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九十八节课

 

观修四无量心中,悲无量心已经讲完了,今天讲最后一个。

 

戊四、修喜无量心:

 

◎喜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修悲无量心时,是观想一个非常可怜的众生,愿他远离种种痛苦。而在修喜无量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在善趣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以他作为所缘境。对他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功德。”同时还要想到:“三界中有无量众生,连吃穿都没有,如果也像他这样一切圆满,那我该有多高兴啊!”如此反反复复观修。

 

我们一般凡夫人,见别人买的房子特别好,就很容易生嫉妒心,或者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凡事首先想到自己,从来不想其他众生。但修喜无量心时,必须要断除这种想法,而愿一切众生得到快乐。

 

在具体修的时候,首先,对容易生起喜心的对象,比如亲戚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人,以他们作为所缘境,愿其获得幸福快乐、圆满富足。这比较符合凡夫人的心理。

 

对他们生起了喜心以后,接着对所有的中等人——关系不好不坏、不亲不怨的人观修,愿他们具足一切幸福、快乐、安宁,这样观修也不太困难。

再对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观修,彻底断除对他财富圆满忍无可忍的恶心。

 

最终,凡是拥有安乐的一切众生,对他们都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后于无缘中安住。

 

心通过经常这样训练,其实是可以转变的。就像现在的一些魔术师、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身体在自己的领域中,可以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同样,心若循序渐进地加以调伏,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先从亲友开始修,然后是中等人、怨敌,最后就可以对一切众生完全平等了。

 

这要反反复复地观修,不是一两天就能立竿见影的。当然,前世修过大乘佛教的个别人,就像《经庄严论》中所说,在短暂的时间中,四无量心、菩提心的境界就很容易生起,而且不管遇到什么违缘,都不会退转。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故大家最好还是按次第来修。

 

我们刚开始时,修喜无量心可能比较难,见别人处处圆满,嫉妒心就特别强。但通过闻思大乘佛法,慢慢地,对上中下三种人都会生起欢喜心。一旦他们遇到不平之事,内心就会特别焦虑;当他们拥有快乐财富,自己无改的欢喜心会自然生起。甚至看他买了一件新衣服、一辆新轿车,自己的第一个念头也是替他高兴,心中这样想,口里也这样说。如此到了一定的时候,无论别人怎样富足、快乐,也不会心生嫉恨。最后,安住于无缘的状态中。

 

其实,有缘的善法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是智慧资粮。包括每次修上师瑜伽,观想上师融入自己,自己的分别念与上师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之后住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就是在修智慧资粮。假如你有中观或大圆满的境界,则应安住在这种境界中;如果没有的话,应像很多高僧大德所说,于什么都不缘的心态中稍住片刻,这也是在修无缘智慧资粮。我们修喜心时就要这样,先修有缘福德资粮,后修无缘智慧资粮。

 

◎修喜心一定要断除嫉妒

 

所谓的喜心,就是无有嫉妒的心态。所以,我们必须以各种方便来修心,想方设法不要生起嫉妒的恶心。诚如《六度经》中所言:“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不然,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善心就很难生起。

 

我以前讲过,我们对平等者容易生嫉妒心,还有一些女众,嫉妒心也比较强——不是说男人就没有,有些男人的嫉妒心比女人还严重。但一般来讲,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女人这方面的烦恼比较明显。

 

有些人在嫉妒别人时,自己根本发现不了,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他们因为嫉妒作怪,有时候对别人的善行不但不认可,反而还百般挑剔、加以摧毁。而且,在汉地、藏地、印度的历史上,皇宫里面、大人物身边,因嫉妒而引起的杀戮比比皆是。有了这种烦恼,很多人的心胸会越来越狭窄,快乐开放的心也日益退减,因此一定要注意!

 

尤其是我们都发了大乘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要饶益一切众生,此时每个人的义务,就是要令所有众生暂时获得人天安乐,究竟得到永久安乐的圆满佛果。既然如此,你又怎能对众生因自己福报而得的点滴功德、受用不欢喜呢?

 

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也说:“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如果你不愿众生获得一些小利益,怎么可能希望他们证得无上菩提?嫉妒、憎恨别人富贵的人,怎么会有菩提心呢?

 

听说有一个小组,两三个人在考试中得了奖,特别开心。而没得奖的个别人,平时成绩还可以,但这次没有发挥好,心理很不平衡,各种脸色马上就显露出来了。对这些人来说,你连得奖的暂时快乐都不愿别人得,又岂会愿意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自己的怨敌,都得到圆满正等觉佛果呢?毕竟佛果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世间任何一种福报。

 

所以,我们对寂天论师所说的道理,要慢慢地去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想到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曾发过的愿,再看看自己的实际行动,应该感到万分惭愧。

 

《入行论》确实很殊胜,汉地不少人都在学,希望你们不断地学。现在我们学院的每个班,也正在学这部论典。但听说个别人只看颂词,没有看讲记,这样的话,你不一定能全部了达它的内涵。真正想学的话,至少也要看一遍那十本讲记,连这个都不看、不学,这叫学习吗?

 

我看到外面的很多人,在学会刚成立时,《入行论》学得马马虎虎,不是很踏实;但第二次学了以后,菩提心的甚深理念,在内心中就根深蒂固了;第三次学了以后,感觉更加不同。的确,我本人而言,《入行论》也学过很多次,讲过很多次,但每一次讲、每一次学,感觉都有极大的收获,这就是圣者金刚语的一种特点。

 

所以,在座的各位也不要觉得《入行论》很简单,《大圆满前行》很简单。其实这些不简单,你词句上也许会读,读的时候特别快,但意义上一个一个对照自己,真正融入心非常困难。因此,我们要长期学习,学习时一定要认真!

 

◎嫉妒可摧毁自己的善根

 

一个人的心若被嫉妒所蒙蔽,对他人的功德就会视而不见,轻易造下滔天大罪。

 

佛陀在《德护长者经》中说:“嫉妒痴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缘,如是贪增长。”嫉妒是一种愚痴,会覆盖我们的善心,令贪嗔痴等三毒不断增长。大家都知道,有嫉妒心的人,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所愿,定会产生贪心;别人若制造违缘,对他会生嗔恨心;这些烦恼的本性就是无明愚痴。所以,有了嫉妒,三毒自会日益炽盛,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

 

《米拉日巴道歌集》中记载:从前,米拉日巴尊者在雅龙地方,施主们对他特别恭敬,经常供养。当地有一所研习因明的显宗寺院,寺院中有两位著名的法相师49,一个叫达罗,一个叫罗顿。他们对尊者十分嫉妒,经常诽谤,说尊者是行邪法的外道。

 

有一次,当地的施主开了一个法会,邀请达罗和罗顿坐一排,米拉日巴尊者和惹琼巴等坐一排,然后对他们恭敬供养。达罗和罗顿本来就对尊者非常不满,借此想煞煞尊者的威风。于是罗顿走到尊者面前,说:“不懂因明的话,会破坏佛陀的教法,不够资格做一个佛教徒。因此,我请你在大众面前,立一个简单的因明量。”

 

米拉日巴尊者说:“我依止因明的上师,获得了因明的口诀,通过因明的精进,住在因明的山谷中,修行因明的法,获得了因明的境界,于是自然成为施主们因明的福田……50”

 

[49]法相师:采用辩论方法研究佛教法相学的人。

 

[50]因明就是量,量是正确的意思。他是指自己遇到了正确的师父,求得了正确的窍诀,依靠正确的精进,证得了正确的境界,等等。

 

达罗听了很生气,骂道:“你这样胡言乱语,唱些骗人的烂歌来搪塞,却拼命吃人家的供养。像你这样的行径,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说着,就在地上抓起一把灰,向尊者的脸上撒去。

 

米拉日巴拭去脸上的灰,微笑着给他讲了一些教言。惹琼巴见上师受此侮辱,特别不高兴,觉得达罗是该降伏的对境,如果不杀他,就是违犯了三昧耶戒。于是拿起一根棍子,准备去打达罗。

 

尊者立刻抓住惹琼巴的手,说:“急需时不能应急的财宝,苦难时不能援助的亲友,遇逆缘时不能帮助的佛法,都是深可悲叹的大不幸!你要快快集中全力,提起正念,好好对治当前的烦恼!”惹琼巴听了只好作罢。

 

后来,达罗和罗顿又找尊者辩论,尊者说:“我对其他的因明不懂,但自相续的烦恼若得以调伏,这就是因明。既然你们非要坚持辩论,那我先提出一问:虚空是有碍法,还是无碍法?”

 

达罗回答:“当然是无碍法。”

 

于是米拉日巴一显神通,达罗的身体丝毫不能动,好像被四周坚固的东西密密包围起来的样子,一直僵坐在那儿。而尊者身腾空中,在空中行走、卧倒,就像在地上行动一般。

 

米拉日巴又说:“我现在另立一宗:眼前这块大崖石是无碍法。你认为如何?”

 

达罗回答:“崖石当然是有碍法。”

 

只见尊者身体随意穿过崖石,上入下出,下入上出,无碍地穿来穿去,就像在空气中一样。

 

达罗见此,比以前更为气愤了,说这只是外道的魔术,对此不但不起信心,反而一味萌生邪见,大肆诽谤,结果死后转生为一个大恶魔。罗顿却对尊者的行为生起了信心,后归入米拉日巴的教法,成为他的五大出家弟子之一。

 

所以,内心被嫉妒所蔽的话,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功德,通过辩论也不行,显现神通也不承认,自己只会一直诽谤。现在个别人也是这样,整天在网上、书上恶口骂人,除此之外,什么道理和理由都讲不出来。这样的人,即使佛陀亲自降临,也肯定暂时调伏不了他们。

 

还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在亭日地方,遇到一位精通因明的格西,叫匝普瓦。他爱财如命,见当地人对尊者非常恭敬,供养了很多财物,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他在村里有个情妇,于是就叫她在奶酪里下毒,拿去供养尊者。尊者早已知悉一切,但观察因缘,知道有缘众生已度尽,自己涅槃的日子将到,就接受了毒药的供养。

 

米拉日巴把毒奶喝下去之后,示现生病非常严重。匝普瓦格西明知是自己下的毒,却故意装成一无所知的样子,到尊者面前问安,说:“像您这样的大成就者,不应该生这样的重病。如果病可以转移的话,就请把病转给我吧,我来代受!”

 

米拉日巴说:“我这个病虽然可以移给你,但恐怕你一刻都受不了,所以还是不移的好。”但格西假装再三坚持,请求尊者一定要把病转给他。

 

尊者就先把病转到门上,门发出吱吱的响声,裂成了许多碎片。格西看了,心想:“这根本就是障眼法的魔术,骗不了我。”于是再次祈求尊者把病移给他。

 

尊者就把一半的病苦移到他身上,格西顿时痛得要昏了过去。他在尊者面前,泪流满面地忏悔,承认了自己的恶行,并说:“我从前作恶的原因,大半都是为了钱财。现在我把所有的家产都供养给您,请饶恕我的罪业。”

 

尊者说:“我从不要田宅财产,现在快要死了,更用不着这些。你留着好了,以后就是断命也不要再做恶事了。你这一次所造的罪业,我答应替你消除。”

 

格西说:“尊者您虽然不要,但您的弟子修行是需要资粮的,请收下吧!”虽然这样请求,尊者还是没有接受。

 

后来弟子们接受了,把这笔财产作为集会供养之用。此后,匝普瓦格西放弃他一生的贪恋,精进忏悔罪业,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我在读中学时,就听过藏文版的米拉日巴传记。当时因为生病,在医生阿克塔罗那里呆了大概半个月。他是一个出家人,修行非常好,每天晚上,我都请他和丹增嘉措喇嘛,给我读这个传记。他读的时候表情很不错,我现在还印象深刻。

 

1980年还是1981年,宗教刚刚开放时,一个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米拉日巴传记,里面附有彩色插图,看匝普瓦格西的那种表情,特别想害米拉日巴尊者,在跟那个女人悄悄地谈——不知道现在的传记中有没有?当时,那个老喇嘛在读的时候,遇到比较精彩的公案,就停下来开始反观自心……

 

总之,嫉妒心真的很可怕,对有嫉妒心的人而言,真佛出现也无法引导他们。由于自相续被嫉妒所遮蔽,别人有什么样的功德,也始终看不见,生不起丝毫信心,进而不可能成为法器得到加持。就像一个生了锈的器皿,加入什么样的甘露都会被弄脏。

 

所以,大家理应经常观察自己,尤其是说话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开口就是这人不行、那人不行,好像谁都不如自己。或者你是喇荣的传承,就随便评论其他传承不好。其实这些都是佛陀的传承,除非有特殊的必要,否则,对一切都要观清净心。毕竟诸佛菩萨的显现不可思议,他们度化众生时,甚至会化为屠夫、乞丐的形象,而且你眼中的不如法,也不一定真的不如法。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己都要尽量观清净心。

 

像提婆达多、善星比丘,本来都是佛陀的堂弟,可由于嫉妒扰乱自心,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与佛陀作对,善星比丘也觉得佛陀除了有一寻光以外,跟自己没有任何差别。从而,他们对佛陀一点信心也生不起来,尽管一生都在佛陀身边,但也没办法得到调伏——佛陀身边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现在的上师们了?

 

◎因嫉妒而随喜他人造恶的罪过

 

尤其在同一个行业里,因为互相竞争,比一般人更容易生嫉妒心。比如两个成绩好的法师之间、两个发心提水的人之间、两个卖豆腐的人之间,都经常引生各种嫉妒。而如果一个是卖金子的、一个是卖煤炭的,他们之间就不一定有这种烦恼。不过,总对别人心怀嫉妒的人,非但不能损害他人,反而自己会积累严重罪业。《君规教言论》中也说:“嫉妒心强福浅者,恒时只会谤他人,依此于他无损害,却将毁坏自声誉。”

 

从前,有两位格西互相敌对。一次,一位格西听说另一位有了女人,就兴高采烈地对侍者说:“煮上好茶,我听到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消息!”(以前的藏地,生活条件比较差,遇到开心的事情,人们通常会烧些浓茶来庆祝,就像现在的人请客吃饭一样。)

 

侍者听到上师的话,赶紧煮好茶,端过去问:“您听到了什么好消息?”

 

他说:“我们那个对手有了女人,破戒了。”

 

藏地著名大德根邦扎嘉,听到这件事后,板着脸说:“真不知他们二人到底谁的罪过更严重?”

 

一个人是破了别解脱的根本戒,必定会堕入恶趣;而另一个,虽然自己没破戒,却随喜别人破戒,所以不知道哪一个的罪过大。《诸法集要经》云:“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意思是,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依这个教证来看,应该是后者的过失更大。

 

所以,别人在做恶事时,千万不能去随喜。我以前也再再讲过,美国发生“9·11”事件时,听说中国的个别年轻人欢呼一天,觉得实在是大快人心,这样的话,你随喜赞叹本·拉登杀了近三千人的罪业,自己的过失不比他少,甚至比他还严重。

 

《法句譬喻经》中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佛陀在舍卫城时,有个信奉外道的长者,财富多得难以计数。他儿子在20岁时娶妻,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新婚未满七日,一天妻子想去后花园赏景,他们便相偕前往。妻子见一棵大树上的花很美,被它深深吸引。丈夫为讨妻子欢心,就爬到树上摘花,结果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当场重伤而亡。

 

听到这一噩耗,全家人痛不欲生,个个悲伤痛哭。到了出殡的日子,长者见自己白发人送黑发者,内心尤为悲苦。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成熟,就出现在他们面前。长者全家见佛陀亲临,感动不已,立即恭敬顶礼佛陀,对佛陀诉说心中的哀痛。佛陀讲述了万法无常、轮回皆苦的道理,劝他们不要特别伤心。

 

长者听闻妙法,当下放下忧伤。他问佛陀:“我儿子过去曾造了什么恶业,以至于年纪轻轻就丧命了?”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少年手持弓箭,和三个朋友到树林游玩。少年看见树上停着麻雀,便想将它射下。在旁的三个朋友不但不劝阻,反而一直鼓励:‘如果你能一箭射中,那实在是了不起!’少年听了,就举起弓箭射去,麻雀中箭堕地而亡,一旁的三人兴奋得拍手大笑。此后,他们四人经历了无数劫的生死流转,共同为他们杀鸟的罪业而受报。

 

那三个见杀随喜的人,一位因过去修福,现在天上享福;一位投生至海中,成为龙王;另一位就是你。这名射箭的少年,先投生至天上,是天人的儿子;命终后投胎到人道,成为你的儿子;如今从树上摔死,立即化生为龙王的儿子,刚出生就被大鹏吃掉了。

 

所以,此时此刻,天上、人间、海中有三位父亲,都在为儿子的死而痛哭。这个儿子,就是用箭射杀麻雀的少年,因为造下杀业,所以他世世短命。而在一旁随喜杀业的三人,则同尝失去儿子的苦果。可见,因果丝毫不爽,不可不慎!”

 

佛陀又为大众说了一偈:“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这一家人听后,个个法喜充满,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可见,见别人杀生,对他随喜的话,杀生者需用生命来偿还,随喜者则要为他饱受痛苦,业力真的不可思议。希望大家对这个公案好好想一想,今后见别人造恶业、破戒、杀生,千万不能去随喜,否则,自己将来也难逃苦果。

 

总而言之,常怀嫉妒心或竞争心的人,对自己没有利益,对别人也害不了,只是无意义地造罪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根除这样的恶心,不论在何时何地,看到别人种姓高贵、相貌端严、财产丰富、广闻博学、顺缘齐全,要诚心诚意地修欢喜心,并在心里想:“此人拥有这样的福报,我真的十分高兴!如果他具有比这更胜一筹的福报,那该有多好!”要发自内心地观修。

 

修喜无量心,应该如同骆驼找回丢失的幼崽一样。母骆驼比其他众生更慈爱孩子,如果它的幼崽丢了,会非常非常忧伤,一直到处寻找,假如失而复得,它会生起无法言喻的喜悦之情。我们也要像这样来修喜心,见到别人拥有快乐,要发自内心地对他随喜。

 

真正的修行人,无论见谁快乐,都会特别高兴;无论见谁受苦,都会特别伤心,这也是大乘行人的一个基本标志。可我们很多人不是如此,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当他快乐时就比较开心;关系不太好的人,见他快乐就很不高兴,口里也不愿赞叹随喜,这就是修行很差的原因。

 

◎归纳四无量心

 

其实,四无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无误之因。如果没有四无量心,菩提心修得再怎么样,也不一定很成功。而菩提心没有修成的话,你修大圆满、观托嘎和本来清净,则无疑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在修行时,次第是从上往下来,先要得个最高的灌顶,不修前行,就直接修《上师心滴》或《大圆胜慧》的最深窍诀,如同看到一块生肉就想直接吞下去。然而,正确的修行次第并不是这样,我们务必要从基础打起,在没有生起四无量心之前,无论如何必须要精进观修。

 

四无量心如果讲得太广,我们一个一个理解,有时候比较困难,但若用一个窍诀来归摄,就是要心地善良。因此,我们要始终如一地修学心地善良。《水木格言》中也说:“贵贱众人皆依,本性善良智者,途中悦意水池,众人皆喜入内。”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喜欢依止本性善良的智者,就像特别悦意的水池,会吸引每个人一样。所以,不管你是出家在家、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有了它,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

 

就像弗莱明,他本是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就忙把他救了出来。

 

隔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自称是那个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农夫拒绝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骄傲地回答:“是。”

 

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农民于是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正是青霉素救了他的命。那位绅士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个农夫的一点点善良,就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可见,善良的力量不可小觑。记得《水木格言》中说:“心善所做俗事,亦皆趋入正法。”我经常思维这句话,意即心地善良的话,即使做了一件普通的琐事,也会引导你趋入正法。比如你每天在单位上班做事,或者在家为亲朋好友操劳,只要有了心地善良的基础,最终定会成为解脱之因。

 

所以,华智仁波切的窍诀非常重要,希望各位要再三思维。那天讲“依止善知识”时,华智仁波切也说了,上师的所有法相就是具足菩提心。而菩提心若归纳起来,就是要心地善良,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乘上师!

 

 

 

《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九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正在讲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大家一定要修。没有修的话,就不能生起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没办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我们所修的一切,纵然法是大乘佛法,但融入我们相续后,也会被小乘或人天乘所摄,得到的结果不可能是大乘。

 

放眼整个世界,如今的修行人不少,但真正观察各自的发心,大多数人修行的目标,只是为了在暂时的人生中,得到平安快乐、和睦相处;去寺院烧香拜佛、参禅念佛,相当一部分人也是求自己快乐、来世往生,而将利益众生放在首位的,可以说寥寥无几。

 

所以,大家有幸遇到菩提心的教法,一定要在相续中再再串习,同时祈祷上师三宝,依靠这种修法,遣除内心自私自利的一切黑暗。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盏明灯,就会不怕黑暗;个别人有明灯的话,众人也可以跟随他;但若所有的人都没有明灯,那么在黑夜的旷野中,就很难找到真实的方向了。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昨天也讲了,大悲菩提心确实非常重要,没有它,修再高深的密法也意义不大。在藏地,作者批评了一些人的行为,其实在汉地也不例外。现在有些人修行完全是种形象,从调伏自心方面下功夫的,实在寥寥无几。好多人喜欢搞一些外在形式,举行隆重的仪式,表面上特别庄严,孰不知佛法并不是这些,利他心才是真正的佛法。

 

从前,为了法王赤松德赞龙体安康而举行福寿法事,苯波教徒们大兴血肉供养。当时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大智者布玛莫扎34,以及大堪布菩提萨埵35等诸位大译师,看到苯波教的彩盘36,心里十分不悦,他们说:“一教不应有二师,一法不应有二规,苯波教旨不合法,并非共同寻常罪,若尔我等返故里。”所有的班智达都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国王祈请他们讲法也不传讲,宴请他们也不受用。

 

要知道,杀害众生作血肉供养,并不是佛陀的教法。莲花生大士讲过:“如果没有大悲心,佛法的根就已经腐烂了。”一个教法中也不可能有两个本师,一个说要杀生,另一个说不能杀生。现在苯波教说自己是佛教,这样说我们也不排斥,但他们会不会皈依释迦牟尼佛?会不会皈依佛法,断除杀害一切众生?

 

[34]布玛莫扎:印度大圆满祖师,已成就虹身,在五台山永住。

 

[35]菩提萨埵:静命论师,《中观庄严论》的作者。

 

[36]彩盘:苯波教禳灾送祟时,作为牺牲物品的彩线花盘。

 

会不会皈依佛陀追随者的僧众?外道和内道之间的界限,自古以来就是以皈依三宝来分,如果他们皈依三宝,说自己是佛教也无可厚非。

 

如今有些人,自以为是佛菩萨的追随者,可是若将甚深的密宗仪轨,变成苯波教的吟诵而损害众生,显然就成了出卖佛教灵魂、亵渎三宝的败类。如此毁坏佛教的形象,结果只会将自他引入地狱。

 

《君规教言论》说过:“今生君主之法律,来世异熟之果报,谁亦无法逃避故,若不相信请尝试。”《大智度论》亦云:“诸业无量力,不逐非造者,果报时节来,不亡亦不失。”所以,业力确实不可思议,你没有造,它不会跟着你,但如果造了,果报迟早会落到你头上,中间不可能有丝毫损减。

 

因此,大家应恒时提醒自己,身居卑位、穿着破衣,尽心尽力饶益一切众生。当然,作为修行人,身上不一定穿很多华服,但故意穿破衣也没有必要。有些人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是瑜伽士,平时不洗衣服、不梳头、不洗脸,非要装成像乞丐一样。其实,你的“我执”没破的话,衣服破了也没有用。不过,你也不要落入另一个极端——穿衣服特别讲究。现在城市里的人,一天换一件,一个礼拜买一件,今天像白色的蝴蝶,明天变成黑色的蝴蝶,换来换去、飞来飞去,这样也没有什么意义。

 

南朝的《南齐书》中,有一个人叫江泌,他家境贫寒,但特别好学,白天替人做工,晚上借着月光读书。他为人非常慈悲,衣服破烂到不能再穿时,唯恐衣内的虱子饿死,于是又将它们取出,放入新换的衣服里……世间人尚有如此悲心,我们大乘佛教徒就更要如此了。在没有生起这种悲心之前,大家必须要一直修,其他的修不成也不要紧。

 

有些人总问:“您什么时候传密法啊?能不能把菩提心赶快讲完?好想求最高的大圆满,观明点、直指心性。您可不可以快快讲,我实在是等不及了!”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若能先修好加行,把基础打稳固,再修大圆满就会易如反掌。但如果连大悲心等大乘理念都没有,修什么也不会有成就。

 

所以,在没有生起悲心之前,每个人要专心致志地精进修持。就像顶果钦哲仁波切,他的传记序言中,一位上师写到:“这位伟大的上师,人生四分之一都在闭关修行。”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惭愧。1990年,我在新德里见过他老人家,他有一颗不加改造的悲心,对每个众生特别特别慈悲。不说他前世如何,就算是即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闭关,真的很了不起。我们不要说四分之一,连十分之一有没有,也可以观察一下。

 

作为修行人,若能精进地修大悲心,诵经修善、度化众生等表面上虚张声势的佛事,不去做也可以。为什么呢?因为佛法不是外相,而是内在的修行。《摄正法经》亦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这跟《佛说法集经》中的教证非常相似37。

 

[37]《佛说法集经》云:“菩萨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余一切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世尊,何者是一法?所谓大悲。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

 

此经还比喻说,就像转轮王不管去哪里,四兵都会跟随他,同样,大悲心无论在谁的相续中生起,诸佛的其他功德也会随之产生38。还有一个比喻说,太阳出来普照万物时,大地众生做什么都不会困难,同样,何处有大悲心的日光普照,此处众生修一切菩提分都很容易39。所以,前辈高僧大德在修行时,不会先求高深的大法,而是唯一先修大悲心。当然,假如你根基很利,求大法也是可以的。

 

◎以公案说明大悲心在修行中最重要

 

以前三同门40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去拜见仲敦巴格西。格西很长时间没见到弟子了,就一个一个地问:“博朵瓦平时做什么?”

 

他回答:“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敦巴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普穹瓦做什么?”

 

答言:“到处去化缘,广集自他资具,建造三宝所依41。”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衮巴瓦42做什么?”

 

回答道:“唯一闭关静修。”

 

[38]《佛说法集经》云:“譬如转轮王所乘轮宝,随往何处,一切四兵随顺而去。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乘大悲心随至何处,彼诸佛法随顺大悲自然而去。”

 

[39]《佛说法集经》云:“譬如日出朗照万品,一切众生作业无难。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随于何处大慈悲日照于世间,彼处众生于一切菩提分法修行则易。”

 

[40]三同门:仲敦巴的三大弟子博朵瓦、金厄瓦、普穹瓦,他们是藏地著名的三怙主化身。普穹瓦是文殊菩萨的化现,金厄瓦是观音菩萨的化现,博朵瓦是金刚手菩萨的化现。

 

[41]三宝所依:佛像、佛经、佛塔。

 

[42]三同门中原本应是金厄瓦,但《前行》此处说是衮巴瓦,请观察。

 

格西又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并接着问:“卡隆巴在做什么?”

 

那位弟子说:“他总是到一个蚁穴旁边,蒙头天天痛哭。”

 

听到这话,仲敦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哭,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尤其是看见蚂蚁,想到它们在轮回中一直流转,真的非常可怜。《释迦谱》中讲过,舍利子跟须达(给孤独长者)在建造经堂时,就看见了很多蚂蚁。舍利子告诉须达:“从毗婆尸佛开始,它们历经了七佛出世,至今已有91劫,却仍然还是蚁身,始终不得解脱。”所以,当卡隆巴格西看见这些众生时,以它们为所缘生起大悲心,整天就忍不住痛哭。

 

否则的话,前面三位格西的行为,本来功德也非常大。比如讲经说法,《大宝积经》中云:“三千大千界,珍宝满其中,以此用布施,所得功德少。若说一偈法,功德为甚多。”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布施,功德应该很多,但若在末法时代,讲一个偈颂的佛法,其功德远远超过前者。讲一个偈颂就有这么大功德,那博朵瓦天天讲经说法,功德不可谓不大,但却不如卡隆巴格西,可想而知,修大悲心的功德有多大。

 

还有造佛像的功德,《大宝积经》中说:“造如来像,如四指者,得福无量。”就算只造一尊小小的佛像,得福也是无量无边。所以,普穹瓦造佛像并不是没有功德。

 

此外,天天闭关的话,《华严经》也讲得很清楚,说哪怕闭关一刹那,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在所有的佛法中,修悲心是精华中的精华,因此,这些格西所做的善行中,卡隆巴修悲心的功德最大。

 

所以,大家平时要多观众生的痛苦,祈愿他们离苦得乐。如果你实在没能力帮他们,也应该经常关心他们。你对众生的悲心若真能生起,绝不可能贪图独自享乐,也不会所作所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毕竟人的行为以心为前导,倘若你真的有了大悲心,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心甘情愿为众生去做。所以,仲敦巴尊者竭力赞叹卡隆巴格西,原因也在于此。

 

还有,金厄瓦格西在讲慈心、悲心重要性的原因时,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顶礼,并说:“我从现在起,唯一修持慈悲心。”金厄瓦听后,边脱帽边连声赞道:“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实在难能可贵!”

 

可见,修悲心非常非常殊胜。《大宝积经》说:“常修慈悲心,菩提从是生。”所以就算你不会修其他法,也要尽量好好修慈悲心。老年人也好、年轻人也好,这个没什么不会修的,尤其是《前行备忘录》里有很多具体修法,若能经常观修,菩提就可以从中而生。

 

◎以公案说明修悲心可迅速忏净业障

 

很多人认为自己罪业深重,而要想清净这些业障,再没有比悲心更殊胜的了。

 

从前,印度的大乘阿毗达磨正法,三次遭到了外道摧毁43。当时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明戒比丘尼,心想:“我生为下劣之身的女人,不能弘扬佛法,应该与男人婚配生子,弘扬圣法。”这样考虑之后,她还俗与一位国王种姓的男子结婚,生了无著菩萨;又与一名婆罗门男子为婚,生了世亲论师。《大唐西域记》中说,她其实还有第三个儿子,名叫师子觉。

 

(这位明戒比丘尼,肯定是位菩萨,不然,不可能想什么就实现什么。八九年前有一个居士,她也要效仿明戒比丘尼,说:“我发心弘扬佛法,要生三个儿子,一个弘扬藏传佛教,一个弘扬北传佛教,一个弘扬南传佛教。还要生一个女儿,用来照顾我。”我说:“你这样发愿,真能实现也很好,但现在的政策不一定允许吧?”她回答:“我已经想好办法了,我生一个孩子就离婚,再生一个又离婚……”后来她好像嫁到美国去了。前段时间她打电话,我问了一下,她说自己特别苦恼,现在什么事都办不了。所以,凡夫人心里想的,跟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

 

两个儿子长大以后,向母亲询问父亲的事业44。

 

[43]《印度佛教史》中记载,印度佛教被毁分为前期、后期,这是前期的三次法难:一、弗沙密多罗,是印度孔雀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他希望能如阿育王般流芳百世,但自知威德不及,于是听从一佞臣的计谋,破坏昔日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杀害僧众,迫害佛法。佛教因此所受严重毁坏。二、贵霜王朝时,迦腻色迦王对佛教贡献相当大,迦腻色迦王死后,嫉妒排斥佛教的土邦龙族,藉机大事杀害佛教徒,甘陀罗提婆婆罗门也镇压佛教,毁坏佛法。印度佛教再一次受到巨大灾难。三、笈多王朝时期,国王大多信仰婆罗门教,对佛教采取冷淡的态度。北方的摩醯逻矩罗王对佛教尤为仇视,迦湿弥罗一带被他毁坏的塔寺,据说有一千六百所,所到之处,佛教无不受到侵凌。

 

[44]印度跟其他地方不同,到目前为止对种姓仍特别执著。全世界的政府、机构为此开了很多会议,但他们对低劣种姓的歧视,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印度,低劣种姓者若是摸了高贵种姓者的碗,他们宁可不吃饭,也要把碗给扔掉。以前根登群佩在《印度游记》里讲了很多,现在虽没有那么严重,但这种传统仍然存在。

 

母亲告诉他们:“你们二人不是为了继承父亲事业而生的,是为了弘扬佛法而生的。但愿你们好好修学正法,将来弘扬阿毗达磨妙法。”

 

听了母亲的话,世亲论师前去克什米尔的集贤尊者45面前,学习五百阿罗汉所造的《大毗婆沙论》。后来,集贤尊者相续中的所有智慧,世亲论师全部得到了。从此,他在克什米尔无量众生面前广宣佛法,令许许多多人得到利益。

 

不过,集贤尊者纯粹是一位小乘上师,因为受他的影响,世亲论师最初诽谤过大乘佛教,后经无著菩萨点化,自己才幡然悔悟,一生致力于大乘佛教的弘扬。

 

有些传记中说,世亲论师在那烂陀寺,曾一天讲二十五堂课——我们有些法师一天讲两堂课,就抱怨连天:“哎哟,太累了,我可不可以休息一下?一个礼拜休息三四天多好啊!”而世亲论师在世时,每天讲经说法,无论到哪里去,都有十万比丘跟着他46,故被人们称为“第二大佛陀”。他所造的《俱舍论》,到目前为止也是五部大论之一,对佛教的贡献非常大。生这样的儿子,应该是值得的。(众笑)

 

再说说无著菩萨,他出家后先是遇到了宾头卢尊者,得到了小乘空性的法要。但他仍然不满足,觉得很多疑惑没有解决,于是去鸡足山闭关,专修弥勒本尊,祈愿能得见到弥勒菩萨,为他开示大乘教义。

 

他历尽千辛万苦修了六年,结果连吉祥的梦兆也没有出现。

 

[45]另说为众贤尊者。

 

[46]还有些说是一万,或者一千,但十万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数字。

 

(我们很多人修行时,修了两三天,闭关两三个月,什么感觉都没有,就开始灰心失望。而无著菩萨的话,是佛陀在《文殊根本续》中亲自授记的47,他六年苦行,连个吉祥梦都没有,所以,我们有时候也没必要太着急。

 

[47]《文殊根本续》云:“比丘名无著,善巧经论义,善辨经藏中,了义不了义。成世智导师,启论具真性,彼所成持明,名娑罗女使。由彼明咒力,生起妙觉慧,为令教长住,彼作经摄义。享寿百五十,命终往天界,圣众围绕中,长久享大乐,最后彼大德,得证菩提果。”

 

以前我遇到一个修行人,他就抱怨:“我对无垢光尊者信心很大,好多年来天天祈祷,但连个吉祥梦也没有,到底无垢光尊者跑到哪里去了?”其实,这不是无垢光尊者的问题,而是你的心被业力所蔽,看不到他而已。原来讲《释尊仪轨》时也说过,祈祷任何一位本尊,他都会降临到你面前,可你业力深重的话,犹如盲人面前来了一个人,肯定是看不到的。

 

这是非常好的教言。不然,有些人练气功的习气太重了,修两天就想有感应。其实感应不是很重要,内心真的生起慈悲心,这才特别重要!)

 

他想:“看来我是修不成了。”便心灰意冷地下山了。

 

途中,看到路边有一个人,正在用柔软的棉布,擦磨一根大铁棒。他问:“你这样擦有什么用呢?”

 

那人告诉他:“我没有针,要将此铁棒磨成一根针。”(“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格言可能出自这里吧!)

 

无著菩萨心想:“用一块软布来磨这么大的铁棒,不可能有磨成针的时候。万一有可能,到那时他还会在人间吗?世间人为了毫无意义的事也这般辛苦,那么我修行妙法,必须要有毅力,锲而不舍。”想到这里,他返回到原处又修了三年,可仍然没有出现丝毫验相。

 

(刚才是六年,再加上三年,已经九年了,九年中连一点验相也没有。所以你们闭关半个月,没有什么感应,不要觉得自己修行不好,而应该想:“无著菩萨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吉祥梦,我修七八天算什么?只不过消消业而已!”

 

我原来说过没有,我寺院有个闭关二十多年的老修行人,有一次,我说要去寻找一个闭关的地方。他问:“你事情特别多,不可能闭关吧?”我回答:“为了缘起,我还是要占个地方,以后修房子闭关。”他问:“那你闭关住多长时间?”我说:“如果好的话,当然是一个月,或者七天。”他呵呵一笑:“七天不算什么闭关。”后来我想了一下,在闭关二十多年的人面前,说闭关七天的话,确实不算什么闭关。)

 

他想:“现在我的确不能成就了。”于是又起身下山。

 

途中,看到路边一座高耸入云的大石山前,有个人正在用羽毛蘸水拂拭。他好奇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

 

那人回答:“这座石山太高了,我的房子在山的西面,阳光照不过来,所以准备把这座山拂拭得一干二净。”

 

这时,无著菩萨又如前一样想:“这些世间人做的事情毫无意义,羽毛怎么可能把这座山全部磨光?即使有可能,这一辈子也无法实现……”想完之后,他再次返回原处,又修行了三年。

 

(修行过程中出现这些,正是诸佛菩萨的点化。米拉日巴尊者以前伤心地离开上师时,途中也有人请他念《般若八千颂》,他一看到常啼菩萨的苦行,就又返回去,继续依止上师了。所以,有些弟子在上师身边实在呆不下去,就回去了,路上遇到某种因缘,又买车票返回来了——呵呵,我讲这个是有针对性的啊!)

 

结果依然连吉祥梦也没有出现,他彻底万念俱灰了,不禁失望地想:“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成就了。”便又破关下山。

 

途中,看到路边有一条双腿残废的母狗,整个下身糜漫着小虫,仍然还在对人生嗔恨心,提起上身疯狂乱叫,拖着下身前来咬人。无著菩萨情不自禁对它生起了难忍的悲心,割下自己身体的肉,布施给那条狗。

 

(我们有时候遇到可怜众生,悲心自然会被引发出来。所以,有些修行人很有必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身边的苦难众生,依靠这种因缘,你可能会生起强烈的悲心。)

 

接着他想清除狗下身的小虫,心想:“用手去抓,可能会捏死小虫,应当用舌头来舔。”但因为狗的下身已腐烂,充满脓血,眼睁睁看着的话,实在是舔不下去。于是他闭上双目,伸出舌头——结果舌头没接触到狗的身体,反而触到了地面。他睁开双眼一看,母狗不见了,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面前。

 

无著菩萨非常伤心地说:“您的悲心实在微弱,祈祷了您十二年,您也一直也不现前。今天我已经决定离开了,您却在路上出现了。”

 

弥勒菩萨告诉他:“不是我不向你露面,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只因为你罪孽深重,看不见我而已。后来你经过十二年修行,罪业稍微减轻,就看到了这条母狗。现在由于你生起了大悲心,使业障无余清净,才真正见到了我。你若不相信,将我扛在你的肩膀上,显示给众人看。”

 

于是,无著菩萨将弥勒菩萨扛在右肩上,到集市上去。他问人们:“我的肩上有什么?”人们都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位罪障稍轻的老妇人说:“您肩上有一具腐烂的狗尸。”

 

随后,弥勒菩萨将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为他宣讲了弥勒五论48等妙法。之后无著菩萨返回人间,开始弘扬大乘佛法。

 

[48]弥勒五论:《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辩中边论》。

 

可见,清净罪业再没有比修悲心更殊胜的法门了,并且悲心也是生起菩提心的无倒之因。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种方便,尽最大努力来修持悲心。

 

而且,无论修任何一位本尊,从本尊的角度来讲,当你祈祷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和你形影不离,修观音、文殊、弥勒都是如此。但你业障没有清净的话,什么佛菩萨的身相都会看不见。

 

直贡噶举的果仓巴,修行非常了不起,他上师是直贡噶举的创始人臧巴嘉热。有一次,果仓巴很想去邬金刹土参加会供,但上师说时机没有成熟,不过如果他愿意,倒可以去神秘之地佳兰达惹,那里的深谷山泉附近有一座寺院,空行母要在那里秘密集会。

 

果仓巴就由一名年轻弟子伴随,立刻出发前往。他们来到佳兰达惹附近的河边,果仓巴看见成群的空行母拿着鎏金的法器、坛城上的食品及丰盛的供品,进入一间庄严堂皇的殿宇。但他的随从因业障太重,看到的只是一间破败荒废的山间小庙,一些妇女在那

 

儿用生锈破损的工具干活。这位年轻僧人懒得再往前走,就说自己想在河边草地上晒太阳。

 

果仓巴便独自走向辉煌的大门。他正欲跨过门槛,两位忿怒空行母挡住他的去路,说凡夫俗子不能进去。他就安住于大手印的最高境界,那两位凶恶的看门者马上化为美丽的女神,邀请他进入,与无数持明者和空行母一起会供、唱道歌,得到了许多加持品。

 

回去以后,年轻的随从抱怨说,这趟旅行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果仓巴只是安静地微笑。后来,果仓巴给他赐予了很多教言,在果仓巴的教导下,这个弟子也成为一位证悟的上师。

 

可见,修行不好的人,由于心不清净,所见的一切也不清净,对圣者的功德全然不见。就像善星比丘,见佛陀的一切行为虚伪狡诈;梅智巴把大成就者夏热瓦尊者看成杀猪的屠夫;沙弥柴夏吾看到金刚亥母为一个麻风女人;佛智眼中的上师妙音亲是特别肮脏的农夫……但如果你的心清净,就算看到特别可怜的动物,也会视为诸佛菩萨的化现;看见贪心特别大、嗔心特别大的恶人,也会认为是大成就者的示现。

 

以前夏卡巴在山里修行,有一次由两位弟子伴随,牵着一匹满载粮食的马走过山道。路上他们遇到个老太太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用嘶哑的声音乞求饮食、衣服。夏卡巴立刻满足了她的愿望。结果,这老太太竟是金刚亥母……

 

所以,诸佛菩萨的化现,随时随地会以不同身相出现,我们对每个众生都要观清净心。就算平时看到了可怜众生,也要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是来清净自己罪业的,对他们不能侮辱,更不能起厌烦心。

 

刚才也说了,明戒比丘尼有三个儿子,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无著、世亲、师子觉他们三个,都对兜率天的弥勒菩萨有极大信心,并事先约定:谁先死了,实现了愿望,就赶紧回来报信。后来,师子觉先去世,三年中一点消息也没有;世亲80岁也示现了圆寂(此时无著已90岁了),过了六个月仍音信全无。当时很多人纷纷讥笑,说他们两个是不是误跑到恶道去了。

 

一天傍晚时分,无著菩萨正为弟子传法,忽然空中大放光明,有一天人冉冉而降。无著菩萨立刻认出是世亲,便问:“你为何这么晚才来?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

 

世亲答道:“我已生于兜率天弥勒内院,刚在莲花中化生,弥勒菩萨说了两声‘善来,广慧’,我转绕了弥勒菩萨一周,就来通报了。”

 

无著菩萨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回答:“他没生到内院,而是在外院,成天跟天子天女玩耍放逸,哪有时间下来通报?”

 

无著菩萨又问:“弥勒菩萨身相如何?现正在讲什么法?”

 

世亲答言:“菩萨相好,非言语所能形容。演说的妙法,与您所说的一样。然而,菩萨说法妙音清畅和雅,听者不厌,都忘了疲倦。”

 

另外,金陵刻经处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无著、世亲菩萨传》,我看过一本白话文的,不知道有没有古文。里面说,无著菩萨还迎请弥勒菩萨到人间传法,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传讲《瑜伽师地论》。藏地也有历史说,无著菩萨在兜率天,用短短一个中午,听受了弥勒五论,但回到人间时已过了五十三年。

 

各种历史的说法不同,但不管怎么样,《瑜伽师地论》也好、弥勒五论也好,都是弥勒菩萨造的,不是无著菩萨造的。弥勒菩萨把千经万论的精华归纳起来,对无著菩萨进行宣讲,再由无著菩萨在人间弘扬,这样说应该比较合理。

 

◎悲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所谓修悲心,应像断臂母亲之子被水冲走一样。一位没有手臂的母亲,若见儿子被水冲走,必会生起无法堪忍的强烈悲心:“我自己没有手,不能从水中救出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呢?”她此时唯一考虑救脱儿子的办法,内心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到处奔跑。

 

同样,我们也要在心里想:“三界一切众生被痛苦的河流冲走,沉溺在轮回的大海中。尽管我对他们生起了难忍的悲心,可没有能力将他们解救出来,现在该怎么办呢?”然后诚心诚意祈祷上师三宝,观修悲心。

 

每个人要真的这么想:“众生太可怜了,我很想救他们,但实在无能为力。我不要说救众生,连救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心里特别特别着急,这就是生起悲心的一种前兆。

 

此时,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发菩提心,希望自己早日成佛利益众生;同时也要给众生讲经说法,让他们发起菩提心。如果他们成佛了,就会永远离开痛苦,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路了。产生这样的念头之后,一直努力观修,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这就是菩提心的根本!

 

 

 

《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九十六节课

 

今天还是讲观修悲无量心。昨天讲了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遇到了五个丑角鬼,后来通过安住心性而将其降伏。

 

还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在雅龙咱马,一些施主请他长住该地,但他遵循上师的教言,一定要前往岭巴崖,独自在山洞闭关修行。

 

某天深夜,他正在修行时,洞壁的一条裂隙中,忽然发出“嚓嚓”响声,他起来寻找了一番,但什么也没看见,于是又回坐垫上安坐。此时从裂隙中放出一道极强的光,光中出现一个红色的人,骑着一头鹿,被一个美女牵着走来。这个红人突然用肘重重撞向尊者,同时刮起一阵令人窒息的狂风,然后就失去了踪迹。那牵鹿的美女也变成一条红色母狗,咬住尊者左足的大拇指,不肯放松。

 

米拉日巴尊者知道这是岩罗刹女的幻变,就唱了一个道歌,大意是东南西北的吉祥物,最好不要损害它,同样,我在这里舍弃一切,为利他而如是修行,你也最好不要扰乱我。

 

道歌唱完以后,罗刹女也唱了一首歌:“本习气魔由心生,倘若不知心本性,你虽劝逐我不去,若未证悟自心空,似我之魔不可数。若已认识自心性,一切违缘现助伴,我罗刹女亦为仆。”意思是说,一切魔众均为心生,如果不知道心的本性为清净、光明,你怎么劝我,我也不会离开。倘若没有证悟自心本空,那像我这样的魔众会层出不穷、不可胜数。一旦认识了心的本性,障碍违缘都会成为修行的助伴,我罗刹女也愿意给你当奴仆。

 

金旺堪布也经常引用一个教证,说:“现有知本尊,鬼神自然听。”若能了知轮涅一切皆为本尊的显现,鬼神自会对你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可见,认识心的本性非常重要,若能如此,我们不管遇到快乐、痛苦,都会明白它的本体无可言说,是空性光明的,此时鬼也好、神也好,都是本尊的清净示现。

 

作为修行人,这样将违缘转为道用非常重要。你们个别人已经得过无上大圆满的灌顶,也得过这方面的殊胜窍诀,甚至长期观修过,那么,当遇到违缘、不顺时,理应把这些全部融入本来觉性中,观其本体一无所有。不过,一无所有也不是空空荡荡,而是有种不可言说的明清,这种境界就称为现空双运。

 

上师如意宝经常劝告弟子,若遇到令人烦躁的事情,或者出现许多不平的现象,心应该安住于本性中,将波浪般此起彼伏的违缘,全部融入自性光明的无边大海。若能这样,对有境界的瑜伽士来说,修行妙力会越来越增上。

 

作为修行人,一切行为、一切处所、一切时分,都可以成为修行的机会,并不一定非要关上大门,利用一个时间专修。其实你听课也是修行,提水也是修行,坐车也是修行,说话也是修行……不过,对初学者来说,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他们遇到不平就怨天尤人,根本不知从调伏烦恼上下手。这时候若能想起金刚上师对你直指的本性,并安住其中,那不管是外魔怨敌怎么显现,起心动念产生什么烦恼,也会像空中降下的雨水,纷纷落入水池一样,与本来的觉性融为一体。这种境界妙不可言,你若是修过,就可以用在生活当中。

 

当时,罗刹女给米拉日巴唱了那首道歌后,米拉日巴对此深表赞同,并劝她弃恶从善。于是罗刹女放开尊者,在他面前皈依、受戒。第二天又带着所有的眷属,在米拉日巴面前听受教法,发誓从此不做对众生有害的事,承诺为一切修行人做护法和助缘。后来,罗刹女及其眷属全部成了米拉日巴的眷仆。这个故事,在《米拉日巴道歌集》中有,你们方便时也看一下。

 

从中我们可以了知,用嗔恨心来以牙还牙,不但降伏不了鬼魔,反而会使它们越来越猖狂。所以,当遇到鬼魔时,理应以大悲心修自他交换、断法,或者用般若空性来摄持。假如你有更高的密法境界,具有“鬼魔是自心显现”的定解,那不管是单独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会无有障碍,所有违缘销声匿迹,这是非常甚深的一个窍诀。

 

◎怎样看待血肉供养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当今有些上师到施主家里时,施主们会宰杀许多羊只,供养肉食。这些上师明知去施主家会危及众生,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顾虑,反而欣然前往,喜笑颜开地大吃大喝。

 

汉地也有个别上师,弟子带他去餐厅吃饭,他明明知道要点杀,但一点都不在乎,这样的话,不要说违背了大乘宗旨,连小乘教义也抛之脑后了。小乘的《毗奈耶颂》中说:“若有见闻疑,此则不应餐,为愍众生故。”小乘虽然允许吃肉,但也只能吃三净肉,即不见、不闻、不疑为己杀,这样的肉才可以食用,否则一概不许。要知道,被杀的众生非常可怜,包括声闻乘中,不害众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所以,有人若宴请你吃新宰杀的肉食,你非常欢喜地大吃起来,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尤其是进行消灾免难、祭祀求福时,有些人声称必须用新鲜的肉,觉得刚宰杀、血淋淋的肉才干净,然后用荤腥血肉装点食子和供品,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地举行佛事。其实,这些只是苯波教与外道等旁门左道的做法,根本不是内道佛教的法规。

 

过去藏地个别地方的传统相当不好,如今有些人对藏传佛教有说法,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们讲得也有道理,自己不应该生气。包括汉地南方的有些城市,为了供养观音菩萨,经常用鱼肉、猪肉等肉食,甚至在过节时,杀鸡杀羊开始祭祀。这就像黑苯波教和外道大自在派,每次逢年过节,便杀一些生命供养神尊。但按照佛教的宗旨,皈依后必须断除损害众生的行为,诚如《涅槃经》所云:“归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故不管是什么理由,哪怕是危及一个生命,也完全违背了皈依戒。

 

《佛报恩经》也说:“菩萨乃至自丧身命,终不枉夺他命。”可见,剥夺众生的生命,完全不符合大乘教义。在大乘佛教中,宁可付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也绝对不允许杀害众生。

 

现在有些居士,由于工作、家庭、习气的关系,不能完全断肉,这也情有可原。但若公开宣扬吃肉,觉得杀生无所谓,不懂装懂地对众人大肆宣扬“藏传佛教可以吃肉”,这种做法就非常过分了。

 

我以前也曾讲过,大乘佛教并没有开许食肉的惯例,只不过有些众生自己做不到,就借着佛教的名义满足私欲,但这并非佛教的过失,而是个人的问题。尤其是身为大乘行人,从发了菩提心以后,本该成为一切众生的皈依处、救护者,可你若对众生不但不保护,反而见到别人供养血肉,就喜气洋洋地大吃大喝,并不时发出踏嗝29声,还有比这更让人痛心的吗?

 

[29]踏嗝:享用美味时感觉甚为可口而发出的一种声响。

 

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讲过:“怙主害人谁能救,水中燃火谁能灭?”如果怙主都在害人,那么谁还能救你?如果水都燃火了,还有什么可灭火呢?同样,一切众生的救护就是菩萨,倘若菩萨都吃肉害众生,完全断了大悲菩提心,那怎么成为众生的救护?故《入楞伽经》云:“食肉之人,断大慈种。”

 

我历来特别欣赏汉传佛教的吃素传统,尤其是有些居士这样做,在生活中虽有诸多不便,但素食确实可以带来清净的生活,对延年益寿各方面有很大利益。且不说别的,单看禅宗的高僧大德,很多都上了一百岁,所以素食还是营养丰富的。否则,肆无忌惮地享用众生血肉,血肉中的传染病、怨气,直接间接就会侵害你,进而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我经常提倡大家吃素、放生,念些大乘经典,好好地回向。作为平凡的修行人,我们只能做到这些,但这些行为非常有意义。修行刚开始也不要特别激动,什么事情都要做,到了最后,又什么都不想做了,这样的确不好。

 

此外,大家每天还是要听听课,如果整天跟世间人混在一起,身心迟早会被染污的。我们遇到这样的教法,非常不容易,若不好好抓住机会,就像捡到价值连城的如意宝却把它扔进厕所一样,真的特别可惜!

 

◎密宗中供养血肉的密意

 

密宗中有一句话:“血肉供养不依教,违背桑哈查门30意,祈境空行予宽恕。”意思是说,血肉供养若不按照密宗续部的要求,就违背了《闻解脱》中八位空行母的密意,故需在她们面前忏悔,祈求宽恕。

 

[30]桑哈查门:《闻解脱续》中讲,桑哈即八位桑哈空行母,未依教进行血肉供养者需在此等空行母前忏悔,遣除罪业。查门,是指空行母总称。

 

有些人振振有词地说,所谓依教之血肉供养,必须遵照密宗续部中所说而实行。那么,到底密续是怎么说的呢?“五肉五甘露,饮食外会供。”即作为密宗誓言物的人肉、马肉、狗肉等五肉31,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而是作为供品摆放的无罪五肉,这才是“依教之血肉供养”。

 

密宗会供中,确实有一些誓言物,但这不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比如你特别喜欢吃肉、喝酒,就在坛城上放一两瓶酒、几大块肉,加持后便大吃大喝,不是这样的。听说现在有些居士每天都作会供,原因是自己想吃肉喝酒。如果你真能做到对一切都不执著,那行为像济公和尚一样完全可以,这种现象在藏传密宗中也有不少,但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行持的。

 

倘若明明被净秽分别所束缚,认为人肉、狗肉等是肮脏的东西,或者低劣之物,对这些肉食不愿意享用,而只想食用刚刚杀的、香香肥肥的肉,认为这些是干净的。此举就像“所受五种三昧耶,视净为秽行放逸”中所说的“视净为秽32”,与所受的三昧耶戒完全相违。

 

[31]五肉:人、马、狗、大象、孔雀的肉。过去这些被视为不净之肉,但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狗肉。所以,这些执著也跟人们的传统习俗有关。

 

[32]视净为秽:把本来清净的视为污秽,这与密宗三昧耶戒相违,是放逸的一种行为,需要进行忏悔。对此《三戒论》中有广述。

 

如今汉地也好、藏地也好,常有人以修密宗为借口,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达到自己的目标。甚至个别地方的人喜欢修密法,原因就是显宗中不允许的很多行为,在密宗中有借口可以做。实际上,真正的密宗并不是这样。在座的有些道友,学藏传佛教也有一二十年了,无论是你所学习的内容,还是所接触的正规寺院,都可以了知,密宗的行为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有些看似颠倒的行为,只有达到最高境界时才开许,而且这些在显宗中也有,只是不太明显罢了。

 

密宗的有些行为之所以要保密,就是因为一般人不能行持,也很难接受,对外随便宣扬的话,很容易让人误解,进而生起邪见。就拿五种净肉来说,若没有将饮食变成甘露的能力,或者在寂静处特殊修持的必要,只是贪著肉的美味而到村落里肆无忌惮去吃,这就称为“所受誓言行放逸”,完全违背了三昧耶戒。

 

当然,倘若你拥有不共的能力,可以起死回生,那行为上怎么做都可以。八十四大成就者中,就有一位仙得乐巴,他得到无上大手印的成就之后,离开森林而前往城市,在各大城市里杀害飞禽,并示现吃肉。很多人纷纷对他诽谤,仙得乐巴用手向虚空一指,被他杀害的鸟类竟全部复活,又飞回空中去了。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中也记载:有一次,叶塘国王邀请钦则益西多吉前去应供。尽管尊者示现了种种神变,但刚强难调的当地人没有生起信心。国王养了一头鹿,平日里十分宠爱。尊者就在众目睽睽下杀了鹿,将血肉用于会供,与王妃和眷属们大快朵颐。享用完毕后,尊者将吃剩的骨头包在鹿皮里,然后用鞭子抽打,鹿子又如先前一般活蹦乱跳了。举国上下见此,都生起了极大信心。

 

大成就者的稀有行为,自古以来确实很多,这不是什么传说。当你有了这样的成就,肉食和蔬菜对你没有差别,这时候若需要一些誓言物,或者做些特殊的行为,凡夫人也没有必要去诽谤。

 

有些人对密宗的个别行为,经常大肆攻击,原因应该有两种:一是他自己太愚痴了;二是他前世造过谤法、谤僧的业,习气复苏以后,实在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口。这两种人,我们都无法阻止。但作为真正的修行人,不能把密宗所有行为都当作假的,也不能把所有行为都当作真的,只要一个人做,自己就赶紧去效仿,这也不一定合理。

 

尤其在依止上师时,务必要先了解上师的人品、修行境界,这样再依止才比较可靠。否则,今天听说来了个上师,不经观察就马上依止,如此草率会非常危险。就算你谈一笔十几万的生意,也不可能不了解合作伙伴,对他一无所知就签合同,依止上师更是如此了。所以,为什么《事师五十颂》中强调要长期观察上师,原因也在这里。

 

密宗会供中若要供养肉类,其实也是清净的肉类,即以业力自然死亡,或因病而亡等情况下的肉,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的。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我们平时供养一般都用水果,或特别清净的食物。现在有些居士是吃素的,对肉食非常厌恶,但一边忍着恶心,一边把肉食放在供桌上供养圣尊,这是不合理的。前面也讲了,供养的时候,应当用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原来有个领导,拿了一百块钱作供养,然后默默念叨:“菩萨们,我今天太忙了,没办法给您们分。您们想怎么分都行,反正大的分大头,小的分小头,按劳分配啊!”这是他的供养词。)

 

假如把众生宰杀后,拿血肉去供养佛陀,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将刚杀的温热血肉摆放在坛城中,一切智慧尊者都会昏厥过去。”他又这样亲口形容:“迎请智慧尊者以后,用刚宰杀的血肉作供养,就如同在母亲面前杀了她儿子一样。”比方请一位母亲做客,将她被杀的儿子肉放在她面前,可想而知,那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杀害了众生,再用血肉供养佛菩萨,他们也绝不会乐意的。

 

《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菩萨念众生,爱之彻骨髓,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作为菩萨,爱怜众生的慈悲之心,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不像世间上的很多爱,不是付出,而是占有,非要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一旦对方背叛了,就因爱生恨,用各种手段进行报复。但菩萨对众生,恒时都是饶益的,就像母亲对独子一样,《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亦云:“三界一切,悉是我子。”

 

因此,杀害任何一个被恶业所转的旁生,然后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寂天菩萨也说:“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意即全身上下被烈火炽燃的人,纵然给他各种欲妙,他也不会生起快乐,同样,如果伤害了众生,怎么可能让诸佛欢喜呢?

 

《三摩竭经》中讲过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时,难国的国王不喜佛法,只信奉外道。后来他的太子娶了给孤独长者的女儿三摩竭,因为三摩竭深信佛法,对佛非常有信心,在她的劝说下,国王决定请佛来本国应供。

 

国王想派人去请,三摩竭说不用,自己焚香就可以请到。于是三摩竭严整衣服,登上高台,面向舍卫国的方向,祈求佛陀与僧众前来,为此国人民示现神变,度化他们。佛陀知道三摩竭心中所想,于是告诉众位弟子:明天去应供时,大家都可以使用神通,自在变化。

 

第二天,宾头卢尊者忘了去难国的时间,自己坐在山上缝衣服,突然发现佛陀已坐到难国的贵宾席上了,就慌慌忙忙把针往地上一插——线还连着衣服,连忙施展神足赶来。结果那山也跟在他身后,飞在天上。这时地上有一个孕妇看见了,见一座山从远处飞来,当场吓得流产了。

 

佛陀马上知道了,忙派目犍连前去接他。目犍连问:“你身后跟着什么?”宾头卢回头一看,原来山连着线跟着自己,就把山随手扔回原处,然后赶去参见佛陀。

 

到了那里,佛陀对他说:“我是来教导众生,令其得度的。你今天迟到了,还害了一条人命,是我所不喜欢看到的!作为惩罚,你从今以后,都不能跟我一起受请,而且不许你涅槃,必须等弥勒佛出世后才能入灭。”宾头卢尊者,是十六阿罗汉之一,在《十六阿罗汉祈祷文》中也提到过。他因为佛陀的嘱咐,如今仍住在世间。

 

当然,凡夫人凭自己的想象,对这些奇妙的神通神变,可能会半信半疑,就像在农民面前讲高科技一样,他根本无法理解。同样,我们的分别念也极其有限,对佛菩萨有如是功德,比如害了一个生命就永不圆寂,一直护持佛法,也会当成神话来听。但不管怎么样,这确实是真实的公案。

 

由此可见,众生的生命珍贵无比,倘若无意中伤害了它,佛陀也极为不悦,更何况是故意杀生去供佛了?《泥洹经》中也说33,王舍城曾有个人杀生供佛陀及僧众,乞求佛陀摄受自己。佛陀没有接受这些肉食,反而告诉他:“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即应设身处地换位想想,千万不能打杀众生。

 

[33]《大般泥洹经》载:有王舍城大猎师主杀生,供施请佛及僧,唯愿哀受。然佛世尊,未曾食肉,等视一切如罗睺罗。即为猎师,而说此偈:“当观长寿者,不害众生故,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寂天论师的观点也是同样,自己不愿意的,其他众生也不愿意。我们的生命这么宝贵,别的生命也是如此;我们受别人攻击会很痛苦,别的众生莫不如是。所以,佛教的慈悲观确实无与伦比,在其他宗教中很难找到,大家对此一定要好好思维。

 

◎血肉供养是否可以得利

 

假如你用新杀的众生血肉,供养护法圣尊,他们不但不会享用,也不会近前一步。相反,损害众生的黑法鬼神却很喜欢,会聚集在那里享用。而且,鬼神会时时跟着你,偶尔提供一点微乎其微的顺缘,让你觉得血肉供养很有用,进而乐此不疲。听说在南方一带,渔夫们每次出海,一定要先供血肉,这样打的鱼就特别特别多。其实鬼神即使帮了你一两次,但也常常害你,令你突然生病、骤然着魔。这时候,你又念血肉仪轨、作血肉供养,鬼神又会给些暂时性的帮助……就这样,作血肉供养的人和鬼神互帮互助,形影不离。鬼神如罗刹放哨般,整天怀着贪食、贪财、贪利的心,到处游游荡荡;而作血肉仪轨的人,则因为鬼使神差,以往的出离心、厌离心、清净心、信心被一并遮蔽,即便佛在空中飞也不起信心,哪怕掏出众生的肠子也不生悲心。

 

(以前我们在某地放生时,跟一个卖主谈价钱。卖主的父亲自豪地说:“你们这些出家人,最好不要跟我儿子讲什么。我这个儿子是很厉害的,佛陀飞在空中也不会起信心,众生的肠子掉出来也不会起悲心,你们跟他说,没有什么用。”他对此觉得非常光荣。)

 

其实,我们有时候出离心、信心、清净心退失,还是有一些原因的,也许是自己的行为不对,以至于往昔的功德被慢慢障蔽。大乘佛教的根本就是悲心,所以,大家若想修行越来越增上,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悲心。

 

培养悲心的话,最好先阅读具有悲心的大德传记,比如寂天菩萨、无著菩萨的传记,或藏汉其他大德的传记,这样你自然会生起一些悲心。同时,还要学修《佛子行》、《修心八颂》、《入菩萨行论》等大乘窍诀。

 

我经常这样想,即使你不能天天念《入菩萨行论》,把它带在身边的话,也会逐渐生起大悲心。还有现在学的《大圆满前行》,你实在不能带着,通过有声读物,尤其是“发菩提心”这一部分,经常看、经常念,悲心也很容易生起。一旦有了悲心,其他功德定会无勤产生,如同有了太阳就会具足光芒一样。

 

反之,假如你什么悲心都生不起来,就像罗刹奔赴战场般,性情粗暴、怒气冲冲,依靠鬼神相助,自认为咒力不凡,进而心生傲慢。这样的话,死后只能如投石般立即堕入地狱,或以恶业转生为凶狠鬼神的眷属,肆意弒杀众生,或投生为鹞鹰、豺狼等旁生,天天不离杀生。正如佛经所云:“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喜欢杀生的人,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不但今生短命多病,来世也决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即使从三恶趣中解脱出来,以杀业异熟果的余分,仍要在人间感受种种痛苦。

 

所以,大家务必要断除杀害众生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己的大悲菩提心!

 

 

 

 

99(念传承)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99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下面我们继续讲《楞严经》。

 

昨天我们已经讲完了七趣众生,七趣众生最后是怎么样堕落的,这个道理,昨天讲了一部分,今天还继续讲一部分。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

 

佛告诉阿难,上面所讲到的七趣众生,他们都没有认识到自己心的本来面目。因为这个原因,依靠这样的妄想束缚,然后受在这个轮回当中,经过无量的劫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没有见到真心,清净的心没有见到。

 

可能只在字面上给大家过一下,也没有很多其他的内容,有的话我们也可以讲一下。

 

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这些三界轮回的众生,他们没有见到真心,主要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以前随顺自己的业力,前面讲的,杀众生,做邪淫、偷盗,还有这里面没有明确说明的妄语,随顺杀盗淫妄这样的恶业,主要堕入在三恶趣当中。

 

“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与刚才杀盗淫相反,可以出现什么呢?出现无杀、无盗、无淫,不偷盗、不杀和不邪淫。

 

刚才造杀、盗、淫的业力,“有名鬼伦”,“鬼伦”,藏文当中也翻译成恶趣。意思是说,地狱也好,饿鬼也好,旁生也好,他们都是转入到三恶趣当中去。

 

“无名天趣”,没有这些的话,就去了天趣。指的是善趣,人道,天道,阿修罗道。

 

我们昨天讲阿修罗的时候,实际上阿修罗既属于阿修罗道,又属于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

 

我在想,我们现在世间当中也是有,比如说带两种护照,或者说有两个身份。你的国籍是什么什么,但是你有两个通行证,有些身份是双重身份。从某种意义上看,你是阿修罗道,但另一种意义上它又属于人道或者是畜生道,也有这种的。

 

所以这个属于善趣当中。

 

“有无相倾,起轮回性”,不管怎么样,随顺杀盗淫也好,没有随顺杀盗淫也好,这些业互相交织,互相倾夺,这样的话,能生起轮回的本性。

 

六道轮回的话,实际上杀盗淫造的严重的话,去了三恶趣;不杀、不盗的话,主要去善趣当中,反正一直在轮回当中,就像水车一样。《入中论》不是有比喻吗[]?或者是瓶子里面的蜜缝一样[],在轮回当中一直旋转,一直漂泊,这个意思。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如果你已经有了妙明真心,入于三摩地——

 

这里的三摩地实际上就是楞严大定,前面讲到的楞严定。我们现在不知道能不能入楞严定,这个不太清楚。我们课前念了大白伞盖的咒没有?这个还是要念,“嗡玛玛吽呢梭哈”。

 

如果我们真正通达,或者说入于楞严定,如果不是楞严经,前面也讲到了二十五种圆通根,那么:

 

“则妙常寂”,就会出现美妙和恒常寂灭的境界。

 

“有无二无”,那个时候,有杀、盗、淫、妄;“无”,无杀、无盗,没有这些东西,这二者皆亡,都是没有的。

 

“无二亦灭”,刚才的无二,所谓的空也已经灭了。

 

在这种境界当中,在楞严大定当中,有和无也好,善和恶也好,真实和非真实,全部都灭了。这种境界当中,如果没有不杀、不盗、不淫的善法,更不会有杀、盗、淫、妄所摄的这些恶业,完全是一种开悟的境界。

 

当然我们所谓的开悟,也不能认为境界是很高的。如果开悟的话,现在密宗来讲的话,也说是见性;如果显宗的五道十地来讲,基本上是初步的加行道。以《定解宝灯论》和麦彭仁波切相关教言来衡量的时候,最初的开悟还没有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应该是加行道当中一个初步的境界,这个时候你已经认识了心性,很有可能再也不会堕入恶道当中,但是你没有修好的话,可能还会沉沦的。

 

其实汉传佛教当中也有很多的这种开悟,但是开悟和成佛是不是同时呢?当然有些开悟境界非常高的也是有的。

 

所以它这里也是讲到了一种开悟的境界,这个时候,连杀盗淫妄和非杀盗淫妄都不存在。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佛告诉阿难,你如果不断三业,杀盗淫三业,“各各有私”,各个都有自己私人的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业,我们叫做别业,不是共业;

 

“因各各私”,因为各个的私业,比如说你也杀生,我也杀生;或者你也邪淫,我也邪淫,你也是偷盗,我也是偷盗,这些相同的业如果全部集聚在一起,“众私同分”,总的同分都已经具足了。

 

就像你也读医学院的,我也是读医学院的,结果不同医学院毕业的人最后都在某个医院里面上班,因为你们的专业是一样的。同样的,我也是造地狱的因,你也是造地狱的因,虽然我们各自的别业不同,但是不同的别业集聚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共业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状况。

 

所以我想,比如说我们喇荣,现在闻思的话,你也曾经有这方面善业,我也有这方面的善业,一定因缘具足的时候,我们有这样善业的人集聚在一起——其实这里有很深的一些意义啊。

 

“非无定处”,没有一个固定的处所,只有我们共业的一个世界。

 

共业,如果大家都造可怕的恶业,大家共同造的地狱就出来了。如果我们共同造善业,那就是极乐世界,或者说是天堂,或者说是好的世界。

 

这一段,确实是,我们对世界的判断,并不是以前他们讲的,有个造物主他来造的。那他来造的话,我们一分析,确实很难形成。但是,如果是各自业力而现前的话,这个是可以说的。你看监狱里面,最后他们的恶业形成了他们的监狱世界,对吧?一个清净的极乐世界,是每一个众生都做清净的事情,最后形成了极乐世界。

 

到底唯识宗所讲的“万法唯心造”成不成立,这个也是很细微的东西,但至少我们说我们各自的别业最后变成了一个共同的共业。共同的共业当中,既有我们共同的业,我们前几年讲《入大乘论》,讲别业和共业时候也是讲得很详细。比如说大家都转生到天界当中去了,同样是天人,他们当中也有不同的业力,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现在这里的出家人也是一样的,依靠一个善业,大家都是当出家人。当今世界上来讲,出家人应该是最幸福不过的人,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不管你有修证也好,没有修证也好,从生活压力上,来世的去向也好,当然闻思修行非常好,戒律非常清净的人都不用说的,不管怎么样,出家人是很快乐的一群人,应该可以这么讲。如果世界上有最快乐的一群人的话,我觉得今生来世都快乐的话,那可以算是出家人。但是出家人是不是都很快乐呢?也不一定。我们共业当中还有一个别业,你看每一个班级里面,有些是这个痛苦,有些是那个痛苦,有些是没有钱的痛苦,有些是身体不好的痛苦,有些是烦恼深重的痛苦,在共业当中显现别业,又有各自的业力,一定是这样的。

 

这一段话大家应该记下来,很重要的。

 

刚才说一切都是业产生的,那么,这个业怎么产生呢?

 

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实际上六趣众生所有的这些业是自己的妄想而产生的。那妄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妄想是没有因的,如果你去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根。

 

佛教当中所探究的真正意义就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实有的妄想的因,那我们把它根除掉就可以,一旦你证悟空性,虚妄的相就可以断除。

 

它没有一个实有的根,你说私业也好,共业也好,这些业的根是妄想,那妄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妄想是没有的。就像湖泊上有些花,这些花你去找的时候,它在水里面,没有粘在湖底。有些上师的教言当中用这种来比喻的。

 

我们看起来好像有心,一刹那都不住的心。你安住的时候,心就找不到,再去找它的根,也找不到。不仅是我们的心,不仅是妄想,所有的万法都是这样的,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明白。

 

我希望修行的过程当中,自己应该是懂的,不要放在书本上,哪怕你今天什么东西都带不走,你一个人离开时:“我学到了这个道理。”你终生能用得上。有个别的道理你还是要牢牢的记在自己的心里,哪怕你离开这个人间,你的身体都已经放弃了的话,你在阿赖耶上面把它藏好,带到来世去,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否则的话,我们有些人迷迷糊糊的跟别人一起闻思了10年、20年,但是到头来跟没有闻思一样。其实是法没有深入心,如果法深入心的话,哪怕在短短的时间当中闻思的话,有些道理肯定立竿见影,终生难忘,终生受用。

 

所以它这里讲到,其实这些都是妄想而产生的,妄想是无因的,如果你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就像寻找石女的儿子一样。

 

我看麦彭仁波切说的,我们的执着,好像是乌龟的毛把你捆得紧紧的,像钢丝一样捆得紧紧的。实际上你找的时候,就像乌龟的毛一样,根本没有的。但是就像铁丝一样,把你捆得紧紧的,我们的执着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去找的话,找不到。就像乌龟的毛做成的铁丝,把你捆得紧紧的。如果你真的去找的话,不要说铁丝,连牛毛的绳子都没有,全是乌龟的毛,乌龟的毛是从来没有产生过的。

 

所以我们世间当中的很多迷惑,真的有点稀有的,但是也没办法,我们就是受妄念这样的欺负,也是比较可怜的众生。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

 

劝勉要修行的人,要想获得菩提,一定要断除三惑。

 

贪嗔痴三惑,或者说杀盗淫三惑,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如果你没有灭尽三惑,即使得到了神通,包括天人当中也是有非常多的神通、神变,实际上这些全部都是世间的功用,没有任何的意义。

 

我有时候想,神通是一点都不稀有,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神通,为什么呢?我如果坐飞机,我可以到非洲去,我可以到美洲去,我可以到亚洲去,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去。以前是根本没办法的,只有有神通的菩萨,他有神足通,但神足通也要七天,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现在有钱的话,实际上也有神通,你想到那里去度众生的话,真的,以前是想象不到的。一个大德,如果想去饶益另一个世界的众生,给他们转法轮的话,根本没有办法的。现在是有神通,你看我们的手机,或者电脑拿来的话,那十方世界上师们的课都是可以听的。以前我们讲得到了大资粮道的时候才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听课,现在的大资粮道就是我们的大IPad,得到这个以后,虽然现在佛的声音我们听不到,但是像佛一样,像菩萨一样的上师们的课,一个小小的手机当中都是可以听到。

 

同样的道理,几千公里以外的声音也可以听到,色法也看得到,视频音频。其实现在真正是每个人都可以显现神通的世界,看你的神通用在利益众生和弘扬佛法上面,还是天天都是贪嗔痴,杀盗淫妄上面,这个是靠自己的,如果你造恶业的话,这个神通也是很厉害的。

 

所以刚才前面讲,如果不断的话,即使得到了神通,也是世间的功用。世间一个神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习气不灭,落于魔道”,尤其我们贪嗔痴习气没有断的话,那落于魔道当中。

 

这个习气如果没有断掉的话,虽然你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但很多法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入于魔道,下面会讲的比较清楚。以前有一个老师,是一个学校的老师,他讲所知障和烦恼障。他说烦恼障和所知障,就像我们吃虫子一样,烦恼障是虫子,所知障是它的习气,虫子已经吞下去了,它的味道还在,烦恼断下去了,它的习气还在,这就是所知障。一个老师用藏语来讲的。

 

所以说像吃虫子一样,习气是所知障,但这里的习气是比较细微的部分,细微的部分如果不灭,就像刚才前面讲的,贪嗔痴也好,或者说杀盗淫妄细微的部分没有灭的话,那就会落入魔道。

 

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这里讲,如果我们没有把习气和这些烦恼断掉的话,很容易落入魔道当中,在这个时候你自己很想把它除掉,包括杀盗淫妄这些,但实际上你没有掌握空性,还没有断掉。表面上好像你断除了它,但实际上它加倍的虚伪,梦中的梦一样,更多了。

 

所以佛陀也是说,众生当中有很多不想取空性,不想取智慧的,这些也是可怜、可悲的。

 

“汝妄自造”,这些虚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心而造的。

 

“非菩提咎”,并不是菩提的过咎。

 

不是菩提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众生自己的心还没有融入法,所以这是自己的问题。

 

“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这是正说,这是真实的说法。如果没有这样说,其他的说法的话,那是魔王的说法。

 

意思是说,实际上我们所有的痛苦,所有的虚妄都跟执着有关系。如果我们没有通达空性,没有真正寻找它的根本的话,表面上看好像我们学的还比较不错,但是自己没有真正修成,还是在虚妄当中,最终临死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把握。

 

当然有些人可能修的时间太短了,皈依也没有多少年,出家也没有多少年,如果突然生病,这个时候自己也特别着急,现在没有把握。这个时候没有把握也没有办法,你再着急也没有办法。

 

其实我们学每一个道理的时候,今生当中来到这里,或者我们学了法以后,有个别东西是你自己要真正得到的,就像我们昨天《西游回忆录》里面法王如意宝不是讲的吗?皈依、发心,发菩提心,修大圆满,几个最重要核心的。其实我们如果真正是法王的传承弟子的话,你自己观察你自己相续当中有没有皈依戒,你自己问自己,不要别人来问。至少我不害众生,昨天法王讲的,不能害众生,你皈依的话,这是最起码的一个,这个你有没有?利益众生的时候,我一定要饶益众生,要有这样的决心,你有过没有?发过没有?

 

最后将皈依和发心结合起来,发菩提心,前面我们讲四厌离心的时候,你真的是厌离轮回,要想获得解脱,这样的心有没有?然后修大圆满和修中观,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讲的。

 

我们人生是很短暂的,去年也给大家说过,我们至少自己在短暂的人生当中有几个重要的事,包括出离心和菩提心,自己基本有一些禅修。

 

禅修,当然无始以来的分别念很重,不一定你现在马上能修成,着急也没有用。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我们最多是一天修一个小时、五十分钟,法王如意宝在新加坡讲的时候,让我们禅修的时候,刚开始初学者至少是先修六分钟,如果产生分别念的话又再修。

 

我不知道法王为什么讲六分钟,而不说五分钟,也不说十分钟,我们那个时候也不敢问,现在听音频也是这样讲的。

 

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心实在有点不好安住的话呢,刚开始修个六分钟、六分钟,这样修。这也是传承上师的一种窍诀。如果这样修的话,看看你的心能不能安住下来,能安住下来当然是非常好的,如果实在不能安住的话,也没事。《白法螺妙音》当中也讲了,如果这一个你做不到的话,其他还有很多很多的门路,我们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修行只有一个道,不是这样的。所以在这个上面,看能不能修。

 

我自己认为,我们每个人至少关键是有些出离心、菩提心,皈依,这些方面的话,不那么难。如果你要真正证悟大圆满是有点难的,但你自己要发一个誓:“我不害任何众生”。这一生当中,哪怕是再怎么样的话,只要是一个人,自己应该有控制力,除非是发疯了,那发疯了没办法,佛陀也不怪你,戒律当中说疯子是另外的。发疯了的话,戒律也不破的,你当时真的没有觉知的话,戒律也不会破的,你干什么都可以。并不是装疯,装疯的话,肯定是破戒的,如果不是装疯,是真的发疯了的话,那不会破戒的。“如果我没有发疯的话,我不害众生。”这一点做到的话,至少你得到人身以后还是有一些利益吧。

 

我想我们人生是很短暂的,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吧,无常什么时候到来,不知道。临死的时候,“我没有其他修行的境界,但至少有一个皈依戒,这个我应该有的”,要这样想。我菩萨戒没有犯,菩萨戒我还是有的;密乘戒,至少五条根本戒没有犯的话,没有其他的境界,三戒清净的话,那也不会堕入恶趣。《赞戒论》[]当中怎么讲的?《赞戒论》里面说,只是别解脱戒清净的话,也不会堕入恶趣。

所以我们每个人,有时候给别人说的是很好的,但实际上自己也应该想一想。

 

这以上的话,是我们汉文没有传承的部分。这以下的话,我刚才念了传承。我们藏文的话,《大藏经》当中有九品和十品,九品也是一个魔业品,我还没有来得及对;十品是从这里开始的,藏文的十品包括这里的九卷、十卷。所以你们以后给别人念个传承,也可以讲:“我《楞严经》有一部分的传承,你们谁来听,我可以给你们转法轮。”你就可以给别人转法轮。但是你不要要求先给我供养什么什么,这样的话,可能听法的人不一定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利他心来转法轮,转法轮的过程当中肯定有一些魔障、魔缘,但也没事的,这也是正常现象。

 

其实真正的《楞严经》,这以上阿难问的关于如来藏妙明真心相关的问题,佛陀以非常圆满的方式回答完毕了,整个正行,从这里看的话,应该已经圆满了。

 

后面的话,是一个交付也好,或者说在修行过程当中发生魔障的话,该怎么样解决?主要讲这么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藏文德格《大藏经》当中有部分《楞严经》的教理,现在这个传承也是有的。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

 

在这个时候,如来释迦牟尼佛,因为法已经传完了,所以他准备起身离开法座。

 

有些把法座作为真正的法座来解释,还有一些解释成法会已经结束,传法的过程已经结束了。

 

他就准备离开,中间突然又坐回师子座上。“揽七宝几”,应该是拿回七宝的茶几、几案。

 

相当于是一个小桌子一样,佛陀可能在师子座旁边,把这个拿来。

 

“回紫金山”,像紫金山一样庄严、巍巍的如来身体,“再来凭倚”,再靠着它。

 

每个解释方式都有点不同,意思是说,佛陀本来要准备离开,法都已经讲完了。我们有时候传法以后,上师已经起来了,起来的时候:“哦,还有一点事情,很重要的,我还是给你们讲一下。”马上又坐下来。这个时候楞严大会的眷属也没有离开,佛一边靠着七宝几,一边开始讲下面的经典。

 

下面没有像前面一样,阿难问一个,佛陀答一个,没有这样问答的方式,是佛自问自说的方式,就像《阿弥陀经》也是自问自说,好像还有《般若摄颂》等经典,因为很重要,佛陀就直接宣说。

 

我们有些上师也是,因为事情很重要,不一定要请求,他自己自愿的讲出这个道理来,直接这样说。有时翻译的话,这个很好的话,就直接翻译。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接下来我要讲什么什么,这个法特别好。有些是眷属请示以后答应的,有些是没有请示,法王就直接说,明年我要准备讲这个,讲那个。大多数都是法王自己说讲这个讲那个。

 

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

 

 

佛陀告诉大众和阿难:

 

阿难还在里面,所以阿难自始至终一直是不离开,很乖的。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阿难你们这些有学,还有缘觉、声闻。

 

“今日回心,趣大菩提”,今日应该回小向大,也就是说收回小乘的心,转向大乘的心。

 

“无上妙觉”,发无上三藐三菩提的妙觉心。

 

你们已经发了无上三藐三菩提的心。

 

我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

 

我如今已经说了真修行法——

 

佛陀在《楞严经》当中讲了很出名的七处征心,二十五种圆通等等,这些特别甚深的法已经讲了,真实的修法已经讲了。

 

但是阿难为主的你们有些人还是不太懂,还不太懂什么呢?修寂止和修胜观当中出现的有些细微魔事。

 

因为魔事只有如来说的清楚,而且这种魔事阿难也问不出来,菩萨也问不出来,最细微的魔事谁都问不出来,只有如来他用智慧来给大家说出来。

 

所以佛陀说我已经讲了这些教言,但是你们有些可能还是不懂,尤其是修胜观和寂止时,这些细微魔事不知道,如果不知道这些魔事有什么样过失呢?

 

“魔境现前,汝不能识”,魔事现前的时候,像我们《现观庄严论》当中也讲了四十六种魔业,是吧?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魔事的话呢?

 

“洗心非正,落于邪见”,虽然你用禅定的方法已经洗了自己的心,向正确的方向修行,但实际上还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境界,最终落入到什么呢?落入到邪见当中,很危险的。

 

所以我们下面会讲到五十种阴魔,这个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不知道的话,很多修行人都修错了,所以这五十种阴魔一定要知道。这是佛陀自己说的。

 

我们不知道今年《楞严经》什么时候讲完,我的想法,最近这边没有出现什么的话,一次性讲完。大家中间起定的话,会不会出现一些障碍?希望你们每个人也多念一下楞严咒,还有大白伞盖咒,这个法比较深的。也许对个人,前后会出现一点点障碍,有可能的。如果有的话,也是安住在你自己稍微所认识的境界当中,如果你一点境界都没有的话,也是祈祷莲花生大士和祈祷三宝,这些魔障不会对你有害的。

 

所以如果我们不知道,那魔障现前的话,你修行也是最后落入邪道,很危险的。

 

那魔障有那些呢?

 

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蕴魔,因为下面都是五蕴的魔,每一个蕴有十个魔,总共是五十种。但是蕴的话,有些注释当中主要以色蕴的一些魔为主。

 

向内是蕴魔,向外是天魔。

 

有些注释每一个次第都按照下面来讲,但也有一些注释说,这里只不过是提提而已,下面的话,比如说每一个阴魔、心魔、想魔、受魔当中都有天魔、神魔,鬼魅等等,这些应该都有的,所以也不一定,凡是这个不是特别确定。

 

有时候出现蕴魔,有时候出现外在的天魔,有时候出现一些鬼神的魔,还有遭到什么呢?魑魅魍魉等这些鬼神、妖怪、精魔。

 

反正“心中不明”,如果不知道这些魔的话,就像是把贼认为是自己的儿子,这个很可怕的。

 

我们修行过程当中,你如果不发现自己着魔的话,那很危险的。我们有些人说,“啊,我着魔了”,其实这样一说的话,很好的。我们原来讲《上师心滴》里面有一个教言吗,如果自己修行有点不好,对法生邪见,对上师生邪见,对自己的修行实在是没办法的时候,自己怀疑,是不是我着魔了?这样的话,如果真的着魔了的话,魔王就害怕了。魔王相当于是小贼一样,小贼的话,如果主人发现,他马上不回头就跑。所以魔王的话,实际上它不是很可怕的,关键是你有实执,你不认识他的话,他一直给你做怪,如果你认识他的话,他很快就跑了。

 

当然有些人并不是真的着魔,是自己认为着魔,这个也没有必要。稍微产生一个烦恼,稍微有点事情不成功,“我是不是着魔了?”天天都觉得自己走火入魔了,其实也不一定的,真正的着魔也许不是这样的,但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下面讲的魔业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认为,不管是什么魔业,只要祈祷莲花生大士,经常自己安住在一些空性当中。尤其是祈祷莲花生大士,不能遣除的一些魔障,个人自己一直是没有,也许是自己的一种傲慢。一直觉得,不管是任何魔障,只要一心一意地祈祷莲花生大士,或者一天念108遍莲师心咒,以前贝洛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包括法王如意宝也是提过,我们去年希望大家每天都念一百零八遍莲师心咒。其实浊世的时候修行人的障碍比较多一点,自己多念莲师心咒的话,根本不会被魔障碍的。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下面讲一个比喻。有时候在修行的境界当中,自己认为已经开悟了,自己已经知足了,认为不用修了。

 

这还是很可怕的,自己修行不够,自己谦虚的话,倒还可以。有些人真的是,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开悟了,自己可以当金刚上师了,尤其身边还有一些比较愚昧的弟子来吹捧、供养,这样的时候,自己真认为自己是已经了不起的大证悟者了。

 

就像是四禅的无闻比丘一样,他妄言自己已经获得了圣者的果位,后来第四禅的果报尽了以后,出现衰相,然后他就诽谤大阿罗汉,最后自己遭到阿鼻地狱的痛苦。

 

《指掌疏》里面也说了[],这个比丘叫无闻比丘,他以前特别傲慢,自己认为自己修行已经很高了,他得到第一禅的时候,自己觉得第一果预留果得到了。入到第二禅的时候,自己认为得到了一来果;第三禅的时候得到不来果,最后到四禅的时候,他自己觉得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但实际上他是很笨的,没有证悟。后来他要从第四禅中出来,出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还要下堕。他心里想,佛陀说阿罗汉果位是不会堕落的,可我明明已经得了阿罗汉果位,结果我现在还会下堕。然后他对佛陀大阿罗汉的教言生起邪见,因为这个邪见力,他堕入了阿鼻地狱,感受的痛苦更严重。

 

我们藏文当中把他翻译成无见比丘,这里是无闻比丘。

 

所以闻思修行,闻的太多了,像阿难一样也一直不开悟,也是很麻烦的。然后不闻,不好好闻思的,像无闻比丘那样的话也很麻烦的。所以不堕两边,闻也要闻一点,也不能闻的太多。

 

我们都不用害怕吧,我们一生当中可能连二十个论典都不一定有,我们是不算广闻博学的,也不用害怕,不像阿难那样。但是不管怎么样,自己如果在修行过程当中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果位,特别傲慢的话,那就跟无闻比丘没有什么差别。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佛陀告诉阿难,你们的话,好好地听,我今天为你们细细地分别宣说下面讲到的五十种阴魔。

 

这些道理,我会细细的给你们讲。

 

那个时候,阿难非常高兴,阿难现在不用问,佛陀直接说的话,他就很高兴。我看阿难他还是很有感觉的人。

 

在佛陀面前,他马上起立。

 

我们有些人的话,在佛陀面前都不一定起来。有些人可能是性格吧,蔫蔫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感觉,佛陀出来的话,也不一定怎么样。有好吃东西的时候,他好像比较开心,有点激动。凡是佛法的话,是也可以,不是也可以,好像那种奄奄一息的态度。

 

但是阿难不是这样的,他没有开悟的时候特别痛苦伤心,佛陀一说传法的时候,太好了,太好了,马上站起来。

 

这个时候,“并其会中”,与会当中,“同有学者”,跟阿难一样的学者。

 

阿难当时应该是第三果,然后还有第一果、第二果,跟他一样的同班同学,志同道合的,修行境界差不多的,也有凡夫的,也有一些圣者位。

 

他们都非常欢喜,向佛陀顶礼,非常恭敬地听受佛陀的慈悲教诲。

 

下面佛陀就开始正式讲: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佛陀告诉阿难还有其他的大众,你们应该知道,所有的有漏世界有十二类众生。

 

我们去年,应该在第七品当中,讲了十二类众生,湿生、胎生、卵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总共有十二类众生,前面已经讲过了。

 

有漏的这十二类众生,从本来的妙明真心,觉悟圆满的心来讲,实际上十方如来跟这些众生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大圆满当中经常讲,普贤王如来的心跟阿鼻地狱众生的心没有什么差别,大圆满最深的地方是这样的。在这里也是这样讲,整个六趣众生,或者十二类众生,或者七趣众生的心跟佛陀的心,从妙明真心上面,或者从本觉妙明上,没有什么差别的。这个在密法当中很可怕的金刚笑声当中提到的,包括《文殊大圆满》当中也是,法王讲真正的直指心性,见解如山王当中也是说,与三世诸佛的心通达无二无别的话,这个就叫做大圆满的见解。

 

我们《楞严经》当中讲到的,与大圆满当中所讲到的,见解上面的话,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大圆满当中也是再也没办法讲了,只不过方法上稍微直接一点,其他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

 

虽然是这样的,但是你们这些众生,因为妄想,一直迷乱。这个作为你们的过错也好,因缘也好,出现什么呢?愚痴、爱,这些发生。

 

我们不是说,普贤王如来他已经认识本面了,而三界众生从本来的清净当中出现迷乱,然后显现迷境,显现迷境的时候,出现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等等。这个时候,众生没有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反而以十二缘起的方式流转在轮回当中,出现愚痴、爱、有,等等这些,发生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一般我们密宗讲《七宝藏》的时候,刚开始讲本基,这个当中如何迷乱,迷乱的时候如何显现这些迷乱,然后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怎么形成的。

 

所以我们以后如果学习一些《大幻化网》,密宗里面刚开始的基道果,讲基的时候,其实《楞严经》里面所讲到的有一些道理明白的话,很有帮助的。

 

刚才已经讲了,有了愚痴和有了爱的这种执着,“生发遍迷”,这样以后产生了遍布的迷惑。

 

我们《如意宝藏论》里面讲,先出现空、共业,然后就变成水、风,四大形成,然后出现了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有情世界是从上面下来的,器世界是下面上来的,这个世界形成的时候,也是会讲这样的迷乱现象。

 

“故有空性”,这里也是一样的,这种迷乱的显现,实际上有一种空分。

 

现在有些禅宗的说法,它叫见分、相分。

 

这个迷乱跟这种空,这个空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那个空,在这个空间,跟产生迷乱的因缘有一定的搭配。

 

这样以后,“化迷不息,有世界生”,迷乱的各种因缘交杂在一起,接连不断的出现,然后产生轮回,产生了整个形形色色、万事万物的世界。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这个十方微尘数的国土,不是无漏的,全部是有漏的,都是因为迷乱、顽固的妄想而安立的。

 

我们的心不清净,而出现了整个迷乱的世界。我们现在的世界,人类的世界也可以讲,还有我们佛教和其他的天体学里面讲的话,有无数无边的银河系世界,这些都是可以包括在这里面。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你应该知道,虚空是生于你的心内。

 

本来我们认为,虚空当中产生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再产生外面的世界,但这里没有这么说。你要知道,前面讲的,整个世界的空无和虚空是你的心而产生的——众生的心产生外面的虚空。

 

“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就像是有一朵云点缀在天空当中。

 

天空是非常广阔无垠的,云朵是很渺小的,就像是这样的,你的心里面出现虚空。

 

“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如果你的心里面虚空都可以容纳的话,那形形色色的世界怎么会不能容纳在你的心里呢?

 

以前雨果的《悲惨世间》当中也是这样讲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他已经证悟了《楞严经》的这种境界。最广阔的就是我们的心,然后是海洋,过了以后是天空。天空都可以容纳在我们的心里面的话,那其他世界有什么容纳不了的?这样一讲的时候,反过来讲,刚开始你想的时候,心里面怎么会是装得下虚空?虚空还能装下世界,这样的话,我的心是不是太大了?确实心是很大的,心广大无边。我们如果学到《华严经》的话,就会知道自己的心真的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就会明白。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如果一个人修行成功了,“发真归元”,他已经明心见性了,返本归元,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本性。

 

在这个时候,十方世界当中这些空的话,全部都土崩瓦解,都消失了。

 

“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因为一个人证悟的话,虚空都已经没有了,虚空都已经没有的话,依靠虚空而存在的所有世界的国土,不振动,不消亡的话,才怪呢!肯定会有的,因为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当处湛然。

 

佛说,你们这些修禅定、修三摩地的——

 

这里禅定和三摩地是分开讲的,通过禅定来修三摩地的话,那十方的所有菩萨,还有无漏的这些大罗汉,他们心的本性跟自己的心可以心心相印。这样的话,当下的这种境界,非常的湛然、清净、无垢。

 

我们有时候也这样讲,在自己修行的过程当中,跟上师和佛菩萨的心无二无别。自己祈祷的时候,诸佛菩萨的心和自己根本上师的心一味一体,通达开悟,豁然大悟,有这个意思。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

 

因为刚才一个人开悟的时候,他与整个诸佛菩萨的境界都一样了。这个时候,所有的魔王、鬼神,还有凡夫天,包括欲天和色天、无色界天的凡夫天,见到他们的天宫无缘无故就开始崩裂,震动。

 

有一些人开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相,出现这样。

 

包括陆地的,水里面的、虚空当中飞的这些众生,没有一个不惊摄,没有一个不害怕的。

 

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如果是凡夫人,发生什么都不知道。

 

出现一个地震,他可能知道的。我们一般高僧大德圆寂,高僧大德开悟的时候,会出现世界震动这些。但是凡夫人他每天可能柴米油盐方面谈论的比较多一点,除此之外他也不可能会想到更深的道理,他没有什么感觉的。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惟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

 

这些获得五通神通的,除了漏尽通以外,因为天人,包括刚才讲的鬼神这些都非常耽着现在的尘劳,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宫殿。

 

“如何令汝,摧裂其处?”你如果让他们的住处发生一些变化的话,怎么能受得了呢?

 

他们怎么会容易放过你呢,不会的,所以他们开始找你算账。

 

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所以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世界有一些变化。所有的这些鬼神、天魔,还有魍魉,妖怪、妖精,当你修三摩定的时候,开始找来,给你进行损害。

 

所以我们修定的时候,尤其有些人开悟的话,各种鬼神、天魔、阴魔这些对你经常扰乱,尤其你修的比较好一点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是,听一个甚深课的时候,往往都是生病。或者你自己好好闭关修行的时候,往往就出现,这个时候,他们有点受不了,故意对你制造危害。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

 

他们这些魔众,非常生气、大怒,很不高兴,准备来害你,但是“彼尘劳内”,他们的这种境界,他们的这种妄心,实际上与你的妙觉相比较起来,还是差得很远的。

 

如果我们真正入于三摩地,有护法神、有上师加持的,还有自己入真定的话,一般的这些世间鬼神、恶魔,他们根本危害不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他们的尘劳,我们真正微妙觉性的境界,实际上是不用费力的,很快就可以把他摧破。

 

这里有几个比喻,我今天讲第一个比喻。

 

“如风吹光”,他们的境界跟你比较起来,就像风准备吹走日月的光,那是不可能的。风再大,想吹走太阳的光和月亮的光,是没办法的。所以如果这些鬼神发怒的话,你就住在你的境界当中,不会有害的。

 

“如刀断水”,刀再锋利,也不可能砍断川流不息的河流。河流用刀来砍是没办法断开的。

 

“了不相触”,就像是这样的,所以所有的违缘根本不可能接触到你,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后面的比喻下个礼拜再讲吧。

 

好,今天《楞严经》讲到这里。

 

[1] 《入中论》:“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2] 《前行广释讲解第40课》:“《佛本行集经》中喻为竹筒中的蜜蜂。就拿蜜蜂的比喻来讲,将蜜蜂关在瓶内,它只能在瓶中飞来飞去,同样,我们无论生于善趣或堕入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

[3] 《赞戒论浅释》:虽无出离发心所摄戒,然以清净善愿守戒者,将成天女围绕之天子,享受圆满五欲生极喜,

释:本来出离心所摄的一切善根是解脱之因,菩提心所摄的一切善根是成佛之因,但是除了某些圣者高僧大德之外,未精通三藏教典、未被圣者怙主(善知识)摄受之人,暂时虽然于自相续无法守持能解脱有寂二边、彻见三有一切痛苦的出离心及愿将诸众生安置遍知佛果的发清净菩提心所摄的善妙戒律,然而,如果以发清净善愿获得增上生功德之心守持解脱道阶梯的别解脱戒乃至仅仅现在受持斋戒等少分戒律者,则其果报必将转生于天界,在诸多饰品严饰、舒心悦意、美妙庄严的天宫中,变成精通技艺、相貌端严、见而生喜、青春年少的天子,四周围绕诸多妩媚可爱漂亮的天女供养承侍,在自己寿量未尽之前将一直享受不可言表、安乐无比、十分圆满的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妙并且生起极其喜悦之情。如《胜者智慧经》中说:“欲获善趣当持戒。”《别解脱经》中也说:“趋入善趣者,渡河之桥梁。”又《广戒经》云:“虽耳未闻眼未见,持戒之人趋善趣。”但是因为这不能趋至究竟解脱之干地,所以他们仍然需要重新入道。因此我们不应为得善趣安乐的善愿守持戒律,必须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而受持净戒。

[4] 通理法师《指掌疏》卷九:“智度论云。有一比丘。师心自修。无广闻慧。不识诸禅三界地位。修得初禅。便谓初果。乃至四禅。便谓四果。命欲尽时。见中阴相。便生邪见。谤无涅盘。罗汉有生。以是因缘。即堕泥犁狱中。今云无闻比丘。即论中有一比丘。无广闻慧。称为第四禅者。即论中修得初禅。乃至四禅。妄言证圣。即论中便谓初果。乃至四果。天报已毕。即论中命欲尽时。衰相现前。即论中见中阴相。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即论中谤无涅盘。罗汉有生。堕阿鼻狱。即论中以是因缘。堕泥犁中。盖经论一事。而详略异耳。”

[5] 圆瑛法师《楞严讲义》卷九:“点太清里。太清,即指天际,据儒典以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故以太清称之。”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98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98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在我们继续讲《楞严经》。

 

大家都知道,楞严是禅定的意思,现在我们正在讲《楞严经》当中世间的禅定。整个三界当中,色界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无色界。

 

《楞严经》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听《楞严经》的功德也是非常大,不仅仅是《楞严经》,所有的大乘佛教,确实我们听一堂课的功德不可思议,给别人讲一堂课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大家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学的深入,每一天的道理,自己要非常专注,一直听懂为止。如果听不懂的话,我们这边有很多的堪布堪姆、辅导员,很多方面要会问。问问题很重要,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你问几次都是可以的:“听不懂,怎么办?你再给我讲一讲,我是很笨的,你再讲一下。”这样的话,慢慢会懂的。如果懂也不懂,什么感觉都没有,那不是很好的。我们希望这些经典以后应该能弘扬起来,我相信应该能弘扬起来。

 

色界十八天已经讲完了,今天继续讲。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

 

佛告诉阿难,从这里开始,整个有顶,“色边际中”,前面不是色究竟天嘛,从色界最边缘、最边际中,有两条歧路,有两条岔路。

 

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色界的边际中也有两条路,一条是直路,一条是歧路。如果修行很好的话,从广果天开始,上面是五种不还天,直接获得阿罗汉果位。如果修的时候没有以出世间的智慧摄持,那就入于无色界,这么一个过程。

 

“若于舍心”,如果是舍的等持禅定;“发明智慧”,以人无我的智慧来进行摄持,通达了空性;那么“慧光圆通”,智慧的慧光可以断除三十六种所断,这些所断全部断除以后,圆满通达。“便出尘界”,断除三界当中所有的尘;“成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入菩萨乘”,这个阿罗汉他不仅是小乘种姓的,还可以是不定种姓,可以继续入于大乘。

 

就像《定解宝灯论》里面讲的一样,阿罗汉最后灭尽定的时候,诸佛菩萨劝请以后入于大乘道。

 

这种阿罗汉入于菩萨乘,这样的一类,名为什么呢?“回心大阿罗汉”,这个也是菩萨种姓的。

 

有些说是利根的阿罗汉,有智慧的阿罗汉。藏文当中是种姓成熟,种姓苏醒,也可以吧。因为他原来是小乘根基,然后依靠善知识的劝请,入于大乘,所以成熟了大乘菩提心,这样的大阿罗汉。

 

刚才讲到,色界的边际,还没有到无色界的时候,中间如果通达了人无我,就成为阿罗汉,再进一步通达法无我的话,就成为菩萨,变成了大阿罗汉。有时候佛陀也可以叫做大阿罗汉,大菩萨也叫做阿罗汉。这里主要是变成大菩萨的意思。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接下来讲四个无色界。

 

四个无色界,我们以前学《俱舍论》的时候也是学过。大家都知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四个天界。

 

首先是空无边处。

 

空无边处是什么样呢?“一切都像虚空一样”,这样一直观、观、观,最后去了空无边处,无色界的第一个天界当中。以前有些讲法也是这样讲的,这里是怎么讲的呢?

 

“若在舍心”,如果一直修舍心的禅定,修的过程中,“舍厌成就”,特别讨厌自己的身体。

 

因为到色究竟天的时候,基本上只有一个光身,其他都没有了。他们对光身也是产生了一种厌恶心,这样的话,他在禅修的过程当中,“舍厌成就”,对身体有厌恶心——他成就了这样的一个厌心和舍心。

 

这个时候,“觉身为碍”,觉得自己的身体是障碍。“销碍入空”,他消除了身体这个障碍,连身体都观成空性,观成虚空一样。 

 

“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这一类的天人,叫做空无边处。

 

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虚空,最后他就在虚空一样的等持当中入于二万劫。因为无色界没有真实的身体,所以它的身量没有描述。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空无边处。

 

第二个是识无边处。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诸碍既销”,外面的身体也没有了,因为色法已经成空了,现在空的障碍也消除了。前面是身碍消除。

 

“无碍无灭”,前面讲到,像虚空一样的禅定也无碍,也无有灭,那只剩下什么呢?

 

“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只留下一个阿赖耶识。因为在识无边处的时候,只有一个阿赖耶识。

 

“全于末那半分微细”,这里有些注释的解释都不同。就是末那识,我们说的染污意识,它微细的部分,缘于阿赖耶的部分还是有的。意思是说,识无边处时,阿赖耶是存在的,染污意识一半存在,一半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说染污意识一半有,一半没有?染污意识大家都知道,染污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我见,是一种执着我的贪、我慢,是缘于阿赖耶的一个心。它粗大的部分,就是第六意识;细微的部分,善心也好,恶心也好,无记的心,整个状态当中都有。除了得无学地的圣者,好像灭尽定的时候没有是吧?希望你们看一下《智者入门论》当中讲八识的地方,染污意识讲得比较清楚。

 

这里说的是什么呢?染污意识缘于外面的空和色法都已经没有了,缘于内在阿赖耶的部分还有,所以说“全于末那,”全部的末那识当中,“半分微细”,染污意识缘于色法和空法的那一半没有了,因为前面都已经空完了;在识无边处的时候,缘于内在阿赖耶识的那部分末那识是有的。

 

所以这样的这种天人叫做什么呢?识无边处。

 

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万法唯心造,一切都是心、一切都是心。”如果天天这样修的话,前辈大德们说的,如果修错了,很容易转生到识无边处。

 

我们必须要把这个识破掉,不然的话,你觉得一切万法都是心造的,最后从阿赖耶上面根本没办法超离,很危险的,要从这当中逃出来。

 

这里面的染污意识讲的比较细,不知道你们明白没有。其实染污意识是一种俱生的我执。我执的话,在任何时候,包括善心也好、恶心也好,无记心的时候,都是有的。但是我们一般凡夫人的话,粗大的我和我所执可以说是染污意识,但是真正细微的染污意识并不是它,它是缘阿赖耶的一种心识,是一种细微的我执,这个在识无边处的时候也是有的。

 

所以我们在分析这些无色界的时候,就会完全明白,我们佛教当中说的众生概念也好,众生的分析,的确在任何其他的理论知识当中是没有的。我们如果给其他人说,色界上面还有无色界的众生,可能很多人会说:“啊,连色法都没有,怎么还会有众生呢?心是依靠什么来的呢?”可能会这样问。但实际上识无边处它有一种意识,这种意识连粗大的意识,包括六根识都没有,眼识、耳识、鼻识什么都没有,但是有一个细微的染污意识,缘于阿赖耶,始终是住在禅定当中。他禅定的时间也是很长的,在四万劫当中入定,前面的空无边处是两万劫。

 

下面是第三个无色界,无所有处。

 

无所有处的意思是什么都没有,虚空也没有,意识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堕于单空方面的修行很容易转生到无所有处。所以我们修禅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不能一直长期这样修。刚开始的时候,你修一个什么都没有,是可以的,但是长期一直修什么都没有的话,有一定的危险性。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第三个阶段的时候,色、空都是没有的,前面识心也已经灭了,全部都灭的话,“十方寂然”,十方都是空荡荡,寂然、无所有的状态。

 

“回无攸往”,有些写的是“逈无攸往”,有些写的是“回无攸往”,两种写法都有。

 

藏文翻译的是没有任何依靠而住,有些注释当中说“攸往”,是长久、圆满。“逈无攸往”,没有长久和圆满,因为一切都没有的话,说不上任何实有的东西,在他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没有的。前面的虚空也没有,识也没有,识和虚空以外的其他任何法也没有,一切无所有。

 

那这一类叫做什么呢?无所有处。它的寿量是六万大劫。

 

包括长水子璇的注释这些都讲了,有些大乘修行人,如果观想一切都是没有的话,最后变成了一个顽固的空性,自己都不知道已经入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连自己都不知道,认为自己已经证悟空性了。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的第十八品当中讲了:“你们这些虚空派,应该用灰尘涂上你们的身体,不能待在我们佛教的群体当中。”无垢光尊者呵斥,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空性的话,这不是佛教的正道,这是世间一种外道的观点,也有这样的呵斥。

 

所以无所有处也是很多修行人的一个歧途,佛经当中也有。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次路过看到一个老母猪,佛陀看到以后微笑,身体发光。阿难尊者问为什么?佛陀说,以前有一个长者,他有一个非常智慧的女儿,这个女儿发现一切法就像水流一样,苦和乐也不存在,她发现这样的一个道理。她说这个道理我要搞明白,一切都像水一样,苦乐都不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父母请教了很多人,都没办法解答。女儿说如果搞不明白的话,就不吃不喝。父母就相当于开研讨会一样,问了很多婆罗门、智者、修行人,他们都没有很好的答案。父母只好发布通告:如果谁能解答我女儿的问题,我可以奖赏一盘七宝财物。这个时候,有一个婆罗门,他虽然不知道,但是他贪财,就站出来说:“我知道”。他跟那个女儿说:“一切万法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全是空荡荡的,一无所有的。”这个女孩还是根基很不错的,她开始以欢喜心来修持,入于禅定当中。因为当时入于一无所有的禅定,最后就转生到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在那里住了四十个劫,再转生为畜生,变成了老母猪。

 

佛陀说,如果当时遇到一个明师的话,她会得到解脱的。

 

其实我们遇到明师和邪师,差距很大的。遇到一个邪师的话,他给你的指点完全都是错的。如果遇到一个明师,他给你的指示即使没有解脱,也不会搞错。

 

藏传佛教当中以前也是说,宁玛巴的有些人大圆满修不成的话,也是入于无所有处当中,或者变成旱獭一样,一直处于睡眠的状态当中,也有这种说法。汉传佛教的禅宗当中,如果以没有明分,没有胜观的智慧来摄持,直接“一切都没有”这样来修,没有一个很好的上师来引导的话,如果修得比较深一点的话,很有可能转入到无色界,有这个可能。所以修行当中一定要值得注意。

 

接下来讲无色界的最后一个,非想非非想想天。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识性不动”,识的本性,就是阿赖耶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在非想非非想天的时候,他如来藏的本体如如不动。

 

“以灭穷研”,依靠禅定力,灭前面的色也好、空也好,还有识也好,一无所有,全部都开始穷尽。

 

“于无尽中”,在无尽当中,或者说于没有任何法当中,一无所有当中,他要去观察,观察他的尽头。

 

无尽当中观察,如果没有的话,是不是没有?这样去观察。前面第三个是无所有处,什么都没有,那没有的话,反过来是有。这样来进行观察。

 

“发宣尽性”,或者说强迫观察,观察什么呢?“尽性”,尽的本性再进行分析。

 

分析的时候,结果“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存的话,好像真正的存是没有的,不存的话,也是得不到不存的东西。

 

我们经常说,有也不是,无也不是。很多凡夫人的念头,空和现就像是黑色和白色的两个绳子搓在一起一样,有这样的感觉。

 

“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存在也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完全穷尽也不是,没有穷尽也不对。

 

似有似无,非有非无,我们经常讲的。

 

“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这种境界的天界叫做非想非非想天。

 

我们藏文当中第四个天界的名词叫(师说藏语),这种天界的名字叫非有非无天,非想非非想也可以说。我们一般说非想非非想的话,也不是有这种想,有执着的东西,也并不是没有。我们用中观来观察的话,这两品物体和第三品物体都不存在,想也不存在,非想也不存在,这两者不存在,这两者以外的法也不存在,观察离四边法的话,根本不成立。

 

所以这个天在无色界最高的地方,我们经常讲,下至金刚地狱,上至有顶以下。有顶的话,整个三有的顶,最高的地方是他们,他们应该是距离比较高的,他们在我们整个三有最顶点的山顶往下看。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当中说,这四个无色界存在的虚空层也是不同。有些注释当中说,这些四无色界虽然没有业果色,业力的果色是没有的,但是他们有定果色,禅定的果的色是有的。

 

无色界没有业果色,但是禅定的果色是有的。为什么有呢?因为佛陀讲法的时候,有时候他们感动的哭,说是泪如雨下,无色界如果没有色法的话,怎么泪如雨下?还有我们前面讲的,无色界的天人守护咒语,守护经典,也有这样说的。那这样的话,他们怎么守护啊?如果没有色的话,怎么守护呢?说明他们是有色的。但有些注释当中讲,他们的这种色我们凡夫人是看不到的,只有境界比较高一点的圣者可以看到它有细微的色法,但这种细微的色,一般来讲,我们根本感觉不到,所以这叫做四无色界。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

 

上面所讲到的这些空,我们去观察的话,实际上包括四无色界也好,其他禅定的空的话,实际上“不尽空理”,他们并没有像圣者一样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道理。

 

他们并没有明白真正的空,虽然他们安住那么长时间,八万劫啊,你想一想,并不是八十天,并不是八百年,并不是八万年,八千万年,而是八万劫。但到底有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我有时候有点怀疑,但不管怎么样,他们会入定非常非常长的时间。

 

所以四无色界并没有通达最究竟的空理。

 

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前面圣者五不还天的道穷尽了以后,实际上有一类可以叫做不回心、比较钝的阿罗汉。

 

前面色究竟天有一部分是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应该是利根者。这里的话,圣者的五个净居天天人穷尽以后,如果没有直接进入无色界,或者进入无色界以后也有可能入于这么一个钝根的阿罗汉果位,有这样的情况。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上面讲的四个天,也就是说无色界的这些天——其实我们在《前行》里面讲的长寿天,从广义上讲,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寿量是非常长的,也可以说是长寿天。那么从无想天,或者这些诸外道天,包括前面的广果天,所有的这些凡夫天,都可以包括在里面。

 

“外道”,有些注释当中说是真实的外道,因为无想天也好,有些外道修持也获得了天界果位。好像有不同的说法,到时候你们看一下不同的注释。

 

“穷空不归”,虽然他们穷尽空性,但实际上并没有回归到真正的空性当中,也不知道真空。

 

“迷漏无闻”,而且他们迷惑在有漏的天界当中,所以他没有真正的听闻到出世间的空性。

 

“便入轮转”,这个原因,他们直接入于轮回当中。

 

意思是说,这些无色界的天人,实际上他们也修了空性,但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善知识,没有证到佛陀所讲到的远离二边的空性,所以他们一直迷惑在有漏的世间空性当中,根本没有找到出世间断除二边的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因为这个原因,不能断除轮回根本,一直沉溺在轮回当中。

 

所以真的,我们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个非常好的善知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非常珍贵的上师,看起来好像每个人都会讲,尤其现在末法时代,人人都很大胆。会讲的人当然会讲,不会讲的人也是夸夸其谈,一点可耻都没有,随便讲。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的福报不够,遇到一些不好的善知识,那一切都完了。所以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就像《前行》里面讲的一样,先一定要通过各方面来观察善知识,这个非常重要。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

 

阿难,以上所讲到各个天人,应该包括凡夫天人,十八个色界天当中,前面的十三个天界,五个净居天不算在里面,还有无色界的这些天,实际上这些都是世间的禅定而形成的,因此各个都可以称为凡夫。

 

“业果酬答”,他们各自都是依靠禅定,依靠善业转生到天界当中。

 

“答尽入轮”,这个业果成熟完了以后,福报尽了,他的善报,善业,这些定业尽了以后还继续入于轮回当中。

 

所以即便你转生到无色界天,光音天、大梵天,最后还是落入轮回当中。不要说世间的这些国王、大臣,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的实义。即便是天界,多少多少劫当中可以安住的无色界和色界的天人也是入于轮回当中,最后都变成了地狱的因,就像《亲友书》里面讲的一样,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上面所讲到的这些天王,包括大梵天,光音天、遍净天这些天王,按照佛陀的有些经典,包括《华严经》等大乘经典里面讲的,这些天王都是菩萨的化现,他们是化现的。

 

“游三摩地”,他们是依靠三摩定,住在天界当中。

 

一般来讲,人间也是,福报大的有些都是佛菩萨的化现;天界的话,这些大的领导是佛菩萨的化现,下面的不一定是化现。

 

“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他们依靠三摩定,逐渐逐渐,他的修行禅定有进步,然后回向于圣者的行列当中,获得无上的菩提。

 

因为他们内在的信心,菩萨们不断在天界、在人间深化修行,这样的话,他们不会沉沦,直到获得解脱。

 

当然这里面并不一定指所有的天王,有些天王可能是凡夫天王。大多数天王,佛经当中讲是菩萨的化现,所以他们应该是很了不起的。而且有些经典当中讲,有些是第一地菩萨,有些是二地菩萨,一直到八地菩萨之间都有。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

 

佛告诉阿难,上面所讲的无色界的四个空天,他们的身心全部灭尽以后,会有禅定的心显现,但是他没有业的果色,只有定的果色。

 

其实这里也已经讲的比较清楚,他没有业色果,只有定色的果。

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从第一个空无边处,一直到最后非想非非想天之间,叫无色界。

 

下面是整个三界的总结。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

 

以上所讲的,不管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全部都是没有了悟“妙觉明心”,微妙觉悟、光明的真心;积累妄心所发的这些现象,现前了整个三界。

 

这个教证很重要的。其实三界就是这样的,我们没有了悟自己心的本性,依靠妄想而产生。外面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依靠妄想产生了人类,产生了畜生,产生了色界和无色界的天。这句话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所以产生了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各种现象。

 

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在这个轮回中间,依靠这种妄心,产生了“七趣”。

 

七趣就是我们讲地狱、饿鬼、旁生、人类、天人,还有仙人,还有下面讲的阿修罗。我们原来讲六趣,这里是七趣,七趣的沉溺。

 

“补特伽罗,各从其类”,这里面有各种不同的补特伽罗,他们各自都是依靠自己的业,显现自己的果报,变成了自己的种类。

 

造了人的业,变成了人类。造了动物的业,变成了动物,造了无色界的业,变成了无色界。

 

这个因果轮回大家也应该明白。包括我们现在世间当中,有些人是有钱的人,因为他造了善业,现在变成了富人;有些人变成了乞丐,因为他造了这种业,就变成了乞丐,他的世界就成了这样。有些人变成了文盲,有些人各方面的功德都特别圆满——这些都是依靠他前世的业,自己造出了自己现在的世界。没有一个真实的、实有的造作者,是没有的。

 

接下来讲一下阿修罗,阿修罗比较简单一点。

 

阿修罗的话,它有不同的说法。比如阿修罗是属于哪一个界呢?像《瑜伽师地论》、《佛地论》这些里面说阿修罗属于天道,天趣里面;像《杂性论》这些当中,属于饿鬼;然后《正法念处经》将阿修罗归属于鬼道和畜生道,等等。还有一个叫《伽陀经》,也说它属于畜生道,有不同的说法。

 

按照下面《楞严经》的说法,四个都有,阿修罗它分四类。我们前面讲的时候也是提过,这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所谓的阿修罗好像在天界当中,有时候也算不上天界。现在世间的这些人写阿修罗的时候,把他写的比天人还高,有些比天人还低,有各种安立。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整个三界当中,有四种阿修罗类。有一些是饿鬼道的,它是什么样的呢?它依靠以前的一些善业力,护持佛法,护持一些说法的上师,护持一些咒语,护持一些经典,以这样的力量,它有了神通,可以自由自在到空中去。这种阿修罗是卵生的,它属于饿鬼的种类当中。

 

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这种阿修罗刚开始在天界当中,然后它的福报没有了,开始往下堕。下堕以后,他居住的地方选择在太阳和月亮附近。这种阿修罗实际上跟人类有点相同,因为它有情欲,所以此阿修罗是胎生的,它属于人趣当中。这是第二种阿修罗。

 

第三种阿修罗: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

 

这个阿修罗王,我们平时说的,以前在人世间当过国王,贡献比较大,最后都变成阿修罗王。有些在人世间是军官这些,他们战死了以后就变成阿修罗王的首领,也有这样的。

 

“执持世界,力洞无畏”,他们的力量非常大,可以洞穿世界,无有任何畏惧。

 

“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它跟梵天王、帝释天王,还有四大天王经常打来打去,经常竞争。

 

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这种阿修罗它是化生的,它的身体依靠变化而出现,并不是胎生,也并不是卵生,它属于天趣当中。

 

这些阿修罗天天都是打仗,尤其跟天人打仗还是很厉害的,有些经典也不是讲了嘛,包括他们对佛陀也是经常不满,不满的原因是什么呢?佛陀在说法的时候,他们经常怀疑。佛陀给阿修罗传了四念处,他们就想佛陀可能给天界传了五念处;给他们传了三十七道品的话,他们就觉得可能给天人传了三十八道品,疑心很重的。

 

我们人世间当中也是,有些人疑心很重,这个也怀疑,那个也怀疑,天天处于怀疑当中,他下一世转生到阿修罗也不知道。什么理由都没有,而且自己的很多怀疑和猜测全是错的。他也并不是故意的,而是自己俱生的烦恼中有这样的疑心,这个也不相信,那个也不相信;好的都不信,不好的都信,而且翻倍的相信。有一些人的心理真的很奇怪很奇怪,包括我们有些出家人,有些法师,说起来的话,有时候也比较奇怪,是他风脉明点的差距呢,也不太清楚,但确实疑心重的话,在自己修行过程当中是个很大的障碍。对身边的道友不相信,对法不相信,对上师不相信,然后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信任,自己一点都没有安全感,对谁都没有安全感,这样的修行人活在世间当中也是很可怜的。

 

其实这种阿修罗的话,不说什么其他的,他内部天天都是打打杀杀。不过我有时候想,真正人间的阿修罗国应该是现在中东的这些国家。中东的这些国家是真正活生生的阿修罗国,整天都是打打杀杀。基本上我出家到现在,一直都在讲什么巴勒斯坦、以色列等等,凡是听到的新闻一直是这样的,十几年、二十几年一直在战争当中。

 

我们三宝家族没有转生到他们的国土当中,不然的话,真的,得到人身也是非常非常的可怜,像加沙地带的那些孩子饿死,本身现在世界上有这么多人饿死。他们的这种,怎么讲啊?这种业力真的是非常可怕。有时候我们不用想阿修罗国家是什么样的?阿修罗到底是什么样?根本不用想,你打开新闻,看一下中东地区,他们是多少年一直这样互相打,互相炸,互相杀……。而且现在不像以前,以前是拿一些猎枪互相打一打,现在是什么样的概念?每一个领导手里都拿着核武器,各种各样的炸弹,他们炸毁的这些房子、人体,真的是非常可怕。

 

所以说,我们有时候看到世间的这些战争,对佛陀所说的这些阿修罗战争啊,对这些生起更深的信心。我们根本不用想阿修罗打仗是什么样的,阿修罗肯定有,他是打仗这么厉害的一种众生。前两天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特别欺负,然后伊朗一吓唬的话,以色列马上把二十八个驻外大使馆关了,他们吓坏了,不知道现在什么样?到底打不打得起来?现在全世界都是看着他们,到底会发生什么。反正打仗方面,他们是没有什么说的了,肯定一直不断的打。

 

下面是第四种阿修罗。

 

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 

 

还有一种比较下劣的,相当于是整个阿修罗的仆人、奴仆。

 

“生大海心”,他们生在大海里面,须弥山的空隙处。

 

讲《如意宝藏论》的时候描述的很细致。

 

“沉水穴口”,他们沉在水穴当中,大海下半部分的水里面。

 

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他们白天在空中游来游去,晚上回到水里面来睡觉。

 

法王在新加坡讲《大圆满》的时候也是讲了很多众生的业力,万法唯心造的道理,包括青蛙的比喻,包括我们人世间,晚上睡觉需要在干燥的地方。法王说,我们有些众生睡觉要在湿的地方。你看这些阿修罗,白天他在虚空当中飞来飞去,晚上它又要跑到水里面睡。

 

所以众生的业力,有时候看这些动物界就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我现在看到一些动物世界的话,越来越对佛陀的教义生起信心。可能世间人根本不知道,动物界就是动物界,除此之外他也没有什么概念。

 

所以他白天在虚空当中,晚上在水里面睡着。

 

“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这种阿修罗是湿生的,是水里面自然而然产生的,它是畜生类所摄。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这是一个总结文。

 

佛告诉阿难,以上讲到的地狱众生、饿鬼众生,还有旁生,这叫做三恶趣。三恶趣上面加上人类,还有仙类,天人,还有阿修罗,总共有七类。我们如果细细地研究、观察的话,实际上众生有七趣。

 

平时我们讲六道众生、六趣众生,《楞严经》说七趣众生,七道众生,也可以这么说。

 

“皆是昏沉,诸有为相。”他们都执着什么呢?有相的法,因为这个原因“妄想受生”,依靠妄想而产生。

 

生的话,七趣众生,讲的是果,因为妄想当中产生,他享受的果。

 

“妄想随业”,他的因也是妄想。

 

“于妙圆明,无作本心,”对于本来微妙、圆满光明,本来无有的这种无为的本心、真心而言,对这个妙明真心,也就是本来的真心而言,“皆如空华”,都是空中的鲜花,无有任何所住。

 

其实这些众生全是虚妄的。我们经常说,我们在虚妄当中造业,虚妄当中感受果报。为什么七趣众生要感受这样生生灭灭的痛苦?其实他们妙明真心没有通达,没有通达的原因,都是如空花一样。

 

有些注释当中,空指的是妙明真心;花的话,虚妄的众生。

 

“元无所著”,本来都是没有任何所住的——没有任何执着,没有什么依靠处。

 

“但一虚妄”,只是一个虚妄。

 

“更无根绪”,除了一个虚妄和如梦如幻以外的话,没有一个根本、头绪,什么都没有。

 

如果我们归根结底去寻找的话,根本没有。

 

所以《楞严经》一讲的话,基本上知道,我们通达妙明真心以后,就仅此而已了。如果你没有通达,那如梦如幻轮回的这些生死不断、虚无缥缈,永无完结,一直是有的。但实际上它没有根本,它完全是一种虚妄,就像我们梦中的六道城市一样,根本不存在的。

 

今天《楞严经》讲到这里。

 

[1]《定解宝灯论浅释》:一般而言利根者,依靠自力可证悟,钝根即证不确定,终有一日必证悟。经说万劫之末际,罗汉出定入大乘。

通常就根基的差别而言,极为利根者依靠自力也有证悟离戏空性的,而钝根者不观待他缘,仅仅凭借自力也不一定能立即证悟离戏空性,可是,有朝一日必定会证悟空性。《妙法白莲经》中云:“声缘阿罗汉入于无余灭尽定中,于一万劫之末,经如来劝请而再次出定,趋入大乘。”

[2] 《如意宝藏论》第十八品抉择实相,现在遮破颠倒邪分别:

不知此理断空者,言说远离有无边,不知离基有顶见,背离佛教成外道,灰涂身成虚空派。

对法性胜义谛深寂甘露的这一法门妄加抹杀,虽然口头上说超离有无边远离一切戏论,可是离者在离因的垢染上面必然要有个离基,对此你们不承许这二者,成了断空派,你们已经成了背离释迦佛教的外道。因此,再好也只是以有顶见播下轮回的种子,大多数都是走向恶趣,所以属于执著邪见的顺世外道,只是没有具备装束而已,如果现在脱掉法衣、袈裟而把灰尘涂在身体上就完全相同了,就可以与一切顺世派一模一样了。

[3] 详见《杂譬喻经》。

[4] 《亲友书》:“欲天界中大乐者,梵天离贪得安乐,复成无间狱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 尽管拥有天境极为广大妙乐、威德显赫的梵天由于远离了欲贪而获得安乐,但也同样会再次成为无间地狱的火薪,接连不断地感受剧苦。

[5] 2024年4月6日,央视新闻消息,《以色列时报》报道称,以色列政府已经宣布,从5日开始,关闭以色列28个驻外大使馆,理由是“担心以色列目标遭到伊朗及其代理人的威胁”。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97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97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楞严经》。

 

前面讲了十二类众生当中天界的色界,色界的因主要是禅定。所以我们下面会讲,禅定功夫非常好的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出世间的寂止或禅定,这是成就佛、菩萨、阿罗汉的因;还有一种是世间的禅定,世间的禅定形成色界、无色界天人的因。

 

在我们的修行过程当中,禅定是非常重要的。汉传佛教现在可能不是那么理想,以前应该有很多祖师道场对禅修非常重视。

 

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前辈的大德们也是特别重视,尤其是麦彭仁波切,一辈子基本上以禅修为主,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在出定时候,在座间撰写的,所以他的教言当中有很多非常好的禅修方法。

 

去年我们讲了一个简单的《寂止修法》,应该是非常好的,大家有时间再看一下。我们自己确实需要有一点点功夫,没有功夫光是动嘴皮的话,虽然暂时可能会有一点点利益,但是长久来讲,自己没有自己的东西是很有困难的。

 

最近我也翻译了麦彭仁波切一个短短的《初学教言》。这里面讲的很简单。刚开始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心像风、像云、像阳焰一样,中间的时候它是利根的,最后知道心的本性是光明的——通过大圆满的修行来抉择,非常简单,但这种修法我们如果没有修的话,确实非常可惜。

 

所以希望修心班为主的道友经常学会观心,如果对自己的心性稍微有一点认识,无论是禅宗的窍诀也好,还是密宗的窍诀,或者说我们平时依靠不同的上师教言来观心,最后对自己的心稍微有所认识的话,那什么事情都比较方便。

 

这是第一个事情,大家要重视禅修。

 

第二个事情,跟《楞严经》有关系也没有关系,主要《楞严经》它是属于经典类的,现在我们已经讲了九十多堂课了,后面肯定有100多堂,讲完了以后,我建议我们在座的道友还要学,看看能不能系统学习。我们在学院的人,这次应该比较细致地在学习。同时我们可能以后要开个经典班,前几年我也提过,因为我们如果回去的话,最能弘扬的法不一定是因明,不一定是《俱舍论》,现在可能听的人都没有。前几年学会没有解散时,当时几十万人,当时我讲五部大论的时候,让他们统计,真正想学的却只有几千人。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的五部大论只能成为一个闻思的助缘,以后弘扬的可能还是以经典为主,像我们前面讲到《善生经》、《法华经》、《维摩诘经》,还有《金刚经》、《药师经》等等很多很多的经典。我们五部大论学完以后,部分的人如果还想继续在这里待的话,要着重学这些经典。或者想出去弘法,在自己的家乡弘法的人,讲一些经典可能比较好一点。如果想去西方,去各个不同的国家的话,那不一定讲经典,可能讲逻辑性比较强一点的中观、因明也是可以的。

 

所以这两点,一个是我们自己心性上要有一点点功夫,要禅修,这样的话,不依靠别人,自己稍微认识自己的心,有与众不同的境界。第二个的话,刚才讲了,对经典的掌握。我们现在在这里闻思修行,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堪布堪姆。而且前面也讲了,我们这些经典是有传承的。很多地方从来都不重视传承,现在这些经典有传承的话,那以后弘扬,非常非常重要。

 

无论在家人出家人,如果是在家人,以辅导的方式来;出家人的话,你只要有传承,自己没有自私自利,那样你就可以给别人传授,我们要做一定的准备。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如果要出去弘扬佛法的话,一定要懂得对方的根基,具有善巧方便法,千万不能自己沉溺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你喜欢因明,根本不管下面的人听懂没有,自己开始讲、讲、讲;你喜欢讲《俱舍论》,你就直接讲,这个不太好的。一定要知道下面的根基,你如果去南方的话,那南方人的性格,喜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需要,然后与你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如果你要去西方的话,那西方人的思辩方式,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给他们进行抉择,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你讲的经很好,但是你除了经典以外,跟人没有打过交道,最后你讲得很好,但是你做人做事格格不入,最后也是不能成功的。

 

所以说,我想我们学《楞严经》的同时还要学很多,大家要懂得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不是只看一个经典,其他什么都不看。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想?这个要看。如果我出去弘法,如果我要去实修的话,需要什么样的窍诀,需要什么样的方便方法?都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有些地方我们也要提前做一些准备,有必要的时候做相应的调整。虽然我们每年基本上都固定了,但是这个学期完了以后,如果需要有一些微调的话,我们看看对未来弘扬佛法方面,我想我们这么多的年轻人,应该以后至少在一些寺院当中、一些学佛的人当中能讲解我们所学的知识。讲的时候,我们要会讲浅的,会讲深的,都要会讲,这样的话,未来一段时间对佛法是有利的。

 

前面我大概随机想说这么几件事情,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当中的十八个色界天。

 

我们已经讲了色界天当中第一禅天的三种天界,第二禅天的三种天界,第三禅天的三种天界,三禅以上的九种天界都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第四禅。

 

首先讲四禅的第一个天,福生天。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

 

因为前面三禅已经讲完了,三禅以上的这些天,包括他们的苦乐、伺察,还有各种忧患,这些都已经没有了。

 

佛陀告诉阿难,到了第四禅的时候“不逼身心”,我们所讲到的痛苦和忧患都不会折磨第四禅天人的身心。

 

原因是什么呢?“苦因已尽”,苦因已经尽了。

 

当然作为第四禅的凡夫天界来讲,苦因并不完全都尽了,但通过压伏的方式已经没有了,所以第四禅天没有显性的痛苦。

 

那没有痛苦,是不是乐也不存在呢?“乐非常住,久必坏生”,乐的话,他也发现像苦一样。因为苦是不存在的,它是不常住的,那么乐实际上也是变化性的,不常住的,这样的话,它毕竟会坏的。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高际必堕、生际必死”,以这样的道理来进行推测的时候,实际上第四禅天的苦和乐,可以说是双亡,两者都不存在。

 

苦乐二心,俱时顿舍,

 

苦也好、乐也好,这两种心“俱时顿舍”,同一个时间当中都已经舍掉了。

 

“顿舍”,实际上第四禅天的舍心是很重要的,它的禅定,也就是等舍的力量非常强大。

 

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但在这个时候,“粗重相灭”,“粗重”指的是烦恼、忧患,这些相都已经灭了。灭了以后怎么样呢?“净福性生”,清净的福德产生了,应该说人世间最高的福德产生了。

 

所以这种天类的名字叫做福生天。

 

有些注释讲,这里主要讲四梵住,四梵住的福德非常强盛,因此也称为福生天。

 

这是四禅当中的第一个天,叫福生天。它住世的时间应该是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高一百二十五由旬。

 

它有一个规律,前面的天乘以二,比如说这里是一百二十五个大劫,乘以二的话,下面的天就是二百五十个大劫。应该这样来算的。每个乘以二的话,就成为下面天人的寿量和身量,这样的。

 

接下来是第二个,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舍心圆融”,前面等舍的心,禅定的、不苦不乐的心圆融了,他的修行到了更深的一种境界。

 

那个时候实际上是能和所双亡。《楞严经》前面讲的亡是灭掉的意思,这里是忘记的忘,他并不是从根本上灭除,但是基本上能所是没有的。

 

“胜解清净”,所有的这些乐也好、苦也好,这种受,不会被外境所动摇,非常清净。

 

这里“胜解”,藏文翻译成“受”。因为等舍以外苦和乐的受都没有了,这种受极为清净。

 

“福无遮中”,他的福德没有任何的遮挡。

 

“得妙随顺”,随着自己的心,可以说是心想事成。

 

他想要什么样的福德,没有遮障,自然而然得到,非常顺利。

 

我们有一些人的话,福经常受到障碍,想赚大钱的时候赚不到大钱,本来这个月可以分点念经钱,但是正在分的时候生病了,得不到,福德经常有一些障碍。但是这个天的话,他的福德“得妙随顺”,随着妙心而出现。

 

“穷未来际”,而且这个时间并不是很短暂的,一直穷尽未来的一切时间当中。

 

有些注释当中讲,所有的有为福德当中,福爱天的福德是最圆满的,最顶峰的。有为的福德,可能我们世间当中,这个人福报很大,财富很不错,其实这个算不上什么,在所有的有为福报当中,这里的福报应该是穷未来际,很不错的了。

 

这样的天叫做福爱天。它的寿量是二百五十个大劫,身高是二百五十由旬。

 

我们这次讲《楞严经》的话,可能只能字面上这样滑,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可以发挥的内容。我也看了一些,包括憨山大师,长水子璇,蕅益大师,以及其他各种注释,但是这些注释基本上大同小异。很多的大德对天界可能不是特别熟悉,只是不同的说法说一下而已。有些好像也是讲到了《俱舍论》,我看汉地以前的有些大德他们经常讲一些《俱舍论》,还是比较了不起的,还是学过《俱舍论》,这个也比较不错。有些只是字面上简单解释而已,也许他们没有去过天界,也许是去了忘了,所以没有像其他内容一样发挥的很广。

 

接下来讲第三个天,广果天。

 

下面有两种情况,如果修的比较好的话,变成广果天,修的不好的话是无想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刚才福爱天不断的禅修,这个天过了以后,有两种“歧路”,两种情况,一条是直路,他修禅定和光明,直接到了广果天。

 

还有一个比较曲折的路,可以说误入歧途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想天,虽然待的时间很长,但是并不是很理想的。

 

首先是第一条路。

 

“若于先心,无量净光”,如果福爱天的禅修最后到达了无量清净光明。

 

“福德圆明”,有些注释当中解释“福德”是四无量心,慈无量、悲无量、舍无量和喜无量。

 

这样的福德圆满和明了以后,“修证而住”,修行证悟在他的境界当中一直安住。

 

这样的天叫做广果天——因为所有善的果当中它是最广大的,所以叫广果天。

 

它的寿量五百大劫,身量是五百由旬。

 

在三界九地当中,它叫做舍念清净地。有些我可能加了,有些没有加,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加上。有些注释当中每一段都有加的。

 

刚才讲了,我们不讲无想天的话,是这样的:一般《俱舍论》也好,《智者入门论》也好,都讲了色界十七天,无想天并没有加在里面,我记得是这样的。但最近我没有来得及看,不知道怎么样,应该《俱舍论》当中也讲了色界十七天,因为第四禅的话,凡夫三个天和圣者五个天,总共有八个。然后按照《大乘阿毗达磨》——85年的夏天,我在一个堪姆面前得过,记得是这样的。这是按照《大乘阿毗达磨》的观点,十八个色界天,把无想天也加在里面,如果无想天加在里面的话,有十八个色界天。到时候你们也看一下,我记得是这样的。

 

按照《小乘阿毗达磨》是十七个色界天,《大乘阿毗达磨》观点是十八个色界天。

 

无想天是什么样的呢?刚才不是讲福爱天有两条路,一条是直路,直接到广果天。还有一条是曲折的路,会误入无想天当中去,现在讲第二种情况。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 

 

因为四禅的舍心一直在修,那个等舍的禅定、不苦不乐的禅定一直修,修的过程当中,“双厌苦乐”,他们对苦和乐有非常强烈的厌离心;不断深入、专心地去修舍心,“精研舍心”。修的时候,所有其他的因缘暂时都压住了;“相续不断”,一直相续不断的修行;“圆穷舍道”,最后圆满、穷究了舍的等持,舍道。

 

他什么都不执着,乐也不执着,苦也不执着,忧也不执着,无也不执着,什么都不执着,他就一直专注在这样的境界当中。

 

“身心俱灭”,身心所有的粗大执着全部都已经灭完了。

 

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执着是比较好的,但是很多前辈的大德们经常说,你要修行,一定要有明分,一定要具足止观双运,如果止观双运不具足的话,那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讲《解生密经》的时候,里面主要的两个字:止和观,止也要有,观也要有。光是有止,没有观的话,也许入于无色界,或者入于无想天当中去,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前辈大德们一直说止观双运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这里讲到,苦和乐,所有的有、无、是、非全部都没有了,最后全部的执着都灭尽,身心专注在一个任何执着都没有的状态当中。

 

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这些道理,我想《楞严经》你们也应该提前看一下,我讲的有时候也不一定对的。如果你提前看的话,让你讲的话,怎么讲。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好像很费劲的,看藏文比汉文还要难懂,章嘉国师他们翻译的有时候比汉文还要难懂,所以翻来覆去,有时候很难懂的。

 

这个舍心最后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心虑灰凝”,你的心,你的第六意识,你的心识像寒灰一样,凝然不动,凝固了。

 

我们禅宗当中用的比喻,夹冰鱼[],夹在冰里面的鱼。或者说是石头压草,很多禅宗的比喻。并不是所有冰里面的鱼都能活下来,你看现在冷冻里面的有些鱼就没办法活嘛。但是有些地方的鱼虽然夹在冰里面,冬天或者天气已经冷了,但是鱼随着水温的不同,它的身体也有变化的能力。看起来夹在冰里面的鱼已经冻完了,但过一段时间,水融化了以后,鱼儿也活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能活下来,但是有一部分可以的,这也是合理的。

 

包括有一些火山爆发,生活在热水里面的鱼,水冷了以后,他们浮在水面上,有些人捡来放在锅里面煮的时候,鱼反而活过来了,因为它适应开水。也有这样的案例,以前也是讲过,众生是各种各样的。

 

因此这些天人,心虽然已经在禅定当中凝固了,“经五百劫”,这样经历了五百劫。

 

你想一想五百劫的话,还是挺漫长的。我们平时说的旱獭,包括冬眠的一些蛇,这些冬天冬眠几个月,但是他们好像也有呼吸,我不知道蛇有没有。一般我们说那个旱獭,它在冬天是呼吸的。怎么知道有呼吸呢?我们以前放牛的时候经常有旱獭的洞,洞口有它呼吸蒸汽的霜,如果有霜的话,知道这里面有旱獭在闭关,因为它的洞口有霜。有些洞口根本没有任何的草木,没有任何东西。如果里面有冬眠的旱獭,它们的洞口有呼吸的霜。不过现在你们可能看不到吧?一般都是有的。包括我们自己呼吸的时候,在你的毛领子上面经常有一些结成冰,有这种情况。有些猎人冬天根据洞口有没有这样的痕迹,如果有的话,通过各种方式把它挖出来,也有这样的。

 

所以我们的心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他在五百劫当中一直在禅定当中冻结,这个时候苦也没有,乐也没有。我看到圣严大师问索甲仁波切[],中阴身的时候有没有记忆?索甲仁波切回答他说,在中阴的时候,有法性中阴的光明。这样回答也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可能我们在中阴的时候,所有的六识粗大分别念全部都融入阿赖耶当中,阿赖耶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的分别念,记忆这些都不用了,以种子的方式藏在里面就可以了,中阴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有的。你到天界,你看无想天,五百劫当中一点动摇都是没有的,但是它有一种隐藏的方式,就像我们现在有一些特别大的文件,放在一个很小很小的U盘里面,或者说一个芯片当中的话,要等一个符号,它可以传递过去,它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同样的道理,庞大的世界依靠心,心的话,也可以浓缩在一个习气当中,这种习气可以含藏在含藏识,阿赖耶识。懂了这些以后我们也会明白佛教的生死观,前世后世的道理。

 

有些人觉得我身体都已经放弃了,来世怎么过去,我怎么进入母胎呢?很多非常简单的疑惑。这些根本不用任何的考虑,意识是没有任何阻碍的。整个中阴过程都讲得很清楚,他刚开始有一些分别念,进入到母胎后是没有的。或者刚开始我们入于中阴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这种意识,这些方面讲的比较清楚。

 

所以说他的心已经凝固了五百个劫。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这种天人,他前面修的时候,是以一种生灭因缘,有生有灭的因缘来修的。

 

他说,什么都不能想,一切分别念要灭尽;有些说要有灭,要产生一种无想的东西,有生灭的因缘来修的。

 

“不能发明,不生灭性”,这样的原因,他不能现前什么呢?不能现前无生无灭。

 

就像我们《中观根本慧论》里面讲的,一切都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如果我们因这样修的话,果的时候也不会转生到凡夫的无想天去。但是他不能现前无生无灭的境界。

 

那五百个大劫的话,在那里的过程是什么样呢?“初半劫灭”,五百个劫的话,拿出一个劫,还剩下四百九十九个劫。拿出来的这一个劫,一半放在前面,可以说他的心慢慢入于无想天的时候要半个劫,这个时间比较长的。初半劫要灭我们现在的分别念,全部都要灭,一直灭到最后的无想天。

 

中间有四百九十九个劫,一直在无想天的境界当中安住。

 

“后半劫生”,刚才不是拿出的一个劫,一半前面灭的时候要用,一半后面生的时候要用,也就是五百劫中的0.5个劫。他要生的时候,又逐渐从无想定当中起定,所以也要0.5个劫。

 

有些注释当中说,整个中间的四百九十九个劫像深度睡眠一样。我们有些睡得比较深一点的人直接睡下去了,多少个小时根本不知道。有些人很累了,晚上九点睡觉,第二天十二点才醒过来,连身体的姿势都没有变,“我昨天太累了吧,一直睡到12点了?”就像是这样的。

 

比如说你有五百分钟,前面的半分钟开始入睡,中间的四百九十九分一直睡着,后面的半分钟从睡梦中醒过来,这样的一个比喻。

 

这个时候,“我待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得到解脱?”他对自己的法产生邪见,产生邪见生以后直接堕入到地狱当中去了。

 

所以,“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我们八无暇当中也是经常讲,入于无想天的话,没有修法的机会——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没有修行的机会,说的原因也是这样的,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一直睡觉。

 

所以我们有些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真的一定要注意,不然的话自己觉得自己禅定的功夫很不错,24小时可以入定,七天可以入定,当然入定是好事,但是光是没有任何执着就这样入定会不会有危险?以前不是有两个禅师比功夫嘛,一个人连24小时都坐不下来,一个人坐了七天七夜,虚云老和尚还是谁,也有这样的说法。当然虚云老和尚他们的禅定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我们不好说。以后修禅定的人不注意,没有明分,没有通达上师窍诀的话,光是什么都不执着就这样安住,虽然你能住很长时间,依靠禅定的力量可能转到第四禅天,但没有入于广果天,却去了无想天,有这种危险性和可能性,所以一定要注意。

 

第四禅天不是分凡夫天和圣者天,凡夫天已经讲完了,这里讲的凡夫天有四个,有些经典当中有三个,大家要会分析。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下面总结的时候,佛告诉阿难,上面所讲到的这四个天界,实际上我们前面讲到的一切世间的苦、乐,根本不会动摇的。

 

实际上四禅前面的三个天福德非常增上,第四个的话,它等舍的禅定是非常增上的。不管怎么样,刚才前面讲到的四个凡夫禅天,三禅以上就没有苦乐了,凡是世间的这些苦乐根本不会动摇的,因为它的舍心还是很好的。地水火风,欲界的话,可能地的危害比较大一点,经常出现地震。色界的话,昨天我们讲的一样,先火劫,水劫,风劫,三禅以下有四大的灾难嘛,但这些灾难的话,对四禅根本不会有损害的。到了第四禅的时候,远离了八种禅定的过患,这样的原因,不会动摇。

 

“虽非无为,真不动地”,虽然它不是最高、无为的禅定,不是无为的真不动地,像第八地菩萨那样毫不动摇,不是最究竟的不动地。

 

但是“有所得心,功用纯熟”,所有的有为法当中,它的得心,它的涅槃,它的寂灭,功夫应该是最纯熟的。

 

第四禅的话,包括他们的天宫,他们的园林,所有的福德,随着天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天宫、园林等等,全部的世界都出现了,它的福德全部会出现。当天人离开的时候,所有的园林和天宫也随之而消失。四禅也是有这样的一个特点。

 

“名为四禅”,这个名称叫做四禅。

 

以上是四禅当中的四个凡夫天,可以这么说。下面我们讲四禅后面的净居五天,也叫阿那含,或者是五不还天。

 

按照声闻乘的观点,后面的这五个天都是圣者,都是第三果,我们讲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下面讲的五个天人至少要得到什么呢?得到不来果,不用来欲界了,再下面是获得阿罗汉果位。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於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

 

阿难,四禅当中,还有五个不还天,或者是净居天。

 

我们以前叫净居天,因为全部是清净的圣者居住的地方。

 

净居天它是通过杂修,先修有漏的,再修无漏的,再修有漏的禅定,用顿超和杂修的方式,最后获得了这样的圣者果位。

 

“於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下界九种思惑习气同时灭尽了。

 

九品习气当中,前六品到了第二果的时候已经灭了,再后面的九品在第三果的时候已经灭了。我们《俱舍论》当中有八十一个所断,因为我们的见惑分为九品,上、中、下,每一个也是分上、中、下,那这样分的话,他到三果的时候,下界九品全部都已经断了,包括它的习气都已经灭尽了。

 

“苦乐双亡(忘)”,这个原因,苦和乐双亡。

 

我这个上面有心字底,有些注释当中没有,应该是“亡”,死了的。苦和乐在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像阿罗汉那样都亡了,但是因为他已经获得了圣者的果位,所以这个时候苦和乐的感受都已经灭尽了。

 

“下无卜居”,因为他是圣者,下面没有选择的地方,没有他站脚的地方。

 

住的地方没有,我们有些出家人回去住几天的话,全是在家人,不太方便,又跑回来,就没办法。所以净居五天的这些天人,下面的欲界,也比较乱;色界的话,都是凡夫天,凡夫天的见行可能都不一致,这样的话,下面没有可以居住的地方。

 

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第四禅禅定的舍心很好嘛,他处于禅定的舍心当中,还有比较志同道合的一些净居天天人,所以他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这里。

 

这一段是一个概要,因为下面的五个天都有这些特点,一个是下界九品的思惑已经断了,痛苦快乐都已经灭了,他们都没有办法住在其他地方,只能都住在这个地方。

 

下面给他们分五种,哪五种呢?第一个叫做无烦天。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第一个天是什么呢?苦和乐都灭了,苦乐这颗非常挣扎的心,在这里没有交织了。

 

我们一会儿苦得不得了,一会儿乐得不得了,一直在挣扎,一直在斗争,非常麻烦。我们凡夫人为了苦,为了乐,一直自己奋斗,心里痛苦,这样的。

 

但是在这个天界,因为这个天界都是圣者,肯定是没有苦乐斗争,所以叫做无烦天。

 

我们现在很多人说“心好烦、心好烦”,他们都没有烦的。

 

刚才无想天的寿量是五百个劫,身量是五百个由旬。无烦天的寿量是一千个劫,身量是一千个由旬。

 

刚才“苦乐斗心不交”,一方面是苦和乐斗心不交,可以这么说。还有一些注释当中讲心和外境斗心不交。我们为外境而斗争,或者自己的心随外境而转,这也有斗争心。这个斗争心在这里是没有的,没有这种纠缠,所以是无烦天。没有烦恼的热性,没有酷热,没有炽热啊。

 

现在很多人特别特别喜欢说:“唉呦,好烦好烦呐,事情也多……,”什么事都很烦恼。但是你如果特别烦的话,最好能修禅定,如果跑到无烦天的话,就不会烦了。当然无烦天的话,粗大的苦乐都灭了,细微的这些是下面的无热天,无热天比他更好一点。

 

这是第一个无烦天,无烦天是没有苦乐争斗的,还是比较可以的。下面是无热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机括独行”,“机”指的是弓,“括”是箭,弓箭。射箭的时候需要弓和箭,这两个先接触,接触以后射完箭,射完箭各自都已经脱离了,“独行”。

 

这是以比喻的方式来讲心和外境“独行”。因为刚才心、境也好,苦乐,都不会争斗嘛,所以到了第三个天的时候,他的外境和他的心完全都是独立独行,不会互相干涉、干扰。

 

“研交无地”,它们已经不会有相交的机会。互相交织,互相争斗的地方是无有是处的。

 

意思是说,他的境和心完全都是脱离了,或者说苦和乐完全脱离了,互相都是无有观待、无有依赖。我们一些密法当中讲心无有能依所依,一切都无有观待,显而无自性这样的。境已经灭了,心也随之而灭了,这是比前面的天更细微的方面来分析的。

 

这样的天叫做无热天。

 

它不会热恼,心很清凉,它的禅定很清凉的。

 

它的寿量是二千劫,身量二千由旬。

 

第三个叫做善见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这里的十方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因为他获得了一些圣者果位;“妙见”,他用他的天眼通能见到十方世界,见到一个大千世界,见的非常圆满和澄清,非常清楚。

 

“更无尘象”,没有尘象,尘象指外境各种各样尘的形象是没有的。“一切沉垢”,内心能取的内因,它的影子也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外境和内心所有的能取所取,在这个时候都是没有的。因为他获得了特殊的天眼通,看的特别清楚。

 

这样的一类叫做什么呢?善见天。

 

他见的比凡夫人高的多,清晰度很高的,就像现在有些高清的摄像机、照相机,1.0、2.0、3.0,越来越好。他的天眼实际上能见到一个大千世界的十方众生,这个叫做善见天。

 

他的寿量是四千劫,身量是四千由旬。

 

接下来叫做善现天。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他精妙的见性,见到本性现前比前面更加殊胜。

 

他是带有神通的,前面有眼通,后面有神变。

 

“陶铸无碍”,这个用比喻来说明的话,就像陶师和铸匠师,陶师做任何泥土的器皿,依靠他想象怎么做都可以,他做牛也好、做马也好,什么都可以做的。铸匠师,铁匠也好,金匠也好,他也依靠他的艺术,也是能做出他想要的东西,像金盆也好,金佛像也好,都可以做出来,没有任何障碍。神通无碍,变化无碍,一变多,多变一,这样的功夫。

 

这样的天类叫做善现天。

 

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变化,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什么都可以变出来。

 

它的寿量是八千劫,身量八千由旬。

 

下面是第五个,色究竟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我们色究竟天说的比较多,他是色界当中最究竟的。

 

“究竟群几”,通过智慧来观察究竟;观察的时候,“群几”,是各种各样外境最后都分成微尘,极微。

 

他通过各种方式,非常究竟地用智慧进行观察,观察的时候,粗大的变成微尘,微尘变成了极微,极微又变成了无分微尘,他把“群几”,乃至极微,乃至很小很小,他都这样去观察。

 

观察以后,“穷色性性”,观察到穷尽色法,色法再观察的话变成空性,最后入于无边际。像虚空一样,入于没有任何的相。那个时候,法已经灭了,但身相还没有灭,应该是这样的。色究竟天是这样的一类。

 

意思就是说,我们色界当中他是最高的,他所有的色法已经是最细微的了,整个外境全部都空了,只有一个他自己的身相。

 

如此一类,名叫做色究竟天。

 

他的寿量是一万六千劫,身量是一万六千由旬。

 

下面做一个总结。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

 

佛告诉阿难,这上面的五个圣者天界,下面四个禅的天王,广果天是最大的天王,遍净天是第三禅的天王,光音天,还有大梵天,他们四个在四个禅天当中是四个天王。

 

下面的第一天有王、臣、平民的等级,越来越上面,没有王臣的等级,但实际上最上面这个天的福报是最大的,所以可以称之为天王。

 

“独有钦闻,不能知见”,这四个天王也只是听说过上面有五个圣者的天界,但是他们从来都是没有见过。

 

这几个圣者的天界,下面的四大天王,一禅的天王,二禅的天王,三禅的天王,四禅的天王,他们四位天王都是没有见过,那其他的天人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没有见过。

 

它相当于是什么样呢?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就像如今我们世间旷野深山里有一些道场,这里面有一些都是由圣者阿罗汉住持着。

 

阿罗汉的话,如果是大乘阿罗汉的话,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你看普贤菩萨一直在峨眉山,观音菩萨在普陀山,地藏王菩萨在九华山,还有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莲华生大士也是在藏地很多神山当中,等等,但是凡夫人一般都没有见过。

 

包括我们的十六阿罗汉,原来我们讲《十六阿罗汉礼供文》的时候,他们所居住的世界都是不同,四大部洲,很多地方都有。

 

“世间粗人,所不能见”,但是一般的世间凡夫粗人根本没有见到过。

 

四禅的这些圣者天基本上谁都没有见过,天人都没有见过的话,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上面四禅的天王们都没有见过的话,那我们人间的这些小人怎么会是见过?色究竟天的天人肯定是见不到的,一般来讲见不到的。

 

但是现在世间的很多演员应该能见得到,包括一些导演,他们编的,好像色界天的天人最后来到人间,他们怎么来的,讲的可以说是,也不能说一派胡言,也许他们在禅定里面能见到这些天人是怎么来到人间的。

 

最后有个这样的总结。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佛告诉阿难,上面的十八个天界,他们是“独行无交”,整个色界天没有男女相交,都是独行的。

 

“未尽形累”,但是他们身体的色还没有灭尽。

 

他们的贪欲也已经尽了,苦和乐,有些是暂时的压制,有些是根本上压制。

 

“自此已还”,从色究竟天一直到下面的梵众天,总共有十八个,“名为色界”,称之为色界。

 

今天我们讲到这里。色界已经讲完了,下面开始讲阿罗汉、无色界这些。

 

[1] 圆瑛法师《楞严讲义》卷九:“心虑灰凝者:谓以舍定,灭除舍心,定中浑成一空,故心身俱成泯灭,令其心思缘虑,有若寒灰,凝然不动,但如夹冰之鱼。鱼譬六识,心心所法;冰譬舍定,冬天水结成冰,而鱼夹在冰中,而不能动。此定亦复如是。”

[2]   2000年4月1日,《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来到正在举行佛七的农禅寺,在庄严而仿如海潮音的佛号声中,与圣严法师展开一场别致、深刻而又幽默的对谈。

师:我们脑神经的记忆,不可能带到另外一世去。这一生的记忆是这一生的,到另外一世是没办法带过去的。但是中阴身,就你所言,有四种中阴身四个阶段,那么在人死后的这一阶段,亦即从我们这一生,要到来世的的这一段死亡的中阴身阶段,他的记忆是靠什么?或者,那时候还有没有记忆?就我所知道,人死了以后不是靠记忆,靠的是一种神通,一种自然的神通,身体没有了,自然产生一种感应的神通力,但那不是记忆。就您的观点,您认为那是记忆?还是一种自然的神通力?

  索:所谓的四种中阴身,其中之一就是此生,亦即“自然中阴”。此生这“自然中阴”中,也有另外两种形式的中阴身,一是醒觉阶段,另一是睡眠阶段。所以实际上这一生有三种中阴身。三种中阴阶段连结法性的“光明中阴”。而在这三个现世中阴身之后,当人确定死亡的刹那,意识分解了,外元素也分解完了,内分解如贪欲、嗔、痴等也都灭亡了,心也死了。就是所谓死亡之后的中阴身。在我们的教法中,尤其是传统的教法,此时一个人本初的明光,或我们所知的地光明(ground luminosity),或母光明(mother luminosity)便会出现。这时候,如果亡者生前曾经得到上师的指示认识了空性,在明光(clear light)出现的当下仍稳定地修持,去体证光明合而为一,然后便达到完全的证悟。这种情形发生在许多大修行者身上,西藏传统中,有许多大喇嘛像嘉瓦仁波切的老师,当他们往生时,他们处于三到五天的禅定状态,有时长达一个星期。这是因为他们停留在明光的阶段,在临终的中阴阶段中没有色身,甚至也没有心。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96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96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楞严经》,上次应该是23年12 月 22 号讲了最后一次。

 

有时候觉得这个《楞严经》很好玩,有时候又觉得比较难懂,不知道在说什么。

 

大家都知道,第八卷主要讲阿难尊者问佛陀,我们的众生是怎么形成的?如果如来藏光明微妙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话,那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然后佛陀讲了十二类众生,先讲了地狱,饿鬼,旁生,再讲人类、仙人,之后讲了天人,天人当中已经讲了欲界天的四大天王,一直到三十三天。从第九卷开始讲色界天、无色界,无色界完了以后,应该讲阿修罗,总共讲十二类众生。

 

那这十二类众生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造物主,没有其他的因缘,而是各自的执着、习气、非理作意、各种烦恼和业力而现前所谓的六道众生,或者说十二类众生。

 

这个很关键的。包括我们前面讲到地狱、饿鬼、旁生,其实是众生自己造作了各种各样的恶业,这个恶业慢慢变成了他们的世界。

我们前面也已经比喻过,就像我们世间当中,一个好的人,他的行为可能变成了国王,他的生活像天堂一样;有一些恶人,因为他自己的行为最后造成了什么呢?自己终生囚禁,终生都在监狱当中,他的世界是他自己的行为造就的。所以“万法唯心造”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如果心情好一点,各方面的修行境界都很好,无论到哪里都觉得这个世界非常清净,“心净国土净”。如果修行不好,烦恼也很深重,哪怕是天天住在天堂里面,还是很苦恼,非常痛苦。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确实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是众生自己的业力和习气显现的,主要讲这么一个道理。

 

我们前面讲了人类,包括仙人世界,还有天界的欲界天,一个一个都已经讲了,今天开始讲色界天。

 

色界天没有像我们欲界的天人一样——其实欲天比人类好一点,他们的欲望没有像人类那样粗大,但是他们毕竟还有一些异性的相爱,还有一些染污心,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色光明的身体还不能形成,他还是处于欲界当中。欲界天的天人没有像我们人类烦恼很粗大,但他跟色界天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色界天总共有十八天,《俱舍论》等很多讲的基本上是一样的。从一禅到三禅每一个禅都有三个天,第四禅的话,有凡夫三地和圣者五地,但是这些观点,像大众部的观点都有不同,我看这里怎么讲的,包括无想天怎么安立的,到时候我们可以学。

 

我们这次讲十八个色界天。实际上十八个色界天的色应该是非常清净,没有染污,这种清净跟欲界的清净完全是不相同的,最主要是远离了欲染,这里的“欲”主要是二性相交,男女的欲望在色界天基本上是没有的。记得色界天基本上没有女性,好像都是天人吧?我们到时再看看。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

 

阿难,世间一切的修行人,如果他没有凭借禅定,三摩定或者寂止,他又没有智慧。

 

一般来讲,先有戒,后有定,有了定以后才有智慧。当然他们能转生到色界天肯定有一些禅定,但这种禅定并不是我们经常讲的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出世间禅定,也不是色界天二禅三禅的禅定,他的禅定不是很高的。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他是什么样的呢?只是执着身体,不会行持淫欲。对世间男女关系这方面是没有淫心的,他受持的戒是清净的。

 

“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不管是行走也好、坐也好,他的心念当中都没有淫欲心,没有世间的染污,这样的原因,他不会留在欲界当中。

 

如果有了这样的染污,那在欲界当中是不能得到解脱的。所以世间男女的这种执着实际上也是轮回当中难以解脱的一个因,尤其在欲界当中很难解脱。

 

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这种人心里因为没有世间的贪欲,身体也是以身作则,行持梵净行。

 

“梵”,一般是清净的意思。受持清净戒律的人,这里经常说人,可以是天人。

 

这样的一类叫梵众天。他相当于是平民百姓一样,是群众、民众。在一禅天当中是第一个天,他的境界是比较低的。一般来讲,他住世的时间是二十个小劫,身高半由旬。

 

这是一禅当中的第一个天,梵众天。每一个天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梵”字,“梵”的意思是清净,我们经常说梵净行,至少我们守持清净的戒律离开了欲界,转生到了第一个禅天去。

 

接下来叫做梵辅天,梵辅天是什么样的呢?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

 

他不但没有欲界的欲望,而且这种习气也根除了。

 

当然这种根除并不像阿罗汉断习气一样从根本上根除,它是一种压制性的根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心中现前了离欲的现象,离开了一切贪欲。所有的这些律仪,包括出家也好,“爱乐随顺”,这叫自然戒,根本不会犯的。

 

我们欲界很多人的守戒也是很费心,一直要用正知正念努力地护持。他们叫定共戒,跟禅定共相的一种戒律,基本上是自然的受持,他的根门很容易守护,但是它还是有漏的戒律。所以他们的戒律自然而然随顺,并不会特别的费劲。

 

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这种人能随时修持清净的德行,这样的一类,实际上名字叫做梵辅天。

 

梵辅天相当于是大臣级别,有一定官位,跟梵王比较近了,已经超越了平民百姓的这么一个天。他们的寿命长达四十个小劫,身体的高度一由旬。

 

像上宣下化上人把每一个天都用现在的称量单位来进行叙述,“梵众天身长四十里,梵辅天身长八十里”等。

 

这是初禅当中的第二个天,梵辅天。接下来是第三个,大梵天,大梵天是什么样呢?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心,离开了欲界和一禅前面两个天粗大的烦恼,主要也是欲望方面,这方面已经离开了,所以说身心都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当中,比前面的功德越来越圆满。还有四种威仪没有什么缺漏,非常清净。而且在这个上面增加了什么呢?增加了开悟、智慧。

 

这种智慧,有些注释当中讲的是四无量心。但不管怎么样,大梵天比前面的梵众天和梵辅天还是有所进步的——他有一定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大梵天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他来的时候一看,下面的世界都没有了,他是寿命是最长的,因为这个原因,像印度等都认为梵天是世间的造物主,也有这样的说法。

 

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

 

他随时能统治下面梵众和梵辅等所有天众眷属,他相当于是一个大王,所以我们叫做大梵王。

 

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因为成了国王,这样的一类称之为大梵天。

 

大梵天的寿命应该是六十小劫,身长一由旬半。

 

这三个是初禅,每一个天当中都有“梵”字,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其实色界当中每一个天都有一个主要的名称在里面,这些在《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当中都讲得比较细,有些地方讲的方式稍微有一点点不同而已。

 

下面是第一禅的一个结语,总结文。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佛告诉阿难,“此三胜流”,这三个天。

 

“胜流”,意思是殊胜的天界。这里的“流”,是超越了下流,超越了下面的天界。为什么这样殊胜呢?一个是身体方面殊胜,还有意乐方面殊胜,再加上很多功德方面超胜,所以叫做三胜流,超胜于下界的三个天界。

 

这三个天界,“一切苦恼,所不能逼”,与欲界相比较起来,欲界有很多粗大的欲望,这些欲望、苦恼,根本不能害他们。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这里虽然不是不生不灭、最清净的修行,也不是最真实的三摩定。

 

我们大家都知道,色界天只是暂时的一个禅定,并不是最究竟的禅定。

 

“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但至少依靠一个禅定力,在清净的心中,包括他行持梵净行,有漏的这些法根本不会动摇他。

 

在三界九地当中,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地,离是离开了欲界。喜乐地,因为这个地方已经具足上面的喜乐。我们讲《俱舍论》讲到四禅的时候,远离八种过患[1]:寻、伺、喜乐、呼气、吸气、苦受、意乐受、意苦受。

 

我记得《智者入门论》稍微有一点不同[2],但不管怎么样,第一禅的时候“寻伺如火”,汉地有些里面叫做“觉观如火”,这样的寻伺分别念像火一样,因为这个原因,到最后发生火灾的时候,第一禅全部都被火焚烧。

 

他与我们欲界相比较起来当然是非常清净的,但这种禅定与诸佛菩萨相续当中无漏禅定差得很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这是讲到了初禅。

 

我们也知道,色界天初禅的天人没有我们欲界粗大的贪欲,但是他们还是有寻、伺,还有一些不清净的执着,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转生到初禅当中去了,尤其对禅定有一定的耽着。到了色界以后,我们所谓的睡眠、饮食,好多欲界的贪欲和欲望都是没有的。但是他们毕竟对清净的色法有一定的耽着,这个原因还不能获得真实的解脱,大家应该都明白。

 

接下来讲二禅天。

 

大家都知道,二禅有少光天、无量光天,还有光音天。它都有“光”字,少光天里面有光,无量光天当中有光,光音天当中也有光。一禅的每一个天里有一个“梵”,二禅每一个天当中都有一个“光”。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这是从因方面讲的,与前面的叙述有点不同。

 

上面我们讲到的大梵天,实际上他是什么呢?“统摄梵人”,他统治所有梵天的众生,包括梵辅天和梵众天,全部是他在管。

 

“圆满梵行”,他应该是自利利他的,有些说他的戒和定是比较殊胜的。也就是说,他在梵天界中所有戒律、行为,这些都圆满了。

 

“澄心不动”,澄清的心、禅定的心如如不动。

 

因为戒生定,定生慧。所以第一禅的这些戒律非常清净的时候,他的禅定不动摇,禅定不动摇的话,智慧就能生起来。

 

“寂湛生光”,能生出什么呢?生出光明的智慧。

 

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这样的一类,名字可以称之为什么呢?少光天。

 

相对而言它的光比较少一点。

 

他的寿命应该是二个大劫,身体是二由旬。

 

有些注释当中讲他也有光,也有不动的禅定,那与诸佛菩萨是不是一样呢?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天人,人无我和法无我丝毫都没有证悟,那他的光芒与诸佛菩萨相比较起来有一定的差别。相对而言,在二禅的天界当中,他的光芒是比较少的,他只有他自身的智慧光芒,所以叫做少光天。

 

接下来是第二个,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刚才少光天的身体也好,心也好,光光相辅相成,展转相然。

 

有些说的是展转相然,藏文当中说展转相连。也就是说少光天身心的光芒不断地增加、炽燃。

 

“照耀无尽,映十方界,”这样的原因,照耀了无尽的十方世界。

 

这里的十方世界跟佛光照耀的十方世界是有差别的,这里的十方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左右,范围是比较小的。

 

“遍成琉璃”,最后全部都成了清净的琉璃。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琉璃是一个蓝色的宝石,但这里不是蓝色的,是内外透明、清净,没有任何的杂染。我们《楞严经》当中经常用琉璃做比喻,实际上琉璃它是一个宝石,内外非常通彻、透明。

 

“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这样的一种天人呢,名字叫做无量光天。

 

无量光天的寿命应该是四个大劫,身长四由旬。

 

这些天人身上还是有光芒的。现在我们世间当中一些比较火的电影,也是依靠一个天人,这个天人身上有光,这个天人跟他的伴侣经常生贪心。现在很多的影片好像是色究竟天一样,天人互相贪爱,有一份感情,互相打打杀杀。如果是欲界的天人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无色界是不用说了,色界以上男女贪欲是没有的,所以那些编剧也可能不太懂,认为所谓的天人都是一样的,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尤其到了色界,虽然有无量的光,但是这些光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样,跟诸佛菩萨的无量光比较起来也并不是真正的无量。

 

所以我们每次学经论的时候也知道,无量也有大小差别,无边无际也有大小,十方世界也有大小。我们原来学因明的时候说“所有的人到了”,“那当场的人到了没有?”在不同的场合当中必须要了解它的语境,否则光是依靠词句来认识的话,有些时候是不合理的。

这是二禅当中第二个天,叫做无量光天。

 

第三个天叫做光音天,我们经常说欲界的这些众生来自于光音天,《如意宝藏论》当中也是讲过这个道理。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刚才的无量光天,他慢慢地吸收和执持圆满的光芒,这种光慢慢变成了教体。

 

教体,比如说佛、法,或者说佛事。因为在禅定当中也没有什么声音,也没有什么色法,其他的色法都是没有的。像有些注释当中也讲到,我们人世间弘扬佛法的话,要依靠声音来转法轮,依靠文字来弘法;在香积世界依靠妙香来弘法;在色界当中依靠一种光来传达道理,并不是拿一本经书,拿一尊佛像,不是这样的,应该有一种光,这种光应该是比较特殊的。

 

“发化清净”,这种光慢慢变成了一种清净的学处,清净的戒律、道理。

 

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光变成了度化众生的手段。

 

“应用无尽”,它的范围逐渐扩大,应用无有穷尽。

 

“如是一类,名光音天”,这样的一类天叫做光音天。

 

光音天的寿命应该是八个大劫,身体也是有八由旬。

 

以上是第三个光音天。我们以前也讲过光音天,包括西方也好,东方也好,世间对光音天的描述也是比较多的。

 

下面是第二禅天的结语。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这三个殊胜的天界,一切的忧患,我们患得患失的寻伺也好,伺察意也好,包括觉、观,这些都不会有迫害的。

 

因为这些在一禅的时候都已经没有了。寻和伺在一禅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忧恼也是没有了,希望也没有了,担忧也没有了。像我们世间,就像前两天我们的教言[3]当中讲的一样,上等人在担忧的痛苦当中,下等人在欲求、希望的痛苦当中,每一个众生都被生老死病的痛苦所逼迫。但是到了二禅,下面欲界的意苦、身苦都是没有的,第一禅天的寻、伺分别念也是没有的。

 

其实我们没有分别念是多么快乐,有时候分别念重的话,真的是自己折磨自己,没有意义的。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这个天虽然不是最究竟的三摩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特别清净、光明的三摩地,但是在清净的心中,“粗漏已伏”,粗漏是眼、耳、鼻、舌、身五识,这种粗大的漏法已经遮伏。

 

这里所有的烦恼不可能根除,只能压伏,就像石头压草一样,种子还没有断,只是依靠禅定力暂时把它压住而已。

 

“名为二禅”,这个叫做第二禅。

 

我们不是也讲了,二禅还有喜和乐,“喜乐如水”,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坏劫的时候,是由水灾来毁坏的。

 

接下来讲三禅。

 

三禅每一个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净”,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清净的净,藏文当中是善。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

 

上面第二禅的天人,他圆满的光成了音——我们前面讲的教体,因为第二禅转法轮全部都是依靠一种光明,光作为教体,这里是音作为教体。

 

“披音露妙”,这个音显露出微妙的境界。

 

当然这个微妙境界与我们前面讲的明空无二,可能也算不上。

 

“发成精行”,成了比较精致、纯洁的行为。

 

“通寂灭乐”,最后通达寂灭乐。

 

寂灭乐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所有世间的快乐,包括各种各样的饮食也好,住处也好,所有的快乐与第三禅的快乐是根本没办法比的。所以说他通达了寂灭乐,特别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我们人间根本没办法形容的。

 

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这样的天,叫做少净天。

 

少净天的寿命是十六大劫,身高十六由旬。

 

这是三禅当中的第一个禅天,下面是第二个禅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少净天的禅定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圆满的时候,空的境界就现前了。慢慢引发,变成无边无际,“身心轻安”,最后整个身心的快乐也是到了顶峰。

 

三禅当中第二禅天的身心快乐是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们世间当中今天吃得很好,太快乐了;今天睡得很好,星期天睡得特别特别舒服,一直睡到十一点还想睡,“哇,我特别特别快乐!”你如果真的转生到了第三禅当中,这些快乐根本算不上什么。“今天吃的特别好,某某人请我吃火锅,特别好吃。”“穿了好的衣服,我自己照镜子特别好看,我心里好舒服!”等等,世间当中有很多所谓相似的快乐,其实欲天的快乐是更超胜的,然而欲天的快乐与色界天的快乐相比,后者更有强烈的乐感,这种乐感是我们欲界很难用语言文字描述的。

 

这样的一类叫做无量净天。无量净天他有无量的身心快乐,从个人来讲这是最大的快乐。他的寿命有三十二个大劫,身量三十二由旬。

 

下面是三禅当中最后一个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刚才讲了,从个人角度来讲,无量净天是最快乐的,但是到了第三个禅天的时候,整个世界和自己的身体变成同体——他依靠一种发心力,这种快乐已经遍及到整个世界。

 

一切都是圆满的、清净的,而且这样的清净功德已经成就,成就以后,“胜托现前”,自己殊胜的身份现前;“归寂灭乐”,归于最寂灭的快乐。

 

前面是自己的快乐到达极点,而在这里,就像“万法唯心造”一样,他依靠他的禅定力,整个天界都变成了特别快乐。

 

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比如说依靠一个有威望的人,依靠他的发心力,给周围也是创造一个特别好的气氛,对他身边的人也是带来快乐。世间当中也有这样的,一个成功的领导也好,成功的高僧大德也好,他会给他周围的世界带来快乐。一样的,到了遍净天,他的快乐周遍于整个世界,包括他周围的这些天人也好,周围的器世界也好,全部都遍满快乐,身心轻安、清净圆满,所有的身份都能现见这些快乐。

 

这个叫做遍净天。他的寿命是六十四大劫,身长六十四由旬。

 

下面是结语。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佛陀告诉阿难,这三个殊胜的天界,“具大随顺”。

 

为什么叫大随顺呢?因为一禅有伺察的逼迫,二禅有五识的危害,到了三禅的时候,第六意识也压服了,身心完全都是自在快乐。

有些注释当中说,第一禅相当于已经得到了路一样,到了二禅的时候入了门,入了外面院子的门一样,到了第三禅的时候入于殿堂,真正入到世间最顶点的快乐当中去了。

 

所以这里说“此三胜流具大随顺”,因为他远离了寻和伺,也远离了喜和乐。但他还有一点点过失,是什么呢?呼吸,到了第三禅的时候还有呼吸,因为有呼吸的原因,有风灾,到最后风把第三禅摧毁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具有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到三禅应该是很快乐的。

 

我们有些人很想永恒的快乐,这样的话,你也发愿,修禅定。确实到了第三禅的时候,所有我们世间快乐都不能比拟的,那是大快乐。当然与诸佛菩萨的快乐相比较起来还差得很远,但这种快乐也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虽然不是真正的三摩地,但是在安隐的心中具备了欢喜和快乐。

 

虽然这里有呼吸,但是除了这个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执着。到了第四禅的时候,所有前面的欲界和色界一禅、二禅、三禅所有禅定的八种过患都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轮回里面禅定的第四禅是最清净的,这个我们明天再讲。

 

这个在九地当中叫做离喜乐地,这也叫做三禅。

 

我看第一禅有三个天界,第二禅有三个天界,第三禅有三个天界,总共有九个天界,那么色界的九个天已经讲完了。我看三禅每一个天都有一个“净”,清净的净,但其实主要讲的是寂灭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境界是相当超胜的,是从这个层面讲了第三禅天。

 

好吧,《楞严经》今天讲到这里。

___________

[1] 《俱舍论释》第八品,分别定:「戊三、四禅立为不动之原因:解脱八种过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八过寻伺出入息,以及乐受等四受。若问:第三静虑以下说为动摇、第四静虑称为不动的原因何在呢?之所以第四静虑无有动摇,是因为解脱了八种过患。是哪八种过患呢?寻、伺、呼气、吸气、乐以及“等”字所包括的苦受、意乐受、意苦受,总共八种。而三禅以下如应为这八种过患所动。」

[2] 《智者入门论》第八,四谛:「八种过患是指,一禅具有的寻伺、三禅以下具有呼吸、欲界中具有的苦和意乐、二禅以下有的意乐、三禅的乐。」

[3] 《白法螺妙音》:“身处低位欲苦大,身居高位忧恼多,皆为生老病死迫,轮回之处无不苦。”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95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95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先念一下法王的上师瑜伽,因为你们这几天要修上师瑜伽。

 

(师念传承)

 

我们会供完了以后我可能要念个《佛子行》的传承。很想念个《佛子行》,不然今天不念的话,下次不一定有机会,这个比较重要,很多人很不容易来到这里,给大家一个礼品,这个礼品叫《佛子行》。

 

接下来先简单的说一下这次大家共修的目的。法王如意宝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一晃、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一方面特别怀念上师如意宝,这次我们讲《西游回忆录》的时候大家也知道,很多上师的教言也是历历再现。上师的一些传法活动也好,他老人家的有些形象也是历历在目。那么我们每个人这次一定要真诚地祈祷上师,要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改变自己的这颗心,一定要好好的发愿。

 

以前我翻译过的《印度大成就者传记》当中,很多人的上师圆寂了以后,他要护持三年以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那么我们也是一样的,大家已经尽力地护持了二十年,特别不容易。以后要发愿好好地护持法王如意宝传承的法,当然他的传承法实际上就是佛法,就是要我们护持佛法。一定要很好的去发愿,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共修能改变自己的信心,改变自己的悲心,改变自己的智慧,以后自己一定要变成一个很好的佛教徒,遇到生命危险也不会改教、不会放弃,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底线。

 

我们修的不一定很好,也许我烦恼很深重,造的业也比较多,但是总的一个原则,我的见解宁可献出生命都不会放弃,这是我的要求和底线。希望大家要发这个愿!

 

可能有些出家人因为烦恼深重破戒的、还俗的也有;我们一些在家居士的话,因为烦恼深重,有时候也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但是总的原则来讲,自己今生当中会变成一个修行人,变成一个佛教徒,这个不会改变。这一点也不会特别难。

 

因此这次通过上师如意宝的教法,自己一定要发这两个愿。还有一个愿,生生世世、尽心尽力利益众生。

 

这几个愿,这次希望大家好好的发愿,自己写在日记本上。

 

还有生生世世对佛法不造成危害,尽量不伤害众生,大家要好好的发这个愿。

 

等一会儿我们荟供后,念《普贤行愿品》之前,我给大家念个《佛子行》的传承。

 

今天稍微累一点也没事。你们也累,我昨天讲到后面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居士可能是高原反应,撑都撑不下去,马上要睡下去了,所以我昨天发挥的不太好。因为我有个毛病,看到现场的人有点散乱,有一些打瞌睡,这个时候会一直盯着他,一直盯着他。昨天有这样,这个我理解,那么今天可能时间稍微长一点,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大家要努力。

 

我们这个《楞严经》也是很不容易的。从19年开始,当年讲了一段,20年和21年没有讲成,一方面是疫情,还有其他的原因。然后22年讲了一部分,现在是23年了,已经5年了,但还没有讲完。可能明年,明年如果不方便的话,后年看什么时候。我是发了愿的,只要我身体在这个世间,《楞严经》会讲完的。

 

那么你们也是这样发愿,哪怕现场实在没办法听的话,现在也有各种方便方法,要通过各种方式最后把它学完。以前也发过这个愿,以后也是这样。

 

那么今天算是我们今年的最后一堂课,非常圆满。最近大家都知道形势,从我们的显现上看,从你们的看法讲,或者有些工作人员的说法来讲,形势是很严峻的,但实际上也是如如不动的。以前怎么样,现在也是怎么样,外面怎么样,里面也是怎么样,都没有什么的。也没有发生什么,这个大家也应该要知道。

 

下面我们讲《楞严经》。

 

昨天我讲的是不是有一个地方稍微表达的不是很清楚。讲畜生的时候,畜牲当时给别人做牛做马,它要偿还前面的债,在这个时候,如果它还的多了,多了的话,它也要讨债,把多还的部分要讨回来。那么对方如果有福德的话,以人的身体来给他还,多的部分给他补上。如果对方这个人他没有福德,没有能力的话,他也变成畜牲,以这种方式来补偿。

 

昨天后面有一段,我是不是当时这样讲呢?我下完课回来以后想:“是不是我刚才那一段表达错了?”我当时这么想的。也许我当时这样讲了,也许没有这样讲,你们到时也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大概是这个意思。

 

昨天前面已经讲了地狱,讲了饿鬼,又讲了旁生,现在讲到了人当中。人的话,也是因为以前的习气不同,有十种人。但这十种人并不是守五戒、行持十善后转为人身的,不是这样的。他是从地狱里面、饿鬼里面,旁生当中转来的,这些人在我们人世间当中习气比较严重。所以有些人你接触一段时间:“哇,这个人怎么会是一个人呢?那么差,那么可怕!”说明这些人他不是正常的人,他的前世不是人,是旁生、饿鬼。那这样的话,他肯定有一点跟常人不同,他的性格是坏的方面多一点,好的方面很少。

 

所以今天我们讲的十种人类,不是从天上下来的那种人类,也并不是我们人间做善事而转为人身的人类,是从恶趣当中,以前当过动物、饿鬼、地狱这样上来的,那么这些人是比较不正常。

 

第一种是顽类,十种人里面比较顽固的一类: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佛告诉阿难,你应该知道,以前以贪心为主,最后变成枭类,也是怪鬼转生的,以这个习气而来的,他已经偿完了原来地狱、饿鬼、旁生的业,现在重新恢复成人的形象,生在人道当中。

 

下面有“参与”、“参合”,属于、变成,它变成了这类人的意思。

 

下面还有“酬足复形”,偿还足够了以后变成另一种众生。

 

这是顽类。有些解释成比较愚笨的,有些解释成顽固不化、特别刚强的。我们人当中有些确实是,给他说什么样的话,特别特别刚强,再怎么样都是没办法转变。但是好的方面不刚,好的方面刚的话,比如说他出了家,他就永远也不会改变,有一些好的见解永远不会改变。但他不是,是不好的方面很刚,那种人以前是枭鸟当中转生过来的。

 

第二种叫异类。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我们前面不是讲,因为淫心,经常给别人招来一些不吉祥的鸟类。那么它们的业力偿还完了以后生在人道当中,在人道当中成为异类。

 

异类的话,可能像连体,有两个头,或者说有六个指头,包括有一些双胞胎和三胞胎,形象上有点异类。还有些心态上也不太正常,跟他一起商量的时候,他的思维模式跟常人完全不同。

 

真的,习惯了也好一点,每次跟他说话,一看,这是异类人,没办法的,他经常会说这样的,但总体上他还是比较守护原则的。这样的话也可以。

 

我们经常说是异类人,他的形象、他的心态,他的说话,很多都是比较异类的,这种人是以前经常给别人制造恶兆的鸟类变过来的。

 

第三种人,庸类可能好一点。

 

虽然个别的讲义有一点不同,第四个是庸类,但我们提到前面来,庸类或者说是愚类。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这是因为以前诈习、欺骗这些习气,后来变成狐狸等,他们已经补偿完前面的业以后,转生到人道当中。

 

人道当中它是一种庸类,庸庸碌碌的。现在可能是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也没有什么造诣,除了赚钱,然后家里的一些事情,稍微有一点时间出来打麻将——我这边有一群人打麻将,我散步的时候经常到他们那里,他们自己认为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非常有价值,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语言、共同的追求,时间也是比较准时。各自拿着特别难看的凳子,有些凳子上面有棉垫子,有些凳子上面有纸盒子垫的……。这些人是比较庸俗的。

 

第四种叫狠类,特别毒的,它是什么样呢?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

 

因为以前的怨气的习气,变成了蜈蚣这些有毒的动物,包括毒蛇,那么他们的这种业力慢慢消完了,还清以后变成人,做人的时候就是“狠类”,特别狠的那种。

 

我们世间当中有些人是真的特别狠,我看过一本书,叫《人性的弱点》[1],以前比较火。第一章里面有一个叫做克劳利的人,他好像杀了好多好多的人,是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最大的一个案件。

 

警察开枪杀他的时候,他正在给别人写信。他说我的心是非常好的,从来没有害过任何一个人,特别善良。

 

我们好多的恶人,好多的坏人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一个人,说明我们每个人要观察自己。

 

我都经常想,我是不是很坏的?我自己不知道,我是不是最坏的人。一般人不容易发现自己,对吧?这个是狠类。

 

第五个叫做微类。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我们前面讲的,因嗔恨心习气导致成为蛔虫等虫类,因为以前吃别人,恨别人,这次也是有这样的习气。它们的业力偿还完了以后恢复到原来的形象。

 

有些注释里面一直说是恢复原来,可能还没有堕地狱时,自己做人的时候以嗔恨心为主造了恶业。是不是从这个地方恢复到现在人的形象,生在人道当中,这个时候变成微类?

 

微类是比较低劣的,什么乞丐、比较下贱的人,我们经常说的屠夫娼妓之类。他们各方面都是很薄弱的,生存都是很困难,因此用这种方式来生活。这是第五类。

 

第六类叫柔类。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这个应该是以前傲慢习气变成的饿鬼众生,他们偿还完了业力以后,形成了人的身体,在人道当中属于柔类。

 

这里的“柔”并不是温柔可爱,是特别柔软无力,人人都会践踏,经常被欺骗。

 

我们有些人是特别弱,不管说话也好,做事也好,心态也好,特别特别的脆弱。有利益的事情什么都做不了,没有意义他还是有一点擅长,特别柔弱、胆小的那种人,这是第六种人。

 

第七种人叫劳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应该是诳习变成的魇鬼。有些人讲鬼故事晚上都睡不着,有时候晚上有一些魇鬼来对你进行干扰,有这样的。

 

他们把前世的业力还清以后,生在人道当中,成为劳类。

 

劳类的话,依靠力气来给别人打工,我们经常说的劳动人民,体力劳动特别辛苦,天天干活。

 

其实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有一部分人还是很辛苦的。有些发心人员自己愿意为僧众做服务,我觉得这不是很累的。我前面也讲过,我们其实也不算很累的,尤其为众生和为三宝做事的话,累一点也无所谓。

 

我是这样想的。有时候可能担心身体实在是没办法维持,如果身体能允许的话,自己心力应该是可以撑得住。但世间当中的话,有些工人,有些农民,有一些打工的人,每天挣的钱是特别少,心也累,身体也累,自己活得很辛苦的,这种人以前他们还是很有欺骗的手段,后来会变成这样。这是第七类人。

 

第八类文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以前我们讲的见的习气,有一种魍魉鬼,他们偿还完了业,最后变成人的形象生在人道当中,属于文类。

 

这里文类并不是说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不是这样的,可能表面上看来有一点小聪明,做一点小文章,像我们有些宫斗剧里面看到的,有一些说话很厉害的,但实际上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尤其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辩才很厉害的,合理方面并不怎么样。

 

好像人当中也有这样的,让他吵架的话,特别能说。如果让他讲经说法,讲一个佛教的公案也没有讲的那么好。如果讲一些不合理的,比如说别人过失,这样的话呢,哇,他的语言、他的辩才特别特别厉害。那种叫文类,这个文类并不是有学问的文类。

 

第九个叫明类。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这是以前我们讲的诈习,后来成为孔雀、凤凰,象征好的那种动物。他们把前世业力的债还完以后,转到人生当中,叫做明类。

 

明类的话,有一点世间辩才、聪明、智慧这些,我们经常说世智辩聪,这方面还是有一些。但是一些大的,明辨是非,或者说通达五明这些是没有的。

 

这个比文类稍微好一点,在我们一些世间法方面,世间人把他当做很了不起的,但实际上也做不了什么大的事情,现在包括有一些人们认为还比较不错的人,真正对自己的生死解脱也好,一些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不怎么精通,只不过是偶然的一些因缘出名了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作为的这种人。

 

第十类叫做达类。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我们前面讼习,诉讼的习气,传送鬼变过来的。他们把自己的业力债还完了以后,生在人当中,成为达类。

 

这种达类的话,也是世间当中我们经常说的了达人情世故,或者说察言观色比较不错的,或者辨别是非方面,从世间法方面比前面还比较好一点,但是从出世间真正大智慧方面根本算不上的,这样的人。

 

这以上的话,应该说虽然变成人类,但是在人当中烦恼也比较重,习气也重,再加上他们大的一些智慧方面基本上都不具足,什么大悲心、智慧或者是信心——世间当中通达世间各种学问,对人类和整个世界非常有贡献的这样的伟人说不上。所以一般伟大的人物应该有比较大的福报和福德,从恶趣里面转来的人不一定有特别大的出息。

 

所以我们人当中的话,包括成绩这些,一般来讲,可能恶趣里面转过来的这种人在智慧等各方面恶的习气比较多,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还要下堕。得到人身以后,如果注意的话呢,应该会有一些解脱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通过这些道理应该明白。我们人生是很短暂的,短暂的这个人生一定要发好愿,一定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受持清净的见解。这一辈子得过且过,过了也可以,但千万不能做对今生来世有害的事情。这次是一个很好的因缘,如果我们这次发愿的话,真的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明理的人只要通过以上道理也应该知道了。

 

下面是人类的一个结语,它的总结文。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佛告诉阿难,上面的这些人类,实际上他们前世依靠动物这样来,有很多的宿债,这些宿债还完了以后就变成了人类。这十种人类实际上都是无始以来在漫长的轮回当中,因为见解不正、修行不正,烦恼深重,业绩颠倒而来,相杀相生,你欠我,我欠你,各种债务辗转不断。如果不遇到如来,如果没有闻到正法,在这样的轮回尘劳当中一直不断的流转,不会有解脱的机会。

 

所以我们现在虽然没有遇到如来,但是遇到了如来的教法,跟如来几乎一样,尤其是遇到密宗大圆满的法,现在真的是要舍弃今世,一定要做对来世有利益的事情。

 

我之前一直讲,我们每个人看能不能转变自己的心?这个上面你们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你去年比今年有没有转变?明年比今年有没有转变?或在以前在家的时候与出家以后你的心有没有转变?你以前没有学佛和现在有没有转变?如果有转变,好的方面有没有转变?如果好的方面没有转变的话,可能我们也没办法。有些业力很深重的话,自己也知道越来越下堕,但可能自己也没办法。但我们最好往好的方面大家努力,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前辈的高僧大德一直说人身难得,真的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从六道轮回来看的话,人身是真的很难得的,如果没有把它用好的话,特别特别的可惜,特别可惜。

 

我们法王如意宝经常讲10万个如意宝,比如说我们买一个特别贵的车,特别贵的房子,如果用不上的话,好可惜啊!我的金耳环掉落了,好可惜啊,等等等等。一方面这些确实有点可惜,但我们用人身来造业,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从轮回当中好不容易转到一个人身,用这个人身还造业的话又要下去,又要去地狱、饿鬼、旁生当中,何日能解脱呢?

 

所以这方面大家有没有一点稍微触动自己,这个很重要。我们很多人说我好感动啊,感动不感动怎么样都可以,因为我们以后经常遇到上师,经常遇到法是越来越难,所以现在有这个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这是我们讲的人道,下面讲仙道。

 

这十种仙没有放在天人当中,也没有放在恶趣里面,放在人类之后,其实它可以属于人道的一部分——天仙不属于天人,因为没有他们禅定和断烦恼的境界,也不在三恶趣里面。基本上他属于人类,因为他的很多言行举止是人类直接延长寿命的,所以他可以附属在人道当中。

 

其实仙的话,以前虚云老和尚他28岁到30岁的时候[2],差点不是修行成仙了,有一个法师叫做融镜法师。当时虚云老和尚在山里面完全像个仙人一样,头发也不理,胡子也不刮,吃的是山上的一些野菜。后来他找这个禅师的时候,禅师说你是《楞严经》里面讲的十种仙一样的,你这种做法不太合理,你还是好好的修行。在他的传记里面有记载的。

 

所以我们人世间当中成仙的说法也比较多,仙在汉传道教里面比较多,印度教当中也有成仙的说法。我们刚开始讲的时候也是说过,有些说《楞严经》是伪经,因为里面提到了很多仙人,所以是伪经。后来有些人回答说,其实这个仙是众生类的一部分,提到他也没有什么,只不过在其他地方没有这么多的提及而已。

 

先是一个总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还有一类人,他不修行如来正等觉,也不修三摩定,而是依靠别的修一些妄念,想长生不老,“存想固形”。

 

以前很多皇帝也是想长生不老,跑到日本,跑到很多地方去的嘛。所以他想永远留下他的青春,永远留下他的肉体。

 

通过各种方式游到山林里面去,在看不到的人、人根本到不了的这些地方,不断的修行。

 

也有一些人成仙的,成仙以后一直不会死,一直是长生不老,有这样一部分人,历史上也是有的。

 

总共有十种仙,第一个是地行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佛告诉阿难,有些众生想获得坚固的身相,他用一些“服饵”,煮一些药草,山里面的各种菜,然后自己一直吃这些,一直不休息、一直不间断;食道圆满成就了以后变成什么呢?叫地行仙。

 

地行仙的身体比较轻,刚开始还吃一些野菜,而且还要用明火来煮熟了吃。

 

这是第一种仙,这个比较简单,我们简单过吧。

 

第二叫飞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这种人他修道的时候心很坚固,吃草木。

 

好像说是生的,不用火煮熟,像黄精、灵芝,反正现在很多人天天说养生的那一些。

 

就直接吃这些,用这些,一直不间断。通过药道而圆满修成以后,这个叫做飞行仙。

 

可能像天人那样飞是不行的,但基本上是可以飞的仙人。印度能飞的仙人是比较多的。供斋的时候好多仙人成群结对地飞来,这样的现象比较多嘛。

 

第三种仙人叫做游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这种修行人主要靠食用一些金石,就是世间当中所谓的矿石,还有一些丹砂,提炼出来的一些食物,然后不断的修行,最后他的炼化道圆满成就以后变成了游行仙,在人间到处去游行的仙。

 

这以上仙人还是吃的,有些是吃一些药,下面的这些基本上是不进食而修炼的。

 

第四个是空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动止”,相当于是我们瑜伽一样,有一种动的行为,还有静止的观修、呼吸,这样不断的修行,最后炼精气的道圆满的时候名为空行仙。

 

这里开始基本上都不吃了,通过吸一些精气来维生。

 

第五个叫做天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这种修行人他依靠津液——我们的口水,甘甜清澈的口水,道教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药,经常吞口水对身体也是很好的。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润德”,滋润自己的相续、身体,这个道圆满成就以后,叫做天行仙。

 

这里有些大德说,其实很多都是分别念,但是分别念长期这样修的话确实能修成的,因为“万法唯心造”。如果真的有一个东西人为这样不断修的话,也能成就的。这是第五个仙人。

 

第六个仙人叫做通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这种修行人的话,“坚固精色而不休息”,他们吸取日月和天地的精华,一直不间断修行的话,“吸粹”,吸收精华这种道圆满成就以后,名为通行仙。

 

第七个叫做道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这种修行人他坚固其心,通过持咒,他们持各种各样的咒法。

 

其实古人有各种各样,包括现在道教也有很多符咒,有发财的各种咒。密宗当中也有各种持咒的。不管是古人还是现在,持咒还是有能力的,以前仙人的那些咒语是挺厉害的,大家也知道,只要他一直念咒诅咒你的话,就会成就的。

 

所以他们不断地修行,最后法术之道圆满成就以后变成了道行仙人。

 

第八个叫做照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这种修行人也坚固他的修行——这里的“思念”,有些注释里面讲,比如说一直观想丹田,禅修啊,还有丹田上面,相当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梵净穴,这样观修。这样观修以后,最后它的思忆圆满成就,拙火定或者修气,这些圆满成就以后,这类名字叫做照行仙。

 

第九个叫做精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这种修行人他坚固他的心,然后男女交媾不休息,那么感应之道圆满成就以后,名为精行仙。

 

可能与现在很多的道不相应,有些注释包括交光大师[3]他说,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魔论,从仙道他自己的角度来讲,也是他们当中比较下品的一种修法。

 

但是根据《易经》还有很多论典[4],通过男女关系,有了这样的话,通过他的修行,也是能成仙的。本身仙人是在寂静、人比较少的地方。但这样的话,可能跟前面的原则也有一点违背。

 

最后一个仙人叫做绝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这种修行人也是坚固他的心,“变化”,境也好、心也好,一切都是在变化,我们经常说的无常,什么都在变,主要在这方面观修,最后他的觉悟之道已经圆满和成就,这种仙人叫做绝行仙。

 

刚才也讲了,仙人有不同的修法,也不属于天人,也不能属于三恶趣,在我们人道当中一起生活的,因此他们属于人类的一个附属种类,在人世间一直存在的这么一个群体。

 

这里讲了十仙,下面是它的一个结语,一个总结文。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

 

阿难,这些人在人当中特别修炼心,不求正等觉的果位,只不过他自己得到一些生理的长寿,寿千万岁。

 

他的身体能活千万岁,除此之外他也不求更高的。

 

所以我们讲仙人也好,讲人类也好,真的大乘佛法是很伟大的。如果没有这个,我们有些人不知道哪一个很重要,让你修仙,对对对对,我修仙,修仙很好,长生不老,这个很重要的。让你发财,对对对,发财很重要的……。

 

如果我们有智慧的话,知道在我们人世间当中追求的最根本的就是学大乘佛法,利益众生。我们要成为一个永远没有痛苦、利益众生的这么一个修行人,这个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很多都是不究竟的,这个一定要知道。否则的话,我们有些人本身自己智慧不够,旁边的人也是以盲导盲,一个人说:“我们学外道,外道很好的。”“对对对,我们学外道。”“听说修这个对你的身体健康有帮助。”“对对对,对身体健康有帮助。”“这个对美容很好啊。”“对对对,美容很好的,永远不老,青春永远留下来多好啊”。现在的人没有头脑,重要的事情他抓不到重点。

 

如果我们在所有世间宗派,仙道、人道当中做利益众生的事,这是最伟大的一个菩萨道。

 

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他们经常安住在深山或者大海岛当中,居于没有人来人往的地方,常年都是在那里修行。

 

结果他们真的成仙了,别人都不知道,以前在山里面有特别多的老夫子,比如《逍遥游》等很多里面都是讲的比较多,包括孔子、老子、孟子他们的书里面经常提及,那个时候可能比较多。现在不知道,终南山这些地方有一些,但是真的成仙现在可能比较少,有没有也不知道。

 

即使有的话也是属于轮回的,因妄想而流转,他们都是不修三摩定,前面的业力尽了以后,还是会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继续趋入其他的六趣当中感受果报,所以是不究竟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天界,天界讲完了以后,今天的课就讲完了。下面的天界也不多了,大家不用担心,应该很快乐的接收。

 

我的荟供品这边已经准备好了。有些人说不能吃甜的,但是买了甜的,那我不能不吃。现在能吃的基本没有,有些是佛陀说不能吃的,有些是医生说不能吃的,有些是身边人说不能吃的,有些是自己不想吃,如果不是佛教徒,会觉得生活还是很那个的,但这样也可以的。所以我今天,别人说不能吃的话,也是没办法,甜的放在前面——有些人说不能吃甜的,却在我面前放一个甜的东西。

 

今天我们做会供,今天是冬至,也是莲花生大士的会供日,也是我们《楞严经》告一段落,第八卷圆满的日子。所以今天大家等会儿一起会供的时候就好好的吃,也许是你喜欢吃的,也许是不喜欢吃的,但是都是佛菩萨的加持。你看医生说我不能吃甜的,旁边的人也说不能吃甜的,今天刚好是佛菩萨给我吃甜的,哈哈哈。前天我去喝咖啡,医生也说不要喝,身边的人也说不要喝,然后偷偷的去喝了一杯咖啡,好像也没有什么。有时候他们越说不能吃的话越想吃;越让你吃的话,就越不想吃,人就是像小孩一样的脾气。

 

很好吃,好长时间没有吃那么甜的好吃的东西,哈哈哈。

 

下面就开始讲天界。仙道讲完了,人道讲完了,下面开始到天界去了。天界的话,这里面主要讲了六欲天,禅天和无色天没有讲。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

 

阿难,有些世间人不求出世间的智慧,不求菩提大道,常住的智慧,但是也不舍弃自己的妻子、爱妾,跟她们一起恩爱生活。

 

他们还是能守不邪淫的戒:

 

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

 

在邪淫中,他的心没有流逸,没有犯邪淫戒,他用善戒来守护自己。

 

他没有跟其他人发生关系。

 

而且他的善根也比较不错,“澄莹生明”,经常住于澄明的禅定当中,生起光明。

 

不然的话没办法转生到天界去,一定要有光明的禅定能力。

 

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这种人死了以后,转生到了和日月做邻居的地方。

 

不是须弥山半山腰的地方是太阳和月亮运转的地方。这样的一类天人叫做四大天王。他会转生到这些地方,下面慢慢往上去。

 

第二个天是忉利天,三十三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

 

他没有妾这些,只要自己的妻子,虽然没有断除淫,但是他的爱执和欲望非常微薄。他自己独居的时候,有时候也可能产生贪欲方面的一些执着,所以得不到全面禅定的味道。

 

有些说[5]他不得全味,是因为他还有执着淫欲的方面,所以他还得不到真实的禅定,最高的禅定可能得不到。

 

他比前面要好一点,因为越来越上去的时候,自己戒律守的越来越好。

 

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命终以后他超越日月,已经比日月更明,居住在人间顶。

 

人间顶就是在须弥山顶。因为人间一般在须弥山下面,人间根本没办法到达须弥山顶。

 

那么须弥山顶有这一类天人,这是三十三天或者是忉利天,以帝释天为主的居住在那里。

 

这是第二种禅天。下面的天在《俱舍论》和其他论当中都讲到在空中,不是在地上。

 

下面我们讲须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

 

这种人,虽然男女之间的欲望还在,但是完了以后没有再度的去想它,没有思忆,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而已。

 

那么在人世间当中他动的比较少,静的比较多,禅修比较多,活动比较少。

 

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命终以后,他死于虚空中,因为这些天全部都是一层一层的在空中。他有禅定力,“朗然安住”,不会掉下来。而且太阳和月亮的光明也没有办法上去了,它们在须弥山下面。但是这些天人他们自己身上有光明,这种天人叫做什么呢?叫做须焰摩天。

 

其实这些天人应该没有直接男女相交,只是手拉一下就满足了。

 

下面第四个天叫做兜率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

 

他们的心在一切时都比较静,有男女的因缘,“有应触来”,他也不是完全违逆,他还是顺从的,但这种顺从也没有身体的直接接触,兜率天人一般是微笑一下。

 

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

 

命终以后,依靠禅定的力量,“上升精微”,精微是兜率内院,这里面一般有诸佛菩萨,包括弥勒菩萨他们,他们不与下面的任何天相接。

 

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那么它的话,一般出现水、风、火三大灾难的时候都是不会坏的。

 

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注释当中讲它是兜率内院,兜率内院是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的禅定和加持力的缘故。本来水或风等灾难出现的时候,一般第三禅天以下都会毁坏的。但是在这里的话,虽然它属于欲界,但因为兜率内院的原因,它不会坏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这种天人叫做兜率天。我们很多的大德也是居住在兜率天,这是第四个天。

 

第五个天叫化乐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这种天人没有欲心,跟天女在一起时候,“于横陈时”,就是玉体横陈,即使相爱的人在他前面,感觉就像是嚼蜡一样,没有感觉的。

 

现在有一些老夫妻,这些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的。看他们很多人只不过是形象上的家人,但这里的天人是化乐天,好像互相都有一种看式吧,除此之外也没有真正肉体的接触。

 

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命终以后,他转生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化地,所有的这些资具都是幻化出来的一个地方,这种地方的天人叫做化乐天。

 

最后一个叫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

 

他们没有男女世间的行为,没有像世间人一样的性行为。

 

“于行事交”,也没有什么贪欲。他们依靠禅定力,特别的洒脱,“了然超越”,他们的境界应该在欲界是最高的。

 

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

 

命终以后,超出一切“化无化境”,别人化出来的对境、资具。

 

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这是他化自在天。

 

这是第六个了,所以六个天已经讲完了。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

 

佛告诉阿难,如是上面所讲到的六种天,虽然他们的行为有出离,他们超出了人间,超出了欲界的很多地方,出离了爱欲,因为欲界是很可怜的,欲心很重的。但是“心迹尚交”,他的贪执,他的心迹还没有完全断掉。

 

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所以自此,从这个天以下,到阿鼻地狱之间称为欲界。

 

大家都知道,他化自在天以下,然后金刚地狱以上的整个地方,欲心是比较重的,这样的地方叫做欲界。

 

那么我们《楞严经》第八卷已经圆满了,我们已经讲了95节课了。那么明年的话,也是祈祷护法神保护、加持、护佑我们明年能继续讲。如果明年不能讲的话,后年讲,后年不能讲的话,凡是我们尽量把这个法善始善终。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道友,不敢保证每一个人在现场听,但是依靠各种因缘,如果我们的寿命没有出现差错的话,大家都发愿后面的部分继续听完。

 

好,《楞严经》讲到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

[1] 作者戴尔·卡耐基,1936年出版《人性的弱点》。

[2] 《虚云老和尚年谱》:同治六年丁卯二十八岁、同治七年戊辰二十九岁、同治八年己巳三十岁

以上三年住山洞。此三年中。居则岩穴。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见之以为魅。怖而走。予亦不与人言谈。……

同治九年·庚午·三十一岁(一八七〇年)

一日行至温州某山。栖息岩中。一禅人访至。顶礼问曰。“久闻高行。特求开示。”被伊一问。深感惭惶。乃曰。“智识愚昧。少所参学。望上座慈悲指示。” 曰。“你如是行径。有多少年。”乃告以经过。曰。“我亦少有参学。不能与汝说。你可到天台华顶龙泉庵。请问融镜老法师。他是天台第一有道德者。必能饶益汝也。”予直上华顶。至茅庵外。见一僧。问老法师在否。答。“补衣的是。”即近前顶礼。法师全不顾视。曰。“学人特来亲近老法师。望祈垂慈”师顾视良久。曰。“你是僧耶。道耶。俗耶”答曰。“僧”问。“受戒否。”答“已受具。”问。“你这样。试有多久。”予略述经过。问。“谁教你如此做。”答。“因见古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想学。”问。“你知道古人持身。还知道古人持心否。观你作为。近于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万年。亦不过如楞严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亦不过自了汉耳。若菩萨发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间不离世间法。你勉强绝粒。连裤子都不穿。未免显奇立异。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予被老人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复顶礼求开示。师曰。“我教你。若听。在这里住。不听。任去。”曰。“特来亲近。焉敢不听。”

[3] 交光大师《正脉》云:至于用女子为鼎器,而采助淫秽;内教固辟为魔论,而仙道亦鄙为下品。此为投人之欲,狂迷者多惑之,正人君子,绝口远之可也。

[4] 圆瑛大师:“《灌顶》云:此以肾水为坎男,心火为离女,取坎填离,降火提水,令其交遘,以成仙胎;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感应圆成。感应者,即交遘义,此以坎离,遘精成行,故名精行仙。”

[5] 圆瑛法师《楞严讲义》:“然于清净独居之时,间有淫念生起,不得全其净味。”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

 

《前行广释》讲记

  著:华智仁波切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九十五节课

 

讲这部《大圆满前行》,算时间呢也不长,现在还不到一百节课;说不长呢,跟以前有些课两三个月就讲完比起来,时间好像也不短。但不管怎么样,佛法难闻,大家应该有一种渴求心。对我本人而言,完成《大圆满前行》是一生中最大的工程;对你们每个人来讲,听受这部法希望也能善始善终。

 

《前行》正在讲四无量心中的悲无量心。这些法我们一定要修,很多人都会说“菩提心”,但实际上,菩提心需要理论的了解、实际的修持,这两条必须要具足。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不懂大乘的基本理论,修行就可能成为盲修瞎炼;如果你光懂理论而不去实修,只会说而不会做,就会变成“法油子”。

 

现在有些佛教徒,经常口里念诵大乘经典,学的也是大乘经论,甚至是无上密法,但相续中没有无伪的菩提心,这些法反而沦为小乘法或世间法,与究竟解脱毫无瓜葛。所以,我们学习大乘佛教,不能为了功名利禄,也不能为了世间八法,而应该是通过学习,想方设法先生起舍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然后不断以菩提心来调化自心。看到可怜的众生、听到他们的声音,首先尽量生起一种造作的菩提心,这样久而久之,真正的菩提心才会油然而生。

 

继续讲对众生观悲心的道理:

 

前面也讲了,羊牛在被杀或遭受痛苦时,我们应该想这就是自己。或者你平时在饭店里看到杀鸡,用菜刀割它的脖子,用开水烫它的身体;或者菜市场上的黄鳝和泥鳅,被刀剖开肚子,内脏全部掏出来,这个时候你就想:“如果我是这个众生,感觉会怎么样?”

 

其实,旁生跟人没什么差别,我们求乐避苦,它们也是如此。有些人看到发生地震后,很多人在废墟中痛哭,就觉得他们很可怜,很容易生起怜悯之心,但旁生在被宰杀时,为什么生不起这种悲心呢?当然,这也跟我们的教育和环境有一定关系。作为佛教徒,对旁生要跟对人一模一样,甚至要把它当作亲生父母,若能如此,才可以说你是大乘根基。

 

◎亲身体验旁生的痛苦

 

昨天说牛羊等被杀时都是闭气而死,我们不妨试一试,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片刻,看看会有怎样的痛苦、恐惧?

 

我小时候就经常这样做。谁也没有教,可能是天生的吧,每次见别人杀牦牛,就用手捂住自己的嘴,最后难受得不行,就想:“我实在忍不住,还可以把手拿开,但它都没有自由,还要继续这样受苦……”在闭气的过程中,我完全体会得到,一个众生这样死的话,是多么多么痛苦。

 

同样,我们看到其他的杀猪、杀鸡,也应该观想那种疼痛换到自己身上,用刀割或开水烫的话,该是怎样的感受?经过这样一番观察,我们就会想:“不断感受这般剧烈痛苦的众生,实在可怜。如果我有能力将它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

 

如今的菜市场、饭店,每天都有无数众生因人类的口腹之欲,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尤其是现代科技日益发达,大量众生的生命受到了种种威胁,有时候就像地狱在人间上演。但因为众生的业力现前,不要说是我们,连佛陀的妙手也无力回天,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他们也无法救护。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在心里默默发愿:“如果我有能力,就算不能救所有的众生,哪怕从屠刀下救一个生命,我也愿意全力而为!”对此要反反复复观修。

 

观悲心,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无论住在寂静的地方,还是城市里,坐车也好、走路也好,平时行住坐卧都可以观。真正的修行人,一切威仪都会与修行相应,不一定非要金刚跏趺坐,或一直闭着眼睛。这些只是修行的一部分,对修行比较成熟的人来讲,其实无处不是道场。不像有些初学者,修行必须要关上门,选择一个寂静的环境。如果你有正知正念,到哪里去,都不会影响自己的修行。我们观修众生的痛苦,有时候也要接触一下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否则,你整天在山洞或净室里闭关,环境就像天堂一样,根本不会知道外面有多少苦受。

 

◎个别出家人对众生无有悲心的表现

 

作为僧人,身披袈裟、剃除须发,看破红尘而前往静处追求妙道,这种行为是非常高尚的。他们本该像佛陀那样,对众生具足大悲心,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如今26有些上师、僧人,没有一点一滴的大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这真是到了佛法末期——将食肉罗刹作为供养处的时代了。

 

[26]指华智仁波切那个年代。

 

上师最主要的法相,就是看有没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的话,其他法相没有也可以依止;但若大悲心不具足,就算具足百般功德,也不算是大乘的善知识。

 

现在不管汉地还是藏地,有些大德的行为令人极为随喜,他们单以一人之力,就利益了国内外很多佛教徒、非佛教徒,给他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弘法利生事业不可思议。但也有极个别“上师”,利用佛教的名义,毁坏佛教的形象,破坏清净的道风。这种人连丝毫慈悲和菩提心都没有,跟罗刹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为了敛财、得虚名,什么不良行为都做得出来,有时候甚至比在家人还差。

 

有些在家人,尤其是一些佛教徒,既不喝酒,也不抽烟,包括看电影等很多散乱事都不做,平时的时间除了用于工作和家庭,其他全部用在佛教方面。可极个别的“上师”,行为真的特别糟糕,给众生带来了许许多多痛苦,这样的人如今确实不少。

 

但这些人并不代表佛教,他们只是形象佛教徒,不是真正的佛教徒,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搞明白。否则,有些人看到极个别上师或僧人行为不如法,就认为:“藏传佛教穿着红色僧衣的都是这样!”“汉传佛教披着袈裟的人都是这样!”却不知这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不是整个佛教的问题。

 

在佛教中,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谆谆教导弟子,对众生一定要心怀慈悲。包括佛陀自己,将转轮王位弃如唾液般出家,通过修道证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后与眷属阿罗汉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佛陀也从没乘过一匹坐骑。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宗旨,否则,佛陀又岂会想尽办法而得不到一匹马呢?

 

(那天我在北京一所大学,有个学生问:“北大某某学生出家了,此事引起了很大轰动,您对此怎么看待?”我当时回答:“这没有什么吧。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莲花生大士等大德也都是王子出身,他们都放弃王位出家了,那现在一个聪明点的孩子出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是美国总统或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家,你们目瞪口呆也情有可原,但一个学生出家,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

 

佛陀这样做,一方面是对我们后人警示:生活越简单越好,不管是衣服、食物,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多。现在地球上的人类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痛苦才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印度当年没有轿车、摩托车,只能以骆驼、牛、马代步。倘若骑着这些坐骑到处化缘,就会给它们带来痛苦。《入行论》中讲过:“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众生快乐的话,佛陀就欢喜;众生痛苦的话,佛陀会悲伤。所以,取悦众生,能令佛欢喜;伤害众生,则是伤害了佛陀。

 

从佛陀的所有行为来看,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之间,唯一目的就是让众生得到快乐,不要感受痛苦。《佛本行集经》中记载:佛陀身为悉达多太子时,一次跟释迦族五百童子在花园里射击嬉戏。此时一群大雁飞过,提婆达多马上张弓射中了一只,大雁负伤带箭掉到悉达多太子的花园里。太子心生怜悯,拔掉了雁身上的箭,并为它的伤口敷药。

 

提婆达多派人来索要大雁,太子说:“大雁如果死了就会还你,如果还活着,就不可能给你。”

 

提婆达多又派人说:“不管是死是活,都必须还我,因为这大雁是我打中的。”太子回答:“这大雁早已为我所摄受。从我发菩提心以来,慈悲利他之心已摄受一切众生,这只大雁也不例外。”

 

从这点点滴滴的行为来看,佛陀对每个众生有特别强烈的悲心。我们作为佛弟子,有时候确实非常惭愧,佛陀对众生是怎么样的,而我们又是如何呢?或者看看传承上师们的论典、教言、行为、事业,一生都在无条件地对众生作饶益,可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如今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经忏等佛事,先透过牦牛的鼻孔,穿一根粗糙的尾毛绳子。然后骑在牛背上,两手用力拽着绳子。牦牛本来是往前走,但他每拽一下,牦牛就因鼻子痛而转过头来,不再前进。僧人为了继续走,又拿鞭子使出全身力气,狠狠抽打它的屁股,牦牛因疼痛而疾驰。担心从牛背上摔下来,僧人又拽住穿鼻的绳子,牦牛又因为鼻子痛而停下来,僧人依然如故用鞭子抽打……就这样轮番不断。

 

(他可能是不太会骑牦牛。就像有人刚刚学开车,油门踩得太大,“呼”一声就冲过去了,然后赶紧刹车,猛然又停了下来。

 

你们大城市里的人,听这些不一定有感觉,但我小时候当过牧童,自己经常骑牦牛,也见过骑牦牛的出家人,所以,这些文字对我来讲很形象。不过,你们也可以此来对照自己,看自己遇到众生时,会不会这样?原来我写《悲惨世界》时,就了解到很多道友的过去。有些人从小对众生有特别强烈的悲心,有些人看到众生却恨之入骨,马上要杀掉、吃掉。所以,你们也可以看看自己。)

 

到了最后,牦牛身体疲惫不堪,内心有说不出的痛苦,每个毛孔里一滴滴流着汗水,伸出驮罩27般的长长舌头,在那里气喘吁吁,发出“呼呼”的声音,实在是走不动了。

 

这时骑在牛背上的僧人,反而认为这头老牛不肯好好走,于是生起嗔恨心,用鞭柄棍棒猛击它的屁股。

 

[27]驮罩:藏地帐篷里,用来覆盖很多东西的毛织毯子。在古代,藏人特别讲究驮罩的颜色、形状等。驮罩在康区比较常见,据说以前拉萨格鲁寺院的有些格西讲《大圆满前行》时,不知道驮罩是什么东西。现在《藏汉词典》中有这个词,但当时不一定有。

 

因为嗔心大发、用力过猛,结果把棍棒折成了两段。只见他将折断的棍棒插入腰间,(这个僧人吝啬心比较强,断掉的棍棒也舍不得扔。不过也可能因为石渠那边的木材特别少,以前我去的时候,见到那里的房梁、柱子特别细,像钢炉的烟囱,看着就不敢住人。)又俯身捡起一块尖石,从牛鞍上转过身来,继续捶打那头牦牛的脊背……这些都是因相续中未生起少许大悲心所致。

 

一个出家人骑着牦牛,用石头来打,用鞭子来抽,用绳子使劲拉,根本没把牛当成一个众生,如此没有大悲心的举动,实在值得谴责。《大丈夫论》也说过:“虽有智慧多闻,若无悲心,亦为人之所讥呵。”纵然你智慧渊博、广闻博学,可如果没有悲心的话,不管居士还是出家人,都应该遭到呵斥。

 

不仅藏地有这样的僧人,汉地有些寺院里也有。在唐朝,印度大成就者无畏三藏法师,奉上师龙智菩萨之命,到中土弘扬佛法。他来到中国边境,见到一座大寺庙。正当中午,寺内扣起饭钟。大师便缓步入寺,但却慢了一步,斋饭已经分完了。无可奈何之际,大师显现神通,伸出一只长长的手,从厨房取来一大桶已酸臭的剩饭,张大海口,一吞无余。大家看得非常惊讶,主厨的人忙奔告住持。

 

住持暗暗注意无畏法师的行止,觉得他心地非常清净,只是行止太过奇特,与众人的习惯格格不入,便说:“入夜后,把他摈挡在门外,以示警戒。”无畏三藏法师也无所谓,到了晚上,就在门外禅坐,安若泰山。

 

一天晚上,住持刚要打坐,忽觉身上奇痒,脱下衣服翻检,发现一只肥大的虱子。他马上把窗户打开,扔了出去,猛听门外安坐的无畏法师大声说:“跌伤佛子。”

 

住持非常讶异,忙令侍者秉烛到外面寻找。无畏法师又说:“右边第三只脚跌折了。”这侍者年轻,眼力比较不错,见虱子在石阶边果然折断了脚,急忙用指甲挑起,入内向住持复命。

 

住持见了怖惧不安,急下楼向无畏法师礼拜忏悔,并问:“此时一片漆黑,没有明月,您如何得知跌伤了佛子,而且是右边第三脚?”

 

法师回答:“佛言:‘一切众生,皆未来佛,等具佛性。’凡夫人愚昧,任意杀害众生,却不知此众生遭逢苦难时,哀号、求救的声音遍达十方,十方诸佛皆悉闻知。那声音的宏大,无异于雷鸣一般。此虱佛子,坠地折足,呼痛呼救的声音,不但我这个近在门外的人听到了,即使十方无量恒沙诸佛,也无一不清楚闻知。”

 

所以,现在有些佛教徒,为了自己享乐,没把众生当作生命,以无所谓的态度来虐待。这种人口中再怎么念诵咒语,行为再怎么如法参禅,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言归正传,刚才讲了藏地个别僧人对牦牛无有悲心的行为,此时我们专心意念那头牦牛就是自己,观想自己背上承受着难以支撑的沉重,鼻子由绳子穿着,身上捆着鞍子,臀部被鞭子抽着,肋骨被脚蹬紧紧顶着,前后左右全是疼痛的感觉,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还要爬上高坡,冲下陡壁,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草的空闲都没有。从早晨天明到傍晚日落,一直在不情愿中来来去去,感受极大的艰辛劳累、疼痛饥渴。假如这些痛苦落到自己头上,想必不管是谁,一定会生起难忍的强烈悲心。

 

儒教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8”《入行论》中亦云:“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这些道理虽然好,但往往只停留在我们口头上,很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把众生的痛苦,真正观到自己的身上,进行换位思考,才能对此有深刻体会。这样的话,即使你刚开始悲心不强、性情粗暴,但慢慢在大乘佛教的熏陶下,在大乘甘露的滋润下,菩提心的苗芽也会茁壮成长。

 

[28]不过,这种悲心的范围,只局限于人类。

 

当然,每次看到可怜众生,除了要设身处地、换位观修,也可以思维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记得唐朝有一个人叫李信,某年冬天要远赴外地,天气酷寒,风雪交加,他骑着马,带着一匹小马驹。行了十几里路后,马便疲惫不堪,走不动了。因时间紧迫,李信用鞭子狠狠抽马几十下。此时,马以人语对他说:“我是你母亲,生前因瞒你父亲,送你妹一石多米,故受此马报。此马驹是你妹妹。我等卖力还债,你何必苦苦相逼!”

 

李信闻言大惊,不禁流泪,急忙向马忏悔,并将马鞍拿下,说:“若真为我母亲,应认得回家的路。”

 

马便在前面走,李信背着马鞍跟在后面,果然到了家。

 

李信兄弟等人,得知此事后,极为悲哀。一家人另建一间马房,安顿饲养,如承侍母亲,还常对僧众供斋,为母修福,全家人都精进修行……

 

过去在隋朝、唐朝、明朝,经常有一些精彩的公案,很多皇帝对佛教也非常崇信,文人们写了不少优美的诗歌,被后人代代传诵。而如今这个时代,金钱泛滥,精神空虚,人们天天除了钱钱钱,根本没有精神上的享受,内心的宁静、快乐越来越少,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也基本看不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可能就是科学太发达了。

 

下面,华智仁波切又针对个别上师、僧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你们在家人听后,不要认为:“出家人很坏,我们在家人很好。”其实,上师和僧人都那么差的话,你们在家人烦恼必然更重,劣迹说起来更多,只是这里没有提到罢了。

 

◎应以何种态度对待鬼魔作祟

 

本来,所谓的上师、僧人,是无偏救护一切众生的依处与怙主。可如今有些上师,认为对自己热情款待、大作供养的施主是自方,口中也说“我保护你们、救护你们”,并赐予灌顶加持。而将那些由恶业牵引转为低劣身体、兴风作浪的鬼魔看作敌方,对它们生起嗔恨,口中喊着“杀杀、打打”,身体做出打击的姿势,认定这些害人的鬼魔该打该杀,并用恶咒进行降伏。这样的话,说明他相续完全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中,没有生起平等的悲心。《正法念处经》云:“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一个人如果没有悲心,就算外表再怎么风光,实际上也很贫穷。

 

其实若好好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作害的鬼魔比施主还可怜。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以恶业感召,转生为低劣之身,感受着无量的痛苦、恐惧,常常是饥渴交迫,始终处于忧虑之中,相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大多数死后会立即堕入地狱,再没有比它们更可怜的了。

 

而对于施主来说,虽然暂时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恼,表面上看来很可怜,但实际上依此只会消恶业,不会积恶业。可那些鬼魔,怀着恶心危害众生,必然会被这一恶业引入恶趣深渊。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强行驱逐、降伏鬼魔的法门,这也是在悲悯它们,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这种降伏事业,只对那些有能力断绝众生造恶、并将其神识引到净土的人才有开许。否则,认为施主为自方而贪执、鬼魔为他方而嗔恨,这种以贪心护持自方、以嗔心打击他方的方便法门,佛陀又怎么可能宣说呢?

 

我们一定要知道,在佛教的教义中,绝对没有以嗔恨心来饶益众生的。《十住毗婆沙论》也说:“若以贪欲心,嗔恚怖畏心,舍一可度者,是断佛道根。”如果你要行持降伏事业,必须有斩断众生造恶业的能力,还要能把这些众生接引到清净刹土,不然的话,佛陀也不开许行持。

 

降伏法门,不但密宗中有,显宗中也提到过。比如,《涅槃经》里讲过一个圹野饿鬼,每天都吃人。后来佛陀发现度化它的因缘已成熟,就幻化成一个大力鬼,震动它的宫殿,令其不得安宁。圹野饿鬼带着眷属出来,见了大力鬼特别害怕,昏厥倒地。佛陀把它救醒,恢复了如来身相,给它宣讲佛法,令其受不杀生戒。受戒以后,圹野饿鬼问:“我及眷属向来以食用血肉为生,如今受戒不杀生,岂不要饿死?”佛陀承诺:“从今以后,我会让声闻弟子无论在何处修行佛法,都为你们布施饮食。”这部经中佛陀的示现,也是一种间接的降伏。

 

其实,假如你以贪心、嗔心降伏鬼魔,不但它们不会言听计从,反而会令自己深受其害。不仅心怀贪嗔不能驱逐鬼魔,甚至执其为实有,也同样制服不了它们。

 

从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穷隆穹县时,有一次出门去拾柴,回来遇到一阵猛烈的狂风,把破烂的衣衫吹得四处飘掀。他用手拉住衣衫,手中的柴差点被风卷去;用手紧紧抱住柴,狂风又把他的衣衫吹得四散飞扬。两难之际,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我执,于是放下一切不管,静坐在地上。狂风过后,他再捡起一点点柴薪,带回山洞。

 

刚进山洞,他发现五个丑角鬼,瞪着碗大的眼睛,在他的洞中。一个丑角鬼坐在他床上讲法,另两个坐在下面听法,一个在旁边伺候,还有一个则在随意翻阅他的经书。

 

米拉日巴尊者一见,最初觉得很惊奇,以为是本地的护法山神来捉弄他,就唱了一首道歌,说这里的山怎么吉祥,水怎么吉祥,我们之间和谐共处,唱完这个歌后,希望你们还是高高兴兴回去。结果五个鬼听后,不但没有离开,反而一个个瞪着大眼睛,獠牙毕露,想要吃他一样。

 

这时,米拉日巴才发觉它们是魔的化身,马上祈祷上师、观想忿怒本尊,持诵猛咒,但起不到作用;然后又观大悲心,讲因果法门,仍不能赶走它们。

 

尊者暗想:“上师玛尔巴曾传授我:轮涅诸法的一切显现,全部是心的幻化,而心的本体也是空性光明。若将魔障执为实有,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中,唱了一首大手印道歌,然后径直走入山洞。

 

这个时候,五个丑角鬼非常害怕,眼睛骨碌碌地东张西望,找寻逃处。慌乱中四个妖魔消融于一个主魔身中,这个主魔变成一股旋风,当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米拉日巴这才明白:“原来是魔王哦那雅嘎来寻隙扰乱。方才我在洞外捡柴时的那阵狂风,也一定是它作的怪。蒙上师加持,此番它毫未得逞!”

 

 

 

 

94

来源:智慧海

《楞严经》

第94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宗内门兰钦波盎加达

巴嘎达盎灿吐谢莫到

顿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接下来我们讲《楞严经》。

 

前面已经讲到,如果堕到地狱当中它不是无缘无故的,有十个因、六个缘——应该说是十种习气和六种根而带来的果报。这是众生的迷惑妄念而造成的。

 

今天先讲地狱的果报,然后讲饿鬼的、再讲旁生、再讲人类,这样下来。

 

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

 

如果这些众生依靠恶业——贪嗔痴慢等十种恶业,或者说是十种因,或者说是六种根,这样非常严重的恶业。

 

“同造”,这应该是最严重的,我们前面讲的十六种因缘、所有这些百分之百的恶都已经具足,身语意也好,各种烦恼、习气都具足,这样的恶业同时造。

 

不是次第来造,是每一个恶业都非常严重,这种众生入于阿鼻地狱,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而且时间也是极其的漫长,“经无量劫”,在那里无出头之日,没有解脱的机会,非常可怜。

 

所以我们听到这些地狱的时候,自己也是以后在自己的行为上尽量地看看,能不能改正一下?因为堕地狱的这些因,有些当然是造五无间罪这些,但有些是我们相续当中严重的嗔恨、贪欲、淫欲,各种傲慢、抱怨的心,这些我们是随时都会生起的,这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看看这些地狱的因,不是其他的事情,自己的心相续如果没有很好的调整的话,就是它们。这是非常可怕的。

 

前面是六根和十习同时造入于阿鼻地狱,下面它又一层一层,罪业稍微减轻的。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

 

六根各自造的时候,“及彼所作,兼境兼根”,六根在造的过程当中,有些是比较轻的,有些是比较重的,有些是先造的,有些是后造的,有些是所有六根都具足,有些是部分具足,各造各的;造的行为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根和境都已经具足了。

 

比如说杀生的话,对方也没有搞错,杀生的心也是有的,我们戒律里面算的加行四支的条件都具备了。有些说如果是光有根和心,但是没有对境,或者境搞错了、误会了;或者说没有心,没有这方面的动机,这样也不一定全。

 

但是既有根又有境,这样造了以后,这种众生入于什么呢?

 

这里“人”的话,其实地狱里面不一定用“人”来称呼,从广义上讲应该是“这种众生”。当然这里用人也可以。

 

用人的身份来造,最后入于八个无间地狱。

 

无间地狱是八个热地狱当中最后一个地狱,温陵戒环[1]也说是这个无间地狱,这个无间地狱是热地狱,这种说法是有的。但是看下面的话,下面也有十八大地狱,也许八个热地狱中最严重的那个热地狱它分了两个,有间和无间。有间地狱包括在八热地狱里面,这个无间地狱包括在十八大地狱里面。虽然有些经论当中讲的是无间地狱,但这个是从它的总义上讲的。

 

这个无间地狱的话,是八热地狱里面最严重的地狱。地狱又分有间和无间,这个无间地狱分的话,它有八个无间地狱,这样分的话也许也可以。先这样看看。很多汉地的大德和注释都没有怎么分析,直接讲完走了,也许不需要的。

 

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

 

这个稍微轻一点。

 

身口意作杀、盗、淫这三个,这里妄没有说,那么这个人入于有间的十八地狱。

 

十八地狱的算法是比较多的,但是按照我们《前行》和《大圆满心性休息》来分的话,八热地狱和八寒地狱,还有孤独地狱和近边地狱。

 

华智仁波切的《前行》里面讲,有一个人他想不起来,就把噶玛巴黑帽和红帽算在十八大地狱当中。他并不是对他们不恭敬,而是把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的名字忘了。当时这两个噶玛巴都比较出名的,所以就把他们算在上面。所以有些人经论上没有精通的话,也是闹一些笑话。

 

原来我们学院刚刚治理整顿的时候,有一个领导来,他从洛若乡看到尸陀林这边有个很高的塔吊,他就问那个建筑是什么?当时我们正在扯来扯去,天天说门禁系统。洛若那边说要修门禁系统,我们说这个地方修的话不太好,他们说必须要修。另外一个领导把塔吊的名字忘了,门禁系统呢,因为当时我们天天在会议里面提,他就有点着急,跟那个领导说那个是门禁系统。那个领导更生气,哪有尸陀林里面有门禁系统的,门禁系统难道那么高吗?尸陀林一直不让修嘛,一直到现在,从一六年还是什么的。

 

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

 

“三业”,刚才三个杀盗淫当中“不兼”,不全,比如说具足两种,缺一个;“中间或为一杀一盗”,一个杀和一个盗一起来造,或者是一盗和一淫,或者说是一杀和一淫,具足两种缺一个,如果这样的话,那这个众生入于三十六个地狱当中。

 

三十六个地狱的话,无间地狱的周围有煻煨坑、铁柱山这些,好像《前行》当中也有不同的算法。我刚才看了一下,但我没有特别明确的算出三十六个。或者有另外的三十六种地狱,各种不同的经典当中都有,讲义里面也没有怎么讲。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

“见见一根”,妄见、见精一个根;“单犯一业”,比如说眼睛这样的一个根,犯一个业,刚才前面杀盗淫当中犯一个,这样的话,则入一百八地狱当中。

 

我在想,如果一根犯一业的话,恐怕有点不现实。比如说他杀生的话,眼睛也要看,意根心里面也要想,然后还有手里面可能正在杀,至少好几种都已经具足了。邪淫也是一样的;偷盗的话,好像一个根来偷盗,如果没有心的介入很难完成。

 

但是也应该可以,以主要而言。比如说十不善业当中的杀盗淫妄,其实杀生的话,杀生者的身体,还需要语言和心;比如说邪淫,他也可能说话,或者说心里面产生贪心,其他也不是不介入,可能主要是从它的种类上安立的。所以这里也应该可以这样安立。

 

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这些众生他们“别作别造”,他们各自都造了业,但是有些已经作了,但是没有积成业——《俱舍论》当中讲作业和积业,有些是已经作了,但是没有积业,比如说我们脚下踩到小虫,虽然杀生了,也作了,但是我没有故意杀,所以没有积累很大的罪业。

 

这里“别作别业”,个别造的和个别作的这些业,因此这些众生在世间当中入于“同分地”,与他的造和作比较相应的,如果严重的话,它会堕入到比较严重的地狱当中去,根据他所造的,堕入阿鼻地狱也好,无间地狱也好,十八大地狱、三十六个地狱,还有一百八地狱,可能一百八地狱比较轻一点。我们《地藏经》当中讲了很多地狱,大多数都是热地狱的分类,讲的特别多。在这样的地狱当中产生感受无量的痛苦。

 

“妄想发生”,这些实际上是依靠妄想而产生的;“非本来有”。

地狱里面的众生也是这样的。

 

如果有人问堕入地狱的因是什么?你就可以说,《楞严经》里面讲地狱的时候,说“妄想发生,非本来有。”其实这些众生所有的苦都是“妄想发生,非本来有”,应该可以这样来回答。

 

这是讲地狱里面,接下来开始讲饿鬼。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佛告诉阿难,这些众生“非”,诽谤;“破律仪”,破坏律仪,破别解脱戒、四根本戒的律仪。

 

“犯菩萨戒”,犯了菩萨戒。舍弃众生,犯四条根本戒,或者二十条根本戒等。

 

“毁佛涅槃”,诽谤大乘法。要么一切是空的,要么一切是非佛说的,像一阐提,断善根等非常严重的,依靠邪见毁坏佛的涅槃,这样造的恶业。

 

他先会堕到地狱当中,“诸余杂业”,剩下来的、余下来的那个杂业,“历劫烧然”,历劫当中在地狱里感受燃烧的痛苦。

 

“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这里的罪业全部完了以后,重新开始受生于什么呢?“鬼形”,他们转生到饿鬼界当中。

 

很多佛经当中也是有,有一个叫莲花藏的比丘[2],当时他为了名闻利养依靠佛法来骗了很多的人,后来在阿鼻地狱里面感受层层的痛苦,后又在饿鬼感受无量的痛苦。相关的经典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公案。

 

所以说,我想我们学了《百业经》、《贤愚经》以后,大家应该都知道,尤其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依靠佛教来骗人,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现在的佛教徒是不懂呢,还是故意的,有些可能是走投无路,他就依靠佛教来骗人、敛财,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样会堕入到地狱当中,最后还会感受饿鬼的这些痛苦,非常严重。

 

下面分了十种饿鬼类,我们就一一地讲。

 

其实相关的注释是跟前面的十种习气结合一起来讲的,我讲一下也可以,时间应该够,最多是耽误,不能说耽误,晚一个小时也没什么。

 

我们前面也讲了,十八大地狱也好,一百零八个地狱、三十六个地狱,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的话,实际上它们的因就是我们的妄想,就是我们众生自己的烦恼,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人间?我不懂。”这是你以前的妄念分别念来的。我们下面讲人类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现在很多年轻人说:“我为什么来到这里?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有目的来的,并不是因为你太好了才来到这里,其实是因为各种恶业和习气不由自主的来到这个地方,有了因以后才会有果。

 

下面讲十种饿鬼。我们平时讲的饿鬼是总的饿鬼,全部都是饿的要死的饿鬼界。但这里讲的饿鬼是常见的不同鬼类。我们经常说:“这里有鬼,这里闹鬼。”这个鬼其实好多都是饿鬼。

 

我们以前学的时候,有一些饿鬼是接近旁生的种姓,有一些是饿鬼他自己种姓。这里讲的很多都是空行饿鬼,空行饿鬼类的比较多一点。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堕地狱根本的因是贪的习气,他贪着一些事物,以这个罪业在地狱里面感受了很长时间,那么这个人也好,这个众生在地狱里面的罪报,已经毕业了,已经清净了。

 

“遇物成形”,遇到了各种不同的事物,包括瓶子也好、柱子也好,或者是碗,银、金子,各种各样的东西。饿鬼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东西,相当于它附在这个东西上面,这个东西变成了饿鬼,这叫做怪鬼。

 

我们有些打卦,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某个人当时给他带来了一个旧的东西,一个金属物、一个布品,或者说是一个什么东西。因为这个原因,主人就生病。其实这个东西不一定很脏,是这个东西上有一些饿鬼附在上面,它把它当作自己。它因为以前贪执的原因,就像孤独地狱一样,把这个瓶子变成了自己。

 

所以我们打卦也好,很多民间的这些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个脏东西来了以后,我就开始生病;因为这个事物来了以后,我就生病了;因为他给我拿了一个东西,我就生病。”特别是“他给我拿了一个旧东西,当时这个东西拿来的时候,我觉得,唉呦,好脏啊,唉呦,好难看啊,这是不是不好啊?”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的话,它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附体。

 

甚至有些金属,有些三宝物也有这样的。在我们的卦象当中甚至有些旧的金属也有,但这个很少的。

 

这种叫做怪鬼,怪鬼是这样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魃鬼,魃鬼应该是淫欲的习气来的。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因为贪色,以这个罪在地狱里面感受很长时间的痛苦,罪业尽了以后,来到饿鬼界的时候他遇到了风,遇到风以后自己变成了风的形状。

 

有些注释讲[3],《神异经》里面说这种鬼大概是两三尺高,它的身体是长形的。一般来讲,我们世间当中受到一些干旱的时候,那与魃鬼有一定的关系。农民今年没办法种庄稼,马上干旱;有时候种花的时候,遇到干旱,全部都干了。这些都是这个饿鬼他撒一些气,依靠风的形象来害众生,这叫做魃鬼,第二个。

 

第三个叫做魅鬼,它是因为诳的习气。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他以贪惑为罪,在地狱里面感受很长时间的痛苦,地狱的苦受完了以后,到了饿鬼界,遇到了一些畜生,包括狐狸,大仙儿、老鼠、黄鼠狼等,像东北南方很多地方的仙儿、大仙儿,各种动物,各种众生,就变成了它们的形象,然后开始引诱众生。

 

其实饿鬼也有动物形象的,它经常吸收一些动物的精华,然后害众生。其实一般的一个狐狸不一定害人,但是狐狸跟这个饿鬼可能连成一气,或者说依靠在它的身体上开始害众生。

 

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楞严经》,它不仅是一个因果学,而且它是一个众生学。六道众生是怎么形成的?六道众生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六道众生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有些唯物论的道友,什么鬼啊、神啊,地狱、饿鬼,这些一直都不信。但是你不信也不一定好的,因为你有这个恶习,这个恶习变成了地狱众生,地狱众生毕业的时候如果这种恶习还没有偿还完的话,就会变成这些可怜的鬼:“可怜鬼”,经常这样讲的。

 

这些鬼在我们世间当中慢慢慢慢游荡,我们眼睛看不到,所以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不一定是没有的。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好多的,包括信号、电波,有力量的,有磁场的,各种东西都有。所以我们完全说没有的话,你看我们生病的时候这样做噩梦;我们修行有境界的时候,做善梦啊,很多都是不可思议的,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叫做魅鬼。

 

其实懂得这些道理以后,不仅对这个佛经,对整个世界的了解还是很重要的。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讲,这是什么?这是动物学、生物学、植物学,可以这么说。而且这个像神学院,国外大学里面专门有一个神学院,宗教学。这个神学院里学的很多神秘的东西在其他的课本上是根本没有的。我们世间当中很多鬼神他们的来源在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讲到。包括我也是,讲经说法那么多年,其他的很多经典里面并没有讲。所以这次学了很多新的东西,但害怕忘了,不然的话很有意义的。

 

第四个是蛊毒鬼。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应该是嗔恨心的习气。因为嗔恨心,他一直特别恨,最后他造业,以这个罪业在地狱里面感受痛苦,完了以后遇到了一些毒虫,毒蛇、蜘蛛等有毒的虫类,这个饿鬼遇到这些虫以后,把它们当作自己。

 

有些注释当中讲[4],在两广,广西和广东那边,包括有些少数民族有这样的,他们把蜈蚣等有些虫的身体做成粉,完了以后,用各种咒语,各种仪轨开始害别人,把这个粉泡水给别人喝。这个相当于是我们藏族的诅咒,就是念一些降伏仪轨,撒抛在别人身上的话非常灵的,相当于是这样的。

 

蛊有很多类型,情蛊啊,如果你很想要摄受一个人的话,那让他吃这个东西,吃完以后他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你。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也有各种说法,实际上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它是一种蛊惑别人的手段,是这个鬼变成了这样的。像东南亚,泰国这些地方也比较多的。

 

第五个叫做厉鬼。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厉鬼。

 

前面讲的怨恨的习气,他一直贪执以前的一些仇,在地狱里面感受痛苦;结束以后,他遇到了一些衰气,衰败的气,然后这个气变成了厉鬼。

 

现在爆发的各种瘟疫,疫情,流感这些都是。好像空气当中有传染的力量,实际上是怨恨的鬼变成了这种饿鬼形象,这个叫做厉鬼。

 

第六个鬼叫饿鬼,这是饿鬼当中一个特殊的饿鬼。

 

它应该是傲慢的习气而来的,当然这些说法都不同,有些注释当中讲傲慢和其他的两个,说法有点不同。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傲慢为习气,堕入地狱以后感受痛苦,那里结束以后,也是遇到了一种气。但是这个气,一般饿鬼是在地底下,火轮和水轮之间的那个热气出来,出来的时候变成了饿鬼的身体,这样的。

 

它与我们平常说的总的饿鬼也是比较相同的。它给众生带来饥饿,像非洲众生这样的。这是第六个叫饿鬼。

 

第七个叫魇鬼。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应该是枉的习气,堕入地狱当中感受痛苦,后来解脱以后,遇到了一种特别黑暗的气。这里很多都是气体的身体,这个叫做魇鬼。

 

魇鬼一般是我们在黑暗当中遇到的鬼,或者说是压床、做噩梦那种。

 

这个鬼除了给别人做恶梦之外,他有没有其他工作?他有很多的工作,不然对别人的危害只有这个,其他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我们世间的话,比如说消防队的人,并不是天天都起火,但是他的专业是消防人员。所以这些饿鬼的特点,有些是专门给大家散发疾病,有些是专门给大家带来恐惧,晚上睡梦的时候让大家都害怕,实际上它还有很多害众生的手段。

 

第八个是魍魉鬼。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应该是前面见的习气。它贪执找到一个明理,因为这个罪业堕入到地狱里面感受痛苦,完了以后它在饿鬼界当中遇到了一些“精”,日月的精华之气,包括山川、森林的这些精气,把这些精气当做自己的身体,最后变成了这种魍魉饿鬼。

 

有些注释[5]里面说他的形状就像我们小孩一样,还有他特别擅于学别人,特别擅长欺骗他人,是这么一个鬼。

 

第九个叫役使鬼。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应该是前面诈的习气,因贪执它变成罪,堕入地狱以后,他获得解脱,或者是到了饿鬼界的时候,“遇明为形”,明指的是明咒、咒语,这些作为他的形体。

 

把咒语变成了他的身体,所以我们有时候念猛咒,念一些降伏法、咒法能起到作用。这个鬼神很灵的,有些人念咒语很灵的,一些鬼神的咒语一念就能起到作用。

 

这个叫役使鬼。

 

有些注释里面讲[6],看咒语也好,看这些的话呢,主要是看念的这个修行人,这个修行人念明咒,如果念好的话,这个鬼就变成有善心的人。如果修行人以嗔恨心,或者以种种伤害的手段,这个鬼就变成害人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当中白法的天神也是非常多的,黑法的鬼神也是很多的。就像我们世间人当中,好人也是很多的,坏人也是很多的。我们认为世界上全部是坏人的话,也不是。最黑暗的地方也有一些善良的人,确实在历史上也好,现实生活当中的话有特别善良的人。也有一些特别坏的人,尤其是时代造就一个人。时代不好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不好;时代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人也是稍微好一点,也有这个差别。

 

最后一个鬼叫传送鬼。主要是我们前面讲的以讼,诉讼的习气。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它主要是以讼的习气,罪业清净了以后,以人的形象——可能在人身上附体,或者说相当于是现在的预言家。

 

有些预言家他完全能知道未来,他可能智慧是有限的,现在不是什么巴西,美国,印度,有一些预言家,他不一定获得出世间的智慧,也许他获得了传送鬼的一些加持,有可能啊。他会说一些,说的也比较准,但是不一定是他开悟了,也许是传送鬼已经入到他的身体。说起来是很准的,然后别人把他当做空行母、活佛、上师、堪布。你说的特别准,你的语言很不错的——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鬼神而已,有这种可能的。

 

这叫做传送鬼。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

 

这是最后的一个结语。

 

佛告诉阿难,这些众生实际上是以纯粹的情而堕落的。

 

百分之百是情,情是十,想是零,这样堕落的。

 

在地狱里面业火焚烧结束了以后就解脱,解脱的时候变成饿鬼众生,变成这些鬼。

 

饿鬼好像是七分情和三分想,是吧?

 

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这些全部都是众生自己妄想的业招引的,如果我们悟了菩提的本性,妙明真心、圆满清澈就会出现,这个时候,所有的饿鬼界也是没有的,原本无有饿鬼界。

 

所以地狱也是我们的妄想而来的,十种习气和六根来的;然后饿鬼界也是与十种习气和六根有关系。这样的因缘而来的,本性当中是没有的。

 

接下来讲旁生。旁生也是众生的妄想而来的,这个意思。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

 

佛告诉阿难,其实饿鬼的业力清净了以后,情和想这两者已经成空了。

 

因为饿鬼的情和想到了旁生界的时候全部都已经没有了,已经灭了,烧完了。

 

到了饿鬼的时候,地狱的情和想都没有了。到了旁生的时候,饿鬼和地狱的情和想,想本来下去的时候几乎没有了,那时情也没有了。

 

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这个时候,在这个世间当中有本来欠债的众生,我们经常说的冤亲债主、冤家对头这些。

 

“怨对相值”,遇到了这样的冤亲债主,或者是以前欠他的——以前欠命债的,欠钱财等各种债,还没有还完的。

 

“身为畜生,酬其宿债”,身为畜牲来还以前的债。

 

一般动物,尤其是畜牲的话,好多都是给人类还债的身份而来的。

 

这些动物其实也分十个方面,下面讲十类,第一个叫做枭类。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刚才我们第一个鬼叫做怪鬼,是吧?以贪心习气为主的。有一个名字稍微有一点不同。我们前面讲的十种鬼里面的第一个怪鬼,它在饿鬼界业力消尽以后,生在世间当中变成了什么呢?大多数都成为枭类。

 

叫土枭,是吧?前面我们讲了一只不孝的鸟,他长大了以后把父母都吃掉的那个鸟。

 

所以说,地狱里面的众生变成了饿鬼,饿鬼里面的众生现在成了旁生,他们是比较同类的,习气也是一直这样延续上来,刚才的鬼因为贪欲的习气,这个枭的习气也是跟贪欲有关系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叫做咎征。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

 

第二种,因为淫习的那个魃鬼,它依靠风的业力,在饿鬼界消完了以后,生于世间动物界当中,大多数都变成了什么呢?咎征。

 

咎征的话,咎是恶的意思;征是相兆、征相。意思是说,一些恶的相兆出现时提前有一群动物,包括乌鸦、青蛙,最近不是甘肃出现了6.2级地震,前一天有成千上万的乌鸦密布天空,很多老人觉得可能马上要出现一些灾难,很多年轻人不懂,拿着手机天天在拍,觉得很稀奇,这个地方为什么突然来了这么多的乌鸦?这些实际上叫咎征。

 

不仅是乌鸦,还有各种众生,出现地震、海啸、火灾、水灾的时候,很多动物提前都有这种预感,包括有一些蚂蚁,他们也是这种种类的众生。

 

第三个是狐类。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刚才那个魅鬼,“畜魅之鬼”就是前面第二个鬼,应该是诈习形成的鬼,它死了以后生于世间当中,然后变成狐狸之类的。

 

狐狸不仅仅只是一种狐狸,它的种类是比较多的。

 

第四个是毒类。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刚才那个蛊鬼也是虫类,它的业力报完了以后,现在转生到世间当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毒类。

 

有毒的这些蝎啊,蜈蚣啊,蛇啊,凡是有毒的这些众生。

 

第五个是蛔类。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刚才那个衰败的、以嗔恨心习气而来的这种叫厉鬼,带来各种传染病,他衰败的业力消尽以后,生于世间当中就变成了蛔类。

 

蛔类的话,我们所谓的蛔虫。有些肠子里面有蛔虫,胃里面有,有些是特别特别长的,有各种说法。如果身体里面有这些虫类的话,身体的精华全部被它们吸收了,所以人吃得再好也是越来越瘦了。我们有时候说为什么人越来越瘦呢?因为肚子里面有这样的蛔虫,它的前世是饿鬼,再前世是地狱的众生,这些众生的习气都不是很好的,所以对你肯定不太好。只要你身体里面有蛔虫,它会吸收你的胃或者是肠等很多的精华。

 

第六个是食类,我们前面讲的那个饿鬼变成的。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受气之鬼”,指的是饿鬼,饿鬼的这种业力消完了以后,生于世间当中,大多数都成为什么呢?食类。

食类的话,我们人类吃的牛、羊、猪,就像其他宗教说的一样,是人类该吃的,把它说成菜一样,鱼、虾、蛇这些。

 

其实一个众生可能也有几个种类的业感,杂业。有食类,也有损害类的,可能有好几个种类。

 

这些食类动物,我们经常说:“牛羊是吃的,是上帝专门赐予我们人类的食物。”有这种说法。

 

接下来是第七个,服类。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绵幽之鬼”,就是前面讲的魇鬼,睡梦中出现的那个魇鬼。它幽暗的业力消完了以后,本来是傲慢的业,生于世间当中大多数成为服类。

 

服类,就是我们人类经常用的,比如说用于交通的牛、羊,马,它们经常为人类服务,还有役使的驴、骆驼、警犬,很多动物都是专门为人类服务的。

 

第八个是应类。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和精之鬼”是前面的那个魍魉鬼,它的业力消了以后,生于世间当中,大多数都变成了应类。

 

应类的话,它对时间关注的很好,像燕子、布谷鸟、大雁这些。好多都是春夏秋冬飞来飞去,它对时间分得很清楚。

 

第九个叫做休征。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

 

刚才的役使饿鬼,它见解的业力消完了以后,生在这个世间当中,叫做休征。

 

休征好像会给别人带来比较吉祥的预兆,像我们以前说的凤凰,比较美好,给别人不会带来灾难,我们以前说的喜鹊也是,今天听到喜鹊的声音,应该是很好的,有这种说法。

 

给别人带来吉祥和美好象征之类的旁生,包括孔雀,虽然孔雀吃的是毒药,但是它身体很美的。我们有一个鸟叫做动听鸟,听到它的声音也是很吉祥的。

 

还有一个叫做德翁鸟,德翁鸟是很吉祥的鸟,当时德巴堪布刚刚降生的时候,有很多德翁鸟当时叽叽叽在叫,他母亲就给他取名为德巴,以这个作为名字。可能是一种爱称,意思是当时听到的德翁鸟。

 

我家原来在德巴堪布降生的地方住了好几年,可能五六年都有吧,好多年,当时我都不知道,后来我出家完了以后才知道。我们在那个地方修了一个小佛塔,要去的话,骑摩托车,路比较陡。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些鸟、动物,也是吉祥的象征。

 

最后一个,我们前面讲的传送鬼,它的化身是什么呢?叫做循类。

 

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依人之鬼”,就是传送鬼,传送鬼的人身死了以后,业力报尽以后,它生于世间叫做循类。

 

“循”跟培训的训比较相同,随顺人类,被人类驯化,比如说马戏团的一些马也好,动物园的海豚也好,还有一些狗、马,通过人类训练以后,它们都比较温顺,变成这样的。

 

这些众生可以称之为什么呢?称为循类。

 

以上是十类旁生。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鸟类也好,动物也好,飞禽走兽这些的话,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它前世的恶业,这种恶业让它们在地狱里面感受、饿鬼里面感受,然后来到了旁生界。可能有些是直接堕到旁生的,这种也有,业力是不可思议的。但大多数的话,整个程序先是因为非常严重的恶业堕入到地狱里面,再上来到饿鬼界,再上去到旁生当中,这样的。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

 

佛告诉阿难,这些众生因为在饿鬼界的业力干枯了,“酬其宿债”,它有些余业,余下的业还没有报完,为了偿还这种业债,它就变成了旁生。

 

可以说是披毛戴角一直为人类做牛做马。其实大多数的旁生都有一定的余业。我们经常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愧对你,肯定是前世欠了你。”好多欠了的就变成旁生。

 

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

 

这些全部都是自己妄分别念的业力所感召来的。

 

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如果我们悟到了菩提,所有的旁生界、所有这些虚妄的因缘,在本性当中是根本没有的。

 

动物是哪里来的?归根结底也是我们妄想而来的。学了《楞严经》以后不但会说,而且我们也要会想。其实我们闻思修行主要是能改变自己的相续,如果没有改变自己的相续,说也没有用,听也没有用,只是种下一个善根而已。如果我们改变了相续,最好是改变你的见解,改变你的行为,改变你的思想的话,闻思修行的目的主要是这个,看你转变没有。像上等修行人的话,像氆氇染色一样,有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很重要的。否则的话,好像听了一百堂课,也是迷迷糊糊的;讲了一百堂课,也是迷迷糊糊的,你的相续一点都没有改变,你原来的一大堆邪见现在还是这样,原来一大堆的烦恼现在也是这样的话,闻思修行其实没有融入你心的相续,这个对每个人都是非常关键的。

 

以前的很多大德们都看你的相续改变了没有?以前是个坏人,如果你现在听到佛法以后变成好人的话,不管是修行还是听法都是有利的。如果你的相续没有改变,见解没有改变的话,那没有很大的意义,这个很重要。

 

佛陀告诉阿难: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

 

阿难前面问问题的时候不是提了这几个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堕入地狱当中?贪心的代表是宝莲香比丘尼,嗔恨的代表是琉璃王,愚痴的代表是善星比丘,他诽谤佛陀,本来他们代表地狱、饿鬼、旁生,但他们的恶业本来都是没有的,都是从自己的妄想所发出来的,不是从天降下来的,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也不是人为谁赐予的。

 

这一段话是很重要的。

 

我们整个所有的六道境相,其实都是各自的业力而显现。而且业力也是虚妄的,除此之外没有天降的,没有地出的,也没有谁人造的——有个造物主他给予的,他赐予的,他去创造的,没有的。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地点、时间、人物根本造不出来;如果是业力的话,众生的业力各种各样都可以形成。你看我们的业力不同,我们也是做好事,做坏事,做杂事,各种各样的事情。

 

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所以是自己妄想的习气和业力所感召来的,自己感受地狱、饿鬼、旁生这样的痛苦。在真实的菩提心当中,这上面所讲的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像浮云一般虚妄,只不过这些妄想慢慢慢慢凝结成真实的。

 

本来根本没有的,但是“妄想凝结”,我们山河大地也好,“万法唯心造”,但是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各种心气慢慢慢慢变成了各种众生、对境。

 

下面开始讲人类。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

 

佛告诉阿难,这些众生其实他要偿还他以前欠的那些债,如果在偿还的过程当中,偿还者多余的给他还了,比如说本来做十年的牛马,但它做了二十年,多了十年,那这样的众生成为人,会去讨要多还的这些债。

 

变成人的形象来索取。本来是做动物时还的,但是做动物时还多了,多的部分它要讨回来。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

 

如果对方有能力、有福德和有智慧的,这样的话,可以以人的形象来还清多的部分。

 

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如果对方没有能力,没有福报的话,就变成畜生,当牛当马来偿还这个债。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佛告诉阿难,你应该知道,如果我们用钱来还债,或者用自己的生命来还债的话,一旦还完了以后,那你们之间业力的这种冤冤相报从此以后就可以停止了。

 

我们有些世间人一直吵吵吵,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对方都已经还完了,然后就再也不吵了,没啥感觉了。这也是一段时间的,比如说有些离婚了以后还完了债,有些人虽然没有离婚,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有一天大家都想开了,也不用那么吵,不用那么痛苦。这个债要么是用钱来还,要么是用命来换,要么是用其他的,包括情这些来还,一旦还完了以后,好像你们之间特别严重的这种关系就停止了。

 

人世间当中,人类与动物之间也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也有好的一些业缘,也有不好的一些业缘。其实这些都是要还的。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还造业的话,那就没完没了:

 

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如果正在还债的过程当中杀了对方,本来这个牦牛是来还债的,但是它还没有还完的时候,你把牦牛杀了,牦牛就下一世来杀你——你把牦牛杀了,吃了他的肉,下一世它也杀你,吃你的肉,这样的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乃至微尘劫,你们互相都是吃、杀,一直像车轮一样,互为高下,没有停止,没有休息。一会儿变成了债主,一会儿变成了讨债的人,互相一直这样。

 

所以我们有时候造恶业的话,还是很可怕的,比如说你故意杀了别人,本来是你们之间比较轻的一个债,很快的时间当中会还完。但是如果两方面都弄的不好,最后杀了对方,或者被对方杀害了,这样的话一直就没办法停歇,一直这样,无有休息。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除奢摩他”,除了具有胜观的境界,有证悟的;或者有佛出世所化,很快的时间当中所有的业力都消了。因为当下依靠佛的加持力,也有一些开悟的。

 

除了这两个以外,一般业力这个东西它不可能停寝的。它不可能不害你,它生生世世一直追踪你,一直跟着你。

 

有些业缘真的是很可怕,为什么是这样呢?一直跟着你,一直是这样,这是一种业力的牵连。所以我们应该要注意取舍因果。

好,讲到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1] 传灯法师《楞严圆通疏》卷第八:“入无间狱应同前狱。”

[2] 详见《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大正藏No.0176。

[3] 圆瑛大师《楞严讲义》卷八:“《神异经》云:魃鬼长二三尺,其行如风,所现之处必大旱。盖以酷淫,则致阴阳不合,妖风能令云雨不成也。”

[4] 圆瑛大师《楞严讲义》卷八:“《灌顶》云:两广习妖术,令人成蛊胀者,即此鬼也。”

[5] 圆瑛大师《楞严讲义》卷八:“抱朴子曰:魍魉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善犯人,又好学人声,迷惑于人也。”

[6] 传灯大师《楞严圆通疏》卷八:“盖枉则以曲而措他人之直而枉使人从。故为鬼亦希意曲从于人。”

通理法师《指掌疏》卷八:“听役使以作祸福。故即名役使鬼。然世人但知以诈成己。不知反为人所使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