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 节·出家人要穿清净僧衣

 

一般来说,所谓“在家人”,是没有受过沙弥戒、比丘戒的人,也就是普通的俗家男女;“出家人”就是沙弥、比丘。僧与俗的穿着、行住坐卧各不相同,因此不应该相互混淆。

 

然而,当今时代的个别上师、僧人,如果得到一件可穿的在家衣服,似乎觉得很好看、很稀有。但事实上,不是说“具戒僧衣可清净一天僧财障”吗,单单是具有戒律者的僧衣,也能清净一天之内享用僧财的障碍。

 

三世诸佛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这种出家僧衣。正如全知龙钦巴尊者所说:“三有尊主曾百遇,披袈裟袍唯此番。”我们在多生累世中曾受生过帝释天王、大梵天王等三有世间的主尊,但身著出家僧衣,唯有今生这一次。此番具有身著僧衣的缘分时,一定要穿着清净的出家僧衣。

 

我反反复复这样讲的意思,也是当今出家人的衣服面料有绸缎、哗叽、氆氇等,颜色有红、黄、紫色,就像夏天绚丽的鲜花一样应有尽有,得到一件在家男女的衣服并不罕见。因此,出家人要按照本师佛陀所说的来穿衣服,不要做各种不伦不类的在家男女之事。再者,作为一个出家人,如果一边穿着出家僧衣,一边杀生、不与取、邪淫等,那真的是罪大恶极,完全没有必要。

(听打稿,仅供参考)

 

第55 节·出家人要穿清净僧衣

 

一般来说,所谓“在家人”,是没有受过沙弥戒、比丘戒的人,也就是普通的俗家男女;“出家人”就是沙弥、比丘。

 

(包括)沙弥尼、比丘尼。

 

僧与俗的穿着、行住坐卧各不相同,因此不应该相互混淆。

 

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衣服,他自己的行住坐卧、穿着打扮;出家人也有他自己的行住坐卧、穿着打扮。

 

我觉得我们这边的出家人的话,有些只不过是戒律有点不懂,这个方面有些毛病,但是真正出了家以后经常去打扮啊,化妆啊,做各种各样的一些非法行为的话,确实比较少。我们降魔洲这边跟其他僧团相比较起来的话,包括出了家以后在这里破坏纪律、还俗啊,这种情况比较而言是比较少的。

 

确实这方面我们也希望,世间当中说是“既来之,则安之”,你既然已经脱掉了在家的世俗的衣服,已经去了一个永远不回的路,那这样的话,尽量地自己应该在这个路上,我们藏族有种说法叫做是:出家人的话应该在出家人的路上死了的话最光荣的。如果你回到家里死的话,那不一定光荣。所以穿着方面也是这样的。

 

,当今时代的个别上师、僧人,如果得到一件可穿的在家衣服,似乎觉得很好看、很稀有。

 

有些上师也是到城市里面去,开始穿便装的衣服(……)很多人都是后来认出来了,这个人穿在家衣服的。有些僧人也是这样的,他穿了一个在家衣服的话,好像觉得特别稀有。最近我们这边管家都是也发现,可能女众当中的有些,不是我们降魔洲啊,但是好像在抖音上,我也看到了,有一个,她们有时候穿着这种在家衣服,那这种现象的话,最后给管家得到以后的话,不得不离开吧,没办法。

 

所以我们一般来讲(……)确实现在我们这边有点不同,这里的话,藏地的一般出了家以后,所有的父母家人都是特别希望你清净地过这一生,万一你还俗的话,很多父母都发疯了。去年我们寺院都是有一个出家人,他还俗了以后,父母两个都是后来就不理他了,后来两个都是,基本上短短的时间两个都伤心而离开了(死了)。他们说:“我们早一点死了多好,我们不愿意看到他穿在家的这种世俗衣服。”

 

我们这边的话,一般来讲希望也是一辈子当中自己清净的这种出家衣服不要脱掉,这个就是最大的愿望。

 

但有时候可能,因为汉地有点不同,比如说将来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可能藏地看见一个出家人,大家就有信心的,但是以后如果我们这个僧团没有,或者说这里待不上的话,那回去在城市里面,在小区里面,寺院也找不到,然后自己有一些自己的住处的时候,那不知道出家人方不方便,不方便的话就看看怎么样,有些穿着方面的话。

 

其实藏地的话也不同,有个别的,比如说格鲁派有个别教派是特别清净,威仪很清净,有个别教派的话也是有点不伦不类的现象,也有这样的。白天穿出家衣服在寺院里面,晚上穿在家衣服逛街啊,包括现在汉地的有些寺院当中也是这样的,白天到寺院里面去,晚上回到家里,各种所谓的“代理和尚”还是假和尚,也有这样的。所以藏地也有,汉地也有,但我们希望自己即生当中有这样的一个出家的身份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事实上,不是说“具戒僧衣可清净一天僧财障”吗,

 

这个是华智仁波切说的,他说有具戒的这种,穿出家的衣服的话,那一天当中所享用的僧众的财产,比如说饮食这些的障碍都能消除。

 

我们有些出家人真的还可以,有的时候在城市里面,在外面突然遇到的时候,还是上上下下都穿得很整齐的。不然提前来见你的时候,那就可能做一些准备,有可能的,但是我们经常是突然见到的,这个还是比较可信的一种观察。所以说总体来说,大多数确实很好的。

 

单单是具有戒律者的僧衣,也能清净一天之内享用僧财的障碍。

 

三世诸佛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这种出家僧衣。正如全知龙钦巴尊者所说:“三有尊主曾百遇,披袈裟袍唯此番。”

 

这个是法王经常引用的,我们大家尤其是出家人的话,也应该以自豪的心,自己经常用这个来提醒自己。我们可能是,比如说世间的天王啊、人王啊,三有的这些主尊以前也是当过很多次,一百次也是可能有,但是披上袈裟的话就是唯一的这一次。确实是非常难得的。“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我们以前讲过的顺治皇帝的出家偈当中也是讲,黄金、白玉这些并不是最珍贵的,唯有即生当中披上袈裟最难得。

 

这两个说法应该是比较相同的。我们即生当中如果你身上一大堆的金银财宝的话,其实这个也不一定是非常珍贵的,应该穿上出家的衣服对每个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藏地的有一些说法,包括我的父母,他们死之前都是希望穿上一个出家的衣服,后来也是当时我们这边,各方面也是比较方便,都受了沙弥戒,然后尸体用法衣来裹的话,这个很多人觉得是不会堕落,也是一个很光荣的事。因为人死的时候,一般我们用俗家的衣服来裹的话,也是很可怜的。用法衣裹着他的尸体的话,那就不会堕落的,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在多生累世中曾受生过帝释天王、大梵天王等三有世间的主尊,但身著出家僧衣,唯有今生这一次。此番具有身著僧衣的缘分时,一定要穿着清净的出家僧衣。

 

有些人是一直习惯,不管在哪里的话,他们说是包括我们这里的有些堪布堪姆,任何时候看到的话,威仪很清净的,这种穿着特别地让人生信心。所以说,以后的话也应该重视。

 

 

这个里面有照片的是甘多拉经堂。当时应该是九十年代,我们刚来的时候就是甘多拉经堂。法王下来的那个路,实际上应该是当时我们学院第一条水泥路,当时是水泥可以用的。法王从经堂里面到他这个(现在门措上师的那个院子)之间,当时特意做了一个水泥路,全学院的第一个水泥路。

 

他前面那个应该是不空吧,我在游记里面写的那个,它每次法王讲完课的时候,它讲课的时候一直就在法座上,讲完课的时候,念完《普贤行愿品》法王接近起来的时候,它就跳下来,然后它就带路过去,它每次回去的时候很有意思的,它就很开心地就回去了。所以这里法王回去的一个照片,很有意思。

 

我反反复复这样讲的意思,也是当今出家人的衣服面料有绸缎、哗叽、

 

哗叽是我们现在用的一个,不是氆氇的那种,现在印度做的那种,比较厚一点的,比氆氇还薄一点,藏文当中叫(?)。

 

氆氇等,颜色有红、黄、紫色,就像夏天绚丽的鲜花一样应有尽有,

 

出家人这么庄严的,比如说紫色的、黄色的都有。当然夏天的鲜花可能是蓝色、红色、白色这些,他这里没有比喻。

 

得到一件在家男女的衣服并不罕见。

 

这个是并不罕见的,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有什么值得稀奇的呢?这个意思。

 

因此,出家人要按照本师佛陀所说的来穿衣服,不要做各种不伦不类的在家男女之事。再者,作为一个出家人,如果一边穿着出家僧衣,一边杀生、不与取、邪淫等,那真的是罪大恶极,完全没有必要。

 

一般来讲,出家人他有了这样僧衣的话,也是以此而庄严,所有的非法行为会断尽的。所以法王在这里也讲了穿出家僧衣的这种功德。

 

好,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9章 服饰勿乱

 

第54节·秉持藏装

 

作为藏族人,所有穿着服饰都需要沿袭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服装,以相应藏地气候冷暖、相应身体状况、相应自己的习俗。同样,如果你是汉族人,也需要穿符合汉族当地和习俗的衣服。

 

藏族人穿藏装很方便。在古代,夏季的三个月里,人们都要穿皮袍出门,如果被泥水等打湿,干了以后会变硬,不像今天,人们在夏天穿布衣服等,即便被雨淋湿也没事。衣服也是五颜六色的,比如白色、黄色、红色、绿色,非常漂亮。这种藏装,从祖孙三尊时代就非常流行,是菩萨们亲自传承的特殊衣服。

 

从前,玛尔巴大译师在为众弟子灌顶时,穿了一件难看的衣服。弟子们呈禀道:“作为如此伟大的上师,您穿这么寒酸的衣服,别人只会说上师太小气,没有任何好处。”上师说:“这件衣服是我在美哲巴尊者、大成就者那若巴等赐予《喜金刚》甚深灌顶、传承时穿的。我想,光是看到这件衣服也会对众生有利,所以我就穿了。不是我连一件好衣服都得不到。”

 

同样,我们的藏装,也是往昔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法王松赞干布、文殊菩萨的化身国王赤松德赞、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国王赤热巴坚等相继出世的藏王以及住地大菩萨邬金莲花生大士、大班智达布玛莫札、大堪布菩提萨埵等亲自加持、传承下来的服装,因此是有着菩萨加持的衣服。

 

如果真的好好想一想,单单是这个藏装,也能对怀有狠毒害心、黑法方面的魔与冤魂等有所利益。

 

如果国家规定必须穿汉装,那也情有可原,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从现在开始,一般在家的藏族男女,不管是谁,都应该穿上本民族这种清净的服装。若能如此,你不仅不会失去自己的风俗习惯,而且它还带有加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下半身穿僧装、上半身穿汉装,这确实是一种恶兆。就像邬金仁波切莲师曾经说过的“时不改变众人变”。人们常说的“恶世、恶世”,其实不是时间恶劣,而是人的行为和心态变得越来越恶了——每个人都唯起恶心、唯做暴行。

(听打稿,仅供参考)

 

 

今天是秉持藏装,要穿藏袍。

 

作为藏族,所有穿着服饰都需要沿袭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服装,

 

现在我们也一直两三年以来做一些藏装。所谓做藏装的话呢,以前藏装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现在因为历史原因的话,有些都可能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可能在整个历史的长河当中已经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就寻找各个地方的一些不同的藏袍,还有一些藏服饰啊。但这个就寻找起来有时候也有一些困难的,以后这个技术上啊,还有一些文字上和历史的话呢,也是有一点的困难。其实藏袍也是,很多人也是很喜爱的。法王都是今天在这里讲了很多功德方面吧。

 

其实每个民族的话,原来古人一些文化和思想一直流传下来的话呢,这个是很珍贵的。像我们佛教徒的话,应该是这个两千五百多年的这种衣服,基本上一直没有变化,各教派的这种方式都一直存留下来。佛教在这方面的话应该很严格,而且都没有怎么变化,这个很重要。

 

以相应藏地气候冷暖、相应身体状况、相应自己的习俗。

 

一般很多古人,可能包括他的这个设计,现在有些人觉得是古人的设计不好,美感不好等等,其实也不一定的,有时候看起来的话,真的古人的这种智慧是非常非常的殊胜。

 

同样,如果你是汉族人,也需要穿符合汉族当地和习俗的衣服。

 

汉地的话呢,汉地我觉得现在全部都是被西化了。以前汉地真正传统的衣服,现在穿的人也是很少,而且汉地好多朝代都是不同吧,唐宋元明清,包括元朝也好,近代也好,好多的这种穿法都是不相同的。不知道真正的汉服是什么样的。有时候的话,因为中间是被蒙古啊,被其他民族统治以后的话,有时候的这种变化比较大。

 

现在有些电影和电视里面放的话,只是宋朝和唐朝是比较明显的。宋朝在皇宫里面都是两个小牛角一样的,那个叫什么?呵呵,好多大臣,代表宋朝。叫什么?他那个叫什么?你也不知道啊?你没看过?看过是吧?那还行。

 

藏族人穿藏装很方便。在古代,夏季的三个月里,人们都要穿皮袍出门,

 

那种皮衣,那种反正是山羊啊,什么绵羊啊,小牛皮啊,那种衣服,长袍的短袍的都有。

 

如果被泥水等打湿,干了以后会变硬,

 

很不方便的。比如说你穿个皮衣,然后到外面去放牛,然后第二天晒干了以后就全部都缩了,然后又拼命地软。我们以前小的时候全是这样的,父母就第二天涂一点酥油啊,然后又把它重新软。然后它是好多次这样做了以后的话,到最后它就不会僵硬的,就还是比较听话的。

 

所以人们就经常叫夏天的皮袄,它过了很多次这样的话,基本上都是比较柔软了。

 

但是法王说如今——

 

不像今天,人们在夏天穿布衣服等,即便被雨淋湿也没事。衣服也是五颜六色的,比如白色、黄色、红色、绿色,非常漂亮。

 

确实我们自己小的时候都就白天晚上都是一件皮袄,冬天稍微厚一点的皮袄,然后夏天是薄一点的,除了这个以外也没有什么内衣、外衣什么。可能藏地是条件更差吧,那一段时间除了这个都没有。

 

这种藏装,从祖孙三尊时代就非常流行,是菩萨们亲自传承的特殊衣服。

 

现在法王在这里讲是前辈的这些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们已经加持过的,可能跟其他民族有些地方是有点不同的。他为什么这么讲呢?

 

从前,玛尔巴大译师在为众弟子灌顶时,穿了一件难看的衣服。弟子们呈禀道:“作为如此伟大的上师,您穿这么寒酸的衣服,别人只会说上师太小气,没有任何好处。”

 

希望他穿好一点,给我们灌顶。以前上师如意宝灌顶都是经常穿很好的衣服,我们现在有些照片里面也是看得到的。有些上师是穿得很可怜的,法王如意宝是穿得很那个,我刚见到的时候就穿得一般般的,但是后来每次都是,尤其是开大法会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比较流行羔儿皮吧,里面是羔尔皮,外面有时候是黄色的绸缎啊,非常庄严,很好看。看到好看的衣服,我们都就生起信心啊,就很好看的。

 

但是马尔巴罗扎的弟子来看到,上师可能穿的一个破旧的衣服。

 

上师说:“这件衣服是我在美哲巴尊者、大成就者那若巴等赐予《喜金刚》甚深灌顶、传承时穿的。我想,光是看到这件衣服也会对众生有利,所以我就穿了。不是我连一件好衣服都得不到。”

 

当然这个,当时像马尔巴罗扎,大译师玛尔巴罗扎的话,应该他还是比较富裕的吧,你看米拉日巴都是到处去化缘,然后给他供养那么多东西,然后他说“是不是你想把我压在这个粮食当中,你把这个房子都是震动干嘛?给我请出去”,就这样的。

 

不过我觉得是拉萨是应该比较穷,然后马尔巴罗扎当时买一个好的衣服也不好说啊。那个时候有点那个的。现在也是,上面去的话,好像那个地方的加持比较大,不然的话,像无垢光尊者住的地方,还有上面的话,好像地方都是到处都是黄土,然后夏天去的时候都是没有像我们康巴和昂多地区,那么到处都是盛开鲜花,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他那边的土好多都是黄的。

 

所以说那些地方是加持很大,不然的话,生活不知道怎么样,富不富裕也不好说,反正马尔巴罗扎说是,我是有衣服的,但是我是靠加持。所以,当时他是这么讲的。

 

同样,我们的藏装,也是往昔

 

刚才不是说祖孙三尊,他们这三位。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法王松赞干布、文殊菩萨的化身国王赤松德赞、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国王赤热巴坚等相继出世的藏王以及住地大菩萨邬金莲花生大士、大班智达布玛莫札、大堪布菩提萨埵等亲自加持、传承下来的服装,因此是有着菩萨加持的衣服。

 

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穿藏装啊?作为在家人的话,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我们这个学院里面的很多人都不得不穿藏装,因为穿藏装的话违缘少一点,所以好多,但是你再怎么穿藏装的话还是看得出来。呵呵呵。就基本上一看到你那藏袍的话,你要穿藏装的话,像模像样一点,但是也可以。

 

不过我们有点可惜的,我们藏族的很多的年轻人的话,他们就不太喜欢穿藏装,他们就反而不穿藏装。然后其他民族的,包括到西方去的话,西方的很多各个国家的那些人的话,那他们觉得藏装很有这种感觉。大家特别喜欢穿藏装,各种颜色的。但我们藏地的很多,尤其是年轻那一代的话,基本上就让他穿一个藏装的话呢,那可能他反而心理压力很大的。可能这个是一个时代的变化还是什么的。

 

其实我们这个藏装的话呢,比如说藏装的这个袖子比较长,也不用手套,也不用围巾,也不用袋子,这里面装什么东西都是可以装的。所以它还是就有很多的,你这个什么围巾、领带这些也是不用的,你那个长袍的话,很管用的,就上上下下都是。所以我们为什么好多居士的话,冬天都是喜欢穿藏装?原因也是这样的,这个不单是有加持,还是比较庄严吧,很好的。

 

我都认识的有一些年轻人的话穿藏装,有些穿汉装,有些是特别这个裤子也是很细很细的那种。那天是有一个谁说的,说是“他两只脚都是很细,像一个什么细筷子一样的”,有个比喻。好像现在年轻人还是喜欢比较时髦吧,但这个是可能因为西方的这种影响比较大一点。

 

当然自己穿什么都可以,但法王要求藏族人希望还是穿藏装。如果其他民族的喜欢穿的话,也是得诸佛菩萨的加持,自己也是显示一种自己的庄严吧。其实你自己看怎么样庄严都可以,也并不是非要穿什么的。

 

如果真的好好想一想,单单是这个藏装,也能对怀有狠毒害心、黑法方面的魔与冤魂等有所利益。

 

可能通过诸佛菩萨的加持,他们都不敢对你制造危害,甚至对周围的这些都有利的,是吧。现在很多什么,出现一些疾病啊、地震啊、海啸啊,很多都是跑到藏地来,所以说这个也是可能有一点。

 

但是有时候藏族人的话,也生病的时候往汉地去。没事,基本上也不是绝对的。

 

如果国家规定必须穿汉装,那也情有可原,

 

有些学校啊,有些地方公务员,这些是他们有规定的,所以情有可原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般的人来讲并不是如此。

 

所以,从现在开始,一般在家的藏族男女,不管是谁,都应该穿上本民族这种清净的服装。

 

当时法王在什么时候,好像说了以后的话呢,还是藏地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候是开法会的时候,法王说一句,很多地方就响应。

 

若能如此,你不仅不会失去自己的风俗习惯,而且它还带有加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下半身穿僧装、

 

穿的我们的那种裙子。

 

上半身穿汉装,

 

就穿的在家的那种衣服的话。

 

这确实是一种恶兆。

 

有一段时间藏地还是有一些出家人,经常在上面就穿在家衣服,下面穿一个裙子。这个是当时法王显得有点不高兴。

 

就像邬金仁波切莲师曾经说过的“时不改变众人变”。

 

其实时代不一定变,有些人的行为和心已经变了的话,那就说明时代变了。

 

人们常说的“恶世、恶世”,其实不是时间恶劣,而是人的行为和心态变得越来越恶了——每个人都唯起恶心、唯做暴行。

 

每个人都产生了什么样恶心,做的也是恶,这种暴行很不好的,这样一来世间就变的。

 

所以我们要,服装方面不管是穿藏装也好,汉装也好,大家都是应该要穿得干净一点啊,穿得得体一点。我们有时候看到路上都是穿个拖鞋,但一般来讲你在房子里面、院子里面,你穿个拖鞋都是可以的,然后在外面穿拖鞋有点儿,别人都会笑的。所以有时候穿着方面的话,作为出家人,我们这里是出家人大多数,不用说在家的衣服怎么穿的。

 

但是你们有个别的一些在家人的话呢,我也希望穿得应该比较干净一点。你穿藏装的话也是,你们应该让身边的有一些会穿藏装的人,让他们来教一下。不然的话呢,有些人穿藏装真的是乞丐的这种穿藏装一样的。因为有些乞丐就随便找到一个藏装,他们是没有什么,随随便便就一下,这样的。这样很不好的。

 

不管是男士还是女士的话,他的这种穿法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对吧。农村的、牧区的,或者说是康巴的、昂多的,这样的。你随便这样的话,就像我们世间任何的这种知识,也是有自己的这种差别。所以在这方面希望大家要注意一下,不要随随便便乱穿,对吧。

 

刚才不是讲的嘛,下面是出家人,上面穿个在家衣服的话呢,那就成了不伦不类的了啊,不能的。或者是反过来说,下面是穿个在家衣服,然后上面穿个出家人的dun布,那样的话也是更奇怪的。所以我去年一段时间也给大家讲过,居士的话穿在家的衣服,然后出家人穿出家衣服。有些人是头发是长长的,然后身上就全部是穿出家人的衣服,看起来都是特别可怕的。

 

所以说穿着方面法王也是这样讲的,大家以后还是自己应该,再加上是一般没有什么的话,包括上洗手间这些都是,女众那边有这样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光是穿个内裙跑到路上,跑来跑去,很难看的,对吧?要出门的时候自己应该威仪要(注意)。

 

如果在自己家里穿什么样的,就戒律当中也没有特别的遮止,对吧?然后出了院门以外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啊。不然的话,有时候我们这边也是有些老菩萨,现在稍微好一点的,有一些穿得不好的那些老菩萨已经圆寂了,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阿弥陀佛那里也是也许穿得不整齐。呵呵。现在稍微好一点,以前在这个门口经常看到有一些穿得不是很好的,有一些老菩萨,如果说的话也是菩萨,我们凡夫人不好说,然后不说的话呢,也不庄严。以后在这方面要注意一下。因为这是佛学院的话呢,什么样的人都是在进场,所以作为出家人的话,不要做一些让人生邪见的事情。这个穿着方面大家要注意一下啊,其他没事。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53节·夫妻和睦

 

有些夫妻几乎一辈子都在吵吵闹闹,这是前世的业力使然,是前世的邪淫果报现在成熟了。有些夫妻恩恩爱爱、情深意切,这也是前世不曾邪淫、勤行善法的果报。

 

夫妻在一起的时间有长有短,没有人能一直在一起,永不分离。有生必有死,死后他们会随着各自的业力,漂泊到六道不同的地方。但是,不管这一生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起的时候,都要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彼此同心同德地行持善法,这样后世也会快乐。假设有一颗清净的心,那么夫妻俩将会形影不离、同生净土。为此,所有夫妻都应该力求和睦。

 

我们金刚兄弟姐妹也是如此。如果金刚道友上下争斗,当众甜言蜜语,背后恶语中伤,这和夫妻完全不一样。所谓的金刚兄弟姐妹,有一个“紧密相连的誓言”,从依止同一上师、同一坛城得受灌顶和口诀的那一刻起,即使上升到净土也需要去同一圣聚中,就算下堕到恶趣也需要一同前往。所以,要想从快乐走向快乐,金刚道友内部就要做到慈爱、和睦、友善。

(听打稿,仅供参考)

 

第53节·夫妻和睦

 

法王讲了很多做人的方方面面的道理。

有些夫妻几乎一辈子都在吵吵闹闹,这是前世的业力使然,是前世的邪淫果报现在成熟了。

 

世间人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如果不是冤家的话不可能走在一起的,嘎达亚那的故事里面所讲的一样的,很多的夫妻实际上前世是有一定的恶缘,然后今生当中走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邪淫的果报,邪淫的等流果的话,今生当中也是喜欢邪淫的;异熟果的话,即生当中也是夫妻不和的等等这些。

 

有些夫妻恩恩爱爱、情深意切,这也是前世不曾邪淫、勤行善法的果报。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不管怎么样,即生当中大家都是非常信任,行为也是很清净的,互相都是特别放心的,家庭也是从来没有吵过架的。那天我们那边有个老乡说他妻子死了,很伤心的,他们一起已经三十多年了,在他们的记忆当中一次的吵架也是没有。这种人的话,她死了以后哭的话也是应该的,因为三十多年一次没有吵架的话,可能两个都是修行很好的人,不然一般来讲是做不到的。我们表面上看来好像夫妻特别好的,实际上他们说是内战很厉害的,只不过是外面看不到而已。也有这种说法。

 

夫妻在一起的时间有长有短,没有人能一直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种现象是没有的。“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相吵当热瓦。”夫妻也是市场上的过客一样的,不要吵架,有什么可吵的呢?

 

有生必有死,死后他们会随着各自的业力,漂泊到六道不同的地方。

 

不断地这样转生。

 

但是,不管这一生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起的时候,都要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彼此同心同德地行持善法,这样后世也会快乐。

 

我们所谓的有些佛教家庭的话,确实是大家也是一起共同修行、共同发愿,从来也是不会吵吵闹闹的,有些是确实好像都行持善法,也成了一种顺缘,非常好的。

 

假设有一颗清净的心,那么夫妻俩将会形影不离、同生净土。

 

一起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样,那里的纪律是怎么样?呵呵。

 

为此,所有夫妻都应该力求和睦。

 

 

我们金刚兄弟姐妹也是如此。

 

上师如意宝前面讲的世间的家庭,下面的话一般是在一个上师面前灌过顶的,得过法的,这些的话,实际上是比夫妻更重要的一种关系,这叫做是金刚兄弟姐妹。

 

如果金刚道友上下争斗,当众甜言蜜语,背后恶语中伤,

 

有些是可能当面也是恶语中伤的,有些是可能种种情况吧,如果金刚道友这样的话呢——

 

这和夫妻完全不一样。

 

怎么样呢?

 

所谓的金刚兄弟姐妹,有一个“紧密相连的誓言”,

 

我们是乃至菩提果之间,就像是灯芯和灯一样的,生生世世都是不离的,金刚道友也是这样的。所以一般来讲重视因果的这些人的话,对金刚道友的誓言是特别重视的,当然有些不太相信因果的人可能也是无所谓的吧。遇到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好像誓言抛之脑后根本对他来讲就无所谓的。

 

其实修行好不好的话,关键是取舍方面自己能不能做,如果能做的话,说明他的修行是很好的。当然有些人是修行比较好的,但是因为烦恼很深重,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一种烦恼,这个是自己个人的最重要的一个产品。

 

真的,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是不同的,有些人是很想做好人,但是因为烦恼的力量太强了,没办法。比如说睡眠的烦恼太重的话,你很想早一点起来,但是实在没办法,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也是打瞌睡啊,做美梦啊,就跟其他人都不同的,这种睡眠的烦恼是特别重。有些人是散乱的烦恼非常重;有些人是贪欲的烦恼非常重;有些人是嗔恨心的烦恼是非常重的,别人很容易接受的,他就根本没办法接受;有些人是嫉妒的烦恼特别重的。当然反过来说,修行比较好的人,有些人是修什么法都是马上得到感应,得什么样的教言的话,马上有收获的。

 

当然我们表面上是大家都是一起这样来闻思修行,看起来都是比较,尤其是出家人的话,都是剃光头,看起来都是比较相同的,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财富完全都是不同的。有些是正面的财富太多,有些是负面的财富太多,这个是我们自己观察自己也是可以看出来。

 

我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下面的人特别不争气的时候,也很不高兴,但有时候也很理解,每个人都是在这里带着的烦恼真的是不同的。比如说有些人带的钱多一点,有些人是负债累累,有些人是可能钱不多不少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随身的业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这个时候可能法师们也是,有时候是理解一下,有些人天天都是好的方面很出名的,有些是不好的方面很出名的,有些人是在中间吧,基本上不在前面也不在后面,这种人是大多数,这个也很好。

 

从依止同一上师、同一坛城得受灌顶和口诀的那一刻起,即使上升到净土也需要去同一圣聚中,

 

在佛陀的周围不是有很多圣者的圣聚,要往生的话到那里,在同一个圣聚当中。

 

就算下堕到恶趣也需要一同前往。

 

如果两个金刚道友吵架的话,其实两个人都是最后还是要堕落的,所以也并不是说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不清净的,因为两个人共同造业,你骂我,我骂你,你说我,我说你,那这样的话,实际上两个都是很可怜的。

 

所以,要想从快乐走向快乐,金刚道友内部就要做到慈爱、和睦、友善。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51节·照顾病人

 

大家还要尽可能照顾久病的患者,帮助那些出家的觉姆。

 

如果是无依无靠的觉姆,真的很可怜。有些生病的觉姆不仅不能出门,甚至卧床不起,真的有那么可怜的对境。那些根本不能来公众聚集场所的人,即使念经钱只有十元,也必须给他们留一份,这叫“病人应得”。世尊不是在分配僧财一章中讲得很广吗?病人不可或缺的护理者,所以也要给护理人员留一份念经钱。

 

有人可能会想:“做护理是善法吗?”《俱舍论》中说:“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这里面已经讲了,护理病人和供养圣者一样具有无量功德。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积资方法了,因此,我们要尽心尽力护理病患。

(听打稿,仅供参考)

 

51节,每一岁是用一个节来表示,并不是在这个时候讲的。但是它也是象征性的一个表示吧,到了 72节的时候,这部法就已经圆满了。其实我们学到以后的话,大家都知道,一般法王对应该每一件事情都考虑得很细致的。所以如果有些人亲自见到法王,然后每天都是让他给你讲一句关于人生和修行方面的教言的话,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什么的,这个语言和文字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所以大家也是每天都是可能想,如果我依止法王如意宝的话,到底是怎么样啊?

 

我看我们这个喇嘛当中的话,有些人听说是,法王当时是没有见到,一直没有见到,但后来的话一直想看法王的传记,看法王的教义,非常非常有信心。这种人可能自然而然获得一种加持吧。法王的这些教言,可能我们把他看作是一般的世间人的话,他也会说这些话,所以可能也没什么。但是如果你对这个上师有一个很大的信心的话,好像他的这个字字句句融入你的心间,对你的生活和修行应该各方面有很大的转变。

 

所以可能看缘分吧。有些人是跟法王特别的这种,应该有一定的这种深缘的话,可能这里面哪怕是一个段落当中所讲的,你可能一辈子当中会做的。如果你把他看作是一般的一个世间人的话,那现在网上一打开的话,那这样的这种语言也是千千万万,佛教徒当中也是有,非佛教徒的话,可能讲的时候有些言词比这个还更加优美,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可能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信心。如果有信心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一些收获;如果自己有收获的话,转变自己的心;如果能转变自己的心的话,依靠这种力量来转变他人的心,这个是一层一层的,有一种规律。

 

我们可能听一些教言的时候,有些人来讲,没啥殊胜的,今天也讲了这样的,就照顾病人,对对对,管家也经常说照顾病人,堪布堪姆也说照顾病人。提醒(?听不清)年迈的父母啊,是是是年迈的父母,这我们都早就懂,学《入行论》(?听不清)的时候可能我更明白。

 

如果这样讲的话,可能也没啥,其实这些都是,即使佛陀亲口说的经典,也是文字和纸张而已,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莲花生大师和龙猛菩萨,他们亲自说的话,也是这一张纸上面的有一些黑字而已。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修行者的话,可能根据自己的缘分,修行对这个法能否相应啊?还要相应的话就更多地去多次地读诵。

 

有些人,我们这个学院当中的话,去年、前年我们讲了《入大乘论》以后的话,后来都是有些人一直反反复复地看,看了好几遍的也有,有些人看了《光明藏论》好几遍的也有,这是关键我们自己的信心,如果你对这个法本特别有信心的话,那你可能多多少少都会读。所以对这个法本和作者,就这个信心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下面法王也对应该是,非常多的事(?听不清)在这里讲。

 

大家还要尽可能照顾久病的患者,帮助那些出家的觉姆。

 

法王我们刚建立女众佛学院的时候,因为当时一个新的开始,在整个藏传历史当中都是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觉姆寺,最多是可能三四个五六个这样的,整个藏地都是没有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法王也是遇到了很多别人的诽谤啊,包括那个时候我们条件应该算是特别艰苦,所以说就各种各样的这种困难。

 

如果是无依无靠的觉姆,真的很可怜。有些生病的觉姆不仅不能出门,甚至卧床不起,真的有那么可怜的对境。那些根本不能来公众聚集场所的人,即使念经钱只有十元,也必须给他们留一份,

 

就是要关心病人,关心新来的这些僧人,尤其是他们卧床不起的这些人的话,他们没办法念经,没办法听课。这样的时候,那这个念经钱,法王说,我们这边也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意乐(?听不清),但有些可能病的时候实在没办法念的话,那他自己愿意接受的话,那也是可以的,这个念经钱。但稍微有一点病的话,都是可能没有资格吧?你心脏痛啊,我今天也是生病了,明天……不是这种,真的是卧床不起的,实在没有办法的话,那僧众也是开许的。我们这里现在也是这样的,哪怕是十元钱的话也可以给他。

 

这叫“病人应得”。世尊不是在分配僧财一章中讲得很广吗?病人不可或缺的护理者,

 

病人可能确实有些是需要护理的。

 

所以也要给护理人员留一份念经钱。

 

我们这边有吗?也有的是吧?真正病的这些,念经钱留不留?啊?扶贫钱和念经钱肯定不同的。念经钱还是,如果真的病得严重的,或者是出去看病的,在医院里面看病的那种人的话,这个念经钱是可以的。包括护理他的人,有时候救护车上面送上去的这些人,这个我看我们以后也要这样安排。

 

当然这个当中可能还是要(?听不清),并不是因为(?听不清)是不行的,因为念经的时候还是要给施主要念,现在我们方便的时候集中,如果不方便的话,当天从2点~3点是吧?念经的时间,嗯?1:10~3点,是吧?那这个之间一定要自己要念,如果你不念,然后你这样的话,可能这个念经钱不允许得到,因为施主的话并不是让你看书可以给念经钱。让你念,然后再给念经钱,这个还是有差别。所以在这个期间的话,你会念的不会念的,像我们刚开始来的时候的话,我们都是得念经钱还是刚开始很重视的,一直到,我看85年来,一直86年,87年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要念经钱。之前的话念经钱是很重要的,对自己的生活啊这些,这些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但是有些真正生病的,有些是卧床不起的,因为现在我们有些人说还是照顾得很好的,我听说是我们有些班里面的堪布堪姆的话也很照顾,确实。然后他们自己有一些年轻的这些人,也有志愿者,其实班里面有一些志愿者的话也是很好的。他们有些很辛苦的,所以有些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自己也是能自理了,有些脚摔断了啊,或者是突然生病了,在医院里面。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医院也很重要。

 

现在我们医院里面的医生,但我们这里的医生的话,有些稍微有一点点名气,好一点的时候就跑了。我希望我们,包括女众这边的话,有些大家都,包括藏觉姆啊,很多都觉得是很好的。那么这个时候自己再坚持一下,不要别人说“啊,你很好!”这个时候觉得越来越傲慢,就很摆架子。我们医生的话,应该是对大家真的是有利的。所以说作为男众女众的这个医院也很重要。

 

然后其他的护理人员也很重要的。而且病人的话,也不要傲慢。有些病人是特别难伺候的,好像给他治病的过程当中特别的麻烦,脾气也不好,性格也不好,然后忍耐也不好,稍微疼“啊,呦呦呦呦啊”,

就这样特别那个的。有些人是很坚强的,确实人与人之间还是差别是大的。有些人看起来病得很严重的,但面不改色的,怎么样都是,关心他的人很心疼啊,“哎呀,不用,不用照顾啊”,他还是很有这种德行。所以人还是确实有不同的差别。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这边有一些年轻的人,稍微自己对,你看病人的照顾,和远方的客人,还有年老的父母,这些如果照顾的话,阿底峡尊者说那就是修大悲空性。有些修大悲空性实在是没办法修成的话,你就专门到医院里面去当护理啊,当护工,知道吧?护工的话比较贵,一天都是好几百块钱的,这样的。

 

有人可能会想:“做护理是善法吗?”《俱舍论》中说:“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

 

昨天不是也引用了这个教证吗。法王在前面也讲了。

 

这里面已经讲了,护理病人和供养圣者一样具有无量功德。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积资方法了,因此,我们要尽心尽力护理病患。

 

这个,尤其是我们有一些邻居啊,他们就还是照顾得很好。我看到很多道友都是生病的时候,邻居马上把他(?听不清)啊,就有些邻居还是照顾得很好的。世间人也是说“远亲不如近邻”,是吧?确实远方的一个亲人的话,临死的时候可能还不一定来看你。亲人有时候是好像有一些金钱、钱财的时候,他们来就把它分掉,然后你真正需要的时候,这些亲人不一定的。但尤其是我们金刚道友的话,虽然不是亲人,但是我们从法方面都是兄弟姐妹,应该还是有一定法缘的这种亲人,应该佛法方面的,照顾也很重要。

第52节·招待客人

大家不要看不起远道而来的客人,要帮助他们借住处、借衣服、提供饮食等等。按照我们以前的一些规矩,如果真的是刚来这个佛学院的孤苦僧尼,去乞讨一些东西也未尝不可。此外,值得信赖的执事僧人(管家)和堪布应该负起责任,即使他们需要在道场的上院到下院之间乞讨化缘,也是无可非议的。

 

财富受用这些东西,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尤其是,为了正法而历尽苦行的圣贤大德们,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不曾乞讨过的。所以,乞讨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请你们这些施舍者端正态度,把自己有的酥油、糌粑等,尽快给他们一些。觉姆和喇嘛不管是谁,刚来的时候都有些困难,因此要好好关照爱护他们。

法王都讲很多的这些方面的。

 

大家不要看不起远道而来的客人,要帮助他们借住处、借衣服、提供饮食等等。

 

我们当然远方的一些客人,我们有的人这些都是,尽量地少接触可能要好一点,不然的话,他们到底是什么样也不好说。现在喇嘛和觉姆都是,有些还是主动,就比较喜欢结缘,这个也有,可能各种悲心啊,目的啊,都有。

 

按照我们以前的一些规矩,如果真的是刚来这个佛学院的孤苦僧尼,

 

有一些没有什么亲人,没有什么熟悉的人,就像我刚来的时候都是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一样的。

 

去乞讨一些东西也未尝不可。

 

这个时候去乞讨一些东西也是未尝不可,现在可能条件好了,没有这样的。以前的话,法王在世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觉姆这边的条件比较差一点,男众这边稍微好一点。后来法王特意开许,刚来的时候如果实在是没有吃的这样的话,他们允许当地的有一些常住的人带着去做一次化缘。

 

本来男众女众是不能来往,但是如果刚来的话,法王当时开许,我们上面的学院,好像男众没有去女众那边化缘的基本上,男众那边可能条件比较而言可能比较好吧?从来没听说过是一个男众,新来的,他们有一些常住人带到女众那边去,这个没有。

 

但是她们女众经常有,所以她们女众刚开始要接近出家的,还没有出家的这些的话,有些可能不好意思,带着围巾,除了眼睛以外看不到的。然后来挨家挨户的给大家,也给她,法王也是特殊开许。但现在基本上法王圆寂之后的话,这个可能基本上都没有。再加上现在我们这边新来的女众,一个都没有接受嘛,从17年以后的话没有接受新来的。

 

此外,值得信赖的执事僧人(管家)和堪布应该负起责任,即使他们需要在道场的上院到下院之间乞讨化缘,也是无可非议的。

 

这个上院下院,下院指的是女众学院,上院是男众学院。如果女众学院这边条件特别差的话,那她们也可以上来这样化缘,这也是可以的。

 

财富受用这些东西,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所以我们也没有什么,有些贫穷的话,也不要认为这是羞耻的事,也不要这么想。因为这个金钱的话,有时候有的,有时候是没有的。

 

尤其是,为了正法而历尽苦行的圣贤大德们,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不曾乞讨过的。

 

包括像无垢光尊者啊,华智仁波切啊,好多都是在这个修行过程当中他们乞讨啊,这样来的。

 

所以,乞讨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请你们这些施舍者端正态度,把自己有的酥油、糌粑等,尽快给他们一些。

 

有些条件比较差的。现在可能我们学院糌粑和酥油就比较多,可能有些都不知道怎么样。不过还是要自己也是可能要留一点啊,我们现在比较担心这个疫情。如果在明年爆发或者将来万一有这样的话,那自己可能……

 

昨前天好像马尔康都是出现三例,然后整个里里外外都管得很严。所以现在城市里面,突然如果发生了一些的话,那个时候哪怕是有一点糌粑的话,也是可能比较好一点吧。还是每个人自己至少也是,今年是很不确定的一年。有一个叫做是,如果过了这个2022年的话,我到时给你们看一下,说是可能会好一点,这个可能是人类的一个拐点,也是比较麻烦的,很难熬的。

 

确实是现在看来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原来很多人都是出国旅游的这些人,后来就是寻找出省,后来出自己的城市,现在到了自己的小区门口的话,就觉得感到很荣幸。确实我们现在在里面自由自在的,而且我们有吃的,有时候整个放眼世界来看的话,我们还算是比较荣幸的。真的有时候是世界变得太快了。

 

也许可能将来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的话,就像唐代的时候一段时间是非常兴盛,不管是经济啊、智慧啊、财富啊,各方面都是,后来一段时间就往下滑坡。我们现在(?听不清)这些的话也不知道,我们以前做(?听不清)的话,这个是兴盛时期做的,这个是人类有福报的时候做的,这个青稞粮食的话,是人们有福报的时候的粮食。

 

所以确实每个人,我们也并不是吓唬大家,但是至少是自己,因为自己有一点的话,心里就比较踏实,对吧?一方面是害怕过期啊这样的,但如果没有出现什么的话,到时候也可以处理吧。尤其是像糌粑的话,一般是五六个月啊,都没有什么问题。然后像大米这些,一般我们藏地的青稞,青稞就像花茶一样,时间越久越好,这样的。如果实在不行,买一点青稞,然后到时候天天都是煮青稞汤,然后喝一点,这样维持生活嘛,就这样。

 

不知道会不会这样,但是现在有时候想起来,周围的很多的城市,很多人们的话,以前是各方面都是非常好的,包括自身的这种经济啊、财富啊这些根本没有问题的,现在连他们自己的这种生存都很难很难的。所以人身上的这些财富的话,很容易,一瞬间就消失了。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些人可能,大家如果自己有一点钱呐这些,不要马上花完,至少是自己留一点,不然的话,马上上供下施,上供下施也功德大,但是最好自己还是能活下去是很重要的。现在你看很多的国营企业,他们的目的都是能活下去,都说是现在很难啊,形势很不好啊,只要活下去的话,可以。整个世界来看的话是这么一个社会。

 

在这个时候,我们都是三宝的加持还算可以。原来,我不知道跟你们讲过没有?有一个人他在闭关,他那个兄弟天天给他给吃的,每个月都给他,然后问他:“这个月你吃得怎么样?”然后他说:“三宝的加持,没有饿。”然后下一个月的话,他没有去给他送粮食,然后过了一个月后,去问他:“你怎么样啊?”“这个月为什么你不给我吃的?我这次差点不是饿死了。”“你那天不是说是三宝的加持吗?三宝的加持的话,那我就多余的了,你用三宝的加持来维持生活就可以了!”三宝的加持,呵呵。

 

所以我们也是三宝的加持,现在还是能过得比较,基本还是只要有一顿饭吃的话,其他都没有什么。但是我希望还是大家要有一些,随时都是有一些最坏的打算,不管是个人也好,集体也好。这方面我也跟有些相关的财务科的人也说,经常储备一些粮食啊,各方面,包括我们的医药啊,在这方面,很多方面大家要多想一下。因为这个山谷的话,其实也是对整个世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场。但未来不知道怎么样,这个方面的都是要观察和思维,好吧?

 

法王在这里说,对远方的人多照顾,确实也是,我们有些新来的人,有些刚刚没有住处的,没有那个的话一定要照顾。我也是在这么多年当中,刚开始原来是亲自自己去借房子。但后来的话,虽然我自己亲自去借房子啊,亲自去给吃的都是有一点困难,但是我也劝我们的堪布堪姆啊,管家啊,我们身边真正有一些非常困难的,而且特别精进的那些人的话,我们也是建立一些扶贫啊,或者说是功德会来给他们提供一点。

 

暂时的这个困难的话,法王以前也说是,一个人永远都是在(?听不清)都是不可能的。他在最艰难、最难的瓶颈的时候,给他帮助一下,然后就马上他自己也会好了。有些事也是,别人也是一段时间病得很严重,这个时候有人帮你的话过一段时间好了。有些刚来的时候钱也没有,收入也没有,住处也没有,特别特别难。这个时候有人帮他的话,然后就基本上都是不需要一辈子都是照顾他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希望大家也应该多帮助一下。

 

觉姆和喇嘛不管是谁,刚来的时候都有些困难,因此要好好关照爱护他们。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听打稿,仅供参考)

 

《楞严经》第17课 笔录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讲《楞严经》。《楞严经》大家应该学得也比较精进,接下来过后也在辅导,还有探讨,这个也很重要。我想以后如果有弘法的机会的话,应该《楞严经》是可以弘扬得开,大家也是很关心的。前辈的这些大德们来讲的话,确实特别多的,不管是禅宗也好,天台宗的也好,净土宗也好,很多的大德学《楞严经》的,所以我想我们未来有没有这样的这种因缘?应该会有的。

 

只不过跟古代有点不同的,现在是确实是时过境迁吧,以前的这些,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的这些大德们的话,他的讲经说法这种事非常重视,而且在各个寺院当中也好,各个道场当中的话,经常有讲经说法的优良传统,有这样的一个非常好的规矩。现在虽然在某些上面有些变化,但以后只要因缘具足的话,我想我们这里很多人也会进行弘扬正法,尤其是《楞严经》,具有相当加持力的这么一部经典。

 

那这部经典,我们自己学的时候,尽量地有感觉、有感受,这个很重要的,我们学的时候没有什么热情,没有什么好奇心,没有什么真诚心,到时候你要去弘扬的话,也许可能你都没有任何的印象。这样一来的话,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希望今年能不能把《楞严经》都讲完,有这个想法。即便是今年不能讲的话,我也曾经说过,有生之年当中我还是想讲完,如果没有特殊的一些寿命或者是其它的违缘的话,也是这样的。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也依靠这样一个坚定的心来进行听受,这样一来,我们会有个好的这种缘起。

 

前面就是通过波斯匿王,他以这样的自身的无常,还有恒河的比喻来认知自己的心,自己的真心。在禅宗当中的话,一般经常讲微妙的这种心、真心,或者是明心,有很多这样的这种比较特殊的专用词。我想我们也可能学习当中,也知道在某些意义上面的话,应该是跟密宗完全相同的,尤其我们如果学了密宗以后,讲这个《楞严经》也好,讲其他的,包括《维摩诘经》和《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这些大乘经典,讲的话好像非常方便。

 

如果你没有学过密宗的这些教义的话,有些内容跟显宗的共同经典,好像有些意义是不大相同的,在这个时候,可能你也要讲这些经典也好,或者是你自己理解这些经典的话,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一直认为,尤其是学我们宁玛巴的一些续部,包括《大幻化网》、包括大圆满,学了这些以后,跟这些大乘的经典讲的时候,好多道理只不过是文字上的提法不同而已,但实际上应该意义是相同的。

 

文字上为什么不同呢?一个是可能当时这个翻译家,译者他没有一个统一的。其实藏传佛教当中,像论著和《大藏经》的译法的话,当时国王赤松德赞相当于是以,如果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像国家性质的这种,建立译经院。这样以后的话,好多名词先统一起来,然后进行翻译,当时做得是非常合理的。

 

其他地方的话,好多译师当时是比较零散的出现,零散出现的话,他们用的词也是不完全一致的。就像我们现在在西方弘法的好多大德,每一个译师,他们都用的是自己的,比较适合这个传承的一些词,所以说现在到目前为止,在英文上有好多专用名词还没有统一起来。我看我们汉地的有一些经典里面的词统一起来也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因为这个时间是很久远的,时间很久远的话,那个时候的这些词,我们现代人用的时候,有些地方也跟我们之间有一定的鸿沟,也有一定的这种差距,所以我们现在学起来,现在我们人们所常用的一些词也许可能不是很多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是要进入那个世界当中去,开始学习,不可能是所有这些古文,用现代的网络语言来表示,这个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现在可能人们经常使用的这些语言,再过了一百年、两百年,或者甚至一千年以后,我们现在这个语言的这种使用风格,也许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这次学《楞严经》对于我而言,前面也说过,有时候也是自己有个学习,还是有些地方有一点费力,但有时候觉得这部经典还是很有加持力的,很有意义的。所以,也认真读,认真地在探索。只不过是没有时间,有时间的话,多参阅一下相关的那些古大德的著疏、讲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方法结合起来的话,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现在继续讲。昨天阿难尊者,佛陀最后讲到十种直指心性当中第四个——见性不失。这个之前一个是见性是心,还有一个见性不动,还有一个见性不退,第四个就是见性不失。

 

见性不失当中,当时也是佛陀跟阿难之间的对话,最后佛陀用他的这个手是颠倒还是非颠倒,这个道理上面,也可以说是以阿难为主的这些在座的眷属,大家都是处于一种,应该说是有两种理解吧:有一种理解,当时佛陀这样一说的话,大家都是目瞪口呆,好像不知所措,到底这个身心的颠倒在哪里,这么一个状态当中;或者,阿难在那个时候就是一种觉悟到很高的境界,确实所谓的颠倒和正确,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的这种……最后的话,颠倒和不颠倒都是意义不成立的。

 

像我们学中观的时候说,世俗当中有颠倒世俗和正世俗,这个颠倒世俗,就是名言当中也不存在的法;正世俗的话,在六根识面前无害而存在的这些法,但到最后的话,其实这些显现都是是假立的,在胜义当中也是不成立的。就跟这个也比较相同的,按照第三转法轮的教义来讲的话,佛陀的身体跟阿难的身体,实际上显现当中是有清净和不清净的现相吧,但实际上的话,净和不净也是无法安立的。讲了这么一个道理,这个时候大家也处于一种,应该比较特殊的这样的状态当中了。

 

那今天我们就再继续讲后面的过程是什么样。其实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对佛法、对佛陀、对整个三宝有信心的人来讲,学习这样的经典,我前面也讲过,好像是我们自己就已经到了那个时候的2500多年的现场一样的,一会儿波斯匿王出来说话,一会儿阿难出来说话,还有后面文殊菩萨,还有很多的菩萨也会出来对话,在这个对话当中,我们也可以寻找自己的真心,这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家很认真地观自己的心,这个很重要的。你不管是学任何一个法,有些有缘分的这些人,可能有遇到一些特殊的词句,遇到特殊的一段内容的话,也许对你有一个特别好的感悟。如果你没有缘分,或者说是自己业力非常深重的话,那哪怕是讲最高无上的大圆满的这种最甚深的心滴修法,也许也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其实人的真的这种悟性有很大的差别,可能所谓的习气也有薄厚,很有差别吧。有些可能在学院当中呆了10年、8年、20年的话,好像就没有什么悟性,有些至少是他还有一些坚定的信心,坚定的出离心,这些也会有的。所以有时候法的话,确实是每个人的这种情况是不同的,情况是非常不同的。哪怕是一部经典,有些人是有非常深的感悟,有些人是一般般,反正是呆在这里,不打瞌睡的话就阿弥陀佛,就这样。然后自己觉得这一堂课当中我还是认真地听了,没有打瞌睡,自己给自己的点赞。有些的话,甚至可能在讲课的过程当中也好,或者学习的过程当中,生分别念啊,生各种各样的,譬如我们讲《前行》的时候,前面讲杂烦恼,相当于是有毒的食品一样的。会有这样的。

 

不管怎么样,我们在闻法的过程当中,大家都是一定要梳理自己的情绪,一定要自相续得以清净,这个很重要的。我们一般说法者而言,我们也很认真的,即便是自己情绪上的有一些烦恼、痛苦,在说法当中,如果没有特殊必要的话,尽量不会用在课堂上。我们听者也是一样的,就像《前行》当中前面讲的,要么是以广大心,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而发心,或者以秘密清净方便的这种心来摄持。

 

我前两天也提过,我们的眷属,包括说法者,包括我们的法,包括时间,包括所有的这种法,全是清净的,就是无尽庄严轮,特别清净,不可思议的。心态调整在这样的一个境界的话,那我现在跟很多菩萨在一起,在如来面前听受。其实一切诸法都是依靠意乐而产生的,完全的得到这样的功德,这个很重要的。

 

我们这里先继续讲——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当时佛陀大兴慈悲,哀愍阿难还有在座的大众,不知道当时大众人多不多,不太清楚,就是大众,然后佛陀发出海潮音,遍告所有当时楞严同会。

 

楞严同会,一般我们现在很多《楞严经》的书,有些经前面专门有画的楞严同会图,画得很好的。有一个叫做《图说楞严》,这个里面有讲了很多的当场佛陀在讲法的时候,各种不同的公案,以绘画的方式来展现,也是很好的。有些寺院当中,在墙壁上,在一些特殊的讲堂里面,也有楞严当场的这种非常壮观的聚会的绘画。也有这样的。

 

这里说发海潮音。实际上,佛陀的这种声音,相当于大海的波涛一样,大海的波涛永远也不会离开的,佛陀的这个声音,其实摄受众生、利益众生的事,永远也不会离开,也有这样的说法。还有大海海潮的话,它圆满周遍的意思,因为大海它是周遍一切的。同样的,佛陀的这种慈悲的声音,其实它能周遍所有的眷属。只不过有些眷属是有信心,他可能得到的利益比较多;有些眷属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佛陀海潮音各个众生得到这种结果是不相同的而已。

 

当时佛陀以慈悲的海潮音说: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这里佛陀告诉诸善男子。善男子、善女子,他这里女子倒没有说,但这里可能是阿难是这里的主要角色嘛,所以可能以阿难为主的诸位善男子的话,我经常也是会说过,应该佛陀在其他的大乘经典里面已经讲过,就是色、心和诸缘,以及心所使和诸所缘法,这些全是由心当中所显现的。

 

这几个法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但我看长水子璇他的解释方法可能比较适合。虽然和他们翻成藏文,章嘉国师翻译的这个稍微有一点出入,但实际上,他这里的“色”是一种色,我们一般讲《俱舍》和《智者入门》当中有。“心”的话,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八识聚,就是阿赖耶,染污意,还有意识和五根识。“诸缘”,它这里就是24种不相应行。“心所”的话就是51种心所,“诸所缘法”的话,就是六种无为法,虚空、抉择灭、非抉择灭等六种无为法。

 

这样的话,这个叫做是五位百法,有五个不同的种类。其中全部加起来的话,就有一百个法,就是《百法明门论》,有很多百法,一般从共同乘的话,经常有百种法门。这个是其实很重要的。这个百法门的话,我们名言当中的心和心所,还有不相应行、色法,凡是有情物和无情物,不相应行,所有的这些名言的法可以包括在这里面,这里面不包括的是没有的。

 

其实《智者入门》应该大家学一下,这个很重要的,这里面的每一个法都讲得很清楚。《俱舍论》当中虽然没有这样聚集在一起讲,但实际上也讲得比较清楚。

 

他这里说是心也好,心所也好,色法也好,不相应行也好,还有甚至无为法,所有的这些法就是唯一,全部由心当中所显现的。万法唯心造的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一般来讲,我们佛教不管是共同乘,还是不共同乘的话,一切万法是由心中显现的,这个道理不会有什么大的辩论吧,基本上是佛教的观点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子璇的这种解说方法应该是很好的。

 

子璇的话,前天也稍微提了一下,他从九岁的时候都是跟《楞严经》结缘了,然后他一辈子开始修这个法,后来在“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下面第六卷当中),他就把《楞严经》读都到那里的时候已经开悟,有这样的历史。这个我们到了那里的时候可以讲。

 

但实际上我觉得子璇他还是很了不起的,他后来应该是成了华严宗的第六祖吧,成了华严宗的一个祖师。他出世的话,基本上是大概可能公元九百多年到一千年左右吧(965年-1038年),基本上跟我们阿底峡尊者出世大概比较相同的这么一个时候,离现在应该有接近一千年的时间,在这个时候的一个大德。他把这一段解释的话,我觉得也是很好的,应该可以这样,凡是所有的万法由心当中显现的。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他这句话也是很重要的。当时佛陀不是对阿难尊者等他们说的嘛,说是你们的身体,你们的心,全部都是什么呢?一个是妙明真精的妙心当中产生的,其实意思就是说,你的身体和你的心,凡是一切的一切这些万物的话都是——“妙”是微妙,“明”是光明,“真”的话就是没有任何虚伪的叫真,“精”的话,没有杂任何不清净的法吧——这样的一个妙心当中显现的。其实这个“妙心”的前面全部是它的定义。

 

我们藏文当中翻译的是,非常稀有的、光明的心当中产生的。这样的话也可以包括吧。意思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身心也好,一切的一切的话,实际上是在光明无为也好,真实的妙心当中,觉心当中,或者说是本基当中显现的,这样的一个产物。这样说的话,那跟我们《如意宝藏论》的第一品当中所讲的也比较相同吧。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一切显现的话,应该是一种心的显现,但是它可以说是心的显现,它并不是心的现境。我们按照无垢光尊者的观点来辅助的话也可以这样来说。

 

如果一切都是光明的心当中产生的话,那为什么——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这个也是我刚才讲的一样,可能如果结合密宗的观点来讲的话,比较好一点。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的身心,所有的这些不清净物,全部都是是美妙的、稀有的真心当中产生的话,那为什么说你们最初的这种“本妙”,“本妙”的话,就是本来的真心,本来的这种觉心,不修而成的这么一个原始的心,为什么失去啊?为什么失去,一个是“本妙”的,还有“圆妙明心”、“宝明妙性”。

 

其实这个藏文当中好像是光明的、清净的、真实的心为什么失去?没有很多的特点,但实际上我们可以说是这个明心本来都是非常稀有的、美妙的、圆满的,或者是常寂的、光明的,还有本来它是如珍宝一样的、清净的,这么一个心,为什么这样地失去?

 

而且“认悟中迷”,本来它是一种觉悟嘛,觉悟当中的话,怎么会是已经成为迷惑呢?我们不是讲本基的时候也是,本基是光明的,依阿赖耶识,它是如来藏,但是在这样的清净当中的话,出现无明,然后以无明作为缘,在三界当中出现了三种习气,然后就造业,就漂泊于轮回当中。

 

可能跟这个说法比较好解释吧,否则的话,我们共同乘的一个观点来讲的话,那最开始的一个本性怎么会这样突然就遗失了呢?为什么这样?这个是讲《楞严经》的时候也是一定会有这样的怀疑。如果是你真正的一个,本来的一种妙性,本来的一个真心的话,那为什么是它突然就迷失了呢?有这样的疑问的。所以密宗的说法跟《楞严经》的这种,本基当中显现基现的说法,在这里基本上都是可以印证的。

 

那么他说本来的认悟当中就迷失了。怎么迷失?

 

下面讲: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这里“晦昧”是无明,大家都知道。因为在这样的本来清净当中,我们说的是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是吧?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没有任何的阻碍,这个叫做是“空”,他这里的“空”并不是大空的意思。

 

他这种无明相应心(?)的话,本来是清净的法界,没有任何的错乱和迷惑的,然后偶然无明,无明的话,它是黑暗的、昏昧的,它跟“空”相结合,然后“空”跟“晦暗”,“晦暗”的话,它也是一种黑暗的,也是一种愚痴的、愚昧的。这个当中“结暗为色”,最后把无明和世间的空性,或者说是这样的这种物质(无知?)结合一种因缘。最后变成了什么呢?四大等外面的色。我们前面讲的不是有一个叫做境之习气,外面的山河大地是自相的现前嘛,这个就相当于也是这个。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有了这样的色以后的话,“色杂妄想”,有了这样的境之习气以后的话,这个色它就掺杂着妄想。妄想的话,相当于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个意之习气,也说我们的阿赖耶识等等,这些慢慢慢慢地出现妄想,跟外面的色,然后分别妄念就变成了妄想。

 

然后“想相为身”,有了外面的色,然后有了自己的这种心识分别念,有了这两个因缘的话,它依靠什么?依靠身体,身体是身之习气,然后“想相为身”。这样的话,那这个身体和想、和色,它这里是身体和想、和色,色、想、色,可以这么说。

 

唯识宗的有些观点里面,(藏文?)也就是说境和意,还有身体,也就是境、意、身。意是一样的,还是讲自己的阿赖耶等等;境的话,有时候是身体就叫境,在唯识宗的有些观点当中这样的。在这里的话,我觉得我们的三种习气是什么呢?一个是色,第二个是妄想(想),第三个是身体,这样的。

 

这三种因缘具足的时候——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有了刚才的外境,有了身体,又有了我们的妄想。有了妄想的话,这些三种习气因缘的时候,这个叫做是“内摇”,内在的这种分别念。我们经常前面讲的是能取分别念,有了能取分别念的话,就开始往外,这是白色的,这是红色的,然后“趣外奔逸”,外面依靠色声香味等六尘的话,就出现外面的所取分别念。

 

有了能取和所取分别念的话,“昏扰扰相”,就远离了他的真心,然后在轮回当中一直昏扰的这种迷乱现象,应该是我和我执也好,山河大地也好,就各种各样的这些轮回的六趣的迷乱的显现,“扰相”,扰乱的现相会出现。

 

这个“以为心性”,然后六道众生把它当做是真正的心性。我们本来我没有,然后执著为我是有的;本来是不清净的,但执著为是清净,常乐我净,大家都应该知道,本来是刹那刹那无常的,然后我们认为是常有的。

 

昨天不是说波斯匿王看恒河的时候,他都是以前的恒河、13岁的恒河,62岁的恒河,都觉得是一样的。其实他也是有“昏扰扰相”,因为他作为一个世间人的话,恒河的相续可能一直是没有知道的,没有知道的话,别人问你的时候,他有一个相续迷乱。相续迷乱的话,就知道是我以前度过的河也是这个,我现在度过的河也是这个,他未经观察的这么一个世间的这种迷乱相。波斯匿王也是,毕竟是他可能闻思得不多,在显现上的话,在佛陀面前他就觉得是,当然到最后说我们心性不同吧,就已经认识到这样的一个道理,但实际上的话确实也是有这样的,我们这个迷乱的相。

 

昨天我看讲考的时候,两个法师都讲得,稍微这个比喻有一点点,是不是我当时没有讲清楚还是什么呀?比如说睫毛放在眼睛里面的时候,特别敏感,马上能发现,就特别那个;然后这个睫毛放在手掌上的话就没有什么感觉。同样的道理,我们修无常很好的一个人的话,整个春夏秋冬也好,我们少年、中年、晚年的整个过程的话,对他而言是特别明显的:哇,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看现在春天来了,再过一段时间夏天,夏天就到冬天,哇,我的寿命也是非常快速地在转啊。然后自己看到前两年的自己的照片、今天的照片,哇,我是这么无常啊,就马上都是特别有这种感觉的,就像是眼睛里面放那个睫毛一样的。

 

然后一般世间人,没有很好修行的人的话,这没有什么的。我们经常知道,世间人的话,给他再怎么讲春夏无常,“是是是,春夏无常的”,他就根本没有任何的这种概念。

 

所以我想,我们可能稍微真正是懂到佛教的这些道理的话,虽然自己在迷乱当中,我和我所执当中,但是一下子自己反应过来的话,确实是我是本性当中已经迷失到今天,今天我认为是我和我所,我认为是清净和快乐的这些事情,它的本质并不是这样的,马上反应过来了。这个是跟我们的修行和根基确实有差别的,有差别的。

 

有些人都是可能前世的因缘吧,稍微可能讲一个《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话,它里面的大多数的内容就开始融会贯通,就自己感受非常深。有些是已经听到多少多少次,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他听的法太多了,头都是变成扁的了。就已经听的太多了,最后都是头都扁了,但是还没有意识到。

 

是这样说的嘛,是吧?啊,有没有这个说法?怎么说的?嗯?

 

头都扁了没有?那些老菩萨有些都是听了那么多年的,头扁了没有?嗯?你听了多少年了?听了三十年了。你呢?嗯?二十多年了,还可以呀,那肯定头都已经那个。那还可以,也不单是头这样的,心也应该有调伏了,还是挺好的,听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嘛,对吧?

 

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管是观无常也好,观迷乱的这些现相的话,应该是听得比较多了,学得比较多了,看得比较多了的话,心会有转变的。心即使没有特别大的转变的话,但我们即生当中对这么好的佛法结上了这么好的一种因缘,是非常难得的。我经常想是只不过我们把法本上的东西结合自己心的时候有一点困难,不然的话,这个法本百分之百都是一个比一个好,说实在的,比如说“《大圆满前行》,哇,好得不得了!”但是里面的好多东西,我可能要学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距离。“哇,《楞严经》讲得特别好!”“《如意宝藏论》,哇,真的是如意宝!”就这样的。但是有时候好像我们法本里面的东西,真正是变成自己的东西,需要有一种勤奋,还要可能祈祷这些因缘都具足。

 

其实是真正来讲的话,如果有一部法的话都是可以足够。真的如果一个很好的修行人的话,没有很多的理论,把一部法做得很好的话,都是也会变成真正的修行人。所以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法融入于相续,不然的话,听课的时候很认真的,然后接下来的时候……

 

前几年我们这边的一个和尚,跟那边有个藏族喇嘛两个,因为房子的事情吵架,然后我们这边的人也开始跟他说得比较厉害,最后那个喇嘛说:“好像他听课,听的法都是一点都没有听懂。”呵呵,当时因为他可能表情不太好,这样的。但是这个可能我相信,因为人不在状态的时候,谁都可能会有这样的习气。也许那个喇嘛他自己也听课的时候会不会这样,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我们修得不是很好的话,可能听的法不能融入相续。

 

刚才是讲“以为心性”,我们最后在轮回当中流转的时候,就以为心性,其实不是心性,大家都知道。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一直这样的迷乱的心的话,决定的这种迷惑、烦恼的话,实际上认为是在自己的身当中,在色身当中。我们都可能一直这样迷乱的话,最后把五蕴当作为是自己。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确实有啊!因为这么长的时间以来一直迷失,因为业、因为烦恼、因为我执,因为二取的原因,最后好像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身体认为是我。其实身体是并不是我。我们每次学《中观宝鬘论》也好,《入行论》也好,都知道五大也不是我,五蕴也不是我。但是我们一直这样地稳固习气,把它当作为我。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身体和色法,还有乃至外面的山河大地啊、虚空啊这些,都是妙性和真心当中产生的。这个也是《楞严经》当中很出名的。我们很多人的话,确实无始以来的这种习气,我们可以说是无始以来的习气,密宗也可以说,显宗也可以说。只不过密宗当中的无始以来的习气的话,也并不是完全无始的,它是本基当中出现基现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不知道身体和色法也好,外面的山河大地,包括我们喇荣山沟也好,或者说是我们现有的这种大地也好、虚空也好,其实这些都是非常稀有、美妙的,真正的心当中产生的。

 

这段话也很重要。以前历史上也是有这样的。憨山大师,我前面也讲过,他是真的很了不起的。憨山的有一些禅宗的书的话,真的是他的一种觉悟,很难以想象的。听说是他在30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人印证他的,他自己先看《楞严经》的时候,就看不懂,一直看不懂的。但后来的话,他经过很长时间,他就开始阅读《楞严经》,阅读《楞严经》以后,大概可能41岁的时候,他有一次忽然就心有一种新的感受。那个时候他读到《楞严经》的(前面的字稍微有一点不同),“不知色身”在他的年谱里面说的是“汝身汝心”,“汝身汝心,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这一段读到的时候,他就完全都已经开悟了。后来他就造了一本书叫做《楞严悬镜》。(但不知道有没有,有的话到时候也可以看一下,憨山的,因为现在我们有一些注释。它名字叫《悬镜》吧,好像只有一卷的。)

 

所以这一段的话,我想憨山大师是读这一段的时候就开悟了,我看我们今天那么多人,应该也有憨山的弟子吧,有没有?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们也想一下,我是刚才下午读了几遍都还没有开悟,但应该快了吧,晚上回去再读一下看看,看看虚空。

 

这里意思就是说,自己的身心也好,外面的山河大地全是妙明真心当中,其实我们密宗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所有的一切轮涅显现的这些法,都是觉性当中显现的,本有的觉性当中,本来的阿赖耶当中显现的。

 

这些词的话,在我们密宗的书当中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看有些关键的这些词,大家读到的时候,确实这些汉传佛教当中特别多的大德,依靠这样的这种,他们大多数的大德看作为是一种禅宗的开悟的书,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也看看,自己依靠这样的这种方式来好好地想、祈祷,然后就又反反复复地,就像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读《直指心性》以后开悟一样的。应该自己有了信心的话,这些词再三地想的话,法王当时也不是说了,只不过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读的话肯定会了悟的,他前面有一种这样的决定性,有了这样的决定性,反反复复读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好像不是那么地清楚,然后慢慢慢慢:哇,确实这样的,整个山河大地也好——现在我们如果结合这个意义的话,包括我的心也好,我的身体也好,山河大地也好,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其实我们最初的光明心当中的显现。

 

意思就是说,现在的所有的这些,就像梦里面当时的山河大地,实际上是当时他的意识的一种迷乱现象而已,因明当中也是这样讲的,然后当你梦里面醒过来的时候,原来的所有的这些山河大地,全部都是当下就没有了,也是完全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今天依靠这样的一种现象,最后真正认识到自己心的时候:哇,原来是在三界轮回当中的这些众生,天天都是这样叫苦连天,实际上只要认识了——为什么禅宗的很多大德就经常说:“心在哪里?”或者说:“你是谁?”用这么一个参话头来当下开悟。所以我们密宗当中也是,上师是有一种特殊的语言,或者说是让你看看虚空啊,或者是观观自己的心啊,或者是你是谁?很多大德的这些传记当中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应该好好地想一想,看看怎么样。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他这是一个比喻,比如说一个人把千百由旬的大海抛之脑后,把它放弃,然后就唯一地认为有一个“浮沤”,“浮沤”实际上是一种透明的水泡,大海当中海潮上面的一个水泡体。那么这个水泡体,认为它是有波涛的,有全部的海潮。然后“穷尽瀛渤”,你就把它当做是什么大瀛小渤,可能中国当时什么渤海啊、南海啊,有很多海,也有渤的名称吧,意思是说海吧。

 

我们只是把大海抛之脑后、放弃,然后有一滴水,或者是一个水泡,认为是大海的话,那这是不是一个可笑的事情?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的,像大海一般的,我们的真心抛弃,周遍于一切的、无为法的,这样的这种真心抛弃,然后很小小的一个,自己身体有关的一个五蕴,像透明的水泡一样的,把它当做大海。把我们这个五蕴当作我的话,这个是一个很愚痴的一种行为。

 

这个比喻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一个人把大海抛弃,然后一滴水看作是大海的话,其实很可笑的事情。但我们也是一样的,把大海一般的这种真心抛弃,这个本来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如果有个我执的话可以。但是你把五蕴的,我们这个身体、这个心识,把它当作我的话,那和把水滴当作我没有什么差别的。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你们这些人,在迷乱当中更加迷乱的人,佛陀也是在这个时候有点呵斥吧。

 

阿难昨天都是耍聪明:我不知道,世间人知道,世间人说什么,他在这样。但实际上今天佛陀也比较清楚阿难的这种想法。

 

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他说你们这些人是真的笨的要命,特别特别的这种迷乱者,很迷惑的人。就像我昨天把手垂着的时候,你们对颠倒也是非常的迷惑不解,当时都是迷惑不解,跟这个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如来在这里就看到你们很可怜的,因此在这里只有以这种方式来跟你们说。刚才有大海和真心当中怎么产生的。

 

其实《楞严经》,我们很多人都可能感觉到,学藏传佛教的人的这种眼光来看的话,好多都是可以呼应的。这一点的话,我想我们有些人是一直学藏传佛教的,但是以后我们弘扬的时候,都需要的。所以这个应该,可能我并不是特别精通这个的,但是我可能有一个好处的话,就是对藏密比较稍微了解吧。所以这两个结合起来,可能在汉地的注释当中、讲解当中,可能比较少。除此之外都是逐字逐句地让我解释的话,就可能一个是智慧的原因,一个是时间的原因,还有就各方面的这些吧,就不一定让大家满意吧。但是总的来讲,可能这些结合起来的话,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新的体会。

 

这以上的话,我们十种直指当中的,刚才前面不失直指已经讲完了。接下来第四个应该是见性不还。其实它这里的不退、不动、不失,这些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比如说我们前面讲的是不失,真心是没有失去过的,只不过是变个位置而已,他这个比喻和意义都是有一个深刻的解释;不动的话,其实我们的真心是没有动摇过的;不迁的话,它其实没有迁移过。它跟当下的比喻可以有个很深的这种结合。但我们时间关系,我们也不用太多的解说吧。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承蒙佛的加持,慈悲的救怙也好,甚深的教诲也好,因为前面也有呵斥,也有“你们特别笨呐”,佛陀也稍微可能说了。这样以后,阿难觉得自己可能确实有点笨。然后“垂泣叉手”他就一直泣不成声。

 

“叉手”不知道怎么弄的,是这样吗,还是?合掌叫“叉手”?是不是?宣化上人讲的合掌,是吧?是不是啊?行吧,我看藏文里面怎么讲的?刚才忘了看,有没有?要不我看一下,“叉手”有点不满意。

 

你们肯定明白,故意不说,让我在这里挣扎,现在人心有点坏,“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还坐在法座上”,可能有些人想。

 

他就特别伤心吧,边哭边合掌也好,叉手也好,白佛言。

 

“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他说我虽然承蒙如来的这种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阿难尊者说:我承蒙如来的这种加持,也是你的这种微妙的声音,基本上是也了悟自己本来光明的心,“元所圆满”,本自具足、本自圆满的常住的这颗心。

 

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

 

虽然我听到,我自己觉得可能是,以前佛陀所说的所谓的真心是什么样的,光明的心是什么样的,常住的心是怎么样的,也基本上是了知的。但是这样说来的话,我现在悟到佛现在说的法音,其实是“现以缘心”,我以前大多数的话,以攀缘的心来听着佛陀的法。

 

我们好像每次都是,听法的时候,听说法者的声音,自己觉得是比较明白,比较明白,但实际上真正的自己的心还没有认识的,只是以一种缘取的这种心而已,以这种方式来瞻仰、羡慕、渴望。我们有些人都是,每天都是特别喜欢听课,就这种缘心,有一种攀缘的心,“哇,就听这个法师的讲课,就讲得特别特别好,我太开心了!”但说是这样的,实际上是真正的心没有,自己也没有去找,也没有认识到。

 

这个是我们可能大多数人真的跟阿难相同的吧,大概的词句上知道,自己的心可能也是这样的,但是真正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是到底是怎么样的话,这个是自己一直没有这种体会啊,没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所以他是有一种羡慕,有一种渴望,有一种缘取的心,一直听佛陀的法。

 

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那么我自己得到的这样的正知的心,其实我不认为是真正的心。其实我们很多人也可能会有,虽然听了很多的课,自己也觉得是认真学习,但是真正的心的本来面目的话,到目前为止,自己不认为是他真正的觉性。真正的这种元心并没有。

 

所以我那天也不是讲嘛,尤其是我们修心班也好。或者是说我们每天在自己禅坐的时候,一定不要被各种昏沉、散乱对心加以控制,一定要认识到心的真正的本来面目到底是怎么样?有一个比较强行的这种方式来,自己一定要认识它的话,有时候这种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如果你没有散乱,也没有产生各种各样的分别念,真正要想认识它的话,会有机会的。有时候心是什么样的都可以,它一方面是很不听话的,但另一方面只要因缘、缘起具足的时候都可以应用的。所以我们修心真的很重要的。

 

我就经常这样想,我们在座的各位,理论上基本上都是大家都会讲,应该是如果现在的这个社会来讲,我们这里的个别法师的水平,完全都是没有任何问题,讲这部经典和讲这部论典是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最关键是我们自己心没有,如果稍微有一点,昨前天我讲的,暖心(?)也好,或者是认识也好,我们不说是像一地菩萨那样的现量地见到,但至少是自己对自己的心有一种体会,因果有体会、菩提心有一种真实的这种领受的体会。

 

如果你这个没有的话,可能以后给别人讲经说法,夸夸其谈,也不一定是对别人的心有什么转变和利益,只不过是把佛教的这些道理,就像现在世间的一些学术的人一样,给他传授而已。如果我们自己真正是,你在喇荣期间,哪怕是两个月、两年,就认识到心有转变,如果你的心有转变的话,那以后弘法利生也好,自己独自修行的话,都完全是不相同的。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不要把时间耗在一个理论,或者说是时间耗在一个研究方面。如果研究的话,当然是它是一个善事,也是一个好事,但是研究得到的结果有没有穷尽的时候呢?很难的。如果我们认识自己心的话,那每次修任何法,自己又会体会的。

 

我都那天在想,我们今年如果讲《入大乘论》的话,那个同时能不能把《大圆满前行备忘录》,堪布堪姆们读一下,这样的话,里面很多具体的修法,可能我们真的要去修。其实《前行备忘录》是很重要的一个法。当时我,因为可能我翻译的时候身体不好,我也强调得不是很足够的。当时我给堪布堪姆们念过传承,然后堪布堪姆们也传过。

 

但我去年自己想这个《前行备忘录》我是在哪一个上师那里得到的,我得是得过的,但是那个人的名字都忘了。所以现在很惭愧,就再怎么想的话,好像是慈师我们两个,在一个上师那里得到的,还是谁那里?凡是再怎么想也是,最近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回忆前世,我看那个是谁?反正我当时堪布堪姆们念过传承,所以这个大家也是一个选择吧。

 

《前行备忘录》是堪布阿琼的一个独传,他们那一派的修行,包括华智仁波切,它对修行很重要的,可以说是藏传佛教当中的一个禅派(?),大圆满的直指心性方面很重要。尤其是在这个当中,前面讲的前行的基础很重要的。所以这也是看看我们怎么样。

 

当时阿难尊者觉得是自己以前的学习就全部都是掉到文字上面,有点伤心。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佛陀慈悲啊,悲愍啊,他天天都求,其实阿难很可怜的,每天都是在佛陀面前做错了。不过他的态度还是挺好的,他每次都是在佛面前那么恭敬的。

 

然后他说:您能不能宣示圆满的音,直指心性的,或者说是让我真正认识到,不仅是您的词句上,意义上的直指能不能给我讲,拔除我的疑根。因为他毕竟是声闻乘,他有根。能不能让我也是归回到实修的,或者说是真正的无上道当中。

 

把这个比喻讲一下,这个比喻比较简单。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

 

你们是以这种攀缘心来听法的。

 

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这样的话,此法也变成攀缘心,那“非得法性”,如果我们光是耽著在一些词句上的话,那不是真正的法性,不是真正的心性。下面就给他讲一个比喻。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比如说是一个人以手指月亮,然后指示给别人:“我手指上面,就沿着那个地方有明亮的月亮”。

 

那么这个时候:

 

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这个人如果不是很笨的人的话,沿着那个手指,应该看这个月亮。

 

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如果这个人有点笨,他就以为这个手指就是月亮的本体。《量理宝藏论》当中也有这个比喻嘛。认为“啊,月亮在那里”,他不看天空,只看那个手指。这个如果是月亮的本体的话,那肯定这个人已经失去了月轮了。就月轮肯定看不到,他只看手指。

 

如果只看手指的话,其实手指也亡失了。为什么呢?因为是月轮是圆满的,它可以散射清凉的甘露光的,但是手指没有这个特点,所以说他就又看不到真正的手指示的月轮,所以手指也已经失去了。

 

何以故?

 

为什么这样讲呢?

 

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因为其实手指它表示的这个明月,而并不是他自己的手指。

 

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

 

不但是它就失去了这种手指的作用,然后又不认识明与暗之间的差别。本来他的手指是暗的嘛,月轮是明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他明与暗的差别都已经没有了。

 

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

 

因为他把手指当成是明月。

 

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这个人最后明和暗都没有了知。其实他这个意思,“明”是指的是真心;“暗”指的是一种通过声尘,以一种声音的尘,把它误认为这样。

 

比如说阿难听法的时候,佛陀开始讲的时候,应该是像明月一样的给他指点的,但是他没有看明月,只看他的手指。比如说一个法师讲《楞严经》,讲《楞严经》的时候,你就“啊,这个法师的声音特别好听,哇,我听起来特别舒服。这个法师是很慈悲的,哇,我看到他特别特别喜欢”,那实际上是跟比喻是一样的。你要听法的目的,“这个法师好看,他的声音宏亮,他整个气氛很好啊,他讲话的时候,我们整个班里面都是不需要开地热,整个是非常非常的暖和”的话,那你来这里是取暖还是听法?

 

所以他所指的这种法,你真正融入在自己的心,但是如果你失去了这个的话,那一个人看月亮的时候,没有看到月亮,只看你的手指,没有什么差别。

 

“汝亦如是,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

 

如果你用分别心,我说的法认为这个是你的心的话。

 

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

 

你的这种心的话,应该是离开这个所分别的声音,这个是分别。然后“有分别性”,然后也应该离开能分别的这种性。

 

他这里所分别,就是听到的声音你也应该离开,然后那个能分别的这种性也不应该有的。但要有什么呢?要有一个佛陀所指示的真正的真心,这个是很需要的。

 

我看讲到这里吧,下面的比喻明天再讲。哦,“叉手”是合掌的意思,谢谢。你看我们老菩萨当中有些人还是厉害的,提前都是看了宣化上人的注释,赞叹啊!堪布堪姆不在身边,我们这里人才是有的了。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第50节·关爱年迈父母

 

我们平常需要一个小小的威仪,就是对远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迈的父母等要恭敬承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无等阿底峡尊者不是说过吗,“这和修空性大悲藏没什么区别”。在光明大圆满中,没有比空性大悲藏更超胜的修法了。同样,即使你实修大手印、大中观等浩瀚法理中的任何一个法,也没有比空性大悲藏更好的实修法了。阿底峡尊者已经直接讲了,孝养父母与修空性大悲藏没有区别。《中观宝鬘论》也宣说了孝敬父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此外,《俱舍论》也说:“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即使不是圣者,但对父母、病人、说法者或讲法的上师、最后有菩萨进行承侍,功德也无法衡量。“最后有菩萨”就是那些从此不需要再流转轮回的人,比如义成王子之类的,就称为最后有菩萨。

 

所以,居士学院、尼众学院、汉学院,喇嘛学院,不管是谁,对年迈的父母都要尽量说话温柔、做事体贴。想想父母以前有多爱你。现今,父母也不同于别人,是你遇到大乘法的不共增上缘。因此,对老父老母,要柔声细语,温柔体贴地照顾。

 

年轻人的心还是很幼稚的,虽然是自己的父母,但觉得他们又老又脏。也可能有这样的人。如果父母长寿,到了像我们这样的年纪,就会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嘴里没有一颗牙,走路需要靠拐杖。如果他们不长寿,即使没有变成这样,无论如何,也千万不要轻贱虐待父母。

 

即使不是父母,对其他老人也要同样善待。就像邬金仁波切说的“恭敬爱护悲伤老人”,人一旦老了,无论是谁,心都非常脆弱。因此,我们要对所有老人照顾有加。在经堂里,他们可以随意坐在某个座位上,这样可以方便出入,让他们尽可能心情愉快,我觉得这样很好。老年人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很久,他们和你们年轻人完全不一样,内心非常脆弱。有句俗话说得好:“微微的气息都觉暖,飞禽的影子都觉寒。”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尊重老人。

(听打稿,仅供参考)

 

今天是法王上到50岁了,法王是58岁的时候去印度的。

 

  • 第50节·关爱年迈父母

 

我们平常需要一个小小的威仪,

 

威仪,或者是行为,这个意思。

就是对远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迈的父母等要恭敬承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讲三个,病人、客人、老人、父母这些。

 

无等阿底峡尊者不是说过吗,“这和修空性大悲藏没什么区别”。

 

对客人、对病人、对父母照顾的话,这跟修空性大悲藏没有什么差别。

 

在光明大圆满中,没有比空性大悲藏更超胜的修法了。同样,即使你实修大手印、大中观等浩瀚法理中的任何一个法,也没有比空性大悲藏更好的实修法了。

 

我们所有的修行的话,其实空性大悲藏,也就是观空性和对众生修悲心,这个是最珍贵的一个修法。这个《中观宝鬘论》当中也是讲得比较清楚的。但是我们一般人照顾病人、照顾一些老人、远方的客人的话,实际上阿底峡尊者的意思是和修这种胜义法没有什么差别的,功德非常大!

 

阿底峡尊者已经直接讲了,孝养父母与修空性大悲藏没有区别。《中观宝鬘论》也宣说了孝敬父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中观宝鬘论》有吗?空性大悲藏是有的,孝敬父母有吗?我是很早,现在记不清楚了,应该有是吧?《前行》里面有?法王说的是《中观宝鬘论》……)

 

此外,《俱舍论》也说:“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

 

这个教证也是很出名的,一般这里的法王引用的教证,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会背啊,因为很关键的,法王一般能背诵的这些,法王都是背诵的,不是看一些书然后把它引用的,所以这些是很重要的。

 

即使不是圣者,但对父母、病人、说法者或讲法的上师、最后有菩萨进行承侍,功德也无法衡量。

 

对最后有者的菩萨也是这样。对父母供养,功德很大。我们一般出家人的话,对父母承侍、供养这些都是应该可以的,戒律里面说三分之一,或者多少分之一可以供养父母。《善生经》里面也讲了,功德也是无有衡量的。

 

“最后有菩萨”就是那些从此不需要再流转轮回的人,比如义成王子之类的,就称为最后有菩萨。

 

最后一次来到世间,就是最后有者。我们这里有没有最后有者啊?

 

所以,居士学院、尼众学院、汉学院,喇嘛学院,

 

我们以前喇荣佛教大学,整个学院是以这样的名称,中间分为居士学院、尼众学院、汉学院,喇嘛学院。

 

不管是谁,对年迈的父母都要尽量说话温柔、做事体贴。想想父母以前有多爱你。现今,父母也不同于别人,是你遇到大乘法的不共增上缘。

 

刚才《如意宝藏论》讲的一样的。

 

因此,对老父老母,要柔声细语,温柔体贴地照顾。

 

我那天看到一个新闻说,2035年的时候,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占总人口的30%。比如说现在是14亿人的话,可能那个时候都已经到了大概可能4亿人左右吧。这个是很可怕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年轻人的话,就像日本人一样的,把父母扔在一些乡村,根本不去照顾,如果条件好一点的话,可能找个保姆啊,找一些照顾的人,他自己根本都是不去照顾的,这是很可怜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个人,即使出家的话,我们这里有些因为自己是独生子女,有些堪布、堪姆的话,父母只有这个孩子,就没办法。有些堪布、堪姆都是,后来讲经说法都没办法,带到这里来的话,我们这里不是养老院,没办法。后来我们也不得不请假,有些堪布堪姆自己下去照顾父母。

 

可能汉地跟藏地有点不同,藏地的话,亲朋好友都经常照顾,但汉地可能这个传统或者是现在的形势有些不同。所以我们出家人如果有些真的是家里没有人照顾的话,也不得不去照顾吧。虽然你可能闻思修行和弘法利生很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尤其是大乘出家人的话,你父母年迈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去照顾他,你自己在山上静静地修行的话,也没办法的。

 

我们也没办法。我们有好几个堪布堪姆到最后的话,实在没办法,家里没有人照顾,有些是弟弟妹妹姐姐哥哥都没有,只有一个人,那谁都不可能理他的,所以到外面的时候,现在也是有些堪布堪姆都是没办法回来讲经说法,其他道友的话也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个还是,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吧,也可能没办法。

 

年轻人的心还是很幼稚的,虽然是自己的父母,但觉得他们又老又脏。

 

有些年轻人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尤其是现在社会当中。

 

也可能有这样的人。如果父母长寿,到了像我们这样的年纪,

 

不知道法王那个时候,大概什么时候讲的。

 

就会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嘴里没有一颗牙,

 

法王好像也没有到这样的,但是可能很多老年人当时是这样的。

 

走路需要靠拐杖。如果他们不长寿,即使没有变成这样,无论如何,也千万不要轻贱虐待父母。

 

即使不是父母,对其他老人也要同样善待。就像邬金仁波切说的“恭敬爱护悲伤老人”,人一旦老了,无论是谁,心都非常脆弱。因此,我们要对所有老人照顾有加。在经堂里,他们可以随意坐在某个座位上,这样可以方便出入,

 

坐在门口也可以,因为当时居士林的老人比较多,他们有些坐在门口,法王特意照顾的。我们现在是不能随意坐在这个上面,六十岁以上的话,必须坐在法座上,呵呵,跟政策有点不同啊,但是这个是对他们的一个照顾。他们还是守规矩的,他们对听法的意乐还是可以的。

 

让他们尽可能心情愉快,我觉得这样很好。

 

所以我们今年的政策还是符合法王老人家的意愿。

 

老年人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很久,

 

你看,呵呵,这个是有点伤心啊,“老年人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很久,老年人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很久”,记住啊。

 

他们和你们年轻人完全不一样,内心非常脆弱。有句俗话说得好:“微微的气息都觉暖,飞禽的影子都觉寒。”

 

藏地有这种说法,老人的心很脆弱,哪怕是有个微微的呼息的话,他觉得“哇,好暖和啊”,稍微给他说一点赞叹的、安慰的,或者是给一颗糖啊,发一点点茶叶啊,或者是有一点过期的食品啊,他很开心的,知道吧。然后有一点不好的话,哪怕是飞禽在上面飞的时候,它的影子投到身上的时候,也觉得很寒冷,好像是不是别人欺负我啊。它是一种比喻,稍微别人对他有点点,比如说过失啊,或者这样的话,他特别伤心。

 

这个是确实,我们可能随着年龄上去的话,好像心态就完全不同的,年轻人心力是比较坚强吧,老年人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的道友们,我是已经做到了,给他们这么好的照顾,希望我们各个班的也不要欺负他们,不要虐待他们,他们有时候有一点需要怎样的话,也是照顾。你看法王这里已经说了,“老年人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很久”。

 

老年和年轻的界限是怎么分呢,这个在其他的论典当中广说了。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尊重老人。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听打稿,仅供参考)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下面我们讲《楞严经》。

 

《楞严经》确实在汉地很出名的,依靠这部经典,许多大德也已经证悟实相,明心见性,所以禅宗等很多,包括天台宗很多宗派对《楞严经》非常重视。我们这次学习,我也希望大家应该要学得扎实一点,因为可能要参考的一些书也比较多,如果自己……因为我确实没有很多时间,所以只是大概地讲,但是如果要去参考的话,像以前很多大德对这部法有注释,包括像音频,以前梦参老和尚有一个音频,南怀谨也讲了一个,宣化上人也有。但我都是每个都没时间听,偶尔就听一点点,但不知道他们在哪里讲,所以我也没办法一直……反正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如果有时间,比如说听一个大师讲,然后我们进行对比的话,也许可能会好一点。

 

像注释的话,以前主要是长水子璇,他的注释比较出名;还有交光的注释也出名;蕅益大师的也比较出名。我就没有时间看很多,有时候看一下蕅益大师、圆瑛法师,还有一诚大和尚倒是有一个字面的解释,应该是他自己讲的。凡是也有很多注释,有些是古文,有些是现代文,我们有时间的话,大家都看的话,网上也有,但是网上的资料很多都不是很好找,其他书也是有的。

 

这次我们希望大家都要学好《楞严经》,学好了以后,我想肯定有机会讲,因为在一个寺院中,在一个道场里面,或者其他的一些佛教徒群体当中,我想《楞严经》应该值得弘扬,而且《楞严经》是非常有深度的,相当于是汉地的大圆满书一样,它是直指心性的一种最好的、最深的方法。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在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深入地去理解,这个很重要。当然我讲者如果不能深入的话,你们听者要非常深入,有时候也不一定合理,但不管怎么样,我是跟大家也算是一个自己边学习,边跟大家一起辅导,这么一个概念。

 

今天我们讲的道理,大家都应该知道,前面显见性不迁,不迁变,主要讲这个道理。前面见性是心,这个讲完了,然后见性不动,这个也讲了,现在是第三个当中的。第三个里面讲当时阿难尊者在大众中问佛陀:“到底不生不灭的心、不生不灭的这种法,到底这个是什么样的?”当时波斯匿王开始站起来问:“证知此心不生不灭?”他问要证知这个心不生不灭,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之间佛陀和波斯匿王互相有一些对话。

 

昨天我们讲到,当时佛陀直接问波斯匿王:“你的身体是不是恒常、不灭?”

 

这时波斯匿王说:“我的身体肯定是刹那刹那灭。”

 

“你没有死过的话,你怎么知道?”

 

然后他说:“我应该知道,我从小到现在之间整个的差别……”如何如何。他们就讲了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他说:“我的身体和童年的身体怎么能比,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好看、身强力壮、身材魁梧,特别好,现在白发、面皱,不久的将来肯定会离开世间,所以怎么会恒常呢?没办法与前面相比较。”这是当时的波斯匿王的一种感叹。

 

我们也知道,这里佛陀本身是想要给大家直指一个心性不生不灭的道理,但是显现上跟波斯匿王做一个普通的对话,也就是说你的身体和我的身体,是这么一个方式。所以有时候佛教的直指法也好,佛教的一些甚深的道理,应该是由浅入深,可以说表面看起来是一种对话、谈话,但实际上会对他有一种直指心性。

 

其实有信心的弟子和有证悟的、有加持力的上师之间,也可以有这么一个因缘,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对话,但实际上对方有很大的转变,也许他的心性完全、根本上有改变的,可能会这样的。我们今天接下来再讲这个道理。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当时佛陀告诉波斯匿王:“其实你的身体的形状也好,容貌也好,这些应该不可能是顿时衰老或腐朽。”你说是跟以往不同,不同并不是短短时间当中,或者是一天马上就变老,不可能是这样的。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波斯匿王说:“释迦牟尼佛,确实随着时间的变迁,我的身体和我的一切的变化密移。”微妙的变异、变迁,外面不明显,我们就发现不了,秘密地变化。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老也是这样,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自己怎么会这么老了,突然一看,有一天一照镜子,“啊,是这样啊”,尤其是好长时间你没有照镜子,然后一看,哇,有些头发都没有了,有些头发有的,但是都变白了,有些脸上今天又来了一个皱纹,明天又来了一个皱纹,这样好像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衰老的门口。

 

“寒暑迁流”,随着时光的流逝,藏文中的“寒暑”是夏天和冬天不断地迁变,夏天和冬天也可以说,春夏秋冬也可以说,或者冬寒夏暑的迁变,逐渐逐渐已经到了今天。

 

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也许可能这样的,很多人讲:我以前年轻的时候什么什么,我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我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包括我们有些出家人……按理来讲,不应该讲以前在家里是什么,上班的时候是什么,我们现在放弃了这些,所以尽量地就不用提这些。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最后不知不觉都是已经到了现在,尤其是当时波斯匿王要六十多岁了,他自己看到佛陀,可能佛陀的相好身体没有什么,但是波斯匿王就跟佛陀这样说的。

 

【何以故?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

 

他说我逐渐就老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二十岁的时候,当时可以称之为少年——少年是正是长得也好看,身体、力气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时候——但是二十岁那个时候的颜貌,实际上跟十岁相比较起来的话,要老很多。

 

我们可能说是年壮,概念上是有点不同的,但十岁的人和二十岁的人相比较起来的话,那二十岁还是比十岁还老,也可以说老是一种概念。

 

【三十之年,又衰二十;】

 

三十岁的时候跟二十岁比较起来,二十岁很年轻,三十岁还是比较老的。

 

【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波斯匿王说:如今,我现在已经,六十加上两岁,六十二岁,六十二岁的人跟五十岁的人生相比较起来,哇,五十岁的人还是很强壮的。

 

确实是这样的,你看他六十二的话,可能那天我们说在座的周围的各位六十岁,也是跟波斯匿王、佛陀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今年定这样的一个年龄,这也是一种缘起。

 

不过确实,按照我们藏历来算,六十岁实际上应该是六十二岁以上,真正是六十岁的话,为什么这么讲呢?按照农历也可能是这样的吧,藏历在两年当中有一个闰月,这样的话,二十年的话,有十个闰月,二十四年的话,有十二个闰月,那二十四岁多一年,四十八岁多两年,六十二岁多三年。这样的话,如果闰月算的话,比如说我们寺院的老堪布,现在应该九十六岁,真正九十六岁的话,再加上闰月,大概四年以上了,应该一百岁以上了,可以这么算的。因此,你看我们六十岁的时候跟五十岁,我再推五十岁的时候的我什么样的呢?自己感觉是很强壮的。

 

昨天中午我跟居士林的堪布吃中午饭,然后一起上来的时候,我问他,因为他是在居士林开头的时候都有,可能比我晚一点,我是降魔洲这边开始的时候,87年开始有,他是93年还是什么时候开始,然后我问:“你以前不是去讲经的时候,都是从喇嘛那边直接走路到居士林去的,你现在就是坐车还是走路?”他说:“从今年开始马上要到六十岁了,只有坐车上来,不然的话,虽然下去还可以,但上来很费劲的。”我说:“我现在还是一天上上下下走路,但是可能时间长了也许也是这样的。”人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可能走路啊,包括很多方面有变化的。

 

所以当时波斯匿王认为五十岁是很强壮的,哇,特别羡慕,我那个时候是五十岁的人。人到了六十岁的时候,我五十岁的时候可以;五十岁的时候呢,四十岁可以;四十岁的时候呢,三十岁可以。可能就是前前看的话,确实不管精神也好,外貌也好,还有整个自己心的力量,各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波斯匿王经过他自己的感觉跟佛陀说。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

 

他说如果我再详细地,用自己智慧去详细地、细微地观察的话,其实可以变迁,他这里变迁“一纪二纪”,“一纪”应该是十年。但整个详细的变化,其实十年当中有变化,二十年中也有变化,这是年。这里“一纪二纪”,蕅益大师解释“一纪”为十二年,但是大多数注释中“一纪”就是十年,“二纪”就是二十年。十年、二十年“实为年变”,一年一年变化,刚才因为我们前面是十年十年的一个变化。

 

前面当时波斯匿王还继续说:“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说是我见到了这样的变化,这里“殂落”也有死亡的意思,也有变迁、衰老的意思,这个期间这样的流逝是很容易的,但一般来讲,他的界限为十年,他说整个……波斯匿王从一岁到六十岁也是有变化的,但大的变化,整个衰老的变化,其实是很快的,主要是十岁十岁,十年十年变化就比较明显,这个可以是一个界限。孔子也是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是以这样的十年十年为界限。

 

下面是我刚才念的,如果我再用智慧来详细观察的话,其实十年也好,二十年的话,实际上这十年中,也有年年的变化,一年、两年,比如五十到六十之间,每一年都有变化,自己也许能发现,也许不能发现,每一年都变化的。

 

【岂唯年变?亦兼月化!】

 

不仅是一年一年有变化,而且每一个月都有变化。一年十二个月,那肯定是下个月我的身体不如这个月,这个月我还年轻,下个月就不行了,再下个月、年底的那个月的话,我可能老了很多了,还是有变化的。

 

【何直月化?兼又日迁!】

 

不仅是每个月有变化,一个月有三十天,每一天都有变化的。

 

【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如果我们以这种思维方式来精勤地观察,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也好,每一个人的状况是刹那刹那——刚才年年变化,月月变化,日日变化,时时变化,不仅是时时有变化,一秒一秒地,一刹那一刹那也有变化的,而且一念之间也有变化,这样不停地变化。

 

这个时间大家都是应该非常清楚,包括我们现在一些医学的角度来讲,他们都觉得我们身体上的细胞都在每一秒中……好像现在有个别的专家、科学家说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秒当中38000个细胞在死掉,新的38000个在产生,新陈代谢,这样不断的,从医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讲,没有一个恒常的,刹那都在变化的。

 

【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所以,国王就完全明白,从我自身来讲,全部是无常的。从一岁到现在六十岁也好,或者说每一年的每一个月,每一天的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刹那,每一个最细微的时间单位来讲,年年都在变化。所以这里讲了一个很细微的无常法。当然这个无常法,可能我们一般世间人没什么感觉。

 

长水子璇也说了,他用一个比喻,比如睫毛如果掉到眼睛里,觉得很敏感,很有感觉;如果这个睫毛放在手掌里面的话,没什么感觉的。同样的道理,这样无常变化的事,如果是一些成就者或者修行人,修行比较好的人来看的话,每天看到任何一个事情的话:“哇,这些都是变化的。不管春夏秋冬也好,亲朋好友也好,或者我们自身所发生的所有这些事情,它就年年都在变,月月都在变,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也终究不离这样的事实和现象。”然后自相续当中生起这样的无常观念。

 

我以前说过,我们有个老堪布,他以前没有任何闻思,没有遇到任何善知识,但是那个时候从小有一个俱生的无常感,自己看到自己的父母也好,富裕的家庭也好,外面的山河大地也好,始终就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离无常,好像有时候对整个轮回生起特别强烈的厌离心,他是没有依靠善知识的引导的时候,有一些俱生的无常感和出离心,说是有这样的。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不一定有这样的,你们自己每个人也想一想。其实无常的这些事例,从小到现在,在我们面前,以无数个活生生的例子都已经出现过,但是我们不知道。他的无常就是他的,我自己可能不会无常。就像现在世间人们一样,好像自己的所作所为来看的话,千年万年都不会死亡一样的,一直在准备。尤其是有些奄奄一息的人,还一直筹划未来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所以无常观念,确实对我们修行人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人,可能真的再听了什么么样的……我们不是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话,要断除现世的执著;业因果和轮回的痛苦的话,要断除后世的执著,以此生起真正的厌离心,也叫作厌世心。这个厌世心如果没有修成的话,其它的包括大圆满正行的一切法,很难以修成。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到底我们修得怎么样呢?也不是特别清楚。

 

作为波斯匿王,当然遇到佛陀,在佛陀面前,他将自己整个一生的变化讲得也是很清楚。看起来是在讲波斯匿王的故事,但实际上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以此引起无常观,然后对轮回产生厌离心,之后要希求解脱,这是很有必要的。

 

光是你生厌离心的话,这也没什么功德,现在很多自闭症、抑郁症,这些都是厌离心,很想自杀,但是一点功德都没有。这个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有厌离心以后,要离开这样的轮回,一定要精进地修行正法,然后前往解脱之道,这个是非常重要。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

 

国王这样讲了以后,佛陀说:你这样见到了一切从一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刹那不停,一直不断地迁流,那你应该知道你自己终有一天会死的。

 

【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其实这里有四个字四个字,好多都是可以的,这里有些标点符号有些连在一起,有些没有连在一起,基本上从汉文的语法来看,好多都有四个字也是应该可以的。

 

然后佛陀说:你知道最终会灭的,那你灭的时候,你身中,或者你的相续中有没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法?

 

在这个时候,国王刚才可能就像我们代表一个世间人一样的,世间人也是说,我会老的,我会死的,我现在一切都是无常的。尤其我们藏地的有些居士,他们对轮回的痛苦、无常,这些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比较懂:“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我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你看看……”尤其是我们藏地的,不管男的、女的,很骄傲的:“我现在已经老了“,自己就说:“我现在是六十多岁”,“我是七十多岁啊”。但其他有些地方的人就比较保密自己的寿命。“你多少岁?”“嗯嗯,我还是比较……嗯嗯……行行”一般也不能问年龄,尤其是国外的,也不能问,即使问的话,他就用其他的巧妙的方法来回答:“你说是山哪里,水什么,你说现实生活什么?”马上要改话题。

 

可能世间人也知道无常的概念,但是佛陀就深入地问:“你到衰老的时候会死的,你那个时候有没有一个不灭的东西呢?”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我确实不知道。我知道是无常,还有什么不灭的东西?这个我确实作为一个在家人,又是一个特别忙碌的大国王……

 

国王的事情很多的,有时需要去打仗的。就像现在你看那个……普京和泽连斯基天天都是怎么样,知道吧。那天网上有一个,好像好几个月前,一两个月前,“泽连斯基啊,你不要跟普京打仗啊,不然的话,你也是一个司机,我也是中国的一个司机,如果你们两个这样打的话,油费太高了,我们就加不起油了,我们都是司机嘛,你最好不要惹普京嘛。”现在有时候什么段子都有。

 

所以当时波斯匿王六十岁,不知道打过仗没有,他就一方面是密意,一方面他可能也没有学过什么《宝性论》,中观啊这些,他说我确实不知道。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佛陀说:你不知道的话,我今天告诉你,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不生灭性”,现在佛陀就准备给他讲大圆满,或者《宝性论》的智慧。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现在讲的时候也比较,不是我们说“你先坐下,我给你直指”,没有这样的。我们有些人是“你给我坐这,金刚跏趺坐,眼睛直视虚空,好”,有些听说女众也是给他们讲什么的时候,她自己都,下面对她的声音有点接受不了,也有听说这样的。

 

人家佛陀肯定不是这样的,给国王说:“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你几岁的时候见恒河水的?可能国王都有点蒙了,刚才给他说不生不灭,然后现在开始问你几岁的时候见到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他说:我是在三岁的时候,当时很小,他的慈母带着他,去耆婆天殿堂。耆婆有些注释里面说是长寿天,有些我们藏文当中翻译成遍入天,遍入天的殿堂,藏文里面还有个殿堂,当时母亲带着我去遍入天的殿堂,这个时候他经过那里的时候,看见恒河水。

 

你看三岁的时候,其实我们,当然我们出家人倒是在这方面也没有,但实际上,我经常这样想,作为在家人的话,一般父母有孩子的时候,小的时候经常去见上师,经常去佛堂,经常去放生,如果这样的话,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其实一生中影响很大的,这个也是他长大以后的,他的一个价值观。

 

原来我们居士林的堪布,他就每次给居士林,或者诵八关斋戒的时候,孩子特别多的话,有点烦,我后来跟他说,能不能你要发心,这些孩子什么都听不懂,但是父母如果带着孩子来,自己哪怕在旁边怎么样玩的话,后来反正他有这个印象,母亲带到什么什么,见过上师,我父亲带过什么什么,见过上师。这个对我们自身来讲,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所以说你们也是,我们很多出家人虽然没有,但是你们自己的亲戚这些的话,如果他们有一些机缘去寺院、拜佛、见上师、超度,不是超度,呵呵,朝山、朝圣地,我想说的是这个,这个时候要带着自己的孩子的话,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确实很多高僧大德的自传当中,他们在记忆当中,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带着他见了某个上师、见了某个大德、去了某个寺院,这个影响很大的。

 

你看波斯匿王,他也是三岁的时候,当时波斯匿王,刚开始他是外道,学遍入天教的,然后三岁的时候见了恒河,在佛陀面前他是这样说的。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

 

然后佛陀告诉大王:“你不是说你二十岁的时候,跟十岁的时候相比较起来,二十岁的时候老了很多,一直到六十岁的时候,跟前面的五十岁比较起来,六十岁的时候老了很多,这样日日月月,年年月月,时间不断变化。”

 

【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他说,你不是说岁月一直都在变化,那变化的过程中,我问问你,你三岁的时候见到恒河,一直到后来再过十年,十三岁的时候——不知道他十三岁见过没有,因为中间有十年的差距嘛——你在十三岁的时候见过恒河的话,那这个水有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恒河是很大很大的,国王的印象中也是可能也没有很多吧,恒河是很大的。

 

我二十三的时候来到这个喇荣山沟,那个时候喇荣山沟的水很小很小,现在我们全部都是引到管子里,看不到了,还是有差别的。我第一次见到的是紫青河,这个紫青河的水,和现在的紫青河的水,确实某种意义上面看不出什么有变化的,我们有相续的迷乱嘛,这样的话也是看不出来。

 

我们每一个人也是这样的,可能你在三岁的时候,后来十三岁的时候,或者六十多岁的时候,你跨过那条河,越过那条河,在你的感觉中有没有什么差异,有没有什么差别的话,当时国王说——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国王当时还是讲得很清楚,他说:我三岁的时候,和后来十三岁的时候,中间差十年,这个之间没有见到,后来十三岁的时候见到,好像在我的印象当中,恒河没有什么变化。从三岁一直到现在六十二岁,五十九年的差别,五十九年之前见到,和今天见到也没什么差别。

 

这个是从对境上讲确实是可能恒河水,比如我们有些人见过长江,见过黄河,见过湄公河,澜沧江是吧?这个还是有回答的,我们这个团体还是厉害的,呵呵,遇到五部大论的时候不行,还是澜沧江会说出来的,六十岁的人还是厉害。呵呵,因为昨天我说五部大论,没有人给我回答,今天“澜沧江”(众笑)。说是国外的人叫湄公河,里面的人叫澜沧江,有一个道友这样说的。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

 

当时佛陀又跟国王说,现在整个恒河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以这样绕过来了,现在说到国王他自己,我看到你国王应该心里比较悲伤,因为六十岁的人呐,不悲伤啊?而且头发白了,满面皱纹,而且这样的满面皱纹这个的面貌,肯定是跟童年相比较起来,现在肯定是有变化的。

 

【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你从原来三岁的时候很小,现在六十二岁,整个你的相貌、你的身体,你的一切一切,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心态也有变化,以前是特别活泼的小孩,现在已经是六十二岁的国王,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那我问问你,你童年时候看到的恒河的见,和现在六十二岁时的见,有没有衰老和童年之差别呢?意思是你的见的层面来讲,你恒河层面刚才说是好像没什么差别,但是你国王他自己身体的角度来讲,你自己前面也承认有很大的变化,那这样的话,你见到恒河的,三岁的时候你的见,和现在六十二岁的见,有没有差别呢?

 

其实如果从眼根见的话,肯定有差别的吧。因为三岁的时候,眼睛很明亮的,很清净的,见得应该很清楚的吧;六十二岁的时候,不知道当时波斯匿王有没有眼镜,如果没有眼镜的话,当时六十二岁的人的眼睛来看的话,也许不一定很清楚的,也许比较模糊的。

 

可能不是从眼识的角度来讲的,那这样的话,这个见者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应该从心的角度来讲的。见者是心,前面也说见者非眼而是心嘛。

 

那从你的见者的角度来讲,他有没有年轻的见,以及衰老的见,有没有呢?

 

可能从我们说有色根,如果有色根的角度来讲,小时候的眼根和现在的眼根,肯定有模糊不模糊的差别,不能说是没有差别。但是从见者这个心的,有境的角度来讲,应该是没有的。

 

【王言:“不也,世尊。”】

 

当时国王说:“没有什么差别。”这个还是很关键的。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

 

佛说:“大王,你的身体有皱纹。”

 

【而此见精,性未曾皱。】

 

“你的见性,本性上是没有皱的。”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

 

有皱叫做有变化,你的身体有皱纹,有变化。这是我们每个人看的话,自己也是看得很清楚的,应该是有皱的,这个是有变化的。但是没有皱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心没有变化,尤其是心的本体上面来讲,确实是没有变化的。不仅是小时候到现在的心没有变化,而且我前世和来世之间的心的变化,从心的本性来讲,应该承认是没有的。

 

【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

 

如果有变化的话,他肯定会接受灭亡的,就像我的身体一样的,它最后还是会灭亡的。如果不变者的话,根本上是无生无灭的,这就是我们的心性。

 

现在佛陀开始给国王直指心性了,不知道他懂了没有。

 

【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如果心性没有什么变,没有什么生灭的话,为什么在这个当中你就感受生死,一直不断地感受流转生死轮回呢?不应该的。

 

【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而你为什么还跟随“末伽梨”,“末伽梨”是外道的,那天迦旃延他们一派的见解一样的,断灭派的。

 

我们字典组的话,这里有些重要的名词和藏文,能不能到时候再积累一下。反正每天都遇到一些,比方说这里“末伽梨”,“末伽梨”应该也有,但是它叫(师念藏文),前面的遍入天,也是有很多名词,这里有很多珍贵的名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积累的话,很有必要的。

 

所以说你为什么还跟随这些外道,然后说人死了以后已经断灭了,身心分离以后心也没有了,身体也没有了,为什么还跟随这样呢?这个时候佛陀一边呵斥他,一边跟他讲不生不灭的心性的道理。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

 

波斯匿王不像我们,我们听了多少多少年的话,越来越变成法油子,好像就没什么感觉。波斯匿王当时听了这么短短的一个教言的时候,他就听到了这个以后就深信不疑,知道了我们身后,以后来世的话“舍生趣生”,这个意思是说,舍弃了我们的这一生以后,趣入下一世,意思就是从时间角度来讲,轮回都是生生灭灭,这是他第一步的了解。然后如果再进一步地去了解的话,正在生灭当中的话,其实本性不生不灭的。这是包括交光、蕅益等好多大德解释的时候,“舍生趣生”这个道理国王懂得了什么呢?国王一方面懂得了远离外道断派的观点,这是第一步,而且知道在名言当中,轮回生生一直不息地流转的过程;然后这个当中再进一步地去思维的话,我们的心实际上是无生无灭的,这么一个道理。

 

【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这个时候,当时波斯匿王,还有他的所有的这些眷属、大众特别欢喜,这种欢喜从来都没有过。

 

不知道我们这边有没有这种教言。其实佛陀亲自跟波斯匿王直指,直指的时候,相当于我们也在旁边偷听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因缘的话,我们也到现在也是可以获得证悟的。

 

看到有一个叫作《新续高僧传》,有一个叫做万清和尚,善根不一般。他当时入胎的时候,母亲做梦有个老和尚来到她家里,后来他出生之后,长大以后能背大悲咒,有好多前世的善根,后来二十岁的时候出家,出家以后他遇到一个上师,给他讲《楞严经》,他自己特别有信心,一直读到观恒河的这一段的时候,他已经开悟了。

 

其实观恒河的一段当中,我想应该是后面部分,心性不生不灭,无有迁变,因为这一段直指主要讲见性无迁,见性没有迁变的意思。国王小的时候看到的,和大的时候看到的恒河,从见的层面来讲没有迁变,这个是最关键的。

 

我们以后也是看到外境的时候,看看有没有这么一个见解。我们可能是小的时候渡过一条河,然后六十岁时候你再去渡过一条河,那个时候你发现,原来我父母带我的时候是这样的,现在可能父母都没有了,但是好像这个水没什么差别,在这个时候,小时候的这个见者,和现在的见者,本质上是没有什么迁变的。

 

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的话,其实我们的心性无迁无变的。我们身体可以迁变的,我以前很年轻的,现在已经老了,以后更可能可怜的,下一辈子我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但是我的心性一直是,就像《宝性论》当中所讲的一样的,也是无为法的光明心。这个是不会摧毁的。所以这个道理,其实佛教当中,甚深的佛教都讲的是殊途同归,不同的路最后还是到达的目标应该是一样的。

 

我们最近下面讲《如意宝藏论》和这里《楞伽经》有很多比较相似的地方。

 

再下面十种直指心性当中,见性无失,无有失去的意思。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

 

阿难即从座起,在佛陀的座下礼拜,跪拜以后,这样白佛言——

 

【“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

 

这样的见到恒河也好,听到声音也好,如果是不生不灭的话——

 

【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那您为什么说我们,我们前面见性不动,在那个当中,凡夫人因为失了真性颠倒而行,无始以来我们失去了真性,那如果您说这个心性是不生不灭的话,为什么您说我阿难等等,我们这些凡夫人,失了真性颠倒而行?为什么这么说?

 

【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愿佛陀大慈大悲的智慧水能不能洗掉我相续当中客尘的垢染。请转这样的法轮。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

 

佛陀一般是用他的手拳来直指,但是跟波斯匿王的时候,他没有手直指,毕竟是国王,在国王面前没有这么指示。在阿难面前又开始……所以佛陀在国王面前直接看恒河,好像手没有指出来。

 

这个时候如来垂下金色的手臂,“轮手下指”,平时佛陀那样的手往下指。

 

【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他说:“你现在见到我的手,像母陀罗手一样特别庄严的这个手,你觉得是正的呢,还是颠倒的?”佛陀当时把手臂放下来,这样的手指,你觉得是正的,还是倒的,这样问的。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因为阿难尊者前面也是刚好棒喝过的,所以说现在他就比较聪明,一般世间人觉得这是倒,往下垂肯定是倒的,世间人应该认为这是倒,而我呢不知道哪个是正,哪个是倒。

 

其实你们方便的话,这个地方可以看一下,古大德正和倒方面还是有一些争议的。比如长水子璇,他认为下垂是正,因为这是身体的顺势的规律;往上举是倒,这个是跟平时我们的身体规律有点不同的。手是向下垂的,如果你举起来,这是一种倒。所以我们凡夫人的倒,还是跟世间人比较相同的,有这样的说法。

 

后来交光大师,他认为是前面的旧注释当中有错误,他没有直接了解佛陀的教义,佛陀的教义里面直接说往下是颠倒,往上是正确的,所以他的注释当中也进行遮破。后来包括圆瑛、宣化上人都跟随交光大师,取第二种观点。

 

看起来我们《楞严经》的经义往下是倒,往上是正,好像有这样的意思。但是这些大德都是很了不起的,比如说长水子璇也好,交光的话,在历史上他们都对《楞严经》有著疏的,也有开悟的,而且肉身不坏的,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他们的著作都放在《大藏经》当中的。所以我们后面如果也进行分析的话,都可以观察。

 

当时阿难尊者不敢这么说,世间人说是往下是倒的,而我不知道哪个是倒,哪个是正的。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那你说世间人认为这个是倒的话,那问你,世间人认为是正,那这个到底是什么呢?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阿难尊者当时按照世间的观点对佛陀回答:“如来的竖臂,相当于也是兜罗绵手一样,往上指于空中,这个叫做正。”他也按照世间的角度来讲。

 

佛陀问,那世间所谓的正是什么,世间手心在上是正,手心在下是倒。因为倒和正之间的差别其实是……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

 

这个时候佛陀马上手臂竖立起来,然后告诉阿难。

 

“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这个稍微有点难懂。当时佛陀手指举起来,如果这个是颠倒,因为刚才这个是倒,这个是正。然后现在佛陀手举起来,手往上,我说如果这个是颠倒。刚才首和尾,其实手也没有首尾吧,实际上是手往下、往上,这样的一种交换,这样的话是倒,这样的话是正,刚才世间是认为这样的。

 

那佛陀说,如果我这个是倒,这个是正,这样交换的话,诸世间人也是一目了然的。世间人也应该是“一倍瞻视”。“一倍瞻视”,蕅益大师说是极其明白,即使世间人也知道刚才这个是倒,这个是正,然后现在反过来这个是倒,这个是正,其实也没什么差别,只是手观待而言,手的一种不同动作而已。你说因为上是正,因为下是倒,这没有什么理由的,就像左右,观待此和彼一样的。

 

这是佛陀,也是一种指示方法吧。一般世间共称的话,确实可能手往下的话,我们说是倒下去,但是你如果往上是倒,往下是正,刚才长水说的一样的,那这个有什么差别?只是手臂的摆势不同而已。

 

这个地方开始直指阿难。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

 

阿难,你的不清净身体跟如来的清净身体,也是以这个方式类推的话,很容易明白。明白什么呢?其实如来的身体是清净的,阿难的身体是不清净的,但是如果反过来说如来的身体是不清净的,阿难的身体是清净的,稍微他的理念转变一下的话,本性当中是什么都不承认,现相当中什么都可以。

 

所以这是一般密宗当中真和假都是同等的,净和秽也是同等的。很多我们相反的、对立的这些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的。同等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体都是空性的,显现上人们的各种习气面前,只不过取舍是这样的。比如有些腐烂的肉,有些人认为好臭啊,以前我小的时候,我们一般家里,到了春天的时候,有一些旧的肉,其实那个有点臭,但是父母啊,当时老百姓认为很有营养的,有了以后特别好香,后来就觉得那种味道很有营养的,大家一闻,哇这个是很有营养的味道,他不感觉是臭的。所以一种名言和一种习惯的话,最后价值观都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我们世间当中有些认为是干净的东西,有些认为是不干净的,这个大家都很清楚。

 

【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一般来讲,如来的身体是正,是正遍知;你的身体是颠倒的。我们一般来讲都是这样的。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你现在好好地去观察,不管是佛的身体也好,你的身体也好,我们所谓的颠倒者到底在哪里?不清净的到底在哪里?颠倒在哪里?

 

刚才佛的手上和下,我们颠倒都是找不到。本来往下是颠倒,往上是正确的。后来佛陀说如果往上是颠倒,往下是不颠倒,那怎么样呢?那一样的,我们不是很多佛经中天堂和地狱是同等的,大圆满里面讲无间地狱的众生跟普贤如来的身相无有丝毫的差别,我普贤如来所宣说,像这样的道理其实在这里也是比较相同的。

 

汝身与佛身,到底颠倒者是何等?按照密法的说话,阿难的身体应该五蕴,五大就是五佛母,从这个角度来讲,你这个颠倒者到底在哪里?“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到底在哪里?让他马上说出来。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是目瞪口呆,那个时候真正已经认识到了。

 

有些禅宗大和尚呵斥下面的弟子,当下斩断自己的妄念、分别念,当下认识他自己的本来面目。或者大圆满的有些祖师也通过各种方式,让弟子的心当下觉悟、开悟。

 

所以当时佛陀对阿难做这样一个颠倒、不颠倒,或者清净、不清净的一种对比的方式来直指,这个时候阿难和大众,大家都是目瞪口呆,目不转睛地一直盯着佛陀。

 

【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那个时候,包括当场所有人,不知道颠倒的身体和颠倒的心到底在哪里?佛陀这样一推下来的话,我们不清净的轮回、不清净的心念何处也找不到。这是当场的一种开悟的景象,处于一种愣然也好,明然也好,灿然的状态中,当时就根本找不到。佛身和阿难的身体,平时有那么大的差别,但是现在通过这样的比喻,通过这样的对比就找不出来不清净的身心。

 

好,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第8章 高尚净行

 

第48 节·善良的人格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好人”。

 

对于所谓的好人,似乎大多数人都不懂,有人说英雄是好人,有人说智者是好人,有人说愚者好人……但其实这些都不叫好人。没有谄诳心,对一切众生都有善心,这样的人才是好人。

 

总之,我们要知道,不管是上上下下什么人,谁有一颗善良的心,谁就是一个好人。如果坚持利他,这种人既能集福,也能集财。

 

在一切法中,最究竟的法就是它。

 

(听打稿,仅供参考)

 

第48 节·善良的人格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好人”。

 

好人的定义是非常多的,有些人觉得长得好看是好,有些人觉得记性好的是好人,有些人觉得做生意好的是好人,有些人觉得修行好的是好人,有些说脾气好的叫好人,但是真正的好人,法王在这里讲的是大乘佛法的“好人”——不害众生,对谁都心里存有善心,这个我觉得应该是大乘佛法“好人”的认定方法。

 

不然的话,你如果到了一些军队里面去,对谁都保持善良的心的话,对敌人也是保持善良的心,那在军队里面是“坏人”,不是“好人”,对吧。

 

 

对于所谓的好人,似乎大多数人都不懂,有人说英雄是好人,有人说智者是好人,有人说愚者商人好人……

商人可能是他们商人里的人都觉得这个人做生意很好,这个人是很成功的,商业学的人他们追求做商业比较好的人,这样认为的。

 

但其实这些都不叫好人。

 

法王说得比较肯定,商人也不是好人,英雄也不是好人。

 

没有谄诳心,对一切众生都有善心,这样的人才是好人。

 

这是大乘佛教的思想,对谁都是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也是看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今天法王这里也讲了。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总之,我们要知道,不管是上上下下什么人,谁有一颗善良的心,谁就是一个好人。

 

不管是对谁都有“这个人也是让他快乐,这个人也是”,也并不是自己对亲朋好友就让他快乐,自己嫉妒的对境、嗔恨的对境、竞争的对境,这些想尽一切办法给他带来不快乐。这样的心的话那肯定不是好人。

 

善当中,按照《了凡四训》的话,有全善、半善。以前有一个人,拿两个铜钱供养的时候,心非常好,后来她就变成了王妃,价值连城的东西供养的时候,(老和尚)就让小和尚来回向,她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以前我一个小小的东西供养的时候,老和尚亲自来回向,现在我这么大的供品,你还不亲自来,还让小和尚来回向,(老和尚)他说:“你以前心是纯善的,那个时候是全善的,现在是半善的。你自己认为是很了不起,但是你带有傲慢心,带有不纯洁的心。”

 

所以我们自己觉得我是好人,我是善心的人,我是如何如何,真的详细观察自己的话,虽然做了一点点善事,但是可能不一定是全善,不一定是好人。

 

如果坚持利他,这种人既能集福,也能集财。

 

在一切法中,最究竟的法就是它。

 

这个法王的这些照片应该是89年,去北京和去拉萨的时候照的。

 

 

第49节·交友方法

 

刚开始不要和别人走得太近,不然用不了多久就会矛盾重重。不管你住在哪里,一开始都不要和任何人太亲密,也不要太有矛盾,最好保持平淡的关系。

 

我们应该按照全知法王说的那样去做:“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于谁相处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第49节,现在章节已经是49节,法王49岁的时候了。它每一个节是这个表示,法王72岁,可能章节上的话一半都过了,但好像内容还后面挺多的。

 

第49节·交友方法

 

刚开始不要和别人走得太近,不然用不了多久就会矛盾重重。

 

刚开始的时候吃的、喝的、住的,一切都是,连上厕所都是手拉手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理都不理,路上看到都是不打招呼也有,一般男众当中少一点。

 

不管你住在哪里,一开始都不要和任何人太亲密,也不要太有矛盾,最好保持平淡的关系。

 

法王对我们做人的一种,也是一种学习吧。

 

我们应该按照全知法王说的那样去做:“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于谁相处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我们刚来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很好,《三十忠告论》里面,对谁都比较不亲不恨的那样。其实这个也是很好,不管是住在村落当中,住在寺院里面,住在深山当中的话,和谁相处都不要太亲了,也不要太冷淡,“君子之交淡如水”世间也是这样讲的嘛,对谁都是也不要有矛盾,也不要特别的热情。不然的话,我们有种说法叫做“熟悉是很好的,但是太了解了也不好”,到一定的时候也不好,所以“稳重自主”,自己还是住在……

 

不过现在可能不用忠告了,现在一般来讲,我听说我们以前喇嘛这边经常吃饭呐、互相串寮啊这样的,但现在很多人基本上都不去。我们家乡的老乡,以前是经常到亲戚家去住一晚上这样的,现在这个传统基本上都没有了,自己可能有点条件的话,如果到什么县城这些的话,住宾馆这样的,基本上是来往越来越少。可能这个时代就是,以后我们出家人和这些的话,也是以后会来往越来越少。

 

但有时候也需要,人与人之间还是缘分比较好的,也可以十年二十年都是不会改变的,这种也是好的,也并不是……

 

无垢光尊者他自己也是在那里很多人都不理他,所以说他就写这样的忠告论的时候就有点厌世。不过这个也是一个修行人的一种做法吧,我们不要对别人太密切,今天明天什么都,这样的话可能对自己修行也有影响。

 

这是法王也是引用了这个教证。

 

好吧,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45节·邪见断善根

 

邪见有很多分类,如对果起邪见、对因起邪见、对人起邪见等。其中,对业因果的邪见是指,比如你认为造善因而无有乐果、造不善因而无有苦果。

 

当然,只是觉得“造不善因真的会有苦果吗”的合理怀疑,或者觉得“实际上不会有苦果吧”的非理怀疑,并不能斩断善根。但如果生起“一定没有”的想法,则会断绝善根。

 

(听打稿,仅供参考)

 

第45节·邪见断善根

 

邪见有很多分类,如对果起邪见、对因起邪见、对人起邪见等。

 

对果,就是没有什么善有善报的果;对因生邪见,比如说造恶业不会有苦果的;对人生邪见,对这个上师生邪见,那个大德生邪见,甚至对旁边的金刚道友生邪见。

 

其中,对业因果的邪见是指,比如你认为造善因而无有乐果、造不善因而无有苦果。

 

这是对因果的邪见。

 

当然,只是觉得“造不善因真的会有苦果吗”的合理怀疑,

 

也是接近属于邪见了。

 

或者觉得“实际上不会有苦果吧”的非理怀疑,并不能斩断善根。

 

他们倒并不是断善根。

 

但如果生起“一定没有”的想法,则会断绝善根。

 

《俱舍论》当中也是讲:“唯以邪见断善根。”第四品当中也是有的。我们强烈的、非常决定性的邪见的话,它还是断善根的,很危险的。所以经常如果自己产生邪见的时候,尽量去忏悔,不要延续下去。

 

有些现象是很可怕的,尤其是你们很多人是以前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当中成长,人的小的时候的这种环境是确实很有关系的。我们可能会少一点,因为从小成长的环境,父母、包括亲人全部都是相信因果的群体,所以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如果一旦自己相续当中对上师也好,对道友也好,对法产生邪见的时候,马上要忏悔,否则的话,你的相续当中的善根,包括戒都会断掉的。

 

这是第一个。

 

这个法王的照片在美国照的,当时灌金刚橛的顶的时候照的。

 

 

 

第46节·还俗者莫对三宝生嗔

 

如今,一些僧人还俗变成在家人后,似乎并不认为是自己迷失了,完全舍弃了世出世法,相反,他们认为是上师三宝抛弃了自己。从此,他们对三宝怀恨在心,甚至用刀捅大慈大悲的佛像、在经论上面跨过去,也一点都不在乎,有这样的嗔恨心。

 

事实上,正是他自己被贪嗔痴所牵,毁了生生世世的永久大计,断了缘分。伤害他的不是三宝。

第46节·还俗者莫对三宝生嗔

 

如今,一些僧人还俗变成在家人后,似乎并不认为是自己迷失了,完全舍弃了世出世法,

 

一般有些还俗的人还是特别这种,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天都是有一个出家人,本来他还是对我们有贡献的,但是好像显得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话也好,各方面,后来我都说:“你跑到这里来干嘛?不要来了以后。”他都没有做什么的。但是我们藏地也是这样,汉地也是这样,有些人还俗完了以后的话,好像特别洋洋得意,特别觉得是,就跟法王讲的一样。

 

相反,他们认为是上师三宝抛弃了自己。从此,他们对三宝怀恨在心,甚至用刀捅大慈大悲的佛像、在经论上面跨过去,也一点都不在乎,有这样的嗔恨心。

 

包括在藏地的话,有些出家人,有些是后来因为各种业力显现还俗了,但是他还是继续行持善法,除了破戒以外,其他包括杀生啊、摧毁一些三宝所依啊,一点都不会参与。但有些的话,好像以前当出家人更是一种失败的,这是在藏地也有,可能汉地也有极少数的吧。

 

现在是有些已经到寺院里面出了家,出了家然后还俗以后向全世界公布,我是当时什么什么,被谁已经迷惑了。其实这样说的话,自己已经是一种最愚痴的现象,因为你最初是选择什么的,后来又要选择第二条路的话,有智慧的一看都是,哦,这个人很不稳重的,人云亦云的一个人,虽然他说得很漂亮,但是大家应该都是非常清楚的。

 

事实上,正是他自己被贪嗔痴所牵,毁了生生世世的永久大计,断了缘分。伤害他的不是三宝。

 

应该对三宝更有信心,更感到自己惭愧的话才是的。

 

再讲一个,基本上这一章就讲完了。

第47 节·受想之害

 

从无始三有轮回以来,我们就一直被受蕴、想蕴所毁坏。

 

世亲论师亲口说过:“成为争论之根源,轮回之因次第因,是故一切心所中,受想单独立为蕴。”五十一种心所不会那么有害,所有在家人都只是因为乐受、苦受(受蕴)而争吵,漂泊轮回;我们所有出家人,都只是因为想蕴,说“你的宗派、我的宗派”“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而辩来辩去。

 

《胜乐续王略续》中说:“宣说甚深法,设若无信解,切莫作诋毁,法性不可思。”如果别人能宣讲甚深的法理,即使你没有信解,也要认为是对的,最好不要生邪见。因此,我们对其他教派和其他持教大德万万不可诽谤,生起邪见。

 

第47 节·受想之害

 

从无始三有轮回以来,我们就一直被受蕴、想蕴所毁坏。

 

世亲论师亲口说过:“成为争论之根源,轮回之因次第因,是故一切心所中,受想单独立为蕴。”

 

本来我们的心所有五十一个,但是其中受和想在五蕴当中,为什么它们两个可以参加五蕴,其他都没有这个资格呢?

 

在这里讲了:

 

五十一种心所不会那么有害,所有在家人都只是因为乐受、苦受(受蕴)而争吵,漂泊轮回;

 

我们人人都是为了快乐和痛苦而吵,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为了乐和苦和吵。

 

我们所有出家人,都只是因为想蕴,

 

想蕴就是我们分别念的思想。

 

说“你的宗派、我的宗派”

 

你的观点、我的观点,天天吵,包括辩论的时候。有些人辩论还是可以的:“不是这样的!……”

 

“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而辩来辩去。

 

所以出家人是因为想蕴而漂泊。但现在有时候也有一些颠倒,在家人是因为想蕴而辩,出家人是因为苦乐(受蕴)而辩,也有极少数这样颠倒的行为。

 

《胜乐续王略续》中说:“宣说甚深法,设若无信解,切莫诋毁,法性不可思。”

 

因为甚深的法,如果你实在是生不起信心,你不要去诋毁,你要想法性不可思议,我现在没办法接受,但是以后可能会接受。这个版本稍微有点不同的,以前我那个《365个钻石》当中也用过。

 

如果别人能宣讲甚深的法理,即使你没有信解,也要认为是对的,最好不要生邪见。因此,我们对其他教派和其他持教大德万万不可诽谤,生起邪见。

 

这一章讲完了。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43节·缘僧众要谨慎

 

我们师徒平日一定要小心,因为带来大利大害的业,就是以僧众为对境所做的事。

 

在这样一个具足戒律的大僧团里,能讲法闻法、聚众共修等是一种很好的缘分。就算你不能成就其他法,光是随句忆义而多多少少了知《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僧众一起大声念一遍,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要点,即使在寂静处闭关修行了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办这么大的善行。因此,依靠僧众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如果你坐在僧众的群体中,对金刚道友品头论足、说三道四,那就是在积累无数劫中堕入恶趣受苦的因。

 

尤其是,你不仅自己不闻思,还整天跑来跑去,在别人面前说一些引发贪嗔的话,妨碍别人看书和闻法等,而且在大家共修的聚会场合打开绮语伏藏门,打断别人的念经,那你就是以恶心出如来教法证法的法身的血。这在上师们的言教中也讲过。以恶心出如来色身的血,尚且是一大无间罪业,如果让法身出血,则比这罪过还大。

 

(听打稿,仅供参考)

 

第43节·缘僧众要谨慎

 

我们师徒平日一定要小心,因为带来大利大害的业,就是以僧众为对境所做的事。

 

有时候僧众是严厉的对境,有一点点好事也是大的利益,做坏事也是造了很大的业。

 

在这样一个具足戒律的大僧团里,能讲法闻法、聚众共修等是一种很好的缘分。

 

我们在座的人大家也不要想,在这里跟大城市里面一样的,人哪里都有,不这么想。跟僧众共住是非常好的缘分,确实是自己要珍惜。末法时代的时候,连僧衣都看不到的,如今是佛法兴盛的时候,而且这么多的僧众一起的话。有些是可能僧众多了烦,“人很多的,好烦哦!”其实这个是一种业障,应该是和僧众共住是一个很幸福的事。

 

就算你不能成就其他法,光是随句忆义而多多少少了知《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僧众一起大声念一遍,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随文解义地开始念《普贤行愿品》的话,其他的我们修不来法,什么都没有,但是一天都是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跟这么多的僧众共在一起的话,这真的不可思议。昨天仲敦巴也不是说了嘛,四个出家人当中有一个肯定是菩萨,我们这里菩萨肯定数不完的。

 

你看今天我们这堂课里面都是至少可能有好几百个菩萨。四个人当中一个一个这样出来的话,我看这里有一个菩萨,那里有一个菩萨,这四个人当中也有一个菩萨,看起来是谁啊?呵呵……脾气不太好一点的说明是菩萨。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要点,即使在寂静处闭关修行了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办这么大的善行。

 

没有什么生圆次第的窍诀,一直在山洞里面闭关一辈子都是不一定有我们僧众一起念一个《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所以我也觉得是,我们每个礼拜的话,虽然做不了什么其他的,但是基本上是念六遍《普贤行愿品》,今年还是算上半年是很成功的,我自己是很开心的。大家也是应该随喜,我们每天都是这么多僧众一起念《普贤行愿品》回向,这是真的很难得的。以后可能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机会。

 

因此,依靠僧众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如果你坐在僧众的群体中,对金刚道友品头论足、说三道四,那就是在积累无数劫中堕入恶趣受苦的因。

 

当然僧众确实这样的,也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果我们坐在僧众当中,然后这个道友不行,那个道友不行,经常起一些负面的过失,说三道四,从头到尾一直论别人的缺点,一点功德都看不出来。

 

有些人是真的修行不知道什么,可能是前世的业力吧,说善事的话,对他来讲是很难的,说恶的话特别有智慧的。所以说别人的过失的话,那就是确实依靠僧众而造了非常大的业。一定要注意,其实自己害自己的,对别人不一定有害的。比如说你经常说别人的过失,对那个人不一定有什么损害的,僧众不一定有损害的,但实际上真正害的是自己。我们为什么讲经说法给大家求的话,别人说过失对我没啥关系,应该没啥关系的,但是你自己造了恶业,最后自己自害,这个一定要注意。

 

下面有一个照片,这个照片里面都是,你看多昂活佛,有几个都是现在都老了。我一般拍照片的时候经常不好意思,经常躲得远远的,每次拍照片的时候。他们有些是特别喜欢,每次上师拍照片的时候非要到前面去,但出去的时候有些时候不这样。现在看来好像当时应该去,呵呵,当时觉得是特别不好意思。好像慈师也是这样的,我们一般都是不太喜欢这样的。但是现在看来的话,好像就是拍几张照片也是有必要的。

 

 

尤其是,你不仅自己不闻思,还整天跑来跑去,在别人面前说一些引发贪嗔的话,妨碍别人看书和闻法等,

 

这个我前面也讲过吧,你自己不闻思的话,你天天都睡懒觉也没有人说你,但是你就经常依靠贪嗔痴而引起的到别人面前说别人的过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样耽误别人的时间,真的,打发别人的时间是个最大的过失,如果你自己不想修就自己离开学院好一点,不然的话,别人精进的人面前,别人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而且在大家共修的聚会场合打开绮语伏藏门,

 

经常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绮语。

 

打断别人的念经,那你就是以恶心出如来教法证法的法身的血。

 

别人在念经的时候,别人在闻思的时候,你旁边打扰他的话,那这个是出佛身血,出佛的法身血,比出佛的色身血还严重。

 

这在上师们的言教中也讲过。

 

也是很多上师的教言,包括托嘎如意宝也是以前说过。

 

以恶心出如来色身的血,尚且是一大无间罪业,如果让法身出血,则比这罪过还大。

 

有点儿可怕啊,以后别人闻思的时候不要打扰他。别人好好念经的时候,“哎哎哎,过来,你知道现在新闻,俄罗斯和乌克兰怎么样?”念经的时候,跟你有啥关系?

 

第44节·不要给人取外号

 

不管我们是谁,请不要给别人起外号。如果你叫别人的外号而不是真名,那么异熟果报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叫别人“母狗”,结果他五百世中投生为母狗。为了忏悔这份罪业,他想尽一切办法还净,全心全意地承事僧众,终其一生行持善法,但也无法消除这一罪业。最后,他还是感受了叫别人母狗的不善业的异熟果报。

 

作为上师、僧尼、居士等,我们对此必须慎之又慎,请不要叫别人“大头”“瞎子”“大鼻子”“大嘴巴”等外号。

 

《百业经》从头到尾,整本书主要讲的是口所造的业。想想《百业经》的全部内容,再仔细想想后世的异熟果报,我好心提醒你们:请记住这一点。不要互相冷嘲热讽,谢谢你们了!

第44节·不要给人取外号

 

不管我们是谁,请不要给别人起外号。如果你叫别人的外号而不是真名,那么异熟果报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叫别人“母狗”,结果他五百世中投生为母狗。为了忏悔这份罪业,他想尽一切办法还净,全心全意地承事僧众,终其一生行持善法,但也无法消除这一罪业。

 

这个是《百业经》还是哪个里面的公案当中,讲得很清楚的。

 

最后,他还是感受了叫别人母狗的不善业的异熟果报。

 

其实这个造的业有时候……但我们这边可能好一点,我也经常问大家,好像有些人说:“我们现在不会了,读小学的时候互相就取一些外号这样的。”

 

当然有些地方是有的,包括有些其他寺院的僧人里面,“哎,大鼻子,过来。”“哎,矮个子,过来。”全是用一些外号,其实这是很不好的。法王讲了《百业经》以后,我们学院基本上都是没有这回事,以后也不要有。什么黑脸呐、红脸呐、高个子、大鼻子等等。

 

作为上师、僧尼、居士等,我们对此必须慎之又慎,请不要叫别人“大头”“瞎子”“大鼻子”“大嘴巴”等外号。

 

什么矮个子啊,包括是什么残疾人呐等等,不能这么说。

 

《百业经》从头到尾,整本书主要讲的是口所造的业。想想《百业经》的全部内容,再仔细想想后世的异熟果报,我好心提醒你们:

 

法王当时说——

 

请记住这一点。不要互相冷嘲热讽,谢谢你们了!

 

法王也是一直劝大家。不过法王这样一说以后,基本上是我们后来就没有了。这个大家也应该,我们以后的话,在语言上大家应该注意。

 

好,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