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88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首先说一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这是我一个建议,但是不一定非要做。其实我们降魔洲这边,对读诵、古文比较不错的人自愿报名,能不能做一次阅藏活动?阅《大藏经》。《乾隆大藏经》还可以吧,比如说一个人一本书或者两个人一本书,大概有多少人自愿报名。如果有自愿报名,大家集体来读一遍。如果能的话,最好是,比如说《大藏经》当中有一些现在在家人比较常用的,或者说佛教徒需要用的一些公案和一些道理,把它写下来。当然如果有的话,最好这部经大概有多少品,中心内容是什么?以前蕅益大师在三年当中做过一次阅经,是他一个人,而且他的阅经比较略。

 

当然这是对我们研究室或者各个班堪布堪姆的一个建议,因为我们的《大藏经》一直高搁在藏经楼当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内容。

 

我们藏族喇嘛和觉姆这边大概有700个人自愿报名,已经做了两年了,现在应该是第三年,说是可能明年后年,也许他们这个工程做的还可以,觉姆和喇嘛加起来大概有七百人。我们这边不知道,因为《大藏经》一直放在那里,以前五世达赖喇嘛的时候,有一个藏地著名的医学家,叫第司.桑杰加措,他当时是一个医学生,他说:“我的这本书做完了以后,我唯一的希望不要放在书架里,它当中所讲到的内容能植入人心。”所以佛教的思想,我们看看有没有一个比较现代的语言来描述。

 

我以前也想过,但一直也不敢说,现在我们又要放假了。或者是一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大家集体阅藏的话,功德也非常大,也有很大的意义。与自己有缘分的那一部经典,把这部经典全部读完,里面有一些对现代人比较实用的,包括因果方面、轮回方面,对未来各方面有一些指导性意义的,这样的话,看能不能?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的那个《大学演讲》和与科学家的对话,还有一个世青会,可能有一些人发心,一年当中如果全部读完可能会给一个奖,这个奖品还没有定下来,不知道珍不珍贵。一年当中如果要读的话,可能读的比较多,但是如果能读的人念一遍——我确实是花了很大时间去了这些地方,以一个佛教徒的方式来跟现代科学、医学,因为各个学校里面的需求都不同,针对他们的方式,自己所了解的有一些(在里面)。

 

所以我也希望这些书不要放在电脑上,或者说是书架上。如果有,哪怕是十个人,到时候也可以给大家。一年以后吧。这也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哪怕是四个人、五个人都可以,全部看一遍。因为现在都比较方便,可能一两天看一个学校的演讲。

 

我自己觉得当时很有感觉,当然没有像我们佛教课那么深,但是毕竟自己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东南西北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如果你们当中没有读,那别人都不一定。所以山下的人也好,山上的人也好,如果有人读——现在还没有确定,现在12月份,从1月份开始也好,现在开始也好,如果有人一直从开头到结尾全部读完可能有一个小小的奖励,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第二个事情。

 

第三个事情,这里也说一下。我这边,今天藏文的、英文的、汉文的《西游回忆录》全部已经做好了,法王涅槃法会之前全部做完了,给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上面两本是藏文的《西游》,中间是英文的,再下来是汉文的。现在我们汉文的简体字在学习,这个是繁体字,这个是精装的,比较好,在其他地方做的。所以说今天也算是比较好的一个缘起,还有没有出来的好几个文字,大家等会儿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方面功德回向,一方面也感谢所有道友的付出。

 

其实这个应该是我自己最辛苦的一个著作,从前年十二月份开始,到三月份,中间到医院做手术接近一个月,三月底的时候全部完工了。藏文过一段时间他们可能给大家提供,汉文的话,现在一部分大家已经到手了,有一部分如果实在没有得到,过一段时间再看看有没有,可能法会的时候不一定能得到——今年也不一定有法会,大家有可能念经,这个之前也不一定有,但以后慢慢会有的。英文现在也做的不多,但是各个地方都已经拿到了,所以这个因缘和缘起各方面都比较具足,所以这六本书也是比较好的一个因缘。

 

也特别感谢所有的人,也是希望依靠这种因缘,今年在特殊的日子里面真正能想起法王的法恩,对我们每个人来讲,直接或者间接是非常有恩德的,这个大家都应该清楚。

 

这是第三件事情。其他没有什么,到时候再说。

 

下面我们继续讲《楞严经》。我们已经讲了五十七位菩萨的路,前面已经讲了十信、十住、十行还有十回向、四加行,今天开始讲十地。

 

其实十地,我们很多道友也在不同的经典和论典中都已经学过,对我们来讲也不是很难。当然《楞严经》里面讲的十地,从字面上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分不出来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别,有这种感觉。我想我们前面也是学过很多,应该问题不是很大。如果你们不太懂十地之间的差别,以前我们学过的,比如说《大圆满心性休息》的第六品也讲过十地,当时我记得经常引用《经庄严论》,还有《宝鬘论》的教证。《大圆满虚幻休息》里面讲的也比较广,记得当时引用的教证都比较长,经常引用月光童子的教证,所以十地对我们来讲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如果我们想更详细的了解,《入中论》还有《十地经》——《入中论》的话,那天听说有些道友在放假期间也要辅导,如果我们这边真正有人讲,有人学,我到时候可以提供德巴堪布注释的电子版,现在还没有印成书,但基本上都已经好了。我应该在前年一年当中把这个书翻译了,这个不广也不略,而且这个科判是按照麦彭仁波切的科判解释的。

 

德巴堪布你们有些可能不一定认识,但法王以前说过,讲中观他是非常无与伦比的,有独到见解的一个大师。他的中观见解,我自己也认为非常非常好。他的《入中论》也是不略不广,但是这个现在暂时不能印,不能传播,只是私下可以做参考,如果有人学,当时我听到有些堪姆有些法师准备讲这个,那也是很好的。

 

我们的学习,虽然喇荣的天气非常寒冷,越来越冷,但只要心里有佛法,我相信应该越来越暖和。每天都忙于闻思修行的话,就忘了外面的寒冷,我们以前经常这样的。

 

今天讲十地,这个十地在《入中论》里面全部讲了,凡夫三地和菩萨十地,包括无学地,就讲这个。如果讲五道十地的话,最完整的论典是《入中论》。它讲中间第六地的时候非常广,广泛地讲述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道理,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重要。大家如果能学也是很好的,给以后中观做一些基础,这个《入中论》还是很重要的。

 

我也想如果有生之年当中还能讲一次《入中论》——很有这方面的愿望,但是这个恐怕不会实现。不管怎么样,你们学的话,我这个注释也花了一定的时间。

 

今天我们就讲《楞严经》里面的十地。为什么叫地呢?通理法师的注解当中说,它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位置,因为每个地的位置高低都不同。一个是坚实方面分的。地有坚实的本体,这里每一个菩萨的境界有入于真如法界的体性,所以有坚实的意思。还有一个生长,大地有生长万物的功能,这里每一个地能产生佛如海功德的作用。为什么叫地呢?大概有三层意思来解释。

 

这个经典,好像每一个地从字面上看起来不像《入中论》一样,每一个地的所断、所证,它们的特点、功德,还有它们圆满波罗蜜度的界限,这些并没有怎么讲。如果你们要非常明确的知道,那《经观庄严论》,刚才我提到的,包括《中观宝鬘论》等等,这些论典当中去学,会更清楚。

 

这里应该是从菩萨的境界上分的,我们没有入菩萨地,确实字面上很难把一地到十地之间的差别分开来。但是我想内部的境界应该不同。看了很多的注疏,大多数注释的不同的点只是十个波罗蜜多圆满的界限不同而已,其他字面上都比较相同,所以我们解释的时候,大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这是第一地菩萨,布施度圆满。

 

离开了凡夫的资粮道和加行道,我们大乘专门讲一地菩萨,虽然小乘当中有地的称呼,但是跟大乘的说法是不同的。小乘最高的果位是阿罗汉果位,大乘从一地到十地末位,得到佛果以后是最高的果位。

 

佛告诉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因为得到一地菩萨的时候,整个法界现量见到。

 

法界要现量见到的话,应该完全得地的时候已经见到。见到以后,后面的九个地全部都是在修道当中。所以见的方面,应该是完全通达了诸法的实相。

 

“觉通如来,尽佛境界”,断证两方面,从证的方面来讲,觉通如来的证悟比较相同。从尽处的障碍方面讲,跟佛的境界也有所相同。

 

当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中间还有九个地的差别,所以每一个地后得的这些功德都有差别,所以见法界也有一定的不同。

 

当然有些尊者说见法界方面没有任何差别,该见的法性都已经见到了。这方面也有不同的观点。

 

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断证圆满,这个菩萨利益他众也好,自己能证得真正法性的境界,非常欢喜。

 

这个叫做欢喜地。这是第一地。

 

第二地叫离垢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这是第二地菩萨,戒度圆满。到了第二地的时候,连梦中也不会犯戒,戒完全是清净的。

 

“异性入同”,我们前面讲到的凡夫类,基本上有十二类众生。这十二类众生也好,或者九界众生各有各的差别。这些差别入于同体的佛菩萨智慧无二无别的境界当中——所有凡夫不同的差距全部都入于同体当中。

 

“同性亦灭”,这样的同体也好,诸佛菩萨的本性中,于真如法界当中了不可得,全部都灭尽,所以同性也灭了。

 

这个称之为离垢地。第二地菩萨是离垢地。

 

第三地叫发光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发光地主要是忍波罗蜜多圆满。

 

“净极明生”,依靠佛力也好,依靠清净智慧完全清净了障碍。

 

这里的完全是根据地的差别来安立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地都像佛地一样,不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讲,他这里的障碍得以清净以后,光明、无偏的智慧自然而然、刹那间产生,任何的嗔恨都不会摧毁。

 

这个时候它发出一种光芒,虽然没有后面的地那么明显,但是这个智慧地发出像黎明般的光辉,所以第三地叫做发光地。

 

第四地是焰慧地,对应的是精进波罗蜜多圆满。

 

《入中论》的有些道理虽然想得起来,但是我不在这里用,可能大家都明白。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刚才“净极”也好,现在“明极”也好——障碍方面,细微的习气已经断了,断了以后,证悟方面在这个地当中已经圆满了。

 

尤其像我们凡夫一样,不精进的违品懒惰、不精进的这些执着,在这个地方是没有的。

 

而且他智慧的火焰非常旺盛、炽燃,所以这个地方叫做焰慧地。

 

第五个地叫难胜地,禅定波罗蜜多圆满。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在这里,一切的同和异——一切同的话,比如说到了佛地的时候,三乘唯一一佛乘,就像《妙法莲华经》里面所讲的一样,一乘的法,或者不同的三乘,不同的胜义谛和世俗谛等等,诸如此类同和异所有的能所法在这里全部没有,都已经超越了。

 

所以说在这里,禅定违品的所有相和执着,能所方面、非同非异的这些道理全亡,因此叫做难胜地。

 

第六地叫现前地。六地的时候,慧度波罗蜜多圆满。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无为法的真如自然而然现前,现前的本性极为清净、光明,在这里一点都不留下,全部显露出来。

 

因为到了六地菩萨的时候,空性境界是最高的。为什么《入中论》里面讲那么多的原因,实际上这里证悟空性方面是最超越的一个地,所以六地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如果学其他有一点困难的话,光是学《入中论》的第六地,也可能对《中观》方面生起很大的信心。

 

修行方面,《中观四百论》很重要,因为《中观四百论》前面的八品主要是讲世俗谛的修法,后面是胜义谛中观的修法。因为《四百论》又叫瑜伽四百论,瑜伽主要讲修行方面。见解方面是《中观根本慧论》,见解的根本是《中观根本慧论》,龙猛菩萨的这个法很重要。

 

将五道十地结合起来,趋入中观甚深和广大的意义,《入中论》很重要。《入中论》直接说“入于甚深和广大的中观法门”,这样讲的。所以第六地现前地的时候讲了很多空性方面的道理。有缘者听到空性这个词的时候,如何泪流满面、信心的毛发竖然等等,有很多的前因,后面证悟的境界等等。

 

其实我希望我们每个道友,不管学什么法,不仅仅光是参加考试考了一下。其实考试的分数也很重要,确实得到的话很光荣,没有得到的话,有一点不好意思,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但是最重要的是,考试的分数多也好,不多也好,你有参加考试的勇气就已经很不错了,最重要的是你能通达里面的意义。有些考试考的一点都不好,但是学得非常好。所以我们看不出来,倒数第一名是最坏的,也不一定,以后弘法利生事业最广的是他也不好说。分数上每年都是第一名或者前三名,名列前茅,但是如果自相续没有很好的去调柔,依此傲慢心,以后也不知道怎么样。以前我们闻思路上有些考得很好的,但后来好像大海捞针,什么消息都没有。有些人考的不是很好,但人很稳重,这种人后来利益众生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也并不是呵斥或嫉妒考试成绩比较好的人,但我们有时成绩好的人说的多一点,很多人都比较开心。因为成绩好的只有几个人,最坏的也只有几个人,大多数都是中间的人,所以大多数中间的人对前面的有点嫉妒,给他们批评一下——人就是这样的,批评别人自己是很爽的。

 

我的意思不一定要考的非常好,学的好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你学中观,“真的,中观里面讲的那么好!”我们有些道友,自己辅导也好,自己在学的过程当中,确实感觉到:“哇,这个法特别殊胜,我在轮回当中遇到这样的中观法门,这样的因明法门,这样的密法……。”自己非常欢喜雀跃,这是最重要的,这对你的相续也是有利的。

 

所以考试也很重要。也特别感谢我们堪布堪姆们,所有的道友们,因为这个工程也比较大,我感觉每年在这个时候,日日夜夜,大家都很精进,很紧张也很担心,有时候:“要不要退下来?要不要走了?要不要……。”所以堪布堪姆们也没办法。如果政策太松了,大家都不参加;太严了,都会跑了,他们也是有各种担心。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毕竟是一个佛学院,还是需要有一种学习来控制,否则的话,我们这里天天像个养老院一样:“今天念了多少嘛尼心咒啊?”这样也不行,修行人应该要实修,闻思班一定要闻思。

 

我看我们以前学《入中论》的时候,真的,当时感觉非常好!《入中论》啊,《中论》啊,我自己觉得中观对我的人生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刚刚从学校里面出来,分别念也是很重,那个时候虽然有信心,但是很难说服。一学了中观以后,所有的傲慢、分别念全部都好像无能为力了。从此以后,好像自己已经是野马被驯服得很好的样子,感觉上是这样的。

 

所以说,我们很多道友在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法师所讲到的内容搞懂。因为学院里面我的课也没有入于考试,所以很多人不一定听得很清楚。这个我也理解,以前法王讲课的时候也是,我们经常有班级的课,一边法王在那边讲,自己在下面看,辅导要讲什么,考试怎么怎么。所以比较可惜,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好像这个内容法王讲过,但不知道当时怎么说的,也有这样的缺憾。

 

像我讲的课在学院里面只是听一听而已,没有考试的约束。下面山下的人好像现在也是,虽然没有组织学习,但是个人通过书本,通过音频资料——我感觉我们上面的有些法师学的不一定很好,下面的人反而《入菩萨行论》全部听完了,中观全部听完了,这个听完了,这个学完了,而且在每一个书上打记号,对症下药,结合自己的相续,也是学的比较不错的。

 

这是可以的。我们上面以佛学院的方式来,我们算是一个顾问,或者说一些老的退休生,以这样的思想作为一个参考,主要堪布堪姆们的思想学习的话,他们还是思想比较活跃,这个很重要的,我们没有放在课程当中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但我们也是,不要把书本一直放在书架上。必须要有人了解,而且了解的人越多越好。我记得阿底峡尊者圆寂的时候,他拿着仲敦巴尊者的书,说:“弟子啊,佛法不是你一个人来弘扬的,要很多人来弘法。”他接近圆寂的时候给他说过这句话。不是一个人,你仲敦巴很了不起,我的心传弟子,那个时候网络也没有,你一个人很难的,不是你一个人。所以后来仲敦巴广摄弟子,把佛法大量地传播。

 

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信念,不是我一个人来,我希望我有生之年当中尽力而为传授给有缘者。这样的方式比较好一点。但是关键自己要学到,自己没有学到,你自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讲给别人或者让别人来做,很难的。

 

下面讲第七地,叫远行地。

 

“彼之远行慧亦胜”,我只能背到这个,呵呵呵。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已经到了真如之边际,或者说法界真如的本体完全已经了如指掌,真正到达了真如之际。

 

因为这个时候方便度已经圆满,所有的方便违品,包括到七地菩萨的时候,刹那间入于真如谛。各教派的辩论也有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叫远行地,真正到了真如的边际。

 

第八地叫不动地,这个时候力波罗蜜多圆满,刚才是方便波罗蜜多圆满。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到了第八地的时候,彻见不可思议、如如不动的真如,或者远离了愚钝这些,不用任何功用的真如现前。

 

解释的方法比较多,但实际上到了不动地的时候——因为八地、九地、十地,按照我们藏传佛教的说法,七地以下是七种不清净地,八地以上是三种清净地。这以上,按照麦彭仁波切等很多大德的观点,只有所知障。烦恼障到第七地就没有了,所以到这里叫做不动地。因为在不动地,很多佛的大愿、大行自然而然现前,不用勤作,不用功用。

 

第九地叫做善慧地,主要是愿波罗蜜多圆满。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这个时候,不管是说法也好,做利益众生的这些事情,依靠真如的威力自然而然功用,不需要任何的勤作。

 

这个叫做善慧地。非常善于利益众生,具有如此智慧的地。

 

善慧地后面有这么一个解说: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阿难,所有的这些菩萨,从这里到后面已经圆满了修行。

 

其实修道圆满,十地末位的时候才圆满,应该有勤作、功用的在这个时候已经圆满了。而且所有出世间的功德在这里也已经全部圆满了,有些说包括断证方面的部分功德圆满了。

 

因为这个原因,这以上的地叫做修习位。

 

其实后面的一个地也可以属于修习地,但是不同的经典分法是不同的。

 

这以上,九地功德全部圆满的原因,叫修习位。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第十地智度圆满,叫法云地。 

 

“慈阴妙云”,智慧和慈悲的阴影比喻成妙云。天上乌云密布可以降下雨水,第十地菩萨的时候,他依靠佛法的妙云,洒下真理的甘露,遣除众生热恼的干河。

 

所以这个妙云能覆盖涅槃海。

 

涅槃海是度众生的涅槃海,或者说到了十地的时候,任运自成拔除众生各种痛苦,赐予众生各种快乐,所以称之为法云地,这个时候整个智度得以圆满。

 

这以上已经讲了十地。

 

接下来讲等觉和妙觉两个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等觉——我们讲《智者入门论》的时候,菩萨十地末位出现金刚喻定的智慧,它有解脱道和无间道,等觉相当于无间道一样。

 

这里怎么讲的呢?“如来逆流”,如来已经从涅槃当中回来,回到了生死轮回当中来度众生——如来是逆流来度众生的。

 

“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菩萨把整个十地都已经圆满了,从一地到十地,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往上去,这样的话,菩萨到了佛地。

 

“觉际入交”,菩萨刚好到涅槃地,去无学地的时候;而如来已经到了无学地,是回来的时候,是回到轮回的时候——这个也是一个象征性的,像一刹那一样,交界处、交汇处。

 

在等觉地这个地方,菩萨要去佛地,入海。入海的商主佛陀,从那里取宝回来。有些注释当中比喻成两个商人,一个要到宝洲去,一个刚从宝洲回来,两个刚好在海岸岸口碰上——在那个码头,在那个交界处,叫等觉地。

 

一方面讲十地末位的时候,这个无间道,没有任何的障碍,一刹难就马上到佛地,这个位置,叫无间道。另一方面讲菩萨去往佛地,佛陀以菩萨的形象来到轮回,相当于是两个交界的地方,当然其他地方接触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从世间来看,比如说你过了岸就不一定碰得到嘛。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个码头,可能取宝的人从大海刚回来,我这里刚刚入海的时候,在那个口岸,也就是此岸、彼岸,一迈步就马上到了彼岸。在这个中间,我们跨一步,比如说中间有一条线来挡着,菩萨和佛在这里相会——有时候卖门票的拉一个线一直挡着,你跨一步就马上进去了。相当于这样的一个地方,叫等觉地。

 

以后我们学理论的时候也是有必要的——如来逆流和菩萨顺流的交汇处叫做等觉地。

 

下面讲妙觉地。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佛告诉阿难,“从干慧心”——这是前面所有法之前的一个凡夫地,叫干慧心,大家都记得。

 

虽然它已经趣入了佛法,但是它还没有完全获得正法的法流——正法的甘露水,它还没有获得一地菩萨之后的法水,包括加行道。这个干慧地我觉得相当于是资粮道的人。

 

从那个地方一直到等觉,等觉是我们刚刚讲的十地末位的等觉地,这个之间——从干慧地一直到等觉地完了以后。

 

“是觉始获”,获得等觉地以后,开始想获得什么呢?“金刚心中初干慧地”,“金刚心”是金刚喻定,在金刚喻定当中有个初干慧地。

 

这个初干慧地跟前面的干慧地不同,这个干慧地已经是十地末位时候的干慧地。这里为什么叫干慧呢?他还没有得到妙觉,如来正等觉的甘露还没有得到——菩萨的甘露全部得到,但是佛的甘露还没有得到,叫初干慧地。这是智慧所摄的,前面干慧地是心所摄;有些说是浅慧,但是这个是干,干涸的干,应该这样来讲。

 

我们刚才讲了金刚喻定,它是初中后,它的前面是无间地,中间是金刚喻定,后面马上得到解脱道。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解脱道相当于是这个干慧地,妙觉地马上成正觉了,这样的。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这个干慧地,金刚心当中的干慧地,“如是重重”,它是一重二重,有单的、有复的,总共有十二个。

 

这十二个完了以后,获得了妙觉地,这个妙觉地是无上正道,现前如来的妙觉,这是最高的。应该可以这么讲。

 

这里“重重”,不同的注释讲的有点不同。实际上“重重”,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是一重,还有从金刚心当中的十信和十住也是一重。蕅益大师里面分的比较清楚。

 

一重一重怎么分呢?有单的七个。我们前面的干慧地、暖、顶、忍、世间第一、等觉、一直到妙觉,总共有七个,这个是单的。然后是双的,或者说是复的,总共有十个。前面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总共有五十个,一个单的,实际上是双的。这样的话,总共有五十七个——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有五十七个不同的阶段。

 

所以一重一重,单的方面也好,双的方面也好,总共十二个法,到最后妙觉地。到了妙觉地的时候,穷尽一切障碍,现前了妙觉最高的境界。

 

这以上五十七个菩提路已经圆满了,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境界。那天阿难问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是怎么修的,佛陀通过这种方式给阿难为主的后学者已经讲了。

 

下面讲次第的清净修法: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如是上面所讲到的十地为主各种各样不同的地,全部都由金刚智慧来观察的话,实际上有十个幻化喻来进行深入。

 

从菩萨入定当中都是了不可得的境界,刚才主要讲一些入定的智慧。

 

出定的话,我们《金刚经》当中讲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讲了六个。唐译的《金刚经》讲了九个,像我们《虚幻休息》等有些里面是十二个比喻;《闻解脱》、《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当中也是讲了如梦如幻的比喻。

 

这里好像通理法师讲的比较清楚一点,比如说如幻、如水月、如阳焰,如空、如响、如乾达婆城、如梦、如影、如像,如化,总共十个。到时你们看一下,把每一个比喻比喻成它所代表的法,讲了十种甚深的比喻。

 

结合这十种比喻,“奢摩他”是寂止;用“如来毗婆舍”是胜观,寂止和胜观进行双运。

 

“清净修证”,清净修持,逐渐入次第。

 

因为佛陀所有的道次第,止观双运,胜义当中无生无灭,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方式进一步地深入修证,获得开悟,这么一个境界。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难,如是以上讲的三种增进,先断除五辛,断除四根本的违品,再违其现业的修行渐次,总共讲了三种增进。

 

能成就什么呢?后面的等觉和妙觉没有说,其他五十五位菩萨的境界一一圆满。

 

长水子璇与蕅益大师的安立方式稍微有一点不同,但是大致的意义应该是相同的——五十五位菩萨的菩提路已经获得。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如果按照上面的修行次第,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的修行方法来修,这个修行是正确的修法。如果没有按照这样的次第来修,这是邪观,是不合理的修法。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这个时候,阿难的问题已经圆满了,接下来文殊师利法王子从大众当中站起来,在佛的足下顶礼以后,白佛,请求道:“我们这个佛经的名字,这个《楞严经》的名字是怎么取的?我和众生以后如何奉持,我们怎么样奉持?”

 

经名是很重要的,下面佛陀回答这部经典有五个不同的名称,这五个不同的名称讲完了以后,我们今天算是圆满了。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这是第一个名字,我们前面刚开始的时候也解释过。

 

“大佛顶”,这是佛的大顶中显现的。

 

“悉怛多般怛罗”,大白伞盖,大白伞的光芒中出现的。

 

“无上宝印”,真正的实相法门。

 

这部法是实相的法门,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凡夫人根本没办法揣测它的意义,所以它叫做“无上宝印”。

 

它是十方如来的清净海眼。

 

这个经典里面所讲到的道理,是十方三世如来他们清净如海般的慧眼照见的内容,所以说这个经典这么长。

 

一般来讲,大白伞盖经也不行,无上宝印也不行,反正这个是一个名称,有点长,后人也没有怎么用。因为有些解释,比如说大海,一般尸体、杂物都不可能共存,全部都推到黑暗中去。诸佛菩萨的慧眼也是,一般不清净的这些法在这里面根本没有,这里所讲到的是佛陀最甚深、如海般的慧眼所照见的境界,也有这个意思。这是第一个名称。 

 

第二个名称: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这个佛经也可以叫做什么呢?

 

“救护亲因”,这个“亲因”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觉得,因为佛陀的亲戚是阿难,他的亲因、他最亲的人,“度脱阿难”。

 

我们大家都知道,佛陀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阿难的父亲是白饭王,他们两个是兄弟,阿难是佛陀的堂弟,所以跟佛陀应该是很亲的。

 

现在马斯克有十一个儿子,可能跟佛陀不能相比。我想起来了,他前妻好像生了试管婴儿、双胞胎、三胞胎,他后来又跟不同的人生了不同的孩子。现在网上说的比较多,有几个孩子的名字他自己特别喜欢,一个叫X,一个叫Y,不知道Z有没有?他很有意思的,有一些名字叫机械。很多人认为他是科学家,他的财富也非常多,所以西方人很喜欢马斯克,他生儿子很有意思的。现在比较明确的有十一个了,他自己说他对人类发展有非常大的贡献。

 

不仅仅是马斯克,我觉得到了非洲,非洲也是对人类发展,包括我们藏地也是,可能超过马斯克,对人类发展做贡献倒是也有,印度也是比较多。好,不说这些。

 

我们讲“救护亲因”,有些说是历代亲友、众生救护的经典,历代不同的众生救护的因。

 

还有救助阿难尊者和性比丘尼——本来阿难现在比较开心,但是一提到经名的时候,他不光荣、接近破戒的点又挖出来了,可能他也有点那个的。

 

“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而且他们得到菩提心,入于遍知海,最后入于真正的佛地。

 

当时他们两个还没有入遍知海,但是将来获得了菩提心、入于遍知海这么一个经典。

 

这个经典的名字也比较长,要么是救度阿难经,或者是救度摩登伽女经,不然内容都比较多了。

 

佛陀是特别爱亲人的,以前法王也讲过。有人说他经常带着阿里美珠和门措上师,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过患。能知恩报恩的人,对家人虽然没有贪执,但是对他们有一种悲悯来摄受是很重要的。法王说从释迦族的各种故事来看,佛陀也经常关注释迦族,包括他的父亲,他成佛以后也回来度父亲,也回来度他的夫人,度他的罗睺罗等等。

 

所以作为佛教徒,包括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自己以前的恋人,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这也是不可缺少的。

 

佛陀在这里也是救护亲因,可能从这方面讲的。这是第二个名字,

 

第三个名字:

 

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又名:如来秘密因修证了义的经典。

 

第四个名字: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又名:大方广,广大无边的大莲花王——我们《妙法莲华经》讲的时候一样,无有任何垢染的莲花王。

 

“十方佛母陀罗尼咒”,能产生十方如来的十方佛母;陀罗尼是总持的意思,也叫做摄一切法、持无量义的陀罗尼经典。

 

第五个名称:

 

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

 

第五个名字也可以叫做“灌顶章句”。

 

有些注释解释这部经典实际上出自五部佛中间毗卢遮那佛的灌顶部,所以它的章句也好,它的内容,全部是灌顶部当中的内容,也是属于密法内容。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一切菩萨六度万行的根本首楞严。

 

首楞严我们前面也讲过,它有坚固、勇猛的意思,勇敢狮子奋迅的意思。也就是说诸佛菩萨万行的根本是楞严禅定,主要讲楞严三摩定的境界,所以以这个原因命名。

 

后来的人们只说《楞严经》,“首楞严”都没有说。《首楞严经》是另外一部经,前面我们介绍过——《首楞严经》和《楞严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这个叫《楞严经》,不叫《首楞严经》,其实《首楞严经》以后讲,也是很重要的。

 

汝当奉持。

 

你们看怎么方便你们就可以这样来受持——佛告诉文殊菩萨,你们以后以这种方式来受持。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五个名称当中取《楞严》两个字作为经名受持。其实名字少一点好,太多了确实不太好用,所以名字比较少一点容易受持。

 

我们按照这里讲的一样,以“楞严”来受持,称之《楞严经》。

 

好,今天《楞严经》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四十五节课

 

下面继续学习轮回的痛苦,今天介绍饿鬼之苦。

 

在讲之前,我想跟大家说明一下:现在的宣讲方式,主要是采用古代的佛教修心方法。有些人把古代传统统统贬斥为陈旧、落后,全部抛开、全部舍弃,这种做法不合理。作为人类,只有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接受新知识,否则,将过去的东西完全抛弃,这无疑是一种极端。还有些人认为,新事物并无可取之处,唯有古代的东西最有价值,故对新的理念、知识、技术都不承认,这种做法也不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跟随时代、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淘汰。

 

我们作为佛教徒也是同样,应该在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方式,否则,即使佛教的思想再殊胜,不与时代接轨的话,也很难被人们理解、接受。

 

然而,现在很多人常会堕入两边:有些人在学佛时,除了佛经论典的内容,新的公案、科技都不愿接受,尤其是老一辈的修行人,许多观念比较保守;而年轻一代的法师却与之相反,他们对古代的修法、佛经的公案不感兴趣,唯一强调的就是,佛教思想要符合时代思潮,否则不易被人接受。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有点偏激,尤其是后者,若完全放弃佛经的内容,不提及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只是讲些衣食住行的问题来应付,那么众生势必会因不明道理而造业堕落,从佛教的立场来看,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因此,法师们今后传法时,再怎么把佛教人间化,引入一些所谓的系统化、信息化理念,也不能改变佛教的基本概念,不能不提三恶趣的痛苦、分类及转生原因。如果把这些都改了,没有交代清楚来世的苦乐状况,仅凭你一己分别念,就算讲得再好听,实际上也是把众生引入邪道。

 

所以这次宣讲《前行》和《藏传净土法》,我基本上是依照古大德的传讲方式,以佛经的公案和教证作为根本,有时为了活跃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也顺便加了一些现代事例。这种方式,或许个别人觉得死板,比如讲饿鬼痛苦时,修行好的人可以入于其中,而修行不好的人,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不如社会上的各种道理听起来舒服。然即便如此,为了对众生负责,我也不打算改变传讲方式,我会尽量把这些法的本意挖掘出来,以供养大家,相信这样会对大多数人有利。

 

同时,之所以给大家讲加行,也是希望不仅仅是我,你们在座的法师、居士,以后一旦有能力,想把佛法传给别人时,也最好不要直接讲些高深境界,而应先让大家打好加行基础,这是最稳妥的修行次第。

 

如今讲三恶趣的痛苦,是为了引发大家对轮回的厌离心。其实这种心并不难生起,有时依靠一种简单的因缘就可以。前不久有个道友问:“若想在相续中 生起出离心,需要观修粗大的无常,还是细微的无常?”当时我回答:“粗大的无常。”事后我又再三琢磨了一下,确实,许多大德因生起无常观而出家,但他们当时不一定抉择过万法的微细无常。我们都知道,按照小乘的观点,最微细的微尘和最微细的刹那是实有的,不承许为空性,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他们厌离轮回而获得解脱。因此,观修粗大的无常,照样可以生起出离心。

 

例如,密宗大成就者小苏(色琼·西绕札巴),最初生起出离心就很简单。他在13岁时,家里给他娶了个童养媳。有一次,小苏在床上看经书,外面出现了洪水,妻子让他赶紧想办法。他就穿着妻子做的新内裙去挡水,辛辛苦苦弄了半天,累得汗流浃背。妻子见后,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新衣服弄脏了?”小苏一听,心里有点烦,说:“你考虑的不是我,只是一件衣服,那我不要了!”把裙子脱下来扔给她,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妻子也很生气,然后回家去了。

 

经过此事之后,小苏觉得轮回毫无意义,由此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当时他也没观察过刹那刹那的细微无常。) 后面还有一段内容:妻子回去后怎么样闹,两人家产是如何分的……虽然是大德的传记,但还是有很多细节的描写,显现上就像世间人吵架、离婚、复婚一样。 不过这些方面,你们好像也没兴趣听,所以我就不讲了。

 

总之,不管是观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一定要对轮回上上下下生起猛厉的厌离心,这就是我们修学的目的。若能如此,尽管你表面上在吃饭、走路、睡觉,离不开基本的生活资具,但心里对这些不会特别贪执,更不会执为实有,这是最为关键的!

 

戊二(饿鬼之苦) 分二: 一、隐住饿鬼; 二、空游饿鬼。

 

饿鬼的分类方法很多,《前行》中分为隐住饿鬼、空游饿鬼;《瑜伽师地论》1中分为外障饿鬼、内障饿鬼、无障饿鬼2;《大智度论》3中分为弊鬼、饿鬼;《大毗婆娑论》4中分为有威德饿鬼、无威德饿鬼。

 

尤其在《正法念处经》中,饿鬼的分类最广,里面分了36种5。我最近看了,讲得非常好,道友们一定要了解。学院里最好给每人印一份,到时候发给大家。看了以后你就会明白,有时候自己不注意,就会造下饿鬼之因。例如,里面讲了一种食法饿鬼6,其因是为求财利而给别人宣说颠倒法;食肉饿鬼7,其因是将众生的肉做成肉食买卖,并在经营中使用欺诈手段;食香烟饿鬼8,其因是别人买香供养时不给好香,收高价而予人劣香;魔罗身饿鬼9,其因是心存邪知邪见,不信正法,为人宣说种种邪道……诸如此类饿鬼有许多种,转生之因也各不相同,希望学院的道友们好好看一下。

 

[1]《瑜伽师地论》云:“饿鬼趣略有三种。 一者由外障碍饮食。二者由内障碍饮食。三者饮食无有障碍。”

 

[2]《瑜伽师地论》云:“云何饮食无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啖皆被烧然,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未尝暂息。复有饿鬼名食粪秽,或有一分食粪饮溺,或有一分唯能饮啖,极可厌恶生熟臭秽,纵得香美而不能食。或有一分自割身肉而啖食之,纵得余食竟不能啖。如是等鬼,是名饮食无有障碍。”

 

[3]《大智度论》云:“鬼有二种:弊鬼、饿鬼。弊鬼如天受乐,但与饿鬼同住,即为其主;饿鬼腹如山谷,咽如针身,惟有三事黑皮筋骨,无数百岁不闻饮食之名,何况得见?”

 

[4]《大毗婆沙论》云:“于此洲中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种种树上好山林中,亦有宫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余清净处受诸福 乐;无威德者,或住厕溷粪壤水窦坑堑之中,乃至或住种种杂秽诸不净处,薄福贫穷饥渴所苦。”

 

[5]《正法念处经》云:“何等为三十六种? 一者迦婆离,镬身饿鬼。二者苏支目佉,针口饿鬼。三者槃多婆叉,食吐饿鬼。四者毗师咃,食粪饿鬼。五者阿婆叉,无食饿鬼。六者揵陀,食气饿鬼。七者达摩婆叉,食吐饿鬼。八者婆利蓝,食水饿鬼。九者阿赊迦,悕望饿鬼。十者[口*企](区伊反)吒,食唾饿鬼。十一者摩罗婆叉,食鬘饿鬼。十二者啰讫吒,食血饿鬼。十三者瞢娑婆叉,食肉饿鬼。十四者苏揵陀,食香烟饿鬼。十五者阿毗遮罗,疾行饿鬼。十六者蚩陀逻,伺便饿鬼。 十七者波多罗,地下饿鬼。十八者矣利提,神通饿鬼。十九者阇婆隶,炽燃饿鬼。 二十者蚩陀罗,伺婴儿便饿鬼。二十一者迦(俱逻反)摩,欲色饿鬼。二十二者三牟陀罗提波,海渚饿鬼。二十三者阎罗王使,执杖饿鬼。二十四者婆罗婆叉,食小儿饿鬼。二十五者乌殊婆叉,食人精气饿鬼。二十六者婆罗门,罗刹饿鬼。二十七者君茶火炉,烧食饿鬼。二十八者阿输婆啰他,不净巷陌饿鬼。二十九者婆移婆叉,食风饿鬼。三十者鸯伽啰婆叉,食火炭饿鬼。三十一者毗沙婆叉,食毒饿鬼。三十二者阿吒毗,旷野饿鬼。三十三者赊摩舍罗,冢间住食热灰土饿鬼。  三十四者毗利差,树中住饿鬼。三十五者遮多波他,四交道饿鬼。三十六者魔罗 迦耶,杀身饿鬼。是为略说三十六种饿鬼,广说则无量。”

 

[6]《正法念处经》云:“观于食法诸饿鬼等,以法因缘,令身存立,而有势力。 以何业故生于其中?彼以闻慧,见此饿鬼,于人中时,性多贪嫉,为活身命,为求财利,与人说法,心不敬重,犯戒无信,不为调伏诸众生故,说不净法,说言杀生得生天福,强力夺财,言无罪报,以女适人,得大福德,放一牛王,亦复如是。以如是等不净之法,为人宣说,得财自供,不行布施,藏举积聚,是人以此嫉妒覆心命终,生于恶道之中,受于食法饿鬼之身。”

 

[7]《正法念处经》云:“观于食肉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嫉妒恶贪,自覆其心,以众生肉而作肉叚,脔脔称之,卖买欺诳,实少言多,以贱为贵。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食肉饿鬼之中。”

 

[8]《正法念处经》云:“观食香烟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为嫉妒心恶贪所覆,商贾卖香,见人买香,速须供养,不以好香与彼买者,乃以劣香,价不酬直,心无净信,谓无恶报,不识诸佛真实福田。如是恶人,身坏命终,生食香烟夜叉鬼中。”

 

[9]《正法念处经》云:“见诸众生行于邪道谄曲作恶,行于恶因,说邪见法,谓是真谛,不信正法。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魔罗身饿鬼之中,受恶鬼身。”

 

而不在学院的道友,你们天天都上网,在“虚空”中漫游,可以下载这些在电脑上看,或者花点钱打印出来。若能如此,你必定会有很多收获,一方面能明白现在正有无量众生在饿鬼道受苦,同时也会提醒自己做人一定要注意,不注意的话,很容易造下堕入饿鬼之业。

 

我们随时都要观察:堕三恶趣的因是什么?自己造了没有?讲地狱时是这样,讲饿鬼时也是这样。那么堕饿鬼的因是什么呢?  《成实论》10云:“于饮食等,生悭贪心,故堕饿鬼。”对饮食、财物等生吝啬和贪心,就会堕入饿鬼。《正法念处经》云:“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除了刚才讲的贪心和吝啬,此处又加了个嫉妒心。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这些心态很容易产生,所以下面讲饿鬼的痛苦时,希望大家对照自己进行观察。

 

《定解宝灯论》中也说过,初学者修行时要观察修,不能闭着眼什么都不想,应该学会思维。比如观饿鬼痛苦时,要先从理论上认识,相信世间上有一个饿鬼世界,它们或在旁生里,或在空中,或在地下城市中11;然后再了解它有什么痛苦,以何因而转生于此;最后愿自他一切众生断除这些业因,尚未转生为饿鬼的永远不要转生,已转生为饿鬼的,随时随地要为它们念经回向,哪怕倒一点点剩饭,也应念观音心咒加持,以悲悯心观想成千上万的饿鬼都能得到。很多古贤大德经常如此,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10]《成实论》:十六卷(刊本或作二十卷)。师子铠造,鸠摩罗什译,昙晷笔受,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11]《大毗婆沙论》云:“问:鬼住何处?答:赡部洲下五百踰缮那,有琰魔王界,是一切鬼本所住处。”

 

己一(隐住饿鬼)分三:一、外障饿鬼;二、内障饿鬼;三、特障饿鬼。

 

这种分法,与《瑜伽师地论》的很相似。还有《佛祖历代通载》12中说,饿鬼分为四种,即外障饿鬼、内障饿鬼、饮食障饿鬼、障饮食饿鬼13。其中,外障饿鬼、内障饿鬼与此处讲的一样14;饮食障饿鬼15,是能看见美妙的食物,但被众多阎罗卒守护着,没办法得到;障饮食饿鬼16,是得到饮食之后,一放进嘴里,饮食就变成铁丸、铜汁等,燃烧整个身体。

 

可见,汉传佛教所讲的内容,与藏传佛教的大致相同。你们不要认为《前行》只是藏传佛教的独有修法,汉传佛教中闻所未闻。我在讲《藏传净土法》时,里面引用的每一则公案,几乎都能在汉文《大藏经》中找到出处。而这部《前行》也是一样,除了极个别的藏地公案以外,只要是佛经、论典里宣说的,在汉文《大藏经》中基本上都有,只不过以前没这样强调罢了。

 

[12]《佛祖历代通载》:略称《通载》、《佛祖通载》,二十二卷(或三十六卷)。元代念常(禅宗分支临济宗杨岐派僧)著。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13]《佛祖历代通载》云:“其类有四:一者外障,二者内障,三者饮食障,四者障饮食。”

 

[14]《佛祖历代通载》云:“一外障者,饮食音声亦不得闻。二内障者,获微饮食口若针窍不能得入,设能入口咽如马尾无能得过,设若过咽腹若山廓不能饱满,虽满腹中胫如草茎无能举动,受此大苦。”

 

[15]  《佛祖历代通载》云: “三饮食障者, 见饮食时, 无量狱卒执诸器仗守御无获。 ” 16 《佛祖历代通载》云:“四障饮食者, 食饮食时, 由业所感铁丸铜汁泻置口中从下流出。”

 

现在有些汉地的修行人,始终有种分别念,认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差别很大,这种想法不合理。 麦彭仁波切在《三戒合一论》中讲过17:原本各大教派互不相违,如同一个父亲的两个儿子,没必要为父亲是自己还是别人的,争得你死我活。因此,不管你随学某个宗派,或者以后摄受弟子,都要先建立起“各大教派互不相违”的观点,否则,分别念的力量有时特别大,若从中作怪而无法遣除,定会给暂时的今生快乐、究竟的来世安乐带来障碍。

 

庚一、外障饿鬼:

 

此类外障饿鬼以业力所感,在外境上找不到饮食,甚至数百年中连水的名字也没听过。它们整日饥渴交迫,常为寻找饮食而四处游荡,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下面讲了几种情况:

 

1、有时候看到远处有清澈的江河,以僵直的肢体艰难支撑着巨大的腹部,异常痛苦又疲惫不堪地走去。可是到了近前,所有的水都干无一滴,仅仅剩下河床18,让它们苦恼万分。

 

转生为饿鬼真的特别可怜,《业报差别经》中讲了堕饿鬼的种种因缘19,《饿鬼报应经》中也记述了目犍连尊者通晓各类饿鬼业因之事。那么这里所讲的外障饿鬼,明明看到的是河流,但以业力所致,走到眼前,水就干了。在我们人间,看见的是饮食,到了跟前还是饮食,比如那边有个苹果,我很想吃,到了跟前,它不会变成其他东西。可在外障饿鬼的世界中,首先外境上根本看不到饮食,即使看到一点点,以其业力现前,食物要么飞了,要么变成另一种不能食用的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经典中说,是往昔常给人不清净的饮食,以致转生为饿鬼后,美味佳肴也会变成特别肮脏的不净物。

 

[17]《三戒合一论》云:“自他偏袒之说法,即如有一父二子,其二子执为异父而争论。”

 

[18]河床:大河两岸中间容纳流水的部位。

 

[19]《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 ”

 

2、有时候远远望见果实累累、郁郁葱葱的绿树,依然如前一样赶去。当到了跟前时,所有的树木已干枯成了树干。

 

3、有时候看见品种繁多的饮食、美不胜收的受用,可是到了近前,却遭到许多看守用兵器殴打、驱赶。

 

《佛说除恐灾患经》中也讲过这类饿鬼的痛苦20。 昔日,佛陀与众眷属一起过江时,见到八万四千饿鬼。 佛陀故意佯装不知,问:“你们前世造了什么业,以致今生转生为饿鬼?”

 

饿鬼回答:“我们前世虽然见过佛,但不知佛的存在,也不信佛;虽然见过法,但不知法的存在,也不信法;虽然见过比丘僧,但不知比丘僧的存在,也不信僧。我们自己不造福,同时教他人也不造福。见人行善积福,常会嘲笑讽刺,而见人行邪法造业,反而极为欢喜。以这种恶业,如今生为饿鬼。”

 

[20]《佛说除恐灾患经》云:“佛将大众,乘桥度江,见八万四千饿鬼。佛亦知饿鬼先世所种,但为一切众生故,问饿鬼前世所种行今为饿鬼。饿鬼曰:先身虽见佛,不知有佛。虽见法,不知有法。虽见比丘僧,不知有比丘僧。我亦不作福,教他人亦不作福,作福有何等福,不作福有何种罪,见人作福,言恒笑之,见人作罪,意常欢喜。佛问饿鬼:生此饿鬼之中以来,至今更历几百年岁?饿鬼报言:我生中七万岁。佛问饿鬼:生中七万岁,食饮何种?为得何食?饿鬼报言:我先世种行至恶,遇值小水,即化不见。至于大水,便为鬼神龙罗剎所逐。”

 

佛陀问:“你们转生饿鬼多少年了?”答曰:“七万年了。”

 

佛陀又问:“在这七万年中,你们吃什么?”

 

答曰:“什么也吃不到。有时看到一点小水流,马上就不翼而飞了;有时看到很多水,但到了跟前,又被鬼神罗剎所驱逐,无权饮用……”

 

因此,大家应多看一些经典,这对自相续有非常大的利益。然而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对佛陀的智慧结晶不感兴趣,反而迷恋以分别念所写的文章,助长自己的贪心、嗔心,这真是业力现前!   其实对修行人来讲,应该多翻阅《大藏经》。对我而言,每次看到一本好书,找到一些好的教证和公案,心里就特别欢喜,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而关于战争、购物等方面,则觉得没有多大意义,毕竟这与解脱无关。

 

其实,从生死轮回中解脱是最重要的,佛陀之所以在经中没有着重宣说物质世界,原因也在于此。关于这一点,《法王经》中有个很好的比喻21:一个人身中毒箭、剧痛无比时,若及时把箭拔出,疼痛会很快消失;但若不把箭拔出来,只是一味追究箭杆出自何山的竹子,箭尾出自什么鸟的羽毛,箭是谁射来的……这样一一观察下来,人早就活不成了。同样,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了脱生死最为重要,如果把这个弃之不顾,而去详细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那穷尽一生也不够用。所以,阿底峡尊者说:“生命有限知无涯,寿量几许亦难晓,当依所欲取精要,犹如鹅王取水乳。”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我们应像天鹅从交融的水乳中汲取乳汁一样,取受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那么,最有用的知识是什么呢?并非是器世界形形色色的显现,而是苦集灭道的道理。

 

[21]《法王经》云:“譬如有人,身中毒箭,于身受痛。当即拔箭,其痛即除;若不拔箭,痛则不除。待问箭毛羽是何鸟翼?复问其竹是何山出?复问其箭是谁之射?  是人苦痛其命已终,然拔其箭终知无益。”

 

当然,对于世间的种种学问,一点不了解也不行,毕竟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弘扬佛法也离不开世间,所以还是要大概懂一些。但最关键的是,务必要想方设法获得解脱,否则,将短暂的人生都耗在无意义的知识上,临死时对解脱没有做好准备,那其他知识懂得再多,也用不上。

 

所以,在一切事物中,了脱生死最重要。而若想了脱生死,就先要认识轮回的痛苦,认识之后,再想办法不堕入恶趣。如同一个人要开车去某地,之前应打听好路上的险阻,知道哪里有坑、哪里有悬崖,路过的时候一定要当心。我们修解脱道也是如此,要先弄清楚轮回的险地,然后想办法尽量避免,这样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4、对饿鬼来说,四季是颠倒的。夏季的月亮原本清清凉凉,但在它们感觉中,却是火烧火燎;冬季的太阳原本非常温暖,但对它们而言,却是寒气逼人、十分刺骨,实在是受尽了折磨。

 

诚如《亲友书》所言:“诸饿鬼界春季时,月亮亦炽冬日寒。 ”《四谛论》22亦云:“月炙如夏日,风触如火焰,雨渧如洋汤,履地如热灰。”意思是,饿鬼以特殊业力所感,月光炙热犹如夏天烈日,风吹到身上如被火烧,雨滴到身上就像滚滚铜汁,在地上行走如同踏于热灰上。

 

这些饿鬼的痛苦,不太了解轮回、因果的人听了,可能不一定相信。但你若对这方面诚信不疑,必定会深信无边的众生正在受苦,极为可怜,自己行善后会主动为其作回向。

 

下面讲一个昼辛吉尊者23去饿鬼界的公案:

 

很久以前,昼辛吉尊者到饿鬼境内,结果中了饿鬼的吝啬毒气,感觉口干舌燥。他看见一座铁城的大门前,有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黑面红眼饿鬼,便急不可待地问:“哪里有水?”

 

他的话音刚落,居然集来了形似烧焦树干的五百饿鬼。它们争先恐后地祈求:   “无比尊贵的大师,您 行行好,给我们一点水吧。 ”

 

尊者说:“我也得不到一滴水,同样在求水,你们到底是谁呀?”

 

它们可怜巴巴地回答:“我们自从投生在这座山谷以来,已经有十二年了,可到今天才听到水的名字。”

 

这个公案出自于《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24。

 

[22]《四谛论》:四卷。婆薮跋摩造,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是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的典籍。

 

[23]昼辛吉尊者:又名亿耳,因其降生时,耳朵上戴着金子耳环,可值纯金一亿,故取名“亿耳”。也有经典中说,他又名闻俱胝耳,因降生的时候,有宝耳珰珠庄严其耳,价值俱胝,故取名“闻俱胝耳”。

 

[24]《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云:“有大商主子,名曰亿耳。入海采宝,既得回还,与伴别宿,失伴慞惶。饥渴所逼,遥见一城,其城广大,墙壁极高,其中宽大。至城门所,见一丈夫,其身长大,黑色赤精,遍身有毛,其腹麤大,甚可怖畏,执杖而住。时长者子问其人曰:丈夫,此中有水不?彼默不言。长者子问已,即入城中,为渴所逼,迷闷东西,求觅水故,竟无可得。不称所求,遂即大声云:水水。时有五百饿鬼,一时而来,如烧木柱,自发覆体,咽如针孔,腹如大山,节节火出,赫然俱炽,告商主曰:汝大慈悲,与我水饮,我等渴逼。长者子曰:我为渴逼求水,故入此城中。饿鬼报言:此是饿鬼之城,何处得水?十二年中,我等不闻水名。长者子问曰:造何罪业,生在此中?饿鬼答曰:赡部洲人,多生难信,我今若说,汝亦不信。长者子告曰:我今对验,面前而见,云何不信?是时饿鬼而说颂言:我曾骂詈常瞋恚,悭吝惜财不与人,亦不曾行于布施,缘此业故生饿鬼。”

 

当时昼辛吉尊者从大海取宝回来,不小心入了饿鬼城市,里面的情节与此一样,后来他问饿鬼:“你们为什么转生于此?”饿鬼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在人间时,吝啬惜财、不施与人,还常常嗔恨骂人,以此因缘生为饿鬼。 ”

 

一旦生为饿鬼,十二年中连水的名字都听不到,但它们因业力未尽,想死也死不了。对我们人类而言,不要说十二年不喝水,十二天都很困难。2004年印尼爆发海啸时,有个人被埋在海啸废墟中,不吃不喝十三天却能生还,这被称为一个奇迹。但在饿鬼界里,不吃不喝的时间比这长多了,可它们却死不了,只能年复一年地忍受饥渴之苦。

 

《百缘经》中也有一则公案,是讲优多罗的母亲堕为饿鬼,二十年未得到一滴水、一口饭。它的情节是怎么样的呢?优多罗降生后不久,父亲不幸过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比较富裕。由于他天生对佛法心生敬信,于是向母亲请求出家。母亲坚决不同意,告诉他:“只要我活着一天,绝不允许你出家。 等我死后,再随你的意吧!”

 

优多罗被拒绝后,准备自杀。母亲非常害怕,只好软言相劝:“你千万别这么做!不如这样,从现在起,只要你想供养修行人,我就准备一切所需,随你所愿供养。”优多罗听了,才不坚持出家,但经常邀请沙门到家里应供。

 

优多罗的母亲看这么多沙门在家中出出入入,觉得很厌烦,便辱骂他们:“你们这些人不事生产,成 天靠在家信众过活,看到你们就令人生气! ”

 

有一天,优多罗正好不在家,她就将准备好的食物全倒在地上,还撵走了前来应供的修行人。优多罗回来后,母亲骗他:“你刚才不在家时,我用上好的食物供养了好几位修行人。”优多罗信以为真,非常高兴。

 

过了不久,优多罗的母亲去世了,死后因生前的恶业而堕为饿鬼。优多罗则按先前的心愿出家修行,由于他非常精进用功,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果。

 

一次,他在河边的石窟里禅坐,突然看见一相貌丑陋的饿鬼,痛苦地走到他面前,对他说: “我是你的母亲,已变成饿鬼二十年了。 ”

 

优多罗说:“不可能。我母亲生前乐善好施,供养了许多修行人,不可能堕入饿鬼道!”

 

饿鬼回答:“我虽布施供养,但心却悭惜不舍,甚至对沙门等修行人,无恭敬心,横加辱骂,所以才遭此果报。你若能为我忏悔,广设斋食供养佛及僧众,我定能脱离饿鬼之身。”

 

优多罗听后,非常悲悯母亲,于是尽力为其供斋回向。第一次斋会之后,母亲转生为飞行饿鬼,第二次才投生于天界。

 

可见,沦为饿鬼之后,得不到饮食的时间极为漫长,而且很难以解脱。

 

庚二、内障饿鬼:

 

这类内障饿鬼,嘴巴小得像针眼一样,本想开怀畅饮大海里的水,怎奈水无法流进它那细如马尾毛的咽喉,而且在这中间,水已被口中的毒气一扫而光。 就算有一星半点的水进了咽喉,也满足不了它那大如 盆地的腹部。即使稍有一点饱的感觉,夜间腹内也会燃起大火,烧尽心肺等内脏。当它们想走动的时候,灰白色茅草般的肢体,难以支撑大如盆地的腹部,真是痛苦到了极点!

 

《经律异相》中讲过25,曾有五百饿鬼在恒河岸边,因饥渴所逼而放声大哭。当时佛陀也在那里,饿鬼们对佛说:“我们现在特别饥渴,马上要死了。”佛说:“你们可以喝恒河水。”饿鬼回答:“如来眼中是水,我们眼中却是火焰。”佛说:“只有遣除你们的颠倒念,才能见到水。”于是为其广说悭贪的过失。饿鬼说:“我们渴得太久了,虽然听到佛法,却无法融入心,可否让我们先喝点水,然后再听课?”佛陀以神变和加持力,让它们饱饱喝了一顿,之后再宣讲佛法。它们都发起菩提心,舍弃了饿鬼身体。

 

[25]《经律异相》云:“恒河水边有诸饿鬼,其数五百,于无量岁初不见水,虽至河边纯见流火,饥渴所逼发声号哭。饿鬼白佛:我等饥渴,命将不久。佛言:恒河流水。鬼言:如来见水,我常见火。佛言:除汝颠倒,令得见水。广说悭贪过。

 

鬼言:我今渴久,虽闻法言都不入心,先可入河恣意饮之。以佛力故即得饮水。 佛为说法悉发菩提心,舍诸鬼形。”

 

所以,我们平时所见的江河,在饿鬼面前要么是脓血,要么是火焰。这些可怜的内障饿鬼,即使喝到了一点点水,但水进入腹中以后,也会变成火焰。

 

在我们人间,虽然见不到真正的饿鬼,但有些人跟饿鬼没什么差别。就像食道癌患者,什么饮食都吃不了,稍微吞下去一口,喉咙马上如火烧般疼痛,这就是相似的业感。当然,人间的痛苦再厉害,也无法与饿鬼的相提并论。有些人一天没吃饭,或者只晚了两三个小时,就感觉饿得受不了,可是你肚子再饿,也不如饿鬼痛苦。因此,我们应多观想这些痛苦,以增强自己的修行力度,这一点极为重要!

 

 

 

87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87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讲《楞严经》。

 

现在正在讲第八卷。前面已经讲了十信和十住,今天开始讲十行,还有十种回向、四种加行,就是四十四种心。这里有时候讲信心,有时候讲安住,有时候讲行为,但实际上应该都是菩萨的境界。这四十四种心应该跟心有关系,也是跟智慧或者说菩萨的境界有关系。

 

前面也跟大家说过,四十四种心如果把后面的十地加起来有五十多个心,实际上高僧大德们的解释方法都有不同。因为现在的注疏比较多,有交光大师的注释,有圆瑛大师的、蕅益大师的,还有长水子璇等等,包括现代的上宣下化上人、梦参老和尚等等,他们都有一些不同的注解,但是不太像藏族的有些论典——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的大德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所以没有特别确定的。所以说我们讲的时候也只能在字面上大概过一下,接下来凭自己的智慧进行解读,这样可能比较好一点。

 

今天我们讲的十种行,有些大德用六度来对应,有些用十度来对应,有些也认为不用这样对应,也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按照个别大德的注解方式来字面解释的话,也可以。

 

下面我们讲十行当中的第一个,欢喜行。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佛告诉阿难,善男子,前面讲到最后一个是获得灌顶,成为法王子——这样的法王子,具足无量如来微妙的功德。

 

他成了法王子以后,一定会具足不共的功德。

 

“十方随顺”,会随顺十方世界当中的众生,利益他们,饶益他们。

 

“名欢喜行”,这个叫做欢喜行。

 

为什么叫欢喜行?因为这种菩萨已经获得了佛无量无边的功德,还有他能摄持众生,随顺众生,所以得以欢喜。

 

本来我们每个众生的根基是不同的,所转生的区域也是不同的,他们相续当中的烦恼和业力也是不同的,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随顺众生,应机施教,可以以这种方式来利益众生。这个对应的是布施度。

 

我们获得了如来的妙德也好,或者获得了现在一些闻思修行功德的时候,随顺众生是很重要的。以后在众生界当中,我们要去利益他们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些众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根基。比如说他有一个闻思修行的根基,我们就用闻思修行相关的道理给他们讲;如果他们没有任何闻思修行的境界,那也要随顺他们。最好是了解他们的背景、文化,包括他自己的爱好等等。如果每一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没办法摸到,也大概地知道每一个城市或者每一个地方的人的兴趣、追求,这些都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去东北的一个城市,可能这个城市里面他们关注点是这样的,然后到南方的一个城市,他们那里的人也可能喜欢评论这个。到了非洲或者美洲、亚洲,也是有不同的取向。如果我们知道这些道理,那我讲经说法也好,度化众生都是成功的。否则我只有一种方法——我以前学过因明,到处去讲因明的话也不一定能利益。我如果会讲《前行》,那跟所有的人都讲《前行》,也不一定的。所以我们有时候应该根据他们的爱好去讲,也是可以的。

 

第二个叫饶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这个对应的是持戒度。

 

因为他持清净的戒律,人天道的白法天尊都会保护他,世间当中所有的人和非人也会恭敬顶戴。

 

这种人“善能利益”,他非常有善巧方便,能利益一切众生。

 

每个众生有什么样的欲望,什么样的追求,都一一能满足。

 

我们世间当中确实是,如果清净戒律的人,他利益众生的方式完全都是不同的,别人对他没有什么绯闻、怀疑,所以这种人可以饶益众生。

 

这叫做什么呢?饶益行。

 

第三个叫做无瞋行,无有嗔恨的行为。

 

这里说的是“行”,但实际上前面总说当中都说是四十四种心,带有行为的心,应该可以这么说。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实际上这个菩萨他自己的心已经觉悟了,因为自己有一定的觉悟,“觉他”,让别人觉悟也不会有困难。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无违拒”,因为断了无明,相应其他的所化众生,他们对你不会有违拒,不会反抗,完全都是可以随顺的。

 

我们有些人因为自己没有觉,也不能觉他,自己想做一件事情,结果下面一反抗以后根本没办法;而且别人如果对你做一些不合你心意的事,马上就安忍不了,马上产生嗔恨心。

 

但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名为无嗔恨行,没有嗔恨心,因为它与安忍度相关,所以它没有嗔恨行。

 

下面是第四个,无尽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这个菩萨他可以显现出各种不同的身相,包括我们前面讲的十二类众生。

 

以不同的身相来利益众生,包括现在在十方世界当中也可以,未来的话,乃至世界未尽之前,在三世当中——未来、过去和现在,以各种方式平等地利益众生。而且从空间来讲,“十方通达”,没有任何阻碍。

 

我们有些人可能现在可以,未来不一定行;对东方还可以,但对西方不一定很好,所以他的饶益行有一定的局限。

 

这里对应的是精进度。他依靠不同的身相利益众生,在三世当中都是平等的。而且这种精进是平等的利益众生,同时他的精进也不是今天很精进、两三天很精进、这两年我很精进……。

 

其实我们这里很多道友的修行都坚持不下来,尤其是城市里面来的有些人,真的!相对而言比高原上有些人的心不稳定,过了五年、六年以后踪影都不见了。然后又从零开始,到别的道场去修的话,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

 

有些经济条件也是可以的,自己的身份上也没有什么大的阻碍,尤其是出家人,好不容易定下来——真正闻思修行各方面定下来的时候,又像着魔一样离开了。离开以后,那我相信这个人在闻、思、修,戒律等各方面不一定有上进。

 

所以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能利益众生,实在是自己身体不允许,除了这个以外,一般是一个人在一个好的修行道场,自己多待一点,多熏染一下自己的相续,否则我们无始以来自己的相续被贪嗔痴烦恼所熏习的很严重。这一世,从小到现在,可能只有这几年你在佛教的渲染下有一点点机会而已,实际上你各方面的烦恼习气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长期的串习,这个很重要。这也要有无尽的行为、无尽的精进来行持。

 

第五个叫做离痴行。

 

有些注释中,这几个标题都是用四个字。经书里面不一定都是四个字,但是下面解释的时候都用四个字,这样也比较方便一点,包括下面的十种回向。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它是一层一层的,有了这样的精进,佛和自己的境界基本上有很多相同。因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楞严三昧的境界,那种种法门所讲到的和自己的所作所行没有差错,没有什么更多的误区,也就是说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全部符合种种法门。

 

这样一来,离愚痴的种种行为——这个对应的是禅定,因为他自己有三摩定,一切行住坐卧都是在真实的禅定当中不离开,这个可以叫禅定行。

 

这里也是讲,我们所有的行为完全能符合佛教教义的话,当然对凡夫人来讲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至少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尽量地跟佛法相应,跟戒律相应,跟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相应,这方面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如果能做到,随喜!如果实在做不到,从一点一滴开始。

 

刚开始确实很多人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逐渐逐渐,看自己的三门能不能趣入大乘道,包括我们修行、禅定这些,也是慢慢慢慢心可以勘能。好像世间当中“呆如木鸡”,就像训鸡,刚开始它还是很懒的,过了几十天以后,慢慢相续当中具有嗔恨心的鸡,它的心可以调柔到一定程度。

 

我们刚开始也是非常散乱的,但我们经常去修行,经常在这方面内观,到一定的时候心能控制下来,跟佛法也会相应,跟戒定慧三学也相应,这样的话,利益众生也不难。

 

下面第六个叫善现行,跟慧度对应。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刚才自己的三门与佛法无有很大的差距,到了这种境界,自己已经通达了真如。在这样的真如当中,显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法也可以接受。

 

在一个一个不同法当中,见到各个法都是一体的。《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变多,多变一,或者一当中见多,多当中见一。其实到了诸佛菩萨很高境界的时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像我们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和多只是不同的概念而已,实际上一和多可以完全互通,这样的一个道理。

 

这叫做善现行,对应的是慧度。

 

因为智慧度圆满的时候,那万法的本体在世俗当中可以显现各种各样,在胜义中是一味一体,也就是“现即是空,空即是现。”或者诸法一体异体,在名言当中都存在,在胜义当中都不存在,这么一个境界。这叫做善现行,非常善妙的一种行,这是第六个。

 

第七个叫做无著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这个时候,乃至十方世界所有虚空当中具足的这些微尘,其实每一个微尘中可以显现十方世界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世界也可以显现微尘,他们之间互相都没有任何阻碍。

 

我们经常也是讲:“一尘中有尘数刹”,《正脉疏》引用了佛经:“华藏世界无数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是也。”所以说一个微尘上可以见无量的世界,无量的世界可以容纳在一个微尘上。就像米拉日巴在牛角当中的时候,牛角不大不小,米拉日巴的身相也不大不小,但这完全都是合理的。

 

这样的境界对我们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诸佛菩萨方便现前的时候完全是可以的。

 

这个对应方便度。六度上面有方便度、愿度,还有力度和智度这几个。

 

接下来是第八个,尊重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在方便度圆满的菩萨面前可以显现种种行为,这是什么呢?这都是第一波罗蜜多。

 

第一波罗蜜多一般是般若波罗蜜多,证悟空性的智慧所摄。那般若智慧所摄的话,一切都是合理的。

 

《华严经》当中也是讲:“菩萨住此行时。不舍菩萨大愿。不住生死此岸。不住涅盘彼岸。”菩萨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整个第一波罗蜜度当中所讲的一样,显现种种的法,也不舍众生,同时他也可以行持很多的法,这个意思。

 

“名尊重行”,这叫做尊重行。

 

第九个叫做善法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刚才前面是大愿度,这个是力度。

 

前面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愿行都圆融无碍的时候,能成就十方诸佛智慧、能饶益一切众生的轨则。

 

意思是他成就了十方佛的功德,同时也能利益十方众生。这个叫做力度,他既得到佛的功德和加持,同时又能利益众生。

 

我们有些道友可能不敢说现在到达这种菩萨的境界,但是也有比较相同的功德,比如说要随顺法师,上级管理者所有的安排,他也不需要违背。然后他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当中做一些饶益众生的事情。自己也开心,别人也开心,大家都好像觉得:“哇!这个人很好的。”谁都会抢,有时候我们年底选发心人员的时候,很多部门都是抢:“这个人我要,这个人我要。”很多人都是抢着。如果对上面随顺的还可以,但是下面利益众生却不太成功,那可能只是单一的。

 

所以这种菩萨,十方如来利益众生的轨则都能圆满。

 

这个叫做善法行,力度圆满。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十行当中的最后一行,智波罗蜜多,智度。

 

到了这个时候,“一一皆是清净无漏”,这个菩萨他能自利,同时也能利他。他所有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是清净无漏,没有什么垢染。

 

“一真无为”,最后全部都是一真法界,入于无为的境界。

 

“性本然故”,他的本性完全处于一种本然、圆妙,精妙这样的境界当中。

 

“名真实行”,叫做真实行。因为他完全按照真如的法性进行修行或者修持。

 

这以上十种行已经讲完了。

 

接下来讲十种回向。

 

十种回向也是一样的,有些大德讲的时候主要围绕三个回向,真如回向、佛道回向和众生回向——回向真如、回向佛道、回向众生。这三个都可以包括在内,确实我们字面上看,实际上也是跟这几个道理比较相同。

 

我们前面也讲过,所谓的回向有给予的意思,包括《现观庄严论》和大乘相关经论当中有给予、赐予的意思。但这里它有回归的意思,也有前往、向往的意思,就像我们昨天讲的一样。

 

第一个讲离相回向。什么是离相回向呢?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

 

佛告诉阿难,这位善男子他具足了神通,同时成就了佛的事业,现前纯洁、无为、精妙的一真法界,远离了一切有质碍、留碍的过患。

 

因为到了第一个回向境界的时候,他几乎得到了神通,得到了佛的事业,自己相续当中也现前了真正的精妙真性,那个时候肯定会远离一切过患。

 

这主要是从自觉方面讲的,觉他方面的话:

 

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他得到这样境界的时候,他可以度众生,灭除一切“度相”。《金刚经》里面讲:“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要灭度一切众生,实际上没有灭度众生相。这里面讲的一样,要灭除一切度相,度一切众生的相。

 

“回无为心”,回归无为的心。

 

“向涅槃路”,前往菩提的路。

 

这个叫做什么呢?“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远离一切众生相。

 

《金刚经》当中也是讲:“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它这里也是讲离众生相的回向。这是第一个回向。

 

第二个回向叫做什么呢?不坏回向。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毁坏了可以坏的法,远离了可以远离的法,这个名字叫做不坏回向——非常坚固,谁也没办法毁坏。

 

意思是什么呢?

 

“坏其可坏”,包括我们世间有法方面的法全部毁坏。

 

所有生灭的法全部都会毁坏,破一切相。这个有些大德解释为回向佛道。

 

第二步是“远离诸离”,毁坏一切相以后,是不是有一个离坏的,或者一个单空的法存在?有没有一个能离所离的法存在呢?这个也不存在,远离一切。这个叫回向众生。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有法也好,法性也好,或者是单空也好、大空也好,所有的这些相全部远离,这是谁也没办法毁坏的一个真如法界,这个叫做不坏回向。

 

第三个叫做等佛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这个菩萨他本身已经认识到自己觉悟的心,它是湛然的、光明的,没有任何的障垢。这种觉性跟佛的觉悟基本上是相同的,基本上等同了佛的觉。

 

我们在《大圆满》当中也是讲,自己所认识的这种觉悟,无论是恶趣众生也好,乃至普贤王如来的智慧无二无别。有时候也这样讲的。

 

所以自己所认识的这种湛然、觉悟的妙明真性实际上跟佛陀所了悟的智慧无有差别。

 

这个称之为等一切佛回向。

 

自己所得到的自己已经肯定了,就像以前我讲的仁达瓦大师,他在《入中论释》后面讲:“我所证悟的这些境界,哪怕十方世界的诸佛来到我面前说你所证悟的不合理,我的心也不会动摇,诸位朋友们。”他会讲到这样,自己的觉悟跟佛基本上是等同了。完全等同可能成佛了,不能这么说,菩萨都是有不同层次的。

 

这是第三个,叫做等佛回向。

 

下面第四个,至处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因为已经灭了自己不清净的心,已经现前了真精的心,前面觉悟的心,那个时候他发现什么?他发现自己的境界跟佛地完全都是一样的——再也不需要寻找其他的,跟佛地已经成一片了,现前了佛刹,基本上跟佛是一样的。

 

像《华严经》当中也是说,这些菩萨广修供养,最后遍至佛地,普遍到了佛地。有这样的说法。

 

所以他已经到了一切处,也就是说已经到达了最高的境界。 

 

这叫做至一切处回向,到了最高一个地的回向。

 

第五个,叫做无尽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已经到了佛境界那样的菩萨,实际上世界和如来,可以互相涉入。

 

禅宗有一些说法,世界叫做依报,如来叫正报,正报和依报互相没有什么障碍,可以互相通用、涉入。比如说世界涉入到如来,在一个毛孔当中可以显现无量的刹土;如果如来涉入到世界,那一个微尘上可以显现无量无边的佛。他们之间完全是可以涉入,可以互通的。

 

世界和如来,无量的世界和无量的如来,中间没有任何的隔阂。没有隔离墙,没有像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之间的隔离墙,完全无有任何的阻碍。

 

这叫做什么呢?无尽功德藏的回向。

 

有些注释当中说没有隔离,前面如来和世界好像总是有一和多的分开,在这里完全可以融汇一体,这么一个境界。

 

当然对我们凡夫来说,这个境界我们只能大概地估计一下,我们自己还没有到达那里,不要说佛的境界,我们没有去过迪拜,迪拜的建筑如何如何,我们可能只是大概的想一下而已,除此之外也没有办法。娑婆世界一个地方的庄严我们都没有办法接受的话,那如来的功德和不可思议世界的功德就更不用说的了。

 

这是第五个。

 

下面是第六个,叫做平等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获得了无尽的功德,这个时候,自己的境界跟佛地同等。如果与佛地同等,包括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草木也好、微尘也好,蚂蚁也好、蚯蚓也好,所有的这些众生跟佛的境界完全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地中各各”,所有的这些短短的地当中都能生清净、真如妙明的因。

 

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凡夫地,这个是蚯蚓,这个是草木,这个是柱子,这个是敌人,这个是朋友,我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嗔恨心、贪心,各种心。到了跟佛地相等境界的时候,任何一个显现都是让你产生真如和智慧越来越明显的境界的因。

 

“依因发挥,取涅槃道”,每一个因都是让你发挥,趣入最高涅槃的因。

 

因为我们众生现在有分别,有各种取舍、善恶、好坏、长短等等这些二元对立的法,有些对我们来讲可能是趣入涅槃的因,有些对我们来讲可能是堕落的因。看到一个人,有些人觉得他很好,对他产生信心,有些人对他产生邪见,所以说,有不同对境可能有不同的因。

 

但是到了这样的境界,一切都是平等的。《现观庄严论》讲到了八地的时候,一切都是平等性的。在这种境界当中,一切都是变成一个清净的因,它不会变成堕落的因,或者说让你的境界下滑,全是最高涅槃的因。

 

这个名字叫做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这个是随顺任何外境和任何法,全部是平等的。我们现在是平等不了,这是很大的一个困难,《大幻化网》讲平等和清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词。我们现在对敌人很讨厌,对朋友有好感,别人今天请你客,你以后看到他就有欢喜心;如果别人对你进行诽谤,以后看到他心里就很不爽。

 

我们没有随顺平等心,一旦有了平等心,就像有些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讲,一切显现都成为增上境界的因。对我们来讲,一切显现都是诸佛菩萨的显现,但我们现在没有平等,我们看到厕所的时候,很臭恶;看到佛像,很清净、庄严。因为我们没有平等心,我们如果有了平等心,胜义当中这两者都是不成立的,世俗当中这两者都是假的。所以对我们来讲,敌人和朋友没有什么差别,清净和不清净也没有差别。

 

为什么密宗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全部是净垢无二,清净和垢染是无二的。做荟供也好,有时候修行的时候,依靠一种等性的净行来进行超越,进行享用,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现在确实也是很难,所以这个平等心也很重要。

 

这是第六个平等回向。

 

下面第七个,叫做等观回向,平等观待一切众生的意思。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刚才也讲了,所有的这些草木也好、众生也好,全部都是让你产生清净的因。那这个时候“真根既成”,真正的圆通根已经成就了,耳根圆通也好,你的智慧根已经成就。

 

十方众生与我自己的本性一味一体——胜义当中一切都是空的,如果我们从中观来分析;世俗当中,因为你真正学大乘菩萨很好的话,众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众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什么分别。所以十方众生跟我的本性没有什么差别。

 

“性圆成就”,如果你成就了这样的性圆,那“不失众生”,在显现当中,所有的众生不会舍弃,就像不失自己一样的。

 

那么这个叫什么呢?叫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一方面有随顺,一方面平等的观一切众生,跟自己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现在确实很难,但是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从菩提心的角度来讲,这个等观回向很重要。我记得《学集论》里引用《教王经》的一个教证,里面讲包括国王在内的修行人,先发菩提心,然后随喜善根,最后回向善根,这是三个重要的修法——先发菩提心,中间开始随喜,随喜就像我们正行无缘一样,用欢喜心来摄持;最后回向善根。

 

其实我们现在每天上的课也是三殊胜摄持的,前面念《八吉祥》、《大自在祈祷文》、发心仪轨,这是发殊胜的菩提心;中间我们听受正法或者讲正法,就像列绕朗巴的《三殊胜》里面讲的一样,在自己所行持的法当中心不散乱,这个叫做正行无缘殊胜;到后面我们用《普贤行愿品》来进行回向。所以我们每天都应该具足了三殊胜。

 

或者跟刚才《教王经》当中讲的一样,先发菩提心,中间随喜一切善法,最后善根回向。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我希望我们的道友们,以后有机缘的时候对身边的这些人要传授正法,真正对他有利的一些教言要给他讲。对城市里面的人来讲,可能一生都得不到这么珍贵的东西。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东西,给他讲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叫做转法轮。

 

所以你看这里也是这样讲,如果我们有跟众生等同的一种境界,那不失众生。不管你这个菩萨的境界再高,都是不失众生。不损害众生就更不用说了,舍都不舍,什么样的众生我都不舍弃,在大乘经论当中我们会处处遇到。如果我们没有善知识真实的引导,虽然经文当中有零散的形式来讲,但是我们不一定抓得住它的重点,就像山上有各种各样的草药,但是如果没有经验的医生去采,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山上看,这些药都看得到,但是不一定会采,采完了以后也不一定会配。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没有传承上师的教授,佛经当中有特别多的教言,可是我们不知道哪些对我们重要,哪些对我们来讲不可缺少,我们很难知道。所以我们为什么要闻思修行?主要是这个目的。

 

第八个,叫真如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一切法真正去观察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法,这个法离一切相。

 

比如说瓶子,离瓶子的相;柱子,离柱子的相,我离我的相——一切相非相,不是真正的相。

 

“唯即与离”,即与离,比如说瓶子,和瓶子的空,远离这两者;

 

“二无所著”,这两者都是了不可得。

 

瓶子也好,瓶子的空性也好,这两者都得不到的。禅宗经常讲“言语道断”,或者“心行处灭”,心的行为当中,没有处,处已经灭了。

 

所以这个叫做什么呢?真如回向。

 

因为一切法好像如梦如幻的在,但是真正一切法是离一切相的,即和离都了不可得。它的法得不到,离开它也得不到的,瓶子得不到,无瓶也得不到;无瓶得不到的话,瓶和无瓶以外还有一个法,二者、非二者都了无可得。

 

这是第八个叫真如回向。

 

第九个叫解脱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刚才真如当中所得到所有的法——这里有些注释讲“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有这样的解释方法,凡是所有的法都是真如。

 

如果真正通达了真如,十方也是无碍的,没有任何的阻碍;如果十方无碍,那无有束缚,无有束缚的话,这个就是解脱回向。

 

有些解释为无有束缚或无有解脱,但是包括《正脉疏》好多注释里面解释成无有束缚,它是无有束缚的解脱回向。有些注释当中用四个字来概括,叫解脱回向,应该可以吧。

 

我们不管去哪里,十方世界当中都没有束缚,不用签证,落地签证都不用,落地签证也是比较麻烦。护照也用不到,想去哪里,直接飞到那里就可以了。

 

所以这叫做真正的真如,是一种完全的解脱回向。

 

最后一个,第十个回向,无量回向。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这样的本性功德圆满成就以后,实际上跟法性融为一体,缘起无尽,法界无碍。

 

这个时候,法界的量,比如说一毛一尘,或者说一一世界,或者一、二等等,这些所谓的量都已经灭了,没有一个真正的阻碍。

 

有些注释当中说:“无碍即解脱,无量即法身”,法界用法身来解释,包括《正脉疏》说:“无量即法身。”可能用法身来解释也是可以的,因为它没有任何量,没有任何的身相。

 

这个叫做法界无量回向,也可以叫无量回向。

 

这以上十种行和十种回向已经讲完了,我们再讲一下四加行,这样的话,四十五种心已经讲完了。

 

四加行完了以后开始讲十地,所以从四加行的次第来看,好像是我们胜解行的四加行,资粮道后面的四加行。但是这里的四地与四加行也是暖、顶、忍、世间法四个地,这四个地好像比我们平时《现观》和中观里面所讲到的四加行的境界要高的多,但这个也没有很多的大德来分析,这个是真正的四加行,还是另一个四加行,名称是比较相同的。

 

佛经的一些观点、提法都有不同,所以也不一定用我们以前所学的一些五道十地来摄持。如果可以的话,比如说我们前面的这些境界以资粮道的时候来摄持,但确实有点高。

 

不过有时候在胜解行位的时候就认识了自己的觉性,然后开悟,禅宗也有很多的开悟,这些开悟还没有到一地菩萨,也可以在资粮道和加行道跟佛的智慧基本上是无二无别,但是他们真正要无碍的穿越十方、利益众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我们大资粮道的时候依靠梦境,依靠一些特殊的神变可以到十方世界诸佛面前去闻法,然后回来利益众生,有这样的。

 

所以一般资粮道和加行道的功德与《楞严经》里面所讲到的有一点点差别,也许是各种经典的不同观点而已。也不一定要相同,因为佛陀给所有众生讲到的经典和论典,包括续部的观点都有不同的安立方法,这种安立方法都是非常合理的,大家也不用觉得:“这里说的是这个,哪里说的是那个,我们必须要把它对的清清楚楚。”就像现在世间的有一些研究学者,稍微有一个字或者说一行有一点不同的话,非要找出一个真和假的东西。那这个有一定的困难,有些确实也需要有真和假,但有些也不一定完全要找到真和假,它有它不同的、更深的一些密意。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佛告诉阿难,善男子,前面讲到清净了的四十一种心,包括干慧地。四十一种心清净以后,再次成就我们所谓的四种妙圆加行。

 

四种妙圆加行分四个地,第一个是暖地。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燃其木,名为暖地。

 

这个在加行道是暖位、顶位、忍位、世间第一法位。我们用“位”来说,在这里是“地”。

 

加行道的菩萨以佛觉悟的智慧用于自己的心,佛的智慧和自己的心一起来修行,佛智自己来运用。

 

这个时候,“若出未出”,佛的境界马上要出来,但是也并不是完全出来,或者要接近出来。因为暖位是加行道,是在证悟之前的。

 

这个相当于是什么样呢?就像是钻木取火的时候,两个木头开始摩擦,摩擦的时候出现一种预热,比较烫,可能马上起火了,这个过程一样的境界。

 

“欲燃其木”,马上要燃起来,马上要热起来的木头,相当于是暖地的境界。

 

佛和自己的觉性马上以无二无别的方式出现,但是还没有完全出现。等到出现的时候,真正的火已经散发出来了。它还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叫做暖,一种比较温暖的境界,暖地。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叫做顶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以自己的心,与佛的觉悟达成一片,“所履”,变成一个地。

 

“若依非依”,这个时候,要观待他,或者非观待他——依靠佛的境界,似乎依赖,似乎不依赖,马上出现,也马上没有出现,一半出现,一半没有出现。

 

“如登高山,身入虚空”,就像我们攀登高山的时候,身体入于虚空当中,下面的脚还没有离开地,稍微有一点阻碍。

 

但这个比喻,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难。比如说我登高山的时候,身体在虚空当中,已经入了高山,相当于已经跟佛的境界同一了。而下面部分,比如说脚还没有离地,那这个还没有到佛的境界,所以从世间当中算是比较高的了,叫做顶地。

 

但我看了好多讲义,基本上每个讲义的说法都是一样的,解释方法也是一样的,也不知道这个比喻所表达的。好像前面的钻木取火比较好懂,这个顶位用登高山来对比的时候,稍微有一点不太懂,你们也再看一下。现在的注释当中好像《正脉疏》比较广,虽然文字稍微难一点,其他都大同小异。

 

第三个叫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心和佛二者等同了,都是现前中道,没有任何的边,就像般若当中所讲到的中道。

 

那这种境界是什么样呢?就像一个人修安忍,修安忍的时候,明明心里很清楚,却不说出来。

 

但是藏文当中翻译的是,有一个修安忍的人,别人对他怀恨,“非怀”他却没有怀恨在心;“非出”,也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修安忍,外面不明显。

 

藏文是依靠汉文翻译的。其他有些注释当中说,他心里明白,但是他就不说,因为修安忍。现在人的话,光不说也不行,心里可能也,怎么讲?这个比喻稍微有一点……

 

所谓的忍位,他的修行跟佛基本上是等同了,远离了一切的边。但是完全离开了像一地菩萨那样的边可能也有一定困难,所以一般来讲这个叫忍地。我们在大乘其他经典里面讲,到了忍位的时候不会堕三恶趣,已经到了这个境界了。

 

最后一个叫世第一地。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这个时候,整个世间当中的数量,一也好、二也好,一体也好,它体也好,或者是三、四、五、六等等,我们世间当中所有的这些数和量,它是分别假立的,到这个时候全部都已经消灭了,没有任何二元的概念。

 

同样的,还有我们众生的迷和佛陀的觉也在中道当中、般若当中,都已经消了,都摄于般若当中。

 

“二无所目”,所有的二法不是我们的对境,全部都荡然无存——所有的二法无所目及,无所触及,都没有了。

 

本来世第一法过了以后马上获得第一地菩萨,所以它在整个世间法、凡夫地当中是最棒的,因此叫做世第一法。所以这种境界的名称叫做世第一地。

 

《楞严经》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86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86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讲《楞严经》。

 

前面三个道次第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十信、十住、十行和十回向,四十四种心。前面阿难提问题,问从干慧地到四十四种心,一直到后面妙觉菩萨之间的差别。佛陀就一一地讲,前面三个道次第已经讲了,今天讲干慧地和十信、十住。

 

下面讲干慧地。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佛告诉阿难:“善男子,如果‘欲爱’,世间当中的贪爱从根本上已经‘干枯’,已经断除出了贪欲的心,那就像枯木一样——种子被火烧了或者干了。‘根境不偶’,根境不会相遇,根境相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执着。在这个时候,‘现前残质’,现前什么呢?残质或者最后有者的身体——最后有的一个身体,在世间当中再也不用流转的身体。‘不复续生’,在轮回当中不用再次流转。”

 

如果我们的爱河干了,就再也不用在世间当中流转。

 

《楞严经》最主要的是对治贪心,前面也讲了,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对异性贪执,对很多凡夫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麻烦。尤其是出家人,出家人如果在这个上面没有断绝的话,依靠出家获得解脱,无有是处。

 

我们前面讲了把贪欲当作毒药、怨贼来观修。初学者要把对方看成特别可怕——男性修行人,把女人看成毒蛇和怨敌一样可怕。如果是女性修行人,把男人看成毒蛇和怨敌一样。

 

为什么呢?你刚开始可能觉得很好,快乐、可爱,但是你在真正修行的过程当中,确实会后悔莫及。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刚开始吸引你的时候可能很好,但到最后,有些破戒的不算,在你的生活过程当中也是带来很大的痛苦。

 

现在男人和女人当中有些比恐怖分子还可怕,那个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说遇到这样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修行人,自己也是很痛苦,他人也是很痛苦,不如之前就应该断绝一切来往。

 

以前上师也说过,他是显现上的。他年轻时到一个地方去念经,后来一个人去的话,对方家里有年轻的女子可能不太妙,他就再也没去她们家里念经。

 

所以我们前辈的很多大德确实在“欲爱干枯”方面非常下功夫,也是非常有必要。如果这个关键没有把握的话,那其他的修行就无从可谈了,就像没有根的树苗一样,没办法的。所以自己应该依靠正知正念来对待,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信念,或者有这样一种清净戒律的心。

 

我们讲《楞严经》的话,处处都有这样的,阿难也是依靠这样的违缘,后来得到解脱。当然阿难跟摩登伽女是典型,两者都依靠违缘转为道用的方式获得了解脱——阿难还没有解脱的时候,摩登伽女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但我们世间当中不一定的。世间的很多修行人刚开始有出离心,有厌离心,但后来遇到了一些魔障,最后过不了这个关,自己误入歧途,今生和来世都是苦不堪言,所以这个很重要。

 

这里也是讲,欲爱干枯以后,相续不会再产生。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执心”,执着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这种心,通过上面爱河的干枯,或者说了悟心性的缘故,最后都变成了“虚明”,成了空明无二的智慧——原来的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心,慢慢就变成了明空无二的智慧。

 

这个时候纯是一个无我的智慧,没有任何实有的执着。这样的智慧光明圆满,这种圆满的光照耀于整个世界。这种智慧能干涸轮回的河流,所以这种慧称之为“干慧地”。

 

先断贪欲,断贪欲以后认识了心的本性,认识了一切万法的真相,这时候空明无二的智慧能照耀整个世界,干涸轮回不断产生的相续,这叫做干慧地。

 

其实这里所讲到的全部道次第,前辈的高僧大德都有不同的解释,包括干慧地也好,后面的十信、十住等整个过程,有些认为它是圣者的境界,包括憨山大师,长水子璇,他们都觉得应该是从圣位,从一地菩萨到佛位之间的一些差别。温陵戒环等一些大德说是从凡夫到佛地之间的一个次第。

 

但我认为,其实两方面都可以解释。有些有圣者地的境界,有些就像我们讲的一样,从加行道、资粮道,一直到十地末尾之前有非常多相似的境界,所以完全固定在一个圣位或者凡夫位的话,恐怕也不一定合适。

 

前辈的大德们也没有用很多的教证和理证,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说应该是这么这么。他们也有他们的观点,应该可以这么说。

 

但我们觉得,整个境界在佛经里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说,非要把它放在凡夫地,或者说圣者地的话,也不一定有必要。我们在字面上给大家做解释的话也可以。天台宗的大德用他们天台宗的法语来解释,从他们宗派来讲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比如说我解释的时候,可能以大圆满的一些见解来解释,或者以中观的见解来解释。但不一定非要这样,每个人有不同的对照方式。我也不要求非要以藏传佛教的方式来解释,但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解释,本身是你自己对这样的道理比较明白,也说明这个佛经从哪方面都可以解释,有这个的意义,这样也可以。

 

“欲习初干,

 

因为贪欲的习气“初干”,刚开始干了。

 

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只不过贪欲的水刚开始干而已,智慧上还没有跟如来正等觉的法语甘露完全相接。

 

他并没有通达如来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深的空性。因为刚开始的干慧地,就像我们《释量论》当中讲的,慈悲心虽然非常好,但是没有无二智慧来摄持的话,还不能算真正解脱的因。一样的,干慧地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得到如来的法流,这样的原因,还不算是最高的境界。

 

所以在十信前面有一个干慧地,最开始的一个地。

 

接下来我们讲十信,十种信心住。这里十信住和十住心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差别。

 

首先是十信里的第一个,信心住。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刚才有了干慧地,整个贪欲的心已经干了,那么依靠这个心——藏文的《大藏经》讲,入于中观的中道当中,或者是甚深的般若境界中,因为贪心已经没有了,就进一步入于万法皆空的中流当中。

 

入于中观也好,入于般若也好,入于远离戏论的法当中。

 

“圆妙开敷”,圆满明妙的智慧,像花一样开启。

 

“从真妙圆”,你的真心圆满微妙,从此开始发起来。

 

因为有了最初无我的智慧,它的境界越明显、越清净、越广大。

 

“重发真妙”,它越来越圆满,越来越光明。

 

“妙信常住”,美妙的真性,一直是如如不动、常住。

 

这个时候,一切的恶分别妄念全部灭尽无余。

 

生起来以后,除了清净、善妙的分别念以外不容易产生

 

“中道纯正”,这个时候真正的中道,远离戏论的中道、纯粹的智慧留下来了,那么这是十信当中的第一个,叫做信心住。

 

这里的信心不一定指信仰,像我们所谓最高的不退转信心,跟佛的境界在相当程度上是无二无别的一个境界。

 

其实这十种信心住,有些大德把它解释为我们的五根五力。加行道和资粮道专门有五根和五力。其实名字上也对得上,刚才是信,下面是念,信念,还有进、定、慧,这些都有象征性的。所以前面的五个用五根对应,后面的五个用五力来对应,如果这样的话,那十种信心住可以放在加行道之前。我们都知道,一地之前五根五力圆满,这样的话也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个叫做念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刚才已经有了“真信明了”,有了以后,依靠这种智慧一切都圆通,一切都无有任何的障碍。圆通什么呢?

 

“阴”,蕴,五蕴;

“处”,十二处;

“界”,十八界;

 

蕴、界、处所涉的一切法“不能为碍”,都无碍。

 

我们现在是有碍的。蕴、界、处的话,根也没办法互通,蕴、界、处也是有障碍、有痛苦。但那个时候,整个蕴、界、处是畅通无碍的。

 

不仅是我们今生的蕴、界、处无碍,乃至过去、未来的无数劫当中,你个人也好,别人的话,无数次的舍自己的身体,死了,结束以后身体又开始出生,生生世世的舍身和受身状况,一切习气全部在你的面前现前无余。

 

现在、过去、未来,现在我们当下五蕴十二处无碍是可以的;过去和未来怎么知道呢?因为你有了这样三世了知的智慧,那过去很多生世,未来很多生世都完全明白,轮回当中的舍身和受身的所有状况你都知道。

 

佛告诉善男子,这些全部都能忆念,而且没有一点的遗忘,就像得到不忘陀罗尼一样,过去的这些事情不忘,都能忆念;未来的这些事情也是了知得清清楚楚,不会有任何障碍。那么这个叫做念心住。

 

这个境界还是很高的,尤其了知我们的生生世世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众生根据业的不同,生生世世有很多的流转。

 

《如意藤树》里面专门讲了珍珠鬘公主的故事。珍珠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公主,后来因为产生傲慢,转生到释迦族的仆女当中。但因为她当公主的时候看到佛塔供养了璎珞,这个原因又转生成了狮子国国王的公主。因为这样的善业和恶业辗转,在她的生世当中也有好的,好的就是转到了公主的身,不好的是转到了仆女的身。

 

其实我们人也是这样的,我们有些人好像有善的习气,念经、修行、禅定、讲法,特别会说,非常好。也有恶的行为,嗔恨心来了,贪心来了,或者恶的习气,烦恼开始了,心脏病发了——哇,特别可怕。

 

所以我们自己的一生当中,《俱舍论》当中所谓的花业,善业和恶业交叉而存在,这种业在每个人的相续中都有。

 

我刚才说的珍珠鬘公主在《功德藏》的注释当中也讲了。以前有一队商人到了斯里兰卡,就是狮子国。他们在休息的时候,唱了佛陀的一些偈颂。当时公主听到以后她就非常欢喜,问:“这是什么声音?”他们说是佛陀的偈颂;她又问:“佛陀到底是什么?”他们就讲了佛陀的断证功德。讲了以后她生起极大的信心,专门写了一封信,让这些商人捎给佛陀。佛陀是全知,早已知道了一切,但他显现上还是打开信读了,信里面是赞叹佛陀。之后佛陀用自己的身体,以画家无法绘画出来的一个形像印在布上面,形成一幅唐卡捎给公主。公主得到了佛的第一身,佛的唐卡——就像我们现在的照片一样,给她寄了一张照片,当时佛陀没有照相机,但是依靠他的神通力现出来的佛身相。公主得到之后,当下马上生起了三皈依、十二缘起、还有八正道,依靠佛的加持,最后获得了预流果。珍珠鬘公主的生生世世也是很复杂的,但最后依靠佛力获得了解脱。

 

所以我们这里也是讲了,如果真正有了这样的境界,自他前前后后、生生世世的状况都完全了知。

 

第三个,进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精进心是什么呢?前面的信根和念心“纯真圆满”,“真精发化”,这种智慧通达一切,通达前后世也好,通达真如智慧也好,它能消融一切不清净的显现。无始以来自他相续的习气,“通一精明”,全部变成精明的智慧,没有烦恼的自相。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也好,或者是通达这样的智慧,无始以来习气的本体,本来也是了明清净的心,这种障碍习气都不存在的话,唯一依靠这样的精明智慧再不断地努力进趣,最后得以真清净。

 

见和不见、境和心都完全同一——我们以前讲到见精不灭,当时波斯匿王小时候看到的恒河,与晚年看到的恒河,见性不灭,能见都是光明分,一直是存在的。就像是这样,他依靠这样的习气也好,依靠这种心,原来是一个明分,是一个光明清净的心,这个再不断进步的话,最后就应该是非常清净、非常圆满的一种境界。

 

那个这个在十种信当中称之为精进心。

原来的境界当中又进一步的上进,显现上还是要精进,这个叫做精进心。

 

接下来是第四个,慧心住。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前面讲到的精进心现前以后,或者了知诸法本性的这种心现前以后,就没有任何其他实有的法,纯粹成了一种无我的智慧,在无我的智慧当中时时安住,这个叫做什么呢?叫做慧心住。五根里面的慧根也可以说。

 

第五个,定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前面我们讲到的那种智慧的心,在执持智慧的心当中安住的时候,它是光明的,这种光明能周遍一切,而且它是寂灭、空性的。

 

“湛”是光明。我们经常讲“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它是周遍的、寂灭空性的,还有澄清、光明的。

 

“寂妙”,寂静的、微妙的。

 

“常”,常有的,无为法。

 

“凝”,如如不动的。

 

那么这样的禅定叫做定心住。

 

刚才的智慧通达万法的真实相,这种禅定安住在这样的境界,怎么讲?凡是我们修行人安住的时候,自己也应该知道这种心能遍于一切,它的本性是光明的,它的本体是无为法的,它是寂静一切分别念的,它是一直存在的,在安住的过程当中对这个也有所了解。这个叫做定心住。

 

第六个,不退心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刚才禅定的光明再不断地发明,这样的光明境界继续深入以后,“唯进无退”,因为这种修行——认识心的本性,不断地清净圆满,这样的话,它只有进步,没有退转,这个叫做不退心。

 

不管是圣者的境界也好,还是我们一般行者的境界也好,稍微修行过的人、经常禅定的人,经常认识自己心的本性的这些人,这些境界都可以对照。

 

所以我想我们这里应该有一些人稍微了解。我也是,一生当中将遇到的法王讲过的最深的法都毫不保留地给大家讲了,虽然我自己的境界也是一般般,但是也讲了。我们现在这里的有些人,比如说你稍微有一点技术,稍微有一点窍诀,一直舍不得给别人讲,比如说你会一点技巧,不愿意给道友分享。我有时候觉得,我的很多人都不一定讲,但是我毫无保留的给大家都讲了,不但是文字上的翻译,而且语言上给大家基本上都讲出来了,包括前面密法的很多教言。

 

所以我想你们也是,包括一些医生也好,还有一些技术人员,有些自己技术好一点的,但是一直不给别人分享,这个有点想不通,对吧?世间的这一点技术,你有什么不想分享的?如果你没有继承人的话,说明你学这些一点都不成功。你自己死了,你的技术也在那死了的话,就完蛋了。

 

所以我想哪怕是懂一点按摩,懂一点中医,针灸;你原来专门学电脑的,学一些世间技术的,作为发大乘菩提心的人,除了你家里的,世间人为什么不教呢?因为传出去了以后与他的利益有关系。我们的话,应该是传出去让别人知道的话,别人得到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是发大乘心的人,跟他们还是有点不同。

 

所以我觉得我们有一些自己懂的,没有死之前要分享,至少培养一两个弟子,不然的话有点不成功啊。这是世间的角度,佛法方面也是一样的。当然密法方面的有些你自己知道,不能早早分享,不然的话对自己的境界还是有所损害,所以稍微像其他的上师一样,自己要学会保护好一点。

 

第七个,护法心住。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前面心已经有不退转了,那么这样的“心进”,实际上身心很快然、安然。“保持不失”,一直保持得住,不像我们有些人,觉得今天自己有点境界,明天就荡然无存。不是这样的,它是始终、永远不会失效的。而且这个时候,十方如来的真如气场、气分,完全与你可以交接了、通了——跟上师的密意已经相通了,佛的密意已经沟通上了,这个叫做护法心住。

 

这个时候,境界越来越高了,你的深心依靠正知正念,一直不容易失去,而且这个时候,十方如来的境界跟你完全可以相应,跟诸佛上师的境界也是完全相应,这叫做护法心住。

 

其实《楞严经》是修行方面很深的一个窍诀书,如果你懂,有些修行人在这里面有很多跟他自己相应的地方。可能有些人经常安住在自己所认识的心性当中,他的这种光明分一直不失去,而且慢慢的就获得了十方如来,包括白天的境界和感应,或者说晚上梦里面也经常受到他们的加持,这个时候可以叫做护法心住,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护法。

 

第八个叫回向心住。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

 

刚才讲到护法心的境界,依靠它的妙力,佛慈悲的光你也能得到,你的心也可以安住在佛的境界当中,“你中有佛,佛中有你”;或者“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样的一种境界。

这个相当于是什么呢?

 

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相当于有两个镜子互相对着,里面出现的光明互相对应,互相对应的时候,这样的妙影重重相入——我们有时候入百货商场的时候,这边有镜子,那边有镜子,好像“他中有我,我中也有他”,全部都互相有一种照应,非常奇妙的一种显现。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经常安住在佛的这种境界当中,那“佛中有你,你中有佛”。

 

其实我们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经常祈祷上师,祈祷佛陀,这样的时候,不管在梦里面,或者平时的显现当中,都获得了佛的感应和加持。

 

比如说你对莲花生大士很有信心,哪怕是生病:“这是莲师的加持!”梦里面也是得到不共的加持等等。凡是你的所作所为都在佛的妙力加持中,你的行住坐卧经常感应得到。

 

我们修行人,尤其自己有信心,稍微认识自己的心,经常安住在这样的境界当中,同时经常祈祷,祈祷本尊无二无别的上师,这个很重要。当然上师的话,表面上可以是对自己恩德最大的一个上师,其实这种上师与所有的佛也是无二无别的,不一定是单独的一个,但是我们在缘起上从某个有信心的上师开始入手,从某个有信心的本尊入手,这样的时候你所有的境界最后跟佛相应。

 

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有这种精进心的话,短暂的这一生当中就看我们能不能下这个功夫,能不能有这方面的信心,如果有的话,真的是短短的这一生当中依靠佛的加持和上师的加持,确实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密宗当中讲,一切显现是上师的身体,一切声音是上师的金刚语,一切忆念是上师的智慧,这样的显现不一定是上师一样肉体的显现,但全部是与佛无二无别的一种妙力。这样的话,你听到的、看到的、忆念的全部与佛无二无别,那这种境界完全可以称之为是回向心。

 

“回”是得到了佛慈悲的光,“向”的话,向往安住在佛的境界当中。“回向”并不是我们平时回向的意思,这里“回向”是互相照应,依靠我们的信心跟上师的加持,或者说佛的威德力和我们的信心,这两个缘起综合的时候有这方面的境界。

 

第九个叫做戒心住。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心光密回”,自己心的光芒获得了佛的回应,或者在佛秘密的境界当中能安住。我的心跟上师或者是佛的密意——我们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安住在上师的智慧当中。

 

获得了佛恒常、毫不动摇的加持,还有无上美妙、清净的境界,这样的时候能“安住无为”,并不是因缘造作的无为境界当中,这时候得到了无有任何失去、最高的一种智慧。

 

这叫做什么?“名戒心住”,这种戒跟佛的密意无二无别,经常处于无为和光明的境界当中,始终在这里不离开。即使离开,它也不像海里面的乌鸦,稍微飞出去又返回船上。

 

下面是十信里面的最后一个,叫愿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有了这样的住心自在,刚才心和佛无二无别,这样的心得自在的时候,它可以云游十方世界所有的刹土、所有的世界;你想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发愿力都可以去。

 

我们往生在极乐世界的时候,上午到杨柳宫、布达拉,邬金刹土,下午就返回去。像以前的一些大德也是依靠自己的发愿力经常去铜色吉祥山,极乐世界等等。

 

所以他们得到这样的心的时候,在十方世界当中都可以云游,无有任何阻碍。这叫做什么呢?愿心住。

 

前面是十信,接下来是十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第一个是发心住。

 

佛告诉阿难:“善男子,如果以‘真方便’,我们前面讲到智慧圆通的这些真方便,发了这十种心,刚刚讲到的这十种信,那么‘心精发晖’,这样的心的精妙当中发挥,或者加以分析的话,实际上‘十用涉入’,前面的十种信到这里的时候,它的妙用完全可以互相涉入,没有差别”。

 

上面所讲的十种信并不像固体一样分开,偏袒的,完全都是可以通用的。我们以前讲过,“圣性无不通”,圣者的心没有一个不通的,互相都是畅通无碍的。

 

“圆成一心”,这十种信圆成为一个心。

 

“名发心住”,这个叫做发心住。

 

有些注释当中说,《起信论》当中讲菩提心有直心、深心和悲心三个。直心的话,我们前面讲的十信当中的第一个。深心的话,中间的九个心。悲心的话,最后一个心,依靠悲心云游十方。实际上这些信是角度不同,比如说它讲直心的时候,我们前面讲到了真正通达诸法的心入于中观当中;中间的这几个信是深心,他们深入的阶段不同而已;最后利他的悲心出现。

 

因此从一个法不同的反体也好,不同的层面分了十种信而已,实际也没有单独的十种信,比如说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其实这是三个层面,从空的层面、明的层面、大悲周遍利益众生的层面讲了三个反体。这里也是一样的,这十种信实际上是一个心的分法而已。

 

这是十住当中的第一住,发心住。

 

第二个叫做治地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前面讲到了十种信是一个心,这个心中可以发挥光明,就像是清净的琉璃当中显现出非常纯真、精妙的金光一样。

 

其实琉璃当中有一种金光的话,特别庄严,也是很透明,显而无自性,应该是非常美妙、不可言说。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就像我们《大圆满》当中也经常用水晶、金子等其他的方式来做比喻。

 

虽然琉璃和金子是固体,但我们的心并不完全是一个固体,但是从它光明、无自性和庄严这些层面,也可以对光明的心有比喻的成分。所以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里面讲,所有的比喻不一定完全相同,不然的话,我们用虚空来做比喻,虚空是空空荡荡的,用它来比喻心性的话很难很难的,但是它们有部分的相同可以用来做比喻。所以这里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比喻光明的心。

 

“以前妙心”,前面的妙心,发心住,可能还没有到佛地的这种心叫妙心。

 

“履以成地”,原来我们范围比较小的妙心的境界,到了这个时候,全部变成了整体性的一个境界。

 

像修行整体性的一个境界,成片、成地,境界成片。禅宗当中也是讲到,最后一切都是光明的,一切都是空性的,它的境界到了一定的时候,不是我们现在的这种偏袒式,一个很小的范围,这个时候扩大到整个世界。

 

那么这个心称之为什么呢?治地住。这是第二个住。

 

第三个住叫做修行住,修行住是什么样的呢?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刚才光明无为的这种心地完全已经通达、了知,互相都没有阻碍的通达以后,“俱得明了”,同时获得了光明的智慧身。

 

前面是整体性的,在这个时候获得了光明的智慧身,分身。

 

全部是清净的,我们密法当中讲,到了金洲的时候,一般的石头和土粪,寻找也得不到。就像这里说的一样,这个时候已经获得了光明身。

 

那么它可以云游整个十方世界,“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没有任何的阻碍。

 

我们现在要飞的话,很难的。那个时候不需要什么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前辈的这些大德们,他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十方世界当中都可以去。“上求十方佛道,下度六道众生!”他上上下下,一会儿到佛陀那里去闻法,一会儿到地狱里面去度化众生,有些空行母、大成就者经常去地狱。如果真正能去的话,可能要得到这样的境界,没有任何阻碍。但是有时候,好像也是显现上吧,地狱是没有阻碍的,其他是有阻碍的——在我们分别念面前有这样的,但我们的分别念不一定准确。所以要观清净心,这个时候到哪里都是无有阻碍。

 

这是第三种,叫做修行住,第四个叫做生贵住。下面相当于以一个人的入胎经历来讲我们转生到佛家族当中,基本上成了如来的身体,以这样的一个比喻来讲的。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生于贵族的家族中去的。

 

到了第三步境界的时候,你的行为也跟佛相同,不管是利益众生也好,对万法不执着也好,这些都与佛相同。

 

也受到了佛的真如气分——真正的无生空性也好,无碍智慧的加持。

 

相当于是什么呢?在中阴身自己求父母的过程当中,“阴信冥通”,因为前世的一些业缘和因缘,自然而然就与前世有缘的父母获得沟通。他入胎的时候,自己也比较:“我怎么进到这里来了?”这种境界的菩萨,他实际上就像中阴身入到父母的胎中一样,不知不觉入了如来的种族当中。

 

我们经常说是“感应道交”是吧?感应的话,诸佛菩萨的意传加持自然而然自己获得。不知不觉,其实跟上师相应也是这样的,跟本尊相应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虔诚心祈祷的话,确实时时都获得了他们的加持。

 

我那天也讲了,其实祈祷佛陀很重要,祈祷护法神很重要。如果自己没有去祈请,有些因缘还是很难的。虽然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的加持,护法神有加持,上师有加持,但你自己的心没有争取的话,不一定得的到。比如说你到了金洲,你自己一块金子都没拿,那金子不可能自己跑到你这边来。你随时都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但你自己没有争取的话,那这种因缘很难的。

 

所以我们的很多修行境界不能完全都是以一种抱怨的心。为什么有些境界现不出来?肯定我自己相续的器皿没有干净,我自己的信心还没有特别的坚固,我自己的见解可能不是那么的正确……,从自身上寻找还是很重要。不然我都闭关15天了,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为什么?佛到底怎么了,到底怎么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你在整个闭关15天当中祈祷过多少次?你真诚的心有没有?比如说世间当中的男朋友和女朋友,互相都经常思念。你有没有经常思念佛陀,经常思念上师功德的这样的一颗心?如果没有的话,只想这种因缘直接沾到你的身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入于如来种也是跟自己有一定的关系。入如来种以后,这叫做什么呢?我们生在贵族的种姓当中而住,这个意思。

 

第五个叫做方便具足住。具足方便住意思应该也是一样的。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刚才入了如来的种姓当中,入了胎以后,那亲自奉到了什么呢?亲奉到了觉悟者、如来的家族,已经变成了他的后裔。就像人入了胎以后,逐渐成长,他的整个人相,头也好、脚也好,整个身体慢慢慢慢完整不缺,会圆满。

 

所以你已经通达了前面所讲到的与如来无二无别的境界,并已经入于如来的家族当中,就像入于母胎一样,在这个时候,你的修行境界不断的圆满,不断的完善,这就叫做具足方便住——你已经具足了如来家族当中的方便。

 

第六个是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一个入于胎中的婴儿,他的相貌跟父母逐渐相同,那么他的心相也是逐渐逐渐成熟,和佛相同。到了这个境界,他的身体具有如来一样的相好特征。

 

这种菩萨的境界应该比较高了,跟如来的相好比较相同。心的话,也是跟如来无我的智慧基本上相同了,那么这个叫做正心住,与佛越来越相似了。

 

第七个叫做,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再不断上去,那身心跟佛更加一样,跟佛完全融合成一体,“日益”,越来越增长。

 

我们世间当中入胎的孩子,过了十个月基本上他就再不会退转的,而且即将来到人间。那么一样的,大概八地以上菩萨的身心跟佛基本上是合成的,而且越来越有进步,日日增长,跟佛的境界越来越相同了,这个叫做不退住。

 

八地菩萨叫不退转地,如果按照十地来对照的话,不一定适合。

 

下面第八个,叫做童真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到最后的话,十身的身相在一个时间当中开始出现,这个叫做童真住。

 

十身在不同的讲义里都是不同的,有些引用《华严经》等其他经典,比如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还有法身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不同的注释当中都有不同,到时候你们看看。

 

意思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身相的功德都圆满了,包括在众生面前显现如来也好、声闻也好、菩萨也好,所有身相的这些功德都一时间当中已经圆满了——主要是身体上面的这些相好都已经以功德增上的方式来具足,这个意思。这个第八个。

 

下面是第九个,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它的整个身形圆满了,住胎七位全部已经圆满的时候,开始出生。出生以后,如果他是一个国王的儿子,那就变成了太子、王子。这里也是一样的,他的修行境界全部已经圆满了,相当于是入于佛胎的时间已经圆满,就开始出于世间当中,这个时候变成了真正如来的佛子,如来的亲生佛子。他的名字可以称之为法王子住。这是第九个了。

 

第十个叫做灌顶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前面的王子逐渐成人,虽然还没有真正举行登基仪式,但是像大国王一样可以处理国家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可以分给他做太子的一些事情。

 

一旦这个刹帝利的王子需要真正登基,这个时候要给他陈列一些仪式,做一些仪式给他灌顶。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真正国王的时候,要给他举行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把国王权利的顶灌给他,他的冠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变成了国王的皇冠。

 

一样的道理,这个佛子利益众生的菩萨的这些事不断地做,到最后十地末尾的时候,十方诸佛菩萨在智慧当中发光,给他灌大光明的顶,也有这样的,所以这个叫做灌顶住。

 

那么这以上已经讲了十信和十住,后面的我们再慢慢讲。今天《楞严经》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85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85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讲第八卷,之前我简单说一下。

 

有一件事情,我们现在有些法本,包括音频、视频,从我个人这边来讲,与往年不同,稍微有所开许。现在没有像以前那样印大量的法本,没有这样的,但是也有一些方便方法给大家结缘,也在做,相关发心人员也在努力。

 

我们还有一些是“微信读书”的电子书。这里面有我从2010年开始到2019年,大概十年的时间,除了讲课以外的有一些,去一些学校,大概有170多场。我不知道能存留多长时间,很难说,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能了解一下好一点。以前有是有一点,但是不全,这次是比较全。如果实在没办法看全部的话,大概看一下照片,也许有一些感觉。

 

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当然我上课的时间是最多的,除了这个以外,偶尔出去,还是东南西北,应该说全球的很多地方给大家结上了法缘。而且这些书也不是让别人写出来,我自己念个稿子,不是这样的。你们也知道,不管在任何场合,我连一本书都不拿——除了我们平时的讲课以外,在外面的任何演讲连一个纸条都不拿,全部都是自己心里面的东西给大家分享。不管是藏语的演讲、汉语的演讲,凡是自己知道的,自己所讲的这些公案尽量都不重复,所以说这方面应该原原本本是自己的语言。也许讲的可以,也许讲的不行,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与当地场所的众生结上缘的一个缘起。

 

当然可能需要付费,我听说好像一个月九块钱,还是多少。我想可能我们喝一杯咖啡,喝一杯牛奶也要多少多少,现在飞机场一碗面五六十块钱。以后我们佛教的有一些书,有一些平台,将来可能还是跟利益相关。虽然这上面我自己一分钱都没有赚,但是以后我们会用商业等这些的途径。因为如果没有走出社会,完全是一种免费的话,也有一定的困难。

 

我们的负责人给我说,最近整顿,所有卖佛像的部门全部都要搞掉,不会卖。但是我想,一方面,佛经论典里面说,卖佛像这些的钱如果享用的话,有过失。但另一方面,比如说我们印经书的钱专款专用也可以。卖佛像和卖转经轮这些,我们也专款专用。刚开始的一些资金我们也可以安排,因为佛教徒需要买佛像的时候,让一些商业人他们装藏什么,那种工艺很差的。而很精致、比较便宜的却买不到。

 

所以我想法本也好,佛像也好,我们并不是以这个来维生,不是靠卖佛像的钱来生活,不是的。但除此之外,我觉得有些地方,我们一直用固有的思想不知道合不合理。法本、转经轮、还有佛像的话,其实走入市场,我觉得它有前途命运。如果完全是免费,完全是结缘的话,在社会当中,一旦那个来讲,就没有互动了。包括我们以后佛教的工作也可能有一些费用,发心费也好、全职也好。

 

我想我的《大学演讲》这些,将来可以的话,用全世界各种文字语言来做,也很重要。因为现在的AI技术,可能有些地方稍微帮它改一下——外语更成熟,佛教方面可能稍微差一点,有些名词大数据也不太认可,数据库里面不太多,但是个别的专用名词我们可以添加。

 

我也在想,像《大学演讲》这些,我自己比较重视,至少有平台,还有结缘的有一些。这里面有我与两个科学家的对谈,有两本书,他们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家,是诺贝尔提名的。他们不光是有一个头衔,不是这样的——与一些真正科学家的对话;还有我们世青会,经过八年的一些分享也在里面——最后一年我没有去成,但是我通过视频给他们也留下了自己的分享。

 

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些,因为现在很多机会都没有了,现在虽然去不了很多地方,但我觉得一段时间当中还算是比较可以的,本来还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后来各方面的因缘……,包括这里面的很多年轻人,因为当时我跑了很多地方,包括开世青会、去学校,这样的原因,现在他们披上了袈裟,入于真正的佛道——当时我跟一些知识界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比较傲慢的语言来说,可能有一些关系。

 

不管怎么样,也许说的都对,也许说的不对,这里面有些精神分享的话,可能各个地方赶快想一想,不然的话,云间的太阳留存多长时间也不太清楚,自己结上一个善缘还是有必要的。

 

我在这里稍微说一下。如果不懂的话,相关的堪布堪姆到时候解开这个密义,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现在已经忘了,好像没什么了,第二件事情开始讲《楞严经》。今天好像也不是很难,如果比较难的话,我也比较累,你们也比较累。但还行吧,我们这个楞严山还是有点高,一步一步走吧,也很感谢我们这边所有的发心人员,大家都在很认真地做各自的事情。

 

我刚才想说什么呢?我们念护法的时候稍微加持一下。我以前翻译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十多年前翻译了一部分,但后来没有坚持下去。这次也做了一部分,但电脑上一下子全都没有了。什么原因不知道,我以前翻译各种经论的话,还可以的,《大圆胜慧》好像没有这样的现象,但是这个《功德藏》可能做不下去了。

 

所以念护法的时候,宁提派三大护法为主的护法神,希望我们护法殿都加持加持。我自己刚才特别的祈祷,也许是护法神的原因,也许不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但说法当中晋美林巴是比较保守的,不像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一样。

 

所以念护法的时候,希望你们也忆念,跟他们说一下。

 

护法神是稍微忆念一下,稍微说一下。昨天我们讲的十二类众生当中,他们是非常有智慧的。我们众生想什么,我们生邪见、诽谤的话,他们会不高兴,就开始制裁。如果我们的做法是忏悔,我们态度比较好一点的时候,他们也是一方面用智慧来知道,另一方面我们念咒的话,他们也会知道。我们昨天讲通过诅咒和祈祷,这个还是要记住,因为诸佛菩萨什么都知道,我们怎么样祈求都可以。但是现在的护法神、天龙夜叉这些都是依靠一些仪轨,依靠一些咒语,尤其是依靠一些金刚语的咒语和祈祷文召唤他们。

 

这种缘起和原理我们要懂。以前你们很多人都是没有学过这些,全部都是以我们人类的思想和人类的维度来观察。

 

有些说我们天天念护法神有什么用?因为它最深的原理不知道的话,我们不一定产生正信。《楞严经》当中给我们解决了很多现实和我们看不到的一些秘密问题,大家要好好的记住。

 

还有一个,我刚才想说的是,现在是2023年的12月份,我建议下个月,24年开始,每个人每一天,自己得到的最有受益的教言,一年当中能不能坚持?

 

自己准备一本笔记本,比如说第一天,那些你有感应的教证,佛法方面、有利益的。你死了以后也是,别人一看还是有意义的。不是天天写贪心、嗔心、痛苦,这些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是教言方面。

 

我自己也在这方面做准备。下一个月,自己的日记当中,不管是课堂当中也好,听到别人的教言也好,看到的书也好,或者是自己心里有一些体会的东西,每天都写一个教证,一段教言,365天。

 

我是这么打算的。如果这样的话,提前可能要做好准备,当然不写也是自由的。

 

今天内容比较多,我不能说的太多,不然待会到后面的时候叭叭叭叭,可能什么都听不到了,太快了不太好。

 

下面我们真正要讲《楞严经》。

 

楞严经卷八

 

今天是第八卷开始。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

 

佛陀告诉阿难:“如是我们上面所讲到的十二类众生,实际上每一类各个都有十二颠倒。”

 

动颠倒,欲颠倒,最后是杀颠倒——它的词用的很好,罔颠倒、假颠倒等等这十二个颠倒,其实每一个众生,比如说第一个动颠倒,其他的颠倒它也具足;最后一个杀颠倒,其实每个众生也都具足。这样的话,十二乘以十二,一百四十四,再乘以84000,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数目而已,实际上根本概括不了,我们众生的分别念非常非常多、非常复杂,所以每一个都有各种各样的颠倒、习气在里面,比如说我是动颠倒分别念的众生,我相续当中并不是没有杀颠倒,或者趣颠倒、欲颠倒,这个道理很有意思。

 

【犹如捏目,乱华发生,】

 

“就像用双手捏着自己眼睛,‘乱华发生’——根据手法不同,眼前显现的眼翳也好,或者是乱花也好,各种现象都是有的。”

尤其是生病了,或者不同的捏法,显现各种各样。所以《指掌疏》当中说,众生的颠倒分别念,恒河沙数都没办法比喻,特别多。

 

【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众生本来是真净妙明的,但从无始以来,或者说从第一无明开始,在微妙、圆满、真实、清净、光明的心当中具足这些虚妄乱想。”

 

它并不是本体具足,本来是药,中间药变成毒。实际上真正的妙明真心从来都没有动摇过。但是这也没有用了,因为众生在这样的妙明真心当中出现各种各样、如此多的颠倒,虚妄的乱想层出不穷,无数无边。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阿难你们现在真正想要修证佛的三摩地,在本来的因当中,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的如来藏,它是圆满的、本具的,从来都是没有动摇——如如不动的一个真心妙明,那么在这个当中,依靠一个暂时的因缘,发起了各种各样的乱想分别念。”

 

我们前面讲众生的分别念每一个都有84000,十二种八万四千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复杂,有时候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我们要对佛陀的教言有信心,因为佛陀已经说了,我们众生的相续有各式各样,有些贪心为主,有些嗔恨心为主,有些嫉妒心比较重,大多数凡夫人基本上是相同的。

 

“如果我们要除掉这些乱想,一定要依靠‘三渐次’”。

 

下面会讲到三种道次第,今天我们基本讲完。

 

“这三种道次第才是真正灭处——我们相续当中各种各样的分别念,以道的基础、道的真修、道的结果,能灭除一切的乱想分别。”

 

下面举了一个例子,是怎样净除呢?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比如说一个清净无垢的器皿,以前放过一些毒蜜,你想把它除出,首先要用沸腾的开水烫洗。”

 

有些用定慧来比喻,用禅定的水来洗掉,而且是沸腾的水。

 

“杂灰香”,比如说草木的灰,还有一些妙香,合在一起洗涤器皿,这样才可以注入甘露。”

 

意思是说,我们如来藏本体的法器是干净的,但是后来无明遮障,相当有毒药一样的分别念,如果它真正要运用的话,需要清净的禅定,还有智慧结合起来,洗涤自己的相续,这样以后才有机会注入无生法忍真正的甘露法。

 

一般洗器皿要用开水烫,现在有各种洗涤剂,比如说我们的碗也好,锅也好,光是用卫生纸擦一下可能不行,今天擦的很干净,但是中间有很多细菌的介入,细菌用温水和一般的洗涤剂是洗不掉的。所以从医学来讲,细菌要用比较烫的水。所以昨天洗的碗今天要用的话,一定先用开水冲一下,这样才比较好。

 

还有一些草木的灰,比如说用艾草的灰来洗碗、洗锅,非常非常好。因为它的灰能治很多疾病,包括我们身上长的疖子,还有一些毒,一些烫伤等等这些都可以治疗。

 

艾草在藏地等各个地方都有,可能有些地方卖的比较贵,但确实真正的艾草洗碗等各方面都可以,它的灰也可以用得上。所以锅碗瓢盆这些要干净的话,先用一些洗涤剂来洗干净,这个很重要。

 

同样的道理,下面讲有三种次第法来将自己的相续洗干净,那么真性妙明的佛的智慧才可以注入。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修行道次第有三种。”有些注释将它与戒定慧来对应。

 

前面阿难尊者问佛陀,从凡夫到圣者之间应该怎么样修?有些说这是凡夫到圣者之间前面的修行次第;有些说从干慧地到中间的四十四种心,到最后佛地之间,也需要这三种次第来修行。

 

那三种次第的修行是哪三种呢?

 

第一个是“修习,除其助因”。断除它的助因,其实下面讲的去除葱、蒜五辛,这是第一个修行,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共同加行。

 

第二个是“真修,刳其正性”。真正要修持什么呢?刳是否定词,断除它的正性。这里面主要讲杀盗淫妄——第二个真正要修持的是断除杀盗淫妄。

 

第三者是“增进”。越来越有进步叫做增进,增进什么呢?“违其现业”,违是否定词,现前的业要把它断掉,你的修行才有进步,因为不随业转。主要讲六根和六尘断掉的话,才能真正入于真谛,这是圆通法门当中最高的一个境界。

 

下面对这三个进行介绍。

 

第一个“修习,除其助因”,断除帮助流转轮回的因,流转在轮回当中的助因是什么呢?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昨天给大家已经介绍了,所有众生的分类大致是十二类,“这十二类众生并不像石头一样自然生存——只要是众生,全部都不能依靠自力活着。那依靠什么呢?依靠四种食物来住世,不管是无色界也好,地狱众生也好,全部都是需要吃饭的。”

 

我们以前有个彭措老师,我们经常惹他,经常故意逗他。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们说你今天不要吃饭,给我们讲故事。“同学们,你们不要这么说,不吃饭是活不了的哦……。” 

 

所以这十二类众生不吃饭是活不了的哦,都要吃饭的。吃什么样的饭?

 

“下面有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种食。”

 

前面也稍微介绍过,这里也是根据《阿毗达磨》等论典讲的,大多数大家应该知道,但是我总觉得好像介绍一次好多人还不懂还不懂,有点可惜,按理来讲,介绍一次以后应该都能记住。

 

“段食”的话,大家都知道,我们人间大多数都是一口一口、一段一段吃的。

 

人间的人类是这样,还有欲界当中有一些天人、旁生界,都是一口一口、一段一段吃的。中午吃一个,早上吃一个,晚上再吃一个,包括牦牛也是,它一段时间吃,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再吃——所有的吃饭,不是一直不断吃,不是这样的,所以他们是依靠段食来活着的。

 

“触食”,欲界有一些鬼神,他们依靠一些气味——我们烧烟烟,烟供,这个时候,有些鬼神喜欢香味,有些喜欢臭味,有些喜欢熏味,它们依靠各种味道活着。这是欲界的很多众生。

 

“思食”的话,色界天,禅天的很多天人,依靠一种禅味、依靠禅定的食物来维持。主要靠一种思想,我们以前讲“悬沙止饥、望梅止渴”这些成语故事一样,依靠思维活着,这也是一种食物。

 

最后一个“识食”。主要是无色界的众生,这些众生有一种识,它们认为这是一种食物。无色界除了意识以外没有别的,空无边处什么都没有。以这样的分别念,最后都是无分别念,无分别念变成了它生存的因。一切都是意识的话,这个识成了它们的食物。

 

还有地狱众生和饿鬼众生,有些也是依靠识食而活着的。它是业食,业力的食物,业也可能是意识的范畴——它们是依靠这种方式来活着的。

 

佛陀说三界轮回里所有众生“皆依食住”。

 

佛陀对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食物、粮食方面是最懂的,真正的粮食局局长他应该是可以的。我们人类的粮食局局长只知道卖那个什么——我们上罗以前有一个粮食局局长,特别傲慢,我们从很远地方来,让他去开门。他不开门,在旁边抽烟。因为我们晚上要赶回去,一直求他,能不能开门?每个人只有几斤青稞,但是他特别傲慢。别人说贡波局长什么什么,对他特别尊重。他现在已经死了。这些人只知道给人类提供少量的粮食,而我们佛陀真正知道三界众生的食物是什么。

 

所以我们也知道,原来除了我们人类和动物以外,其实世间当中还有很多众生,每个众生它住处的地方也不同,就像《如意宝藏论》里面讲的一样;还有他们的食物也是不同的,他们的召唤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如果知道这些,原来佛教当中讲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类学,还有动物学、众生学——众生学的概念应该讲到很清楚。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佛陀告诉阿难:“所有的众生实际上是以食甘活着的,甘利于身心——有利于自己身心的一些精华的食物才能生存下来。”

 

有些吃的是气体,有些是意识,有些是禅定,所以众生的食物是不同的。我们人间的话,东北人的食物和南方人的食物也不同,藏地是人参果很好吃,汉地吃什么呢?昨天我们看水母吃的有多少人,结果很多人都没有吃过,有些人是吃过的,不好意思举手。不知道女众当中怎么样,我身边的两个老和尚说是没有吃过。食物方面还是有很多差别。

 

食甘,对身性有利的食物可以维生。

 

“如果‘食毒故死’,对身心无利,有害的——”

 

包括我们现在的饮料、薯片等。希望年轻人少吃一点可能会好一点,不然的话到底哪一个是毒,哪个是药?也是不好说。

 

“所以凡是有毒的东西吃了会死的,这个比较可怕。如果众生要想求得三摩地,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菜。”

 

就是五辛,我们平时说的大蒜、葱、韭菜、小蒜、兴渠,在印度那边还是什么的。

 

汉传佛教做的还是很好,所以我们应该现在开始重视五辛。可能藏传佛教有些寺院当中这个做的不是那么好,虽然《毗奈耶经》当中是提到过,历来有些大德特别忌讳别人吃葱蒜韭菜等等,有些也没有怎么。法王倒是不吃葱蒜,其他大德们有各种情况,但是以后应该要注意,包括我们以前相关的一些食堂随顺藏地出家人,包括其他人的胃口,现在看来确实过失比较大,应该尽量不要提供,如果已经买好了的话,用完了以后尽量就不提供。

 

个人的话,因为个人的有些情况,我们也不是很好说,但最好还是不吃。一般藏地的话,大蒜基本上是不吃的。有些念咒,很多都不会吃。但是葱,因为藏地山上葱比较多,也分不清楚,说法也是比较多,所以也并没有那么遮止,但以后的话,我们学院这边可能要更加重视。

 

那么这里讲,要修三摩地,一定要断除五辛。

 

【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这五种辛它是荤腥,它不是肉的那种荤腥,但是汉地一些寺院一直非常严格。有些老和尚说原来天台宗有修行人准备去山顶求见一些圣者,结果路上有人挡住,不让去,说是再过十年以后才可以去。为什么呢?因为他母亲怀孕的时候经过有葱蒜的田野,所以他出生以后,他的身上还是有这样的臭气,所以不能见圣者,要十年以后。后来那个人没有去成,有这种说法。汉地各种说法都不同,有些老和尚还是很严格。

 

我们这里的佛教徒,包括出家人,还有些在家居士一直不沾染,这一点非常随喜。

 

“因为五辛的话,如果吃了熟的,就增长贪欲心;如果是生吃,吃了生的,那就产生嗔恨心。”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

 

“这个世界当中享用五辛的这些人,他们纵然非常通达经论,能宣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但是十方的天人、神仙会嫌他臭,有秽气,所以全部都会远离他。而且因为他享用五辛的缘故,所有的饿鬼,妖魔鬼怪经常默默、暗地里舔他的嘴唇。”

 

我们吃了葱蒜以后,嘴巴附近我们也看不到,有好多饿鬼、鬼神舔来舔去,他们很喜欢这样的。有些人吃了以后马上漱口,漱口会不会好一点?如果不漱口的话,这些恶魔一直跟着你。

 

“经常与这些妖魔鬼怪住在一起。”

 

【福德日销,长无利益。】

 

“你的福德日渐消灭,没有任何的利益。”

 

《一切有部毗奈耶经》当中确实有。一个比丘吃了葱蒜。佛陀讲法的时候,他一直躲避,不敢面对。佛陀说希望诸比丘听法的时候要认真听,但这个比丘一直不自在,最后向佛顶礼以后离开了。离开以后佛陀问阿难,为什么这个比丘要离开?阿难说他吃了葱蒜,所以要离开。他真的吃了还是他不自在?他真的吃了。佛陀说如果真的享用了这些葱蒜,是很不好的。这个比丘如果很好修行的话,可以用金刚喻定来摧毁二十个萨迦耶见,最后获得预流果位,但因为五辛的障碍,就没办法获得。包括《入楞伽经》当中也说:“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酒、肉、葱、韭、蒜,都是圣道的障碍。

 

《毗奈耶经》当中又说有一个比丘,医生说你只能吃五辛菜,因为只有这个才可以治他的病,当时佛陀开许了,但是吃了以后,他七天当中自己沐浴清洗,没有进入禅堂,有这样的公案。尤其《一切有部毗奈耶经》当中比较多,汉地寺院里面确实也很重视。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

 

“吃五辛的人修三摩定的话,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会来护持,不会来保护。”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念护法如果吃葱蒜确实可能有一些影响,所以以后要注意。

 

“大力魔王他找到机会,显露佛的身相来进行说法,诽谤清净的戒律、赞叹贪嗔痴的功德等等。”

 

这些魔肯定会这样说。表面上好像是善知识在跟你说法,但却是诋毁清净的戒律,赞叹贪嗔痴等等。

 

【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这些人命终以后,转生到魔王的眷属当中,在那里享受一段时间以后——魔王世界当中的福德尽了以后,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当中。”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修菩提者必须要永远断除五辛。这个名为第一个修行道次第。”

 

我们前面讲了除助因,就是断了五辛。断五辛在《楞严经》里面那么重视,汉地一直奉持得很好,现在也是,大多数居士也是这样的。以前我们戒肉时,刚开始有点难,现在应该稍微好一点。前一段时间“世界素食日”,学院男众和女众都已经开了素食方面的一些研讨会,做的比较成功,包括附近的地方不能卖肉,做各种各样的演讲。我们这边的话,基本上没有发现居士、出家人在周围吃肉,没有这些现象,所以也没有开这方面的研讨会。但以后,比如说“放生日、素食日”,大家也是应该象征性的提倡,这是很有必要的。

 

汉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大的方面可能问题不大,但是有个别人可能受到一些上师,一些藏传佛教道友的影响,可能对葱蒜酒肉都不太排斥,这样的话过失很大。所以这些佛教的优良传统,自他都要进行弘扬和受持,这个很重要。

 

接下来讲第二个道次第:

 

【“云何正性?】

 

“正性”主要讲断除杀、盗、淫、妄四个。

 

【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阿难,如果众生在远离五辛的基础上入于三摩地,先应该持清净的戒律。”

 

不仅是身体上守持清净的戒律,心上也一定要有清净的戒律。

 

所有戒律当中最根本的就是“永断淫心”。

 

确实欲界众生来讲,淫心是最难断的。如果这个断了以后,那么其他的戒律就比较好守。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想着,这次《楞严经》主要是佛陀专门对淫心重的众生宣说的。如果断了淫心,那其他的修行、持其他戒律应该是很容易的。这是修行过程中最大的一种障碍,所以要“永断淫心”。

 

“不餐酒肉”,不吃肉,也不喝酒。吃饭的时候“以火净食”,应该把吃的煮熟了。

 

不吃一些生的,所谓的凉拌、凉菜,还有西餐当中的沙拉。其实生吃对身体不一定很好,佛陀在这里也说尽量吃一些熟的,用火来煮。用现在的做法来讲,炖的比较好,炒的对身体不一定特别好,应该用水来炖。古代都是这样的,尤其在一些瓦罐当中炖是更好的。不过现在的电磁炉这些应该对人体不会有很大的害处。那么食物一般是煮熟了比较好。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阿难,对修行人来讲,四个戒律当中,淫戒和杀戒是最严重。这里再三强调,小乘当中,淫戒很严重;大乘当中,杀戒很严重。所以这两个如果没有断的话,在三界当中没有办法获得解脱,无有是处。”

 

所以很多大德引用《圆觉经》说:“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有了爱,我们前面讲的十二类众生,或者四生众生依靠贪爱流转在轮回当中。

 

其实我们修行人真的是这样的,如果嗔恨心很重,杀别人的话,那自己的修行就没办法成就。如果淫心很重,始终都惦记着自己的贪心,随时都会出来,这样的话,修行是没办法安心的。如果断除了嗔恨心和贪心,即使没有完全断除,但尽量地压制,或者通过对治压下来,那你的修行可能有一点希望。包括我们很多出家人也是一样,淫心重的人,包括有些大法师,事业也是没办法成就,行为也是不如法;如果淫心不重的话,那他的行为也是清净的,事业也是应该有成的。因为事业需要时间,需要精力,如果淫心重的人,他没有时间,整天都是想着这个,这个事情一直绕着。

 

所以说,尤其出家人沉溺于欲坑——贪欲的炕当中,首先一定要断除。如果没有断除,修行的这一条路没办法走下去。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你应该观淫欲像毒蛇一样,如见到怨贼一样来对待。”

 

《学集论》等当中也是讲,如果是男众,要把女人当成毒蛇、不净粪观修。如果是女众修行人,把男人当做怨敌和毒蛇来修行。

 

怎么能这样想呢,我们佛教徒要有慈悲观?

 

其实慈悲观跟这个是完全不同的。慈悲是你不害他,但是这个行为对你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了怨敌和毒蛇。因为毒蛇和怨敌也许摧毁你一辈子,不可能生生世世毁坏你。但是不同淫行的对境对你带来的危害是无穷无尽的。

 

我记得《法苑珠林》当中记载有一个多闻比丘,他非常厉害。他去寂静的地方禅修,没有成功。后来遇到了一个寡妇,他就开始还俗了。还俗以后他为了生存,没办法,开始杀羊卖羊肉。因为屠夫成本比较低,其它的他什么都不会。

 

后来有一个道友路过那里,看到他蓬头垢面,满身都是血,特别可怜。他就特别感慨,佛陀说的真实语千真万确,如果当时没有遇到对方,那他现在应该是一个清净的出家人,会非常有成就。而因为当时的淫行,现在又造了杀生罪等等。

 

所以我们世间当中因为淫心重的好多出家人,最后都入于险途,善始善终的很少。包括有些法师,本来很有培养前途,但是因为分别念很重,后来淫心的一些烦恼没有解决,心不在闻思修行上。心即使稍微在,但是因为他的行为最后没办法在清净的道场当中培养僧才,只有流入社会,无恶不作,来世和今生都不快乐,这种现象也是有的。所以这里也讲到这个道理。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那么戒律怎么受持呢?

 

“先应该持声闻乘比丘和沙弥的四个根本戒,比丘尼的八个根本戒,身体不动摇、不犯——先从小乘的戒律开始,然后修菩萨的清净律仪。”

 

菩萨戒当中讲到的四种白法等等。

 

“菩萨戒的话,心里面也不犯。”

 

这个次第还是很重要。先学小乘的法,然后学大乘法,很多注释当中也说道次第很重要,否则先学菩萨乘,再学小乘的话,可能戒都已经犯完了。

 

我家乡的佛学院以前他们没有上戒律课,我去年非要要求他们,他们说我们僧伽会这边没有要求。原来法王说过,如果五部大论学好了,但是先没有学戒的话,那你学戒律的时候戒都已经犯完了,没办法跟僧众共住。所以我去年强迫,说必须要建立一个戒律班,不然的话不行。今年他们给我汇报。当然学因明,学中观、般若,学其他都很重要,但作为一个出家人,尤其先没有学戒是很危险的,所以要先学戒;居士也是一样的。我不是说了嘛,《三戒论》这些都应该先学一下,然后再行持菩萨戒。

 

先学小乘,然后学菩萨乘,最后学密宗,我们有些是先学大圆满本来清净,再学《中观根本慧论》,然后再上去的话,道次第就有点乱了。

 

刚开始一直学大圆满的本来清净,西方人很多都是这样。刚开始给你讲大圆满的直断要诀,最多给他讲一点中观的四边离戏。但是刚才讲的基本行为,比如说杀盗淫妄,酒肉这些都没有怎么讲,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在他们的概念当中这些没有什么问题,该吃就吃,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都是离一切戏论的、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刚开始他的道次第已经混乱了。

 

所以法王的道次第对我们喇荣的传承来讲,相对而言比较有规律。希望以后我们在各个地方弘扬的时候,先从小乘开始,然后大乘菩萨戒,如果可以的话,再五十万加行,然后学大圆满,学中观,这个很重要。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

 

“如果清净戒律成功的话,那在这个世界当中再也没有相生相杀的恶业。”

 

因为我们如果有杀生,又会冤冤相报,互相杀、互相吃,一直是辗转,不会断这种业。

 

你看这里,杀戒和淫戒很重视,后面的盗戒和妄语,妄语基本上没有怎么说。

 

【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如果不犯盗戒和抢劫,互相都没有各种拖累,各种的债务。”

 

即生当中没有什么债务,还债啊。因为盗戒的话,到了一定时候要还,有各种情况。

 

“在这个世间当中,乃至生生世世,宿世的债务也是没有的。”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戒定慧全部清净、不犯杀盗淫妄的人,要修持三摩地的话,用父母所生的肉身,不需要经过天眼,自己就能观见——依靠自己的信心,看到十方世界所有的如来,并且在他们面前闻法,亲自受到他们的圣旨、授记、加持、安慰。”

 

就像《法华经》当中也是讲:“虽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虽然没有得到天眼,但是依靠修行力、肉眼的力量也是同样得到。与这里面讲的一样,依靠肉眼可以见得到十方诸佛,得到他们的加持和安慰。

 

【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获得了大神通,然后游方整个世界。”

 

有些注释当中与五通一一对应,这样也可以。

 

“宿命得以清净,无有任何的艰难,包括八难,还有三恶趣,不会堕入这些,那么这是第二个增进修行次第。”

 

第三个也讲一下,也不难。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佛告诉阿难,什么是现业?就是不随业转。”

 

佛陀说:“刚才前面讲的,断除五辛、守持四戒的清净人,心里没有贪欲心,对外面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会去放逸、散乱。”

 

心不会放荡不已,不会这样的。因为我们以贪爱为主,如果没有贪爱,面前有好看的、好听的,或者是好吃的,什么样的话,你的根不会去外面散乱。

 

其实有些修行好的人,他不在乎,不会为了外面的声音、美色、妙香、柔和的所触而争斗。

 

因为我们所有的争夺,内在的贪心和外在的根门,这些因缘聚合的时候,再往外散乱、争斗、爱好,各种轮回的痛苦接连不断地接䃥而来。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

 

“因为心没有往外流溢,没有往外散乱,那这个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回光返照,或者说根回旋到自己原有的心,回归到自己如如不动的本性当中。”

 

只要显现外境的时候,一内观,马上融入真性当中,不会有这样的。

 

【尘既不缘,根无所偶,】

 

“如果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尘无有所缘,没有去执着,那执着它的根,就像世间当中没有配偶一样。”

 

本来世间当中夫妻、男女,鸳鸯,各种各样对应的配偶,这些都是互相依靠和互相观待的,如果一者没有的话,另一者也是自然而然消亡。

 

所以尘已经了无空性的话,根自然而然会消亡。

 

【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这个时候,整个六根全部都变成一个圆通根,外面的六种享用根本没有所行了,就像断了水源的水突然没有了。”

 

所以世间流转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心,或者是六根和六尘,这些能取所取全部消亡于这个世界以后,可以说根尘脱落、能所双亡、明空无二,这样的境界自然而然呈现。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藏文当中翻译的是能见到十方国土,全部都是“皎然清净”,没有污秽,像现在凹凸不平的世界,没有这样的。全部都像极乐世界和东方琉璃世界一样,完全是清净、透明的。

 

“就像琉璃当中悬挂明月一样非常清楚,就像我们掌中的庵摩罗果一样,一切都呈现在你的眼前。”

 

不一定是瓶子里面挂一个月亮的灯。这里是从光明或者庄严方面的一个比喻。

 

那么这个时候“身心快然”,身体和心都没有任何的痛苦,我们经常说获得了最大的安慰。

 

“妙圆平等”,我们经常说的等空无二、明空无二,或者说是微妙、圆满和平等,完全都是等同的。那个时候可能白色和黑色也是等同的,牛粪和黄金也是等同的,痛苦和快乐也是等同的。

 

“获得了大安隐”,获得了大乐。密宗当中经常讲的大乐或者是大安隐,没有任何的痛苦,就像极乐世界的快乐一样。

 

法王昨前天不是讲的嘛,极乐世界的这种快乐,我们人间的任何一个快乐都是无法比拟的。

 

“一切如来在你圆明和精妙的境界当中可以呈现。

 

一切如来也是你自心的一种投射,也是可以显现的。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这个人已经获得了无生法忍,所以这样逐渐次第的修行,随着我们自己的能力,或者境界的深浅,或者说发心程度的不同,所显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所显现的境界不同的话,所安立的五道十地的圣位也是不同。”

 

包括憨山大师他们讲:“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所以从凡夫地一直到佛位之间,一直是有这种道次第涵盖,也有这样的说法。

 

还有一些注释当中讲,这里所讲到的道理,实际上是从凡夫地到圣者位之间,无生法忍安立为一地菩萨或者八地菩萨。

 

当然我们以前也是讲过,这个无生法忍,加行道的忍位也有个无生法忍;中根者一地菩萨的时候有无生法忍,八地菩萨也有无生法忍。所以这里所讲到的无生法忍应该都有不同的圣位。

 

那么不管怎么样,依靠上面三种次第的修法,不同根基逐渐逐渐成熟,先断了五辛,然后断了杀盗淫妄,最后就像我们密宗本来清净的修法一样,真正把五根门入于妙明真心当中。这个时候,能现前一切都是光明、空性、平等,最高的这种境界,在那个时候,在他的清净世俗当中能见到一切佛菩萨的境相,真性当中了达了万法的实相。因为这个原因,各个圣者也有不同的圣位。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十地末尾的时候,就像文殊菩萨一样展现各种超越的境界,也可以这样说。

 

这以上已经讲了三个次第修行。

 

好,《楞严经》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84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84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我们今天继续讲《楞严经》。

 

前面讲到阿难问佛陀,从凡夫到十地末尾之间修行的次第法门是什么样的。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行,先应该知道众生颠倒和器世界颠倒这两个因,知道以后就会破除迷惑,心开意解,得到解脱。

 

前面略说了器情世界,广说有情世界,也就是众生世界,众生世界讲了十二类。我们已经讲了第一类卵生、第二类胎生,今天开始讲第三类。

 

今天讲到的内容意思上应该不难,字面上可能会有一点似懂非懂,但不管怎么样,今天最重要的是佛陀2500多年前已经讲到了各种各样的众生,包括现代一些生理科学、动物学家,他们懂得的和他们还没有懂得的很多类众生,以及这些众生的起源、现在正在接受的果报等全部都讲得很清楚。

一般来讲,2500多年前人类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但是佛陀的慧眼处处都显露出他不可思议的敏锐,大家也是可以看出来。所以说从今天的内容可以看出佛法确实不可思议。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现代科学很厉害,佛法只是很早的一种信仰而已。其实,我们前面也讲了,其他宗教是以信仰为主、以信心为主。但佛教的话,信心和智慧这两个都需要。因为没有智慧,没办法了达佛法的教义;没有信心的话,不可能去修行和趣入。

 

所以我希望,我们每天不管听什么课、学什么课,大家尽量要学得比较深入,学懂很重要。比如说你学《大圆满前行》,每一个公案,每一句话,每一个教证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果你学《入行论》,也是《入行论》的教义学得很好。当然没有智慧的人让他学得很好可能要求有点高了,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的话,可能真的学得很好。反正我们要花时间,花精力,那不如自己认真的学好,这是很重要的。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集体学习,但个人听一些音频,看一些视频,真正一些论典的道理都已经明白了。所以我们现在的网络时代也是最好的一个时代,确实大家都有方法。

 

我们今天讲的《楞严经》——好像文字文绉绉的,内容也是似懂非懂,逻辑跟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里面有现在人根本没办法挖掘的很多深邃智慧,所以应该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学习。本身一定要有一种聚精会神的心态,否则一颗散乱的心根本没办法学习。散乱的心不要说深奥的佛教,连世间的道理都记得不会很清楚。

 

前两天说的一样,每个大师字面上的解释稍许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而且它的翻译风格只要懂得套路,基本上都比较明白。

 

今天讲第三类,湿生。

 

“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这个世界当中,有个别众生,它相续的烦恼,“执著轮回”,因为执着引起,在轮回当中不断流转。

 

主要是它的烦恼和习气方面。

 

有了这样的烦恼习气,“趣颠倒故”,他所趣的外境,比如说喜欢阳光、潮湿、温暖的地方,有这样一种颠倒的业。

 

它有一个烦恼,不实在的执着,同时也有业。

 

有了业和烦恼以后,“和合暖成”,业和烦恼的因缘和合以后,喜欢温暖、湿气的地方,有“八万四千翻覆乱想”——这里的八万四千是大概的分类,其实我们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各种各样的颠倒。

 

因为因缘具足的缘故,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翻覆”,上翻下覆的“乱想”。比如说像水一样往下流,像飞禽一样往上飞。意思是说,这种胡思乱想有各种不确定,无法确定的各种各样想法。

 

有了业,有了烦恼,有了不同的思想以后,身体就形成了。

 

“如是故有”,有了这样的思想和业,“湿相蔽尸”,“蔽尸”是柔软的身体。在潮湿的这些地方,短短的时间当中形成了柔软的身体。

 

“流转国土”,流转在国土当中。

 

它的结果是什么呢?“含蠢蠕动”,含蠢就是比较愚昧,蜷缩,还有蠕动,一直动来动去,一弓一弓的那种飞虫之类。

 

“其类充塞”,这些众生充斥着这个世界。

 

这样的湿生大多数是虫类,比如说有一些食物,尤其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很快的时间当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虫类;或者一些比较潮湿的地方,没有打扫好卫生,马上就出现一些众生。

 

以前讲《入菩萨行论》的时候,《法句喻经》当中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居士修行很好,本来可以往生,但死的时候他的妻子一直哭:“你怎么不在了,你走了以后我和孩子怎么办?”后来来了一个他熟悉的沙门,来的时候丈夫已经死了。妻子的鼻子里面出来个小虫,她很生气:“本来丈夫死了我很痛苦,怎么还出现一个小虫?”准备踩死的时候,因为沙门有他心通,他说:“你不要踩死,实际上它是你丈夫的转世,它在你鼻孔当中变成了一个虫。”

 

这个应该是湿生之类的众生。湿生的话,身体也好,或者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可以转生。

 

佛陀早已以他的智慧看到我们这个世界中有很多这类众生,包括鬼神当中也应该有,各种湿生的众生大家也应该经常也看得到。

 

夏天很多的虫类,尤其是天气比较暖和的地方,像藏地冬天基本上湿生虫类都没有了,夏天的时候又出现很多,到了冬季特别冷的时候几乎都没有了。所以跟天气、地方有一定的关系。只要有这种因缘,就可以产生这么一种众生。这是讲的第三类。

 

这里面讲的众生类别跟平时《俱舍论》和《上阿毗达磨》里面的提法稍微有一点点差别,好像有些提法比较特殊,可能以前有些人见过,有些人可能根本没有看到过有这么一个类别的众生。

 

接下来讲第四类,化生众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有一些众生,他的烦恼执着是“变易”,它变得比较快,就像平时说的喜新厌旧,特别容易变,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生性变来变去。

 

我们有些人的心态一点都没办法稳重下来,本来好好的:“我好好的学,好好的发愿,好好的待在这里。”但是过了两天以后,根本没办法,前面的控制能力早已不翼而飞。

 

这些众生的执着因为变易,所以在生死轮回当中不断流转。这主要是烦恼执着方面。

 

业的话,既然它有这样的变易烦恼,“假颠倒故”,完全是一种虚假、颠倒的业。

 

他一会儿执着这个,一会儿执着那个,没有实有的东西执着为实有,各种变来变去的业颠倒。

 

有了这样的业和烦恼,因缘聚合,“和合触成八万四千个新故乱想”,主要思想上讲的,也就是喜新厌旧的乱想,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不断地变化。

 

真的,我们人当中有些思想变得特别快,而且思想也特别复杂。说是正常人,好像也不是很正常,因为思想特别容易变,想的也非常多;如果不正常的话,也看不出来,可能医院里面也发现不了什么,吃饭、走路什么都可以的。但是确实是很奇怪的人,不管说话也好,写作也好,平时评价事情也好,很多方面。众生是各种各样,真的是八万四千。

 

因为这样的业和烦恼的原因,最后有八万四千个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想法。这个很复杂,可能有旧的思想,也有新的思想,新旧交叉的思想,有时候舍弃新的,执着旧的;有时候舍弃旧的,执着新的;有时候两者都有,有时候两者都没有。我们人也是这样的,可能各种众生一样的。

 

那么有了这样的思想,下面它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化相羯南”,幻化相,“羯南”指比较硬的肉,下面的好多句子都有“羯南”。在七种胎位当中,不是光是一个水泡,有比较硬的身体形成。

 

最后它的幻化身形成硬肉,流转在这个国土当中。

 

刚才业也有,烦恼也有,思想也有,现在身体也有了,有了以后结果是什么样?“转蜕飞行”,蜕变原来的身相,变成新的。也有飞行的,也有走兽的,包括我们人当中也有化身。好的也有化身,不好的也有化身,地狱里面大多数众生是化生的,天界当中很多也是化生,包括像麻雀也是有其他的化生,这样的说法比较多。

 

这样一来,已经出现了化生众生。其实像化生众生这些,现代生理学和科学基本上说不出来,包括龙王当中也有一些,天界当中也有一些,地狱里面也有一些,人当中也有一些,像莲花生大士等等也有幻化生,那么这些在其他学科很难知道。

 

化生众生在世间当中非常多,但是它的来源是这样的。这些众生的业也好,烦恼也好,包括它的思想形成和身体形成,我们知道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座的有些道友,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也深入研究过,世界上的动物是怎么形成的,但是大多数可能学的是身体怎么形成的。业怎么来的,思想怎么来的,烦恼怎么来的,轮回迷乱的因、颠倒的因,这些如果你不知道,光是对肉体的研究其实是不彻底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人类也好,其他众生类,不仅仅只是一个肉体,它还有很多我们解释不清楚的因缘,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所以完全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

 

这是第四类众生。下面第五类,有色相众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在这个世界当中,它的烦恼是“留碍轮回”,不是特别通彻,有质碍、坚固的妄想执着,主要是光明方面的执着。有了这个烦恼,在轮回当中不断的流转。

 

“障颠倒故”,有了这样的执着,他的业障就颠倒。

 

很多业障真的都是颠倒的,我们众生业障没有颠倒的话,就像圣者一样,什么都可以接受。

 

但是有遮障性业障的缘故,有了这样的业和烦恼,“和合著成”,观待因缘,这样以后有八万四千个“精耀乱想”,主要是执着光明,不是黑暗方面。

 

很多鬼神也好、天人也好,全部都对光明比较执着,很多讲义里面也是这样讲的。

 

精明、显耀,各种各样的乱想。这里的乱想,可能大的方面,吸取了日月的精华;小的方面,我们世间的一些光明,它都特别去执着。那么它就变成了这样的一种思想。

 

“如是故有”,有了这样的思想,在这个世界当中,他就形成了身体。

 

“色相羯南”,有色相的硬肉身体,然后流转在这个世界当中,最后变成“休咎精明”。“休”,了知吉象;“咎”,了知不吉祥。

 

藏文当中这样翻译的,但是其他的注释当中,凡是吉象和不吉象的精明,各种众生。就像有些注释当中讲的像萤火虫,日月生的各种众生,还有一些蚌壳,飞蛾也是包括在里面,它特别贪执光明。

 

这类众生特别执着光明,特别喜欢光明,我们一开灯的时候看到有一些蚊子,有一些众生特别喜欢,包括晚上开车的时候,在车的灯上面有很多,相当于飞蛾一样扑上来。所以它们这里面有吉象的各种众生,或者说不吉象的众生,凡是各种各样的众生充斥着整个世界。

 

可能我们现代科学不一定能发现,当然萤火虫之类应该会发现,只不过日天、月天,日月星辰他们不一定这样认为。但是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有些看起来好像是无情物,但实际上有生命,包括我们下面讲的石头也好,水母也好,包括海洋里面的各种众生,看起来根本看不出来。所以说太阳里面没有生命,我们也没有理由说出来。太阳它是一个光明体,它可以变,它可以有心识的话,我们没有理由否定。

 

所以我们也应该比较包容一点,不要想因为我的心里面接受不了,肯定没有这样的、肯定不是这样的,这样的想法比较天真、幼稚。

 

所以这个世界有执着光明的众生,它的思想非常复杂。这类众生的身体也非常复杂,有时候我们去一些森林,晚上开灯,在灯光下,什么样的小虫、飞虫,能飞的、不能飞的,各种各样。有声音的、没有声音的,尤其在比较稠密的森林当中,这个时候我们会知道,众生界原来不可思议,有非常多类别。

 

我刚才的水果没有吃好,我现在咳嗽,拼命的喝水,胃不舒服的时候也拼命喝水,头痛的时候也是拼命的喝水,所以说除了喝水以外没有什么。

 

刚才讲第五类众生,有色相。下面是第六类,无色相众生。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沈,其类充塞。

 

下面无色界的众生是什么样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他们的烦恼是什么呢?主要是“销散”,有色的这些东西不去执着,全部归为空,把它销出去,分散到没有,他们的思想归宿一切都是没有的,这么一个执着当中,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还是流转在这个轮回当中。那么这个是烦恼。

 

当然对业、烦恼、果报的说法,只是部分的注释有;部分前面是习气,后面是烦恼,最后才是果,也有这样的。

 

“惑颠倒故”,它的业力呢,因为一切都是空,有些说因为没有一个很好闻思修行的智慧,他有迷惑颠倒,违背了光明,违背了妙明真心。

 

所以这种业力和烦恼的因缘“和合暗成”,因为它比较愚昧,最后暗自形成了什么呢?“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它没有什么取舍智慧,空无、愚昧、无知,这么一个乱想。这个也是很复杂的,各种各样。

 

所以众生界的思想,真的,有时候管理人员觉得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众生,确实有的。我们人类当中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跟他接触一段时间才知道,如果没有接触根本不知道。尤其住在山里面,或者不接触人的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接触一段时间,“哦,原来众生的业力千差万别,思想也是这样的,爱好也是这样的,行为也是各种各样。”

 

所以这些众生有八万四千个乱想,“如是故有”,有了这个因缘——刚才前面讲的业也有了,烦恼也有了,思想也有了,有了这些因缘以后,“无色羯南”,无色界怎么会有硬肉呢?有些注释当中说它是一个细微的身体,无色界它还是要转生。就像《如意宝藏论》当中讲的一样,它在不同的虚空、不同的世界里面会转生。如果没有一点点的细微的身体,它的位置就没办法确定。

 

所以无色的肉身也是不断的流转在这个国土当中。

 

“空散销沈”,空是空无边处,散是识无边处,销是无所有处,沈是非想非非想天。有些是这样解释的,但有些讲这是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空散销沈”,实际上一切色法和一切阻碍物都不去执着、这么一个非常寂静的心态——那么这样的众生也充斥着整个世界。

 

还有一些注释当中讲,比如说有一些虚空声,有一些是风声,我们这个世间根本看不到的一些众生,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它还是有细微的身体,只不过我们的肉眼等没办法发觉——有这么一些众生也是充满着这个世界。

 

像我们现在的一些科技或者说专门研究生命的专家,他们根本没办法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无色的众生。其实无色众生应该是有的,我们人类,包括做梦的时候,白天在自己的感觉当中,虽然眼睛没有看到,但有些鬼神真的已经对你进行了干扰。眼睛看不到,身体也摸不到,但是无色的这些众生我们不得不承认,以前国内外的新闻当中所发生的一些奇怪的事情,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说无色界的这些众生,现在社会当中很难说出来有这么一个众生。也只有佛陀才说,包括它的业和烦恼也好,思想和身体的形成都已经讲了。

 

刚才讲得很清楚,现在研究生命的人只研究身体,最多思想上,人类的思想大致分多少类,怎么分的。而动物的思想还有无色界的思想,它的业和烦恼,它的习气,以及在轮回当中怎么流转的道理,这些都没有阐述,也没办法阐述。

 

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们学习佛法很荣幸,世间一般的教科书里面根本看不到的深奥知识我们会掌握到。其实真正在佛学院学的这些人,如果你自己的智慧足够,学的知识完全是可以满足你,而且在世间高等学校根本学不到。不要说我们一般的学校,像世间,比如说很出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还有剑桥这些,世间认为很厉害的学校有没有这些道理?当然现代科技方面远远超过我们寺庙,我们可以公正的承认。但是比较深奥方面知识有没有?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有时候这些也要思考一下。

 

第七类,有想众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因为这个世界当中有“罔象轮回”,罔象指的有各种想法,有相身体、无相身体,或者若有若无,各种各样不能确定的想法。凡是它的思想特别丰富,因为有各种似是而非罔象的原因,最后依靠这种烦恼,流转在轮回当中。

 

“影颠倒故”,实际上它的业不是实有的,就像影像一样不实在,但是它执着为真实的。

 

很多烦恼都是这样的,业也是这样的,我们众生的业本来是没有的,根本没有但是你执着为有的话,白天也想着有,晚上也想着有。

 

“和合忆成”,这样的业和烦恼因缘和合以后,有各种各样的回忆、乱想,种种迷惑的思想,胡思乱想。

 

“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八万四千个隐藏在里面的、潜藏的,像结一样的乱想。

 

有了这样的思想以后,“想相羯南”,有各种想的羯南肉体流转在这个世间。

 

最后变成什么呢?“神鬼精灵”,山神、水神、风神,还有外道的各种修法最后变成的各种非人。

 

像长水子璇说的,我们身上有些附体也是神鬼精灵。这个主要可能是一些鬼神方面。还有一些天神,包括土地神等有各种想法的这类众生,我们呼唤的时候,他们有时候来;有时候我们通过念咒,他们也是害怕。

 

像这些众生,我们现在科学根本看不到、听不见、发现不了,但是实际上也是有的。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经常接触,而且依靠他们的这种能力,也是控制相当一部分人类,包括有附体,身上一直缠着,对他的心理一直控制着,或者随顺你。有些人说:“我耳边经常听到什么什么,我眼睛经常看到什么。”我们人当中叫鬼眼,他的眼睛能看得到各种各样的鬼神,尤其是晚上。

 

当然有些是胡说八道,可能没有,没有也说有。我小的时候胡说,有一个人问我,说他们家里以后会不会有一些事情出现?我故意吓他,我说有一个魔鬼经常盯着你们,你们可能明年会出现一些违缘。后来这个人有点害怕,去找寺院念经。第二年确实有一些事发生,他们认为我真的知道。我当时确实什么都不知道,是故意吓他,因为平时对我不太好,只是那天顺便问我,我想趁这个机会报复一下,就跟他说了。结果我说的好像也是有点那个。

 

因为那个时候不能公开,说这个小孩好像有点什么什么,有一种说法。我父母就让我闭嘴,不然以后会惹很多祸,知道也不要说。在他们面前我就装着我是知道的,但你们不让我说,那我就再也不说了。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故意吓唬他们。可能有些是真的知道,这种现象也是有的。

 

我们这个世界当中有各种附体,而且现在世界上的各种少数民族、各种宗教,他们依靠自己的方法招来各种鬼神,或者说一些精灵、神仙,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啊,我们看不到,什么都没有。”因为你们很多人是在无神论的教育下成长的,从小都是什么都不相信,只信眼见为实。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智慧不足,什么都相信,就像我那天说的一样,哪怕是手烫到也要去打个卦:“我今天手烫到了,我昨天做了噩梦,看怎么办?”什么都打个卦,这种也是过于的乱想。但有重大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

 

第八个,无想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下面讲到有一种无想类众生,它比较愚痴,不是没有想,但是这种想不明显。

 

因为这个世间当中有一些众生,非常愚钝,它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因为这种无明烦恼,沉溺在轮回当中,一直不断的流转。

 

有了这样的业,它也是跟随愚痴的业力颠倒——其实愚痴的人什么都颠倒,特别简单的一个事情弄得特别复杂,我们人也是这样的。

 

颠倒的缘故,最后“和合顽成”,这些因缘和合,顽固的变成了什么呢?“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完全是一种断灭的、无知的、愚痴的,枯槁的,就像枯树一样的乱想,特别顽固的思想。

 

有了这样的思想后,“无想羯南流转国土”,无想的硬肉身体流转在轮回当中。

 

“精神化为土木金石”,最后这个无想的众生化为土,木,金、石等等,充塞着整个世界。

 

可能汉地的有些历史当中,我们经常讲狐狸精等有生命的,还有石头精、木头精、古树精,实际上跟这个比较相同。我看《楞严经》的好多注释引用了不同史书里的公案,引用的方式都不同,但是有一个也可以这样解释,主要是引用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我们女众的图书馆有,男众不知道有没有。去年有一个领导他看到《四库全书》,你们都有《四库全书》,特别欢喜。

 

《四库全书》当中有个西晋时候的思想家、政治家,非常厉害,叫张华。古今知识他无所不通,当时也有一定的名气。据说燕昭王墓前的一棵树已经成了古树精,还有一只狸猫,也是千年的猫精。

 

有一次狸猫听说张华很厉害,它就问古树,我准备要去拜访他,聊一聊,可不可以?古树说你最好别去,因为那个人很厉害,担心你回不来,可能我也受到牵连。但是猫并没有听他,以书生的形象去见了张华,聊了很长时间。因为猫精已经活了千年,世界上的很多知识都非常精通。聊着聊着,张华觉得这个书生可能不是人类。后来书生说要回去了,张华让他等一等,让手下的人把他盯住了,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前世。有智慧的人给他提供说,如果把古树烧成灰,说不定它原形毕露。于是就把古树烧了,烧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千年的狸猫精和千年的古树精。

 

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化石、古树,有很多不同的故事,实际上跟这个也有关系。陈那论师的故事里讲的一个石头,问它什么问题都能回答,以前讲过的。

 

所以说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不管是土木也好,石精也好,各种各样的化石也好,古树也好,看起来好像是无情物一样,没有什么生命,但实际上它这里面有个非常枯槁、没有明显的思想。

 

所以我们人有时候很愚钝,傻傻地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禅修的时候,什么也不想,没有胜观寂止的境界,光是迷迷糊糊的待着,变成这种众生也是很难说的。

 

那这些现代科学基本上也是发现不了,比如说石头,它可能有一些动摇,也许有生命。他们不一定说它有生命,它是动摇性的,这是一个奇怪的因缘,除此之外也不一定能解释。

 

那佛陀呢,连这样的众生都已经说的很清楚。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确实佛教里面所提到的这些古代和现代的思想,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说在化石或者树木当中有这些众生,根本没办法的。现在至少有很多的仪器测试的时候,至少它有动摇,它有一些跟其他无情物不同的特点。这一点现在也应该知道。

 

接下来第九个,非有色众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它有“相待”,不是自己的,观待,把别的东西想成是自己的,有这么一个众生。

 

我们人当中也有这样的,本来不是你的,但是你认为是我的。原来我们居士林也是有一些笑话。肯定不是你的,但是你自己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人也是这样的。

 

“相待轮回”,因为把别人的东西认为是自己的,依靠这样的执着,在轮回当中流转。

 

“伪颠倒故”,虚伪、虚假执着的业缘,业力颠倒的缘故。

 

“和合染成”,业和烦恼和合以后,染成一起;“八万四千因依乱想”,本来不是自己的本体,非要认为是自己的。

 

包括世间当中人的执着,本来这个人不是你的儿子,你认为是你的儿子,本来不是你的父亲,你认为是你的父亲,本来不是你的什么人,你认为是你的人,也是这样的乱想。

 

“因依乱想”,下面还有这样的虫类,它们认为是这样的。

 

如果这样,“非有色相”,并不是一点色相都没有,下面的水母等有一些色相——它认为是自己的色相,实际上不是它的色相。

 

变成什么呢?“成色羯南”,依靠它的硬肉,流转在这个轮回当中。

 

“诸水母等”,就像是水母等。

 

水母,海边的人都应该知道。我以前不知道,后来才知道。水母可以吃,藏族人可能很多都没有看过。水母90%都是水,它看起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你看一些水世界,香港和澳洲有,水世界里面有各种颜色的水母。现在海边的人把它做成凉菜。我以前问过他们,吃水母怎么样?他们说有点,怎么讲?反正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

 

其实有这个众生,它好像也没有眼睛。“以虾为目”,它的眼睛是虾。比如说出现一些违缘时,虾就给它通一个信息,跟它之间有这么一个关系。

 

其实我们身上的八万四千虫跟这个也是类似。你不一定能看的出来,但是它们把我们的身体当做是它们的身体,比如说我们身体里面有一滴水的话,它就当成它自己的。你看那个水母,也是把水当成自己一样,最后因为它执着的原因,水就凝聚成白色、黄色的,看起来好像正在流水一样。当然不一定所有的水母都把虾看成眼睛,我也查了一下,有一部分水母是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不知道现在对水母的认知是什么样。一般来讲,比如说游泳时故意去刺激它,有这种情况。

 

佛陀知道水里面有水母,如果是一个藏族人,根本不知道有水母这样的众生,以虾作为眼目。其实我们世间当中也把别人执着为自己,可能将来变成像水母之类的众生,也很难说。如果是你的,你可以执着为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我们人都是这样的,包括我们有些堪布堪姆,对弟子,一般来讲,我觉得给他们传法是可以的,但是也没有必要特别执着他,他做事情你又不开心,他做什么,你马上执着为你,这个也没有必要。有时候我和我所执着都给你带来痛苦,实际上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执着也好,人与动物之间的执着也好,很多的执着都变成了这样的因缘。

 

水母与虾的关系也是,这个世界当中像水母之类的众生比较多。这也是一类,这种类别叫做非有色,它自己没有色,但是它认为水是自己的色。你看水母,把海水认为是它的水,但实际上这是水,不是它,它只是有一种执着来把它们凝聚成一体。

 

谁吃过水母?我看男众那边举个手看看,现在看得到男众,你们吃过水母的有多少?有没有?没有吃过水母的举个手,可能不是海边的人。好嘛,有些吃过不好意思,现在不举了,看表情是吃过的。如果吃过,“嗡班匝萨埵吽”,应该以前不吃素的时候吃过,以后就不吃了,这些众生也是有生命的,对吧?

 

下面是第十个,非无色众生。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非无色不是没有色。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相引轮回”,它依靠声音的相引,声音对它的作用很大,它完全依靠声音的召唤,是这么一个众生。

 

我们人的话,色声香味触都起作用,而它主要依靠声音起作用。它的执着也是这个,流转在轮回当中,烦恼也是这样的。

 

“性颠倒故”,因为迷惑性颠倒业力的缘故,“和合咒成”,业和烦恼组成“咒”。

 

藏文当中也是咒,狭义上讲,它是诅咒的咒,广义上讲它指的是声音。

 

依靠声音这种因缘的聚合,有“八万四千呼召乱想”,他的思想是什么呢?只要召唤他就马上到,这样的一种思想。

 

“非无色相”,有了非无色相的身体,“无色羯南”,无色的硬肉身体在轮回当中流转。

 

只是我们看不到,并不是完全没有色,它还是有色相的,只是肉眼看不到。

 

“咒诅厌生”,依靠咒语,各种恶咒、明咒,还有祈祷——“厌生”有些解释成祈祷。

 

依靠咒语,依靠声音来召唤的众生,也充斥着这个世界。

 

有些注释当中讲世界上还是有这样依靠声音而召唤的。比如说孔雀,一般雌孔雀听到了雄孔雀的声音以后,就怀孕了。因为我们词藻学当中的孔雀是依靠雷声来怀孕的,也有这种说法。还有一些鬼神,它整天都听到一些召唤。

 

我们为什么念一些恶咒那么灵,一念有些鬼神名字的时候,他不得不马上到那个地方去。众生当中有这么一部分,都是依靠他的业力现前,召唤他的名字,或者是念咒语,他必须立即到。

 

我们藏传佛教很多大修仪轨念诵的时候,会喊很多鬼神的名称,让他们前来,确实他们也会来的,所以有些修行还是很灵的。

 

那天我们给大家也讲了金刚藏王菩萨,他说如果不恭敬修楞严咒的人,我用金刚杵来摧毁他的头,让他粉身碎骨,如同微尘。这一段,是我们《楞严经》里面讲的降伏法门,当时我说的不是那么清楚。

 

所以我们显宗有时候对藏传佛教,比如说降伏,或者说其他的有一些法门不太理解,这句话你们要记住。因为金刚藏王菩萨在佛陀面前说:“谁如果不恭敬修楞严咒的人,那我就用我的金刚杵摧毁他的头,变成微尘数。”

 

我们密宗当中也有这样的,比如说你对上师不恭敬,对密法不恭敬,摧毁道场的这些,某某鬼神招来,招来以后,依靠他们非人的威力和能力,立刻摧毁。所以以前很多咒师也是很厉害,包括现在藏传佛教的有一些仪轨,大家也是比较害怕。虽然一般不修这些恶咒,但是如果要修,仪轨是非常多。包括法王如意宝,当时乃琼护法神祈请的降伏仪轨,只要一用,马上召唤了这些鬼神,只要一呼,他马上就到。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我们世间当中的有些虫类,雌性和雄性,只要听到对方的声音,自己就生小虫,也有很多。所以众生界无奇不有,特别奇怪。

 

所以佛陀的智慧也知道,原来这个世间当中还有非无色的众生,不是没有色,但是看起来也是看不到,它完全依靠各种声音,尤其是咒声或者祈祷声而活着,包括有些土地神和护法神。可能这里面也有白法、黑法方面,各种各样都有。

 

第十一个,非有想众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蒱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因为这个世界当中,“合妄轮回”,有各种妄想而成的,本来不是自己的,他就想成是自己的,跟前面有点相同,这样的执着烦恼流转在轮回当中。

 

“罔颠倒故”,自欺欺人,一种欺骗、虚妄的颠倒,它的业力是这样的。

 

这样的业和烦恼合成,因缘具足以后,“和合异成”,本来不是同体的,但是把它的思想凝结成一体。

 

“八万四千回互乱想”,互相想一想,你想我,我想你,或者单方面的想你,你就变成了我,这样的一种思想。

 

“非有想相”,有了这样非有想的因缘。

 

“成想羯南”,成了这样的肉体,流转在轮回当中。

 

“彼蒱卢等异质相成”,就像是蒱卢等,蒱卢就是细腰蜂,有一种叫螟蛉的小虫,实际上不是它的孩子,但是把它拿回来,放在自己的窝里,七天以后,就真的变成了它的孩子。

 

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有,比如说孩子从小的时候送给别人,家里也认为这是我的孩子,孩子从小都不知道,所以一张开眼睛的时候,这是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最后真的成了他们家的,实际上跟他们一点都不亲。包括现在有一些医院里面抱来的那些孩子,孩子可能自己死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其实父母早就不要你了,是别人来领养的,有这种情况。

 

所以就像蒲卢,细腰蜂,也是一种蜂类,把别的众生当做自己的。本来这是异体,完全不是自己的,但是像这样的众生,也是充斥着整个世界。

 

在动物界当中也是有的,各种虫类里面也是有的,还有人类当中也是有,包括现在世间的同性恋,各种奇怪的众生都会有的。

 

这是第十一类非有想,下面是非无想类众生。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这是最后一类,第十二个,非无想众生。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怨害轮回”,它有前世冤冤相报的业,这个烦恼在轮回当中一直不断流转。

 

有了这样的烦恼,他造的业,“杀颠倒故”,杀害颠倒的缘故,业和烦恼因缘“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有些想吃父母,有些想吃子女,有些想害亲人,各种各样。这是一个提法而已。

 

有了这样非无想的因缘,有了前面的思想和业力、烦恼,无想的身体就形成了,之后流转在这个国土当中。

 

“如土枭等”,就像是土枭,一个非常不孝的鸟类。

有些书里面讲以前的黄帝,因为他看到这种动物非常不吉祥,连自己的父母都吃,很可怕的,他每次祭祀的时候就用土枭,后来已经绝种了,有这种说法。有些说它是猫头鹰,但是又说它的长相壮如人的身体,狗尾、猪牙等,它的特性好像也不太像猫头鹰。猫头鹰也是比较奇怪,兄弟姐妹也吃。有些科学家认为猫头鹰不吃自己的父母。

 

民间说法说我们藏地有一种喜鹊,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说你将来变成小喜鹊一样,不孝顺,反而害父母。可能喜鹊也是,确实父母老了以后,有些是吃的,但不是所有。我以前网上查过,没有找到喜鹊真的吃父母,好像没有找到,当时我课堂上也提过一次。

 

“附块为儿”,土枭把土块当做自己的孩子,把父母吃掉,这样的。

 

“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还有一个叫破镜鸟,说是鸟,实际上它像豺狼和虎豹一样的小动物,它把毒树的果当成自己的孩子,自己成了父母,把父母吃掉。

 

现在有些鱼当中也有,小鱼生了以后马上把大鱼吃掉,有些蜘蛛也听说是吃父母,有这种说法,不知道具体是不是这样。

 

但实际上确实有吃父母的,吃儿女的,互相吃内部的,金刚道友和金刚上师之间经常各种各样的,对别人也做不了什么。

 

我们人类当中也有这样的。有一些国王,只是害自己人类,害不了别人,就害内部,我们人当中也是互相伤害,这样也是比较多。可能也是跟这类业力比较相同。害同类人,他一点都不眨眼睛,其他软弱的不得了。有些国家也是这样的,跟同类的,杀也好,抓也好,什么都可以。

 

所以不管怎么样,人世间也好,动物世界就是有冤冤相报的,这种众生叫做非无想众生。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以上讲到众生有十二种类别。

 

我们第七卷已经圆满讲完了,好。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四十四节课

 

在共同加行的“轮回过患”中,第一个是讲地狱之苦。前面已介绍了热地狱、近边地狱、寒地狱及孤独地狱的一部分,今天继续讲孤独地狱的痛苦。

 

讲这样的轮回痛苦时,大家首先要认认真真地听。听了以后,千万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认为字面上理解了,修行也就到位了,这种想法不合理。看看前辈大德的传记和历史,他们在修行过程中,哪一位不是一步步次第修持?而哪一次的修持不是满怀欢喜?他们那样重视修行、重视次第,确实让人极为钦仰。

 

上师如意宝一生的行持,也为我们作出了极好的表率。在上师毕生的事业中,讲经说法与听闻佛法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点,我们作为传承弟子,务必要铭记于心。虽然现在因为众生福报浅薄,上师在 这个所化世界示现了圆寂,但他的丰功伟绩仍留存于人间,让我们后学者可以去学习、去效仿。

 

我本人而言,自接受这个传承的教法以来,始终把学习佛法、修行佛法作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学院很多道友也是如此,听闻佛法的意乐非常不错;而城市里的道友,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多数人也很好。尽管他们生活在红尘中,需要面对许多问题,压力非常大,散乱因素又多,但仍能抽出时间听受佛法,的确相当不容易。

 

不过,有些人也并不是因为那些客观原因,就以自己的事情影响别人学法,这个过失非常大!所以我再次希望,个别组长、辅导员或负责人,不要以自己的事情,耽误大家学法。有些人今天要参加一个会议, 就放弃了组里二十几个人的学习;有些人因为要出差,就让大家自学一个月,其他什么安排都没有…… 这种现象,在个别负责人的身上比较多。如果你确实有特殊原因,我们也不会一概而论,所有的事情都不准许。但你们要想想,即使是一天的课受影响,过失也相当大,可以说断了人家的慧命。

 

若是我决定今天不讲课,首先要看是不是为了私人的事;如果不是,而是为了去放生,以更多地利益众生,那我会暂时取消当天的课。除此之外,因为自己的小事,或身体有点不舒服,我从来也不会缺课,这是历来的一贯原则。在我的记忆中,我每次若要下山,要么是身体实在不行了,不看病就会倒下去,要么是有其他非常特殊的原因,作了一定观察后才出去的,此外从不会无故断课。

 

但菩提学会的个别人,对安排好的课程,好像上也可以、不上也可以,想什么就做什么,全由组长一人决定,这样不太好。如果是世间的一件事情,比如 你去上班,只要领导不扣工资、不批评,你过一天算一天也可以,但学习佛法并非如此,还是有极为重要的因果在里面。

 

在我们学院,就算有再大的事情,法师一般也不会断课,除非是病得实在太厉害,可能请一两天假,此外,他们永远把传法摆在首要位置上——这就是上师如意宝的加持和传承。所以,学院里的辅导和学习, 希望要继续保持这一良好传统;而外面大城市里的人,即使不能跟学院一模一样,也要尽力去做。据我了解,有些小组还可以,一学期中一堂课也没有缺, 好多道友都是如此;而有些小组可能是因果正见不够,或者是定力不足,总是随自己的意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得有头无尾,这种现象比较危险。

 

所以,我今天在此特别强调,提醒大家珍惜闻法的机缘。虽然我讲得一般,但这部《前行》的内容对每个人来讲,是必须知道、非了解不可的。无论你的智慧或修行境界如何,也不管你再怎么忙碌,这次系统学习时,一定要传承圆满。

 

其实,学院的好多道友也并不轻松,他们要修行,要闻思,要发心,要念咒……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今天一个道友对我说:“加行也重要,闻思也重要,发心也重要,什么都重要,我哪个都想抓,但有时候时间来不及。”他这种想法的确很好,一个人若有了意乐,那干什么都有希望。反过来说,假如你对加行没兴趣,对闻思也没兴趣,觉得什么都是压力,反而对世间法极有欢喜心,那可以说你已趣向恶道了。因此,每个人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里,上去或下去的关键,也在于自己。

 

这次讲《前行》,我个人而言,算是有史以来最广的,以后也不会这么广讲了。你们听受之后,要对每一层内容详详细细去思维,这样对你们只会有利益,而不会有任何害处。

 

下面继续学习孤独地狱的第二个公案:

 

2、大成就者唐东加波所见石头内的青蛙。

 

唐东加波尊者,是宁玛派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历史上说,他依止过五百位善知识学习显密经续,并获得一切成就,开取了许多伏藏,示现种种超越的圣者相。他在整个藏地造了58座铁桥(像现在的泸定桥,就是他以神通力建造的),并在各个关要之地修建了降魔佛塔。尊者于125岁示现圆寂,但其幻化身至今仍在各个地方出现。

 

有一次,尊者在一块大石头上修气脉瑜伽,以他巨大的修证力量,结果石头裂成两瓣,里面有一只大青蛙(这是孤独地狱的众生),身体上粘附了无数的微小生灵在蚀食,只见它张着黑洞洞的口,苦不堪言。

 

弟子问:“上师,这是怎么回事呀?”

 

上师告诉他们:“这个众生的前世,是一个作血肉供养的上师。”

 

往昔,藏地因受苯波教影响,确实有血肉供养的恶劣传统。记得莲花生大士来藏地时,国王赤松德赞问:“以血肉供养本尊、上师,这种现象是否如法?”

 

莲师以极为不满的语气说:“这只会让无边众生堕入金刚地狱,不得解脱。”并宣讲了许许多多过失,比如今生以血肉供养,来世会变成恶鬼、厉鬼、凶神等等169

 

自华智仁波切等大德出世之后,在他们的大力号召下,藏地许多地方的血肉供养已销声匿迹。但时至今日,靠近内地的有些藏区,又恢复了这一传统。以前我去一个寺院时,它附近的村落中,逢年过节就会杀猪供神;人死后也要杀猪宰羊,然后大家集聚在一起,说这是对亡者的一种回向。

 

而在汉地,此习俗更是蔚然成风。虽说人类的脚步已迈入21世纪,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可在有些偏僻地方,仍固守着一些特别不好的迷信传统,比如人死之后要宰杀一头猪,并认为猪越肥,对亡人越有利,这完全是一种愚痴邪说。《地藏经》中讲过170:若为亡人造杀生恶业,不但对他无丝毫利益,而且危害性相当大。甚至即使他原本能转生善趣,但由于眷属为他造了这些恶因,他也不能自由自在投生,获得真实的快乐。因此,学了《前行》以后,各地一定要断绝这些不良习俗。

 

[169]详见《显密宝库25—取舍明镜》之《烟酒杀生过患》。

 

[170]《地藏经》云:“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1995年,上师如意宝由于生病,在成都郫县的“国际大都会”住了好几个月。有一次,我见某户人家送亡人尸体时,带着一只公鸡。我问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回答是:“把公鸡宰了,让它陪伴亡灵渡过难关。”这简直是一种瞎说!在你们每个人身边,估计也有这类愚痴迷信的行为,希望大家能尽量帮他们纠正过来,毕竟家人亲友死了以后,即使我们做不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也千万不要做那些对他有害的事。

 

《法句譬喻经》中讲过一则杀生供神的公案:佛陀时代,有位国王名叫和默处,由于他的国家地处偏僻,从来没有见过佛陀,也没有听闻过佛法,所以一直信奉邪师外道,以杀生的方式来祭拜天神。

 

有一次,国王的母后生了重病,看了许多医生,身体还是不见好转。国王只好求教于两百位婆罗门,婆罗门出主意说:“你要准备一百只不同种类的旁生及一个小孩作为祭品,到城外偏僻的净地宰杀后,以血肉供养祭祀天神,这样太后的病就可痊愈。”国王听了,马上派人准备婆罗门所交代的祭品。一时间,大象、马、牛、羊等许多旁生从东门出发,前往祭祀的地点,一路上发出悲哀、恐惧的号叫,声音震动了天地。

 

佛陀得知这位国王为了要救一人的性命,竟要杀害这么多无辜众生,为其愚痴深感悲悯。于是带领弟子来到这个国家,在东门外的路上遇见了国王与婆罗门,以及那些被驱赶的牲畜。

 

佛陀问国王要前往何处,国王回答:“按照婆罗门的吩咐,我要把这些众生全部宰杀,以祭祀天神,为母后祈福,希望她能早日脱离病苦。”

 

佛陀告诉国王:“人们想要得到谷子,就应先耕田播种;想要富贵,就应力行布施;想要长寿,就应心存慈悲;想得智慧,就应努力学习,这四件事都是种其因、得其果。而你却背道而驰,以邪法为正,想要借由杀生获得长寿,这不可能有真实的利益。”然后说了一偈:“若人寿百岁,勤事天下神,象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意思是,若在一百年中精勤侍奉天神,杀害象、马等众生作祭祀,不如行持一次慈心的功德大。

 

佛说此偈时,身体放大光明,遍照一切苦难众生。此时国王生大欢喜心,当下证得圣果。他母后听闻了妙法,也心开意解,病痛消除。两百位婆罗门心生惭愧,忏悔过错,发愿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从此之后, 国王以佛法治国,国家日渐强盛兴隆。这是佛经中一个很好的故事。

 

现在有些人常为了长寿而杀生,比如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就杀鸡宰羊给他吃,或者为了病人身体痊愈, 杀生炖汤给他喝,这样做不但对健康长寿无益,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想长命百岁,就千万不要杀生。前两天我讲过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他活了 256 岁,一直都是吃素的。而在我们佛教徒中,有些人特别高寿,弘法利生也非常顺利,多是因为两种缘起:一是心怀慈悲,不会为自己杀害任何众生,甚至不损害众生一根汗毛;二是不食众生肉,所享用的食品非常清净,以此不会沾染上各种疾病。

 

吃素的功德和食肉的过失,在《入楞伽经》171中有大量宣说。我们作为后学者,如果真看过、学过这些经典,那么不说为了众生,就算是为了自己,也会坚持吃素的。以前我写《藏密素食观》时,引用过《涅槃经》、《入楞伽经》等经论的教证,还引用了藏地许多大德的教言,记得其中有一段很感人:昔日,某集市上聚集着许多卖肉的商贩,正巧米拉日巴师徒二人前往该地化缘。当时,一位屠夫剖开一只山羊的胸部, 那只羊竟拖着露出体外的肠子跑掉了。它战战兢兢地来到米拉日巴面前寻求庇护,尊者为它念经加持,它后来还是死去了。尊者悲伤地唱了一首道歌。惹琼巴听后,极为反感杀生吃肉之举,并深深生起了强烈的厌离心。

 

[171]《入楞伽经》:又名《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意为释迦牟尼佛降临楞伽岛所说之经。

 

高僧大德遇到一件事情,往往能改变他的一生。而世间上的凡夫人,却对贪嗔痴的场面兴致勃勃,很容易深入内心,别人唱一首流行歌曲,他马上就唱得来;别人说些情感方面的故事,他马上记得清清楚楚,而佛教方面却正好相反,对自己生生世世有利的教言,记完就忘光了,犹如水过无痕。

 

所以,末法时代的众生,确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好的善根或习气一般很少。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向往解脱,想趣入涅槃之道,不能因为烦恼重就随业缘而去,一定要维护自己、保护自己,尽量去行持善法。 虽然我们不能像圣者那样不造一点罪业,但每天至少也要抽出部分时间,尽心尽力地修行。若能如此,心逐渐就会变得堪能,应付外境的诱惑也不再有困难。 所以,学习佛法之后,调伏身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华智仁波切在世的那个时代,藏地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喇嘛吃肉的现象随处可见。关于吃素方面,我在《藏密素食观》里也写过,藏传佛教确实不如汉传佛教做得好,正因为如此,至今仍饱受众多毁谤和指责,让藏地大德去澄清这些不理解,也颇为艰难。 因此,在座入藏求法的道友,对此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来了藏地,就非要学会吃肉。在我们学院,凡是来求法的汉族四众弟子,必须要长期吃素,这是多年以来的规定。如今,大家做得非常好,希望今后这不仅仅是我们学院的传统,而且也能为整个藏地的高僧大德渐渐接受。

 

当然,任何事情在刚开始时,都会有一定困难,但这毕竟对众生和佛法有利,希望大家还是要再三斟酌。尤其是藏地上师的汉族弟子们,对此也应该深深思维:假如你上师常常享用血肉,那对整个佛法、对你上师的事业、对你的修行有利还是有害?以前总有人说:“上师开许了,就不会有过失,上师加持了的肉可以随便吃。”不过,现在这种说法比较少了,虽然有些上师显现上还在继续享用血肉,但也没有特别公开,这应该算是一个进步。

 

对藏地很多上师和僧人而言,要像汉地寺院一样完全吃素,暂时恐怕比较困难。但近年来,因为学院及各地大德的影响,如今已不像十年前那样,当藏地大德去汉地弘法时,居士们公开说些特别难听的话了。所以,对众生、对修行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发扬光大。

 

以前,华智仁波切对吃肉极力反对,他曾生动刻画过有些喇嘛接受血肉供养的形象:“每当施主们宰杀膘肥体胖的羊只,在咽喉或脾脏等内脏里装上血肉,放在脊椎骨的精肉上来供养这些喇嘛时,他们则拉起披单甩到头后,接着便像婴儿咂奶一样,津津有味地吮吸着里面的东西,又从怀中掏出小刀,慢慢悠悠地吃着外面的肉。当饱餐完毕的时候,嘴上油腻腻的,头顶也是热气腾腾,简直与餐前判若两人,已成了红光满面、昂首阔步的形象……”

 

汉地在饭馆吃肉的人,其实也跟这一样,只是身份稍微改变一下就可以了。倘若今生这样肆无忌惮地享用血肉,那后世定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偿还血债,到那时,孤独地狱中不堪设想的痛苦也会“恭候”着他们。

 

既然吃肉有如此大的过患,那么各方面因缘具足的话,作为居士,哪怕能断一年的肉食,也有非常大的功德。即使实在不能吃长素,但一年一年逐渐减少吃肉,对你的身体也有好处,对肉味的贪婪也会慢慢减少。

 

而作为出家人,不但不能接受血肉供养,就算是享用太多信财,也需用自己的血肉偿还。《释门自镜录》172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位禅师,他修行不好,却在一施主家接受供养多年。后来他死了,死后不久,那位施主院子里的枯木上,忽然长了一种软菌,味道与肉无别。他们每天都割来吃,割了以后又会长,很长时间一直如此,全家大大小小都欣喜万分。

 

[172]《释门自镜录》:二卷,唐代怀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搜集有关因果报应之故事,以警劝世人。

 

日子久了,周围的邻居知道了此事。有个邻居就生了贪心,一天晚上,他翻墙过来,以刀割取软菌。

 

忽听枯木以人声说:“谁在割我的肉?我并不欠你什么。”邻居听了很吃惊,问道:“你是谁?”答曰:“我是以前的某某禅师,因道行浅薄却享用了此间主人太多供养,自己无法消受,只有用身肉来偿还。你能否帮我还他一些财物,以减轻我的痛苦?”邻居听了很惊讶,将此事告诉那个施主,并送来一百硕米。从此之后,院里的软菌就不再生长了。

 

这是很值得现在修行人借鉴的!所以,我们接受财物供养时,一定要看享用它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话,哪怕自己再穷、再苦,也不能以诈现威仪的方式,或各种非理手段去欺骗别人。但现在有些出家人,根本不是圣者,也不是大成就者,却偏偏给自己戴上“圣者”的帽子,到处去蒙骗信众,从中谋取很多财物。这样的人,纵然即生中过得很宽裕、很快乐,但命终之后,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孤独地狱的大苦头会在前面等着他。

 

因此,真正想维护自己的人,一定要观察:“我是怎么样活着的?是否如理如法?”当然,过于害怕而不敢享用基本的生活资具,也没有必要。但是过于贪婪,靠欺骗别人来过活,打着各种旗号骗信众,说自己是大成就者的化现,“我有神通神变,知道你的前世”、“你的病我了解,你身上有个附体,只要我一加持、一瞪眼,它就被吓跑了”……以诸如此类的语言骗人,也是一种邪命养活,实在很不好!

 

我们活在人间,生活一定要清净,要对众生和自己负责,至少应做到来世不堕入恶趣。可是大城市里很多人,连地狱都不承认,故要制止他们的恶行,恐怕也无能为力。但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要努力,尤其在断肉吃素方面,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言,尽心尽力地观察其中利弊。

 

关于孤独地狱,再讲一则公案:大堪布具德护法在德格期间,有一天对弟子们说:“你们今天去俄达河边,河里出现什么都不要放过。”许多僧人就去河边守候,一直到午后时分,才看到有一段树干随波漂来。于是他们打捞上来,禀告上师:“除了这一截树干,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现。“具德护法让弟子劈开这段圆木,众人惊奇地看到,一分为二的圆木中有一只大青蛙,身上有许多含生在吃着它。上师为它做了沐浴仪轨,念经做了超度,并说这只青蛙是德格管理信财的监院——哦吉的转世。

 

所以,寺院在管理财产时一定要注意,按《毗奈耶经》的观点,供养僧众、供养经堂、供养佛像、供养佛经的财物,都应该分清楚。听说有些寺院接受供养后,随便让一个和尚做决定,这是特别可怕的事! 我们在座很多道友,以后肯定有当大法师、大方丈、 大知客的,到时候你一定要把信财用于三宝方面,千万不能私自处置,或者赠予亲朋好友。戒律中一再强调,僧众的财产,要由僧众决定。如果你想挪用任何财物,先要经僧众共同商量,而你个人再有权力,也不能自作主张,否则会感受因果报应。

 

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对此也极为重视,在不同场合中都再再讲过:我们学院的财务科,动用任何财物时,必须先经僧众商量,否则果报非常严重。但我看到现在极个别寺院,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可能是没学过戒律吧,有些上师或方丈,把寺院的钱好像当成是自己的一样,今天买什么车,明天给什么领导,后天给哪里救灾……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动用几百万、几千万。如果这是你私人的,那怎么样都可以,但若是集体的财产,果报就比较可怕了。《百业经》、《贤愚经》中,这方面的公案比较多。所以说,如今有权势的法师或官员们,想到那些地狱的痛苦,举止言行也应小心谨慎,不能因为自己有权力,别人不敢说什么,就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在因果上是行不通的。尤其在这个世间上,还有一处肉眼看不见的地狱,这比人间最可怕的监狱,不知道要恐怖多少倍。 因此,我们若有上述血肉供养和乱用信财等过失,一定要想尽办法改掉。

 

听说汉地某些地方,至今仍有血肉祭祀的传统,这特别不好!在历史上,商朝的祭祀最为残忍,祭品中不仅有动物,而且还有活人(主要是男人)。古印度也曾有这样的陋习,但后来逐渐消失了。在孔孟时代,人祭虽然不常见,但动物却被作为主要祭品,比较常用的有六种:牛、羊、马、猪、狗、鸡。这些不好的传统在有些地方还残存着,以后一定要断掉。我在《悲惨世界》里引用过《中本起经》173的一个教证:“杀生祠祀,不得其福,天神不食,杀者得罪。”以杀生来作祭祀,绝得不到丝毫快乐、福报,因为喜欢善法的天神不会享用这种供养,而杀者自己却因此造下无边罪业。如此传统若不断除,将会导致地水火风的自然灾害,同时也会为自身埋下许多危害和障碍。

 

[173]《中本起经》: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

 

我们这里的道友,有些出家了,有些受了居士戒,可你们在此之前,恐怕造了不少恶业。究其原因,有的是由于传统所致,有的是因为无明愚痴,有的则是贪嗔烦恼太重。不说大的,单单是蚊子咬你一口,你以嗔恨心把它打死,这都是罪业。所以,每个人在临死之前,的确要好好忏悔。

 

所谓的修行,并非只是外在形象,而要在内心获得一种滋润、柔和。这跟学术研究不一样,学术研究只要了解到那个层面就可以了,而修行的话,最注重的是反观自心,看到一段文字,不能只停在书本上, 而要把它的内容与自心对照:“我以前犯过这种错误没有?犯过的话,要想办法忏悔得以清净。以后还会不会再犯?若有可能再犯,那该怎么样制止它?……”如果这样去观察、去调伏自心,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其实,不管在汉地还是藏地,只要是高僧大德、大成就者,都有这样的控制能力。而我们这些始终流转在轮回中的人,却总是随外境、分别念而转,从来不知道约束自己。即使偶尔看了一本好书、听了一位上师的开导,最多也只是一两天内有点改变,随后又会恢复成老样子,这样不好!毕竟上师无法拿棍棒永远护着你,一切都要靠自己。就像你小学读完了,不可能退回去再读一样,你在学院依止上师也有一个限度,不可能恒常不变。有福报的人,可以依止十年、二十年;而其他的,有些是五六年,有些只有几个月。

 

但不管时间长短,都要将上师的教言融入于心,从有些大德的传记中看,即使是短时间内获得的法要,也会让自己受用一辈子。

 

所以,依止的时间长,也不一定就成就快。有些人依止上师很久了,却似乎越来越麻木不仁:“唉,天天在那儿啰啰唆唆,没什么可听的,还是做我的事吧!”于是,边听课边在锅里炒菜——有没有啊?可能有些人正在炒,听到我的话就停手了。害怕了?开玩笑啊!不过也有可能的。

 

最后,华智仁波切又讲了几则孤独地狱的公案:往昔世尊在世时,所住城中有一位屠夫,晚上守持不杀生戒,而白天大开杀戒。他死后转生到孤独地狱,受的报应是什么样呢?夜晚身居舒心惬意的美妙宫殿,有四名花枝招展的美女供奉饮食、受用,快乐无比;到了白天,美宅变成了燃烧的铁屋,四名美女则变成恐怖的花斑杂色恶狗来啃食他。174

 

[174]《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云:“时长者子渐渐前行,日欲暮时,乃见化天宫处。有一天子,复有四天女,共为欢乐,游戏天宫。其天遥见长者子,告曰:商主无病,汝有饥渴不?答言:甚饥渴耳。于时天子即令商主洗浴,供妙饮食,其夜止宿。至天晓已,于日出时,其宫变化,前四天女变为黧狗,捉此天子, 覆面扑着于热铁床上,猛焰星流,食其背肉。复至暮间日欲没时,还复变为天宫, 狗乃变为天女。然长者子,眼亲见已,情切怪异,即告彼天子曰:汝作何业今生此处?时天子答曰:商主,南赡部洲人多难信。长者子曰:我今目验,云何不信? 尔时天子说往昔业缘,以颂答曰:昔时白日损他命,夜则持戒勤修行,以此因缘生此中,今受如是善恶业。时长者子闻此颂已白言:颂有何义?天子答曰:商主, 我往昔时在婆索村中,身为屠儿,常以杀羊卖肉,自养育身。时有圣者苾刍,名迦多演那,劝我改悔,勿造斯业,无有尽期。既劝不得,是时圣者,又复劝我,令夜持戒。我即依教。以此业故,今者白日受苦,为夜持戒,夜受如是快乐果报。”

 

另有一个邪淫者,白天守持不邪淫戒,晚上非法邪淫。死后堕入孤独地狱,与前相反,白天尽情享乐,夜间受尽苦厄。175(可见,即使在短暂的白天或晚上守一分戒律,也有很大功德和利益。)

 

这些是昼辛吉尊者亲眼目睹的真事。

 

还有,在一座环境幽雅的寺庙里,居住着五百比丘,每天中午击犍椎176集聚僧众供斋时,经堂即刻变成了燃烧的铁屋,钵碗等餐具则变成兵器,僧人们开始互相殴打。供斋时间过后,又依然如故地各自分开,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以前迦叶佛时代,这些比丘在午饭时争执不息,以此现前这种异熟果报。

 

[175]《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云:“复见天宫,有一天子,共诸天女欢喜游戏。遥见长者子告言:商主,愿尔无病,不有饥渴耶?长者子曰:我有饥渴。天子即令洗浴,设诸饮食,止息安卧。至日暮时,天宫复变,天女为大蛇,绕天子身,周匝食脑。至日出时,还复天宫,作天子形及以天女。其商主怪异,问彼天子曰:曾造何业生于此中?天子报曰:南赡部洲人,难化难信,我不能说。时长者子答曰:我目亲见,云何无信?尔时天子说伽他曰:夜共他妇宿,昼日护尸罗,缘此业果故,受斯善恶报。时长者子问曰:此说何义?天子答曰:我曾往昔在婆索婆村中,常行淫欲,淫他女妇。后逢圣者迦多演那,劝我悔造非法恶业, 我由不断斯事。圣者复言,汝不常断者,白日持戒,夜还行非。缘此事故,白日受天快乐,夜受苦报。”

 

[176]犍椎:打木、檀板,义译声喝,集合僧伽的响器之一。

 

以上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共有十六个,再加上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合计起来有十八个,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十八层地狱”。我们应深入了解这些地狱的数目、寿量、所受痛苦、转生原因等,进而对地狱有情生起悲心,并竭尽全力使自他一切众生从此不堕地狱。否则,仅仅是浮皮潦草地听一听佛法,便置之不理,而没有脚踏实地去修行,只会变成傲气十足的佛教油子之因,成为圣者呵责、智者羞辱之处。

 

此处讲的很多道理,实际上值得我们深深思维。诚如龙猛菩萨所言:“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对于有善根的人来讲,就算见到地狱的绘图、听到地狱的痛苦、忆念地狱的情景、读诵地狱的描述,也会特别害怕,毛骨悚然,更何况是去亲自感受那些痛苦了?因此,大家今后对因果一定要注意,同时对于这些道理,要踏踏实实去修持,不要有什么傲慢心。不然,连基本的佛理都不懂,会闹出很多笑话的。

 

从前,一位仪表庄严、趾高气扬的比丘,前去拜见上师扬仁波切。仁波切问:“你对佛法认识得如何?”

 

那位比丘自吹自擂地回答:“我对佛法无所不通、广闻博学。”

 

上师又问:“那么,十八地狱是指哪些呢?”这时,比丘支支吾吾地答道:“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共有十六个,嗯……再加上噶玛巴黑帽、红帽两个,总共有十八个。”

 

其实,这位比丘并不是因为不恭敬噶玛巴,才将他们列入地狱的数目中,而是忘记了孤独地狱、近边地狱的名称,由于当时噶玛巴黑红帽二位尊者大名鼎鼎,所以就随随便便算在了地狱的数目里。如果到了 这种地步,姑且不论求法修行,甚至连字面意思还是懵懵懂懂,实在是令人感到惭愧之处。

 

这种不懂装懂之人,不仅在佛教中有,世间上也比比皆是。从前有个东北人到南方做官,当地乡绅请他吃饭,让仆人端上一盘菱角。他从来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菱角,放到嘴里去嚼。

 

主人看他连壳也没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要剥了皮才好吃,你怎么整个都丢到嘴里了?”

 

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

 

那人答道:“多得很,山前山后到处都有长!”主人听后哑然失笑。

 

这种人明明无知,却硬充内行,最终只能使自己受辱。故萨迦班智达云:“愚者学问挂嘴上,智者学问藏心底,麦秸漂于水面上,宝石沉没于水底。”愚者常把学问挂在嘴上,似乎什么都懂,而智者却把学问默默藏在心底。正如麦秸总是漂在水面上,宝石却 自然会沉没到水底。

 

又没有时间了,就讲到这里吧!

 

 

《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四十三节课

 

关于地狱的痛苦,前面讲了八热地狱、近边地狱, 今天开始讲八寒地狱之苦。

 

讲这些地狱的痛苦,旨在让四众道友了解,在这个世间上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存在着极为痛苦的众生。一旦了解了地狱的苦状,我们定会心生怖畏,回顾自己以往所造的恶业,谁也没有把握死后不转生到那里受苦。所以,每个人应该观察自己会不会堕入地狱,如果会,就要赶紧忏悔,不然,死亡何时到来是很难说的。

 

这一点每个人都要考虑。正如很多大德所言,我们获得人身本就不易,如今遇到了具相上师,得到了 殊胜窍诀,更是多生累劫积累的福报,如果现在不精进修持,死后两手空空地往赴中阴,随业力之风而堕入三恶趣,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地狱、饿鬼、旁生的难忍痛苦,并不是现在所能想象到的,但从我们行持的微薄善法、所造的无边恶行来看,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将来不会感受那种痛苦。

 

如今不学佛的人特别多,学佛的人即使有一部分,但包括出家人,常观想轮回痛苦并心怀恐惧、随时随地害怕堕落的,也寥寥无几。大家不妨观察一下身边,真正的修行人又有多少?然后再看看自己:学佛之前你怎么做的?学佛之后有没有观过轮回痛苦?这些值不值得观想?该不该观想?……我们不是旁生,只要有吃有穿、生活有着落就可以了,而作为一个人,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自己要随业力前往后世,后世和现在一样害怕痛苦、希求快乐,倘若现在不用修行来维护自己,将来必定会感受漫长的痛苦。所以,修行确实十分重要,而若要修行,前提必须是通晓最基本的佛理。

 

现在大多数不信佛教的人,认为地狱不存在,即使有确凿的依据足以证明其存在,他们仍然置之不理,没有任何理由地去否认,这固然是一种愚蠢。而那些承认地狱存在的佛教徒,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会堕入其中,似乎地狱只是吓唬孩童、警戒别人的所在,与自己毫无关系,这种想法更为可悲。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今生、前世、前世的前世……都曾在阿赖耶上埋下了无数恶业种子,一旦这些恶业成熟,那时只有规规矩矩地去感受痛苦。

 

所以,在我们有时间的时候,一方面要通过念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等方法,好好忏悔以往的罪业,同时,以后尽量不要再犯。当然,凡夫人的习气根深蒂固,加之有时定业成熟,谁也没把握从此不造一点罪业,但从现在开始,至少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放逸,而应小心谨慎地对待因果。否则,你造了业的话,最后只有自己去承受。

 

下面讲寒地狱的痛苦时,希望大家不要像世间学者或考古学家一样,只是字面上了解一下,而不认为自己包括其中。我们作为修行人,应将每一个道理对照自相续观察:“我犯过这种错误没有?如果犯过,下一辈子会不会堕入地狱?如果堕入地狱,能否受得了那些痛苦?现在我在人间时,夏天四五十度就特别苦恼,寒冬腊月在外面呆一会儿也难以忍受,天气稍微转凉时,不加衣服就冷得发抖……那地狱的痛苦比这严重无数倍,如果我真的堕入其中,该怎么办呢? 虽然今天我还活着,但很可能突然出事就离开了人间,到那时,在业力的支配下直接堕入寒热地狱,会是怎么样的痛苦?”

 

每个人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对地狱有种毛骨悚然、恐惧害怕的感觉,若能如此,说明你对轮回的痛苦有所领悟。否则,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也无所谓,听到地狱的痛苦也无畏惧,那你的修行肯定出了问题。

 

己三、八寒地狱:

 

寒地狱的位置,据许多论典中描述,一般是在南赡部洲之下。如《瑜伽师地论记》149中说:地面以下三万二千由旬,是第一个寒地狱(具疱地狱),依次往下,每隔两千由旬就有一寒地狱150。不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151中言,寒地狱并非在地面以下,而是在围绕四大部洲的铁围山之外的一个极黑暗世界152。 所以,各个论典的说法不太一样。

 

149《瑜伽师地论记》:又名《瑜伽论记》,二十四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乃糅录诸师有关瑜伽师地论之释文。

 

150《瑜伽师地论记》云:“八寒地狱高广各十千,从此入地过三万二千量有初寒狱,向下复隔二千由旬,有七寒狱周围傍住。”

 

151《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又名《显宗论》,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四十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152《阿毗达磨藏显宗论》云:“此寒地狱,在绕四洲轮围山外极冥暗所。”

 

关于寒地狱的数量,《正法念处经》、《俱舍论》中说是八种,而《长阿含经》、《立世阿毗昙论》则说是十种。虽然寒地狱的位置、名称、数量说法不尽相同,但只要众生造了相应重罪,的的确确就会堕入其中。因此,我们先应了解寒地狱的受苦状况,然后再反反复复地思维、观修。

 

(一)具疱地狱:

 

通常而言,寒地狱处在雪山、冰川的环抱中,到处狂风四起、暴雪纷飞,居此地狱的众生赤身露体,遭受非常难忍的寒冻之苦,身体上不时长出水泡,由此称为具疱地狱。

 

我们学院的冬天特别寒冷,若不穿得严实一点,可能身上会冻出水泡。好像东北也是这样,以前我去的时候,就有人告诫我:“您一定要用衣服包好,不然会冻出水泡来。”在藏地,冬天确实非常冷,无畏盔甲在传记里说:“石渠的夏天美似天界,冬天则如寒地狱一般。”我们色达也是这样,夏天漫山遍野都是鲜花,可以与天堂相媲美;而在冬天,尤其是十二月份左右,简直可谓滴水成冰,许多道友都很害怕。

 

现在我们这里很多人已在准备过冬的衣服、牛粪了,还有些人在装修房子,这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天那么冷却一直忍着,想做些事情也很困难。虽说人间的寒冷和寒地狱的无法相比,但有些地方也有相似之处,可以借此去启发思维。

 

(二)疱裂地狱:

 

水泡慢慢破裂而形成疱疮伤口,由此称为疱裂地狱。

 

具疱地狱、疱裂地狱二者,《大智度论》中称为“頞浮陀(少多有孔)地狱”、“尼罗浮陀(无孔)地狱”,《长阿含经》中称为“厚云地狱”、“无云地狱”,名称不太相同。但在《光明童子因缘经》中153,寒地狱的名称与《前行》、《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的基本一致。

 

(三)紧牙地狱:

 

有情难以忍耐寒冷的折磨,禁不住牙关紧咬,由此称为紧牙地狱154

 

(四)阿啾啾地狱:

 

有情不断发出呼寒叫冷的声音,由此称为阿啾啾地狱155

 

阿啾啾,意为好冷啊。以前有位大天比丘,曾造 过三个五无间罪,他生前给人讲经说法,令很多弟子证悟了阿罗汉果。在他圆寂后,有次他的一个阿罗汉弟子到施主家应供,在洗手的时候,这个弟子想:“不知道上师转生到什么清净刹土去了?”于是以阿罗汉的神通来观察,结果发现大天比丘堕入了寒地狱,但他自己根本不知道,只是在不停地说:“阿啾啾、阿啾啾,我的房子怎么这么冷啊……”看到这些,这位弟子想马上做佛事,搭救上师。但等他洗完手后,再一观察,发现大天比丘因为传法的功德,已转生于三 十三天了——这样很好哦!他自己都不知道堕入地狱了,只是觉得好冷,结果很快就解脱了。

 

大天比丘在世时,他的眷属多达十万。我讲《萨迦格言》时也说过,据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没有一个凡夫能像大天比丘一样摄受如此众多的眷属。

 

[153]《光明童子因缘经》云:“疱地狱、疱裂地狱、阿咤咤地狱、呵呵鑁地狱、虎虎鑁地狱、青莲华地狱、红莲华地狱、大红莲华地狱,如是等八寒地狱。”

 

[154]紧牙地狱:也叫安嘶咤地狱、呵罗罗(寒颤声)地狱。

 

[155]阿啾啾地狱:也叫虎虎婆地狱、阿婆婆(患寒声)地狱。

 

(五)矐矐婆地狱:

 

有情呼寒叫冷的音声已经间断,只能呼呼呼地长声叹息,由此称为矐矐婆地狱156

 

[156]矐矐婆地狱:也叫睺睺(亦是患寒声)地狱。

 

(六)裂如青莲花地狱:

 

有情的皮肤冻成青色,裂成四瓣,由此称为裂如青莲花地狱。

 

(七)裂如红莲花地狱:

 

皮下之肉冻成红色,并冻裂成八瓣,由此称为裂如红莲花地狱。

 

(八)裂如大莲花地狱:

 

皮下之肉冻成黑红色,裂成十六瓣、三十二瓣或无数瓣,由此称为裂如大莲花地狱。沦落在此地狱的有情,冻裂的伤口中爬入许多铁喙的昆虫咬噬着,同时还要遭受寒冻之苦。

 

上述有八种全然不同的痛苦,所以才安立了八种名称,这些统称为“八寒地狱”。

 

转生八寒地狱的因是什么呢?有些经论中说,让众生在寒冷的冰或水里冻死,即会转生于此地狱。我看海边那些捕鱼为生的人,很明显在造这种业。他们用机器从海里捞出无数鱼虾,然后直接放入冰箱,把那些众生活活冻死。以前我随法王去普陀山时,就看到船上放了好多特别大的冰箱,里面冰冻了不计其数的鱼。这些业,绝对是堕入寒地狱“最好”的因。现在,汉地这样的人特别特别多。

 

也有些经论说:若有人剥众生的衣服,令其受寒冷逼迫,死后将堕入寒地狱中157

 

《本生论》158中还说:“断无见者于后世,当住寒风黑暗中。”持断见而认为因果、前后世不存在的人,死后将堕入黑暗的寒地狱,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现在的持断见者,尤以无神论最为严重,其观点可让无数众生直堕寒地狱。你们有些当过老师的,尤其是讲过唯物论的,以前可能大力宣扬过因果、轮回不存在,天堂、地狱不存在,让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影响,摧毁了他人相续中的善根,这些都是寒地狱之因。

 

此外,毁谤圣者也是寒地狱的因。《立世阿毗昙论》中云:“瞿伽离比丘,堕波头摩狱159,诽谤大声闻,舍利及目连。”提婆达多的弟子瞿伽离比丘,之所以堕入大莲花地狱,原因就是毁谤了圣者舍利子和目犍连。这个公案,在《大智度论》中讲得比较清楚:

 

[157]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云:“若人劫剥众生衣服,令他寒冻,受如是报在此狱中。”《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唐代法崇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158]《本生论》:由圣勇菩萨所造,另有说前四卷由圣勇菩萨造,后十二卷由寂变、圣天造,现收录于《大正藏》第三册。属于《噶当六论》之一,其余的则是《庄严经论》、《菩萨地》、《学集论》、《入菩萨行论》、《集法句论》。博朵瓦尊者生前对《噶当六论》相当重视,修学这几部论后,必会树立起坚定的因果正见,法王如意宝对他们这一传统极为赞叹。

 

[159]波头摩狱:即大莲花地狱。

 

瞿伽离平时因受提婆达多的影响,对舍利子和目犍连的言行举止常生邪见。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刚结束安居,云游至某个国家时,忽然遇到大雨,他们便到一做陶器的旧舍里过夜休息。当时他们不知道,已先有一女人在此舍的暗处睡下了。此女人在梦中生贪心,流失了不净,于是第二天一早去沐浴。

 

这时被瞿伽离发现了,便问:“你昨晚睡在哪里?”她说:“我住在陶师家。”又问:“当时还有谁?”她说:“还有两位比丘。”正在此时,恰好见到舍利子和目犍连从屋里出来,瞿伽离就认定他们做了不净行,并在僧众中及国内各处公开毁谤。

 

当时梵天劝告并制止他,说两位圣者绝不可能做这种事,但他不听。后来,佛陀也亲自劝他不要诽谤,并再三呵斥,但他仍固执己见,并起座离去。(可见,众生业力现前时,不要说其他人,就算是佛陀亲自去劝,有些人也听不进去。)

 

后来,他回到房中,浑身生疮溃烂,当天夜里就死了,死后堕入大莲花地狱。由此,佛陀对僧众们宣说了八寒地狱的寿量长短、受苦状况等。《大智度论》13卷中对此有详细描述,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阅。

 

总之,寒地狱的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持断见,一是毁谤圣者,一是让众生在寒冷中死去。《经律异相》160中也说:如果毁谤圣者,死后会堕寒地狱161。因此,毁谤像目犍连、舍利子那样的阿罗汉,肯定会堕入寒地狱。而从广义上讲,最初发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人,也可以叫圣者,如《入行论》云:“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162。”因此,我们尽量不要毁谤任何人。

 

[160]《经律异相》:五十卷,梁代释宝唱等集。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三册。

 

[161]《经律异相》云:“极寒风吹身胀满,如四种相受苦呻吟。以谤贤圣故,堕彼四种地狱,于一切时受无量苦,是一切大寒地狱。”

 

[162]佛子就是圣者,在藏文中,二者是一个词。

 

除非你是执事或管家,为了僧团的戒律清净等原因,不得不说。此外,即使你真发现了一些事情,没有特殊必要,也不要随便去讲。毕竟眼见的也不一定真实,以前我讲过,人们总认为“眼见为实”,但有时因心里先入为主的观念作怪,眼睛见到的可能并不是真相,若是随便乱说,很容易让自己造下恶业。

 

佛陀曾于经中再三强调“意清净,身清净,语清净”,我们三门若能得以清净,活在世间也有了意义。 现在很多居士口口声声说别人过失,其实你根本没有资格,假如过失说得太多,受害的只能是自己。试想,那个人若是地地道道的凡夫,而且你说的也千真万确,从世间角度来讲也未尝不可。但对方若是圣者的化现,那怎么办呢?古往今来,许多圣者看上去疯疯癫癫,但他们的内证功德不可思议,倘若你因为短短几分钟的语言,就要在千百万劫中堕入寒地狱,遭受无量的痛苦,太不值得了!

 

所以,这方面大家应该好好思维,看在这个世间到底要怎样生活才真正有意义。现在大多数人不了解生活的价值,认为只要家庭快乐、腰缠万贯、吃穿不愁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理念,不要说人类,就连蚂蚁都有。蚂蚁也想把窝做好,有吃、有穿——咦,蚂蚁穿不穿衣服?有点说错了,应该是有吃有喝。不过,有些年轻蚂蚁还是穿高跟鞋,你看,好多居士点点头,他们肯定见到过!(众笑)

 

言归正传,八寒地狱众生的寿量如何呢?二百藏升163的大盆里装满芝麻,具疱地狱的每一百年从中取一粒芝麻,直到将所有芝麻全部取完,才是具疱地狱众生寿量结束的时刻。其余地狱次第呈二十倍递增,从上而下寿量越来越长,痛苦越来越强,也就是说:疱裂地狱的寿量是具疱地狱的二十倍,紧牙地狱的寿量是疱裂地狱的二十倍……依此类推。如《俱舍论》云:“芝麻器中每百年,取出一粒至穷尽,即是具疱地狱寿,余寿渐成二十倍。”《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引用《正法念处经》云:“此革萨拉城中秤芝麻之斗二百倍量之容器盛满芝麻,每百年从中取出一粒,取尽之时,起疱地狱之众生于此狱寿尽也。余地狱寿量渐次增二十倍,以此类推,需受剧苦也。”

 

[163]藏升:为革萨拉城市所用容量单位。

 

接下来,我们还是像前面那样,结合自相续而观修这些寒地狱的痛苦。怎么样观修呢?首先观想:在我们人间,寒冬季节一丝不挂、赤裸裸地在外面停留一瞬间,尚且也无法忍受寒冷的痛苦,假设真正转生于那些地狱,又怎能忍受得了呢?所以,对于自己相续中的罪业,一定要忏前戒后,并对已沦落到地狱中的有情生起大悲心。

 

这样观修应该不难。以前有些上师也亲自修过,比如在冬天最冷时,不穿衣服或穿得很少去感受那种寒冷。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要么就想“我以后堕入寒地狱怎么办”;要么想“我正在寒地狱中亲身感受痛苦”;要么想“虽然如今我没转生于寒地狱,但从无始以来,我所造的业中肯定有许许多多寒地狱之因,没有把握将来不会堕落,我该怎么办呢”……在观修的时候,应该这样反反复复地思维。

 

之后,跟前面观修热地狱一样,再想:“噢,我现在并未堕入地狱,忏悔还来得及。如今我遇到了具相上师,听闻了殊胜佛法,并转生在业力之地的南赡部洲,如果修持就有机会改变,故我应当好好忏悔! 从现在开始,以后绝不再造堕入地狱之因。”忏悔的同时,还要想到:“这样小小的寒冷,我现在都忍受不了,那么无始以来我父母、亲戚、朋友所造的业特别可怕,他们很多人肯定正在寒地狱受苦。”于是对他们生起难忍、强烈的悲心。然后一直闭目观修。

 

其实,《前行实修法》中的每一个引导文,若与这里的内容对应着修,效果可能比较好。当然分开修也可以,不管怎么样,你们一定要修。要知道,修行与理论完全不同,理论只是文字上懂了,知道寒地狱如何如何,但不观修的话,内心不会有很大触动。如果你能实地观修,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感到:“这的确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我死后真会转生到那些地方!”有了这种感受,你白天也会害怕,晚上做梦也会害怕。

 

前天晚上,我梦到自己堕入了饿鬼界,特别可怕,当时一直想办法转变,但这种业力怎样都改变不了……醒来以后,我的心还在怦怦跳,觉得自己可能即生或前世造了业,这是下一辈子要堕饿鬼的相兆。 这两天也有点害怕,天天念金刚萨埵,但不一定能改变什么。

 

其实我们活在世间,一切就像做梦一样,没有多大意义。很多人把眼前的名闻利养看得特别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不知死后在极为漫长的时日里,为此要感受种种果报。毕竟人的寿命特别短,死后会换成完全不同的世界,不一定再有蓝天白云、茵茵绿草,到了那时,哪怕你是国家总统、联合国秘书长也没有用,只有随业力而感受相应的果报。

 

那么,这一切可不可以挽救呢?若能在死之前,抓紧时间精进忏悔、修行佛法,将来即会给自己带来快乐,除此之外,亲朋好友也救不了你,财富地位也帮不上忙,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正法。这一点,没修行过的人不一定感受得到,但假如你长期修行,到了最后关头,必定会明白此言不虚,这从很多传承上师的身上也看得出来。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忙于毫无意义的琐事,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尽管生活压力很大,有时候也不得不面对,但心里不能没有一点佛法。现在有些人不学佛,有些虽然学了,但完全是形象上的,佛法根本没有融入心,只是做个样式罢了。这些人真的非常可悲,最终的命运会怎么样也不好说。

 

总之,刚才所讲的道理,每个人务必要思维,不然,光是字面上理解了没有用。而思维之后一定要修,一方面想自己转生到地狱里怎么办,另一方面,观想正在地狱受苦的众生很可怜,它们怎么能忍受得了? 从而对其生起无法抑制的大悲心……如前一样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修。

 

己四、孤独地狱:

 

孤独地狱的命名,有些论师认为:“因为独一无伴、孤苦伶仃,故称为孤独地狱。”但这种说法,无垢光尊者不承认。他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过164,曾有五百比丘共同感受孤独地狱之苦,因此,此地狱并不是以数量微少而安立的。

 

[164]《心性休息大车疏》云:“经中记载:昼辛吉尊者去往一处时,见到在一经堂内击犍槌后,有五百声闻相众生集中便互相争吵、以兵器残杀,死尽无余。午斋时过又恢复如初。”

 

孤独地狱的处所没有固定性,痛苦也是变化不定。有的夹在山岩间,有的困在磐石内,有的冻在冰块里,有的煮在沸水中,有的烧在烈火内……

 

现在科学也证明,有些无情物是有生命的。我在《佛教科学论》中讲过:美国生物学家巴斯特通过实验发现,有些植物也有情感的反应。其实在佛经里,早就提到过这一类问题,如《毗奈耶经》中说,阿罗汉目犍连到海边去时,见到许多孤独地狱的众生,有些在石头里,有些在树木里,以各种无情物的形象感受无量痛苦,于是他悲哀地说:“三有无安乐,孤独地狱众,分别为苦迫,如住炽火中。”

 

以前我买过一本《奇趣大自然》,里面也介绍了一些非常稀有的事物。比如,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的比里牛斯山中,有一块会哭的岩石,天气晴朗的午后,它会发出像女孩一样的哭声,所以被称为“哭岩”。  还有1997年的一则新闻中报道:在缅甸北部的森林里,有一块会“哭”的奇异岩石,平时它寂静无声,与一般岩石没什么区别。但每逢阴雨,它就会发出像人类哀号般的哭泣声。

 

如今学院在修觉姆大经堂,最近几天总是阴雨连绵,影响施工,所以一下雨,我就很伤心,担心无法如期完工。有时候我想:如果我突然死了,会不会转生到石头里,一到雨季就发出哭声啊?毕竟业力不可思议,就算变成了那样的众生,也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孤独地狱的众生,现实生活中有时也能看得到。比如在2006年,山东有个姓李的石匠,他常上山开采石头,有次劈开一块大青石,发现在密不透风的石头中,竟然活着两只小虫。从科学角度来看,在密闭的石头里,生物根本活不了,但这两只虫却活得很好。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石头里长的虫子叫“石虾(ha)虫”,据说特别值钱,能治疗眼疾。

 

李石匠得知后,就悄悄将这两只虫藏了起来。后经医学界、科学界等各方研究,没有得出任何结论,至今仍是一个谜。(在我们看来,以世间的方式肯定也得不出结论。)

 

法王如意宝去加拿大时,海边也有许多奇怪的石头,这种石头的形状有点不同,当地人一看就认识。 他们说,石头里面应该有生命,因为若把它静静放在一处,它自己慢慢会滚动。但这生命具体是怎么样的,他们也讲不清楚。

 

地狱众生除了夹在石头里以外,有些还冻在冰里,就像藏地有些鱼,冬天在冰里冻僵了,但夏天一到,它们又活过来了;有些煮在沸水里,如荣索班智达在《入大乘论》中讲过,有种火鼠生活在火里,或者有些众生活在100度以上的开水里,但始终烧不坏、烫不死;有些众生藏在树木里,当樵夫砍伐树木时,它们的肢体被千刀万剐,受尽苦难;还有些转生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杵臼、笤帚、瓦罐、门、柱子、灶石、绳子等形象,以识蕴感受这些苦楚。

 

(我们平时的门、扫帚,表面上看是无情物,但也许是地狱众生变的,被使用时就特别痛苦。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门都是孤独地狱众生,不然等会儿下课后,你们回去不敢开门了——“啊,这是地狱众生!”)

 

下面用这两个公案描述孤独地狱的众生:

 

1、大成就者卓滚朗吉日巴165在雅卓耶湖中看到的鱼。

 

[165]卓滚朗吉日巴(1128-1188):修持七年七月七日证悟法相,并创立了拉朴寺。

 

关于雅卓耶湖的来历,据说以前益西措嘉空行母在此修行时,苯波教徒投来一枚金币,空行母以神通将此变成一个湖。

 

另有一种说法是,雅卓耶湖原本只是九个小湖,空行母益西措嘉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就把七两黄金抛向空中并祈愿、诵咒,将所有小湖连为一体,变成了现在的雅卓耶湖。

 

也有历史说,在益西措嘉空行母还没来的时候,这个湖已经形成了。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只是个泉眼,附近住着一家富人,家中的佣人叫达娃。一天,达娃在泉边救了一条小金鱼,小金鱼变成美丽的龙女,送给达娃一个如意宝。主人发现后,硬要达娃带他到泉边,把龙女叫出来。达娃不愿意,主人就将其推进泉里淹死了。此时龙女出现了,发起大水淹没了富人,从此这里就形成了雅卓耶湖。

 

从拉萨到雅卓耶湖,大概有一百多公里,从雅卓耶湖到尼泊尔边界有八百多公里。这个湖是四大名湖166之一,面积为678平方公里。它的源头起自得龙刚亲(地名),尽头流入贼玛格热(地名),中间湖岸线有250公里,要历经数日的路程。

 

以前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路经此湖,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特别美,赶紧拿出照相机左拍右拍。法王见后训斥道:“你们这些人,天天拿个照相机拍什么?到一个圣地的时候,首先应该要发愿!”从此我再也不敢拍了。后来,法王在那里念一些经,并讲了《前行》的这个公案:

 

一次,大成就者卓滚朗吉日巴,向湖中观望,随后竟然悲泣着说:“哎哟哟,千万不要享用信财167!千万不要享用信财!”

 

弟子迷惑不解地问:“上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尊者悲哀地说:“在这条湖泊中,一位享用信财的上师神识转生为孤独地狱的一条大鱼(有些旁生看起来是旁生,实则为孤独地狱的众生),它正在感受众多痛苦。”

 

[166]四大名湖:马法木湖、纳木湖、青海湖、雅卓耶湖。关于这四大名湖,佛教有佛教的讲法,民间有民间的精彩故事。

 

[167]信财:信众供养的财物,此中也有亡财之义。

 

弟子请上师示现给他们看。于是尊者大显神变,顷刻间使此湖干无一滴。这时,眼前出现一条巨鲸,庞大的躯体遍及整个湖泊,身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含生在争相蚀食,只见它痛苦难忍而满地翻滚。

 

弟子问:“承受此恶报者,是谁的转世?”

 

上师开始讲述:“这是后藏黑马喇嘛的转世。后藏那位黑马喇嘛,咒力和加持力非同小可,对于鬼迷心窍的人,只需看上一眼就会立竿见影见效,成了前后藏四翼168地区众所周知的供养处。他超度亡人只念一声‘啪’,便开始收取大量牛马等牲畜,他死后转生为这条大鱼。”(这个人肯定很出名!不像有些大德,在拉萨一带比较出名,但康区、安多没听说过;有些在青海一带很出名,但是康区不知道。过去交通、信息不发达,就更不容易被发现了。但这个黑马喇嘛,整个西藏四翼无所不知,可见是非常出名了。)

 

因此,有些上师接受亡财之后,不好好超度的话,下场肯定很悲惨,因为死者的财富很难以消受。而我们作为普通的出家人,这方面更值得注意了,该超度的要好好超度,如果你接受了亡财,就应尽量用于三宝所依或有意义的方面,千万不要用来做非法之事,否则果报很可怕!

 

[168]前后藏四翼:古代藏文典籍中,藏地为上中下三区。上区阿里,中区卫藏,下区青康。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83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讲《楞严经》。

 

昨天阿难问佛陀,从凡夫地到圣地之间所有的修行者如何修行,请宣说无上正修行之路。佛陀说你问的很好,你要谛听,我可以告诉你。今天主要讲这个内容。

 

下面所讲的内容是我们修学最根本的,不管从因地到果地之间、凡夫到圣者之间,最重要的是众生在轮回当中如何漂泊、器情世界是如何颠倒的,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宣说。

 

佛陀暂时没有直接回答,佛陀有时候是从根本问题上回答,并不是逐字逐句——不是他问什么就答什么,不是这样的。

 

再加上“卷”,“卷”一般是数量来分的。如果是“品”的话,以内容的章节来分,比如说第一品讲戒律,第二品讲安忍。“回”的话,它到达一定量的时候就分。所以说一般来讲,“卷”的内容不一定非常集中。

 

昨天阿难问的问题和佛陀今天回答的这些内容,我看了不同的讲记,每个讲记的说法都不同。你们辅导的时候,也可以用不同讲记的观点,每个大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讲众生颠倒和世界颠倒,这个方面的讲义不是特别统一。所以我们字面上简单解释一下,也不是特别难,可能比最前面的好多了,但跟前两天比较起来,今天稍微有一点难懂。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佛陀让阿难应该知道,成佛也好,或者是我们凡夫真正到佛地的话,最根本的是众生如何在世界当中开始漂泊,开始颠倒,这个很重要的。实际上显宗讲的也好,密宗讲的也好,归根结底意思是一样的。尤其我们讲密法的时候,从本基当中显现基现,基现显现的时候众生没有认识,出现无明。这个时候依靠妄相,在轮回当中开始漂泊,漂泊的时候先执着我和我所,然后进行造业,造业以后就开始取舍,最后转生到不同的世界,一直无法解脱,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这个道理,一般来讲,我们汉传佛教很重视的有些经典当中,在《楞严经》当中讲得很好。密宗的话,那基本上《大幻化网》、《大圆满》都会讲一讲,最初的本基是什么样的,诸佛是怎么样从迷中开悟的,众生是如何漂泊于轮回当中的,这些道理讲的比较多,今天也是一样的。

 

佛陀告诉阿难:“最开始的妙性圆明,它是圆满的,它是光明的,它远离了一切的文字、名相,各种戏论,本来都是没有的。”

 

我们如来藏的本来面目也好,或者心的本来面目都是光明的,都是空性的,具足一切功德。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在这个当中,没有一个具有偏袒性的众生,所谓的世界这些都是没有的。”

 

下面会讲众生、世界,我们应该在第四卷的时候,讲了世界、业果和众生,讲了这几个相续:世界相续、众生相续和业果相续。在这里,业果和众生在一个当中讲的,实际上也是一个内容。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好,众生也好,都是没有的,但是后来因为妄性而显现。

 

在这里,长水子璇引用一个《华严经》的教证:“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无佛无世界。”“众生妄分别”,众生妄念分别;“是佛是世界”,出现佛、众生、世界;了达法性者,没有世界,没有佛。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世界,也没有众生。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本身是没有的,但是因为第一个一念无明产生了妄相分别以后,有了产生,依靠各种因缘,世界产生也有了,众生的产生也有了。有了产生以后,肯定是有灭的,它是一个自然规律,有了产生以后必定有灭,那么这样的生生灭灭,实际上这就叫虚妄,虚妄最开始是这样来的。如果虚妄已经灭了,那就到达了真如相,无生无灭的真如之性。所以这个称之为是什么呢?如来无上菩提和大涅槃。如来无上菩提和大涅槃称之为‘二转依号’,它是怎么转的呢?烦恼转为无上菩提,烦恼即菩提,依靠烦恼能转菩提、能现前菩提;我们众生在轮回当中生死流转,依靠生死可以转大涅槃。”

 

因此下面都是讲,实际上最初的时候也好,本性当中生和灭也没有,众生和器世界也没有,佛和有情也没有,清净和不清净也没有,一切二元对立的这些相都是没有的。但是,就像虚空当中突然产生了云聚,然后乌云密布、闪电、下雨、打雷,出现云雾等种种自然界幻化的显现,在我们面前无欺的显现。

 

同样的道理,众生的本性是这么清净、这么了然,但是依靠这样的妄念无明,显现了种种生生灭灭的相。这些生生灭灭的相,其实它的本体没有改变过,因此烦恼即菩提,或者生死即涅槃。很多大乘经典里面所讲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

 

因为阿难是一个广闻博学者,分别念比较重,又特别想获得解脱。就像我们看《维萨空行母传》的时候,发现主人公实际上她心里面很想得到解脱,但是确实有一些业障、烦恼、痛苦,又很着急,又要想求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她又需要生存,生存的时候,在人世间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上师,有感情、有烦恼,什么样的经历都有。但是有一个主线她一直没有放,她一直想获得解脱,一直想依止善知识求证妙法。这是一个主线思想。

 

这里也是一样的,阿难尊者他一直再三问佛陀,到底众生成佛的路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很多后学者特别感恩当时佛陀面前的这些大圣者。阿难尊者也好,大乘经典里面的很多都是须菩提问的,一些戒律当中是舍利子、目犍连,迦叶尊者他们问的。如果他们当年没有这么问的话,实际上好多珍贵的教言不一定后人留下来。所以作为一个上师也好,传承弟子的话,里面有一些重要的人会记住伟人、大德真正的言教。这些问题他们也会问,也会记录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每个道友自己也应该经常这样想,包括你们现在听课,很多堪布堪姆也在讲,我那天讲的一样,堪布堪姆也许是凡夫,也许是真实的菩萨,但是讲法的过程当中,就像乔美仁波切说的一样,诸佛菩萨的善密集聚在他的身口意当中,所以肯定有加持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样珍惜,怎么样获得他的窍诀,靠自己。如果你相续都是邪知邪见,就根本得不到任何的教义。如果你有清净心、恭敬心、难得心,确实一堂课一堂课,你的收获也是满满的,肯定会有的。

 

所以我们只要自己没有被各种烦恼,或者是魔障干扰,一定要以清净心来依止。当然魔障的话,我前面也讲过,有些时候让我们散乱是一种魔障,以前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当中有这样的讲法。有两个魔王追踪两个出家人,准备害他们。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两个魔王重新碰上了,一个魔说我已经成功了,我把他杀掉了,现在已经不在世了。另外一个魔说,你不成功,你害他害得不是很惨。他说:“为什么啊?”“我没有杀他,我让他破戒,让他处于散乱的境界当中,这样的话他造的业更严重。如果他造的业严重,乃至生生世世他都会堕入恶趣当中感受痛苦,对他来讲这是最大的一个害。毁坏一生不算什么,对一个出家人来讲,这辈子不是很清净的出家人,过了以后他可以继续转生,所以你害的不成功,我害的应该很成功。”

 

所以我们相续当中有时候对法师们产生邪见,自己天天都是散乱,这样的话,依止善知识也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还不如世间当中依靠他们的方法和手段来生活,也是可以的。

 

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时时都要观察,虽然我们有业,有烦恼,有痛苦,但是我们遇到这样的法,这是我们的一个荣幸。所以大家也不要特别灰心,遇到一点点事情,尤其像《楞严经》这样的法。肯定每个人都会有看得到、看不到的一些违缘、痛苦,但是总的来讲,我相信很多人能战胜违缘。很多人也确实特别不容易,所以我们的法师们也好,堪布堪姆们,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有一个特别难得的心——互相都有一种尊重和互相都有一个难得的心,那我们的佛法和修行也能成功。

 

现在很不容易的,我讲《楞严经》开始的时候有多少人大家也是应该清楚,然后越来越少,现在想听的人是非常多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可能魔众的威力成功了,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机会。所以现在你们在座的这些,一方面讲,相比而言,因为幸福是从比较当中得到的,所以相比而言,很多人都没有得到,你得到的话,你有一种开心也好,快乐也好,这个有必要的。

 

所以下面会讲到怎么样希求菩提,阿难问了很多问题,佛陀针对阿难讲了非常珍贵的一些教言。

 

“阿难,如今你想真正修行楞严大定三摩地,想直接到如来涅槃境地,首先应当认识众生,还有世界,这两个颠倒的因。”

 

所谓的器情世界,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是颠倒的。我们作为大乘佛教徒,这些真的都要懂,不是光在文字上,你从内心当中:不管是大乘显宗、大乘密宗,其实我们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一个颠倒的现象。

 

如果颠倒的话,这么坚固,这么长时间是可以吗?完全是可以的。我们梦里面有时候都是那么长的时间。所以众生颠倒的因显现颠倒的世界是完全可以的。你不是完全相信的话,你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确定:这是可以的,应该会有的,因为这个世界什么都有。我们众生是颠倒的,因为我们学中观,学很多的时候,确实我们眼耳鼻舌所得到的很多都是颠倒的,但是我们以为它是真实,所以自己的分别念还是不可靠。所以一般来讲,我们学佛法的时候,知道这是现在众生大的一个颠倒错误、迷乱现象。

 

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前面讲的烦恼转为菩提,生死转为涅槃,所有的这些颠倒都不生,像前辈大德们或者圣者们一样,真正认识到‘颠倒不生’,原来这是一个误会,这是一个大的误会。一旦真正认识到它的时候,那真正如来的三摩地已经现前了。”

 

我们众生其实“迷”,如来是“悟”,迷悟之间易如反掌,实际上说难也很简单,但是如果要说简单的话,那我们芸芸众生还是沉溺在轮回当中天天挣扎。

 

包括自己也好,他人也好,众生真的很可怜,短短的这一世当中一直从迷当中醒不过来,没办法心开意解,那么坚固的迷乱执着一直把你束缚地紧紧的,比监狱里面的犯人还要可怜。

 

我们还是有幸知道了一些,确实本性是空性的,本性当中不存在,但是业力的镣铐把我们绑得紧紧的,一点自由都没有,这一点我们也应该明白。

 

下面首先讲众生颠倒,然后讲世界颠倒,两个颠倒分开讲。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

 

“阿难,什么叫众生的迷乱颠倒?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本来具有的心性光明,它是远离一切戏论,光明的、圆满的,没有一切戏论。但是后来因为,我们经常讲的倶生无明也好,遍计无明也好,一念无明发生以后,‘因明发性’,后来它的妙用,或者说它的妄相发生以后,‘性妄见生’,所谓的妄相出现,出现以后我们看到一切都是有产生的。”

 

有了幻觉,整个世界形成了,已经发现了,在我们面前,就像做梦的时候,梦中没有任何山河大地,但是梦境里面,没有醒之前不可能推翻这些。

 

从毕竟无,成究竟有。

 

“从本体上看,一丝一毫也是不会有的——包括有情世界种种的六道众生现象,也是没有的,了义的这些经典当中讲得非常清楚。但是因为妄分别念加上妄分别念,一直不断的出现,这样以后,在我们面前确确实实是究竟有,非常坚固。”

 

尤其我们众生一产生分别念,一产生嗔恨心,一产生各种真实的相的时候,平时人很正常,但是他的世界完全都已经颠覆了,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了。

 

这个我们自己反观自己的时候,也是应该清楚的——天气好一点、修行境界好一点的时候,我也很正常,好像有时候还觉得自己有点开悟的感觉,但是遇到一些外缘,产生各种嗔恨心、贪心,这个时候,可能羞愧心也没有,正知正念也没有,道德观念都没有,连做人的基本底线都可能已经践踏了,这个时候众生是很可怜的,最后妄相成真,真的是有的。

 

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

 

“有了第一个无明以后,所有的世界、众生也是有的;有了这样的无明,那非因也变成了真正的因。”

 

本来无明它自己的本体都是没有成立,但是它已经成为了因。

 

“‘住所住相’,刚开始,无明和无明的因也没有,但是还是产生了。然后中间我们住的房也好,住的相也好,这些本来都是没有的,但在我们面前还是有的。”

 

业和烦恼也是有的,众生的执着也是有的,我的执着相也是有的,你的执着相也是有的,所有的住和住相全部都有了。

 

这些归根结底,“了无根本”——如果你真的去观察的时候,都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现在学了中观以后,完全明白这些在分别念当中是有的,语言的戏论当中是有的,但是你真正去观察的时候,无论在入定的时候还是依理观察的时候,其实这些都是不能成立。

 

但理论上不成立也没办法,我们的习气还是跑不掉的,没办法。所以轮回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佛教当中这么一个甚深的理论依靠,这在其他宗教当中真的很少。我们佛教越学越有深奥的感觉,而且确实是,任何一个思想家,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让他学的话,他也是越学越有感触。

 

为什么现在很多有思想的人对佛教感兴趣,而不认为佛教是迷信?它不是迷信,它是真正很深奥的智慧,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们对轮回也好,对现实生活当中存在认为有的这些东西,实际上真的没有。我们所谓的“我”也好,所谓的“你”也好,所谓我所的这些“法”,我们从《中观根本慧论》的五相推理也好,《入中论》的七相推理也好、《中观庄严论》的离一多因也好,《中观宝鬘论》当中“五大非为我”的推理简单地去观察——其实很简单,我们一切的根本都是“我”,但是这个“我”,未经观察的时候确实存在,一观察的时候原来是一个大误会。这个大家应该明白。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所以通过这样的观察,“本来也没有住者,也没有所住,也没有住相。但是在我们的迷乱面前,会建立世界和世界迷乱的众生。”

 

我们前面也讲过:“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我们的狂心如果让它自己歇掉的话,那就获得了菩提。但是很难的,因为狂心也是无史以来的一种因缘来的。我们做梦的时候,梦醒了是很好的,什么恶梦都没有了。但是梦醒不了,一直很长时间在折腾,大家也知道。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

 

“迷乱的本体应该是圆满无缺的,它是完整的。但是因为没有认识它的原因,虚妄开始产生。妄性本体都是没有的,‘非有所依’,因此它没有什么可所依的。”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这些妄性也好,所有的这些妄相本体是没有的。

 

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如果我们将本来没有的,要回到真正的真如当中——实际上要想回到真如的话,那离真如越来越远。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执着,我有一个执着,我可能偏离轨道了——有这么一个强烈的执着的话,实际上离真正的心离得很远。”

 

这主要对一些声闻,对一些有学者他们来讲的,作为我们凡夫人,根本不知道妄性到底是什么、非妄性是什么,想都没有想过。

 

你看,世界上70多亿的众生,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根深蒂固,从来没有产生过怀疑。但是如果真正去观察的时候,原来我们的认知和见解其实还有一些进步空间,应该可以这样说。

 

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如果本来没有、不是真的东西,让它‘复’,回归到一个真的话,实际上这是枉然的,明显也是一个非真实的相,不是真实的相。”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

 

“其实真正的众生,它的本体也不是真实的产生,也不是真正的住,也不是心,也不是法。”

 

它真正的本性没有这些相,但是也没有办法,众生依靠无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

 

展转发生,生力发明,

 

“但本性当中,生、灭、住全部都已经远离了,可是依靠无明,它还会产生。有了无明以后,有了各种业、虚妄的相,有了虚妄的相,就去执着,有了执着以后再去造业。”

 

熏以成业,同业相感,

 

“有了这样的业以后,依靠这些业,善趣恶趣,感受各种各样的果报。”

 

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有了这些业以后,那就有生生灭灭。只要是有业的因,那众生在轮回当中就像旋火轮一样,一直生生灭灭、接连不断,永无停滞。这样以后,就出现了众生的颠倒。”

 

众生的颠倒实际上就是无明的本体没有认识,心性的本体没有认识,依靠这样的因缘,让我们一直不断漂泊在轮回当中。

 

所以我们众生不管是自己也好,他人也是,真的很可怜。而且众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这样的迷梦,在梦里面一直醒不过来。偶尔遇到了善知识,给你一些揭开迷雾的教言,但是可能因为习气很重,不一定特别坚持修下去。如果真的按照善知识们的教言去修的话,到时候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最近翻译四持明的遗教,噶绕多吉的遗教、西日桑哈的遗教、嘉纳思扎的遗教、蒋华西宁的遗教,每一个都讲的很短,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是真正的利根者,可能依靠这些遗教也会证悟。

 

但是很难的,我们很多人连文字上都不一定能突破,如果文字上能突破的话,习气这么坚固,除非我们通过念楞严咒把心魔全部根除,再以清净的心来继续修行。否则的话,众生有这么多烦恼,这些烦恼此起彼伏,学一个法,好像听两三天还可以,但是不能长久,不能一直坚持。

 

我们这里的好多道友,好像学的还比较不错的时候就出现一个烦恼,要么马上离开,要么生病,要么死了,凡是众生的业力各式各样。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人生很短暂,我们的美好愿望是很好的,但也许可能美梦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依靠各种恶梦夭折了,有这个可能性。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努力修行应该会有一些成果。

 

最近我附近有几个老太太,他们很认真的天天打麻将。我有时候在他们周围转一转,他们下午两点钟的时候准时,这个楼里面、那个楼里面下来。她们很认真的,早上10点多就开始打,大概下午五六点钟还是依依不舍。我有时候看到世间人对这些分工也是很清楚,组织管理各方面都很不错。

 

所以我们有时候辅导也好,学习也好,这些方面大家也不要产生烦恼,这是我们有生之年当中真的很有福报的一个行为。人生当中可能有自己认为的一个伟大事业,但是对我们的相续来讲,遇到这样的大乘佛法,不断地闻思可能是最有意义的,所以前辈大德们一直不断的提倡这个。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要有一个特别坚固的定解。以后你们在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一个小庙当中,哪怕没有什么庙,一个小精舍也好,如果你的相续当中有个特别坚固的见解的话,也会在不同的地方遍地开花。你的讲经说法也好,你修行的验相也好,其实修行的验相也并不是嘴巴上说的很好,最主要是自己的相续当中有一点东西,这个很重要。相续当中有一点东西的话,那你说话有说服力,而且你自己真正是这样想的,是真正得到了这些佛法的教义。以后无论在哪里,生也好,死也好,这个功德一直跟随着你。

 

如果没有这样,光是讲一讲,你看阿难也是经常很痛苦,讲的话他非常厉害,但是因为他修行比较差一点。《楞严经》自始自终都讲调伏自己的心,要找到它真正的根本。那么找心的话,大圆满的窍诀大家都应该胸有成竹。

 

下面讲器世界的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

 

佛告诉阿难:“什么是世界颠倒?世界的颠倒也是一样的,‘是有所有’,有了无名妄相,所有形形色色、四大组成的世界就有了。‘分段妄生’,而且这个世界,东南西北是分段性的,并不是整体性的。世界上各个国家,这是非洲国家,这是欧美国家,这是大洋洲国家,各个地方都分段产生。有了这样的分段产生,因此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界限。”

 

正因为有界限,现在你看世界上的国家们,天天都是互相打打杀杀,没有一点慈悲心。为了自己的一块地,为了自己的一帮人,对方的苦乐一点也不在乎,一直利用各种各样的先进武器来摧毁对方,这一点也是可以看得出来。

 

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

 

“本来这个世界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因,但是妄相作为因的话,也就变成了因,那么非因已经成了因。我们这个世界像梦一样呈现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有住,也没有所住——能住所住也没有,住者也没有,但是在迷乱的众生面前,它是迁流不断的,它一直不断的显现,它也会变化,它也会迁流。”

 

我们以前说“万里长城永不倒”,所以还是会倒的,世间的这些都会变化的。

 

这样以后,这个世界就这样形成了,“因此世成”。

 

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三世”,未来、过去、现在,三个时间;

 

“四方”,东南西北四方;

 

“和合”,比如说东方的过去,东方的现在,东方的未来,三个时间和四个方向,三四一十二这样互相和合,可以说时间当中有空间、地方,地方当中也有时间的概念,所以这两个时空可以变化。那么这样的变化,众生成为十二类。”

 

下面讲到产生的十二类众生也可以说,或者以方向和时间而变化,那么众生器世界又可以分过去未来东南西北等,大致上分的话,有十二种类别。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可能跟前面也是比较相同,《如意宝藏论》当中讲器世界的话,它也是在虚空当中,依靠风轮慢慢形成。

 

那么这个世界也是一样的:“首先众生的起心也好,分别妄相的动念,有了风的震动,有了声音——色声香味的规律在这里跟其他地方有点不同。它先有动静当中的动,有了动以后有声尘,耳根对境的声音就出现了。有了声尘才有了色,那么依靠这样的风,宇宙慢慢慢慢像大海,大海上面有所谓的地味等等这些色法形成。有了色法以后,有了香味,有了香味以后,有了触。这里主要是器世界的所触,有了所触以后有了味道,有了味道以后我们心里产生分别,这个是好的,这个是不好的,发生了新的对境的法。”

 

这里它依靠这种方式来产生,这样的话也可以。我们平时讲,有了分别念以后取外境的六尘。那这里讲,首先有了器世界色声香味触法,然后众生对着这样的外境,产生这个是声音,这个是色法、这个是香、这个是味、这个是触,依靠自己的六根开始对着外面的六尘起作用,起了作用以后,产生了六种识,眼识、耳识……。六识产生以后,这个是好看的,这个是难看的,这个声音好听,那个声音难听,这样进行造业。

 

造业以后,在世间当中“十二区分”,有些注释当中讲六根和六尘结合起来,就是十二种根和境。有些是下面所讲到的众生的十二种分类,也可以这么讲。”

 

“有了这样的因缘,显现感受不同的轮转,轮回,众生轮回依靠这样而产生。”温陵戒环讲主要是众生的区分来讲的,有些是根尘来讲的,分类不同而已,应该都可以解释。

 

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所以这个世界依靠色尘、香尘、味尘、触尘,还有声尘和法尘,这些的话,穷尽十二种变化。”

 

因为有了六境,六根依靠它可以起作用,然后产生六识。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十二处的法可以产生。

 

“这样以后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轮回。”

 

“旋复”,有些翻译成轮回,成为一个不断流转的轮回。

 

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轮回流转颠倒的缘故,我们这个世界有了十二种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

 

这一品当中下面会讲这些,讲完了以后这一卷应该结束了。那下面分别讲这十二个众生。

 

首先讲卵生: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每一类众生先讲烦恼,然后讲它的业、它的果报,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规律。

 

“阿难,首先这个世界因为虚妄的轮回,这是我们众生共同业感的烦恼,以这个缘故,它有颠倒的思想,颠倒的行为,‘动颠倒’的缘故,有了业和烦恼以后,它的行为‘和合气成’,这些飞禽也好,或者说这些众生相交的时候,依靠气来相交,变成了八万四千不同的‘飞沉乱想’,因为思想不同,变成了八万四千个不定的众生。”

 

感想不定的原因,忽上忽下。意思就是说它思想不定的原因,“飞沉乱想”,思想比较坚固的这些变成了飞禽,往上飞;有些比较下沉的,像蛇、龟,思想不同。

 

我们可能有一些思想活跃的人,有些人分别念特别重,一瞬间说无数的问题,这个怎么办……,这种很容易以后死了以后转生到飞禽当中去,飞到虚空当中去。

 

有些是说话……,特别沉重,语言也好,思维模式也好,这些应该是比较低沉的众生。

 

“凡是依靠气的和合,最后有八万四千个不同的思想和不同乱想的果报。有了这样的缘故,‘卵羯逻蓝’,我们《前行》里面经常讲的胎中七位,第一个胎位叫凝酪,就像我们唾液一样不凝固,基本上众生的形状都没有,像鼻涕一样的形状。”

 

刚开始的时候出现这样的。“然后流转到我们的世界,流转到国土,最后变成了鱼鸟龟蛇等等充塞在整个世界。”

 

我们世界当中有那么多的众生,很多都是因为不同的业和不同的因缘而产生。当然有些可能也有其他不同的产生方式,有些注释当中讲,因为有些众生气体比较刚硬,这个原因变成了飞禽。气体比较柔和,变成鱼类,也有这样分析的。

 

但不管怎么样,所谓的卵生,它依靠这样的因缘转生在轮回当中。人类当中也有少数,《智者入门论》当中有湿生的举例,《俱舍论》当中也应该有。

 

第二个讲所谓的胎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

 

“因这个世界‘杂染’,指很多的爱念,或者是一种贪欲,贪欲的执着,以这个烦恼沉溺在轮回当中。情欲颠倒的缘故,公的和母的互相交配,精液的滋润——胎生的话,互相和合的时候有精子和血液,之后变成了八万四千种,有些是横着的乱想,有些是竖着的乱想。”

 

像我们人类、仙人这些,顶天立地的竖着,包括在母胎的时候也是竖着的。有一些动物,包括龙类,还有一些畜生,他们是横着的。当然这里也有个别不同,有些当中讲,比如说人当中也有比较特殊的一些人,动物当中也有比较特殊,大多数来讲横竖是这样的。

 

如是故有胎遏蒱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胎遏蒱昙”是第二个,我们叫膜疱,胎位当中的第二个,比前面稍微有点成熟,到了这个时候,知道他是胎中的众生。如果是卵生的话,它就自己慢慢变成鸡蛋这样的。

 

“如果是胎生的话,这时逐渐形成胎儿的形象,然后以这种方式流转到这个世界当中来。”

 

这里是主要而讲的,并不是所有的都会这样。

 

“那么人类、畜生、龙类包括神仙这些,也充斥着整个世界。”

 

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一下人类世界的繁衍,或者说动物世界,也是完全明白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不管刚才前面讲的卵生也好,胎生也好,其实在佛教当中分析得非常细致,2500多年前我们现在所谓的生物学根本没有发现的时候,佛教当中对这些众生的整个繁衍、它们的因缘都应该讲得很清楚。

 

那么《楞严经》讲到这里,我们看一下它的咒语。

 

演吉质 萨埵婆写 么么印兔那么么写

 

任何众生保护我,或者所有的众生维护我!

 

突瑟吒质多 阿末怛唎质多

 

一些恶心,不善的心予以断除。

 

乌阇诃啰 伽婆诃啰 嚧地啰诃啰 婆娑诃啰

 

食精鬼、食胎鬼、食血鬼、食肉鬼这些得以降伏,让他们不要痛苦。

 

摩阇诃啰 阇多诃啰 视毖多诃啰

 

食髓鬼,食生鬼,吃一些刚刚产生的孩子,食命鬼。

 

跋略夜诃啰

 

食尸鬼。

 

乾陀诃啰

 

食香气鬼。

 

布史波诃啰 颇啰诃啰 婆写诃啰

 

食花鬼,食果鬼,食谷鬼。

 

般波质多 突瑟吒质多 唠陀啰质多

 

有罪恶心、有恶心的、有暴怒心、有嗔恨心的众生。

 

药叉揭啰诃啰 刹娑揭啰诃 闭[口+隷]多揭啰诃 毗舍遮揭啰诃

 

罗刹鬼、夜叉鬼、恶鬼和食肉鬼。

 

部多揭啰诃 鸠槃茶揭啰诃

 

毒蛊鬼、瓮形鬼。

 

悉乾陀揭啰诃 乌怛摩陀揭啰 诃车夜揭啰诃 阿播萨摩啰揭啰诃

 

令枯瘦鬼,癫狂鬼,突然精神不正常,发疯的鬼。压魅鬼,就是压床的。现在科学认为这是一种瘫痪症,但他们其实也没办法解释。

 

还有令忘鬼,什么都忘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以前记性还可以,现在什么都不行。这是着魔了,有个令忘鬼,让你什么都忘了。今天背诵全忘了,很伤心,背诵也背不到,考试也考不好,不考也不行,堪布堪姆们要求的。要想离开,也不好意思。怎么办呢?让这些忘性鬼不要来了,让我的记性好好的。

 

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诃 唎佛帝揭啰诃

 

鬼魅、空行和空行母,奎宿鬼等等。

 

奎宿是二十八大恶星之一。

 

阇弥迦揭啰诃 舍俱尼揭啰诃 姥陀啰难地迦揭啰诃

 

阎罗王鬼,恶鸟鬼,还有其他的鬼魔。

 

阿蓝婆揭啰诃 乾度波尼揭啰诃

 

阿蓝婆是蛇形的魔鬼,拔刺鬼。

 

什伐啰堙迦醯迦 坠帝药迦 怛隶帝药迦

 

一日热病、二日热病,三日热病,一直发烧退不下去,天天咳嗽。

 

者突托迦 昵提什伐啰毖钐摩什伐啰

 

四日热病,七日热病,通常热病,不禁热病。

 

热病也是有很多鬼神阻扰。

 

薄底迦 鼻底迦 室隶瑟蜜迦 娑你般帝迦 萨婆什伐啰 室嚧吉帝

 

风病、黄病、胆病,痢病和一切热病。

 

末陀鞞达嚧制剑 阿绮嚧钳 目佉嚧钳 羯唎突嚧钳 揭啰诃揭蓝

 

头疼病,半头疼病,饮食不消化病,眼病,口病和心脏病。

 

羯拏输蓝 惮多输蓝 迄唎夜输蓝

 

咽喉病,耳病和牙齿病,牙痛,心痛。

 

末么输蓝 跋唎室婆输蓝 毖栗瑟吒输蓝 乌陀啰输蓝

 

关节痛,筋骨痛,背痛,腹痛。

 

我是其他不同版本里找的,大概给大家讲一下也好一点。所以不敢说完全正确,因为没有直接对照梵文。以后再看,这次给大家大概意思讲一下也差不多。

 

羯知输蓝 跋悉帝输蓝 邬嚧输蓝 常伽输蓝

 

腰痛,大腿痛,筋骨痛。

 

喝悉多输蓝 跋陀输蓝 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

 

手痛、脚痛、一切关节痛,肢体痛。

 

部多毖跢茶 茶耆尼什婆啰

 

部多鬼,起尸鬼,热病,癞疥疮。

 

其实《楞严经》在遣除各种魔障、各种疾病方面非常重要。为什么很多老和尚一直念楞严咒,后来一直活到100多岁,这也有一定的关系。依靠无形的力量把持咒者保护的很好。

 

陀突嚧迦 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 萨般嚧诃凌伽 输沙怛啰娑那羯啰

 

毒针、痔疮、火疮、丁疮、坚固病和毒药这些。

 

毗沙喻迦 阿耆尼乌陀迦 末啰鞞啰建跢啰 阿迦啰蜜唎咄怛敛部迦

 

毒药,厌蛊,也是一个咒语;火难、水难、怨敌难;旷野的险路难,非时死难。

 

地栗剌吒 毖唎瑟质迦 萨婆那俱啰 肆引伽弊揭啰唎药叉怛啰刍

 

毒蜂,马蜂、蝎、蛇、鼠狼和狮子的危害。

 

末啰视吠帝钐娑鞞钐 悉怛多钵怛啰 摩诃跋阇嚧瑟尼钐摩诃般赖丈耆蓝

 

老虎、熊、豺狼等野兽和害命者,依靠大白伞盖的力量遣除一切难。

 

夜波突陀舍喻阇那 辫怛隶拏

 

十二由旬内成结界。

 

毗陀耶槃昙迦嚧弥 帝殊槃昙迦嚧弥 般啰毗陀槃昙迦嚧弥

 

所有明咒系缚全部一一解开。

 

跢姪他 唵 阿那隶 毗舍提 鞞啰跋阇啰陀唎 槃陀槃陀你跋阇啰谤尼泮 虎(吽)都嚧瓮泮 娑婆诃

 

这是最后的咒语。

 

所以楞严咒基本上大概的意思给大家对了一下。

 

稍微休息一下,然后讲《西游》。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四十二节课

 

《前行》正在讲地狱的痛苦,其中八热地狱的痛苦已介绍完了,今天开始讲近边地狱:

 

己二(近边地狱135)分五:一、煻煨坑地狱;二、尸粪泥地狱;三、利刃原地狱;四、剑叶林地狱;五、铁柱山地狱136

 

“近边地狱”在藏语中的意思,指无间地狱周围的地狱。而汉地有些经典中,将其译为“游增地狱”,意即地狱众生从无间地狱或八热地狱中出来以后,游荡到此,倍增苦恼。

 

按照此处的观点,无间地狱的四方,各有煻煨坑、尸粪泥、利刃原、剑叶林四个近边地狱。东方四个、南方四个、西方四个、北方四个,共十六个。东南有一座铁柱山,同样西南、西北、东北各有一座铁柱山。 而有些经论中则说,不仅仅是无间地狱周围,而是八热地狱中每一个地狱的周围,都各有四个近边地狱。

 

[135]按照《心性休息》的观点,近边地狱中除了以下四个地狱外,还有一个无滩河地狱。

 

[136]有些佛经中,又称之为铜柱地狱。

 

关于近边地狱的种类,《观佛三昧经》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如十八寒地狱、十八黑暗地狱、十八小热地狱、十八火车地狱、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机地狱等等137。由此,我想到了上师如意宝讲《前行》时提过:“这里所讲的十八大地狱,只不过是大致归类,实际上每个地狱众生的心识不同,所造的业不同,感受的果也完全不同,因此,地狱的景象应该有无量无边。就像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对众生惩罚的法律都不同,故监狱的状况也千差万别一样。”

 

不过,此处所宣讲的地狱之苦,主要是根据《正法念处经》、《长阿含经》、《毗奈耶经》中的描述,故地狱的归类基本上相同。

 

前面讲了无间地狱的痛苦。其实,密乘中还有一种叫“金刚地狱”,它的痛苦和寿量,远远超过显宗所讲的无间地狱,转生于此的人皆为破密乘誓言者。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求密法,虽然这很好,但大多数人接受密法灌顶后,根本不问所需要守护的誓言。 如果你是吃一顿饭,吃饱喝足就可以了,不需要担心还有什么,但听密法可不是这样,所以你们很多人寻找上师时,首先一定要观察,听了密法之后还要守护誓言,比如二十五条根本戒、八条支分戒,及大幻化网五条根本戒,这些誓言必须要遵守,否则确实很危险。

 

[137]《观佛三昧经》云:“所谓苦者,阿鼻地狱,十八小地狱,十八寒地狱,十八黑暗地狱,十八小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十八沸屎地狱,十八镬汤地狱,十八灰河地狱,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机地狱,五百亿铁网地狱,十八铁窟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尖石地狱,十八饮铜地狱,如是等众多地狱。”

 

说实在的,现在有些显宗法师一直说不要学密宗,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对的。如果你根基不够、不学誓言,就像在显宗中你只是受沙弥戒、比丘尼戒,却根本不去学戒,这样一来,你破了戒都不知道,最终这些迅速成就的因,反而是堕入地狱最快的因。所以,学密宗一定要先了解誓言,破了誓言的话,必定会堕入金刚地狱。《明誓言续》中讲了金刚地狱的各种痛苦138,《大幻化网释》也说:“纵然这个器世界遭到毁灭,金刚地狱众生的痛苦也不会穷尽,它们一刹那又会转移到其他世界的金刚地狱中,继续感受痛苦。”

 

在密乘誓言中,有两条是最为重要的:一、凡是跟你一起接受灌顶的人,叫做金刚道友,金刚道友间必须和睦相处,不能对其天天毁谤、生嗔恨心,甚至打架斗殴等;二、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或金刚上师要尊重、恭敬,假如你今天在上师面前听密法、受灌顶,过段时间又因一些私人小事,开始对上师进行毁谤,即是破了密乘誓言。

 

[138]《明誓言续》云:“失毁根本破誓者,不勤恢复之方法,下堕金刚地狱中,所有普通之地狱,痛苦合一亦不及,彼狱十万分之一。”

 

现在有些人的行为特别可怕,他们接受灌顶之后,又到处说自己搞错了,从此对上师不理不睬,好像对待仇人一样。其实这并不是世间的感情,你可以今天不理、明天理;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过两天又复婚、再离婚,怎么反反复复都无所谓。而佛法中的师徒关系,不是想离就离、想诽谤就诽谤、想抛开就抛开的,一旦处理不慎,就会在你的阿赖耶上,种下对生生世世危害极大的种子,所以这一点不得不注意!

 

庚一、煻煨坑地狱:

 

无间地狱的众生,由于业力有所减轻,走出无间地狱之门。此时它们看见远处有一片黑漆漆的凉荫或妙壕,然后满心欢喜疾步前往,准备在那里乘凉休息,结果却陷入了剧烈燃烧的炭火坑里,被烧得骨肉焦烂,痛苦不堪。

 

那么,转生于煻煨坑地狱的因是什么呢?《六趣轮回经》中云:“依止出离道,而不护禁戒,堕煻煨狱中,肢体皆消烂。”主要是居士或出家人明明依止了出离道,受了居士戒或出家戒,但却不好好守护禁戒,以此即会转生于该地狱,整个肢体被烧得焦烂。 此外,《佛说立世阿毗昙论》139中也说,往昔曾把众生活活扔进火坑、热砂、火炭中,或者出家后破戒之人,都会招致这种痛苦140

 

[139]《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十卷。陈·真谛译。又名《立世阿毗昙藏》、《天地记经》。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叙述了天地世界之建立,及有情世间之相状。主要是宣说小乘的佛教观,跟《长阿含经》的旨趣大同小异。

 

[140]《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云:“昔行何业受此果报?昔在人中取有命众生,掷置火中,或热灰中或热砂中。或邪淫他妇过世法则入他境界,或出家破戒行住坐卧僧伽蓝中……以此业报于中受生。”

 

所以我们也该想一想,堕入煻煨坑的因自己造了没有?如果造了“因”,则“果”必定会成熟。因此,我们没死之前一定要忏悔,不忏悔清净的话,就像中毒之人若未解毒,迟早都会送命一样,我们所造的业早晚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庚二、尸粪泥地狱:

 

从煻煨坑地狱中解脱出来的有情,看见远方有一条潺潺不息的河流,因为在前一大劫毁灭期间一直身处火堆中备受煎熬,所以感到口干舌燥、渴到极点,一见到水不禁喜出望外,飞奔前去饮用。可是到了近前,哪里有什么水啊?结果陷入了人尸、马尸、犬尸等腐烂尸体臭气冲天、到处弥漫昆虫的污泥内,淹没过头顶,具有锋利铁喙的昆虫群起而上、竞相啄食,真是苦不堪言。

 

那么,转生于尸粪泥地狱的因是什么呢?《六趣轮回经》中云:“矫现诸威仪,苟求邪活命,堕尸粪狱中,为蛆虫啄食。”主要是生前通过诈现威仪,在人前装出一副修行人的样子,欺骗众生享用信财,以邪命养活,那么死后一定会堕入尸粪泥地狱。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中还说141,往昔把有生命的众生,扔进粪坑等不净处,或者转生为人时啖食生命,或令蜈蚣等撕咬其它小动物,也会招致这种痛苦。

 

[141]《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云:“昔行何业受此果报?昔在人中取有命众生,掷置粪坑或不净处,乃至沟渎以此业报于中受……昔行何业受虫食啖困苦果报?昔在人中或令蛇狗蜈蚣鼍鳄之属,啮嚼有命众生,或起恶心受用五尘。由此业报于彼中生,受钻破食啖如是等苦。”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每天聚在餐厅里,欢欢喜喜地吃活蹦乱跳的虫类、鱼虾,以及各种动物的肉。即生中你倒是吃得很开心,但再过几十年,你死后变成这些众生,它们会来吃你的,这种冤冤相报是决定的。 可遗憾的是,他们造了这么多的恶业,却从来感觉不到,还自认为有钱有势,过得特别快乐。

 

前两天我去红原等地放生,那里的藏族牧民比较富裕,但杀生的行为特别特别可怕。由于受到经济社会的冲击,很多年轻人的因果观念日益模糊,而金钱至上的原则,在他们脑海中显得格外重要。他们不管是买摩托车、买轿车、买房子,处处都觉得需要金钱, 而这些金钱却建立在无数众生的生命上。现在藏地杀生现象极为严重,汉地大城市里就更不用说了,许多有钱人仅仅是活一天,也能造下无数年在地狱中拔不出来的业,没有好好忏悔的话,恐怕你闭了眼之后,在前面等待着的唯有地狱。

 

然而,现在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平时非常担心的,只是:“我老了以后怎么办?有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甚至我跟有些佛教徒交谈时,他们也从不担心来世堕入恶趣,唯一贪执的就是今生。 其实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今生短短几十年,怎么样过都可以,毕竟房子修得再好、轿车买得再贵,也不可能陪着你生生世世,一旦离开了这个人间,紧紧跟随你的只有业力。

 

所以,前辈的大德和修行人特别重视来世。最近,我在看智悲光尊者的弟子——无畏盔甲、无畏如来芽尊者的传记,他们在修行过程中,特别怕来世的轮回、因果,除此之外,觉得什么都不重要。相比之下,现在很多修行人,包括比较有名气、有财势的出家人,似乎从来不关心这些,平日里谈论的只是金钱、地位,这样的确不是修行人。

 

通过这次修学《前行》,希望更多的道友应该看破世间,从内心中对来世堕入地狱产生恐惧。若能如此,你即生中肯定会注意取舍因果,否则,什么怕的概念都没有,修行就会流于一种形象。

 

现在很多人喜欢攀大法,天天追求最高的窍诀, 但你若没有修好加行,尤其是现在所讲的共同加行, 再殊胜的法对你也没有用。假如高法真的对每个人有利,那我绝对不会吝啬的。尽管我自己修得很差,但以前在大恩上师面前得过很多传授,文字上、理论上应该会讲。只要对大家真正有利,我作为大乘修行人, 即使自己堕入地狱,也愿意给大家大量地传密法、大量地灌顶。(灌顶,我有点不太会,但也不是特别难,学一两天应该就可以。)可是这样有利无利呢?以我这么多年的修学经验来看,没有基础而高攀大法,确实如修空中楼阁。因此,对你们每个人而言,现在最有利的是要打好基础,尤其是明白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地狱可怕之理,只有这样,修行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我认识一些老修行人,他们平时口口声声说的,就是“我会不会堕入恶趣啊”,一想起恶趣便特别害怕。而现在的修行人,对此好像没什么感觉,这是不行的!我个人修行虽然特别差,但也确实害怕堕地狱,有时候看到一些佛号功德中说,念了它能不堕恶趣,我就特别高兴,马上要念这个。前不久我翻了过去的笔记,里面讲到一个咒语,法王曾说念了就不堕恶趣,我非常兴奋,一直念了很长时间……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不论是今生还是前世,自己肯定造了不少堕地狱的业,现在通过念佛号、念咒语或修行,就有办法不堕恶趣的话,这是最好的保障,一定要好好修持。

 

大家通过学习《前行》,希望以后也要有一种修行的愿望,不要去追求短暂无实的名利。同时,应当相信来世是漫长的,这个道路特别可怕、痛苦,因此,务必要依靠修行加以断除。

 

前两天有个发心人员说:“我在这个部门特别痛苦,实在是受不了,好折磨、好伤心啊!”但是你在那边吃得好、穿得好,跟地狱众生比起来,有什么痛苦的?真正的痛苦就在地狱中。现在有些人在感情上、地位上,稍微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认为天塌下来了,这样也没有必要。人间的种种痛苦,再怎么样也忍得了,而地狱里的痛苦,才是真正的苦不堪言,但又因业力现前不得不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庚三、利刃原地狱:

 

从尸粪泥地狱中解脱出来的有情,看到一赏心悦目的青青草原,便欣然前往。结果遇到的却是一片兵器所成的利刃原,整个大地长满了形状如草、锋利燃火的铁刺。右脚踏在上面,右脚被戳穿;左脚踩下,左脚被刺透。由于众生的业力所致,当脚抬起时又恢复如初,再度踩踏之时又如前一样被穿透,痛苦难忍。

 

《瑜伽师地论》中也描述过此地狱的惨状142,比如下脚时,双足的皮肉筋骨全被刺烂,脚抬起来时又 平复如初,连伤口的痕迹都没有,再踩在地上时又同 样遭受痛苦。

 

那么,转生于利刃原地狱的因是什么呢?《六道伽陀经》143中云:“若人说邪道,破正法为非,满道排锋刃,令彼往来行。”如果有人宣说邪道,破坏正法、为非作歹,那么当他死了之后,所踩的道路会排满锋利的利刃,由于业力所驱,不得不在上面踩来踩去。

 

汉文《大藏经》中确实有一些很好的教证,希望汉地的法师、学者、修行人尽量翻阅这些经论。从历史上看,不管在唐朝还是宋朝,许多著名的译师,如菩提流支、鸠摩罗什、真谛、法天、施护、法护等,都是印度人。除了玄奘等极个别译师以外,大多数都是从印度来中国翻译佛经的。不过,现在好像没有这种现象了,许多印度人来中国只是在这边开饭店,卖一些比萨、印度咖喱,或者在有些大宾馆里,专门负责开门、关门、开车门,而真正来这里传教布道、作思想上交流的,基本上看不到了。

 

记得80年代,印度的奥修大师曾轰动一时,当地人将他与佛陀、甘地、尼赫鲁等,并列为改变印度命运的十位人物之一。后来奥修去了美国,由于他的学说相当开放,融合了儒教、佛教等各派思想,故早期在美国特别受欢迎,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的信徒已达30万。然而,由于他极力鼓吹性自由,公开反对婚姻的承诺,破坏了许多家庭的和睦,并通过各种手段聚敛钱财,以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驱逐和监禁,最终在西方声名狼藉。

 

[142]《瑜伽师地论》云:“次尸粪埿无间有利刀剑,仰刃为路。彼诸有情为求舍宅,从彼出已游行至此,下足之时,皮肉筋血悉皆消烂,举足之时还复如故。”

 

[143]《六道伽陀经》:宋朝中印度土沙门法天译。宣说六道相之偈颂,与《六趣轮回经》类似。

 

我也看过他的一些观点,他声称耶稣、穆罕默德和佛陀只会使人背离正道,世界上只有他的宗教才是唯一正确、唯一可信的……从很多言论上看,好像跟有些邪教没有什么差别。1990年他在印度死去,有人说他的死因是在美国曾被下毒。

 

现在的印度,劳务性输出比较多,而思想性、技术性的输出,几乎没有了。在往昔,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均起源于印度。到了印度之后,且不说释迦牟尼佛,就是后来的二胜六庄严,以及千千万万智者们的思想,也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学说、宗派都无法比拟的。在座的很多知识分子,以前也学过种种知识,但接触到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后,每个人不得不口服心服、恭敬接受,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对于印度,我们应该有份感恩之心。尤其是汉地的《大藏经》,大多数是印度人来中国学汉文,然后进行翻译的,这种恩德确实非常大——那天我看到有位仁波切,他召集了印度和西方的一些翻译家用25年的时间,把《大藏经》都翻译成英文,这种发心也很伟大。

 

以前法王去印度时,我们跟印度人交流过,但感觉上,他们对婆罗门教、印度教比较熟悉,常有一部分智者定期、不定期地开些研讨会,除此之外,真正弘扬佛教的思想,把它传至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的人却很少。所以,每个不同的时代中,出现的人物可能也不同吧。

 

相比之下,在当今这个时代,把佛法传至欧美国家的,反而是藏地的高僧大德。并非因为我是藏族人,就对藏族百般赞叹,而事实上,的确是藏地很多仁波切和大德,通过讲经等各种方式,让原来根本不懂佛陀真理的无数西方人,逐渐认识到了佛教的殊胜。

 

总之,在座的道友有时间应翻阅《大藏经》,尤其是了解一下宣说轮回痛苦、业因果的道理。那里面讲得特别好,而且都是佛语,若能背诵下来,经常提醒自己哪些业会堕入什么地方去,平时就会倍加小心,对自己也有一种约束。

 

庚四、剑叶林地狱:

 

从前面地狱中刚解脱出来的众生,又看到一片枝繁叶茂、舒心悦意的森林,(前两天我看了个《森林之歌》,里面介绍了新疆、云南的一些森林,并说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水果,它们的故乡就是森林,介绍词写得很好。若是我们人间的森林,可以让人去休息乘凉,可地狱中的不是这样, 那里是什么样呢?)当它们兴高采烈地狂奔而去,哪里有什么悦意的森林?遇到的却是一片剑叶林,只见铁树上长着许多叶状的利剑等兵器,随风摆动,将这些众生碎尸万段,之后恢复如初,又再度割截,它们就这样感受着被切割的痛苦。

 

《瑜伽师地论》中也说144,地狱众生到森林里准备坐下休息时,业力的风就开始吹动,树上的枝叶统统变成利刃坠落下来,将它们的身体斩截成一段一段,感受无量的痛苦。

 

[144]《瑜伽师地论》云:“次刀剑刃路无间有刃叶林,彼诸有情为求舍宅,从彼出已往趣彼荫,才坐其下微风遂起,刃叶堕落,斫截其身一切支节。”

 

那么,这是什么果报所致呢?《六趣轮回经》中云:“若阴谋害他,堕彼剑叶林。”假如以不良的心行谋害别人,以此果报就会堕入剑叶林地狱。还有《立世阿毗昙论》里讲145,生前喜欢打仗,用刀等兵器伤害别人,也会堕入此地狱中去。

 

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兵器,不过,汉地稍微好一点,要想身上别着刀、持着枪,国家法律也不允许。而藏地可能是业力现前吧,这方面比较差。前段时间,我家乡那边就有个人,跟别人也没有多大仇恨,就用刀子砍死了他。这种拿着兵器杀人的人,定会堕入剑叶林地狱,感受无数次的被斩杀,非常可怕!

 

庚五、铁柱山地狱:

 

这里是毁坏梵净行、破戒律的出家人或行邪淫的在家人转生的地方。由于业力的牵引,它们来到阴森可怖的铁柱山前,这时听到山顶上昔日苦苦爱恋的女人146呼唤自己。《正法念处经》中说147,她打扮得特别漂亮,用媚眼含情脉脉地看着你,用娇柔动听的声音喊你的名字,并说:“念在我俩昔日的情分上,我特意来这里看你,现在你也见到我了,为何不来亲近我、拥抱我?”听到这些甜言蜜语,地狱众生的习气复苏,实在是忍不住,冒着生命危险向山上攀登(有些众生明明知道危险,有些也不一定知道)。结果因为业力现前,山上的树叶全部变成朝下的兵器,身体被这些兵器刺穿,内脏、肠子挂得到处都是,从皮肉到骨髓之间均被切割斩碎。当它筋疲力尽地爬上山顶,身体恢复如初,此时乌鸦、鹰鹫等飞禽又前来啄食它的眼油,乃至身体的一切支分148

 

[145]《立世阿毗昙论》云:“昔行何业受此果报?昔在人中行斗战事,与人刀仗遣令斗战,作如是言:汝等用此器仗取彼国土。长围四合聚集多人肆意杀害,由此业报于彼中生。”

 

[146]地狱众生若是女人,就会见到昔日苦苦爱恋的男人呼唤自己,下面也以此类推。

 

[147]《正法念处经》云:“而此罪人,见彼树头,有好端正严饰妇女。如是见已,极生爱染。如是妇女,妙鬘庄严,末香坌身,涂香涂身,如是身形第一严饰。身极柔软,指爪纤长,熙怡含笑,以种种宝庄严其身。种种欲媚,一切愚痴凡夫之人,见则牵心……然彼妇女以欲媚眼,上看彼人,美声语唤,先以甜语作如是言:念汝因缘,我到此处,汝今何故不来近我?何不抱我?”

 

[148]《正法念处经》云:“炎嘴鹫鸟,即啄其眼。火燃刀叶,先割其耳。如是被割,唱声吼唤。刀叶炎燃次割其舌,次割其鼻,如是遍割一切身份。欲爱牵心,如是到地。”

 

此时,又听到山脚下传来呼喊它的声音,它便一如既往地向山下奔去,所有的树叶又转向上方,从它的前胸刺入,径直穿透后背。到了山脚下时,等候在此万分恐怖的铁男、铁女,将它拥抱入怀,将它的头颅活活吞入口中细嚼慢咽,并不时从嘴角两边流出白色的脑浆……感受诸如此类的异常痛苦。

 

《正法念处经》中详细描述了于此地狱感受果报的种种痛苦,并总结道:“何因故烧?邪欲为因。”也就是说,这些燃烧身心的苦因是什么呢?即是邪欲。 可见,我们的心特别可怕,若未以正知正念来守护,会让我们无数次堕入地狱感受无边的痛苦,故佛陀在最后提醒:“当知是心,不可信也。”

 

现在有些出家人、居士,愿意放下一切,利用短暂的人生,一心一意地精进修行,这种选择真的非常好。但有些人可能是业力现前,修行也不一定善始善终。以前就有一个人,她考虑三四年后出了家,结果出家没过几天,就因为遇到一些恶缘,一念之差又破戒还俗了。因此,众生的业力特别可怕,有些人很想自己的善心不断增长,但是由于业力深重,不但不能成功,反而成为堕入地狱的因。

 

所以,相信因果的人,要好好思维这些道理,之后应当注意取舍,用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戒体。现在人贪欲特别炽盛,很多家庭不和睦,不正当的行为太多了,其实这些在今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痛苦,来世将成为堕入铁柱山地狱的因,故不可不慎!

 

对于以上八热地狱、十六近边地狱和铁柱山地狱的痛苦,我们经过一番详细分析之后,要到一个寂静的地方闭目观想。其实修行需要这样,对前面所讲的道理要好好观修。前段时间有个人拼命求我:“您可不可以给我讲个观修法?”我说:“每天讲的共同加行,就是观修法。”“这个不行,您要给我讲另外一个观修法。”我说:“无论到了什么世界,我都没有更好的观修法了,这个就是最殊胜的观修法!”

 

因此,很多人要有一种修行的理念,不能只是理论上明白就可以了。佛教史中讲我们的传承时,有理论的传承、实修的传承、口耳相传的传承等多种。其中,仅有理论的传承还不行,一定要有实修的传承; 仅有实修的传承还不够,还必须去真正实践、身体力行。

 

话说回来,我们了解地狱的痛苦后,应该怎么样观想呢?首先,观想自己如今已真真切切地转生在那些充满恐惧和痛苦的地狱中了。又转念沉思:“啊!我现在并不是真正生在那些地狱里,仅仅是内心意念,竟然那么恐怖、那么痛苦,而今真正堕落于地狱中的众生不可胜数,这些有情都是我前世的父母,也无法确定现世的生身父母、亲朋好友命终后不堕入地狱。其实,转生到那些地狱的主因就是嗔恨心,而我们这些人在前世和今生中,肯定造下了数之不尽的嗔恨烦恼恶业,由此后世一定会转生到上述那些地狱中。”(米拉日巴也说过:“恶趣主因为嗔心,舍命亦应修忍辱。”堕入恶趣的因主要是嗔恨心,故宁舍生命也要修持安忍,不能随便发脾气。有些道友说自己十二年中没发一次脾气,这个很好!有些人一年发一次脾气,有些是一个月一次,有些是一天一次,还有些是一小时一次,一会儿跟这个吵架、一会儿跟那个吵架,这是堕入地狱的因。)

 

接着观想:“如今我已获得暇满人身,并有幸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聆听了甚深窍诀,拥有行持佛法成就佛果的机会,此时此刻务必要下决心:为了从今以后不转生于那些恶趣,一定要锲而不舍地努力修持!”每个人要有这样的决心。这个也没必要详细解释,只要你有心、有智慧,反反复复地读几遍,就会领悟到其中深意。假如你对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都没感觉,那我这个凡夫的胡言乱语,你就更不会相信了。

 

总之,我们要再再思维上述道理,对以往所造的深重罪恶诚心忏悔,并立下坚定誓愿:“今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险,宁死也绝不造堕落地狱的恶业。”一方面这样忏前毖后,一方面对现在身陷地狱的有情生起强烈悲心而发愿:“但愿这些众生当下从恶趣中解脱……”

 

尤其是诚如华智仁波切所言,我们前世的父母亲友如今正在地狱中受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几乎没造什么善业。看看今生的父母亲友就知道,不要说往生极乐世界,就连下辈子获得人身的善业,他们也没造过,因此死后必定堕入恶趣。为了救拔这些正在受苦的地狱众生,我们共同念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

 

给瓦德意涅德达我      今速以此善根

贤瑞热望拉措哲嘉内  成就圣者观音尊

桌瓦秋将马利巴令     诸众生无一余

坛嘉德意萨拉括巴效  悉皆安置于此地  

 

以上的道理,要以圆满加行、正行、后行来修持。 在《前行实修法》中,每一引导文都要求以三殊胜摄持,这样的修法在《前行备忘录》中也经常强调,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后面这一部分我不广讲了。

 

不过,你们每次听到这些地狱痛苦,最好能去实地修持,观想自己若真转生于那些地狱,会感受何等的痛苦。然后看自己活着的时候,上述这些因造了没有,如果造了,不忏悔就定会成熟。所以,该忏悔的有些业,必须要好好忏悔。

 

确实,忏悔相当重要。《长阿含经》云:“云何二法趣向恶趣?一谓毁戒,二谓破见。”倘若你入佛门后破了戒,或者舍弃以前具有的正见,没有好好忏悔的话,势必会堕入恶趣。所以,我们佛教徒一定要相信因果,切莫因业力现前、环境影响,而造下可怕的恶业。当然,要想在什么环境中都不动摇,前提必须要精进实修,比如这次修学了《大圆满前行》,大家心里要有一种转变,这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