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97课

 

“广说回遮他宗之过”的科判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失;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失;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前三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下面开始讲第四个问题。

 

子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分二:一、无有世间名言之过;二、无有出世间名言之过。

 

丑一(无有世间名言之过)分三:一、破坏世间名言;二、破坏世间能作所作;三、破坏世间种种相。

 

寅一(破坏世间名言):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

 

你们破坏了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意义,也就破坏了世俗中的所有万法。

 

如果有实宗承许万法不空,自性存在,就破坏了缘起性空的意义,即完全否认了缘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缘起这一中观义。如此一来,就彻底破坏了人们穿衣、吃饭、走路、拿瓶子等行住坐卧的所有行为,以及一切外境、一切有情,乃至各种概念等等所有的世间名言。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万法为空性,或者说只有在缘起空性的前提下,请坐、请转法轮等行为,以及瓶子、柱子等概念才可以安立、运用;如果万法实有不空,就不会有任何转变,这样一切名言都无法安立。换言之,世俗中的一切法都是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或安立。如果否认了这种缘起法,就如前面颂词“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所讲,没有空的意义,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成立。

 

如果彻底毁坏了一切名言,否认了人们有目共睹的事情,那么不仅佛教智者们会呵斥,世间有智慧的人也会发出太过。可见,对方万法实有的观点不能成立。

 

寅二(破坏世间能作所作):

 

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如果破坏了空性的意义,就应有三种过失:无有所作之业、无作却有作的行为、未作却名为作者。

 

前面讲过,名言中应该承认作者、作业和作法存在。比如陶师制作瓶子,陶师是作者,瓶子是作业(所作之法),运用工具来制作即是作法(动作或行为)。如果万法是空性,那么作者、作业、作法三者都可以成立;如果万法并非缘起性空,则三者都会受到损害。具体而言:

 

第一、无有所作的过失。只有在空性的前提下,才会有所作等缘起显现;如果万法的自性恒常存在,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存在所作,就像谁也无法影响虚空恒常存在的无障本质一样。譬如,在空性条件下,瓶子以前不存在,现在可以被陶师制造出来;如果诸法实有,那么陶师以前没制作过瓶子,现在也不可能造作出来,或者陶师即使没作过瓶子,瓶子也应该存在。所以,破坏了空义,就失坏了一切所作。

 

第二、无作而有作的过失。在万法空性的前提下,现在、过去、未来种种作的行为才可以成立;如果诸法实有不空,那尽管补特伽罗作者没有正在作的行为,却因为作的自性存在而必然有作,这样一来,未造作也应有作了。比如,因为作的行为实有,所以即使未制作瓶子,也应该存在制作瓶子的行为。

 

第三、不作名作者的过失。如果万法不空,那么由于作者成了实有,未造作的人也应成为作者了。比如,没有制作过瓶子的人也应成为瓶子的作者;对佛教未曾做过什么贡献,整天希求钱财和名声的某些“活佛”,也成了弘扬佛法者;从未经营过商业的人,也成了经商者。世上有没有这种概念呢?当然没有。

 

总之,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不承认万法为空,就完全破坏了缘起空性这一最关键的意义,以理分析之后,世间一切所作所为都不能成立。在这些太过面前,有实宗根本无法答复。

 

寅三(破坏世间种种相):

 

若有决定性,世间种种相,

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

 

藏文译本颂词

 

若有决定性,众生无生灭,

恒常而安住,远离种种相。

 

如果诸法有决定的自性,那么众生就无生无灭,万法将恒常而安住,这样就远离了种种迁变之相。

 

颂词的推导方式与前面基本相同。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承认万法有决定自性,本体不空,那么内外所摄的一切诸法就应该无有生灭、恒常安住了。比如,从内有情角度讲,在缘起空性的前提下,众生因缘和合时来到人间、因缘毁灭时离开人间才能成立;如果实有,众生就不会有因缘和合的降生,没有生,之后的死也不能成立,由此而在一切时刻恒常安住。从外器世界角度讲,也只有在空性的前提下,因缘和合之后诸法才会有产生、灭亡;如果实有,所谓的生灭都不能成立。

 

如果诸法无生无灭、恒常而安住,就无法安立因果,由此也就远离了一切异彩纷呈的种种变换之相,即众生的生、老、死、病之相,以及器世界的成、住、坏、空等种种相都将被毁坏无余。

 

◎远离迁变之相与事实相违

 

但这与事实并不相符,因为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迁变之相。比如,因为前世造了不同的业,今生在感受方面,有些人不断遭受痛苦,有些经常快乐无忧,有些一直平平淡淡;在长相方面,有些人仪表堂堂,有些人其貌不扬,有些人相貌平平。从道友们的经历也可以了知,个别道友来学院十几二十几年了,心情、身体、生活等各方面调整得都不错,常年如一日地闻思修行,而有些道友隔三岔五就会出现违缘,要么身体或心情不好,要么和家人或道友的关系处理得差等等。由此可见,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果报也各异。这一切因缘聚合的各种行相,只有在空性当中才能产生,也才能在我们面前呈现。如果万法实有不空,每个人的性质就已恒定,这样就不会有各种转变和迁移。

 

不仅人类如此,整个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森罗万象、千差万别的显现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只有在缘起空性的前提下,万法才会有迁变、旋转,否则,不可能显现各种各样的差别相。

 

《圣象力经》云:“诸法若稍有自性,诸佛声闻亦应见,恒常之法不涅槃,智者永不离戏论。”意思是,如果一切诸法稍微有自性,那么诸佛以及声闻也应该能见到,而恒常的法不可能有涅槃,这样智者便永远不能离开戏论。佛经云:“若有不空法,诸佛不授记,若诸法恒常,不增亦不减。”意思是,如果诸法不空,佛就无法对有缘的众生授记,如果诸法恒常不变,就不会有增减。而实际并非如此,比如,学院道友的数量经常变化,刚开学或盛夏时节,经堂里经常座无虚席;到了寒冬腊月,经堂里的座位则空了很多。

 

可见,无论学习、生活等世间各方面都会有各种迁变之相,如果承许万法实有,所有的差别相都不应该存在了,但这显然不合理。所以,有实宗诸法实有的观点不能成立。

 

丑二(无有出世间名言之过):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

 

如果空性的法不存在,那未得的功德就不应获得,也不能断除业和烦恼,亦无有痛苦灭尽之事。

 

如果一切万法实有不空,不但破坏了世间名言,也毁坏了出世间的名言。

 

“未得不应得”,大小乘共许,以前未得到的无漏智慧、神通神变等出世间地道功德,通过精进修道会逐渐现前。但如果万法具有实有自性,它们就会恒常不变,以前如何,以后亦如何,这样一来,无论怎样修道也不会获得出世间的地道功德。

 

“亦无断烦恼”,也无法断除业和烦恼,因为,只有在缘起空性的条件下,断除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和恶业才能安立;如果烦恼等诸法不是空性,而是实有,那无论依靠任何大小乘法加以对治,贪嗔痴也不会被息灭,所有应断的业惑都无法断除。但这显然不合理,大家都现量见到有些道友刚来学院时嗔心特别重,闻思修行一段时间之后,相续有了很大改变。

 

“亦无苦尽事”,也不会有断尽痛苦之事。修行就是为了遣除相续中的痛苦,如果没有空性,就不会有灭尽痛苦之日。但事实并非如此,依靠佛经以及高僧大德们的教言、窍诀励力修持,最后就会灭尽痛苦,获得超凡的断证功德。从大德们的传记就可以看出,有些因为前世修得非常好,所以很快就获得了成就;有些仅凭今生得到的上师窍诀进行修持,到了晚年时,在出世间的所证所断方面已完全超越了世间人,这样的修行人不胜枚举。

 

◎善用缘起,速积资粮

 

由此可见,如果诸法实有不空,那么出世间的一切地道功德都无法安立。正因为诸法是空性,我们才可以运用自己的身语意行持各种善法,积累出世间的功德。

 

希望大家每天早晨都能供水、供灯、供香,并在佛前顶礼,到经堂之后先在佛像或上师像前顶礼三次,课前课后念诵时也不要忘了使用转经轮。行持这些善法并不是很困难,表面看这些都是小事,但其实功德非常大。

 

大家在信解空性的同时,千万不要离开世俗的善法,因为缘起空性的缘故,它们一定会帮助我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对于这一缘起规律,大家一定要生起定解。

 

辛三(证悟缘起空性的重要性):

 

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

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藏文译本颂词

 

若人能现见,一切因缘法,

则为能见苦,亦见集灭道。

 

如果某人能现见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则他一定能彻见苦谛,亦能彻见集谛、灭谛和道谛。

 

如果某补特伽罗现见了世间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那么他不仅见到了苦谛,也修持道谛、断除了集谛、现前了灭谛,即苦集灭道四谛都已经见到并且圆满了。可以说,见到缘起于修行人而言是最重要之事。

 

《中论释》中引用佛经云:“‘文殊,何人现见诸法无生,则可通达苦谛;若能现见诸法无生,则可断除集谛’等等,以及‘远离苦与非苦二者之缘起空性,乃谛实真如法性。若未见此性,则未能见谛实真如。’”

 

◎不同译文可帮助多角度理解

 

对于这一颂,几个版本的译文差别较大,可能因为采用了不同《中论》梵本的缘故。《般若灯论》中本颂的译文是:“所谓苦与集,乃至于灭道,见有生灭者,是见名不见。”意思是,如果见四谛有生灭,则并未真正见到四谛,只有见到四谛无有生灭,才真正见到了四谛。

 

鸠摩罗什大师将本颂译为“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意思是,佛经云,见到了因缘法就见到了佛陀,也见到了四谛。

 

《中论》的藏文译本也非常可靠,后面小字注释讲,应藏王赤松德赞的要求,三藏译师焦若·鲁坚赞(龙幢)和印度的智藏论师,将这部《中论》首次译成藏文。龙幢译师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非常著名的三大译师之一;智藏论师是印度一位了不起的大德,著有《中观二谛论》等论典。

 

后来,日称译师和印度译师嘎那嘎瓦马色,在大昭寺依靠克什米尔版本的《中论》对藏文译本重新做了校对。根据佛教历史,当时克什米尔也属于佛教圣地。

 

由此可见,藏文版《中论》是参照了印度东方、印度西方以及克什米尔三种梵文版本之后才最终译成,并且是由精通梵语的印度论师和通达藏语的藏地译师共同翻译。这样全面对照后译出的论典,应该是非常可靠的。对于各版本的不同之处,希望大家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详加分析。

 

◎《缘起赞》可帮助理解缘起

 

本颂宣讲了证悟缘起空性的重要性。宗喀巴大师在现见缘起真理之后,对佛陀生起了不可动摇的信心,并有感而发写了一部《缘起赞》。格鲁派非常重视这部论典。该论约有六十个颂词,内容非常殊胜,论中对缘起空性和佛陀做了高度赞叹,说这样的妙法唯一以佛陀的智慧才能彻见,除佛以外,包括世间智者、外道等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了知。

 

我很想给大家传讲这部《缘起赞》,但一直没有得到圆满的传承。希望以后得到传承之后能给你们传讲一下。

 

以前观空法师将《缘起赞》译成汉文,后来多识活佛也翻译过,并著有一部《佛理精华缘起理赞》,两位法师译得都很好。章嘉国师也著有一部《缘起赞广释》,在该论后面的注释小字里讲,当时应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劝请,他在文殊菩萨的化现——乾隆皇帝的皇宫里将此论撰著圆满。当时章嘉国师被封为国师,他给乾隆皇帝灌过时轮金刚、喜金刚等很多顶。

 

根登群培大师临圆寂的时候,让人给他拿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文殊大圆满愿词》,他念了一遍之后,安然示现圆寂。

 

◎通达了缘起,即认识了佛之本面

 

通达了缘起法,就等于见到了四谛,并真正彻见了佛陀的本体。如果不了知真正的佛陀就是缘起空性,说明对佛法的认识还很肤浅。

 

很多人以为佛教只是保佑人们平安、无病、发财的宗教,佛陀只是神话故事里的神秘人物。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第七世达赖喇嘛时期,有一位大法师在大昭寺一带传法,现场人山人海,信众都非常恭敬虔诚,当时哲蚌寺的一位格西也前去听法。听完法后格西向大法师提问:“您刚才一直在讲佛陀,请问佛陀到底在哪里呢?”大法师回答说:“佛陀就在天空中五彩缤纷的光环里。”格西听后大失所望。这个故事在拉萨三大寺院非常著名。

 

虽然人们通常认为佛陀具有庄严的形象,并安住在虚空的光环中,故常常对着天空祈祷,祈求加持,但如果按照《金刚经》等了义经典,真正的佛陀并非有眼有鼻的人之形象,只有通达了缘起空性,才算真正见到了佛陀的本面。

 

◎对比之后,更明真谛

 

在显宗法当中,缘起空性极为重要,每位修行人都应该通达。大家可以静下心来,以自己的智慧详细观察:古往今来,世间的智者浩若繁星,他们创立了各种各样的学说,有过无数叹为观止的发明创造,但谁发现了缘起空性这一万法的真相呢?除佛以外,再无一人。                                                    

近现代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大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三大理论虽然解释了一些世间现象,然却丝毫没有触及缘起性空这一万法的实相。

 

实际上,马克思的辩证法、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很多内容,佛经中早已提及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对于天界做过一些研究,还讲了爱的概念等很多问题,其实这些内容在《俱舍论》等佛教相关论典中也都叙述过。马克思和爱因斯坦都赞叹过佛教和释迦牟尼佛,我以前写《佛教科学论》时引用过他们的话2。

 

[2] 《佛教科学论》: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缪勒说:“佛就是其所宣说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间成功而事件繁多的传教生涯中,他将所有的言说都付诸于实践,任何一处都不曾发现他表现过人性的弱点或发泄过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准则,是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

 

马克思、恩格斯也都认为佛教中的辩证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马克思曾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爱因斯坦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

 

当接触了世间的物理学、心理学以及与二者都相关的生理学等知识之后,对缘起性空理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这些学说以及各种发明、创造等对人类进步起了一定作用,但都未超出缘起空性的理论范畴。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后,就会对佛陀的智慧愈加生起信心。

 

◎佛法不离世间法

 

也许有人会想:我们正在学中观,又不学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堪布为什么提这些啊?我的想法是,虽然我们学的是佛法,但对于现代科学却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当今时代科技无处不在,千千万万的人都深受影响。佛教徒身处这样的时代,如果对此不闻不问,一直遵循着一些老的观念,想在世间弘扬佛法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想在知识界传播更是困难重重。

 

作为大乘修行人,如果对佛陀生起了坚定的信心,自己的学修也比较稳固,那么稍微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了解整个社会怎样依靠科学运转,之后结合现代科技弘扬佛法,将会帮助到很多众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开放、完全迎合世间也不可取,应该把握好尺度,行持中道。

 

现今,很多高僧大德都对科技感兴趣,有位大德经常修理手表等,法王如意宝也是如此。据说学院没有建立之前,上师老人家经常研究怎样修理收音机,他将诸多零件拆下来再安装上,很多老乡的收音机坏了都去找上师。既然高僧大德们都示现学习世间的机械、电子等科学,我们也没有必要将之全部抛弃。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讲,没有必要学这些世间知识,因为自身尚未打好稳固的佛法基础,学了这些之后很可能被吸引进去,难以自拔。但如果基础已经比较稳固,为弘法利生而学习一些世间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反而会对释迦牟尼佛生起更加坚定的信心。

 

◎本品作业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一品,对缘起空性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了加深理解,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年末之前每位道友需完成一篇关于缘起空性的论文,字数不用太多,关键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我们请水平较高的三四位法师进行评审。我想应该不会有很大困难的,到时你们不要把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全部抄下来啊,当然引用一两个教证还是可以的。(众笑)

 

大家闻思的时候应该经常调整自相续,不要觉得压力大而产生苦恼。你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早上七点钟就要上课,一直上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一点到晚上六七点也有各种课,晚上还有晚自习,每天忙得团团转,作业考试应接不暇。比较起来,我们现在上午只听一堂课,下午只听一个辅导,再就背一两部论,这些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感觉困难其实是没有学法意乐的表现,就像有些居士每周学一堂课也感觉压力山大、特别困难。实际上这都是心理在作怪,对于稍有一点能力的人来讲,学习这些并非难事。

 

希望大家今年学习中观之后,对缘起空性能真正有所认识。虽然我每天事情特别多,也稍微累一点,但一想到你们学习之后,能对释迦牟尼佛和缘起法门生起坚定不移信心,就感到很欣慰。如果你们真正认识了缘起空性,以后无论生活中遇到了任何困难、社会上出现了怎样的动荡,心相续中对佛陀、佛法的信心也不会动摇,弘法利生的盔甲也不会丢失,这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一生当中最大的获得!

 

己二(以教证总结):

 

《心经》云:“无苦集灭道……”

 

经云:“若见因缘法,是人能见佛,亦见圣谛,能得圣果,灭诸烦恼。”

 

《诸法无行经》中云:“文殊,谁见诸法无生,彼乃了知苦。谁见诸法无性,彼乃断除集。谁见诸法涅槃,彼乃现前灭。文殊,谁见诸法无实,彼乃修行道。”

 

《梵王所问经》云:“佛告梵王:‘以此门应知苦非圣谛,知集灭道亦非圣谛。复次云何是圣谛耶?梵王,若苦无起,是名圣谛;集无能起,是名圣谛;见一切法毕竟如涅槃无起灭者,是名圣谛;若知诸法平等无二修于道者,是名圣谛。’”

 

《中观根本慧论》之第二十四观四谛品释终

 

 

 

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96课

 

科判“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

 

现在正在宣讲“无有三宝之过”中的“无有佛宝之过”。上节课讲了其中第一部分“总说佛宝不成”,今天开始讲“别说佛道不成立”。

 

寅二(别说佛道不成立)分二:一、佛与菩提不观待之过;二、精勤修道亦不得成佛之过。

 

昨天分析过,如果有实宗承许万法不空、本体实有,总的来讲,会有佛宝不成立的过失。若分别而言,则会有两大太过:一、佛陀与菩提互不观待的过失;二、即使精勤修道也不得成佛的过失。分析科判非常重要,了解之后理解颂词就不是很困难。

 

卯一(佛与菩提不观待之过):

 

汝说则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而有于菩提。

 

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说法,则佛与菩提就互不观待了,即不依靠菩提就会有佛陀,不依靠佛陀也会有菩提。

 

“菩提”是梵语的音译,意即证悟、觉悟或一切种智。“佛陀”是梵语“布达”的音译,意思是觉悟者、证悟者。比如,在印度示现十二相成道的补特伽罗——释迦牟尼佛,即是证悟者,他所证悟的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就是菩提。显而易见,觉悟与觉悟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说法,一切万法实有不空,关于佛道方面将会有两大过失:

 

一、不依菩提而有佛陀之过

 

“汝说则不因,菩提而有佛”,不观待菩提,佛陀也应该存在了,或者说,会有觉悟者不依靠觉悟也可以存在的过失(颂词中的“因”是观待、依靠之意)。

 

佛陀亦名为“正觉”,“正”有清净之意,即所有烦恼障和所知障全部清净;“觉”是觉性,即觉悟通达万法的真如。整个世间,唯有佛陀才能通达万法的真理。在藏文中,佛、正觉称为“桑吉”,意即,从无明当中清醒过来,遣除一切障碍,通达世出世间一切万法的觉悟者。《皈依七十颂》云:“于所知慧增,摧毁无明闭,正觉如莲启。”意思是,智慧不断增长达到究竟,对一切所知了如指掌,彻底摧毁了所有无明之闭合,就获得了佛果,这样的正觉就如莲花开启一般。

 

既然佛陀即是正觉,就说明佛陀是依觉悟而安立的,佛陀和觉悟互相观待。就像知识分子必须依靠知识来安立一样,如果不具备知识,则不能称为知识分子,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和其身份需要互相观待。

 

如果承许万法不空,那么佛陀也应以自性而存在,无需观待任何他法。如此一来,佛陀不依菩提或遍知智慧也能存在了,但这显然不合理,因为,有了觉悟的境界才能称之为佛陀;如果没有这种境界也能安立为佛陀,那么所有众生也都可以称为佛陀了。

 

二、不依佛陀而有菩提之过

 

“亦复不因佛,而有于菩提”,也会有不依靠佛陀,菩提也应该存在的过失,或者说,会有觉悟不依靠觉悟者而存在的过失。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承许万法不空,那么菩提也应具有自性而不需观待他法,这样一来,不依靠令菩提现前者佛陀,也应存在觉性果位了。

 

但这根本不合理,因为,菩提(觉悟)必须依靠佛陀(觉悟者)才能安立,因为只有佛陀才能通达万法的实相,了知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究竟空性。如果菩提不依佛陀的身份来安立,那它是谁的菩提呢?根本无法安立,成了无依无靠如同石女儿一样的无实法了。

 

◎因具二过,故实有不成立

 

由此可见,如果有实宗承许万法自性实有,菩提和佛陀之间就没有了观待关系,因为自性存在的法无有造作、不能改变,也不依赖于任何法之故。如此一来,就会有同时失坏觉悟和觉悟者的过失。

 

《显句论》中引用了教证“自性非改变,于他不观待”来说明,如果菩提和佛陀具有真实自性,那么因为自性不能改变的缘故,就会有佛陀不依觉悟而有、觉悟不依佛陀而存在、彼此互不观待的过失。

 

但对方肯定不敢这样承认,因为按照《俱舍论》小乘的观点,圆满了三十七道品之后,才能成就正等觉佛陀的果位。由此可见,对方万法实有的观点不能成立。

 

卯二(精勤修道亦不得成佛之过):

 

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

 

藏文译本颂词:

 

若先非佛性,虽复勤精进,

修行菩提道,不应得成佛。

 

如果先前不是佛的体性,那么虽然精进地修行菩提道,也不应该成就佛果。

 

如果万法实有存在,那么首先并非佛陀的修道者,比如一个凡夫人,为了获得菩提果位,无论怎样精进修持菩萨行,也不能获得菩提果位,因为先前的自性永远不可改变的缘故。

 

但这显然不合理,大小乘共许佛陀最初是以凡夫的身份修道,逐渐变成菩萨,最后成为功德圆满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广传》中就讲过很多这样的公案,譬如,世尊在因地时曾转生为义成王子等很多身份,历经了三大阿僧祇劫广行六度、积资净障,最后才获得了正等正觉的佛果。

 

《贤劫经》里也讲了贤劫千佛成佛的种种因缘。有些佛经还对释迦牟尼佛成佛做过授记,如《瑞应经》云:“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表莲灯,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

 

可见,谁都不能否认从凡夫到菩萨,再到佛陀的转变过程,而这种转变只有依靠不实有的缘起空性才能实现。如《法华经》云:“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意思是,应了知万法皆无自性、本体并非常有,佛陀的种性也是从缘起而生,即佛陀的证悟或者说觉悟的历程,全部依靠无实有的缘起而产生。

 

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承许万法本体实有,其本性就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样以前不是佛的体性,后来也不可能变成佛。如果这样承许,就把成佛的整个过程——最初发菩提心、中间历经三大阿僧祇劫广行六度积累资粮、最后断证功德圆满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全盘否定、推翻了。所以,对方万法不空的观点不可能成立。

 

◎深知忆念功德,是信心之源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大家应对佛陀的不共智慧和悲心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前面说过,钝根者是通过学习《释迦牟尼佛广传》了解佛陀的生平,当知道佛陀在因地为了利益众生如何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地广行六度之后,便会发自内心地对佛陀生起敬仰之心。利根者则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反复观察之后,深知“缘起空性”真正揭示了万法的实相,而这一真理唯有佛陀才能证得并为众生宣讲,世间任何学者专家都无法触及,由此就会对佛陀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两种方式,体悟到佛陀所具有的不共特点——广大行和甚深见,深知佛陀为了利益众生所行持的六度万行,任何人都无法做到;佛陀所证悟的“缘起性空”之实相,世间科学家、物理学家等最有智慧的人都无法了知。当对佛陀这些功德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心中真正生起定解之后,就会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如果只是嘴上说佛陀非常了不起,以一种崇拜之心信佛,其实与其他教徒崇拜自己的教主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信心并不稳固,尤其现在社会特别复杂,各种邪说层出不穷,若不了解本师释迦牟尼佛超凡不共的悲心和的智慧,很容易随波逐流。

 

希望大家能牢记这一点,平时对于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没必要经常想,应该时时忆念佛陀的功德,要思维佛陀的悲心到底如何超胜、佛陀所说的缘起法与其他学问的不共之处在哪里……本品前面的颂词“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反复研究分析,最好结合自相续写一些心得体会,这样更能加深理解。

 

如果大家对佛陀生起了诚信、对中观义生起了定解,那么从学院毕业之后,无论在信心上、见解上,还是行为上,都会与很多人不同。现在,你们一定要精进努力,既然来到喇荣佛学院求学,忙一点、累一点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整天闲散放逸,来到这里也没有多大意义。

 

子三(无有因果之过)分三:一、无有罪福作者之过;二、无有罪福也应有果报之过;三、若有罪福果报则应成立空性。

 

丑一(无有罪福作者之过):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如果诸法不空,则无有造作罪业者与造作福德者。不空的法该如何造作呢?无法造作,因为其自性决定的缘故。

 

前面对方向中观宗发太过说: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就“坏于罪福”;如果没有罪福业,那么造恶业感受痛苦、造善业获得快乐就不能成立,这样一来,世人将无恶不作了。

 

现在中观宗反驳说:如果万法实有存在,就永远不会有任何补特伽罗可以造作福德与罪业,即不会有造作罪业者与造作福德者。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要观待所造罪业或福德才能成立,但不空、具决定自性的罪福恒常存在,这样如何造作呢?不可能造作。只有在罪福是空性的前提下,才会有以前没有造作,现在开始造作的现象。比如,一个人以前没有造善业,现在通过造善业获得了财富,之后以此供养三宝、印佛经建佛塔等。如果罪福不空,他以前不造善业,现在也不可能造作,否则本性已经改变了。

 

如果不能造作罪福业,也就不会有造作罪福者。然而,罪福及其作者在世间都是存在的,譬如佛经中讲,给孤独长者供养佛陀喜乐园,让僧众在此讲经说法,这是一种福德业,给孤独长者是造作福德者;大天比丘造了几个五无间罪,大天比丘是造作罪业者。假如罪业和福业都实有不空,就不会有造罪与修福的现象,这样造罪的大天比丘与修福的给孤独长者也就没有差异了,但谁会这样承认呢?

 

所以,只要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不能承许万法不空。如果万法实有不空,造罪者以及造福者则都不能成立。

 

丑二(无有罪福也应有果报之过):

 

这一颂是抉择对方具有失坏因果的过失。颂云:

 

汝于罪福中,不生果报者。

是则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藏文译本颂词:

 

汝许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罪福因所生,果报则无有。

 

如果你们承许诸法实有,那么离开罪福也会有果报了,这样由罪福之因所生的苦乐果报就无从安立。

 

如果对方承许万法实有,那果法也必然实有;如果果法具有自性,就不需观待它的因——善恶业,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作为因的善恶业,其异熟果也会存在。这样一来,果报就成了无因生,但这与世间共称及佛经教义完全相违。

 

也可以从因的角度分析:如果诸法实有,那么善业和恶业也应该实有,既然实有就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样一来,依靠它们就不应该有所谓的果报了。

 

由此可见,如果承许万法实有,无论是因——善恶业,还是果报,都无法安立,成了毫无意义。这样一来,我们每天闻思修行就无有意义了,小乘行人常年在林中修不净观也没有任何作用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果规律是所有内道共许的。既然承许因果,就说明善恶业和果报并非实有。

 

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中说:“如果这样承许,则与世间以及论典之理相违了。”稍懂佛理的人也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那么造作罪业和福德都不会有果报了;即使有果报,也不是从罪业和善业中产生,这样整个因果已经错乱了,会有极大过失。

 

丑三(若有罪福果报则应成立空性):

 

若谓从罪福,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如果说从罪福中产生果报,那果既然从罪福中产生,怎么能说不空呢?

 

如果对方有实宗也承认快乐的果报由善业而生、痛苦的果报从罪业而起,比如,供养佛陀会得相好圆满、生生世世感受快乐;杀害众生会短寿多病、多生累劫遭受痛苦,那你们为什么不承认空性呢?应该承认。如果万法不空,就不可能从善恶业中成熟果报,就像种子只有是空性的,才有机会发芽并成熟果实,如果种子的本体不空,则永远不会变化。

 

本品前面的颂词“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万法的真相就是缘起空性,只有是空性,因果等一切法才得以成立,如果不空,则一切法都不能成立。既然对方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应该承认缘起性空,因为只有在缘起性空的理论下,才能安立万事万物的所有操作和一切因果概念。

 

《显句论》云:“这是空性,因为是缘起故同影像。此外,假设你们承许有自性,那么就对‘请去、请逃、请造、请看、请坐’等世间的名言这些缘起法有妨害。”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百八十节课

 

《智慧品》正在讲“破常因生”。常因生分几个方面,有些外道认为万法由大自在天产生,有些认为万法由微尘产生,还有些认为是由主物产生,但这些统统不合理,所以作者一一地驳斥。

 

驳斥外道的观点,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不可缺少。虽然现在的外道跟古印度外道有些差别,但他们执著的方式大同小异。通过教理驳斥他们的观点,对佛教自然而然会生起正信,自己的见修行果也得以稳固。否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今天你是一个虔诚的佛门弟子,明天受外境的种种诱惑,见解很容易发生改变。所以大家应该通过合理的闻思,以佛教智慧火将邪见种子焚毁无余,对佛法僧三宝生起虔诚的正信。不然,你即生中虽遇到了如意宝般的大乘佛教,可是自相续被邪见所控制,行为被外道所引诱,最后定与佛教背道而驰。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我又不是学大自在派的,为什么要了解他们的观点?”千万不能这样想。因为我们的心特别无常,今年是很好的佛弟子,明年却可能变成一个外教徒。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依传承上师的教言,从理论上进行再三剖析,将相续中的邪分别念逐渐灭尽,这对每一个佛教徒来讲至关重要。

 

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即便是一些圣者,也在不断地闻思,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大家不要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不值一提,所以应该时时刻刻想到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有时间的话,就念诵《随念三宝经》,行住坐卧经常祈祷三宝。我看到很多老修行人,修行非常了不起,一辈子将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修持佛法、利益众生,尽管如此,他们仍在不断地巩固,不断地修学。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修行人,每天不是在搞世间八法,就是在睡懒觉、懈怠散乱,这种人反而认为自己业障已经清净了,皈依三宝只是个形式,供养三宝也不是很重要,要么说一些大话,要么沉溺于迷乱现象中,非常可悲可叹!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有生之年最根本的就是对三宝生起诚挚信心。要想有这种信心,就应该推翻外道的观点,与外道的见解不能混为一谈,始终提醒自己是一个佛门弟子。皈依了三宝以后,阿底峡尊者说,供养三宝不能间断,因此,很多老修行人在吃饭时、睡觉时、起床时,经常念一些偈颂来感恩三宝、忆念三宝、供养三宝,自己的一切威仪摄于三宝的氛围中,在三宝的加持阳光下进行运作。然而末法时代,很多修行人并不是这样,所以我希望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应当时时忆念三宝和祈祷三宝,只有这样,修行才会逐渐归入正道。

 

藏传佛教专门有一个偈颂,不管到哪个寺院或者居士团体,大家在饮用食物之前,都会将献新部分先放在献新杯里,然后念这个偈颂供养三宝。献新杯就是供护法杯,它不仅可以用来供护法,还可以当作供三宝的碗(拉萨等地称之为“献新碗盏”)。现在有些人分别念非常强,认为护法杯就是供护法的,每个护法神要准备不同的杯,不然他们到时候会打架,而且本来是护法神的杯子,如果再让佛法僧三宝用,那肯定不行。这种分别念是不合理的。作为修行人,我们平时喝茶、喝水、吃饭时,应该将献新部分放在献新杯里供上。假如没有条件每顿都供,至少早上起来要供一次,其他时候只是念诵就可以。

 

念诵的偈子是:

 

无上本师即佛宝,

无上救护即法宝,

无上引导即僧宝,

供养皈处三宝尊。

 

用藏语来说,就是:

 

敦巴拉美桑吉仁波切,

秀巴拉美丹秋仁波切,

珍巴拉美根登仁波切,

 嘉内滚秋森拉秋巴波

 

从今天开始,我们暂时规定:出家人和居士团体中,每次吃饭之前,由一个维那师起调,大家一起合掌念诵。凡是有三四个人以上,就应该这样行持。

 

现在很多年轻的出家人,吃饭时没有忆念三宝的规矩,拿起筷子就大口大口吃,以出家威仪来衡量,这是不如法的。按理来讲,出家人吃饭时要先念《随念三宝经》,最后作回向,有很多很多的仪式。以前法王如意宝去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时,许多国外人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一定会共同念供养三宝的偈颂。所以希望大家,包括学院的发心人员,从明天开始,吃饭时要供养三宝。当然,等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再吃,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几个人先吃的话,应该把这个偈颂念一遍。

 

下面我们共同念诵——“敦巴拉美桑吉仁波切,秀巴拉美丹秋仁波切,珍巴拉美根登仁波切,嘉内滚秋森拉秋巴波。”这是用藏语念的,你们实在不方便的话,也可以用汉语来念:“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供养皈处三宝尊。”表面上看,这是很小的一个行为,但实际上,《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笔记》中说,此举有随时不间断供三宝的功德。

 

修行,其实就是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我们出门时也要拿着念珠、转经轮,有时间就多念“嗡玛呢巴美吽”。我最近在看松赞干布的《嘛呢全集》,里面讲了很多很多观音心咒的功德,我真的觉得即使只会念观音心咒,自己也没有白来人间一趟。如果你们没有时间念诵,现在科学比较发达,可以买个念佛机放在家里,这种声音也可以净化你的相续,通过上师和佛菩萨的名号或咒语,分别杂念就能慢慢得以清除。

 

前不久,我给学院的道友发了一些念佛机,如果你们不生厌烦心,还是应该在家里放。(当然,若对佛号生厌烦心,可能你已经着魔了,有点可怕!)不过,念佛机放在家里,有时候也会起到其他的效果。听说有一个居士,自己很信佛,但父母不信,她千方百计劝父母,可是一直说服不了。后来她在佛堂放了个念佛机,是法王念的莲花生大士心咒。有一次她母亲听到了,说:“这个念佛机很好,我也要买一个。”她非常高兴,认为母亲还是可以度化的,没想到,母亲接着说:“它的声音听起来比较不同,肯定可以吓走小偷!”

 

台湾也有一个法师,他的道场非常好,每次讲经说法,很多人从美国、加拿大乘飞机来听。道场的对面好像是个修理厂还是车间,那里的人对佛教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法师经常想:“这些人离我这么近,能给他们结上佛缘该多好啊!”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这个因缘。后来有一次,法师在院子里时,看见来了一个人,法师很高兴,边合十边念阿弥陀佛来迎接他。那个人见到法师,第一句话是:“师父,厕所在哪里?”所以没有缘分的人,即使住在隔壁,离佛法也是咫尺天涯。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与外道的种种不同,应该在身口意上体现出来,若没有这样,平时跟外道或不信佛教的人没有两样,那你的修行境界很难增上。所以,大家要经常祈祷三宝,对佛陀的感恩心永远不能忘。体光老和尚在《开示录》中说:“我们时时处处应有感恩心,且不说成佛大事,就连我们平时喝的稀饭和吃的干饭,它的背后也有无数农民的精勤努力。”唐代诗人李绅曾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很多人从小就会背,一提起来也朗朗上口,但农民在酷暑中耕作的辛劳、一颗一颗粮食的来之不易,恐怕并没有深刻体会。包括我们手里拿着的一本一本书,可以说蕴涵了无数人的汗水和泪水。因此,学佛要有一种感恩之情,应该始终想到佛陀的恩德、佛法的功德,不要对什么都无所谓。作为佛教徒,尤其是作为出家人,我们穿的衣服、享用的饮食,包括学习的法本,是很多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若能常怀感恩之心,自相续才会与佛法融为一体,否则,开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下面遮破外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悉心体会,不要认为跟自己没关系。学习任何一个法,都要结合自相续来修持,若能如此,一切法皆会成为窍诀。否则,就算是最甚深的上师独传教言,对你的相续也不会有半点利益。所以大家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佛法当作学术研究,不然,你的心无法得以调伏,烦恼也无法得以对治。这方面,大家务必要注意!

 

丑二、由彼所生不存在:

 

云何此彼生?我及自在天,

大种岂非常?识从所知生,

苦乐无始业?何为彼所生?

 

由大自在天产生万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他的真实性没有得到确认。本体未得到确认的法,如果还可以产生,那石女儿、龟毛、兔角也可以产生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万法了。所以作者在此问道:“你们所承许的大自在天,到底产生什么样的果呢?”

 

自在天所产生的果,要么是常有,要么是无常,除了这两者以外,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如果对方选择第一者,说自在天产生的是我或微尘等常有果,然后再依之产生其他万法,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无论是能生的大自在天,还是所生的我或微尘,你们都承许为常有,既是常有之法,又怎么会有能生、所生呢?若认为常有因能生常有果,这个说法非常可笑,世间人也不会承认的。

 

如果对方选择第二者,说常有的大自在天虽不能产生常法,但可以产生无常法,这种说法也不合理。因为外境诸法依各自因缘而生,眼等诸识是缘外境而生,众生的苦乐感受也是由无始以来的业力所生,《无量寿经》云:“善恶报应,祸福相承。”《泥犁经》亦云:“善自获福,恶自受殃。”行善获得快乐,造恶感受痛苦,这是无欺的因果规律,并不依赖于自在天的操纵。麦彭仁波切说过:“哪怕获得一瞬间的快乐,也是往昔所造善业之果报;哪怕感受一瞬间的痛苦,也是以前所造恶业而导致的。”诸法均由因缘所生,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找不到所谓的自在天,故不能将之作为万法之因。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说:“与刃药等联,黑者伤及愈,无关之木块,何不执为因?”黑者(人名)被刀砍伤后,伤口愈合与医生的药物有关,若将无关的木块或石头执为愈合之因,这根本不合理。同理,众生的苦乐感受是各自的业力所现,若将无关的大自在天执为因,这是说不过去的。

 

现在也有个别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但不知他们的上帝到底是常有还是无常。如果承许为常有,那常法怎么样创造万物的,这个问题需要加以分析。我没有精心研究过他们的宗教,但像佛教一样经得起任何理证观察的教义,恐怕很难以找到。当然,他们所崇拜的上帝,跟此处的大自在天还是有一定差别。

 

在古印度,确实有信奉大自在天的教派,他们把大自在像作为供养对境,佛教的布日巴尊者就曾有调伏大自在像的经历。布日巴尊者是那烂陀寺一位著名的班智达和大比丘,后来因行持密宗至高无上的行为,显现上时常喝酒,行为不太如法,最后被僧团开除。之后他经常显示各种神通神变:有一次坐船没有钱,船夫要他立刻下船,他手指恒河,河水即刻向上倒流,他站在恒河上,顺流而上,直抵对岸。还有一次,他去一个酒家喝酒,卖酒女问他要酒钱。当时太阳挂在正中,他说:“太阳的影子什么时候移过我,我什么时候给你钱。”他显示神通把太阳定住了,整整三天没有移动。当地的时间因此而发生了错乱,后来国王亲自出王宫,替他付了所有的酒钱。

 

不久,尊者来到一个地方,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大自在天石像,他用契克印想毁坏它,但石像却纹丝不动、完好无损。尊者非常奇怪,绕着它上下观察,发现它顶端有一尊很小的观世音菩萨石像,也有人说是具光佛母像。尊者把它轻轻移开,大自在神立即现出真容,恳求尊者不要摧毁石像,他将依照尊者的教导奉行。(其实我们身上应该戴一些观音像、具光佛母像、莲花生大士像、金刚橛像等。一个人护身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人不信佛教,即使有些信佛教,也觉得戴佛像是多余的事情,千万不能这么想。当然,极个别人脖子上戴的像,可能有三四斤重,好像把诸佛菩萨都挂在身上了,走路摇摆的时候,身上就不停地“叮咚叮咚”……)尊者命令道:“从今以后,你必须供养一百个僧人,不再接受杀生祭祀的供品。”大自在神说:“印度的佛教不久就会毁灭,不过乃至佛教毁灭之前,我会尽全力供养僧众。”这样承诺以后,尊者当即从所在地方消失,化为一座巨大石像,自此,他的真身没有再出现过。

 

还有一个尊者叫乍南达日巴,他是恩扎布德的传承弟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当时尼泊尔有一座大自在的相(标志),神秘莫测,变化多端,若有人在它面前以坚固的信心祈祷,就能获得眼通,并马上成就细微的怀业、增业、诛业。它的存在对佛教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尊者为了调伏该地的外道,便动身前往尼泊尔。那天,正在这座标志物前虔敬供养的,有包括三大国王在内的成千上万的人。尊者来到那里,用契克印一指,这座大自在的标志物当即倒塌。(莲花生大士的契克印,是降伏鬼神的手印。一般来讲,有修行境界的人依此手印可降伏外道魔众,非常有加持力。)尊者对它吹一口气,它立即化为粉末。人们见到他超凡的行为,纷纷向他顶礼、皈依。

 

在历史上,印度和尼泊尔的大自在神像非常多,现在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也有很多大自在的标志、石像等。但据我了解,他们只是把大自在当作圣尊来供养,并没有说他是万物的创造者。

 

还有,我们学院经常念的“怀业祈请文”,很多人叫“大自在祈祷文”,最初不知道谁翻译的。但这里的“大自在”,是指获得身心自在,因为里面有九本尊的祈祷文。这可不是大自在天的祈祷文,大家要注意啊!(众笑)

 

丑三(大自在不能作为能生)分二:一、宣说过失;二、遣除周遍之谬论。

 

寅一、宣说过失:

 

若谓因无始。彼果岂有始?

 

对方若许自在天是万事万物的因,那自在天无始以来就应该一直存在,他未造万物之前和已造万物之后应该无有变化,否则,就不是常有、唯一的法了。如果万法的创造者自在天无始即有,那么他所生的果——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也应成无始以来就存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法的因完全具足,一点违缘也没有,果又怎么会不存在呢?诚如法称论师所言:“若因全具足,云何彼果灭?”

 

然在现实生活中,自在天所创造的果不可能永远存在。一个人刚才很痛苦,现在又很快乐,过一会儿可能又很痛苦;有些人不久前在这里听课,今天已经离开了人间,而剩下的有些人,《入行论》没讲完之前肯定也会去世,是同一个因所造,就不该有这些变化,也不能说这个人50岁,那个人15岁,而应该是所有的人同岁。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切万法并非自在天所造,而是以各自因缘产生的。

 

通过中观这种推理,我们完全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谬之处,这样一来,即使有些外道说“我们教派如何如何好”,自己也不会轻易相信,而是会详细观察“你们基道果是什么样的?见修行果又是如何?世俗谛和胜义谛怎么安立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智慧的人不会融入他们的宗教,而没有智慧的人很容易人云亦云,犹如山上的经旗一样,风怎么吹,他就怎么飘,非常可怜。

 

总之,大家一定要了解,大自在天绝对不是万法的因。不然的话,快乐痛苦、春夏秋冬等不可能有迁变,应该有这个过失。

 

寅二、遣除周遍之谬论:

 

彼既不依他,何故不常作?

若皆彼所造,彼需观待何?

 

对方说:“大自在天虽然是常恒的,但创造万物时需要观待他缘,故而不一定恒常生果。因缘一旦聚合,大自在天就创造万法,如果因缘不聚合,大自在天也无能为力。”

 

这种说法不合理。既然你们许大自在天不依他法,是独一无二的万法创造者,那他生果怎么还需要观待其他呢?再说,假如他能创造万法,为何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因缘呢?只要他需要,应该就可以让严冬开鲜花、酷夏下大雪,这一切他都有能力创造的,还需要观待什么呢?

 

因缘聚合就能生果,因缘不聚合则无力生果,在这个过程中,自在天根本起不到什么用。《中论》云:“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既然不能决定生果,那干脆不要说是自在天创造的,执著自在天为因,岂不是以非因为因吗?众生的苦乐变化、春夏秋冬的更替,一切都是依靠各自的因缘,而非所谓的大自在天。《释量论》中说:“何有何变因,此外执余因,则于一切法,诸因成无穷。”倘若执著非因为因,产生诸法的因就应成无穷了。比如苗芽本来依靠种子而生,若不以种子为因,反而在种子以外说石女儿是它的因,或者自在天是它的因,或者说上帝是它的因……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如此一来,因就成无穷无际了。这种观点,对方也不会承认的。

 

若依缘聚生,生因则非彼。

缘聚则定生,不聚无生力。

 

接下来再继续破斥:假如你们说大自在天需要因缘聚合才能生果,种子、阳光、水分、农民劳作等聚合时,自在天能产生庄稼,这些因缘若不具足,就无法创造出庄稼,那这样的自在天有什么用呢?如果一切依赖于因缘聚合,因缘不聚合,即使来一百个自在天,也不能让石头生出苗芽、寒冬盛开鲜花,那为什么说他是万物的创造者呢?可见,一切果的生因唯是因缘,而不是自在天。

 

当然,这种因缘也非如外道所许,是恒常实有的法。《四百论》云:“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为了生起果法,因才得以生起,所以因决定为无常性。这个道理,三千大千世界中,唯有具通彻无碍智慧的佛陀才能照见,除此之外的仙人、声闻缘觉,都没办法了知,故唯有佛陀才能称为“如来”。

 

学习这些法之后,有善根、有福报的人,会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他所宣讲的缘起法生起不共的信心、不退转的信心。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寂天菩萨等大德的推断结合起来,对世间事物的真相进行判断,就会发现只有佛陀的说法千真万确,其他任何说法都经不起观察,这一点利根者会深信不疑。

 

以前舍利子是十分傲慢的外道,有一次他看见马胜比丘的威仪调柔寂静,便好奇地问:“你平时学的是什么法?”马胜比丘说偈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意即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我的上师大沙门——本师释迦牟尼佛,经常宣说这样的道理。舍利弗听后大有感悟,遂放弃一切外道禁行,和目犍连一同皈依佛陀,最终二人皆证圣果。所以对利根者而言,听到佛教因缘生法的规律后,就会了知其他学说没有任何价值了。

 

既然万法的产生源自因缘聚合,万法毁灭源自因缘消散,自在天又起到什么作用呢?一切万法于胜义中都不生不灭,世俗中依靠各自因缘而产生——外在的因缘如种子产生根、茎、花、果,内在的因缘则以无明为主的十二缘起产生轮回,除此之外,认为有一个自在天在幕后操纵指挥,这是绝对不可能有的。

 

若非自在欲,缘生依他力。

若因欲乃作,何名自在天?

 

再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在天创造万物时,是没有欲望而随随便便生果,还是依自己的欲望来操作的呢?

 

如果说自在天并不是由欲望支配而生果,则说明万法是由其他因缘产生。但这个对方也不承认,因为他们认为自在天有意识地创造万物。如果说自在天依欲望而生果,那大自在天就不自在了,因为他被欲望所控制、所牵引,怎么能称为“自在”天呢?你们认为大自在天是“大自在”,其实他一点都不自在。就像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修行人,但其实每天被分别妄念束缚着,修行一点也不好。

 

通过这种观察可以了知,世间上并没有一个万物的造作者,也没有什么天生的东西。有些人认为天生的东西应该存在,实际上这只是未经观察的说法而已。汉地有一位盘圭禅师,有次来了一位弟子向他请示:“我天生暴躁,不知道该如何改正?”禅师说:“那你发脾气给我看一看。”弟子说:“我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禅师告诉他:“这说明你的暴躁不是天生的,它只是因缘所生法。如果你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通过这种开示,那人马上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发脾气了。

 

我们这里个别人也是这样,觉得:“我天生性格不好,天生爱发脾气,你们最好不要惹我,我就像毒蛇一样!”其实根本没有天生的脾气,你又不是大自在天的妹妹——也不是大自在天的哥哥,加上一个哥哥,不然有些人不舒服,开玩笑!

 

 

 

回目录

 

 

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95课

 

在本品开头有实宗提出,如果承许万法为空,就会有无有四谛、有境智慧、八果、三宝、因果、世间名言六大太过。针对对方这些发难,中观宗一一进行了驳斥。现在正在宣讲“广说回遮他宗之过”中的“无有四谛之过”。

 

“无有四谛之过”的科判和颂词,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如果有实宗承认一切万法不空,则具有无有四谛的过失,这是从直接回遮对方观点的角度理解;二、中观宗承许万法为空,不会有“无有四谛”的过失,这是从间接角度理解。

 

上节课讲完了“无有四谛之过”的第一部分“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今天学习第二部分“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丑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分二:一、无见苦谛之过;二、无其余三谛有境智慧与四果之过。

 

科判意思是,如果对方承许万法实有,就会有“无有有境智慧”的过失,或者说,中观派承许万法为空,不会有“无有有境智慧”的过失。当然,从回遮对方太过的角度,第一种理解可能好一点。

 

寅一(无见苦谛之过):

 

若苦定有性,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其性不异故。

 

如果苦谛决定有自性,那么它先前不为有境智慧所见,于现在又如何见呢?也不能见,因为苦的本性不变异的缘故。

 

前面讲过,要想出离轮回,必须先认识苦谛,然后为断除集谛而修持道谛,最后就会现前灭谛。因此,首先一定要认识苦谛,但如果按照有实宗万法实有的观点,承许苦谛有实质性的本体,那么就像以前从没见过苦谛一样,如今也无法重新认识它。为什么呢?

 

◎苦性不变异,故无法见

 

“其性不异故”,如果痛苦无有本体,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认识其本性则是合理的,但如果痛苦实有,其本性就会始终安住于自性而不能迁变,以前如何,现今亦如何,这样一来,与其观待的有境智慧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即以前没有认识痛苦的本性,现今也不可能重新观待因缘而现见苦谛之本性。

 

比如,大小乘都认为,资粮道和加行道没有真正现见苦谛,见道时方认识痛苦的本体。按照《俱舍论》的观点,见道时缘三界依次会生起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此时就是现见苦谛。但这种现见苦谛只有在苦谛无自性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如果苦谛不空,本体实有,那么在资粮道、加行道时未见苦谛,见道、修道时又如何能见呢?也不应见。因为,既然对境苦谛的本体不曾变异,即无任何改变,与其观待的有境智慧又怎么会有不见和见的变化呢?也不应该有。前面再三讲过,万法因为无实有本体,才会有所谓的缘起或者说改变,也即从以前对苦谛的不认识变为现在认识;如果万法实有,则不会有任何变化。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过一个公案:难陀刚出家时没有出离心,世尊以威力把他带到天界、地狱之后,他才生起了视整个三界犹如火宅的真实出离心。正因为痛苦无自性,他才有从先前不认识轮回痛苦,到后来认识痛苦的变化;如果苦谛不空,那么难陀后来也应像最初一样无有出离心了。

 

《显句论》云:“假设认为:先前苦已成立,是没有了知的自性,后来才了知通达。那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难道不是自性已安住了吗?自性是什么?它就是在世间中真实存在,如火的热性一样不变异。何时自性不变异,那时痛苦先前不是了知的自性,后来也不该了知。”

 

◎苦谛可见,说明苦谛无实

 

然而,对方是不敢承认无法见苦谛的,因为小乘等内道宗都承许见道时就会现见痛苦的本体。既然如此,就不能说痛苦实有;如果实有,见道时也不能见苦,这样就违背了对方自宗的教理。

 

因此,中观宗并没有对方所说的“有境智慧不存在之过”,反而他们自己具有了这样的过失。因此,对方应该放弃这种恶见,了达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缘起空性之甚深义。

 

寅二(无其余三谛有境智慧与四果之过):

 

如见苦不然,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就如见到苦谛不合理那样,断除集谛、证得灭谛、修持道谛,以及获得的沙门四果也都不合理。

 

本颂的推理和前颂一样。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承许万法实有,那么就如同先前未见到苦谛,后来也不可能彻见一样,对方先前未断集谛、证灭谛、修道谛、获得预流果等沙门四果,后来也不可能断除、修证以及获得。

 

前面分析过,如果苦谛实有,那么凡夫位时不能见苦谛,圣者位时也不应见到苦谛,或者说,以前理论上不了知苦,以后也不应该了知。比如很多道友以前不知道轮回的过患,学佛或出家以后也不应该了知,因为其本性不能变异的缘故。但这根本不合理,大家通过闻思修,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轮回是苦。

 

◎类推其余三谛、四果

 

以此类推,若承许其他三谛和沙门四果实有,都将具有同样的过患。怎样推呢?

 

首先,如同见苦谛不合理一样,断集谛也不合理。如果集谛实有不空,那么在加行道时集谛——业和烦恼没有断除,得圣者果位时集谛也不应该断除。为什么呢?“其性不异故”。

 

其次,就像见苦谛不合理那样,证灭谛也不合理。如果灭谛实有,凡夫地时未现前灭谛,获得圣果时也不应该现前,因为“其性不异故”。

 

最后,就像见苦谛不合理那样,修道谛也不合理。如果道谛的智慧实有,那么以前没有修道的智慧,以后也不会有,或者自相续中以前未断的烦恼,依靠修道也不可能断,但这显然不合理。

 

另外,以前未现前沙门四果,以后也不应该现前(四果都在见道以后安立)。为什么呢?因为,沙门四果依靠四谛而现前,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承许四谛等诸法实有,那么所修、所灭、所证就会因为实有而无法变异,这样先前四果没有现前,以后也不可能变化而现前。

 

由此可见,如果按照有实宗所许的诸法实有之观点,那么见苦谛、断集谛、证灭谛、修道谛,以及现前沙门四果这些概念、道理、安立方法等等,都会被彻底摧毁。然而,作为佛教徒,谁也不会否认释迦牟尼佛所安立的基道果,如果对此一概否认,不可避免会有极大过失。

 

因此,要想掌握佛法的精要,一定要懂得缘起空性,否则是无法通达的。

 

子二(无有三宝之过)分三:一、无有僧宝之过;二、无有法宝之过;三、无有佛宝之过。

 

丑一(无有僧宝之过)分二:一、无有四果之过;二、无有僧宝之过。

 

寅一(无有四果之过):

 

这一颂也讲无有四果之过,与前一颂是否重复了呢?并不重复,前面讲四果是与四谛有关,即从修证角度分析,四谛是四果之因,破了四谛也就破了四果;此处是从四果与三宝关系的角度分析,即四果圣者属于僧宝。所以,虽然都讲四果,但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故没有重复的过失。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感觉好像重复了。大家学习经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从不同反体、侧面、角度衡量的情况,对此要学会分析。

 

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

 

如果诸法的自性是决定的,那么先前不可得的四果,如今又怎么可得呢?

 

如果有实宗仍一味地耽执诸法具有决定自性、非缘起性空,我们就可以驳斥说:因为沙门四果——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和阿罗汉果,在凡夫位时以自性而不可得,后来见道时这四果又怎么能获得呢?也不应该获得。不得之因与前面的推断一模一样。

 

比如,对于预流果圣者而言,他当凡夫的时候通过精进修道,最后见道时就真实现前了预流果。之所以他能得到预流果,就是因为四谛等诸法无有本体、缘起性空,故而通过了知苦谛、断除集谛、修持道谛,最后可以现前预流果的果位。如果万法实有不空,其本性就不会有任何变异,这样他以前未得到预流果,以后也不会得到。一来果、无来果,以及阿罗汉果也可以同样类推。

 

总之,如果对方承许万法具有决定自性,那以前未得四果,以后也不会得到,这样就完全破坏了他们自宗所安立的四果僧宝。如果对方承许见道后可以获得四果,就说明万法是空性的。

 

由此可见,无论从所证、所修,还是所断等任何角度分析,实有之法都不可能存在。否则,四谛就无法安立,依四谛而现前的四果智慧以及果位也都无法现前。

 

寅二(无有僧宝之过):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则无有僧宝。

 

没有四果也就没有得四向者。因为不存在八圣的缘故,所以不会有僧宝。

 

如果四果不存在,就将导致四向也不存在,因为四果依靠四向而有,四向也依靠四果而安立,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如果四果四向都不存在,获得这八种果位的八种圣士补特伽罗也都不存在了,这样一来,就无有所谓的僧宝。为什么呢?

 

因为对方承许僧众有凡夫僧和圣者僧,如果沙门八果都不存在,那么圣者僧(八圣贤)也就不存在了,这样一来,小乘宗所谓的僧宝概念就被摧毁了。

 

如果三宝中的僧宝不存在,那如何皈依三宝呢?所以,中观宗并没有毁谤三宝的过失,反而是对方所持的万法不空之观点,将他们自己推向了毁坏僧宝的深渊。

 

执持实有的观点非常可怕,智者应该彻底摒弃。

 

丑二(无有法宝之过):

 

无四圣谛故,亦无有法宝。

 

没有四圣谛的缘故,也没有法宝。

 

既然无有四谛、僧宝,所谓的法宝也不应该存在,推理方式与前一样。前面小乘宗对中观宗发太过说:你们承许万法为空,故无有四谛,亦无有法宝。现在中观宗驳斥说:你们承许万法实有,故四谛无法安立,由此法宝也不应该存在。为何这么说呢?

 

法宝一般是指教法与证法,究竟而言,法宝是指依道谛而现前的灭谛。既然断苦、灭集、修道后现前的灭谛是法宝,那么没有了四圣谛,当然也就没有了法宝。

 

虽然人们所见的经书等文字相,也可称名为“法宝”,但实际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法宝,只是因为它们是现前真实法宝——灭谛的因,故把因安立为果名,而称之为法宝。就像虽然可以把《中观根本慧论》等经论取名为中观,但实际上,这些文字并非真正的中观,只是从因的角度取名为中观,即只是一种名相上的安立。真正的中观是佛的智慧——远离一切戏论的中道智慧,也即佛说的缘起性空。

 

所以,如果承许万法实有,四谛就无法安立,这样一来,真正的法宝——灭谛,或者说相续中断除障碍的抉择灭1就不可能存在。

 

[1] 抉择灭:是以智慧断除所断后,而离开烦恼系缚的一种灭法;是依靠无间道无漏智慧力远离所破有漏法的一种无为、常有、善事的灭。

 

去年我们讲《俱舍论》的时候,这方面有过一些辩论,当时大家学得特别认真,但现在可能有点忘了吧,希望你们能经常把法本拿出来翻看一下。如果打好了《俱舍论》、中观、因明的基础,看显宗方面的书就会非常容易。

 

丑三(无有佛宝之过)分二:一、总说佛宝不成;二、别说佛道不成立。

 

寅一(总说佛宝不成):

 

无法宝僧宝,云何有佛宝?

 

没有法宝和僧宝,怎么会有佛宝呢?

 

如果对方承许一切万法不空,就不会有四圣谛,也不会有僧宝(八圣者)和现前灭谛的法宝。如果没有法宝和僧宝,也就不会有佛宝。为什么呢?

月称论师说: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肯定得到过沙门四果中的一果。也就是说,佛陀在现证佛陀的旅途中,必定当过僧宝,也必定通过修持现前过法宝(灭谛)。可以说,法宝和僧宝的究竟是佛宝,如果没有法宝和僧宝,佛宝就成了无因之果,如此也就失坏了佛宝。

 

综上所述,如果对方承许万法实有,四谛、三宝等就都不能成立,但对方肯定不敢这样承认。由此可见,对方的观点根本无法立足。

 

 

 

 

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94课

 

现在正在宣讲“广说回遮他宗之过”的第一部分“无有四谛之过”。此科判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上节课讲了第一部分“无

 

有外境四谛之过”的“略说”,今天开始讲“广说”。

 

寅二(广说)分四:一、无有苦谛之过;二、无有集谛之过;三、无有灭谛之过;四、无有道谛之过。

 

卯一(无有苦谛之过):

 

前面有实宗提出:如果中观派不承认万法实有存在,将一切立为空性,就会有无有四谛、三宝、因果,乃至一切世间名言的过失。

 

中观宗首先回答对方“无有四谛”的问难,回答时从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首先宣说无有苦谛之过。如颂云: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定性无无常。

 

如果痛苦不从因缘而生,怎么会有痛苦呢?佛陀说过,无常的意义也就是苦的意义,如果万法有决定自性,无常就不可能成立。

 

中观宗驳曰:如果你们认为万法不空、实有存在,就等于承许痛苦等不从因缘而生了(上节课分析过,“依因缘而生”与“空性”“中观”都是同一义)。如果“苦”不从缘起而生,那痛苦怎么可能存在呢?不可能存在,因为无常之义也即苦的意义。

 

也就是说,对于诸法是无常这一点,对方不得不承认,“无常”和“痛苦”两者是同体关系,凡是无常,皆为痛苦;凡是痛苦,皆为无常。如果对方认为痛苦成立,就要承认万法是无常或者缘起;如果认为万法具有恒常自性,那么痛苦就不可能成立,因为这种所谓的痛苦无有观待,如同虚空中的鲜花一般。但说众生没有痛苦显然不合理。

 

◎诸经论对“无常是苦义”的分析

 

关于“无常是苦义”的道理,很多佛经论典都可以印证。如《杂阿含经》云:“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曰:“佛陀云:苦谛乃刹那无常之自性。”《显句论》云:“如果何法有自性,那就不是缘起,不是缘起,就不是无常,如空中鲜花不是无常。”《中观四百论》亦云:“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意思是,名言中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而无常法必定有坏灭损害,凡有坏灭损害就不是真正的安乐,故说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

 

有些人可能不认同这一观点,觉得无常的不一定就是痛苦的。关于这个问题,印顺法师的《中观论颂讲记》中做了很好的分析:“快乐是无常的,变动不居的。才以为快乐,一转眼起了变化,立刻就失坏快乐而悲哀了,所以乐受是坏苦。平庸的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然而不苦不乐是行苦。行就是迁流变易,无常生灭的;在不知不觉间,走向苦痛。如大海中无舵的小舟,随风漂流;船中的人们,尽管熟睡得无喜无忧,等到船触着了暗礁,船破人没的悲哀就来了。所以,享八万四千大劫福报的非想非非想天的有情,在他泯除想非想的差别,住在平等寂静的定中,没有一般的苦乐。可是时劫迁流,不断的缩短他的生命,这也到底在苦的圈子里。”

 

可见,世间虽然有些人事物能让我们明显感受到痛苦,而有些不仅不会带来痛苦,反而带来快乐,但这些快乐都是短暂而无常的,终究会变成苦。比如,一个人虽然现在身体很好,但可能突然就生病了,感受难忍的病苦,即使没有突患疾病,一直处于不苦不乐的状态,但也时时不离行苦,身体必会逐渐衰败而最终变成苦。如《入中论自释》中云:“于日日中恒为苦苦坏苦之所逼恼,迄无超出轮转之期。”

 

总之,如果承许万法有决定自性、本体不空,则因为无有变迁的缘故,无常义就会被毁坏无余,这样痛苦也将不复存在,但这根本不合理。

 

卯二(无有集谛之过):

 

若苦有定性,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以破空义故。

 

如果痛苦有决定自性,它为何要从集谛中产生呢?不应产生。如果从集谛中不能产生痛苦,也就没有所谓的集,因为若承许“苦实有还从集谛中产生”已经破坏了空的意义之故。

 

所谓集谛,即指烦恼和业,它是痛苦之因。如果按照有实宗的观点,苦的本体不空、实有,那么苦就不必观待任何因缘,这样它就不可能从其因缘——集谛(业和烦恼)当中产生,由此,集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实际上,所谓集谛,只有在空性基础上才能安立。换言之,只有承许万法为空,说痛苦从集谛中产生才具合理性。比如,一个人前世造了杀害牦牛等恶业,这些业力导致了他现在身体的病苦。正因为痛苦的本体是空性,才可以说他今世的苦来源于前世的恶业,即集谛才可以成立。反之,如果痛苦不空,实有存在,它何必依靠因缘(集谛)而产生呢?根本不需要。如果痛苦不从集谛而生,集谛就无法安立,因为苦和集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

 

总之,如果苦谛(果)实有,集谛(因)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说实有的果从因中产生,则是于理不容的。由此可见,苦谛和集谛都不可能具有自性,否则就是对因果的极大破坏,也破坏了空性的意义。

 

卯三(无有灭谛之过):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

汝著定性故,即破于灭谛。

 

如果苦有决定自性,则不应有灭谛,因为你们执著定性的缘故,也就破坏了灭谛。

 

中观宗在阐述对方具有失毁四谛之过的时候,全部是从苦谛自性实有的角度破。此处中观宗亦提出:如果有实宗承许苦有决定自性,本体不空,就已经破坏了灭谛,即与不承认灭谛一模一样了。

 

◎为何苦实有,就失毁了灭谛

 

因为,所谓灭谛是指灭除了自相续的痛苦,现前了寂灭的实相。如果痛苦具有真实不空的本性,那依靠任何对治方法,苦的本性也不可能灭;只有痛苦的本体无实有,才会有灭除的机会。因此,如果对方始终耽著于苦谛的自性存在,将永远无法灭除苦谛。

 

比如,水泡、阳焰和彩虹因为不实有,所以依靠因缘很快便会化为乌有;如果它们的本体实有,那不论依靠什么对治法也不可能将其毁灭。又如,因为病苦不实有,所以通过打针、吃药等治疗方法或者念经消除业障之后,就会有病愈的机会;如果病苦具有实性,那不管怎样治疗、对治,它也不会消失。

 

同样的道理,如果对方认为苦等一切法不空,实有存在,就等于说灭谛不存在了;如果灭谛不存在,自相续中的烦恼永远不可能被灭掉,这样一来,阿罗汉果也成了无有,但有实宗肯定不敢这样承认。

 

◎以生活体验来了知

 

如果承许诸法实有,痛苦等一切法就永远没有变化的机会,但这显然违背了现实,任何人都不会承认的。比如,有的道友昨天心情特别烦乱,不想听课也不愿参加辅导,但今天就心开意解了,发愿从现在起一定要好好闻思,精进努力!可见,我们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包括有些法师,乃至有些大成就者也会有这种情况。从很多大德的传记来看,他们也是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正因为是空性,内外各种因缘聚合时,痛苦和快乐才会显现。这一点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体验。

 

◎中观宗的回遮智慧

 

在这一品中,对方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万法皆空,就会有四谛等一切名言法皆不成立的过失。开始很多人可能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啊,如果一切法都空掉了,那么苦、集、灭、道如何安立呢?

 

当对方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龙猛菩萨把他们的能立作为所立来进行破斥:如果承许万法不空,具有决定自性,就不会有所谓的苦谛(无常),并且苦谛也不能从集谛而生,也不会有修道的道谛,以及灭苦后现前的灭谛。而只有诸法为空性,依靠因缘才会有苦谛;有了苦谛,才会有集谛、灭谛和道谛。

 

由此可以看出,龙猛菩萨的智慧是非常尖锐的。

 

卯四(无有道谛之过):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藏文译本颂词:

 

道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如果道谛有决定自性,就不会有修道;如果道谛可以修习,就不会有决定自性。

 

所谓道谛也没有实有的本体;正因为是空性,依靠真实见等才能产生新的认知,使相续中以前没有的功德通过修道而生起,这一点每个人都可以现量感知到。比如,很多道友刚来学院时什么都不懂,通过几年精进闻思,相续有了很大改变,且对自己一生该如何修道,也已了然于心。如果道谛有决定自性,它就是恒常之法,这样一来,新的修道就无法进行,即没有什么可修的了。但谁会否认以修道而成就这样的因果法呢?

 

◎以五道为例说明

 

佛教大小乘所有的道可包括在五道当中,五道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如果资粮道或加行道有固有的本体,即具有恒常自性,那再怎么修行也不会有任何用处,因为无法改变其性质而进入上上道之故。

 

正因为道谛无有自性,修道的功德才可以在众生相续中产生:首先,一个人精进修持之后,相续中可以生起资粮道的境界;继续修持,加行道的各种功德就会纷至现前;再不断修行,就能生起见道的无分别智慧;见道以后再继续修持,修道和无学道的功德便会在相续中次第生起。

 

不仅大乘行人这样修道,小乘行者也要依此修道方法获得成就。既然可以修道,就说明道谛并非实有;如果实有,大小乘的所有宗派,包括外道在内的任何一个修行者都无法修行了,因为无论如何修,相续中都不会生起毫许功德,但这显然不合理。

 

◎因为性空,故修道功德不会唐娟

 

修道的目的是去除痛苦,如果苦谛和道谛都有决定自性,那无论怎样修道,苦的本体也无法去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修道,每个人都能明显感知到痛苦正在逐渐减轻。比如,很多道友刚来学院时烦恼特别粗重,对上师三宝也没有什么信心和恭敬心,但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修,相续变得越来越调柔,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愈发稳固了。之所以会有此变化,就是因为苦谛和道谛没有自性,依靠修道因缘,自相续的智慧等功德自然而然就会现前。

 

个别道友可能觉得:自己在家时特别有智慧,境界也不错,出家之后好像越修越差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你以前从未观察过自己的身语意,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个好修行人,现在通过大乘各种修法断除了一些粗大烦恼之后,以智慧详细观察自相续时,就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故而觉得自己很差劲。这就像得了重病的人没去医院检查之前,没觉得自己病得很重,检查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这里也有病,那里也有问题,病得非常重。所以,并不是自己越修境界越低了,只是看到了以前未发觉的过失而已。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其实也是修行增上的一种标志。

 

总之,正因为道谛没有实性,才可以修持。也可以反推,因为可以修持的缘故,说明道谛没有决定的自性。

 

寅三(摄义):

 

若无有苦谛,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

 

如果没有苦谛,也没有集谛与灭谛,那么可以灭苦的道谛究竟要到达什么境界呢?

 

有实宗认为中观宗承许万法为空则毁坏了四谛,但通过以上观察,恰恰是有实宗不空的观点毁坏了四谛。因为,如果诸法不空,就不应该有苦谛、集谛和灭谛;如果没有这三谛,那么断除苦谛和集谛、趋向灭谛的道谛又将趋向何方呢?也不可能存在,如同虚设。

 

◎认清苦集,才会一心修道

 

无论小乘还是大乘,都非常重视四谛修法。修行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苦,知道三界轮回皆为痛苦,就像世间人的说法“思想上要先认识”。如果不认识苦,觉得现在有吃、有穿,所住的寺院非常庄严、生活特别美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样对轮回不可能生起厌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永远也无法获得解脱。

 

实际上,贪恋轮回就像一个人被关在监狱里,不但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在里面过得特别舒服,对其赞不绝口一样,这是非常愚痴可怜的!所以,首先一定要认识苦谛,知道无论外器世界,还是有情世界,一切万法都是痛苦的本性,这样才会想法设法出离轮回。

 

我们现在正在观修《大圆满前行》里的轮回痛苦,希望大家不要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上,而要从心坎深处觉得,不管转生在六道的哪一处,除了痛苦以外不存在少许的安乐。相续中具有这种定解非常重要!

 

认识苦谛之后,就要寻找痛苦的来源: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产生,平白无故现前,它们都是依靠烦恼和业力显现的。而要想灭除痛苦,就应当断除苦因——集谛,就像散发毒气的毒树是从根部长出,要想除去毒树,必须斩断它的根一样。

 

如何断除集谛呢?必须依靠修道,修道圆满就能断苦、灭集,最后现前灭谛。譬如,要想斩除毒树的根,必须依靠一些工具,当用这些工具把树根彻底铲除之后,毒树就不会再生长了。

 

在断苦灭集的过程中,必须实际修持。在修持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次第,遵照次第逐步修持之后,自相续中的业障烦恼先会被压制,最后就会被彻底斩断。佛陀这些教言都是真实不虚的。

 

◎四谛修法之重要性

 

四谛修法非常重要,很多大德都专门宣讲过。历代无数修行者都是依循四谛之道而获得成就的。比如米拉日巴尊者,最初他烦恼深重,杀了很多人,后来依靠修道获得了无上的果位。米拉日巴尊者说71:我本是一个业力深重的凡夫,如果每个凡夫人能发自内心地诚信因果,并像我这样刻苦精进,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71]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凡夫众生的意境,上师仁波切您最初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

 

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者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这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片虔诚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为什么这么说?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滔天大罪,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而别无出路了,于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为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发自内心对因果深深诚信,像我那样刻苦精进,凡是有毅力的凡夫人都能做到,这样一来,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希望大家也能依循这样的四谛之道精进修持。其中,首先认识苦谛至关重要,如果觉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过得非常幸福快乐,就会被困于轮回而永远无法出离。其实,人类现在所享受的安乐是非常低劣的,这种乐并不真实可靠,最终都会变成苦。

 

综上所述,若按照有实宗自性实有的观点,就会有失毁四圣谛的过失,而依照中观宗之见,则可以依靠空性建立名言中的如幻四谛。

 

 

 

 

中论讲解

 

龙树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 注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顶礼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93课

 

今天继续学习第二十四品《观四谛品》,现在正在宣讲“返其过失”当中的第一部分“说他宗有过失”。上节课讲了其中的第一个问题“毁坏一切因缘之过”,今天讲第二个问题“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子二(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这样一来,也就破坏了因果、能作、作者和所作法,还毁坏了一切万物的生灭。

 

这一颂是承接上一颂继续分析:如果万法果真像有实宗所许的那样自性存在,就都不需要观待因缘了;若不观待因缘,则破坏了所有的因法和果法,也破坏了能作、作者和所作法,如是则毁坏了万事万物的产生和毁灭,这样一来,世间所有的概念都不能成立了,会有极大的过失。

 

比如,灰色种子(因)和绿色青稞(果)因为无有自性,故之间依靠因缘缘起可以如梦如幻地产生。如果种芽具有实有的自性,就无需观待因缘了,这样种子生苗芽的因果就不能成立;如果春种秋收不成立,那么能作——种地所需的各种工具、作者——耕种的农民、所作法——秋天收获的青稞果实等,都不应该有了。

 

以这样简单的农民种庄稼的例子便可推知,如果万法具有自性,那么因果、能作、作者、所作法就会全部失毁;如果对此全盘否定,世俗中万事万物最初产生、最后毁灭的现象也都不应该有了。

 

◎以瓶喻说明

 

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和《显句论》都以瓶喻来说明此理。

 

《中论释》云:“这样一来,包括以缘起的作用而产生的果法——瓶子之类的物品,果法之因——陶泥等等,作者陶师,作为能作的棍杖、轮盘,作为所作的瓶子,甚至涵及到诸法万物的生灭,以及自因缘而生的果法也都被全盘否定了。如果首先果法瓶子的自性存在,则因为不需要因法的缘故,所以陶泥等等的果法——瓶子也就不存在了。但是,类似‘陶泥等等的果法不存在’,以及‘在以后因缘聚合之时所生成的果法也不存在’的说法,纯粹是对因果的毁谤。在四部大疏中,对此都有明确阐释。”

 

《显句论》云:“假设妄加分别瓶子自性存在,那么当时自性存在的瓶子,还有什么必要依靠泥土等因缘呢?所以它们不存在,所谓瓶子之果无因也不合理。如果瓶子不存在,那么作者陶师、工具轮盘等及造瓶子的所作也不存在,由于这些不存在,也就无有生与灭。如果无有生灭,那么果又岂能存在?为此,如果承认万法有自性,那就破坏了果等一切。因此,如果承认万法有自性,对你们来说一切都不合理,对于说空性的我们,这一切都合情合理。”

 

总之,如果按照对方观点,工人制造产品、农民耕种作物、牧民放牧、挤奶、做酥油等等所有的因果、能作、作者和所作法,乃至生灭等一切世间名言都将毁坏无余。

 

对方能否这样承认呢?当然不能,如果否认了人们现量所见的一切万法,破坏了所有的名言概念,不说学过宗派的人,甚至世间最愚笨的人也不会认同。由此可见,对方承许诸法实有的观点具有极大过失。

 

下面宣讲,自宗承许万法无自性,没有任何过失的道理。

 

癸二(说自宗无过失)分二:一、抉择中观正见;二、宣说缘起空性。

 

此科判的两个颂词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熟记并详加分析。虽然《中观根本慧论》的四百多个颂词都很重要,但其中关键的一些颂词,还应特别予以关注。

 

闻思中观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虽然字面解释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要深入进去,让法义触动自己的心。如果内心没什么感觉,一直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即使天天闻思修行,对法义的印象也不会很深,不久后便会遗忘。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最关键、最重要的颂词在心中扎下根,使它永远拔不出来。这样自己的身语意等各方面定会受益匪浅。

 

子一(抉择中观正见):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一切因缘所生之法,我说它们都是空性,也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我”可以指龙猛菩萨,因为龙猛菩萨是根据佛经而宣说一切万法是空性;也可以指佛陀,因为佛陀在《楞伽经》《大般若经》《宝积经》68等经典中都有“一切因缘所生法皆为空性”这样的教言。《般若灯论》69和《显句论》70中都引用了很多教证来说明。

[68] 《楞伽经》云:“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

《大般若经·不可动品》云:“善现,本性空中,因缘不可得,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亦不可得。善现,本性空中,从缘所生诸法皆不可得。”

《宝积经》云:“诸识同幻化,是释尊所说,彼所缘亦而,决定同幻事。”

 

[69] 《般若灯论》中引用教证:如经偈言。从缘不名生。生法无自体。若有属缘者。是即名为空。世间出世间。但是假施设。其有解空者。名为不放逸。如楞伽经说。自体无起。体无起者。如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空。若言从缘生者。亦是空之异名。何以故。因施设故。世间出世间法。并是世谛所作。如是施设名字即是中道。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云何名中道。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所谓诸体无起无不起。非有非无。非常非无常。非空非不空。修中道者。观察之时。不见眼有体。不见眼无体。乃至色受想行识不见体。不见无体。又如宝积经说。佛告迦叶。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二中间。则无色无受想行识。如是中道名为得证实相方便。

 

[70] 《显句论》中引用教证:如世尊说:“何法缘生彼无生,彼生自性即非有,依于缘生说彼空,了知空性不放逸。”《圣楞伽经》中也云:“大慧,念及自性无生,我说诸法无生。”

 

我们现在所见的一切法,都依因缘而起,本体皆空,这也是现代物理学所说的诸法之现象和本质。也就是说,诸法真正的本质就是空性,其现象就是凡夫根识前所现的各种缘起假相,它们全部是一种假名。

 

◎各注疏的解释

 

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云:“作为中观派的自宗[我],将自缘起而生的一切法,都解释为自性本体为空。自缘起而生的法,只不过是依靠其自身的设施处而安立的假名而已,如同马车一样。所谓缘起性,也就是远离常断有无等边戏的中观道之真实大义。”

 

又云:“如果诸法的自性存在,则缘起不合理;反之,如果诸法自缘而起,则不应该存在自性。哪怕其中一个条件不具备,诸法就不会产生,因为这一切都是依靠因缘而显现的,所以这种现分是以他法伪装而成的,这种虚假之法并不存在自性。依靠因缘缘起的现分是虚伪或者可以说是世俗名言中安立的法(也叫做世俗法),它是由现分与自性不成立的法相聚合而成的,所以是远离了有无的中观道,如同水月等等一般。”

 

也就是说,从因缘而生的现分称之为缘起,但这是从假立角度讲的,从本质上观察则为空性。世人可能对既有显现又是空性这一现象感到很奇怪,难以理解,就像《定解宝灯论》中所说:“显现空性双运等,仅是宗派术语义,纵经百年勤思维,若无宿修成熟因,具大智慧极精进,然却不能通达也。”意思是,对于不可思议的现空无二双运理,如果以往自相续对此深义未曾修习,现今即使智慧广大、精进修习的人也不能如实通达。但实际上,万法的本性即是如此。

 

《显句论》中云:“凡是空性就是依缘假立,空性真如安立谓依缘假立依于车轮等车的支分而取名为车,依于它自己的支分而假立,那就是自性无生,自性无生,就是空性,具足自性无生之法相的空性安立谓中观道。”意思是,由各种器具、零件组成的马车,除种种支分法以外并没有实体,所以“马车”只是假名。同样,因缘所生的法无有自性,也只是一种假名,这就称为真正的中观道,即中观的意义。

 

◎何为中观义

 

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是中观,有些人认为既不上去,也不下去,居于中间就是中观。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这些都不是中观。

 

什么是中观呢?“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万法都由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皆为空性,这就是佛陀大沙门所宣说的般若空性,也即中观之义。或者如《宝积经》所说:“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二中间,则无色无受想行识,如是中道名为得证实相方便。”意思是,有是一个边,无是一个边,智者不住二边,也不住中间,了达无色受想行识,这样的中观道就是证得实相的最胜方便。或如《三摩地王经》中云:“有无是二边,净不净亦尔,是故有智者,离边不住中。”或如《般若经》云:“云何名中道?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意思是,什么是中道呢?不是有生,也不是无生,超离了有无等一切边,就是所谓的中道。

 

◎空性、缘起、中观是同一义

 

实际上,空性、缘起、中观这三者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因为,一切缘起法皆为空性,而空性也不离缘起,只不过空性是从诸法本体角度讲的,缘起是从现象角度讲的。譬如,说眼睛能见到瓶子等显现法,是从缘起显现角度而言;说它们是空性,是从本体角度而言。

 

《般若灯论》引用了《楞伽经》的教证对此做了说明:“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空,若言从缘生者,亦是空之异名。’”意思是,佛告大慧菩萨,一切法全部是因缘而产生,所谓因缘产生实际上是空的一种异名。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亦云:“所谓的‘中观’‘空性’与‘缘起’三者,本来就是同一含义,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所以,我们说证悟了空性、证悟了缘起性,或证悟了中观,意义没有什么差别。这一颂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认真体会什么叫缘起性,什么叫空性。

 

◎以比喻说明缘起空性义

 

关于缘起性空的道理,《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以水月的比喻做过说明,论云:“……在现见了如水月般的世俗实相之时,从月影之现分而言是世俗谛,从月轮无实空性分而言是胜义谛。”

 

我在《旅途脚印》中也引用过全知无垢光尊者《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教言:二谛并非如同牛的两角般分开存在,见到世俗谛实相时,犹如水中所现月影,月影显现为世俗,月亮无实有为胜义,此显现与空性无二,称为二谛双运。

 

◎缘起性空亦是大圆满之义

 

当时我在《旅途脚印》中还引用了尊者七宝藏之一的《胜乘宝藏论》的一个教证“从世俗显现分称为任运顿超,从空性胜义分称为本来清净。所谓二谛,并非异体,是同一本性、不同反体的关系,如同一人既是婆罗门,也是具戒者。”意思是,大圆满所讲的“本来清净”,是从万法本体空性角度而言,而“任运自成”是从万法缘起显现角度而言;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是大圆满最重要的修行;本来清净就是彻却、直断,任运自成即是托嘎、顿超,这二者也是从胜义和世俗角度宣讲的。

 

此外,我在书中还引用了荣素班智达《入大乘论》的教证“证悟二谛无二,能了达法与法性无别,此人可称为具大圆满见行者。”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证悟了法和法性,那么此智者也证悟了二谛。法和法性就像刚才无垢光尊者所说的婆罗门和持戒者的关系一样:一个人既可以叫婆罗门,也可以叫持戒者,婆罗门和持戒者只是他的两个不同反体而已。

 

总而言之,所谓中观,就是名言中如梦如幻地显现,故而不堕入断边;胜义观察时本体丝毫不成立,故而不堕入常边。说自己通达了中观、大圆满,或者缘起法,怎么说都是可以的,因为都是指已经真正通达了佛陀所讲的究竟胜义。

 

◎对佛生起不退转信的因缘

 

世间任何智者都难以领会缘起性空之理,这唯是佛陀的不共特法。因此,很多中观论典开篇都会赞叹佛陀及这一特法。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回诤论》的教证“空自体因缘,三一中道说,我皈命礼彼,无上大智慧”来赞叹佛陀。意思是,缘起空性道与中观道无二无别,我(龙树菩萨)至诚皈依顶礼能宣说此理的无比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亦云:“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中论》开篇就说:“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这三个教证都是从缘起空性角度赞叹释迦牟尼佛。

 

一般来讲,钝根者是通过阅读《释迦牟尼佛广传》等经论,了知佛陀在因地时所具有的布施、持戒、安忍等超胜于凡夫的功德之后,对佛陀生起信心。利根者是通过闻思中观等了义经典,了知佛陀是唯一证得万法究竟真相者,他不仅自己通达了甚深的缘起空性,还对世间千千万万的迷惑者进行宣讲,令众生破迷开悟……对此产生定解之后,就会对佛陀的智慧、慈悲等一切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通过了解佛陀的功德而生起智信非常重要!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顶礼膜拜,也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以一种夸张的语言赞叹佛陀非常了不起,佛陀的功德第一……这种感性的信心并不可靠,很快就会被消磨殆尽,真正依靠智慧产生的信心才牢不可破。而要想对佛陀生起不退转信,通达缘起空性至关重要。

 

当然,想真正通达这一佛法精要并不容易,大家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不仅要精进地闻思修,还应经常祈祷佛陀。以前法王如意宝从印度回来之后,安排学院道友开始辩经,并要求辩论之前要念诵《回诤论》和《中观庄严论释》中的顶礼句来祈祷佛陀。法王讲中观论典之前,也会先念一遍《中论》的顶礼句来祈祷释迦牟尼佛。

 

◎须知的要点

 

总而言之,修学中观之人,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缘起性空,了知这是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的精要,也是中观的精华义。通过什么方式了达呢?需从名言缘起和胜义空性两个角度抉择,而要想真正通达此理,对佛陀生起恭敬心和信心极为重要!

 

如何生起信心呢?应当了知,唯有佛陀才能真正了悟缘起空性,才能宣讲胜义谛和世俗谛,将万法的真相和盘托出。自古以来,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无数智者专家,但谁也没有发现这一万法实相。他们创造的各种学说理论根本经不起时间检验,无一不被后人推翻,而佛陀以金刚语宣讲的缘起空性,因为没有半点过失,故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任何智者,以再敏锐的智慧观察,也丝毫撼动不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唯有依靠佛陀所宣说的缘起空性,才能真正脱离轮回苦海;依靠世间学说,终究于解脱无益。

 

人生转瞬即逝,以后你们能否再有机会学习中观很难说。希望道友们通过这次学习,都能明白缘起空性的道理,继而对佛陀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即使你在学院什么都没学到,但只要明白了缘起空性,在阿赖耶上种下此等宝贵种子,也是你一生当中最大的收获!

 

子二(宣说缘起空性):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没有一法不从因缘中产生,所以一切法没有不是空性的。

 

如果深入剖析就会了知,整个世间没有一法不是依因缘而产生,因此,不空之法毫许也不存在,一切万法皆为空性,并由此而远离了一切过患。

也就是说,人们日常所见的瓶子、柱子、山河大地等一切外境,以及眼识、鼻识等所有根识,也即内外所摄的一切法全部由因缘所生,不由因缘而生的法(如外道所说的常有自在而产生、无因无缘而产生,或者以常有微尘而产生)根本不能成立。

 

《中观四百论》云:“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意思是,一切有为法并非为自体的存在而生起,而是为了产生果法而生起,并且随着果法的产生,其自体也会坏灭,因此,任何法都不可能存在常有、实有的体性,而决定为无常之性。除佛以外,无有余者能如实了知,故而称为如来。有些人认为虚空应该是常有的,但实际上,所谓的常法虚空根本不存在。

 

《显句论》引用了《中观四百论》的教证“见所作无常,谓非作常住,既见无常有,应言常性无。愚夫妄分别,谓空等为常,智者依世间,亦不见此义”和世尊的教言“智者悟缘起,非有依边见,知有因缘法,无因缘法无”,以此说明了,不是缘起的法丝毫也不存在,因为缘起就是空性,故非空性的法丝毫也不存在。

 

宗喀巴大师的《理证海》中也引用了一个佛经教证“智者通达缘起法,不依一切边执见,了知诸法因缘生,不得无因无缘法”。

 

以上教证都说明了,内外所摄的一切法没有一个不从因缘而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不管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一切万法都是运动的,没有一法固定不变。既然没有一法常有,或者说没有一法不从因缘而生,万法的本体就都是空性的,因为空性和因缘生本是同一义。

 

以前学院有一位嘎巴堪布,他给我们讲法时,特别喜欢引用刚才那个教证(“智者通达缘起法,不依一切边执见,了知诸法因缘生,不得无因无缘法”)。嘎巴堪布是法王如意宝在石渠求学时候的金刚道友,法王如意宝的传记里也提过他。原先他住在摩尼宝附近的一个土房子里,现在已经圆寂了。我们在他老人家面前听过《三戒论》和《大幻化网光明藏论》等很多法,还听过一些辅导、传承。记得他留着一个短短的胡子,时不时地摸一摸。

 

癸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

 

子一(无有四谛之过)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丑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寅一(略说):

 

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如果一切法不空,就无有生灭,这样也就没有四圣谛之法。

 

前面有实宗向中观宗发难说:“若一切皆空,不生亦不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认为中观宗承许一切万法皆为空性,就毁坏了生灭,也毁坏了四谛法。

 

针对这一责难,中观宗反驳说:这些过失完全属于你们自己,因为,一切法如果都是不空的本体,皆具有自性,则因为于缘起不容的缘故,所以既不会有生成,也不会有坏灭。如此一来,也不应该有四圣谛法了。下面广说时会具体分析,此处不做详述。

 

在本品的开头,对方认为中观派特别坏,因为如果说一切诸法都是空性,那么生灭、四谛等一切法都不应该存在了。此处中观宗站出来以同样的方式开始反驳。双方这种辩论方式挺有意思的。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百七十九节课

 

下面的科判是“宣说能害”,也就是说,承认诸法有自性不合理,否则于理证、教证有妨害。

 

庚三(宣说能害)分三:一、由因建立空性;二、由果建立空性;三、成立之摄义。

 

辛一(由因建立空性)分二: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分三:一、破无因生;二、破常因生;三、摄义。

 

在有些讲义中,此科判安立为依靠中观三种因来破斥,即观察因之金刚屑因、观察本体之大缘起因、观察果之破有无生因。抉择空性的论典中,中观共同五大因[1]用得比较多,比如,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龙猛菩萨的中观诸论用了金刚屑因和破有无生因,《中观庄严论》用了离一多因,《中论》用了大缘起因……依此来破斥一切实法。

 

有人可能认为:“既然要破的是诸法实有,为什么《入中论》、《中论》、《四百论》等中观论典中,首先破诸法产生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有为法的法相是生、住、灭,如果抉择诸法不生,自然就没有它的安住和毁灭。众生执著的对境是有为法,如果有为法都不存在了,对它的本体和果就不会产生强烈执著。

 

很多人没有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的分别念,怎么样也空不了,始终被执著束缚着,非常苦恼。在古代,人们看得不多,听得也不多,不会有什么大的痛苦,而现在的人随着科学发展,表面上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可是内心却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苍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物质条件相当圆满富足,但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多,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痛苦得不得了,最后不得不自杀。

 

因此,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想获得快乐、安逸、舒适的生活,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一直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这样的生活谁都不愿意过,然而很多人由于业力现前,对如幻的对境耽著不舍,从而招致层出不穷的痛苦。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来认识佛教,尤其是金刚屑因[2]这种推理非常殊胜,它就如同金刚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般,能摧毁各种邪见执著,无论是什么样的科学力量,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我们在知识分子面前弘扬中观空性理,靠的不是信仰或崇拜,而是确凿的依据、可靠的推理。此处的逻辑推理叫金刚屑因,通过这样的观察方式,抉择万法在名言中如梦如幻、无有自性,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这种境界若能得以成熟,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违缘痛苦,自己也有坦然面对的能力和勇气。

 

因此,之所以要破一切万法的产生,就是为了对无生的境界有所认识。若能通达无生空性,不仅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还会给现实生活带来无穷饶益。既然知道了它的价值,被烦恼束缚的严重患者,为什么不吃这样空性的妙药呢?

 

癸一、破无因生:

 

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

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

 

世间上有形形色色的外道,其中的顺世外道,以前在印度比较兴盛,如今在世界各地,类似的观点也比较多。它最初的来源是这样的:往昔阿修罗与天人作战时,由于天人本性相信因果等善法,不愿意杀害阿修罗。当时有一天尊认为,如果这样下去,天人恐怕会一败涂地,于是撰著了一部无有前世后世的邪论。后来此观点传播于人间,形成了所谓的顺世外道。(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前世后世不存在,包括在座的有些道友,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人只有一世,所以应当尽情享受,不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

 

顺世外道为了证明前世后世不存在,以一正理、三比喻、四相来安立自宗。一正理,是前后世肯定不存在,因为现量没有见到之故。三比喻是:1)无有因的比喻,如草地上长出蘑菇;2)无有果的比喻,如灰尘被风卷走般不复存在;3)无有本体的比喻,外道典籍中说:“日升河水向下流,豌豆圆形刺尖长,孔雀翎艳等诸法,谁亦未作自性成。”太阳东升西落、河水从高处流下、豌豆是圆形、荆棘刺是尖的、孔雀的翎羽五颜六色,皆是自然而然形成,并非人工所造,所以万法是无因产生。

 

这种说法非常可笑。虽然太阳从东方升起不是谁牵上去的,河水向下流不是谁引下去的,豌豆是圆形不是谁抟成的,刺又长又尖不是谁削的,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也不是谁画的,但这些并非无因而生。顺世外道的观点,我们讲《中观庄严论》等时也破斥过,麦彭仁波切说:“他们宣称只许现量、不许比量,但在以理立宗时,却说前世后世不存在,因为没有见到之故,这难道不是比量吗?”而且,若许现量不见的法就不存在,那你自己的肠子你见过吗?明天的事情你见过吗?祖祖辈辈的事情你见过吗?假如这些没有见过,是否也要承许为不存在呢?

 

现在有许多这样的人,声称前世后世不存在,就是因为看不见。如果存在必须要被看见,那电磁波、原子、原子核、电子、夸克等,这些能被看见吗?你们若认为肉眼虽然看不见,但通过科学仪器可以发现,那么同样,前世后世肉眼看不见,但依靠种种依据也可以印证。

 

所以,对方的观点没有任何道理,大家对此要有坚定的信解。否则,很多人从小就受一些教育的影响,对生死轮回、业因果半信半疑,这样的话,会给自己的解脱带来很大障碍。如果你真的存在一些邪见,那不妨与有智慧、有正见的人进行辩论,不要埋在心里面。埋在心里面的话,永远都有一个疑团,逐渐逐渐就会变成“绝症”。

 

其实,认为万法无因生的观点,不要说是学过宗派的人,即便是普通的农民也不会承认。农民春天播下青稞的种子,经过精心耕耘,秋天就可以收割庄稼,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任何一个法,只要有因就能生果,因发生变化时,果也随之变化,这是一种因果规律。理自在法称论师说:“若此有彼生,若此变彼变,说此是彼因,此于彼亦有。”这样的因果推理说得非常好。因和果的关系是有因定生果,一旦因发生变化,果也随之而发生变化。譬如,种子被火烧焦了,就不可能产生苗芽,恶业通过忏悔得以清净,就不会成熟果报。这种因果观念在世间也是存在的,有些人为什么不承认呢?

 

大家应该反反复复观察,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邪见。如果你觉得前世后世不存在、业因果不存在,这种邪见以潜藏或现行的方式在你相续中存在,那务必要加以遣除。说实话,我非常担心有些人,他们对佛教的教理不是很精通,虽然剃光头入了佛门,或者受了居士戒,但心里还存在百般怀疑:“我今生造恶业,来世会不会成熟啊?人到底有没有前世后世啊?”如果这样认为,说明你非常愚笨。因为在正理面前,因果规律无法推翻,无法推翻的东西你还不承认,你不是愚者是什么啊?

 

对方争辩道:“如果说因果是存在的,那种子为何不具足果的所有特征呢?比如,莲花的种子只是灰色的一小粒,上面根本没有莲根、莲茎、莲花、莲叶等差别相,既然二者如此不同,种子又岂是枝叶花果的生因?”

 

这种说法很荒唐。莲花、莲根、莲茎等的因,在种子上其实也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并不是以现行的方式存在,不然,种子上有花蕊、花瓣的话,那它就变成花了,我们没必要求果了,献花的时候,供养一粒种子就可以,不必非要花钱买花。如此一来,世间人为获得果实而辛辛苦苦收集种子,此举就成了徒劳无益,如月称论师言:“世间为求果实故,不应多门收集种。”

 

既然因上没有果的差别相,那因是不是不能生果呢?并非如此,这一点,我们讲大缘起因时也会剖析。因若不存在,果是不能产生的,但因生果只是一种因缘显现,此甚深奥秘在其他论典中也会宣说。因此,大家应该知道,顺世外道所承认的无因生不合理,是极其低劣的见解。

 

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

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对方又问:“假如种子有莲花茎叶的不同差别因,那这些差别因又是谁来造的呢?”外道认为是上帝、梵天、帝释天所造,这样比较有说服力,但若这一点也不承认,岂不是证明诸法是无因而生?

 

答曰:这些差别因没有常有的作者,也没有无常的作者,它只是由往昔的不同因而来。种子有生根茎叶的不共能力,这是一种缘起法,《解义慧剑》云:“缘起生诸法,皆具依自体,住不共法相,坚硬湿热等,名言此法尔,不可否认也。”因为构成万法的四大有不同法相,例如水是湿润性、地是坚硬性、风是轻飘性,诸法各自因的功能不同,故呈现的果也是各种各样,这就是万法的名言规律。

 

对方继续问:“何故因生果?”既然因中有产生种种果法的功能,为什么它只产生同类的果呢?譬如,小麦的种子为什么只产生小麦,而不产生莲花呢?

 

答曰:“从昔因力故。”原因很简单,每个法并非有能生一切的功能,有实法的特性只是安住于自己的本体,如《释量论》云:“有实依自性,安住各本体。”火安住于火的本体,水安住于水的本体,糖安住于糖的本体,不可能从糖中产生酸菜,也不可能从石头中产生苗芽。往昔因力如何,所生之果也如何,尽管外缘能产生一些影响,比如所加的肥料不同,庄稼的味道就有所不同,但它的同类因只能生同类果,这不用观待任何法。

 

所以,诸法并不是无因而生,它必须观待各自的因。如果我们遇到有人声称无因生,有能力的话,一定要推翻他的观点。世间上的白天光明、夜晚黑暗,夏天满山鲜花、冬天光秃秃的,这些现象都跟因缘有关,不观待因的法,就会有恒常有或恒常无的过失。《中观庄严论》云:“不观待他故,应成恒有无。”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也说:“无因不待他,应常有或无。”一切法皆依赖于因缘,若不观待因缘,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众生也会看不见。因为这些众生并没有转生到地狱、饿鬼,而偏偏来到了人间,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这就是一种共同因缘。如果没有共同因缘,我们便无法缘取这些众生,《入中论》云:“众生无因应无取,犹如空花色与香。”

 

当然,在抉择胜义时,这种因缘也是戏论,也要远离。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能取所取消于法界的智者,可以通达这样的境界,但我们现在还不可以,故千万不要持无因生的观点。麦彭仁波切说,在所有的见解中,最低劣、最可怕、最有害的,就是顺世外道的观点。如果认为没有因果、不信善恶,平时就会无恶不作。现在社会伦理道德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见解有误,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一世,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为了快乐而不择手段,根本不顾长远的利益。

 

其实,万法有各自不同的因,这是一种名言规律,也是四理中的法尔理。所谓的四理,指观待理、作用理、法尔理、证成理。观待理是了知何因产生何果;作用理是了知何果观待何因;法尔理是一切万法的法性规律;证成理是这样的规律依现量和比量来证成,明显的部分依靠现量,隐蔽的部分依靠比量。这四理在《解义慧剑》中讲得很详细,学习这些以后,对认识业因果和诸法法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因生果是一个必然规律,杀生、抽烟、喝酒、造恶业必然引生不快乐的果,磕头、念经、行持善法必然引生快乐的果,芝麻的种子必然生芝麻,萝卜的种子必然生萝卜,为什么会这样呢?任何人也无法追究,因果规律唯有佛陀才彻知。但不管怎么样,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你造了业因,肯定会感受业果。《分别善恶报应经》云:“若修善业感可爱果,若造恶业感非爱果。”这一点没有任何欺惑,大家务必要坚信不疑。如果你随学顺世外道或无神论的观点,一辈子就会无恶不作,最终感受果报时,自己也会后悔莫及。就如同一个人不信法律而杀人放火,最后被关进监狱时悔之晚矣。所以,大家一定要对因果观念有不可动摇、不被他转的坚信,作为一个学佛人,若连这一点理念都没有,形象上再怎么做得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意义!

 

癸二(破常因生)分三:一、破由大自在所生;二、破由微尘所生;三、破由主物而生。

 

子一(破由大自在所生)分三:一、大自在不成立;二、由彼所生不存在;三、大自在不能作为能生。

 

丑一、大自在不成立:

 

自在天是因,何为自在天?

若谓许大种,何必唯执名?

 

胜论派与吠陀派将大自在天作为圣尊,认为他具有清净、应供、常有、唯一、一切的作者这五种特征,他既是器世界的因,也是有情世界的因,就像有些宗教认为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一样。

 

古印度确有这样的说法,但现在的印度教崇拜多尊天神,认为梵天创造一切,遍入天维护一切,大自在天毁灭一切,此说法与这里有点不同,寂天菩萨所针对的是古代大自在派。在印度和尼泊尔,学大自在派的人非常多,我以前也看到过,他们有些行为非常可怕,每次要共修的时候,就在前额中间画一个红点,并在水池里撒很多红色的鲜花,然后作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还要念诵一些名号,甚至极个别人不惜自焚,将自己作为牺牲品作祭祀,以获得所谓的解脱。

 

在印度,各种外道比较复杂,对于他们的观点,许多论师都进行了驳斥。那现在还有没有这些外道呢?我曾问过居住在印度的有些藏族人,(飞来一只苍蝇,上师念“嗡玛呢巴美吽……”,念了三遍就飞了,上师笑道:“也许是大自在派的一个外道到这里来听经。”)当时法王如意宝也问过一些人,他们各有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说:“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所驳斥的外道,现在不是很多了,可是静命论师在《中观庄严论》中驳斥的外道,现在还是比较多。”我当时就想:法称论师与静命论师所破的外道基本上一样,为什么他们这样说呢?我也不是很清楚。

 

不管怎么样,大自在派在外道中势力比较强大,他们最不好的行为是在节日里杀生对圣尊供养,此举世界上的很多宗教都不认可,尤其是与佛教的理念完全相违。其实,对一个宗教而言,只要不伤害众生,行为上有一定约束,大家还是不排斥的,但如果见解和行为不如理,那它的教派就不得不遮破了。

 

怎么样遮破呢?中观师首先问:既然大自在天是万事万物之因,到底什么是大自在天呢?

 

对方回答说:“创造万物的大自在天,也可以叫地水火风四大种。”(他们可能觉得,不论是身体还是物质世界,都是不离地水火风,否则有形的色法没办法形成。)

 

中观师驳斥:“何必唯执名?”名言中,我们也承许四大种是诸法的因,但你们为什么要把它称为大自在天呢?你们所许的大自在天,与我们佛教的地水火风,只是名称上不同而已,意义完全是相同的,如此一来,你我互相辩论就成了无义之举。

 

在座的道友中,学大自在派的应该没有,以后也不一定会学,但若对佛教没有生起坚定的定解,以后很可能被对方的巧言花语所惑,将学佛的理念完全舍弃,然后趋入他们的宗教。因此,大家一定要对佛教的见解有所了解,不但是了解,还要经常在心里发愿。以前上师们说过,我们皈依时,并不是口头上说皈依三宝,也不是在包里揣一个皈依证,逢人就说“我皈依过了,上师叫什么什么”,这些表面行为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从内心中发起对三宝的皈依之心。

 

有些前行教言中有个很深奥的窍诀说,刚开始修行时,一定要励力祈祷上师。无论上师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观想在自己的头顶,然后猛厉祈祷:“请上师加持我,让我的心与法相融!”如果你修人身难得,就祈祷“一定要让我生起人身难得的定解”;如果你修无常,“一定要让我生起无常的观念”;如果你修中观的无我空性,“一定要让我生起这种空性的见解”……以强烈的信心来祈祷,观想上师融入自己的身心,然后从皈依开始修。

 

修皈依的过程中,许多上师在教言中说,首先在自己前面放一个佛像,皈依佛时,合掌猛厉地祈祷:“我从现在开始,皈依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诸佛,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佛陀,绝不皈依其他外道本师、主尊!”皈依法时,心里想:“佛陀您所宣说的解脱津梁之教法和证法,是我终生的依处,除此之外的乱七八糟的世间学说,我绝不皈依!”皈依僧时,再次地想:“从今以后,修学佛法的大小乘僧众是我的道伴,除此之外的世间恶友,我再也不去交往!”发起这样坚定的誓言后,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我们了解了外道的观点后,就能真正明白佛教徒自己本有的见解。这样的见解乃至生生世世都不能失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违缘,都应像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一样,不被外缘的水磨掉、风吹掉。否则,见解不稳固的人,听到外道似是而非的道理,很可能就随波逐流,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扎下稳固的修学基础。

 

外道认为大自在天是万法之因,如云:“蛛为蛛网因,水晶水亦尔,根为枝末本,此是众生因。”他们说蜘蛛是蛛网的因,水晶是水的来源,树根是树枝的根本,同样,一切法的因就是大自在天。但我们通过正理来观察时,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合理的。

 

无心大种众,非常亦非天,

不净众所践,定非自在天。

 

怎么不合理呢?因为这样一来,大自在天的法相就不存在了。

 

你们认为大自在天是唯一的,但地水火风大种数目众多;你们认为大自在天有思维、发心,但地水火风却是无情法;你们认为大自在天是常法,但地水火风没有一个是常有的;你们认为大自在是应供的天尊,但地水火风经常被众生践踏,甚至以不净粪撒在上面,如果说地水火风就是大自在天,那我们在路上走来走去,就是在大自在天的头上走来走去了。因此,通过方方面面的观察可知,大自在天根本不是四大种。

 

彼天非虚空,非我前已破,

若谓非思议,说彼有何义?

 

此外,大自在天也不是虚空,因为虚空无有动摇,而万物的造作者肯定有动摇;大自在天也不是神我,在本品前面,神我已被遮破完毕;如果说大自在天是不可思议的,那你们又怎能了知他具足五种特征以及他的作用?假如无法了知他,你们称之为作者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有些宗教虽不信仰大自在天,但依靠这种推理方法,也可以推翻他们造物主的说法。我们学习中观,应对佛教生起正确的见解,虽然世界上学佛的人不是很多,但佛教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超越其他任何宗教和世间科学。医学、逻辑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海洋学、化学、电学等,尽管发现了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人类社会有一定贡献,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一些便利,但心的奥秘和前后世、业因果的问题,这些学科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根本无法企及,有时候还会闹笑话。心的本体和奥妙,世间人皆无法品尝它的味道,不要说胜义中光明与空性双运,仅仅是名言中心的特点、分类、本体,他们也是无法了解。

 

学佛的人,尤其是如理如实修行证悟的人,在这个世间上寥若晨星。全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回教,我看过一些资料说,基督教有19.6亿多人,回教有11.7亿多人,佛教有3.6亿多人,印度教有7.6亿多人(虽然人数比较多,但未立为三大宗教之一),部落教有2.7亿多人,不学宗教的有7.7亿多人,这是前几年的统计数据,当时世界人口约65亿人。可见,不学宗教的人不是很多,但在学宗教的人当中,学佛的比例却不太高。中国宗教局的领导曾在一次讲话中说,光中国学佛的,就有1亿多人,但个别资料显示,这只是统计的数字,其实还有很多公务员、领导不敢明目张胆学佛,所以加上未统计的学佛人数,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其实,学佛是很快乐的,我们今生拥有暇满人身,又值遇了大乘佛法,没有随学不承认前世后世的外道,这是相当难得的福报。如果你们以前不懂佛教的道理,皈依了三宝以后,人生方向应该重新改变。比如你30岁之前为自己而活着,皈依佛门以后,要为了众生而活着。学佛一定要学大乘佛法,一心一意为了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这样发心才是顺解脱分善根。否则,为了自己而积累福报,就算整天在学《入行论》,意义也不是很大。

 

遇到了大乘佛法,是我们的一种荣幸,大家一定要有利他心及空性见。我再三强调过,这两个根本窍诀始终都不能忘,有了空性见的话,不会特别执著如泡影一般的万法;有了利他心的话,每天活着就是为了众生,不可能围绕自己的利益而造恶业。所以,这两个关键窍诀,大家永远应该记住!

 

[1] 共同五大因: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破四句生因、大缘起因。之所以称为“共同”,因为是中观二派(自续派、应成派)共同所承许的。

 

[2] 金刚屑因:通过观察诸法是否有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以抉择诸法无有产生的推理方法。

 

 

 

回目录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百七十八节课

 

下面学习第三个问题:断除实执。

 

这是个大科判。前面已经讲了“认识智慧之自性”、“深入对境无我”,其中“认识智慧之自性”宣讲了智慧波罗蜜多,“深入对境无我”讲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现在开始讲第三个“破除所断实执”。

 

己三(破除所断实执)分三:一、总说;二、遮破能立;三、宣说能害。

 

庚一、总说:

 

《智慧品》所讲的内容就是般若空性,这是佛陀二转法轮最究竟的甚深意义。这样的法门对我们每一个众生来讲,可以在阿赖耶上种下解脱的种子,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只要耳边传承的声音没有断,就有非常大的功德。《广般若经》云:“若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书写,乃至以种种严饰一切所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获功德深广量无边际。”所以,我们对讲般若空性的法本一定要恭敬供养,就算没有其他能力,也可以在《金刚经》、《心经》、《般若摄颂》等法本前磕头、点香,这样做不是特别困难,但功德却非常非常大。

 

麦彭仁波切在讲《般若摄颂》的开头说:“讲闻《般若摄颂》,即具足讲闻一切般若的功德。”听受或宣讲《般若摄颂》,就能得到听受或宣讲《大般若》、《中般若》、《略般若》等一切功德。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听一堂课没什么,它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使你的心没有专注,光是耳边听到它的声音,功德也是无法衡量。《极乐愿文大疏》说,有一位比丘读诵《般若摄颂》时,屋檐下有一只燕子听到了这个声音,以此听闻法之善业力,它死后转得人身,一出生便会读诵《般若摄颂》。

 

从旁生到人类,凡是聪明、有智慧、有辨别能力者,都是由往昔听闻过佛法而得来的,所有愚昧无知者也是无始以来未曾闻法所造成的,故而,我们一定要对大乘般若法门有非常大的恭敬心和欢喜心。因为空性缘起法能斩断轮回的根本,所以圣天论师说:“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通达了缘起空性的道理,愚痴、实执则不会产生,因此,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地弘扬般若法门。

 

作为一个佛教徒,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你们不要认为“我是一般的出家人,我是普通的居士,根本没有资格弘扬般若法门”,千万不能这么想。佛陀宣说的甚深法门,是治疗一切世间疾病的妙药,若能遇到具缘的殊胜法器,我们一定要推荐给他,这样对生生世世也有非常大的利益。同时,我们还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一定要听闻佛法,纵然明天就死亡,今日也要听闻一句法义。”萨迦班智达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即使明日就离开这个世间,今天还是要认真学习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就算今生无法变成智者,不能成为格西,也不能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到了来世,会像从银行中取款一样,随时用上这些知识。

 

有些人对佛法的智慧相当敏锐,当天我讲的课,第二天他能像录音机一样重复,教证、公案可以原原本本讲出来,而且讲的方式远远超过我的语法。我讲法时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还有很多病句,而他们讲得非常清楚,听起来也很舒服,这就是前世的一种善缘。不然的话,每个人都在洗耳恭听,为什么有些人记得这么清楚,有些人却连字面意思都解释不来?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大家对佛法应当有强烈的希求心,上师如意宝以前经常说,尼众有一位日巴堪布,他晚年时眼睛看不见,就让觉姆在他耳边念经文,然后依此给别人传法,一直到往生为止。所以,我们在有生之年,要么自己好好闻法,要么给别人讲经说法,千万不要认为该“退休”了。我们这里的法师不应该跟世间人学习,世间人工作几年后就想好好地休息,而我们不能有这种发心。“退休”这个词是世间的说法,如果从某些法师口里说出来,我们肯定会爆发一个“内部战争”。

 

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乃至生生世世都应该弘扬教法、利益众生。在此过程中,尽管常乐我净这四种颠倒根深蒂固,完全推翻非常困难,但这方面一定要长期努力。月称论师说:“诸法皆无常,无常皆不净,不净皆痛苦,痛苦皆无我。”四颠倒依靠长期的闻思才能断除,并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可以了。有些人听了三四堂课后没有什么感觉,发现自己还有贪心、嗔心,就开始抱怨佛法不殊胜,这是非常可笑的行为。你在学校里上三天的课,难道就可以大学毕业了吗?学习甚深般若法门,应该有一种耐心、恒心和恭敬心,要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佛法方面——佛法的精华就是修持空性和利益他众。

 

当然,我们每个人的根基、缘分、爱好都不相同,再加上生活环境迥然有异,故各自的收获千差万别。尽管如此,佛法的功德和加持不可思议,只要听受了,就一定会有意义。甚至对其产生邪见的人,虽然暂时会堕落,最终也能依此而得解脱,与没有听过空性的人比起来,还是前者的功德大。

 

心境实有宗,理极难安立。

 

这一颂主要是让我们断除实有的执著。以上通过反反复复的分析辩论,有实宗[1]承许心境实有的观点,极难站得住脚。

 

执著心境成实的有实宗,或是认为微尘实有,或是认为心识实有,或是连这些也没有抉择到。他们对虚无缥缈的显现极为执著,然依靠教证、理证进行观察,(后面会用几种中观不共因来抉择,前面也用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等很多推理,)最终得出结论是:实有法在世间上绝对找不到,执著实有是一种错误、荒谬的见解。

 

万法中如果有一个实有,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一切法皆不会呈现,颂云:“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因为诸法连微尘许的成实都不存在,形形色色的法才能了了分明地呈现。依传承上师的这些教言进行观察,我们就会了解,万法的本质不会有任何实有,不然,诸佛菩萨的智慧应该可以照见,通过理证也可以成立。但是,通达这一点的人非常少。每个人都作茧自缚,用自己吐的实执之丝,把自己缠得死死的。有时候我在大城市里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有的认为地位很重要,有的觉得感情必不可少,有的声称财富是万能的……不断产生一个又一个执著,将自己捆得动弹不得。很多富人明明吃穿不愁,几辈子的生活都没有问题,但因为没有证到空性的缘故,总是被自己的种种执著所俘虏,沉溺于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听说在热带地区,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猎人把椰子掏空,中间留一个小洞,洞里放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能让猴子空手伸进去,而无法握拳拿出来。不一会儿猴子闻香而来,手伸进椰子洞中抓食物,由于手里握着食物,便缩不出来。当猎人来的时候,猴子惊慌失措,但因不舍手中食物,最终只有乖乖落入猎人之手。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切的烦恼与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执著,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困扰我们。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将执著之“手”张开,放下种种妄想,如此一切忧愁痛苦自然会荡然无存。

 

《五灯会元》有一个公案说,有位外道仙人名叫迦罗,他已得五神通,并善于讲法,但未能解脱生死。后来听说佛陀的殊胜功德,他心怀仰慕,双手各持一花来供养佛。佛陀说:“放下。”仙人遂放下左手的花。佛陀再次说:“放下。”仙人又放下右手的花。佛陀又说:“放下。”仙人疑道:“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放下了。”佛陀告诉他:“我并不是让你放下花,你应该放下的,是对六尘、六根、六识的实有执著。”仙人言下顿悟,当即超越生死轮回。

 

因此,众生之所以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证悟般若空性。我们听法的时候,觉得空性很有道理、佛陀的智慧很了不起,但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比较重,一遇到不顺心的对境,不要说放下万法,就连别人侮辱自己的一句话也放不下。倘若一句话都放不下,万法怎么能放下呢?一句恶言都不能观空,万法皆空又从何谈起?听说有一个瑜伽士,认为自己证悟了空性,开口闭口都说“万法皆空”。后来有个人故意逗他,让他特别生气,那人就说:“你这么一点小事都空不了,万法怎么皆空啊?万法中难道不包括这一法吗?”瑜伽士当场羞愧难当。

 

所以,修行人千万不要有增上慢,本来自己没有证悟,却认为已经证悟了,到处宣扬自己有功德、有神通,这种现象不是很好。尤其是现在末法时代,很多人特别喜欢听神通神变,水平比较低的佛教群体中,经常有一些不伦不类的人口口声声说有鬼有魔,还授记别人“你马上要死了,以后变成什么什么”,故意诱惑人、欺骗人,故大家理应善于取舍,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庚二(遮破能立)分二:一、相互依存故不成立;二、破彼遣过之回答。

 

辛一、相互依存故不成立:

 

外境和心识二者,只要互相依存,就不能成立为实有。

 

若境由识成,依何立识有?

若识由境成,依何立所知?

 

对方说:“色声香味触法之对境实有,可由心识实有而成立。譬如,瓶子、鲜花、转经轮诸如此类的东西实有,是因为我的眼识看到了,或是我的身识触到了,故此外境肯定实有存在。”

 

破曰:这种说法不合理。如果外境实有要由心识来成立,那心识实有又由什么来成立呢?假如心识自身尚未成立,一个未知数怎能作为能立的依据?

 

对方解释道:“心识实有可由对境来成立,因为看见了红色的转经轮,所以我的眼识肯定存在。如果眼识不真实,怎么能看见外境呢?”

 

稍加观察,这样承许非常可笑。所知由能知来成立,能知又由所知来成立,这两个一直辗转不停,互相作为能立来证明对方实有,这是根本不合理的。实有的法若是真正存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证实也合情合理,但如果它的本体都不成立,依靠多少个法来建立也是徒劳无益。

 

心识到底是不是实有,你们也应该观察一下。有些人可能认为:“心应该是实有吧,因为能见外境之故。外境应该实有吧,因为我的眼识可以见到它。”这种想法并不正确,若正确,则可经得起任何观察,但由于在理证面前难以安立,因而它完全是一种虚妄分别。

 

其实,外境与心识如梦幻泡影,都是假象。然世界上有这么多人,通达这一点的少之又少。真正有福报的人,通过闻思修行及长期串习,在他们眼中,对众生特别执著的东西,就像老人看小孩的玩具一样,丝毫执著也没有。可是这种高深的境界,世间高等学府中是学不到的。甚至有些教授一辈子教书,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实执,觉得外境肯定存在,假如自己一个月没发工资,非跟领导吵架不可。

 

没有证悟心境皆空的人,哪怕到了白发苍苍,对财物和感情仍是特别特别执著。几年前在台湾发生了一件非常轰动的事:一位91岁的老公公,娶了一位89岁的老婆婆。他们举行结婚那天,台湾和新加坡各大报纸纷纷报导,婚礼现场也来了大量新闻记者,有些还故意捉弄他们……现在很多人对万法无常、生老病死一点感悟都没有,即使人生到了尽头,对自他身体的真相还不了解。有些人不懂无常的道理,一照镜子发现多了几条皱纹,就痛苦得不得了。其实若通达了一切皆空,或者懂得无我、无常,肯定不会这样执著。

 

当然,对般若空性的闻思,我们一两天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天亮了一样,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但这些教言一针见血,若能再三思维、串习,定可逐渐穿破我们的无明,铲除我们的实执。只有闻思的功德越来越明显,你才会非常感谢诸佛菩萨的殊胜教言,同时也会感恩相关人员。(师笑)

 

心境相待有,二者皆无实,

无子则无父,无父谁生子?

无子也无父,如是无心境。

 

对方若认为,心识依靠外境成立,外境又依靠心识成立,心与境就会是互相观待的,如同左与右、此与彼、黑与白、长与短一样,一者不存在,另一者也不存在,既然二者是相待才有,就不可能实有自性。《入中论》云:“若互相依而成者,诸善士说既不成。”观待而成的法,诸位高僧大德异口同声地说,绝对不会是实有。《解义慧剑》讲四理中的“观待理”时也说:“诸具果性法,皆待各自因。”果法必须观待各自之因,只要是观待,就不是真实存在。

 

学习佛法,光是口头上会说,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每一个推理、每一个比喻应该切入内心,通达它的意义之后,佛教才能真正打动你,你的内心才会收益匪浅。如果学得马马虎虎,自己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从前有个师父收了两个弟子,一次两个弟子外出时,路上发现了大象的脚印。其中一个说:“这是一只母象,它怀着一只小象,母象一只眼睛是瞎的,象背上还坐着一个妇人,这妇人怀着一个女儿。”(他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呢?你们应该比较清楚,我在这里不啰嗦。其实我不说的话,有一种神秘感,反而效果更好!——众笑)另一个人不相信,追到前面去看,发现与那人说的一模一样。他回去后问师父,师父告诉他:“这些道理我都讲过,你们学习就得用心去思考,只有细密才能通达,粗心大意的人是无法通达的!”

 

所以大家听闻佛法时,一定要专心致志。我们学院遵循上师如意宝的良好传统,听经闻法时威仪很如法,什么事都不做、什么话都不说,但是外面的有些居士,一边听法一边接电话、发信息,或者吃吃喝喝、东看西看,这种现象不太好。佛法那么深奥,我们智慧不太浅的人认认真真听受,有时候还听不懂,而没有智慧的人边听课边打电话、做其他事,甚至照镜子化妆,那还不如不听。讲经说法的场合,并不是美容店!所以听法的时候要用心,寂天论师所讲的每一个字都有甚深含义,大家务必要深入体会。我自己虽然不敢说很精进,但在每次听法的过程中,至今没有一次敷衍了事。

 

有些人听了一年的法,就觉得自己很伟大,到处给别人炫耀。其实一年算不了什么,依止善知识的时间,应该越长越好。而且在依止的过程中,听法一定要细心,如果只是大概了解,恐怕不能体悟它的内涵,只是种下善根而已。当然闻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便只是种下善根,也能逐渐获得解脱。曾有位比丘在河边传法时,一个老人倚着拐杖听了一会儿,当时拐杖压死了一只青蛙。因青蛙听到法音的缘故,死后转生于天界中。所以我们在听课时,来一些蚂蚁或者其它旁生的话,它们也会获得极大的利益。

 

心境观待则不成实的道理,还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比如,没有儿子就无法成立父亲,父亲必须观待儿子才能安立,儿子没有降生之前父亲不可能存在,因此父亲没有真实的自性,只是一种假名而已,他仅以少许不净种子,便说这个儿子是我所生,《入中论》云:“世间仅殖少种子,便谓此儿是我生。”但实际上,正如佛陀在经中所云:“胎生者,乃由业识、父母精血和合而受生。”自性实有的父子并不成立。同样,外境和心识需要互相观待,故如父子一样也是假立之法。如果说外境要靠心识来安立,心识要靠外境来安立,以此而成立心境实有,这就像是两个小偷说对方没有偷东西,自己可以证明一样,这种推理方式极其荒唐。外境存在是因为亲眼所见,眼识存在是因为见到了外境,这种成实难道有可信度吗?

 

空性法门,并不是教理上说说而已,我们应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剖析,最终发现它的理念无与伦比。有智慧的人学习佛教非常有必要,学习了以后,才能体会到佛陀的智慧确实了不起,而自己的智慧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渺小,于是自然而然对佛陀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生起无比的信心。

 

辛二、破彼遣过之回答:

 

如芽从种生,因芽知有种,

由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

由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

然心了境时,凭何知有识?

 

前一偈是对方的提问,后一偈是我们回答。对方辩解道:“心与境二者之所以成立为实有,其实并不是由于观待关系,而是由于因果关系。就像苗芽生于种子一样,心识是从外境中产生的。依种子而生苗芽,依外境而生心识,这个因果规律是明摆着的,因此,可从存在的心识推知外境真实存在。”

 

破曰:这两者是不相同的。苗芽从种子而生,我们可以通过现量、比量了知,而心识从外境而生,这个由谁来了知呢?假如说由心识来了知,此处的心识是尚待观察之量,未知数无法作为能立的根据。而且,如果心识由另外的心识证知,则难以避免无穷无边的过失;如果心识由自身证知,前面已经破过了,自证于胜义中不成立,它只在名言中存在。而名言中的自证,对方根本不承认,如果承认的话,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辩论了。

 

或者,还可用种子与苗芽不一、不异的方式来驳斥。法尊法师翻译的《广大游戏经》[2]中说:“有种芽亦尔,非种即成芽,非异亦非一,法性非断常。”种子和苗芽是无则不生的关系,没有种子不可能产生苗芽,但种子和苗芽的关系,不是一体也不是他体,正因为如此,法性不堕于常边也不堕于断边。

 

这种缘起性空,是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见解。名言中未经观察时,种子可以产生苗芽,外境也可以产生心识,一切显现无欺而存在。但真正去剖析的话,诸法皆无有实体,因果差别只是在空性中如镜中影像般显现。若有一法成实不空,那么造恶业产生痛苦、造善业产生快乐、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等都不成立,如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希望大家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对般若法门要有信心。现在有些人对般若、禅宗、闻思一概不承认,自己受持一个与众不同的法门,是外道还是佛教也很难说。如今,奇奇怪怪的佛教法门非常多,大家要学习的话,一定要选择有历史来源、传承未断的教法,否则,很多所谓的“大成就者”宣说出来的法,到底能否成就也不好说。

 

在佛教历史上,真正有成就的大智者,一般不会宣扬自己的功德,即便是修持多年的修行人,言行举止也很谦虚。最近我家来了一个客人,他是我20年前关系最好的朋友,我还没有上学前,当时他放山羊,我放牦牛,我们俩的见解、思想、行为一致,经常到山上刻观音心咒、念观音心咒。后来他出家了,我很羡慕,慢慢也从学校里逃出来出家。他现在闭关20多年了,平时很少很少出来,这几天住在我家。在接触的过程中,我随时可以发现他跟我完全不同,生活非常知足少欲,不像有些人,刚出家时热情很高,高压锅马上送给别人,再过二十年,恐怕就不是这样了。但那个修行人永远都这样知足少欲,他绝对不会说“我是谁的化身”,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即使他有非常了不起的功德,也是尽量地隐藏着,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你们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外面打的广告特别厉害,自己一定要三思啊!在这个世间上,大公司就算不打广告,国内外的客户也是比较了解的。

 

其实我真的比较担心,有些人对佛法生起一刹那性的信心很不容易,就像盲龟值木一样非常难得,但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被有些人利用了,最后误入歧途的话,非常可惜。因此,大家一定要先寻找具法相的善知识。智悲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都说,末法时期具足所有法相的善知识很难找,但最基本的条件是,这个上师必须要有利他的菩提心。找到这样的上师以后,务必要寻求真正的佛法,不要听一两天就可以了。现在很多人可能是因为社会的压力、世间的诱惑吧,没办法真正展开闻思修行,很多人闻思时间太短了,一两年就开始打退堂鼓。其实我们活多少年,就应该闻思多少年,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有一句教言我最喜欢,他说:“活到老,修到老。”一定要有这样的恒心。否则,在这个上师那儿听一两天,好像没有什么味道,又到那个上师那儿去听听,又觉得讲得不好……这样得不到什么利益。学习佛法,尤其是般若法门,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若能如此,相续中的实执才会逐渐减少,今后求什么法都会很容易!

 

[1] 中观宗以下的内道和外道。

 

[2] 藏文多译为《广大游舞经》。

 

 

 

回目录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百七十七节课

 

《智慧品》还是在讲法无我的第四个问题——法念处。

 

法念处主要抉择万法为空性,这个深奥的道理,是修行人获得解脱的唯一殊胜之道。我们即生中遇到这样甚深的法门,是一种福分,理应生起欢喜心,同时要经常翻阅中观和菩提心为主的书籍。现在的世间杂书五花八门,如果去阅读、去学习,心逐渐逐渐就会散乱,尤其是初学者,除了大乘经论以外,尽量不要看一些世间书,古人云:“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当然,古人的圣书不一定是解脱道,但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假如经常看一些世间书,乃至电视、报纸等贪嗔痴为主的东西,我们本来就很微薄的信心和智慧,肯定会受到影响,以致最后嫌佛法太深而不愿意看。

 

空性法门,是佛陀最甚深、最珍贵的教言。《中观四百论》有一个非常好的教言说:“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佛陀的所有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名言中具有利他心、行持一切善法,以此暂时获得人天福报;另一种是将万法观为空性,就像法念处所抉择的那样,如此则能获得究竟的涅槃。

 

我们每个人的爱好、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最究竟的道路是一致的,众生都具有善德如来藏,只不过示现成佛的快慢不同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行持利他心和观空性。以前我引用过一位上师的言教,他要求大家一定要想到:“我们作为佛教徒,见解是空性,行为是利他。”所以,见和行在修学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空性见解,不管是念佛、参禅还是修无上密法,都会被实执紧紧束缚着,要想解脱非常困难。现在有些人念佛特别虔诚,但对遣除障碍、积累资粮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执著非常强烈,在如此强烈的约束下能不能往生呢?据《般若经》的观点,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在闻思过程中对空性没有了解,现在很多佛教徒修行时的实执非常可怕,而今,大家善根因缘成熟,有这么好的闻受空性的机会,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当然,如果你自己因缘不足,非要放弃也没办法,但绝不可劝别人放弃空性教义。我以前听说,有些人声称听完这个法以后,下一次的法不听了,不仅自己不想听,还劝很多人不要听。这种罪业真的非常非常可怕,这就是所谓的谤法罪,也是舍法罪!假如你前世没有积累资粮,没福报听受大乘殊胜空性,对法实在生不起正知正见,这个尚且情有可原,佛陀在《弥勒请问经》中也讲了,很多比丘因前世没有修善等种种原因,即生中对法生不起信解。但即便如此,也千万不要劝别人不听。尤其是某些地方的负责人、当家师、方丈等稍有权势的人,你自己的善缘断了以后,若还劝许许多多的人不学空性法,一定要修人天福报,使大家断了解脱的种子,继续流转在轮回当中,这种行为特别可怕!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别人对正法有希求心,千万不要去制造违缘。否则,对高僧大德弘扬佛法的事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你自己和与你有关的人就非常可怜了。因为很多人崇拜你、追随你,而你又没有睁开慧眼,以不正的言行毁坏了他们的善根,这种过失是无穷的。现在各地有一些负责人,有能力、有说服力的话,劝很多人行持善法趋入解脱,这个功德当然很大,但如果做不好,你一个人的一言一句让很多人堕入恶趣,甚至你自己也在恶趣中无法解脱,这是非常可悲的。因此,有些业果不得不谨慎,大家一定要注意!

 

壬二(遣除于彼之争论)分二:一、遣除无有世俗之过失;二、遣除分析不合理。

 

癸一(遣除无有世俗之过失)分二:一、辩诤;二、答辩。

 

子一、辩诤:

 

若无世俗谛,云何有二谛?

世俗若因他,有情岂涅槃?

 

此颂有两个辩论。第一个辩论是说:如果没有世俗谛,怎么会有二谛呢?

 

因为前面已经讲过,整个世间的万事万物,从自生、他生、共生的角度来破析,根本不会有产生,万法“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既然一切皆无生,世俗谛的显现就不存在,这样一来,胜义谛又如何安立呢?毕竟胜义谛是世俗谛的真相。瓶子的现相是世俗谛,瓶子的真相——现空无二的空性部分,就是第二转法轮的胜义谛。假如世俗谛不存在,胜义谛也就无法安立,如是则二谛不成立,那么该如何解释“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等有关教言呢?

 

有些讲义认为,下一颂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但按照堪布根霍等论师的解释,此处虽没有直接回答,其实以间接的方式已经回答了。怎么回答的呢?虽然若没有世俗谛,胜义谛也不存在,但究竟而言,这样说没什么好害怕的。因为在胜义中,乃至涅槃之间的万法都不存在,佛经中云:“住于究竟菩提果,不见一谛况四谛?”安住在究竟的菩提果位或者说胜义谛时,一谛都不可得,何况是四谛了。此时连抉择胜义谛的空性智慧都不用承认,因此,这样承许没有过失。

 

当然,从抉择现相的角度而言,胜义和世俗二谛是存在的。众生面前的种种显现的真相是胜义谛,而在不清净六根前所展现出来的法是世俗谛,所以抉择实相时不能承认二谛,抉择现相时却可以承认。对方给我们发的第一个太过不成立。

 

第二个辩论是说:世俗谛如果是观待众生分别念而安立的,那么有情怎能证得寂灭涅槃呢?

 

因为只要有了分别心,色声香味等清净、不清净的显现就存在。然众生无量无边,分别心也永无止境,如是包罗万象的现象就不会消失,那么众生岂不是永远不能得涅槃了吗?大乘佛教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但现在看来,众生的分别心无法间断,世俗的假象也就永远不灭,众生怎么会涅槃呢?

 

下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子二、答辩:

 

此由他分别,彼非自世俗。

后决定则有,非故无世俗。

 

无著菩萨认为,本颂是前面两问的答复,对二谛不存在和众生不得涅槃的置疑作了一并回答,这样解释也可以;或者按照其他论师的观点来解释也可以。

 

在《善说海》中,对第一个问题的答复是:尽管万法无生无灭,但由于众生业障深重,没有证悟这一点而分别妄执为有生有灭,故在他们面前安立世俗谛是可以的。如果有了世俗谛,将它的真相——空性部分安立为胜义谛,这样一来,不至于成为无有二谛的过失。

 

对第二个问题的答复是:虽然一切世俗显现均为假象,但这只是凡夫人的分别妄念,并不是涅槃者自身的世俗,不会妨碍后者证悟寂灭离戏的实相。就好比有两个道友,一个听过多年的空性,一个从来没有听过空性,他们同住在三星级宾馆里,两个人对享受的执著截然不同,但听过空性者不会受到未听空性者的影响。或者说,看到一大块金子时,多年住在寂静山里修行的人,觉得金子跟石头没有任何差别,而对财物的贪执特别强烈的人,马上想办法据为己有,两人的想法虽不相同,但贪财者的欲望不会妨害修行者的境界。因此,世俗虽是众生分别念的假立,可是对证悟空性者来讲,这并不是他的世俗。《入中论》云:“此中犹如已觉位,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分别念没有灭尽之前,众生对三轮的执著全部存在,犹如迷梦者执著虚幻梦境。然而一旦证悟了三轮体空,就像从睡梦中醒过来一样,不会再迷恋世俗的迷梦,此时虽能以他心通了知别人的梦境,但别人的梦境对自己不会构成危害。

 

我们每个人表面上没有多大不同,都有一个头、一双手,但实际上内心的修行境界有天壤之别。有些人听到所讲的空性之后,全部融入自己的心田,在以后的行为中不断起作用;而有些人不但于自相续无利,反而对空性和传法者起恶见,造下了滔天罪业,故有大德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其实,世俗谛若于实相中存在,那么证悟佛果之后,涅槃者面前也应该有世俗现相,但以无我智慧摧毁了山王般的萨迦耶见后,分别妄念全部消于法界,生灭、好坏等迷乱显现怎么可能存在呢?月称论师说:“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当获得涅槃的果位时,所知万法就像干柴一样,被金刚喻定的智慧火烧得一干二净,生灭等世俗假象都没有了,又怎么会有分别妄念呢?(极个别论师甚至认为,证悟佛果后一切都寂灭了,佛陀连智慧也不存在。但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说,这是对大乘佛法最大的诽谤。在名言中,诚如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所言,佛陀圆满具足一刹那照见万法的尽所有智和照见万法真相的如所有智,假如说名言中也不具备这种智慧,那完全属于断见派了。当然,这种智慧并不是心和心所所摄的分别念,而是远离一切戏论执著、超离众生心识的不可思议的遍知智慧,这个以后在《现观庄严论》中会着重宣说。)

 

麦彭仁波切说过:“一位补特伽罗者,成佛之时他众前,不会不现不净法。”当一位补特伽罗成就圆满佛果时,其他众生前仍会显现不清净的法。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大彻大悟时,他附近的众生不要说大彻大悟,可能是大愚“痴”大“误”解吧。现在也是如此,一个高僧大德到城市中去,其见解、行为等很多方面令人非常随喜,可是他身边或附近的有些人,虽然很想效仿,但内心的境界与之相较,其距离之远恐怕不可以里计。包括法王如意宝的弟子中,我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原来大家在同一个教室一起听课,都披着红色的袈裟,拿着长长的书夹,但后来因各自与大乘佛法的因缘不同,佛法融入心的程度也不相同,有些人证得的境界不可思议,而有些人不但没有什么境界,反而还有堕落的现象。

 

不说别的,光是一个无常法,很多道友的体会就不相同。有些人觉得人身很难得,每天一定要早点起来;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一天到晚睡懒觉,觉得这是人生最好的享受。其实,若能对空性或人身难得有所认识,行为绝对不会这样放逸。以前我寺院有个老喇嘛叫意登丹,后来他留下一本自传,就示现圆寂了。他的自传中说:他每天早上4点准时起床,基本上一次也没有晚过,早上要磕600个头,晚上睡之前再磕400个,不管到哪里,一天磕1000个头从不间断。我看了他的传记后,真的感觉人与人是完全不同的,表面上你也吃饭、他也吃饭,很多行为都一样,但法融入心的境界,相差实在悬殊。

 

对一个修行人而言,一旦法融入了自心,很多行为与众人既相同,又不相同。相同之处,只是对别人随顺,而不相同的是,自己对佛法有很高的理解和修证。所以,大家不要认为众生都是一样的,同一个时间接受同一个法,每个人得到的利益也千差万别。这一点从很多高僧大德的弟子中也看得出来,有些人智慧不是很高,也并不是很出名,但由于自己的精进和信心,最后获得了殊胜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

 

癸二(遣除分析不合理)分二:一、辩诤;二、答辩。

 

子一、辩诤:

 

分别所分别,二者相依存。

 

这个颂词,有些讲义并没有把它当作对方的观点,但按照无著菩萨的解释,这是对方给我们所发的太过。

 

对方说:“能观察的心(分析诸法空性的智慧)与所观察的对境(色声香味乃至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等万法)是互相观待、互相依存的,犹如此岸与彼岸、这与那、左与右的关系,一者不存在,另一者也不存在。然如你们所许,一切万法皆不存在,则所观察的对境就成了虚无,与之观待的能观察的心也不应存在了。这样一来,你们用什么样的智慧来观察什么样的法呢?因此,大乘中观宗的抉择不合理。”

 

子二(答辩)分三:一、能分析不需要实有;二、若需要则有太过;三、未分析亦成立空性。

 

丑一、能分析不需要实有:

 

有实宗认为,能观察的智慧和所观察的对境需要是“实有”。但按中观宗的见解,并不需要这样安立。

 

是故诸观察,皆依世共称。

 

中观应成派随顺世间而安立名言,世间人怎么承认,应成派也怎么承认,但这并不需要成立万法为实有。在未经观察的世俗中,生住灭、好与坏、富贵与贫穷、高贵与低下等可以观待而假立,世间人承认这些存在,我们也可随之承许。如《三律仪经》云:“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诤。世间说有者,我亦随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随说无。”世间人认为佛陀所说的空性不合理,与佛陀有这样那样的争论,但佛陀知道世人愚痴,什么都不懂,就如同小孩喜欢跟老人争,而老人知道小孩很幼稚,不要说大的事情,就连自己玩具的结构都不懂,所以不去跟他们计较。因此,在这些世人面前,佛陀也随顺他们而承认有无。众生因共业所显现,认为柱子是坚硬的、麦克风是可触摸的,佛陀虽已断尽二取执著,但也随顺众生这样安立。《七十空性论》云:“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佛依世间说,非是依真实。”世间上的生住灭、好坏、有为无为等法,并不是佛陀依真实宣说的,而是随顺世间宣说的。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亦云:“果故此等虽非有,我依世间说为有。”为了证悟究竟的胜义实相,诸法虽经观察不存在,但佛陀随顺世人分别心共许为有。

 

这样一来,面对有实宗的责难,中观宗可以回答说:能观察与所观察于胜义谛虽不存在,然而在未经观察的名言中,二者可以互相观待安立。如此承认不但没有任何过失,反而对具实执的众生是一种方便引导,可以帮助他们从实执的网中爬出来。

 

我们多年闻思空性的人,对此就有深深的感受。尽管对空性不敢说有很深的体悟,但依靠善知识的恩德和空性教典的引导,对自己的家人、财物、地位等,不会像世间人那样特别特别执著,甚至看到他们为了这些而殚精竭虑,心里觉得有点可笑。所以,在名言当中,能观察空性的智慧非常重要,否则无法排除迷雾,通达事物的真相。假如有了能观察的智慧,当然,所观察的幻化对境肯定也相应存在。

 

丑二、若需要则有太过:

 

以析空性慧,究彼空性时,

若复究空智,应成无穷过。

 

在无著菩萨的讲义中,这个颂词是中观宗的观点,但也有些讲义说是对方的观点,二者虽然角度不同,但我觉得都可以解释。

 

如果说是对方的观点,那他们对中观宗发太过:以抉择诸法空性的智慧推出诸法皆空时,空智同样也应抉择为空性。但此空智并不能观察自己,如果它还需要分析为空,则应成无穷之过。

 

若许是中观宗的观点,则是对有实宗说:如果能观察的空性智慧需要实有,所观察的万法对境也需要实有,那么以空性智慧抉择万法皆空时,这个实有的空智要用第二个空智来抉择,第二个空智要用第三个空智来抉择……如此则成无穷无尽。这就是执著实有的结果,若不许实有的话,便不会有这种过失。因为在假立的名言中,万法都是现而无自性,在迷乱识面前,这些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若通达万法无有自性的道理,就会明白一切法丝毫也不可得。《汇集经》(又名《般若摄颂》)云:“一旦有为无为黑白法,以智慧析尘许不得时,于世间界趋至智慧度,犹如虚空丝毫亦不住。”一旦达到了般若空性的境界,此时就像住于虚空一样,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也得不到,不管是能观察的智慧、所观察的对境,统统都不存在。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对这方面不了解,学习的过程中,就喜欢听一些简单的法。一听讲故事,两个耳朵就像莲花一样绽开了,眼睛也睁得大大的,而一讲到空性时,耳朵慢慢就闭合了,眼皮也慢慢垂下来,开始打瞌睡。其实你们又不是幼儿园的孩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浅一点的、深一点的应该结合起来学。还有些人喜欢听功德,讲功德的时候就生欢喜心,一讲过失就生恐惧心,有些上师为了让大家开心,每天都是讲功德、不提过失。这样也不好,学习佛法的话,方方面面都要了解。

 

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讲得非常对,但讲世俗谛的时候,应该用世俗的心态去了解;讲胜义谛的时候,我们虽没有证悟空性,但也可以相似地了解。就像一个小学生,开始时觉得深一点的教学内容很难,但等到读了大学以后,就会发现这些一点也不难。同样,你们现在认为空性特别难懂,但证得登地菩萨以后,到时候一看《智慧品》,没有什么难懂的。所以,大家应该生起信心来听受空性。

 

丑三、未分析亦成立空性(没有分析的时候,万法的真相也可成立为空性):

 

悟明所析空,理智无所依,

无依故不生,说此即涅槃。

 

刚才讲了,能分析的智慧和所分析的万法这两者互相观待,一旦所分析的对境是空性,观待它的能分析的智慧也一定是空性。这一点,我们学《解义慧剑》的四种道理时讲得比较清楚。龙猛菩萨在《出世赞》中也说:“诸识同幻化,是日亲所说,彼所缘亦尔,决定同幻事。”了知外境的眼耳鼻等识如同幻化,这是日亲——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亲口所说,既然诸识犹如幻化、无有实质,那与之相观待的对境(所缘),也完全没有实质。

 

这种观察方法,你们到底会不会推?还是应该想一想。如果你对每一句的法义产生特别强烈的信心,认为:“对!就应该是这样!”说明你对这个道理已经懂了。但如果你内心一点触动都没有,是不是这样也无所谓,那说明你对这个法义还没有听懂,相续中只有一个闻法的功德而已。

 

我们用大量笔墨已经抉择了,所知不存在的缘故,能知也决定不存在。《入中论》云:“总如所知非有故,应知内识亦非有。”又云:“譬如无薪则无火。”没有薪柴则不可能有依之而起的火,没有白色墙壁则不可能有执著白色墙壁的眼识,同样,没有所分析的对境,能分析的有境也不存在,因为二者是互相观待的。所以,有实宗说我们有境需要第二个有境,第二个有境又需要第三个有境……这种无穷的过失不成立。

 

没有所分析的对境,也没有能分析的有境,能所皆不生,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无缘最寂灭”。但如果没有真正深入它的法义,光是口头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念一百遍也没有用,除了有般若经文的加持外,色到底怎么不异空?空到底怎么不异色?根本没有生起定解。没有生起定解的话,你就会习惯性地跟“贪嗔痴”交好朋友,不愿意请“空性”来做客,这样永远墨守成规,修行是不会有进步的。

 

我们通过新的闻思,应该产生新的定解;有了新的定解,行为上应发生新的变化;有了新的变化,学佛应有新的进展。否则,听什么法都无动于衷,逐渐就会变成“老油条”,不但身体变成“老油条”,心也变成“老油条”,最后身心融入小乘阿罗汉的涅槃,在山洞里变成一块干肉(众笑)。真的,我并不是说空话,大家对空性法门要有信心,只有对它精心研究,才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受益!

 

 

回目录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81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讲《楞严经》。

 

大家冬天比较辛苦,也比较累,但是为了佛法,应该有一种求法精神。我记得寂天菩萨的《集菩萨学处》里面讲,为了求法走一步路,甚至为了佛法而呼吸,这以上都属于护持正法。

 

所以在座的各位,冬天天气也比较冷,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大家不要脆弱,一定要精进。再加上我们每天晚上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大家都知道已经讲两堂课——《西游》也算是法王如意宝当年最重要的密法教言汇集,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大课;我们这个《楞严经》的话,也是很难懂的一部经典,所以实际上每个人完成了两个大课。一个人有两堂课的话,这个也不容易,只不过是我们一次性讲的。

 

我个人而言,如果不讲课当然我就比较方便,休息,没有压力。要讲课的话,你们也知道,每天都要讲考的话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如果不讲的话,可能比较轻松一点,但我自己对自己也增加一些压力。如果没有压力的话,好像凡夫人完全依靠自觉,可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也是够呛。所以说我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我不仅仅光是口头上念,我拿了个很旧的,你看,这样的一个,每天都是要念。这个《普贤行愿品》是以前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那边有一个写书还比较不错的喇嘛,叫嘎青喇嘛,他书写的。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品》我刚才前面也念了,后面部分的话,等一会儿也要一字一字的去念。

 

所以我们大家对待这件事情应该很重要,对每个人自己来讲,也很重要;对我们整个生命来讲,这是很重要。

 

世间人可能有各种重要的事情,比如说谈生意,谈朋友、喝茶、喝咖啡等等,这些事情也是很重要,但从我们长远生命的价值来看,确实你听一堂课,我也讲一堂课,我觉得这在有生之年是最有意义的。

 

所以大家听受的时候也是充满信心,精神饱满,要有一种欢喜心和激情。否则的话,我们觉得这个法难,每天都这样,好痛苦啊,好累啊,好冷,一大堆负面心态的话,可能不一定得到法的这些利益。所以我们有一个恭敬心,我们有一个欢喜心,那么,这个法里面带来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用一种冷漠心或者说是轻蔑心的话,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可能产生邪见,增长一些不善业。所以每个人的心态调整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

 

昨天前面讲到楞严咒的功德。如果我们持这个咒语,所有以前的这些罪业都得以清净,就像在雪地里浇热开水一样,而且能获得无生法忍。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佛告诉阿难:“如果世界上有一些女人,或者有一些男人,他们没有生子,没有孩子,很痛苦的。然后他们想得到男女,想求子怀孕,如果以特别诚挚的心来忆念大白伞盖咒语;或者把这个佛顶神咒大白伞盖咒戴在身上,那将来一定会生有富德、有智慧的男子或者是女子。”

 

现在这个世界,大家也知道,原来一段时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都是独生子。现在我们这里的好多道友基本上是那时候的受害者,你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也很不方便。现在虽然政策开放,各方面都在提倡,但是可能很多压力。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生育率越来越下降。而且,即使有子女,他们大多数都是不孝顺。所以我们遇到的一些人,他们都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上面,人老了以后要么送到养老院,要么自己想办法。所以说跟以前的观念有点不同。

 

很多孩子实际上不孝顺,或者说没有福德、没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可能不会管自己的父母。没有福德的话,不一定有能力管。现在很多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照顾父母、照顾很多老人的话,确确实实也是非常困难。

 

所以我们有些单纯的出家人,不知道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其实现在这个社会也并不是很乐观,我并不是个人的一个悲观主义,应该说从各个方面来看,表面上好像形形色色、繁荣富强,各方面都还可以。但是实际上,不管是我们的人心也好,老年化也好,还有整个世界战争四起——各种情况来看,应该比较羡慕上个时代,或者几十年之前的生活,那个时候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这里讲,如果真的想求子求女,也是祈祷大白伞盖咒,这样的话,可以生一个具有福德和智慧的孩子。其实生了一个孩子,但是没有福德,没有智慧,特别不听话,这样的话,那不生可能好一点。确实家产全部都被他破坏了,一辈子对他付出,但是到头来,对你没有一点报恩心和感恩心,生这种子女确实也没有什么意义。

 

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

 

“如果念大白伞盖咒,想要长命百岁的话,依靠这种加持力也会长命百岁,长命健康。如果想求其他的一些果报,比如说想获得财富、获得地位,获得名声,获得世间各种各样的圆满,那也是很快的时间当中会得到。”

 

像我们在座的很多出家人,比较相应的一个生活条件都已经可以了。但是世间人的话,他们希求一定要有更多的钱财。很多比较好的修行人,金钱往往都比较少,确实修行越来越好的话,福报越来越浅薄。其实这样也是好一点,尤其在求学的时候,如果财富太多了,金钱换人心,最后可能会散乱,基本上有自己的一个生活的用处都已经可以了。不知道我们现在学院的这些道友们,如果条件有一些困难,身边有一些人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对他们的生活稍微有一些资助的话,对他们来讲也是帮助很大。

 

不过,现在我们开法会、念经各方面也不会特别的糟糕,因为我们学院,比较而言,在藏传佛教的寺院当中还算是福报比较不错的,至少跟我们以前相比较起来差距是比较大的。我们刚来的时候也是每天下午有念经,当天如果有念金钱的话,当天分。那个时候好像是一块钱一块钱的,有时候拿个十块钱,管家123456……10,你们十个人,他就把十块钱扔在这里。我们十个人就全部聚集在一起,怎么分?大家都没有零钱。十块钱很大的,每个人一块钱,不知道怎么分,而且有些又不认识,如果认识的话好一点。我们有时候就商量看怎么样。刚开始没有小商店,后来有小商店。念完经以后,九个人一直待在那里,一个人跑到下面的小商店里面去换钱,回来以后再每个人发个一块钱。那个时候的一块钱也算是比较多的。有时候没有一块钱,比如说十个人五块钱,那一个人五毛钱,五毛钱也分。

 

这些讲起来的话,可能现在你们觉得是一个历史,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当时确实念经钱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原则上不太想念经,因为要看书、背书这样的。但是又不得不念经,边念经,边背书。所以说那个时候的福报,确实跟现在相比起来,现在好一点。

 

现在也是,如果有一些条件的话,我建议也不要马上供养,自己稍微留一些,以后生病,或者以后万一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很难说。所以不一定自己有的东西马上就花掉,应该稍微留一点,包括自己住的地方,除了这里以外,如果汉地有一些方便的话,万一这里待不下去,也可以准备一下。自己的钱也不一定每天都马上花光,月光族,到了月底的时候全部都没了,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但是也比较重要。

 

我们修学人至少自己生活条件不用特别富裕,也不用特别贫穷。如果太贫穷,可能身体各方面都是很难维持。但我想我们这里的有些道友确实没有父母的支持,也不认识一些新的居士,除了这里有一些简单的念经钱、生活费,这些以外没有的话,确实现在的物价各方面都比较高,这样可能也有一定的紧张。对没有钱的人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执着。对有钱人来讲,可能没什么感受,没有什么感觉。

 

但不管怎么样,为了求法,其实有这样的一个苦行,在你的一生当中也是非常值得随喜的事。对每个人来讲,每个人的福报也不同,但是如果多念一些大白伞盖咒语,你的生活条件各方面都会有所好转。

 

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还有你的身体、寿命,这些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你想身体健康,或者说生命有活力,或者整个气色、身体非常安康等等,如果有这方面的希求,只要祈祷大白伞盖,持楞严咒,也会如愿以偿。”

 

今生当中很多所做的事,依靠这个咒语的加持,会获得的。

 

“命终以后,随着你自己的愿望,往生到十方世界的哪一个国土,西方极乐世界也好,东方现喜刹土也好,北方香巴拉国土也好,或者是邬金莲花生大士的刹土,到哪一个国土当中都可以。而且必定不会生于一些佛教不兴盛、条件特别差的边地,或者下贱的人群当中。如果这些地方都不生的话,更何况说‘杂形’。”

 

有些说杂形是地狱和饿鬼,指的是三恶趣。有些当中讲心识各种怪异的众生当中,比如说这些以外,可能还有看起来特别难看的,长相特别低劣、特别丑恶,像这些众生群体当中也不会转生的。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持这样的咒语,昨前天也讲了,生生世世相貌庄严,财富丰厚,各方面福德圆满、齐全。

 

这是讲自己的这种所求随欲而得。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

 

“阿难,如果各个国家,或者是大城市,州;中等的城市,县城;然后聚落,村落,比较小的城市,不管是大的国土也好,小的城市也好,或者说是一些村落、村庄。”

 

这里面是州、县、村,我们现在的说法是省、州、县,可能不是这样排的,但是它的单位也比较相同。

 

“大大小小的国土、城市和村落当中,如果发生饥荒,瘟疫——。”

 

现在有七种病好像也是比较严重,好多官方媒体天天报这个、报那个,看起来有一些比较严重。大家平时要好好保护,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尽量减少去人特别多的地方。像以色列和哈马斯那边的刀兵,开始兵荒马乱,战争四起。还有灾难,各种盗贼强盗。其实如果发生一些战争的话,那这些事情是自然的事情。各种斗争,还有其他,包括前面所讲到的大旱、雪灾、水灾,海啸,还有瘟疫、疟疾,各种灾难。

 

“如果在恶难出现这些地方,写此楞严神咒,写在上面,或者说把它印在上面,安放在城市的四门。”

 

就像长安一样,很多大城市的东南西北都有四门,现在可能没有。没有的话,在比较关键的一些地方,像我们学院的话,下面的叫见解脱门。法王在世的时候,我们大门上面有只要在下面经过的任何众生都能获得解脱的一些咒语、《一子续》、《大藏经》、续部。我们看起来下面是一个大门,但实际上里面放了很多的东西。所以你们上去,下去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经过那个门好一点。不是说上面的门,是下面的,今年他们重新维修的那个大门,上面写了“喇荣五明佛学院”。

 

所以一般来讲,如果有一些咒语,那放在门上面,不容易踩到的地方。

 

还有“诸支提”,是应供处。这应该是梵文,藏文翻成佛塔和寺庙。或者把咒语放在佛塔当中,或者在庙里面。

 

还有“脱阇”,指的是胜幢、幡幢。我们把如意宝放在幡幢上供养的话,就能获得悉地。我们一般是胜幢、经旗这些上面写上楞严咒。

 

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不管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有战争、饥荒、瘟疫,各种各样的灾难,那么大量的印这个楞严咒,大量的放在这些城市里面的大门等,“那这些国土里面所有的众生对这个咒语进行供养,经常恭敬、转绕、礼拜,一心供养;还有令这里的人们各个身上都佩戴这个咒语,或者放在他们居住的地方,那么当地所有的恶业、疾病都全部消除。”

 

以前藏地,比如说在有人自杀的地方印一些观音心咒的经旗,或者说把观音心咒刻在石头上,这样放着的话,就会斩断这种相续,包括发生一些车祸。现在好像很多地方经旗不准放。有一些多发地,只有交通部门写一个这里是事故多发生的地方,但光说事故多发生,有些没办法的,开车的人,眼前真正出现一个公路一样的,开过去就翻完了。

 

所以说,一般来讲,有瘟疫、灾难、战争的这些地方,如果人们多印这方面的咒语,多念这方面的咒语;或者每个人,就像我们原来疫情期间,每个人都佩戴一些咒语,后来很多人都没有死。我自己都想,当时是不是因为带这些咒语、系解脱,这些的加持力,不然的话,现在在不在人间也不好说,其实有时候佩戴这些很有意义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所有的灾难都会消于法界。

 

所以一般楞严咒,汉地很多的居士,包括一些出家人、寺院的人,就像一个小筒一样,挂在车里面,挂在自己的宿舍里面、闭关房当中,或者自己身上带着,有些与车钥匙挂在一起——如果与车钥匙放在一起,最好不要放在不干净的地方,如果是干净的地方,那怎么方便都可以。放在包里面也可以,如果身上带的东西太多的话,你随身带的有些佛经,有一些加持物,跟这些放在一起也是可以的。有些人跟法衣放在一起,像一些出家人,包在法衣里面,这样也是可以的。凡是自己经常随身带的这些三宝所依,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加持力。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如果有咒语的地方,就风调雨顺,四季安乐,这个意思。

 

佛告诉阿难:“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这些国土当中的任何众生,他们所在的地方,如果有了这个楞严神咒,那天龙夜叉,所有的这些天龙八部他们也是欢喜。”

 

其实它们也是很可怜的,如果它们有一些,比如说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他们会有一种安全感。如果没有的话,他们的身心始终就像被风吹着一样,没有自在,非常痛苦,经常带有恐慌。

 

如果这些众生所在的地方,有了这些咒语,那天龙八部也欢喜,而且整个世间也是风调雨顺,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下雪的时候下雪。我们藏族老百姓经常说冬天越冷越好,最好是下大雪——好多老人经常讲今年不下雪,明年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一些灾难。冬天稍微冷一点,很好的。冬天该冷的时候应该冷,不然的话,冬天特别热、夏天特别冷的话,四季颠倒,这是一种不吉祥的象征。

 

所以说,一般来讲风、雨要随时、随顺四季。

 

“五谷丰登,还有让这些兆庶,就是庶民老百姓,老百姓依靠这种方式获得快乐。”

 

大家都知道,如果有了佛经和三宝所依的加持,整个国运和人民的命运都非常向上。如果佛塔、寺院全部摧毁了,佛经全部烧了,这样的话,整个国运都会下降,这是一个规律。这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说的,不仅我们的佛教,其他的宗教也有这样的说法。这一点我们通过历史也是可以证明。我们稍微各方面比较开放,寺院比较兴盛,这个时候整个国家都安居乐业,大家也是应该一目了然。如果宗教场所受到一定的破坏,僧人们也受到一定侮辱,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很多运气就开始下降,自古以来都是,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所以我们也是应该弘扬这样的正道,这个很重要。 

 

当然这些咒语不能放在比较肮脏的地方,应该放在一些比较好的地方。而且我们要念咒语,要经常互动,并不是光有个咒语,谁都不理它。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讲《楞严经》,大家都心里面想,《楞严经》很好的,要祈祷大白伞盖。对本尊也需要一种互动,如果没有互动,光是一个死水那样放着的话,虽然有加持,但是这种加持不灵的。所以我们念护法也是经常要念,祈祷上师的话,也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的话,我们经常也是祈祷。对上师也是一样的,你跟上师从来都是不沟通,特别冷淡,可能慢慢很多关系就没有了。当然我们现在人多的关系,每个人与上师沟通是有困难,但是至少内心当中可以祈祷、可以沟通,对诸佛菩萨也一定要有沟通。

 

所以我都经常想,法王圆寂那么长时间,但是好像我们这次讲《西游》,有好多,不管是做梦也好,白天的忆念也好,都像在沟通当中,很有感觉,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对楞严咒,一些注释也是这样讲的,一定要让它火起来。如果没有让它火起来,确实有点困难。

 

所以我也希望,以后我们这一时代,不知道现在因缘成不成熟。我的责任给你们已经讲了,你们也是一样的,至少也是像我那样,能做一点也可以,或者有因缘的话,至少也是讲多少遍。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世世代代把《楞严经》为主的这些传承延续下去。我们经常祈祷诸佛菩萨的话,诸佛菩萨也是对我们世间的众生也好,对个人也好,经常垂念和加持。

 

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能征服、镇压一切恶星。”

 

我们世间当中经常出现的流星,红月亮或者说不吉祥的行星,不吉祥的天兆,这些随时都会变化,各种各样的,今天出现这个,明天出现那个。

 

“如果我们经常念这样的咒语,或者有这个咒语,那各个地方的怪相、恶兆,这些障碍是不会起的。而且人们没有横死、夭折;还有不会受到王法的惩罚——这里说杻械枷锁,比如说关在监狱里面有脚镣、手铐。枷锁好像是架在脖子上的一种刑具,这些都不会降临身上;而且日日夜夜特别快乐。”

 

晚上睡觉也是睡得着——现在的人们都睡不着,你们有些人觉得“啊,我现在睡的太多了。”这个是很幸福的事。一旦睡不着,这是最痛苦的,你们不要痛苦,睡着了。睡着的话,最多是影响一点闻思,说明你心里没有压力,身体没有疾病。现在看世间当中很多有压力、有疾病的人,睡都睡不着,整天都是吃安眠药,还是睡不着。所以如果晚上睡得着的话,那这是楞严咒的加持,说明你过得特别快乐。

 

“还有晚上也没有恶梦。”经常做恶梦,说明我们身体四大不调,心里有各种杂乱,出现种种的痛苦。如果我们经常念楞严咒,修行比较好的话,除了特别疾病以外,平常睡也睡得好,吃也吃得好,生活过得有规律,非常好的,尤其是现在我们清净的这些出家人。

 

我希望我们很多出家人,生活要简单,不要变成复杂化,各种各样的生意、感情、金钱——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加在你生活当中的话,以后可能睡都睡不好,吃都吃不好,不会有快乐的。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简单、清净的出家人,那白天晚上都是过得特别快乐。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

 

“阿难,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有八万四千个灾难变化出来的恶星,还有二十八种恶星为上首。”

 

蕅益大师他们说这不是二十八种星宿,二十八种星宿在《大集经》当中是菩萨化现的,而这里是对众生带来痛苦的。当然这里的二十八种,实际上是有同样数目的不好行星。

 

“还有八大恶星,金、木、水、火、土、还有纪督星、罗睺星和慧星,它们也是经常给人们带来各种的恶兆。

 

现在古装片当中,经常有一些算命的,看星星的,有些看起来好像有点迷信,但有些确实是天时地利,也就是说我们整个世间有这样的一种规律,尤其汉地按照《易经》的一些算法,算的也是比较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 [1],出现一个星,叫太白星,星象师说过三代以后,女主统治天下,当时指的是武则天。当时李世民他就去寻找,但是当时没有找到,如果找到的话,可能会下手,有这个可能。后来再过了三代以后确实是武则天。武则天在汉地的历史上应该是第一个女皇,执政时间大概15年左右。包括她还没有上位前,她的权力也是非常大。所以对李世民来讲可能是一个恶兆,是对未来出现的一些相兆。但对其他来讲,有些事情确实会出现。

 

所以现在有一些预言家,天天说这个星星,那个星星,他依靠星宿来观察,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藏传历算当中,每天也是看看今天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怎么样的,通过这种可以观察今天的日子是吉祥还是不吉祥。现在民间的有些日历当中也是写着今天是不吉祥,明天不吉祥,那个不一定可靠,但我们藏族的日历当中,它是通过时轮金刚的历算,还有汉地《易经》有一些传承也在藏地,这两个一起来历算,这个算法应该是准的,所以每天也可以这样算。但是我们一般来讲,可能不太想很多事情也稍微好一点。

 

“能生众生种种灾异”,如果有这个咒语,那所有这些不吉祥的事,包括有些人:“啊,我做了一个恶梦,可能很不吉祥。今天我的碗打烂了,可能很不吉祥;我家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叫的很厉害,是不是不吉祥?”很多人都说各种各样的不吉祥,但是其实只要念大悲咒,念观音心咒,念莲师心咒的话,很多事情不是那么严重。

 

我的话,除了特别的一些恶梦以外,对梦,或者说是对其他的日子,基本上不去观察,一观察,好像有个分别念,有些人是:“今天剃头好不好?吉祥还是不吉祥;今天生病怎么办?”包括我们有一些法师天天都是打卦,今天求一个打卦,明天求一个念经,这些人说明自己对空性的主见比较少,所以不要说光明大圆满,对中观的这些见解——因为有些人一直在慌慌张张当中,“怎么办?我会不会生病?我昨天做个恶梦,今天我的感觉很不好,我找这个上师打卦,找那个打卦。”当然你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是你的一种爱好。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说明你自己的见解不稳固,跟从来没有学过宗派的民间老百姓没有什么差别。像我们家乡的老百姓天天都是打卦:“今天要打个卦,今年我们怎么办?我们家里怎么办?我今天头疼怎么办?打个褂;我昨天牙痛怎么办?打个卦;我昨天牦牛丢了,怎么办?……。”天天都是打卦。有些是准的,有些是不准的。所以谁打卦的话,百分之百准的应该是没有的,只不过有些时候是碰运气而已。

 

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佛教徒不要太轻信了。但是说了,有些人真的也不听,我都知道。有时候我看到这些出家人就觉得很可怜。表面上你们很有水平嘛,以前都是上过各种各样的学校,什么样的有,但是实际上这么简单的事情,天天都是求打卦、算命,天天在一种恐慌当中。

 

其实人怕哪里,那里就会出现了这个事情,“你是不是身体不好?”然后经常身体不好。“是不是你跟人的关系搞不好?”就很担心,越来越担心的话越来越容易出现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你就不理不睬,无所谓,我这个臭皮囊有什么的吗?在有漏的轮回当中哪有什么快乐的,最后的下场都是痛苦、悲惨,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生就发生,就像我们原来讲的《苦乐转为道用》,我希望你们还是要学一下。我并不是说我学了很好,我做得到,但是你们有些人真的是学了就忘了,学了就忘了,基本上这些法没有用在身上,理论上过一下而已,这样的话有点可怜。

 

所以这些应该来讲,也不用那么担心,所有这些都会消灭的。

 

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如果念楞严咒的人,在十二个由旬之内已经结成结界了,相当于是防护墙一样。各种灾难,各种恶兆,这些损害永远都不会入于你的范围当中。”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所以佛陀在这个经当中已经宣说了大白伞盖咒。”

 

确实佛陀这样说的话,这次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这个应该值得开心的。

 

“那么于未来末法时代保护初学者。”

 

我们有一些学的比较好,或者说修行境界高的人不用特意保护,他们都有自己的防护能力,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初学者障碍比较多,违缘比较重。

 

“所以要保护初学者修行入于三摩地,要修行很好,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佛陀主要是对未来我们这些可怜的众生讲保护初学者,所以我们很多初学者自己也是经常念一念楞严咒,很有必要的。当然我们可能念诵集越来越厚了,如果全部不能念的话,几个月当中,实在不行的话,“吽玛玛吽呢梭哈”,这个应该没有问题,每天念108遍,它是归集的一个咒语。比这个还要稍微长一点的,我们楞严咒后面部分的咒语,有些说它是总集咒,也是心咒。这样的话,保护初学者,自己保护自己也很重要的,保护其他人也很重要。

 

我经常特别感谢上师如意宝,因为上师如意宝在末法时代,他老人家给我们教了很多,包括保护自己的观音心咒、莲师心咒、金刚橛,好多的修法,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这个浊世,这样恶浊的时代还能生存下来,基本上没有丢掉自己出家的形象,这应该是末世一个善巧方便的保护,这非常有必要的。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如果念这个咒语,更没有世间各种各样的诸魔鬼神,还有无始以来的这些冤亲债主,还有旧业陈债——”

 

以前的戒贤大师,他一直等唐玄奘上来,实际上他有一个业没有消,以前的债业没有消,有这种说法。

 

“所以以前债业来陷害的话,也不会有机会的。”

 

如果我们念这个咒语,确实以前的这些冤亲债主都可以依靠这个楞严咒——。

 

不知道是热了还是冷了,我今天拿了两个披单,厚的和薄的,但不知道,一会觉得热了不好,一会说是冷了不好,具体是怎么样的,分不清楚。

 

我们前面也讲过,以前惔虚大师的《影尘回忆录》里面讲过,当时说的是刘文化 [2],我记得前面讲过,他当时也是惔虚大师的一个朋友,后来写在他的书里面。他通过楞严咒超度了以前对他有仇的两个鬼神,还有他的父母,他的妻子儿女这些都死了,他们全部都踩在他的肩膀上升天了,也有这样的。

 

还有一些注释当中讲到,以前有个人用梵文来念《楞严经》,后来他的梦里面就出现各种各样白色的鸟,这些白鸟最后都变成了大伞盖一样保护着他。还有一些人念楞严咒,年轻的时候生病,最后通过楞严咒的加持力,身上发光,遣除了所有的病魔。凡是这样的公案特别特别多。

 

所以说,如果我们经常念楞严咒,所有的这些初学者,因为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初学者,我们可能还是需要保护自己,也需要保护别人。如果你们有能力以后保护一些眷属,或者说是摄受一些眷属的话,让他们也是多念一点楞严咒。

 

其实汉地高僧大德也是这样的,有些老和尚特别强调念楞严咒,看到一些老和尚的语录,其他不念都可以,只要好好念楞严咒的话不会被各种魔障束缚。

 

其实末法时代魔障很容易起,心魔也好,外魔也好,那么这些魔障如果统统遣除的话,也是很有必要。所以不管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其实这些大德们修行的教义应该是一样的。

 

以前梦参老和尚说,他现在已经80多岁了,80多岁当中他没有看到一个专心致志修《楞严经》的人,以前是有的,现在没有,现在好像真正修《楞严经》的人很少。可能他的时代,因为他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出现的,那个时候出现了文革,20年的动乱。

 

现在也是这样的,我们以后不敢说完全修《楞严经》,但至少也是对《楞严经》,它就像在灰尘里面埋着,我们把它挖出来,让它苏醒过来,在这个世界上将来应该让《楞严经》火起来。我也是这次辛辛苦苦的给你们讲,讲的目的,以后我们应该要把这个法传承下去,在这个世间当中,不管在居士团体当中,出家人团体当中,大家都要学,平时我们茶余饭后也经常谈。

 

其实人们的议论很重要,“谁《楞严经》学得很好的?比如说女众里面,某个法师《楞严经》学得很好,她可能是学的最好的,某个人《楞严经》考试很好的,他背的很好的。”我们平时的价值观有这样的,就像世间人,人这个长得很好看,那个人很有钱。我们以后在价值观上面稍微有一点改变的话,以后这个法的加持力会更加兴盛。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阿难,你和所有的有学人,未来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依靠我的这种方式来修行,一定会是成功的。”

 

依靠什么呢?有些注释讲有四个条件,第一个,“依我坛场”。依靠佛陀所说的那样设楞严坛城,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如法持戒”。如理如法持清净的戒律。第三个,“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依止一个清净戒律的戒师,这是第三个;第四个,“持此咒心不生疑悔”。这样的话,一定会是修成的。尤其是不生怀疑,因为修持任何一个法,我们对它有坚定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阿难,善男子如果这样修行,即生的父母所生的身体,也就是即生当中,如果你不得心通,不得开悟的话,那十方如来就说了妄语。”

 

意思是说,如果按照上面这四个条件修行,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一定都会获得开悟。像我们前面讲的那样,见道的开悟也好,无生法忍的开悟也好,都会获得一定的开悟。如果这些人没有开悟,那十方如来已经说了妄语,但十方如来说妄语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的大德也是依靠《楞严经》而开悟,比如说长水子璇,他是北宋时候的人,也是依靠《楞严经》开悟的。按照《五灯会元》,长水子璇讲了三十多次。憨山大师也是依靠《楞严经》而开悟的,所以他后来说:“如果不读楞严,不知修行迷悟之关键。”迷和悟的关键,不会懂得的。后来说是“开悟的楞严”。憨山大师好像也是在五台山依靠楞严咒而获得开悟。所以从前辈高僧大德的传记来看,《楞严经》是非常重要。

 

这里也说,如果按照上面的条件,依靠清净的戒律如法的修行,依止善知识,没有怀疑的方式来念的话,那即生当中一定会是成佛的。

 

你看这里“于此父母所生之身”,意思是说即生成佛,即生当中父母所生的身体,不用换,一生一世就马上获得心通。心通的话,心已经通达了,已经开悟了,一定会成就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话,那佛陀就是说妄语,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里说的特别明显。

 

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依靠自己的信心,尽量地持清净的戒律,如法的修行,尽量不要有一些怀疑。诸佛菩萨所说的肯定是对的,因为他们的智慧远远超过我们,他们所抉择的路肯定是千真万确。我们依靠这样的信心来修的话,肯定即生当中有成就的希望。今天讲到这里。

 

我们再看一下咒语,今天我们继续再对一部分。

 

乌(吽) 唎瑟揭拏 般剌舍悉多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虎(吽)都嚧雍

 

顶礼赞叹一切如来顶髻大白伞

 

瞻婆那 虎(吽)都嚧雍 悉眈婆那 虎(吽)都嚧雍

 

摧破、令一切降伏。或者令一切迷乱摧毁、令一切残害摧毁。

 

波罗瑟地耶三般叉拏羯罗 虎(吽) 都嚧雍

 

其实这些咒语,可能梵语跟汉语现在对的话,很难很难的,但是我们以后就不管,如果念藏文的话,藏文自己的念。念汉文的话,念汉文自己,这样就可以的。

 

最胜明咒消灭一切残害。

 

萨婆药叉喝啰刹裟 揭啰诃若阇 毗腾崩萨那羯啰 虎(吽) 都嚧雍

 

摧毁一切夜叉和罗刹的恶行。

 

者都啰尸底南 揭啰诃娑诃萨罗南 毗腾崩萨那啰 虎(吽) 都嚧雍

 

摧毁八万四千个恶星。还有能令二十八个星宿欢喜!还有摧毁八大恶星! 

 

啰叉 婆伽梵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波啰点阇吉唎 摩诃娑诃萨啰

 

拥护我或者是拥护一切如来,或者说世尊如来顶髻白伞盖! 

 

勃树娑诃萨罗室唎沙

 

大回遮母的意思。

 

俱知娑诃萨泥帝隶

 

千手千眼

 

阿弊提视婆唎多 咤咤甖迦 摩诃跋阇嚧陀罗 帝唎菩婆那 曼茶罗

 

不二持身相的金刚广大母,于三界当中获得自在。

 

乌(吽) 莎悉帝薄婆都 么么 印兔那么么写

 

愿拥护我!

 

啰阇婆夜 主啰跋夜 阿祇尼婆夜 乌陀迦婆夜

 

王难、贼难、火难、水难。

 

毗沙婆夜 舍萨多啰婆夜 婆啰斫羯啰婆夜 突瑟叉婆夜

 

毒难,杖难,兵难,饥饿难。

 

阿舍你婆夜 阿迦啰蜜唎柱婆夜

 

冰雹难,非时死亡难。

 

陀啰尼部弥剑波伽波陀婆夜 乌啰迦婆多婆夜 剌阇壇茶婆夜

 

地震难,流星坠落难,王刑罚难。

 

那伽婆夜 毗条怛婆夜 苏波啰拏婆夜

 

龙难,闪电难、猛兽难。

 

药叉揭啰诃  啰叉私揭啰诃 毕唎多揭啰诃 毗舍遮揭啰诃 部多揭啰诃 鸠槃茶揭啰诃 补丹那揭啰诃 迦吒补丹那揭啰诃 悉乾度揭啰诃 阿播悉摩啰揭啰诃 乌檀摩陀揭啰诃 车夜揭啰诃 醯唎婆帝揭啰诃

 

一些鬼魅,作忘鬼,作狂鬼,瓮形鬼,妩媚鬼等。彼等一切愿获得安稳和吉祥!

 

社多诃唎南 揭婆诃唎南 嚧地啰诃唎南

 

食气鬼,食胎鬼,食血鬼。

 

忙娑诃唎南 谜陀诃唎南 摩阇诃唎南 阇多诃唎女

 

指的是食肉鬼,食脂鬼,食髓鬼、食粪鬼。

 

视比多诃唎南 毗多诃唎南 婆多诃唎南 阿输遮诃唎女

 

也是鬼的意思,夺命鬼,食沫鬼,食呕吐鬼,食不净鬼。

 

质多诃唎女

 

食心鬼。

 

帝钐萨鞞钐 萨婆揭啰诃南 毗陀耶阇瞋陀夜弥 鸡啰夜弥

 

如是一切鬼神所造的恶咒悉皆断除。

通过金刚橛来断除一切鬼神和他们的恶咒。

今天汉文当中是“鸡啰夜弥”。

 

波唎跋啰者迦讫唎担

 

主要是外道的这些。

 

今天对到这里。

 

[1] 《旧唐书·李淳风传》就记载了唐代天文学家、占星家李淳风的一个故事:李淳风通过观天象,太白星屡现于白昼。预测唐三代以后,会有女主武王统治天下。

[2] 详见第五课。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