在所有通达心的善法当中,只有通达缘起的空性才是真实断除烦恼障、所知障的唯一因,其他的心只是助缘。有些助缘比较远,只能让我们成为法器;有些助缘比较近,比如世俗菩提心、大悲心等等是帮助我们证悟实相的殊胜助缘。这就像加行一样,有些比较远,有些比较近,外加行、内加行,还有大圆满的不共加行等等,都是证悟实相的助缘。其中越靠近心的本性就是主要的助缘,其他显现上比较远的,只是让我们的心成熟,使我们成为法器等等,这方面的助缘有一定的差别。

 

在所有内心的作意中,作意缘起性空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菩提心也是证悟空性的助缘,在真正的大悲和菩提心本性中有平等的意义,空性也是平等的意义,因此从平等的侧面来讲是一样的,菩萨证悟了空性一定会现前大悲,佛陀的悲和智完完全全是圆满的。

 

对我们而言,如果不通达缘起空性,就是没有具足修行成就的最核心因缘。虽然我们非常勤奋,但是也不一定会在很快的时间中行走在最殊胜、直接的道上。因此学习缘起性空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安立缘起性空的时候,主要是二转法轮中宣讲的比较明显,三转法轮中缘起性空的特点就不那么明显了。三转法轮主要是直接给我们宣讲如来藏的功德,讲到了缘起而性空,所有凡夫众生根识面前所有的法,或者有些宗派如果讲六识,就是六识和六识对境的一切法;如果讲八识,就是八识和八识对境的一切法,这是凡夫的境界。不管是六识还是八识,反正六识、八识的本性和所缘境包括了一切法,里面没有包括凡夫的法一个都没有。有些是我们眼识、耳识的无分别现量直接见到的,有些是我们的意识可以去缘的,比如过去现在未来的法,以及见到、见不到、妄想的,乃至于缘佛的境界、如来藏等都可以包括在内。

 

二转法轮通过缘起来抉择性空,就是我们所看到一切本性是离戏的。为什么本性是离戏的?一切法是依缘而起的,依缘而起的法都是空性。通过我们分别心可以大概地认定实相,即以缘起性空来靠近它。

 

二转法轮主要是打破凡夫人的执著,不管是我们对于六识和八识本身,还是对六识和八识对境的执著,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抉择,任何显现在我们的识面前的法都是无自性的,这种无自性就叫离戏。刚开始抉择,有显现也有空性,虽然我们暂时来讲都可以承认,但是究竟来讲,如果把显现破掉了,显现的空也不会有了,这种离开现空、有无的本性叫做离戏。

 

二转法轮中在凡夫人的分别念前能够引发实相的抉择方式,这是对我们讲的。菩萨还需要学习缘起性空的推理吗?绝对不需要, 他们已经现量见了,不用再推理了。这些推理是给谁推的?是给我们的推理;是帮助谁抉择离戏?就是帮助我们抉择。难道菩萨不用吗?这个推理对菩萨来讲是比量,已经现见不需要再推理。

 

就像明明已经看到了火,你说这不行,我还要去找烟,找到烟 之后,以烟来推理火,不需要这样。如果现量见到了,推理没什么 作用;如果不知道下面有没有火,可以通过烟的相来推知。圣者菩 萨已经现证空性了,如何缘起而性空对他们来讲就不需要。对我们 而言非常需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八识和八识对境的相没有真 实的了知本性,被自己的分别念加进去的种种执著迷惑之后,使我 们不知道六识、八识和它们对境的本性到底怎么样。看到杯子柱子、山河大地等凡夫人所执著的一切法,产生的所有情绪、概念的本性 怎么样?到底有还是没有。

 

佛陀为了让我们能够靠近佛菩萨的境界和真实的本基自性宣讲了缘起性空。我们现在看到所有的法都是缘起性空的,如果要真正了知缘起性空、一切万法本性无自性,就要通过我们可以运作的推理方式帮助我们了知。当离戏空浮现在凡夫人的脑海中,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总相。什么总相呢?就是实相、空性的总相,虽然它还不是真实的空性,只是空性大概的概念,但是我们循着这个方向修下去,慢慢就可以靠近真实的空性。

 

二转法轮讲解的方式是通过缘起性空来抉择。三转法轮需要吗? 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三转法轮直接讲的是佛的境界,讲到佛看 到的是什么,而不是说凡夫人看到的是错误的。

 

二转法轮讲的所有具有分别念的凡夫众生看到、认为的一切都是颠倒、迷乱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否认了凡夫人的一切,不管认为它有,还是没有,只要是凡夫的心识可以安立的一概否认, 全都不是。既然否认了有边,安立无边总对了吧?无边也不是。如果没有有无边,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呢?还不是。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什么都不是,把我们能够认定、抓住的东西全部打破了。不管是所抓的东西,还是能抓的心识,全部抉择为空性,这时告诉你这种状态比较靠近于真实。

 

二转法轮通过否定执著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三转法 轮不是通过否定的方式,而是直接告诉我们佛证悟的如来藏的本性。这时会不会又落到实执当中呢?不会。因为三转法轮是在二转法轮 的基础上讲的,二转法轮已经把我们的实执打破了,所以在空性基 础上再去认定的如来藏,不会落入到凡夫人分别执著的状态中。

 

为什么不会落入呢?因为只要是凡夫人能够抓住的东西,在二转法轮当中一概破了,所以不能再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三转法轮中去了。我们要对以前在二转法轮中所学习到的内容说再见了。为什么凡夫人的分别心不能带到三转法轮中去呢?因为这些在二转法轮中已经完全否定了。

 

有时我们学习佛法会犯一个错误,虽然在二转法轮中已经把凡夫的分别心破干净了,但是我们忘了,学到三转法轮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分别心带到三转法轮当中去。我们说这里为什么有实有、常乐我净呢?如来藏到底是不是缘起性空?这些不需要讲。为什么呢?因为二转法轮中这些分别念已经息灭了,所以我们不能再以凡夫人的思想去看如来藏,应该借助佛的智慧来看如来藏。

 

三转法轮当中的如来藏不是直接给我们讲凡夫人执著的是错的, 而是站在佛的智慧来说,这是如来藏、光明,不是虚幻的,这是实 有的。佛面前的真实存在取个名字叫做实有,而不是我们在二转法 轮当中所破的心去执著的错误实有。

 

我们一定要知道,因为三转法轮不是用我们的视野,而是以佛 的智慧安立的如来藏,所以三转法轮如何使用常乐我净这些名词, 永远不会落入戏论、实有。为什么呢?这是以佛的智慧来看如来藏, 而不是以凡夫人的视野来看如来藏。如果以凡夫人的视野去看如来 藏,常是我们分别念的常有,乐就是我们认为乐的概念,全部落入 到戏论中,这是不对的。在二转法轮当中应该把这个工作全部做完 了,即把我们刚开始讲的八识和八识的对境一概破斥掉。这些都不是实相,全部破完了,你还能继续在三转法轮当中,用分别念去看三转法轮的东西吗?那是完全错误的。已经跟你说过了这些都不真实,三转法轮不需要用缘起性空。为什么呢?因为缘起而性空在二转法轮中全部抉择完了,三转法轮直接讲的是佛的实相境界,完全不是我们的分别心能够染污的大无为法的自性。

 

如果我们执著,比如凡夫人现在缘的佛境界、一切智智、如来 藏站在二转法轮的侧面来讲都是缘起性空,这一点在上堂课已经讲 过了。这种如来藏只能出现在第六意识的对境当中,这是我们的概 念如来藏,而不是真实如来藏,我们根本缘不到真实的如来藏。你 缘不到如来藏,还说它是空的、我要破如来藏,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缘佛的如来藏说这是不是缘起性空的?这不需要。因为执著如 来藏实有、不空的概念只能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毫无疑问我 们脑海中的如来藏当然是缘起性空的,缘起的就是性空,没有实有, 这个无实有就是如来藏的本性。

 

我们打破了对如来藏有无是非的执著就是一种高度还原,这方面还是相似的还原,因为它还不是自相,所以我们大概接近了如来藏就是这样。什么样子呢?离戏是它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如来藏不是有,不是无,如来藏是缘起性空的这部分,打破了我们对如来藏错误颠倒的执著,这样就接近了如来藏的真实。

 

什么是如来藏?如来藏有两部分,一个是它的空性,一个是它 的光明,二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虽然对佛来讲无所谓,他本来就 安住在离戏的本性,不是分别念的状态,但是对我们来讲,应该怎 么去认知如来藏呢?第一步是用离戏的理论去抉择,如来藏是我们 的脑海当中执著的概念,应该是缘起性空的,它不是实有的,就把 我们对如来藏的实有执著,通过这种理论去打破了,还原了佛前的 实有。这不是说我们去破了如来藏,而是说如来藏本来是怎么样的, 我们去还原它。如来藏本来是空性的,通过这种方式抉择完之后, 就是缘起而性空。

 

我们学完之后,再带着空性见去看三转法轮当中讲的如来藏光明,它本来就是空性的,我们再去抉择它的光明,就可以进一步地还原它的另外一部分。哪一部分呢?如来藏本身不会分成两部分让我们抉择,它本来就是一个,这一个也是假名,如来藏是一味的本体。佛陀为了方便我们大概了知如来藏的本性,所以分了两个步骤来抉择。

 

首先打破我们对如来藏的实执。凡夫人的分别念怎么去缘都不是真实的如来藏。那么应该怎样呢?首先抉择如来藏是空性的,如来藏的空性意味着让我们丢掉对如来藏的戏论,要把我们认为的如来藏实有、恒常等等凡夫人加在上面的观点全部去掉。从这个侧面来讲就是抉择空的部分,然后再以三转法轮的体系来抉择光明的部分。

 

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抉择的是一个实相,没有两个,不是一个空的实相,再加上一个光明的实相,也不是二转法轮只能证悟空,证悟光明必须要通过其他途径。

 

这是以两套不同体系抉择一个东西。我们用般若的体系只能抉择离戏,没办法抉择光明。如果在第二转法轮中说把其他的部分破 掉,光明是不破的。刚好在凡夫人的思想中还有一个东西可以抓住, 又变成了一种分别念的所缘,所以二转法轮都要破干净,什么都不 能留。

 

在二转法轮的体系中怎么抉择如来藏的光明呢?抉择不了,全部否认,如来藏的光明在二转法轮也要否认。为什么呢?如果要抉择光明,不是把其他的破掉之后,留下如来藏光明不能破,这个不可能,空性都要破,如来藏光明也不存在。在这个状态中,二转法轮的体系只能抉择离戏的空,抉择不了光明。光明部分怎么来抉择呢?在三种法轮的体系中用净见量来抉择。

 

这是两个体系,三转法轮的体系主要安立光明显现,有的就有,没有就没有。三转法轮不是著重抉择空性,二转法轮不是著重抉择光明,二者合起来就好了。我们通过二转法轮抉择离戏、三转法轮承许光明,以三转法轮净见量的体系来承许光明时也不会落入实执。为什么呢?有了前面的空性铺垫,再把这个思想带进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首先抉择空性再抉择光明,后面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它们统一,这有点困难。我们觉得这是两个分开的东西,这是空,那是光明。为什么最后我们要统一呢?好像把两个东西硬生生地合在一起,不是这样的。佛陀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认知一味的法性而分开宣讲,如果一起讲,我们根本没办法通达离戏又是光明的状态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小脑袋里面的智慧抉择不了,也无法接受。

 

因此分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首先打破错误的观念,再引出如来藏,虽然似乎是两个,但只是以两个步骤抉择一个东西,最后我们要把它统一起来,统一起来是什么呢?知道本来是无二的。凡夫分别念就是这样,我们应该花一定的时间来学修。

 

第二个步骤是当我们知道了无二之后,通过很多仪轨修行,显宗的空性仪轨,可以泯灭我们的无二执著,密乘的生圆次第是直接修持一切万法的本性,这是修它们高度统一的方面,这里没有两个东西,直接用它的实相来修行,这些慢慢可以做到。

 

我们一定要清楚缘起性空主要是在二转法轮中来抉择,三转法轮不是在抉择性空。虽然如来藏毫无疑问是性空的,但不是主要抉择这方面。因为抉择如来藏性空打破实执的部分,在二转法轮当中已经做完了,所以三转法轮直接可以说如来藏的光明是常乐我净, 具有什么功德。我们翻开《宝性论》都是在讲如来藏如何存在,以及如来藏的光明、功德、事业等等,根本不讲如来藏如何空,二转法轮已经讲完了,三转法轮即便讲一下也是很简单的。

 

有些对教义不善巧的人,觉得三转法轮讲的和二转法轮是矛盾的。因为三转法轮中没有出现空性的字眼,所以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应该是实有的。而二转法轮中应该是空性的,根本不存在,如来藏也不承认。为什么呢?如来藏已经破了,什么都没有了,有些人就说如来藏是不了义的。

 

按照自宗的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传下来观点,二转法轮、三转法轮只不过是两个体系而已,抉择的是一个实相, 而实相的空和光明二者之间都是一味的。如果我们真正通达了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之后,就会对于实相完全产生定解。

 

学习《缘起赞》主要是为了打破实执,对我们来讲如来藏当然很好,不仅每个人都具有,而且了知如来藏的功德非常大。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扫清障碍,如果没有把障碍扫清,通过凡夫人的实执去缘如来藏,其实如来藏的本性已经被我们的分别念绑架了, 不是真正的如来藏了。

如果没有二转法轮的空性,通过自己的实执学习如来藏,总是落在我们思维当中,无法了知如来藏的本性;如果有了空性的见解之后,再去看如来藏都是对的。如来藏的本性符合离戏的观点,只不过把凡夫人的分别念通过二转法轮的体系扫干净了,我们才会知道一切万法都是离戏、空性,如来藏的本性也是离戏的。

 

我们不应该以凡夫的视野去看如来藏,虽然我们没有佛的智慧,但是可以试着借助佛的智慧,比如通过净见量来看如来藏。这方面告诉我们,从佛的智慧来看,功德是光明、恒常的。这时再把我们学到的二转法轮的空性思想带进来看,就符合于如来藏既是离戏又有光明,光明又是离戏的实相,不夹杂任何凡夫人的东西,纯粹还原如来藏的本性。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讲,如来藏真正的本性是实相、胜义谛,就 是一切万法、凡夫人、心识等本来面目,这是二转法轮讲的离戏和 三转法轮讲的光明,我们现在正是安住在这个自性当中。

 

抉择完之 后,就要一步步去现前它,你已经知道了内心安住着这个东西,下面怎么办呢?就要按照上师的窍诀一步步地去接近它,把我们的烦恼障、所知障等实执融化,这些本来就没有,只是把迷乱消尽而已,这样的见解非常坚实稳固。

 

对于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之间的联系,不学佛法的人根本不关心,对他来讲没有什么困惑;已经完全证悟的圣者也不会困惑;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些困惑,尤其是对于二转法轮讲空性,三转法轮讲实有如来藏,有些道友们会出现一些困惑。

 

这些疑惑,甚至错误的理解都是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探究它的本性到底是怎么样的。即便走错了,它的种子还在,以后也会通过这种习气引导我们遇到佛菩萨的化现,为给我们讲解如来藏的真实意义。

 

我们一定要在学习如来藏之前,通达二转法轮的空性。如果我 们知道了二转法轮的空性,不是说知道了大概的意思,或者怎样去 抉择空性步骤,通过一二三,最后知道是空性的,我们还要明白二 转法轮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它和实相、如来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去思维。虽然我们单独学习空性,有时觉 得没有什么,好像非常容易懂,但是如果和如来藏甚深的实相结合 起来看的时候,有些道友觉得里面有个坎儿就过不去了。

 

我们要知道如来藏为什么讲空性?空性和如来藏有什么关系?

 

如来藏到底是不是空的?能不能成为所破?佛陀证悟的如来藏,还有我们的实相如来藏,永远不会成为凡夫人的所破。它怎么会成为所破呢?它是大无为法,不是迷乱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所破,只是我们对如来藏错误的观念会成为所破。

 

二转法轮中所有的法都是理所破,连如来藏的本身都是正理的 所破,实际上正理的所破就是我们脑海中的东西,此外没有其他的。我们看到的瓶子、柱子,还有听到的声音,不管你认不认识它的本 性,都是空性,也是离戏的。我们要破的是脑海当中加给这些东西 的执著,即错误迷乱的认知。

 

如来藏本性不会成为我们真实的所破,我们缘都缘不到怎么破? 如果我们缘到了如来藏,还会产生真实的执著吗?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没有缘到过如来藏,现在处在迷乱当中,所以看到佛经中 如来藏的名词出现在我们学习的知识范围中,就把经论中描绘的如 来藏状态和我们的实执分别心搅在一起,觉得这个到底怎么样?这时必须要分开,凡夫人分别念认知的如来藏都会带有自己实执的色彩。就像一个人今天带着很强的情绪,当情绪没有解开之前,他看什么人都不对头。凡夫人现在看如来藏、实相,就带有这种凡夫人的特色。

 

凡夫分别念的特色就是有无是非的执著,反正他把看到、听到的都去安立一个有,或者无,用自己的分别念一个个去对,这个对不上再换一个,那个好像能对的上。这些能对上吗?凡夫人的分别念中有无是非的执著,没一个是对的,换哪一个都不行。那怎么办呢?到哪里去找第五个来配它吗?不需要,这些都错了。不用再去找一个凡夫人能够想到的东西去和如来藏相应,放弃了执著自然就相应了。我们执著的如来藏状态都是错的,只能说把凡夫人的分别念息灭就是对的。

 

以前大德们以一个核桃比喻二转法轮,《般若经》或者龙树菩萨等讲的法相当于告诉你核桃壳有什么过患,不仅不能吃,而且会障碍你吃到里面的核桃肉,就是告诉这个壳不对,一定要去掉。三转法轮是讲核桃肉很好吃,可以拿来吃。两者讲的都是核桃,一个是 讲它的壳不好,一个是讲它的肉很好。二转法轮讲的是凡夫人的执 著怎么都是不对的,要把障碍去掉,三转法轮是光明如来藏的自性, 这样我们就会很好理解。

 

讲的都是一个,二转法轮是把不要的东西去掉,三转法轮是讲 核心的精华。二转法轮讲凡夫人的分别念是迷乱的,不能执著;三 转法轮告诉你如来藏的自性。如果我们不去壳,直接说核桃很美味, 壳这么硬,根本吃不了,当然我们就会误解。三转法轮讲的是里面 的内容,如果你不去掉外面,永远尝不到核桃里的美味。只有首先 把壳敲碎,然后告诉你这是好吃的,我们再去尝就是好的。

 

为什么呢?因为已经把障碍扫清了。如果我们没有通过二转法轮把该破的实执破掉,直接说如来藏如何,如来藏的思想、再好的精华都会被我们的实执分别心染污了,直接就被它收编了,这还是如来藏吗?根本不是如来藏了。那是什么呢?庸俗分别念,或者概念如来藏,不是真实的本性了。

 

菩提心也是一样,菩提心那么好,被我们的我爱执染污了,就会变成了为我执服务的东西。如果你要修菩提心,必须要把我爱执去掉;如果你要修菩提心,又有我爱执,这不可能是菩提心。第一个我们要打破我爱执,第二个要修利他,两个配合起来可以真实地修好菩提心。

 

前面讲了空性为缘起之理,今天学习第二个问题。

 

庚二、是否通达缘起而决定能否解脱:

 

凡夫愚众缘何法,边执束缚反坚固,

精通彼理诸智者,以此斩断戏论网。

 

凡夫愚众缘任何一个法,都是“边执束缚反坚固”,不管缘什么法,都被边执见所束缚,而且执著会越来越坚固。精通缘起性空道理的 智者们,通过所通达的智慧可以斩断戏论之网。缘起性空不但不是坚固的,而且是斩断束缚的最强利器。这样的缘起正理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可以把这些束缚的网全部斩断。

 

凡夫人的思想不是一把刀,就像蜘蛛吐的丝一样,非仅对解开网锢没有什么用,反而还是不断地把这个网编织得特别牢固,相当于蜘蛛找到一本秘籍之后修炼了一下,怎么把蜘蛛丝变成金刚丝, 怎么吐出无法破解的最牢固、上乘的高质量丝。修行也是这样的, 如果不懂得善巧,我们修的任何法都有可能让我执变得更加坚固, 难以破除。

 

我们学习佛法需要正知正见,有时觉得自己在修行,其实只是 在坚固实执而已。能够真实的打破实执的就是如理如法的闻思修行, 讲解窍诀、抉择正见,或者学习经论非常重要。

 

“凡夫愚众缘何法”,刚刚我们在讲这堂课之前讲了凡夫人的执著没有相应于无分别智慧,在通达缘起性空的道理之前,都会缘这样那样产生执著。不管凡夫愚众缘什么法,都会因为没有通达缘起性空的缘故,所以安住在边执见当中。边执见是五种见之一,就是执著有无二边。不是执著有边,就是执著无边,落于有无二边叫做边执,这种见是边执见。

 

“边执束缚反坚固”,不管怎么样,有时一些外道、凡夫人,想要从不自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通过边执见去解开束缚,边执见本身是制造束缚的,怎么可能用一个制造束缚的工具来解开束缚呢? 虽然这台机器上带有解开束缚的标签,功能注明了打开机器就会解开束缚,但是我们发现打开机器之后,源源不断地制造了更多的束缚。如果有智慧的人就会发现上当了,买了一个假冒产品;如果没有智慧的人觉得这个很好,也许会暂时的解决一点小问题。凡夫人本身就是束缚制造者,如果不打破凡夫人的执著,想要真实的离开束缚、获得解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反坚固”呢?因为凡夫人没有以缘起性空、无自性的殊胜智慧接引的所有思想都是边执见的来源。比如缘一次瓶子就加上一股绳子;再缘一次又加上一股绳子。认为瓶子是有的不对,认为瓶子是没有、断灭,又加了一个无的绳子,就是这样变着花样的加绳子,没有真实解开束缚的时候,执有也是束缚,执无还是束缚,只不过束缚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凡夫人的束缚方式是不断的执著世间八法,而外道的束缚是五火焚身等苦行,以修某种世间的禅定、寂止为解脱,只是在自己束缚的本体上加了一条四禅、四无色等禅定的绳子,并没有真实的解开束缚,反而令束缚越来越坚固了。

 

内道一般讲显宗的时候有四种宗派,小乘中有两个,即有部和经部; 大乘中有两个,即唯识和中观。大乘中观宗毫无疑问就是讲解开束缚、抉择万法缘起性空的,它下面的宗派多多少少还是被实执所束缚。其中有所不同的是,小乘有部以上的宗派和世间凡夫愚众、外 道还不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小乘有部和经部的解脱者具有实执,虽然不知道涅槃本身是空性的,对于无分微尘、无分刹那还会有执著,但是能够解脱说明他们见到了一部分的缘起空性,这是见到了实相的一分。如果从最圆满的大乘中观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仍然束缚在某种实执当中,虽然某些法还没有抉择为空性,但是对于某些法,比如粗大五蕴的执著部分的缘起空性,这些内道的修行者能够见到一部分缘起,也就能见到一部分空性。如果能够见到一部分缘起空性, 就可以从这部分的实执中解脱,而对于小乘来讲,就是见到了解脱轮回最关键的那一部分的缘起,这是什么呢?就是人无我。见到了人无我之后就可以解脱。

 

唯识宗可以抉择到人无我空性,法无我并不圆满,他们对于遍计所执性的空已经抉择到了,而依他起的部分,缘起性空是抉择到了,这一切都是依他而起,他就是因缘的意思。这些法是依因缘而起,就是依靠阿赖耶识的习气而起。因为这部分是缘起的,所以无自性,这一部分他能抉择到。依他起的基础胜义当中实有的心识,也就是阿赖耶识,他们抉择不了,觉得应该是一个实有的本体。

 

我们在学习《智慧品》时提到了一个术语,唯识宗有一个原理叫做假必依实,即假立的法必须要依靠一个实有的基础,否则安立不了,他们的缘起空性也是在实有的基础上,这部分的实有打破不了,仍然被某种实执所束缚。

 

“精通彼理诸智者,以此斩断戏论网”,如果我们把第一二句解读为世间凡夫和外道修行者,后两句就可以解释为小乘以上的修行者。

 

“精通彼理诸智者”,小乘以上的修行者对于缘起性空的道理,也是精通了最关键的部分,所以他们可以斩断与能见到的缘起性空相应的一部分戏论网。这一部分斩断的是什么呢?无始以来导致有情流转轮回的人我执戏论网可以斩断。再往上的宗派自不用说,中观宗更加完全能够斩断,也可以这样理解。

 

还有一种是什么呢?就是中观宗以外的所有宗派都包括在第一二句中。刚刚我们讲有些人纯粹被戏论所束缚,有些人被一部分的戏论所束缚,都可以说是“边执束缚反坚固”。不但没有真实的解开, 而且通过无分微尘,或者对于阿赖耶识的执著,这样串习下去,都是坚固自己的执著而已。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注释中讲,常断见分为粗大、中等、微细几种,唯识宗、小乘都可以放在微细的边执见中。这样理解的话,后两句只是指中观宗了。“精通彼理诸智者,以此斩断戏论网”,中观宗不是部分斩断,而是完全了知一切万法都是缘起而性空的。“彼理”就是缘起,一切精通缘起性空道理的智者们,“以此斩断戏论网”,可以通过这个来斩断戏论之网。

 

精通彼理的智者到底是圣者以上,还是也可以是凡夫?有些道友很关心这个问题。圣者凡夫都可以。为什么呢?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是不是精通了缘起性空?他们完全现见了,可以说是精通的, 他们以此斩断戏论网就是完全现证了无我空性。从他们亲证法界的侧面来讲,彻底斩断戏论网,可以这样直接理解。

 

凡夫人不是圣者那种证悟的精通,他们学习了中观、般若,虽然对于缘起性空的正理没有真实证悟,但是已经通达,没有任何的怀疑,定解非常稳固。精通这部分缘起性空正理的凡夫也可以斩断戏论网。这是见解上迷惑,不是证悟方面,就是斩断了闻思增益损减侧面的戏论网。这是通过什么斩断的呢?通过定解来斩断的,不是通过证悟空性来斩断的。

 

定解可以是精通空性之后产生的,也可以是证悟空性之后产生的。一地以上的菩萨证悟了空性,通过自己证悟的功德斩断了戏论网,而凡夫人则可以通过闻思之后产生的定解来斩断戏论网。前者直接解脱了,后者是无限地接近解脱。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了中观的定解,就有了斩断戏论网的能力, 所以很接近解脱了。就像《般若摄颂》中讲的一样,如果手上拿着 般若法本,说明很快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已经精通彼理的人,也不是手上拿着般若法本的层次了。心中有了般若的意义,以及缘起性空殊胜的定解,当他的定解达到可以斩断戏论网的程度,说明离真正的解脱很近了。这时必须要为了证悟空性积资净障、祈祷上师, 或者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等密法。

 

从这方面来讲,是否通达缘起决定着能否解脱。最后我们把颂词再对应一下科判。第一、二句讲的是没有通达缘起不能解脱,边执束缚反坚固,怎么解脱?后两句是通达缘起斩断戏论网就可以解脱,科判是“是否通达”“能否解脱”。通达了就可以解脱,没有通达的就不能解脱。对我们而言,无论如何都要在相续当中引发空性的定解。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不断地发愿通达空性。以前上师讲了,平时应该把《般若摄颂》《金刚经》《般若经》《心经》《大般若经》之类的经典,放在佛堂上每天供养、顶礼、发愿,时间长了之后,我们和般若空性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慢慢就可以通达。一部分道友刚刚起步,首先要通过这些方式或者抄写般若的经典,和般若波罗蜜多建立一种比较紧密的联系。

 

还有一部分道友虽然可以通过这些道理来抉择空性,但是也需要对般若的法本恭敬顶礼。前行中讲,常啼菩萨看到法胜菩萨的宫殿里面也供奉了《般若经》,只不过他供养的《般若经》是高质量的,以金粉书写、硫璃制成,香也是最高档的,常啼菩萨显现上也是对《般若经》供养的。我们认为自己现在大概了知空性了,可以不用供养、顶礼、祈祷了吧?这还不行,其实我们更加需要努力, 能够帮助我们证悟实相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善根都要去做。

 

如果凡是可以证悟般若的因素都愿意去做,有了这种热情的时 候就是真实地对于证悟空性很有兴趣。如果觉得反正我已经通达了, 这些做不做无所谓,说明你在某个侧面虽然有一点福报,但是这个 福报还不够,没有真正认为证悟空性太重要了,只要和证悟空性有 关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顺缘,我都要去做;只要是障碍证悟空性的,哪怕一个小小的违缘,我都不能去做。如果有了这种定解,说明你对于真实证悟空性本身的兴趣很大;如果还没有,可能这方面的因缘、福报还是有所欠缺。

 

庚三、以此建立佛教胜过他宗:

 

通过是否通达空性决定能否获得解脱以此建立佛教胜过他宗。因为是否通达缘起,可以安立能不能获得解脱。在这些宗派当中, 哪些宣讲了缘起空性,哪些没有宣讲?宣讲了的,当然可以直接获得解脱,能够斩断戏论网;没有宣讲的就没办法。因为佛教当中宣讲了,所以超胜没有宣讲缘起空性的他宗。

 

除此教义余无故,本师美名唯称您,

众外道徒之虚词,犹如狐狸充狮子。

 

“除此教义余无故”,除了佛法当中有这个教义之外,其他的外道没有缘起性空的道理。

 

“本师美名唯称您”,真实导师的美名只有对释迦牟尼佛您来称呼。有些人可能会说,阿弥陀佛是不是导师,还有以前的佛呢?在我们这一期的教义当中,只有释迦牟尼佛宣讲了缘起空性,在这个时间段中,不是佛教,就是佛教之外的外道,因此只有释迦牟尼佛您可以称之为本师。

 

“众外道徒之虚词”,其他外道徒也称自己的本师为导师、大雄、薄伽梵、世尊等等,虽然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称呼,但是外道称呼 自己的本师为导师都是虚词,真正来讲,他们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犹如狐狸充狮子”,就像一只狐狸冒充狮子,或者给一条狗起名 叫做狮子一样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个虚词而已。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第一个科判讲了缘起性空,第二个科判讲对缘起性空是否证悟关系到能不能斩断戏论网的问题,第三个科判顺势而下,证悟了可以斩断戏论网,没有通达的就没办法证悟。

 

我们可以分析,整个世间只有内道和外道,内道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宗派,此外的宗派叫做外道。我们分别的时候,他们的教义不是在一个颂词中就能解决完了。宗喀巴大师这样讲,并不是说自家人讲一讲,我们是最好的,但是千万不要传出去,传出去就惨了,并不是说只能在内部宣传一下我们的宗派是最好的。

 

这些内道和外道宗派的存在,在印度祖师们的论典中频频出现, 比如外道的观点怎么说的,佛法的缘起是什么,早已非常全面地铺 开了。这些论典翻译过来之后,汉藏的很多智者也对这些问题做了 很多分析。因为印度的论典可靠地引用了外道的观点,佛教论师精 通内外道,不仅精通外道,也精通内道。比如以前的月称论师、法 称论师等印度大德,他们和外道辩论的时候,绝对不可能捏造一个 外道根本没有的观点说,你们有这个过失、那个过失。对方说,我 们的书上哪里写了这个观点?虽然你是破了,但是我们根本没有这 样讲过。这样辩论任何人都不会承认。他们所引用的都是外道承认 的,在外道论典中出现过的观点。针对这个观点有什么样的问题, 就引用对方论典中的原文,面对面地说:“这是你承认的吗?”他说:“是我承认的。”然后开始辩论。

 

到了我们这里,一个颂词就讲完了,好像外道没有的,我们都有,那是不是我们在闭门造车、夜郎自大呢?根本不知道外面什么样,就开始在这里喊口号了,说我是第一。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讲一下这个背景,像《缘起赞》这样窍诀性的论典不可能讲这么多的。

 

刚刚我们讲了在印度的历史当中,佛教和外道有很多辩论,在很多论师们造的论典中,比如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注释》引用一些翻译过来的宣说内外道差别的论典内容。因为以前曾经做过很多大规模的辩论,做了详细的观察,在确定了之后,只是把结论放在这里讲了,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是佛弟子才这样讲,在别人面前根本不敢说。

 

“除此教义”,佛教当中的《般若经》《中论》《四百论》等论典,详尽地抉择了缘起性空,除了缘起性空的教义之外。“余无故”,非常肯定地说很多外道论典、修法体系中,根本没有缘起故性空的安立。如果有了缘起性空,直接关系到获得解脱道的问题;如果没有,就是被边执束缚了。“余无故”,其他的没有。

 

能够真实地称之为本师或者导师的只有佛陀,为什么是导师呢? 可以引导众生趣向于解脱的导师,他自己完全通达了,或者安住在 解脱道当中,通过善巧的说法,把众生具有实执分别念的心识、迷 乱的状态慢慢地澄清,这样引导一步步众生安住于解脱道当中的智 者叫做导师。真实地引导众生趣向于涅槃、解脱,远离束缚之网的 就是释迦牟尼佛,本师美名唯称您。

 

这是非常不共的特点,不是说佛陀的相貌端严,佛在世时还有很多长相端严的人,也不是说佛陀有神通、能发光,有些外道禅定修得很好,也可以放光。佛陀在世的时候,很多天人下来求法,他们也会放光。天人白天不方便,就晚上来见佛。有些经行、禅坐的弟子,看到佛陀的院子里有很大的光明。第二天就去问佛陀,“昨天晚上大概两三点钟,您的院子里怎么有那么大的光明?”佛陀说,这是某某天人来问法。这些不是不共的。真正的帝释、梵天,还有外道、世间人都没有的最不共特点,就是宣讲能够完全地斩断束缚之网的缘起性空,这是决定没有的。

 

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也是最关键的,不是说这个观点是我发明 的,任何人都没有,那种不共经不起观察,没有什么用。这种观点, 第一个对于众生没有用,第二个别人观察后,破得干干净净,存在 了三秒钟就消失了。

 

此处佛陀的不共,任何人没有讲,这不像一般人标新立异地说这是我最不共之处。不仅关系到能否解脱的问题,而且任何人分析观察,根本找不到丝毫的破绽。缘起性空安立了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缘起的缘故不是性空的。虽然可以提出异议,但是辩论、分析的时候,最后就要落到无自性上。

 

这方面有几大特点,不像一个随随便便的不共观点,也不是只有我们这里讲,外道也说自己的观点任何宗派都没有。关键是你们这个独特的观点能否经得起观察?如果别人要分析你的观点时,你说这是我们的本师说的,绝对不能观察,就是最权威的。佛法不会说,我是权威的不能碰,可以放在那里随便大家去观察。

 

佛法有这种自信,因为的确讲到了真理,所以经得起观察,而 且是否通达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斩断束缚之网、获得解脱。我们 是继续流转增加束缚,还是掌握了利器之后一下子从根本上斩断束 缚,这样的重大问题完全经得起观察,而且绝对是不共的。因为只 有释迦牟尼佛讲了,所以除了他是本师,还有谁是导师?没有人直 接讲到和我们解脱有关系的法,而且有没有可以直接从轮回中解脱, 斩断我们的束缚网、边执见的缘起性空学说?没有。因此本师美名 唯称您。

 

“众外道徒之虚词”,虽然外道尊称开宗立派的人为导师、本师,或者世尊,但是这些都是虚词而已。真正分析的时候,除了增加自 己的分别念,在俱生我上再安立一个遍计我,在遍计我上再加上很多修饰之外,最后来讲都是在加固自己的实执,除了轮回以外,不能获得解脱的机会。

 

“犹如狐狸充狮子”,就像把狐狸、狗安立为狮子,或者把某个人称为狮子一样,没有真实的意义。这是“以此建立佛教胜过他宗”。

 

如果你真实地依此生起了殊胜的定解,然后对于本师、佛法本身也会产生坚固的信心。因为是通过实际意义来赞叹的,所以我们在赞叹佛的同时,内心对于佛法最核心的宗义通达了,对我们而言意义巨大。一方面我们要赞叹佛陀、佛法,一方面在赞叹的同时, 我们掌握了缘起。为什么佛陀是最殊胜的导师、佛法是绝对不会欺惑我们的真实正道?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为什么缘起性空是核心,我们学完之后内心的定解会非常稳固,加深我们对于佛法的信心也有很大的帮助。

 

奇哉导师奇依处,奇哉胜说奇怙主,

巧妙宣讲缘起法,本师尊前我敬礼。

 

四个“奇”是非常奇妙,很稀有的意思。奇哉导师、奇哉依处、奇哉胜说、奇哉怙主,这些都是非常稀有的,怎么稀有呢?“巧妙宣讲缘起法”,非常巧妙地宣说了缘起法。一方面佛陀发现了缘起,一方面也宣讲了缘起。

 

有些道友比较疑惑,前面说缘起性空是佛发现的,不是他发明的,后面又说佛陀发明了缘起性空的道理。这是怎么回事呢?虽然缘起性空本身不是发明的,这是万法的本性,但是安立并且善巧宣说缘起性空的体系是佛发明的,之前并没有。

 

缘起性空本身不是谁发明的,谁都发明不了,佛陀也是发现者, 这种抉择缘起故性空的学说是佛陀发明的。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提 到了,这是佛陀的发明。前面说不是佛发明的,而是佛陀发现的, 有些道友觉得这有点不好理解,没什么不好理解的,缘起性空本身 不需要谁来发明,它就是这样的本性,而发明了这个体系,讲解这 样的道理是佛陀的发明。

 

“本师尊前我敬礼”,我们在本师前恭恭敬敬的顶礼。

 

第一个“奇哉导师”,是说非常稀有,导师有相近的四个侧面。为什么第一个奇哉安立了导师呢?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主要是从佛陀具有开取甚深奥义智慧的侧面安立为导师。有时导师是把很多意义混在一起,比如以大悲心引导众生。这里导师、依处、怙主等比较相近,不同的侧面是什么呢?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到,所谓的导师是说佛陀有谁也无法开取的甚深奥义智慧,从这个侧面安立为导师,他的智慧非常稀有。

 

第二个“奇依处”,是非常稀有的依靠处,就是说一切众生因为佛陀有这样的智慧、悲心,佛陀的悲心像慈母对待独子一样。因为母亲是独子的依靠处,所以佛陀就是众生的依靠处。佛陀对我们非常慈悲,从他大悲观照众生的侧面来讲,可以成为众生的依靠处。

 

第三个“奇哉胜说”,是佛陀有宣讲万法的自性,他具有智慧、悲心,而且具有宣讲殊胜善说的事业,这些是一个个下来的。第一个他有甚深的智慧,第二个他有甚深的大悲,第三个他有宣说胜说的能力。奇哉胜说就是说佛陀能够抉择胜义中万法离戏,名言谛中万法依缘而起,什么样的因缘显现什么样的现相,非常善巧的讲说叫做奇哉胜说。

 

第四个“奇怙主”,有时怙主和依怙的意思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做同样的解读。这个地方的怙主是什么呢?大恩上师讲了两个,第一个是可以用悲心来维护我们,和前面的依处有相似之处;第二个是可以引导我们解脱,为我们指示解脱道。通过悲心维护我们,再给我们指示解脱道,就是怙主的意思。

 

这四个意义有某种连贯,第一是智慧,能够发现深奥的智慧, 即缘起;第二是大悲,就是说大悲心;第三是胜说,佛陀通过宣讲胜义空性,名言谛中是世俗缘起;第四是维护和引导,即接引我们趣向于解脱道。四个稀有下来有某种次第。如果我们从四个次第来理解,容易把导师、依处、胜说、怙主四个侧面记得比较清楚,不容易混淆。

 

一切都是为了体现这样的怙主,尤其是引导我们解脱的时候, 非常巧妙地宣说了缘起法。他宣讲了缘起法,有时用比喻、意义, 有时用很多例子,反正用很多的方式来宣讲缘起,让众生知道缘起性空。对于这样巧妙宣讲缘起法,引导众生趣向解脱的非常稀有的导师、依处、胜说者和怙主,在如是的本师面前我恭恭敬敬地顶礼。

 

这是真正值得我们顶礼之处。他有殊胜的功德,怎么不是我们顶礼的对境呢?我们学完了这些有甚深内涵的经论,再面对世尊的像,想到其中的意义,发自骨髓的深层次信心、恭敬心、顶礼的心就会油然而生。如果你在这种状态当中磕十万个头,一定是高质量的顶礼。因为真正触及到了核心的内容,然后对佛陀产生了非常稳固的信心,所以真实来讲佛弟子的信心非常主要。

 

我们以前也讲过,信心的层次有很多。有些就是迷信,有些是清净信,有些是胜解信或者不退信。我们的信心也是从无到有、从浅至深、从外而内,最后从有缘到无缘,这是信心的状态。通过宣 讲万法的本性,让我们了知了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这种信心非常 稳固无论如何也不会退失。因为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以生起的信 心非常稳固。不管怎么样佛陀就是我的导师、依处、善说者和怙主, 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信心去顶礼,这是发自内心、骨髓的顶礼。前提 是你要真实地体会到宗大师这个颂词的分量。如果你能够真正体会 到,那种恭敬心、信心会从内心油然而生,谁都挡不住,必须要生起来。

 

己二(广说)分四:一、缘起空性是世尊的究竟意趣;二、佛说诸法自性为空性之理;三、虽无自性也以缘起力可起作用; 四、若自性空性则因果合理并远离边执。

 

第一个“缘起空性是世尊的究竟意趣”,因为缘起空性是佛陀所证悟的,而且佛陀最想讲的就是缘起空性殊胜的意义,所以它是佛陀的究竟意趣。佛讲了很多意趣,有些意趣是暂时的意趣,有些意趣是真实的意趣,而讲解万法空性实相就是万法的究竟意趣。

 

虽然二转法轮、三转法轮分了两个层次,但是二转法轮缘起性 空所标示的实相,和三转法轮的光明不分高下。实相不会有两个, 光明不可能是不空、不离戏的。实相本身也不可能是单单的空,我 们抉择的时候,可以从抉择的方式来讲,说三转法轮超胜二转法轮, 因为它讲到了最圆满的法界如来藏光明。然后从次第来讲,先抉择 二转,再抉择三转。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三转法轮比二转法轮殊胜, 有些经论当中也是说抉择如来藏的功德如何如何大。

 

我们现在不是说缘起性空,或是针对凡夫怎么样,而是从缘起性空最后得到的实相本身来讲没有高下,实相只有一个。如果把缘起性空、离戏空性当成实相来看,的的确确是佛陀的意趣,因为讲到了实相。

 

佛陀在《楞伽经》中讲到,我有时候以三解脱门讲如来藏,有时候以空性讲如来藏,有时候以功德光明讲如来藏。以空性来讲如来藏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二转法轮中讲的也是如来藏。我们可以说这是如来藏的空分,虽然是如来藏空的部分,但是空的部分还是如来藏。这个人的前胸和后背还是这个人,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侧面稍有不同而已。

 

因为空性表示的是实相,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二转法轮讲的空性 要低如来藏本性一层,它不会比所谓的如来藏低,空性也是如来藏。只不过三转法轮以光明讲如来藏,很明显地出现了如来藏的词句, 给我们的感觉如来藏只出现在三转法轮之中,其实二转法轮中的实 相也是如来藏。因为佛陀以空性、光明来说如来藏,如来藏既光明 也有空性,都是如来藏,只不过换了不同层次来让众生比较容易理 解。这里讲的就是究竟的意趣,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问题。

 

庚一(缘起空性是世尊的究竟意趣)分三:一、若未通达缘起理则不能证佛的教义;二、缘起空性是佛陀的究竟密意;三、现前缘起空性的量。

 

辛一、若未通达缘起理则不能证佛的教义:

 

“若未通达缘起理则不能证佛的教义”,也就是如果我们没有通 达缘起性空的道理,不能证悟佛的究竟教义。佛陀的教义有很多种, 究竟的教义、真实的教义,通达实相就是通达缘起性空的道理。

 

唯行利益佛陀您,为度群生而恩赐,

正法醍醐空性义,断定依据无伦比,

即是依存缘起理。

 

“唯行利益”只是行持一切众生利益的佛陀您为了度化一切众生, 而恩赐了“正法醍醐空性义”。“断定依据无伦比”,那么断定空性的依 据无与伦比的即是依存缘起理,就是这样讲下来的。

 

佛陀当然是唯行利益了,为什么呢?可以以我们来推知佛陀。 因为在我们刚刚进入大乘时,佛陀和上师告诉我们,一定要从现在 开始发起利益众生的心。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了一些自私自利的观点。上师就会批评我们:“哎,你这个观点不对,相应于自利了,不是真正的大乘。”所有的引导都是让我们的心趣向于一心一意利他的状态,有了这种心高度赞叹,没有这种心就会批评,让我们纠正。

 

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中,利他的气息非常浓厚。只要我们去学习大乘,听一听大恩上师的课,非常强烈的利他气息就会扑面而来。为什么呢?就是要让我们发起利他心,放弃自己的利益。

 

对刚刚入门的人就是这样教育,发心就开始利他了,中间为了达成目标也是积资净障,利他心逐渐加强,然后高质量的利他心必须以最清净的空性见解摄持,最后他的利他心没有丝毫杂质、非常清净,利他心达到究竟就成佛了。

 

既然我们入门就开始学习利他心,到了成佛时的利益心没有必要怀疑,所以说“唯行利益佛陀”,为什么叫唯行利益?只是利益众生 没有其他的想法。从我们现在受的教育也可以比量推知,如果我们 成佛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现在利他心不强,就会受到批评, 让我强制改正,实在不行甚至要用愤怒法来调整,所以说一旦成佛了这种利他心绝对会非常圆满。我们可以说唯行利益佛陀您,为度群生而恩赐。的的确确佛陀为了利益众生,恩赐了很多法,在所有的正法当中,能够称之为醍醐,精华中的精华就是空性的意义。

 

其他的法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好东西,它可能是某种饮料, 或是牛奶、酥油,但是真正最精要的醍醐就是空性。所有正法都能 利益众生,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能让众生获得暂时 解脱,有些能让众生成佛。而真实能让众生成佛的,或者能够直接 让众生解脱的,不是人无我空性,就是二无我空性,这是正法醍醐 空性义,非常殊胜,为了利益众生佛陀把如同心脏一样的空性妙义 法告诉了我们。

 

佛陀也是依此而成佛的,他永远不会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了别人,如果哪天有人超过了我怎么办,应该留一手。佛陀巴不得你赶快成为法器,然后把这个最好的法教给你。就像我们的家人巴不得你赶快成气候,然后把整个家族的事业交给你去发扬光大。佛陀思想就是这样的,他巴不得每个众生马上成为法器,然后把空性教给他一修就证悟了。佛陀最好的恩赐就是空性,只有空性能够断烦恼障、所知障,成就佛果。

 

无始以来众生安住在实执当中,从来没有什么空性的概念,他 们所理解的空性,比如在讲空、无、没有的时候,虽然他也听到了, 但是没有真正空性的概念,那怎么办?就从他学习过的词汇当中去 挑一个意思来对应,什么是空?人走了空了,杯子里没有水就空了, 或者梦醒了一场空……因为他只是从世间的教育体系中接受空的名 词,所以在提到空性的时候,非常正常的从他的字典当中把空的意 思翻出来。瓶子没水,搞砸了一场空,他觉得这就是空。觉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完全没有了。

 

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呢?因为在他的字典里就是这样解释的,他接受的教育层面,吸收的所有空的知识全都是世间的空。怎么可能不学习就会知道佛教的空是什么意思?空是一个名词表示。有些名词他们完全不懂,比如佛教专业的术语,他一听蒙了,有些名词, 比如这个空我知道,空就是啥都没有,他马上解读成那种意思,这不是真实的空,佛教中讲的空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这个是空,佛陀不需要经历三个无数劫的苦行,为了寻找 这个教义,为了证悟空性,何必那么辛苦呢?如果杯子里没有水就 是空,对于这么明显的道理,佛陀还需要修持那么多苦行,绕个大 圈子故弄玄虚地说:“啊!我证悟了这个。”这些我们也看到了,你还  要通过苦行去证悟干什么?这么简单的空你都知道了,佛陀不可能 比我们还笨,需要三个无数劫才能证悟,那就不是对佛陀的赞叹了, 而是对佛陀诋毁了。

 

佛陀证悟、宣讲的空性是完全超乎我们知识范围之外的状态, 它是一种真实义。我们必须要抉择。那怎么抉择呢?“断定依据”,断 定空性的依据有很多种,比如我们平常讲的五大因都可以抉择空性, 比如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破四句生因、大缘起因。

 

其中无与伦比的称之为因王的是依存缘起理,最殊胜的就是缘起故性空。无与伦比的是“依存缘起理”。“依存”是什么意思?此有故彼有, 有此就有彼。从这方面安立叫做依存,有了因缘就会存在,依缘而 存在的原因就是空性的,这是相依相存的缘起道。在讲相依相存缘 起道的时候就要讲到万法无自性,为什么呢?任何法都需要观待因缘。这里大恩上师引用了《中论》的一个颂词,即“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所有的法都是依缘产生的, 都是空性的。只要依靠因缘产生的法就是无自性的,所有的法都是 依靠因缘产生、无自性的,就是从这方面讲到了相依相存的缘起理。前面已经讲了,后面我们还会讲到缘起理。

 

依存缘起理是最殊胜的。为什么是最殊胜的呢?因为金刚屑因、离一多因都可以直接抉择空性,但是它们各有侧重。金刚屑因比较 侧重于万法产生的因,比如破自生、破他生,都是这个法如何产生的,把它产生的因抉择为无自性,如果因无自性,那果也不会有自性。

 

离一多因是侧重于本体,显现法正在显现的时候离一离多;破有无生因主要是侧重于果法,这个果如果有不生,如果无也不生; 破四句生因类似于金刚屑因,它是从因和果两方面同时观察,比较侧重于因。有些时候也会把四句生因划归于金刚屑因当中。

 

这些因都有侧重,离一多因是侧重于本体,因和果无法兼顾; 金刚屑因可以抉择因,但是本体和果无法兼顾;破有无生因的果可以破,但是它的因和本体无法兼顾;缘起因是因可以缘起,果、本体都可以缘起,一切法不管是因、体、果只要是依缘起的都是空性的,全部搞定了。为什么缘起因无与伦比,或者称之为因王呢?它不是侧面的,不是这个侧重于因,那个侧重于果,没有侧重,只要是缘起都是空的。

 

不管是什么,反正只要因缘产生的就是空性,我们脑海中的思想,突然冒出一个思想也是缘起、空性的,依缘起故性空马上就出来了,因缘产生了就是空性的。所有的法无论是坚固的须弥山,还是铁块、金子,只要是因缘和合的法都无自性,完全可以这样抉择。

 

因为众生的根基,所以有出现五大因的必要性。有些人适合于 金刚屑因,觉得金刚屑因非常的相应,他通过这个直接抉择空性了; 有些人比较习惯于离一多因,一下子就抉择了空性;有些人喜欢其 他的缘起因,只要缘起的就是空性的。这方面都有自己相应的一个 因,凡是抉择空性都一样。此处的缘起因有一种不共的特点,它不 是只对某方面侧重抉择,因体果都可以抉择为空性。

 

若有何人于此义,视为相违不成立,

岂能领悟您意旨?

 

我们对应它的科判是若未通达缘起理则不能证佛的教义,前面是它的铺垫,后面是真实来讲,如果没有通达缘起,不能证悟佛的教义。

 

“若有何人”,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名义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是佛弟子,还是外道、世间人。“于此义”,对于缘起性空,“视为相违不成立”,他觉得缘起不可能性空。“岂能领悟您意旨”,那怎么可能领悟您的意旨呢?佛陀的意旨是什么呢?就是万法的实相, 能够出离轮回之道。有些人说:“我没有领会佛的意旨,还不是生活的很好,仍然活的有滋有味。”这种活得有滋有味也是一种假相。如 果我们没有出离轮回,永远都是痛苦的自性,而且苦的状态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

 

领悟佛的意旨可以传递出很多的信息,领悟佛的意旨就是领悟了实相,领悟了实相就是断除了迷乱之道,斩断束缚意味着完全解脱,不再受痛苦,能够利益一切众生等等,所有的福利都在里面。如果没有领会缘起性空,而且把缘起性空视为相违不成立,就领会不了佛陀真实的意趣。

这里大恩上师引用了缘起因的主要推理,讲记当中讲到了怎样的推理方式呢?“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缘起之故。”这是根本的推理。所有的万法,不管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不管是色法,还是心法, 不管是轮回法,还是涅槃法,一切万法都无有自性。为什么呢?缘 起之故。因为一切万法都是缘起而生的,所以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从这个侧面,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缘起之故讲得非常清楚。没有任何 自性,无有自性就是空性的意思。

 

缘起的缘故无自性,看似是很矛盾的推理。为什么说视为相违 不成立,对什么意义视为相违呢?对于缘起而性空认为这是相违的、不成立。如果你认为这不成立,就没办法领会佛的意旨。

 

很多宗派认为如果缘起的有显现,就绝对不是空的;如果是空 的,绝不能显现,把现和空完完全全分成两个东西。把两个似乎矛 盾的东西放在一起,缘起故性空,只要是缘起就没有自性,没有自 性的同时又显现,接受这方面是非常困难的,即便能够接受一部分, 但是根本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接受。

 

就像前面我们讲的一样,有些小乘、唯识宗的修行者,抉择的时候,对于缘起性空不是完全不接受,他们可以接受一部分,如果深入到它最根本的,比如胜义谛的层面就不干了,不行,这部分不是缘起性空,其他部分可以是缘起的,他们没有完全领悟佛陀所抉择的最究竟的法界意旨。

为什么中观宗对这个宗派也破,那个宗派也破呢?因为他们都保留了这样那样相违的执著,认为缘起不可能是性空的,所以中观宗就要打破他们的实执,开始从世人破到外道,以及小乘的有部、经部,大乘的唯识宗等等,只要保留了实执的都要破,破完之后, 一切万法都是离戏空的,空性当中可以缘起。如果保留了任何一个法,就不可能缘起了。只要它是彻底的无自性,才可以依缘而起。后面我们还会讲到这个问题,这是很稀有的意义。如果没有通达缘起性空的含义,就不能领悟佛的意旨。

 

辛二(缘起空性是佛陀的究竟密意)分三:一、若通达缘起无有自性也可起作用;二、若未通达缘起堕入深渊;三、是故缘起与空性不相违。

壬一、若通达缘起无有自性也可起作用:

 

如果通达了缘起无自性的同时也可以有作用,这二者之间是不矛盾的。

 

您许有朝一日中,现见空性缘起义,

方知自性本为空,能有作为亦不悖。

 

“您许有朝一日中”,佛陀在经典中这样承许过,或者已经保证了,有朝一日如果我们现见了空性缘起的意义,在“方知自性本为空” 的同时,“能有作为亦不悖”的真理完全可以通达了。

 

我们完全可以现见实相,然后彻彻底底地知道自性的确没有丝毫本体的,同时可以作为二者完全没有丝毫的违背之处,总有一天完全可以现见这样的真理,这个前提是我们要通达缘起无自性。

 

“现见空性缘起义”,一切缘起是空性的,空性也是缘起的。因为缘起有时代表显现,依缘而起就是显现。我们把缘起的显现和空性很自然的分成两个,就是缘起故性空,好像通过缘起的途径得到一个空性,这个空性就是啥都没有。

 

我们这样理解有点偏差。其实缘起故性空,因为柱子等显现法 本身是缘起的,所以这个缘起法是无自性的。我们说空性的时候, 就是在说缘起法本身,不是说单单有另外一个空荡荡的东西。缘起 的缘故无自性,没有本体,这样的空性就是缘起,缘起故性空。因 为这个法是缘起的,所以它是空性的。我们再反过来说它是空性的, 缘起性空,现就是空,这个显现的法就是空的,为什么呢?它是缘 起的缘故。

 

再返回来,空就是现的时候一下就不知道了,第一步好像还可以,返回头的时候,感觉空就是现哪个地方不对,也找不到问题, 好像哪个地方很别扭。这个原因出在哪里呢?我们在说缘起故性空的时候已经把显现和缘起分开了,问题就出在那个地方。因为你已经把它分成了两个,所以返不回去了。我们的观念不要把它分成两个,空就是指缘起本身,即缘起故性空。所谓的缘起是无自性,缘起显现的本身就是无自性的。当我们说无自性时还是在说缘起,因为缘起性空,现就是空,反过来讲空就是现。这不是一个空荡荡的空,没有把它分成另外一个东西。

 

现就是空的时候也会现,左边出现了一个空,好了,返不过去了,不是这样的,而是说现本身就是空,现空只是在抉择显现的本性,显现的本性是无自性的,这个无自性是显现法本身的无自性, 无自性不代表没有。我们说现就是空,其实缘起就是指空,这个缘起是无自性的,只不过我们知道它的本性是通过缘起故性空,这个显现法本身无自性,但是无自性也不是一个单单的东西。缘起本身就是无自性的,现就是空,空就是现,反过来时就是显现,没有什么其他东西。虽然这个法暂时抉择时有显现,也有显现的空,但是究竟来讲,显现也没有,空也没有,二者之间都是离戏的。

 

虽然有时空性方面的词句容易理解,但是很多细微的地方,我们不去认真思维还是不太清楚。因为我们知道了现就是空,空就是现,所以说现见空性缘起意。我们在抉择的时候,不可能是同时现见的。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缘起故性空,性空故缘起,一定要这样来。只有圣者现见的时候,一刹那就会同时知道现和空不矛盾,缘起就是性空,它是一刹那现,不需要轮番,这一点在《定解宝灯论》中也有所宣说。

 

“方知自性本为空,能有作为亦不悖”,完全通达了自性空的同 时有作为,这个空不是东西拿走了、打碎了,就是空的,而是说这 个法正在显现的当下,不是有缘起的吗?在有显现的当下无自性, 就是它的空。不是说显现法没有了,比如水倒光了叫做空,这太简 单了。而是说这个法正在有的时候,它是空的。因为本来是一味的, 所以正在空的时候,当然就有现了,有现肯定就有作用。

 

现就是空,空就是现,而且通达自性空的同时有作为,在大空性的同时因果不虚。为什么因果不虚呢?因为因果是缘起的,所以因果本身是空的。我们说这个空不是把因果灭了,而是说因果本身是空的,因果的特征之一就是空性。因果在空的同时,没有离开显现。刚刚我们讲了,不是分成两个,没有离开显现,空的时候就有因果,因果就在这里,没有说空的时候就没有因果了。我们说空是什么呢?空就是因果。空的时候有没有因果呢?空的时候有因果, 有它的显现。这个作用在因果上面体现时就是丝毫不虚。

 

空性的时候有因果,因果就是它的显现。如果我们说没有因果不用取舍就错了,如果我们说在取舍因果时是实有的,也错了。那是怎样的呢?我们正在取舍因果的时候,它是缘起的,缘起的本身就是空的、无自性,正在无自性的时候,它的缘起仍然还在运作。因此空的时候因果仍然不虚耗的,关键是我们千万不要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动把它分成两个,如果分成两个就不对了,我们要有意识的不把它分成两个,有意识的在显现法上安立空,而不是说显现是缘起故性空,然后空性就变成了另外的东西,自动就分出去了,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缘起本身就是空的,然后在无自性时缘起,空就是现, 就是缘起本身,当有空的时候,能有作为亦不悖,空的时候有因果 有作为,就是一点都不违背了,完完全全可以安立。

 

这就是现空无二,空性和显现、因果是无二的,正在因果的时候无自性,正在无自性的时候有因果,没有两个。我们就知道了, 为什么说我们在抉择空性的时候,仍然有因果,而且在取舍因果的时候,必须要非常慎重。

 

“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第一个缘起性空是它的 本性;第二个我们可以通过空性缘起来抉择世俗和胜义的真相;第三个在空性的同时,我们做因果的取舍,可以帮助我们证悟空性。它虽然是空性,但对我们而言,现在并没有证悟。

 

现在我们只是抉择了缘起性空的状态,怎么才能让我们真实的证悟空性呢?必须还要在现空无二、缘起空性的时候来取舍,这个取舍的方式意味着你证悟的速度,或者正确与否。如果我们在空性的时候有因果,不管怎样它都是空性的。如果我们不去取舍,那就错了,就是颠倒的因果。如果因果颠倒了,就会朝着颠倒的方向发展,业果不虚,造恶业就会朝着痛苦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真实的证悟,世俗的因果必须要随顺于证悟空性之道。

 

怎么才是证悟空性之道呢?第一个断除恶业;第二个是修持善 法,比如菩提心、出离心等帮助我们证悟的善法;第三个是在修持 菩提心的时候,必须要相应空性见解修行。我们正在发菩提心的时 候,也是无自性的,无众生可度,无佛果可成。在没有众生可度的 时候,我们也在做为了度化众生积累资粮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 现就是空,空就是现的缘故,所以缘起性空,空性缘起,二者之间 没有分离。在没有分离的时候,某种缘起可以帮助你证悟,某种缘 起不能让你证悟,这也是很稀有的事情。通达这个能有作为亦不悖,不会有不悖,也不会有违背。

 

壬二、若未通达缘起堕入深渊:

 

如果没有通达就会堕入深渊当中。

 

若视与此恰相反,空性不可起作用,

有作用则无空性,坠入恐怖之深渊。

 

如果把缘起性空视为相反,空性就不起作用。“有作用则无空性”,如果有了这种错误的观点,这个修行者就堕入了非常恐怖的深渊。

 

前面是缘起故性空,性空故缘起,二者之间空性的同时可以有作用,这是完全不相违的。如果我们没有通达,认为空性就不起作用,如果有作用就不是空性的,把二者分开了就没有相应于实相。

 

为什么叫“坠入恐怖之深渊”呢?从两方面可以理解。首先如果认为空性不起作用,他觉得取舍业果没有用了。为什么要取舍业果呢? 因为一切万法是空性的缘故,所以我不用做任何的善法,不用断恶, 也不用修善,虽然嘴巴上说不用断恶修善,但是肯定是不修善法,只是造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无始以来造恶的习气已经习惯成自然了,现在根本没有对治,不可能不去造恶法,肯定也不会去做取舍。其次有作用则无空性,他会觉得空性不是佛说的,开始诽谤空性。

 

第一个是相信过度了,同时又没有真实地去相信,就是认为佛经当中讲了没有业果,还取舍什么,就不取舍了。因为不取舍业果也会堕入恶趣,所以这方面很恐怖;第二个他认为业果存在、有作用,但不是空性的。如果说空性就不是佛法,肯定是邪教,于是开始诽谤空性。诽谤空性的罪业非常大,也会堕入恐怖深渊,这是第一层意思的两个侧面。

 

还有一层堕入恐怖深渊的意思,你没有抉择到万法实相,就没有办法相应于实相,也没有解脱道,无法出离轮回。因为你没有解脱道,落入到了边执见、常断见中,当然无法出离轮回,整个轮回就是恐怖的深渊。从这个侧面来讲,如果没有相应于实相的空性,就没有解脱道,会在轮回当中不断的流转,感受轮回无与伦比的巨大痛苦。

 

如果没有通达就会堕入深渊,这里不是说今生不通达一定会堕入深渊的意思。虽然我们今生当中没有通达空性,但是修了人天善趣的因,下一世也不会堕入恶趣。如果我们今生修了菩提心,即便没有成就,也没有修空性,下一世就不会堕恶趣,虽然还会在轮回中流转一段时间,但是你现在修持了人天善趣的因,也会暂时的转生人天。如果修了出离心、菩提心,也可以在轮回当中转生人天善趣。如果同时修行了善法,乃至于哪天遇到了真实的空性,生起了定解,而且无比的勤奋去证悟空性的因缘,这时候就会很快地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了。

 

如果没有真实地通达缘起空性,就会堕入到恐怖的深渊中,很 有可能因为不通达缘起空性而导致诽谤空性的教法,这种情况在学 习佛法的人中也有,有时他不懂大乘的空性教义,就开始诽谤空性。

 

还有一些世间人,认为佛教当中讲的空性没有道理,就开始诽谤, 也有可能堕入深渊当中。总之,错解空性、诽谤空性,没有如理通达空性而轮回,都可以安立为堕入恐怖深渊的不同含义。

 

今天我们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