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94课
现在正在宣讲“广说回遮他宗之过”的第一部分“无有四谛之过”。此科判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上节课讲了第一部分“无
有外境四谛之过”的“略说”,今天开始讲“广说”。
寅二(广说)分四:一、无有苦谛之过;二、无有集谛之过;三、无有灭谛之过;四、无有道谛之过。
卯一(无有苦谛之过):
前面有实宗提出:如果中观派不承认万法实有存在,将一切立为空性,就会有无有四谛、三宝、因果,乃至一切世间名言的过失。
中观宗首先回答对方“无有四谛”的问难,回答时从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首先宣说无有苦谛之过。如颂云: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定性无无常。
如果痛苦不从因缘而生,怎么会有痛苦呢?佛陀说过,无常的意义也就是苦的意义,如果万法有决定自性,无常就不可能成立。
中观宗驳曰:如果你们认为万法不空、实有存在,就等于承许痛苦等不从因缘而生了(上节课分析过,“依因缘而生”与“空性”“中观”都是同一义)。如果“苦”不从缘起而生,那痛苦怎么可能存在呢?不可能存在,因为无常之义也即苦的意义。
也就是说,对于诸法是无常这一点,对方不得不承认,“无常”和“痛苦”两者是同体关系,凡是无常,皆为痛苦;凡是痛苦,皆为无常。如果对方认为痛苦成立,就要承认万法是无常或者缘起;如果认为万法具有恒常自性,那么痛苦就不可能成立,因为这种所谓的痛苦无有观待,如同虚空中的鲜花一般。但说众生没有痛苦显然不合理。
◎诸经论对“无常是苦义”的分析
关于“无常是苦义”的道理,很多佛经论典都可以印证。如《杂阿含经》云:“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曰:“佛陀云:苦谛乃刹那无常之自性。”《显句论》云:“如果何法有自性,那就不是缘起,不是缘起,就不是无常,如空中鲜花不是无常。”《中观四百论》亦云:“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意思是,名言中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而无常法必定有坏灭损害,凡有坏灭损害就不是真正的安乐,故说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
有些人可能不认同这一观点,觉得无常的不一定就是痛苦的。关于这个问题,印顺法师的《中观论颂讲记》中做了很好的分析:“快乐是无常的,变动不居的。才以为快乐,一转眼起了变化,立刻就失坏快乐而悲哀了,所以乐受是坏苦。平庸的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然而不苦不乐是行苦。行就是迁流变易,无常生灭的;在不知不觉间,走向苦痛。如大海中无舵的小舟,随风漂流;船中的人们,尽管熟睡得无喜无忧,等到船触着了暗礁,船破人没的悲哀就来了。所以,享八万四千大劫福报的非想非非想天的有情,在他泯除想非想的差别,住在平等寂静的定中,没有一般的苦乐。可是时劫迁流,不断的缩短他的生命,这也到底在苦的圈子里。”
可见,世间虽然有些人事物能让我们明显感受到痛苦,而有些不仅不会带来痛苦,反而带来快乐,但这些快乐都是短暂而无常的,终究会变成苦。比如,一个人虽然现在身体很好,但可能突然就生病了,感受难忍的病苦,即使没有突患疾病,一直处于不苦不乐的状态,但也时时不离行苦,身体必会逐渐衰败而最终变成苦。如《入中论自释》中云:“于日日中恒为苦苦坏苦之所逼恼,迄无超出轮转之期。”
总之,如果承许万法有决定自性、本体不空,则因为无有变迁的缘故,无常义就会被毁坏无余,这样痛苦也将不复存在,但这根本不合理。
卯二(无有集谛之过):
若苦有定性,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以破空义故。
如果痛苦有决定自性,它为何要从集谛中产生呢?不应产生。如果从集谛中不能产生痛苦,也就没有所谓的集,因为若承许“苦实有还从集谛中产生”已经破坏了空的意义之故。
所谓集谛,即指烦恼和业,它是痛苦之因。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苦的本体不空、实有,那么苦就不必观待任何因缘,这样它就不可能从其因缘——集谛(业和烦恼)当中产生,由此,集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实际上,所谓集谛,只有在空性基础上才能安立。换言之,只有承许万法为空,说痛苦从集谛中产生才具合理性。比如,一个人前世造了杀害牦牛等恶业,这些业力导致了他现在身体的病苦。正因为痛苦的本体是空性,才可以说他今世的苦来源于前世的恶业,即集谛才可以成立。反之,如果痛苦不空,实有存在,它何必依靠因缘(集谛)而产生呢?根本不需要。如果痛苦不从集谛而生,集谛就无法安立,因为苦和集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
总之,如果苦谛(果)实有,集谛(因)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说实有的果从因中产生,则是于理不容的。由此可见,苦谛和集谛都不可能具有自性,否则就是对因果的极大破坏,也破坏了空性的意义。
卯三(无有灭谛之过):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
汝著定性故,即破于灭谛。
如果苦有决定自性,则不应有灭谛,因为你们执著定性的缘故,也就破坏了灭谛。
中观宗在阐述对方具有失毁四谛之过的时候,全部是从苦谛自性实有的角度破。此处中观宗亦提出:如果有实宗承许苦有决定自性,本体不空,就已经破坏了灭谛,即与不承认灭谛一模一样了。
◎为何苦实有,就失毁了灭谛
因为,所谓灭谛是指灭除了自相续的痛苦,现前了寂灭的实相。如果痛苦具有真实不空的本性,那依靠任何对治方法,苦的本性也不可能灭;只有痛苦的本体无实有,才会有灭除的机会。因此,如果对方始终耽著于苦谛的自性存在,将永远无法灭除苦谛。
比如,水泡、阳焰和彩虹因为不实有,所以依靠因缘很快便会化为乌有;如果它们的本体实有,那不论依靠什么对治法也不可能将其毁灭。又如,因为病苦不实有,所以通过打针、吃药等治疗方法或者念经消除业障之后,就会有病愈的机会;如果病苦具有实性,那不管怎样治疗、对治,它也不会消失。
同样的道理,如果对方认为苦等一切法不空,实有存在,就等于说灭谛不存在了;如果灭谛不存在,自相续中的烦恼永远不可能被灭掉,这样一来,阿罗汉果也成了无有,但有实宗肯定不敢这样承认。
◎以生活体验来了知
如果承许诸法实有,痛苦等一切法就永远没有变化的机会,但这显然违背了现实,任何人都不会承认的。比如,有的道友昨天心情特别烦乱,不想听课也不愿参加辅导,但今天就心开意解了,发愿从现在起一定要好好闻思,精进努力!可见,我们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包括有些法师,乃至有些大成就者也会有这种情况。从很多大德的传记来看,他们也是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正因为是空性,内外各种因缘聚合时,痛苦和快乐才会显现。这一点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体验。
◎中观宗的回遮智慧
在这一品中,对方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万法皆空,就会有四谛等一切名言法皆不成立的过失。开始很多人可能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啊,如果一切法都空掉了,那么苦、集、灭、道如何安立呢?
当对方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龙猛菩萨把他们的能立作为所立来进行破斥:如果承许万法不空,具有决定自性,就不会有所谓的苦谛(无常),并且苦谛也不能从集谛而生,也不会有修道的道谛,以及灭苦后现前的灭谛。而只有诸法为空性,依靠因缘才会有苦谛;有了苦谛,才会有集谛、灭谛和道谛。
由此可以看出,龙猛菩萨的智慧是非常尖锐的。
卯四(无有道谛之过):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藏文译本颂词:
道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如果道谛有决定自性,就不会有修道;如果道谛可以修习,就不会有决定自性。
所谓道谛也没有实有的本体;正因为是空性,依靠真实见等才能产生新的认知,使相续中以前没有的功德通过修道而生起,这一点每个人都可以现量感知到。比如,很多道友刚来学院时什么都不懂,通过几年精进闻思,相续有了很大改变,且对自己一生该如何修道,也已了然于心。如果道谛有决定自性,它就是恒常之法,这样一来,新的修道就无法进行,即没有什么可修的了。但谁会否认以修道而成就这样的因果法呢?
◎以五道为例说明
佛教大小乘所有的道可包括在五道当中,五道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如果资粮道或加行道有固有的本体,即具有恒常自性,那再怎么修行也不会有任何用处,因为无法改变其性质而进入上上道之故。
正因为道谛无有自性,修道的功德才可以在众生相续中产生:首先,一个人精进修持之后,相续中可以生起资粮道的境界;继续修持,加行道的各种功德就会纷至现前;再不断修行,就能生起见道的无分别智慧;见道以后再继续修持,修道和无学道的功德便会在相续中次第生起。
不仅大乘行人这样修道,小乘行者也要依此修道方法获得成就。既然可以修道,就说明道谛并非实有;如果实有,大小乘的所有宗派,包括外道在内的任何一个修行者都无法修行了,因为无论如何修,相续中都不会生起毫许功德,但这显然不合理。
◎因为性空,故修道功德不会唐娟
修道的目的是去除痛苦,如果苦谛和道谛都有决定自性,那无论怎样修道,苦的本体也无法去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修道,每个人都能明显感知到痛苦正在逐渐减轻。比如,很多道友刚来学院时烦恼特别粗重,对上师三宝也没有什么信心和恭敬心,但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修,相续变得越来越调柔,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愈发稳固了。之所以会有此变化,就是因为苦谛和道谛没有自性,依靠修道因缘,自相续的智慧等功德自然而然就会现前。
个别道友可能觉得:自己在家时特别有智慧,境界也不错,出家之后好像越修越差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你以前从未观察过自己的身语意,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个好修行人,现在通过大乘各种修法断除了一些粗大烦恼之后,以智慧详细观察自相续时,就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故而觉得自己很差劲。这就像得了重病的人没去医院检查之前,没觉得自己病得很重,检查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这里也有病,那里也有问题,病得非常重。所以,并不是自己越修境界越低了,只是看到了以前未发觉的过失而已。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其实也是修行增上的一种标志。
总之,正因为道谛没有实性,才可以修持。也可以反推,因为可以修持的缘故,说明道谛没有决定的自性。
寅三(摄义):
若无有苦谛,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
如果没有苦谛,也没有集谛与灭谛,那么可以灭苦的道谛究竟要到达什么境界呢?
有实宗认为中观宗承许万法为空则毁坏了四谛,但通过以上观察,恰恰是有实宗不空的观点毁坏了四谛。因为,如果诸法不空,就不应该有苦谛、集谛和灭谛;如果没有这三谛,那么断除苦谛和集谛、趋向灭谛的道谛又将趋向何方呢?也不可能存在,如同虚设。
◎认清苦集,才会一心修道
无论小乘还是大乘,都非常重视四谛修法。修行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苦,知道三界轮回皆为痛苦,就像世间人的说法“思想上要先认识”。如果不认识苦,觉得现在有吃、有穿,所住的寺院非常庄严、生活特别美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样对轮回不可能生起厌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永远也无法获得解脱。
实际上,贪恋轮回就像一个人被关在监狱里,不但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在里面过得特别舒服,对其赞不绝口一样,这是非常愚痴可怜的!所以,首先一定要认识苦谛,知道无论外器世界,还是有情世界,一切万法都是痛苦的本性,这样才会想法设法出离轮回。
我们现在正在观修《大圆满前行》里的轮回痛苦,希望大家不要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上,而要从心坎深处觉得,不管转生在六道的哪一处,除了痛苦以外不存在少许的安乐。相续中具有这种定解非常重要!
认识苦谛之后,就要寻找痛苦的来源: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产生,平白无故现前,它们都是依靠烦恼和业力显现的。而要想灭除痛苦,就应当断除苦因——集谛,就像散发毒气的毒树是从根部长出,要想除去毒树,必须斩断它的根一样。
如何断除集谛呢?必须依靠修道,修道圆满就能断苦、灭集,最后现前灭谛。譬如,要想斩除毒树的根,必须依靠一些工具,当用这些工具把树根彻底铲除之后,毒树就不会再生长了。
在断苦灭集的过程中,必须实际修持。在修持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次第,遵照次第逐步修持之后,自相续中的业障烦恼先会被压制,最后就会被彻底斩断。佛陀这些教言都是真实不虚的。
◎四谛修法之重要性
四谛修法非常重要,很多大德都专门宣讲过。历代无数修行者都是依循四谛之道而获得成就的。比如米拉日巴尊者,最初他烦恼深重,杀了很多人,后来依靠修道获得了无上的果位。米拉日巴尊者说71:我本是一个业力深重的凡夫,如果每个凡夫人能发自内心地诚信因果,并像我这样刻苦精进,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71]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凡夫众生的意境,上师仁波切您最初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
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者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这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片虔诚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为什么这么说?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滔天大罪,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而别无出路了,于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为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发自内心对因果深深诚信,像我那样刻苦精进,凡是有毅力的凡夫人都能做到,这样一来,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希望大家也能依循这样的四谛之道精进修持。其中,首先认识苦谛至关重要,如果觉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过得非常幸福快乐,就会被困于轮回而永远无法出离。其实,人类现在所享受的安乐是非常低劣的,这种乐并不真实可靠,最终都会变成苦。
综上所述,若按照有实宗自性实有的观点,就会有失毁四圣谛的过失,而依照中观宗之见,则可以依靠空性建立名言中的如幻四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