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我以真实之利

 

一切皆从因缘而生,我们学佛之人迈入佛门,依靠的也是一种因缘,只不过有些因缘我们几乎一眼就能把握,有些则显得扑朔迷离一些。比如崔国平的接触佛法、走入密宗,就很有些说不清的味道在里面。其实「说不清」也只是方便说法,如果追究前世、宿世,再复杂的因果也能呈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我倒是觉得大多数人对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缘却熟视无睹,比如就说喧闹非凡的城市吧:绝大多数人在城市的污浊欲海中,每天都为自己日益增盛的贪婪而不知疲倦、不惮烦恼地日夜奔波,他们好像永远也不明白自己的心性、自己生命的本来状态,他们似乎永远也参不透繁华背后的无常本质。对这些人,我们当然不可能依靠他们生起智慧,但面对他们,我想我们还是可以生起大悲心,悲哀他们的不懂佛法、悲哀他们的不懂以智慧去选择人生。

所以说崔国平是幸运的,依靠着不可思议的因缘,他得以走入佛门,并真实品尝到佛法带给他的利益。

 

 

 

 

 

我叫崔国平,是一名体育教师,毕业于吉林省四平师范学院体育系。如果不是佛法赋予了我些许智慧的话,恐怕我这一生也只能在跑跑跳跳、打打闹闹中虚度过去了。

 

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让我久久都难以忘怀,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有些似懂非懂地记住了一个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因果报应。」我的二舅并非一个学佛者,他曾经给我讲过:我二舅母的哥哥是个宰牛的,一生中连续杀了十七年的牛。有一天清晨,他突然自己吊死在绑牛用的木桩上。那木桩比他还矮,平常根本不会被一些轻生者当作吊死的横梁。而他却像他平常所杀的牛一样跪在地上,并最终自己勒死了自己。死前他无任何异常反应,村人全都说这是他十七年杀牛的现报。

 

可能是受从小就对因果感兴趣的驱使,上大学期间,我就主动接近了佛教。记得当时,有一个早我皈依佛门的师兄郑重地递给我一本《金刚经》,并说道:「如果能完全理解并实证,你就可以成佛了。」我对佛教尽管不太了解,但却有一种天然的好感。不过我想这本《金刚经》恐怕也没他说的那么神吧,就这么在半恭敬、半不经意间接过法本,顿时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与畅快便从心间升起,而且整个身体似乎都在颤动。最不可思议的是,两眼禁不住竟要往外喷涌泪水。我从没有过如此强烈的觉受,整个人都傻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等夜深人静之时,读至「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一股慈悲之情绪便由心间涌起,瞬间就遍布全身,最后我再也控制不住没来由的眼泪,干脆就任它纵横流淌吧。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到身心是如此的通畅,感觉是十分的清凉。好奇心让我翻出一个小镜子,想仔细端详一下自己的神情,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泪流满面」的含义。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怎么刹那间就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一般。但当时的感觉就是那样,好像突然之间明白了自己不是爹妈亲生的,是另一位母亲生育的,就是那么一种又委屈又难过又高兴的复杂心情,尽管我自己根本就说不清《金刚经》到底给了我什么。

 

从此就想深入佛门,从此就想认真思考、反省一下自己的生存目的。

 

接下来又看了《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经云:「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深义,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皆无虚妄。世尊,此日月轮可使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终无有异。」捧读这段经文,内心深处的感触与读《金刚经》时无异,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我真想对全天下的众生都说:「你们生活得这么苦,为什么不信诸佛所说呢?他们要骗去你们的什么宝贝呢?你们又有什么可值得骗的呢?」

 

反正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佛教,我是下决心要用全部的生命去证取她了。

 

第三次的强烈震撼,来自于看法王仁波切和堪布上师相片时的观感。有一天偶过一家佛学书店,看到里面有《密宗断惑论》、《澄清宝珠论》两个法本。以前从未接触过密宗,但当时也是受了一种莫名的召唤,我进入书店并翻看起了这两本书。首先看到的就是法王和堪布的相片,「咦!怎么这么熟悉而亲切呢?这不就是您二位吗?」其实我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您二位」到底是谁,只是不自觉地就脱口而出「您二位」。他们的大慈大悲与甚深智慧完全就刻写在他们的脸上,而书中的金刚语只要看了几句,就吸引着你由不得要把全书看完。这两本书更加坚定了我对佛法,特别是对密宗的信心,从此,我就把到色达喇荣佛学院去听闻正法当成了最大的一个人生目标。

 

而这个目标在今年年初时,终于实现了。

 

来到学院,听到法王说:「我唯一的贪求就是贪求你们摆脱烦恼、痛苦,得到解脱。此外,我别无任何贪求。」听到这里,凝视着经堂外的青山白云,我这次是痛哭失声了。合掌当胸,我默默发愿道:愿生生世世都能跟着法王,永远在他座下听闻佛法,直至成佛!

 

如果要问佛法带给我的切身利益,那便是我渐渐在教理的指导下开始调伏起自己的内心来了。控制着自己随境而转的心态,遇到任何情况都提醒自己要保持平和,将忍辱当成最高的般若波罗蜜来行持。在以上总原则的指导下,我一般将这个过程分解为四个步骤:一、以般若空性而破;二、以因果律而治;三、以深信教言、教理而控;四、以大圆满而住。

 

以般若空性而破时,我总是牢记《金刚经》中的话:「忍辱波罗蜜,佛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那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的「忍」这种行为,因无能忍之「我」,亦无施辱之「人」,三轮体空,假名安立而已。就像达摩祖师所说:「法、法、法,本无法,法乃自性;空、空、空,不落空,空乃为真。」一切都是大空离戏。

 

以因果律而对治时,我就想,如我被污损,此果必有因。而且还应感到庆幸,因《金刚经》中说:「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不能以前二者之理调伏,那就必须做到「深信」、「坚信」,相信佛菩萨的教言、教理真实不虚,努力培养自己的顽强毅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力争忍而不嗔。

 

而最高境界则为安住在大圆满的本性当中,如如不动。

 

在日常行持中,应首先以大圆满而「住」,不能则以般若空性而「破」。还不行则以因果而「治」,再不行便以信念力「控」。如果我还是没法调伏自己的心态,便使劲忏悔,多祈祷三宝、忏罪积福。不光是对付嗔心如是行持,对于其他的烦恼也如此调伏。这样的修行,对我来说,就是将上师的教言、佛陀的经论,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力争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真实地向世人,也向自己展示佛法对于人心的巨大改造力量。别的不敢说,至少现在,我能做到相似地不为外物所转、不为凡情所累,这一切当然让我对佛法生起更大的信心。《楞严经》中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而现代人也把心理与身体的双重健康当成了健全生命不可缺少的指标。但在面对诸如易怒、自卑、偏激、烦躁、狂傲、自私、阴险、歹毒等等心理阴暗面时,不知现代人有没有考虑过,佛法就是专门用来对治「贪、嗔、痴、慢、疑」的?

 

佛法已惠我以真实之利,而且我坚信,她还将惠我以生生世世之利。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既然佛法能独树一帜于世间所有理论及实践之林,那么「择其善者而从之」,为何不可以成为我们也向佛法靠拢的一个理由呢?

 

尝试着去接近一下她,也许你从此以后也会以一种惊喜而感恩的心情,迫切渴望着能把这种美好而洒脱、自由而从容、慈善而智慧的经历与别人共享。

 

 

崔国平在学院过的基本上是一种苦行生活。如果说他进入佛门还带有某些「偶然」因素的话,登堂入室后的行为则纯属他个人的理性选择了。假如佛法只是幻术师幻化出来的魔术,那她绝不可能把一个人搞得如此长时间地「颠倒错乱」。

因此,佛法一定有无法言喻的巨大魅力,一定有她吸引每一个求真、求善之心的究竟所在,一定有她带给每一个深入她的人的那种改造,乃至再塑身心的力量。

而愿不愿从佛法当中去接受真实之利,则在每一个或智慧、或愚痴之人的选择了。

 

 

天涯咫尺

 

今天中午,我和慈诚罗珠堪布到色达县办事。办完事后出来,刚好碰到中小学生放学回家,本来就不宽敞的路面顿时显得拥挤起来。叽叽喳喳的欢笑声、五颜六色的服装,在我们的耳旁喧闹着,在我们的眼前晃动着。我和慈诚罗珠相视一笑,这场面对我们来说既亲切又遥远,毕竟我们都曾经历过学生时代。

一队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行列此时闯入了我们的视线。

「你上小学时戴过红领巾吗?」我对我这位好朋友的儿时生活忽然有了兴趣。

「我上学的地方很偏僻,那阵子我连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

「我可是戴过。当时戴上红领巾后,睡觉都不愿扯下来。自己骄傲得不得了,觉得我这也行那也行,学习、行为都很好。现在想来真有些好笑。」

 

 

 

 

 

看着「红领巾」们渐渐远去,我们又聊起了现在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与体制,特别是有关佛教的教育。我俩上学期间,似乎从未听受过正式的佛教教育课。若有,也是教材中零星散落的对佛法那种简单、粗暴的批判。现在的中小学课程里想必也没有对佛教的正面介绍,更谈不上弘扬了。

 

其实我们都觉得,即就是把佛教仅仅当成一种传统文化来传授给学生,也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至少,佛教会教育小孩子都能有一颗慈悲心。没有慈悲、缺乏爱心的孩子,你就是把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灌输给他,也只不过是组装了一台无生命的电脑机器而已。搞不好,这台机器还要出偏差、干坏事。看着刚刚远去的孩子们的背景,想着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关于少儿犯罪乃至杀母弑父的报导,我们的心就渐渐沉重起来。

 

慈诚罗珠又向我提到,如果把佛法的智慧与慈悲引入中小学乃至大学的常规教育体系,应该是于世道人心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弊。就像现在的美国、韩国等一些东西方国家的部分地区,都已在学校中开设了佛教课程,听说效果非常不错。

 

的确如此,就我了解的情况看,在西方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许多学校及社会团体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佛教教育,学生、家庭、社区都普遍认为,此举能从根本上改良社会风气。

 

谈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前些天,有位在韩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权哲千里迢迢来到学院的事。他一方面在学院闻思,一方面断断续续地给我介绍了韩国一些学校开展佛教课教育的情况。特别是据他讲,韩国的佛教网站非常发达,这样即就是地处边远地区,只要有台电脑,在家也一样可以闻思佛法。同时他还向我叙述了他的学佛因缘,这几天来我一直都在回味他的话。

 

我叫权哲,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我是在那里出生并长大的,一直到考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止,从未跑到过外面的世界去探探风景。小时候的我,大半时间是在乡下姥姥家里度过的,简单的生活和无法无天的自由,是我对那段时光最深刻的印象。

 

这种印象在我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变得更加强烈起来,因中小学十二年再加大学四年,这十六年的压抑使我对自由的向往变得不可遏制。这种痛苦在我进入韩国罗州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后方得以缓解,在那儿,我可以拥有相对自由的个人空间。

 

回想这十六年来的学校生活,我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在小学,我明白了只有听班主任的话、好好表现才能当上班干部。于是我就拼命表现,并终于当上了班长,而且这一当就是十二年。十二年中,我充分领略了夹在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两难处境,小小的我似乎也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格分裂」。

 

上大学后,看着那些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们,认真地拿着几十年前他们的老师讲授给他们的讲义,再一个字不漏地传给我们,我就想:要这样的知识于人生、于世界、于每一分每一秒都跳动着的年青的心,到底有什么助益呢?

 

从他们那里得不到,我就自己去看。在那个喜爱思考人生价值和宇宙奥秘的年纪,我阅读了很多如《飞碟探索》、《奥秘》等类的科普杂志与书籍。本想从中获得一个清晰的对生命、对社会、对时空的头绪,哪知越看越糊涂。而且不光我糊涂,我发现科学家获得的关于宇宙、人类的知识越多,他们遇到的疑难之处也就越多。他们一个个自我构造出来的理论框架,往往在现实面前漏洞百出。而大多数的人们却偏偏非常迷信这种种的科学与理论。

 

我本来就有逆反心理,既然科学解答不了我的疑问,那我就转向历来都被科学斥为迷信的佛学,没想到这一转向却影响了我的一生。从看《觉海慈航》这本小册子开始,到听学院的堪布讲《入中论》的磁带,我一步步开始了学佛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电脑和国际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说大大加快了我的学佛进程。首先,通过互联网可以查询到许多佛教网站,比如菩提树、中文佛法作品选录、南无阿弥陀佛、佛教导航等等等等。还有其他大量的专题网站,比如关于学院的网站,我就是在这个网站上拜读了《佛教科学论》和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这两部著作。刚一翻阅,就深深地被它们的内容所吸引,在几天之内就把它们一口气读完了。这种状况在我上学期间是根本无法想像的,读教科书时,我绝对没有这样的兴趣。

 

在韩国的网站上,我还阅读了《三主要道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的深刻见解为我未来接触宁玛巴的究竟见解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使我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轻松地查询佛学中的法相名词,利用网上的佛学搜索引擎下载各种版本的佛学大辞典,可以让你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查到所需的佛学词汇的各种注解。更方便的是,下载这些佛学书籍和资料,除了支付网络使用费外,不再需要其他任何费用。也就是说,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花上两元钱,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并安装一本厚厚的佛学大辞典,而且版本还非常齐全。如果你到书店里去买这些书的话,那价格一定会让你咋舌。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互联网的论坛功能,可以使每一位登陆论坛的人发表对某些问题的个人观点,还可以进行信息发布、焦点讨论和疑难问答。利用互联网的在线即时聊天功能,更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同一软件及其平台上同时进行广泛交流。可以说网络上的交流已经跨越了时空和国界,可以使天涯若比邻了。一个佛教的初学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获得有缘善知识们的指点,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通过网络我结识了许多网上善知识。

 

当然,这次到了佛学院以后,一对比我才了解到,我以往所认定的那些善知识们,许多宣说的都是一些邪知邪见,至多不过是关于正法的一鳞半爪。记得刚来没多久就听堪布说:如果是真正的善知识当然是件好事,不过仅仅凭借网上的文字往来,恐怕很难断定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特别是很难断定他的证悟程度。而对密宗来说,认准上师是一个人修行的最大保障,一心一意依止一位具德上师,才能保证一位密乘行人修有所成。一旦错认上师,则生生世世追悔莫及。堪布还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在网上一方面可尽情浏览佛教风光,一方面一定要慎加鉴别,不可盲目听从。

 

现在我非常清晰地认清了一个事实,即网络也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网上,我经常会看到一些不如法的现象:比如不加保留地大量发布忿怒本尊的像,甚至不知从哪里搜罗来的男女双运法也堂而皇之地登陆公共网站,使许多人对密宗生起邪见,真是罪莫大焉!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在网上胡乱发布消息,或利用网站进行反动政治宣传,这些都玷污了佛教网站的纯洁性。想当初,在一方面受惠于互联网的佛教网站,一方面,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网上信息又不知何去何从时,为了正本清源,为了找到真正的根本上师,为了能在闻思之外实地实修,我才从罗州大学休学一年,专程赶到学院来聆听上师教诲的。

 

自从开始了在韩国的留学生活之后,我几乎天天上网。实话实说、平心而论,尽管网络还存在许多缺欠,但毕竟利大于弊。通过互联网的方便条件,我接受了佛法的甘露滋润,因此我也想借助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从佛法中受益。这次从学院回去后,我就准备把在这里的听法笔记整理出来在网上发布,并准备把这里的一批法本向网友们介绍。不来不知道,来到学院才知道,这里才是正法的所在地,这里才真正是宁玛巴的中心,这里的法王如意宝才真正是三界众生的唯一怙主。认真听了几位堪布传讲的《入中论》、《金刚经》、《大圆满前行》,特别是法王讲授的《上师心滴》后,才发觉网上对学院的介绍远非真实、全面;才发觉以前认识的一些所谓的网上「善知识」与学院的高僧大德一对照,不论人格还是佛法的修证层次,其差距都不可同日而语。我一方面为自己庆幸,一方面又为更多渴求解脱、渴求佛法甘露妙药的众生感到悲哀。也许是因缘还不具备吧,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像我这样来一番实地取经。而如果真的受「邪知识」的误导,正法没学到,反倒步入歧途,那岂不是令人难过、痛惜?本来末法时代就正邪难辨。我真的是为很多网友在这儿郑重祈求你们:赶快由学院的高僧大德们组建一个学院自己的正规网站,把学院的情况,特别是学院所传讲的清净正法以最快的速度向世人公布。要是几位堪布、大成就者能亲自回答佛友们学法过程中的一些疑问,那简直就是所有学佛者的大幸了。我觉得真是很奇怪,这里有电脑,有电话,你们为什么不上网啊?有那么多的私人网站,有那么多胡说八道的网站,有那么多的愚痴和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天天叫嚣、蛊惑,这些都被允许,而你们作为正法的代言人,为什么却始终保持沉默呢?我要是没有看到韩国网站对你们的介绍,压根儿就不会知道学院的存在。难道学院的高僧大德真的忙到没有一丝空闲去关注网络吗?能不能慈悲为怀,挤出时间搞一个「学院在线」呢?……

 

 

 

记得当时权哲眼巴巴地望着我,但因种种原因,我却没有马上回答他这个问题。

是的,这里的一切硬件条件都具足,但软件呢?

地藏菩萨曾发过一个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实这也是我们这里每一位行者的共同心愿。别说建网站了,对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来说,以生命来救度众生都是份内的事。但往往越是善良的愿望,反而越要引起人们的误解、怀疑。我们的境遇也同样。

放眼望去,草青了,花开了,大自然一片生机。

什么时候,佛法也能像这遍地盛开的鲜花一样,绽放在每一个众生的心田呢?

希望今夜不要有暴风雪。

……

 

 

幸福人生

 

在2000年的喇荣草原上,学院举行了盛大的金刚娱乐法会,当时的四众弟子们表演了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我和那时在场的许多观众都记得女众表演的两个很出众的歌舞:《走进西藏》和《打青稞》。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的人群当中,有一个女居士格外引人注目。她穿着独一无二的康巴地区藏族姑娘的服装,白色长袖被她舞得似玉带当风,水獭镶边的氆氇也非常引人眼目。再加上身材又高又苗条,惹得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窃窃私语。这个姑娘是谁呀?

这个跳舞跳得让许多人生起欢喜心的姑娘就是现居比利时的彭滢女士。她不但舞跳得好,歌也唱得不错。我想她的学佛经历恐怕很多人也想知道吧!那就还是让她自己给大家「展示」一下,在人生的舞台上她的幸福履历吧。

 

 

 

我是益西措杰(彭滢),今年二十八岁,现住比利时。原来在国内时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后来在武汉市一家大房地产公司上班,工作条件挺优越的。来到国外是1997年的元月,当时远嫁欧洲的我并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为了赶时髦,所以在披上洁白的婚纱时,我选择了教堂。

 

我并没有很多爱好,虽然有时去俱乐部骑骑马、打打高尔夫球,再跳跳国外流行的有氧健身舞等,但那些其实都是附庸风雅罢了,我真正的爱好是看书。我爱看各种各样的书,不仅是烹饪书、美容服装杂志、建筑装饰书刊,甚至连枯燥的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的书籍我也要看。记得高中时读了一本蔡志忠画的漫画《六祖坛经》,看得很过瘾,于是就又按书中的地址索要了一本《不二法门》。《六祖坛经》是关于禅宗的,也是我看的第一本佛教方面的书,而且讲的是空性。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面看来,好像很容易懂,但实际上又很难完全明白。所以到国外时,我特地带了一本《释迦牟尼佛传》,打算有空时看一看佛教里到底讲的是什么。结果,这不经意的一看,让我从此就把全部身心投注在佛陀从爱心中升华出来的智慧里了。我被佛陀的觉悟和慈悲所震撼,这是一种全新的境界:宠辱皆忘、名利如尘、去留无意、平等博爱。于是从内心深处,我感到自己以前所习惯的生活竟是那么空虚肤浅,没有任何实质内涵。从此,我对佛教产生了兴趣,总想找更多的机会去认识佛教、了解佛教。1998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专门到成都皈依了法王如意宝,正式成为一名佛教徒。迄今为止,我认为我此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便是真正成为了一名三宝弟子,而且有幸值遇了无比殊胜的大恩上师。

 

谈起我学佛的动机,那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而有意义。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未充分利用,则稍纵即逝,正所谓「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吾身必死亡,一切终归无。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过分希求外在的事物呢?这一切毕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呀。内心的平静、安详才是真正的幸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方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在上师三宝的慈悲引导下,我现在的生活较以前更加积极有序,我的内心也更富于同情心,并且能比较透彻、冷静地应事接物。

 

不但是我,每一位对佛法生起信心的朋友都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大家共同的一点变化就是:越来越善良而且富有智慧。我的朋友中,有一位比利时老太太,她在读了一位堪布仁波切的《放生功德甘露妙雨》(荷兰语)后,深受启发,从此以后再不杀生了,包括苍蝇、蟑螂等。她说,佛教很了不起,教会了她平等地尊重每一位生命。人们并没有理由强行剥夺其它众生的生活权利,尽管这种生命形态在人的眼中也许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但在大自然的广阔胸襟中,没有哪一类生命是多余的,没有哪一类生命不应该占有它的一席之地。

 

现在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佛教的观点。我觉得这种趋势肯定有其必然性。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开放,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芜。丰裕的生活条件并未使人们得到真正的幸福,反而,从人们茫然呆滞的目光里,尽可以看出他们痛苦不安的心灵。当我们放下成见,敞开胸怀,虚心地向先哲们求教时,我们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无知与浮躁。我深信,佛法所启示的人生真理,必定会吸引每一位思想开放、爱思索、有智慧的人。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位在美国微软计算机公司工作的朋友,敖红英。她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她和许多人一样,坚定地认为,幸福的生活那是要靠丰厚的物质基础来堆砌的。为此她一直玩命地努力学习,一心想出国深造,将来好出人头地。后来终于美梦成真,短短的几年中,她不仅在国外读上了研究生,还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甚至连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在美国工作也实现了。但在她寄给我的信中,她却一次次向我提及,所有这些事业家庭上的成功感、幸福感,没有一样能够让她在短暂的欢娱过后,踏实地认定自己已把握住了终生的安宁与从容。原先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又转为唯恐以后失去的担心;生活中更诱人的机会又逼使她再度马不停蹄地驱驰不已;而工作中与人相处时产生的矛盾,则一如从前般地困扰她的心;烦恼丝毫没有减少,痛苦以别的方式再度降临……她反覆向我表白,难道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到死吗?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吗?我没有更多的宽慰她的话,我只给她寄过去一本《心经》。我相信,观自在菩萨因照见五蕴皆空而度一切苦厄的境界,明眼人是不会错过的。红英把《心经》整整翻看了一年,最后她来信告诉我:「我下定决心了,一定要成一名佛教徒!真正净化自己的心,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才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幸福的真谛。」

 

我和所有信佛的朋友们都希望,这幸福的真谛能被更多的人们分享。

 

 

 

彭滢的幸福人生舞台剧到此暂时歇场,相信未来的她,一定会把这辉煌人生演绎至人生的落幕。她虽然现居经济非常富庶的欧洲国家,但我相信她的根、她的心都在学院,否则她也不会一次次千里迢迢跑来学院了。在学院求法期间,她给人的印象也是整天呆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心思维佛法正理,从不惹是生非、东闲西逛。她有一次曾非常感慨地告诉我,这一生她最想希求的便是佛法甘露了。不仅如此,她还想把自己的爱心、慈悲以最大的可能供养给众生。其实她不仅这样想了,更这样做了——几年来,她经常向新龙、道孚等地的医疗机构捐助医疗器械及药品。

从彭滢身上,我想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能感受到在她的行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佛法光辉——智慧与慈悲。

 

学佛之路

 

不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单是那些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就已令很多人为之神往,希望着有朝一日能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然而,作为一名毕业于北京北方交大的大学生,圆珠却最终离开了这座让许多人留恋不已的城市,来到了远离喧闹、繁华的雪域去净心求法,这种选择可能会让许多人困惑不解。

那就看一看她的学佛之路,听一听她的学佛因缘吧!这也许会使你对生命的意义产生另外一种想法,对她的选择因而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我毕业于北京北方交通大学,毕业时获工程学士学位。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我开始信仰并研究佛学。周围的同学对我学佛的举动甚为不解,尤其是看到我到寺院顶礼佛像、参与放生时,有的竟甚而怀疑起我是否精神有问题。还有的则开始杞人忧天起来:这人以后可怎么活呀?每当放假回家,在家里我也是喜欢静坐念佛,并为家人宣讲因果道理。家里奶奶、父母也认为我在搞迷信,不现实,是不是头脑太简单了?面对亲人的反对与指责,我并没有动摇对佛法的信心,相反,一有时间我便涉猎有关佛教的杂志与佛经,以加深对佛理的进一步认识。就这样,我一直边生活边学佛,直至最终来到喇荣圣地并成了一名出家弟子。

 

对于人们的种种疑惑及看法,我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我是如何走上学佛之路,又是什么原因使我义无反顾、信心坚定呢?

 

回想起来,那最初的学佛缘起应该追溯至1996年。那时,我平日里学习勤奋,从不懈怠。由于学的是机械专业,面对陌生的《机械原理》、《机械制图》,我总是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钻研,有时一张零号的大图纸要连续画几天才能画完。

 

平时我就特别喜欢钻研,并因此而参加了学校和北京市举办的多次数学和物理竞赛;另外我也曾在学校举办的绿色军营演讲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不过这些如梦如幻的往事,大多我都已淡忘了。

 

没有晚自习的时候,我就到校图书馆四楼的阅览室去读报刊杂志。有两种杂志我最喜欢看,一个是《名人传记》,一个是《气功与科学》。虽然从未曾练过气功,但我对那些神秘的事情和养生之道却甚感兴趣。一次,看到《佛教文化》一书中有一则简讯:当代一位著名生命科学家将在北京云岗举行生命科学讲座,我便马上跑去了。在他滔滔不绝的讲话中有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他说:你们听了这堂讲座后,也许就会特别喜欢读佛经。而后他就发给大家每人一本书,书中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解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读佛经。满怀着喜悦、好奇,我开始看《心经》的解释。其中说:「房子有成、住、坏、空,而人的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所以身体不是真正的『我』,它就像一座房子一样,本性是无常空性的。」我反覆琢磨,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既然此身没有什么值得执着的,那么身外之物就更没有什么值得执着的了,所以没有必要为此身再造作恶业。从此以后我在待人处世方面便不再像以前那么执着,对饮食、着装、财产、名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不再有非理的过高要求。这些改变让我开始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幸福和安宁。一位大德说过:「知足是最大的财富。」而知足只有在明了佛法中最基本的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之后才能真正做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门口买到一本《净土五经》,随后我就非常恭敬、认真地阅读起来。当时,虽没有多少佛法基础,可是看到佛经中说的诸如对人莫造恶业;莫要杀生;莫欺诈经商;不要对父母不孝;要尊敬师长;死时独去独往,唯有善恶业如影随形,其他富贵、权势、亲人等无有任何助益等等教言,我却深有感触。后来又阅读了郑孝时居士在五台山编写的《释迦牟尼佛传记》,顿感整个身心都受到了洗涤。看到佛陀如何舍弃荣华富贵、如何苦行、如何谆谆教诫开示弟子,自己经常都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从此我才算是理解了印度前总理甘地所说的话:「释迦牟尼佛的巨大贡献,他的出家学道和毫无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印度教也会永远感激这位伟大的老师。」

 

记得佛说过:「人身难得,心即是佛,心能作天堂,心能下地狱,心能成饿鬼,心能作修罗。心善则一切善,心恶则一切恶。」这些深入人心的话语,更使我认识到佛陀的伟大。我想:我要听佛的话,好好修自己这颗心。

 

1997年春天,我从《英语周末》上看到一篇介绍北京千年古寺法源寺的文章,并且还附有彩色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出家人正在寮房门口静坐,他身穿蓝色海青,双手结印,身体端直。这张照片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于是,在一个休息日我便和同学一起朝拜了这座寺院。临走时,我们遇到了一位老师父坐在千佛殿门旁的长椅上,他见到我们后,示意我们坐下,然后开示说:「学佛好啊!皈依三宝,不堕恶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好好做佛弟子吧!」老人手捻念珠,嘴里不停地念着阿弥陀佛,不快不慢,满脸红晕,眉毛垂至眼角,我和同学从心里都很喜欢他。4月份,我和同学又第二次去了法源寺,当时正好赶上受三皈五戒。我问身旁的居士:「皈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皈依的善人与皈依的恶人有何区别呢?」她说:「皈依就是一心一意地依止、依靠。世间的天龙鬼神以及亲友都不能救度你跳出六道轮回,只有佛陀已超出三界才有这个能力,『天上天下无如佛』啊!不皈依的人虽然行善,然福报享尽后,终要堕于恶趣之中,解脱遥遥无期;皈依的人万一作恶,当然要受恶报,但恶业受尽后,他还会投生善趣,因其往昔皈依的善根种子能使他速遇佛法,从而得到究竟解脱。」

 

我一边思考着居士的话,一边心想,我到底要不要皈依呢?我的同学也陷入了犹豫之中。大殿的门此时已经开启了,求皈依的善男信女们开始陆续进入殿中。我发现人群中有与我同龄的,还有小孩子,而且又大都长得慈眉善目,于是我便也拉着同学进入了大雄宝殿……从此我们便也正式成为了佛弟子。只不过后来,我的这位同学一心专注于世间八法的追求,根本不再研究佛学了,因而她的烦恼丝毫都未能减少。

 

再后来,我便知道了法王如意宝的名字,那得益于一本介绍圣地喇荣的书。书中写道:「凡对上师如意宝有信心,见到照片、听到上师的声音,与上师如意宝结缘的所有众生都必将往生极乐世界。」当时因我迫切地想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每天晚上都要观看上师如意宝的照片并祈祷能早日见到上师。又因为知道了喇荣圣地有讲经说法,并能闻思修行,而且圣者云集,所以我也非常向往能到这里来。结果正像人们所称叹的那样,上师如意宝不愧是圣妙吉祥文殊菩萨的化身,他与佛陀无二无别,了知每个众生的心愿。果不其然,毕业后不久,我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顺利地来到喇荣并成为了一名出家人。

 

从离开校园到来学院之间的这一段日子里,我留在了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当时许多人都为我能留京而羡慕不已。但我呆在公司的时间越长,心里反而越难受、不安。我真的无法忍受在公司里你必须承受的溜须拍马、尔虞我诈的这些行为。我看不惯虚伪狡诈,更不忍黑心骗人。但在公司里,作为一个职员,你能干的只有这些。我的厌离心也就是在此时才开始真正无伪地生起来。而家人的庸庸碌碌的生活方式更增上了我对这个世俗的厌恶。记得父母曾给我买过上千元的华丽服装,二姑还在电话里说:「趁现在年轻,还不好好享受享受、打扮打扮?人死如灯灭,再不玩玩就晚了……」我很难跟他们解释,但我由此知道了我必须去喇荣,而且越快越好。因为在那个没有一间寺庙、没有一点正法的家乡,我如果回去的话,父母家人一定会将我这刚刚萌发的一点善根,连拉带拽再次拖入生死河中。

 

对我而言,前面的故事已告一段落,在未来的修行之路上,我将牢牢记住《二规教言论》中的两句话:「虽此大地满恶人,然当自持高尚行。」我也愿以此教言与所有有缘者共勉!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把豪华别墅、宝马奔驰当作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他们对名利地位趋之若鹜,对声色犬马津津乐道。可他们并不明白,这一切对人的灵魂塑造、心理健康有着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我个人坚定地认为,圆珠的选择才是真正明智的。

再来看看我们藏地的孩子,他们一般都秉性善良、心地纯朴,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未过多受到所谓现代社会那种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浊世生活的影响。而这种所谓现代文明指引下的现代生活方式,在大都市中,却正以影视等媒体为先导,在畸形膨胀的经济浪潮裹挟下,铺天盖地地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到这,为藏地的未来,我也不免忧心忡忡起来。

任何一个品行端正的人都会感觉到,在那些浓妆艳抹掩盖下的往往都是一张张苍白的面孔;奇装异服里包裹着的常常是一颗颗干瘪的灵魂。美好的青春年华怎能在歌舞厅、酒吧、网吧里被寻欢作乐、百无聊赖打发掉?年轻人,应该反省反省了,沉溺于物欲的生活,对你的精神发展到底有多大助益?

青春易逝,切莫让年华付水流啊!

 

 

在求真的旅途上

 

提起妙文,佛学院的汉僧都比较熟悉,他性格很稳重,人品也非常好,办事能力也较强。在汉僧显密经堂从最初十多人发展到一百多人的过程中,他曾担任过理事与管家,竭心尽力辅助管理汉僧事务与经堂的建设等事项。在近十年的长住期间,他也曾热心帮助过许多入藏求法的汉人。

我与他有较长时间的交往,因而非常了解他的人格与智慧。记得1994年我到沈阳时,他母亲曾流着泪对我说,希望儿子能在上师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合格的僧人。如今,他已成为一名真正实修的出家人。不仅如此,他的许多学生也通过他的教化与引导而来到学院闻思修行。我听他的学生讲:「在大学里,我们对佛陀的教法能够有所认识,完全是妙文师的教诲所致。」现在,他的学生当中的一些已皈依佛门,有的还对佛法生起了稳固的见解。更有一些受他点化而出家的学生,因品学兼优已被评为堪布。

他是怎样由一名高等学府的物理教师转变为一名志求解脱的出家人呢?且听听他自己讲述的一些经历吧……

 

 

 

 

我的俗名叫关德成,1960年生人,家住美丽的渤海之滨,父母都是当地的小学教师。记得青少年时代,我对科学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那种因缘则来自于十六岁时的一次经历。当时家中新添置了一台收音机,对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的原理,我一直迷惑不解。这个木头匣子里怎么藏得下一个人?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还是想不出个道道来,于是只好问哥哥:想知道收音机的道理,该看什么书?哥哥告诉我,应从物理学开始学起。

 

那时正赶上文革后期,班里的同学整天忙着胡闹,我恰恰利用起这段空闲,沉入了对物理学的研究。没有老师授课,也没有学生听课,混乱的年代却成了我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一天,我突然想到电场与磁场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于是欣喜若狂,自以为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关氏定律」。后来在高中物理课本中看到,这是法拉第早已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但当时的我依然对自己信心十足,自认为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

 

上了大连工学院后,尽管读的是化学工程系,但对物理的兴趣丝毫也未减弱。那时我最喜欢读《爱因斯坦文集》,他说: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也正是这种对自由思想的推崇,使他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大厦。他在物理概念上的最大突破就是证明了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不变,而是相对的存在。

 

爱因斯坦对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作为一个物理学家,追求真理,揭示一切事物的道理,是他生活的最终目的,他活着就是为了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也把追求真理当作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为此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如今的我虽然已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不再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但年轻时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从未改变过。

 

说也奇怪,那时的我并不信佛。只是在1982年毕业被分配至抚顺石油学院任教后,由于不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工作没几年就得了一场重病。在养病期间的无聊日子里,一天,我偶尔看到一篇有关在巴黎举办的古印度瑜珈术表演的报导,并配有一张一位瑜珈师飞行空中的照片。这太稀奇了!这可能吗?难道万有引力对这位瑜珈师不起作用了吗?这张照片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世界,如果它是真实的话,那我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决心为之献身的物理学大厦就彻底坍塌了。因为现代粒子物理学中的几种场中,最微细的万有引力场对这位瑜珈士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而这正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石。如此,物体的重量也就不存在,重量不存在,质量也就不存在。缺少了质量这样一个基本的物理量,整个物理学就无法建立。同样,如果万有引力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成了多余的了。

 

也正是因为这幅「升空飞行」的照片,我开始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同事看了之后都轻率地摇头说,这是骗人的。我不想轻易地相信一种现象的真实性,但同样也不愿轻易地否定一种现象的可靠性。拿出自己的眼光,认真去看吧!只要为了求真,什么样的理论、实验我都不想放弃。

 

就这样,我开始接触起佛教和道教的典籍。一日观看《米拉日巴传》,其中说道:尊者米拉日巴在山洞中苦行,一日生起暖乐,风入中脉,顿证无生空性,智慧现起,身体升空飞行,当时他的叔叔正在耕田……而佛教经典中,这样的记载还很多。因此我对佛教的兴趣日渐浓厚起来。而越研究道教教义,就越发觉得它不符合我的根性。即就是一个高明的道士可以在山洞中活一万年,风餐露宿,但一万年零一天到来时,他还是抵挡不住生死的轮回。他可以尽量拖延果的成熟,但他无法改变因果法则,更不可能超越因果,因为他不能认识到因果的究竟空性!瓜熟蒂落的那一天,他依然要受报。

 

越研究佛法,对她的信心也就越大。特别是读了《入中论》一书后,再反覆对比整个物理学与佛法二者价值的高低,最后得出结论,物理学只是揭示了相对真理!你若以为物理学对大千世界的来龙去脉已做了最究竟的解释,那你自己最终一定会失望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里有A、B、C三个普通人,科学可以马上界定出他们之间最简单的一种逻辑关系:A+B+C=3(人)。但佛法不是这样考虑问题的,她最究竟最彻底的地方就在于,她首先要看A、B、C这三个人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他们在胜义谛中缺乏真实存在的理由,只是世俗中的一种虚幻显现而已,那么空上安空,头上加头,再研究A、B、C这三个人的逻辑关系又有何实义?

 

你一定会说,他们怎么可能不存在呢?眼见其色,耳闻其声,身触其体,再经过大脑思维分析,就可知道其人之大概状况了。对此我不想作更多阐述,只希望人们能亲自打开一本佛教经论,所有的困惑便都可一目了然。所以我常常悲哀地感到,正如我以前未接触佛法之前,对佛法抱有偏见一样,许多人还在重复着我的轻率、无知与盲从。我想再举一个例子,以辅证刚才的论述。

 

再来看看我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话语。我们知道,语音通过声波在空气中得以传播,它的意义依然是由人们附加上去的,单从声学角度来看,这传到耳中的话,不过是空气中分子的振动而已,在振动的空气波中哪有什么语言的含义?既然声波中的语言的意义是人们主观人为的附加产物,那我们还要随着这本无自性的振动声波而欢喜或愤怒,这岂不是自寻烦恼?

 

有些科学工作者可能会反驳说,我们研究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你所说的主观臆造啦、人为设定啦,并不适合我们的研究对象。这真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天大笑话。客观事物如果丧失了观待它们的主观性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它的客观性又何从体现?既然一切都是观待而立,那又哪里来的所谓独立自存的客观本性?

 

这时再返回头看看上文提到过的那位瑜珈士,在他通过实地修行,消除了人类在客观事物上所产生的习惯性错觉、主观臆造以及妄加分别,又体证到万法唯空,无一物有所谓永恒不变、独立存在的自性之后,万有引力当然会消失,他当然能飞行空中、自由自在了。

 

对一个以求真为己任的科学家来说,该是正视事实、正视自己的时候了。

 

佛陀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真实面目的彻见者,我们普通凡夫依然沉浸在种种的主观臆造的迷乱之中,而我只不过是一个正在从迷乱走向清醒的实践者。这种实践只要你用心努力去做,就会发现,它其实并不难,也不神秘。

 

对我来说,求真之路永无停息。1991年冬我在五台山圆照寺出家,1993年我又来到了色达喇荣佛学院。从此,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又踏上了不悔的征途。

 

 

 

本来妙文以物理研究者的目光,科学阐释和论证了佛法的许多原理,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但限于篇幅,在这里只引用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很希望如果以后因缘成熟,各方面的条件都允许他为自己写自传时,他能够广论自己的学佛心得和他的佛教科学观。这样做的结果,我相信一定会对众生有利。

 

潇洒学佛

 

人类作为所谓的高级动物,我想「高级」之处便应在于我们人类能时刻思维真理。思维归思维,能否获得真理则另当别论。叔本华曾说过:「真理几乎经常是从后门溜进来的,因为它是由于偶尔从某一附带情况中产生的。」无论如何,不论通过何种渠道得到真理,特别是通过学佛得到最殊胜、最究竟的真理,都值得我羡慕并随喜。

有一次在某个大城市里,我邂逅了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冯山山女士。她的人生寻真的历程说奇特也不乏平凡,说平凡倒有几分独特之处。我们还是来听一听这位潇洒走过学佛路的当事人自己的坦言。

 

 

 

我出生在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家中有姐妹、弟弟六人。那时家里很穷,但一家人在浓浓的亲情关怀下,活得特别开心,尤其是我,因我身体较其他姐妹弱,故得到的呵护和偏爱也就最多。以致直到我上高中时,还不会洗衣服,也不会梳头,逼得妈妈没办法,只好剪掉我的长辫子,给我留了个「小子」头。

 

也许是姐姐带头带得好,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几个孩子懂事都比较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那种特聪明、学习特拔尖的好学生。可以说我完全是在顺境中长大的:在父母眼里,我是令他们骄傲的乖乖女;在同学眼里,我更是令他们又嫉妒又羡慕的榜样。1989年,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自此,我的人生开始了在世人眼里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大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由于课时较松,有许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我的很多兴趣和爱好就是在此时培养起来的。

 

我喜欢跳舞、唱京剧、打球;我也很淘气,爬墙头偷桔子……什么都干,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去报国寺喝茶。一壶开水,一杯茶,听着音乐,看著书,很自在也很舒服。有时同学多了就打牌,一群人高兴到忘乎所以时,便狂呼乱叫,为此经常遭到庙里出家人的呵斥,而我们依然没皮没脸,乐此不疲!

 

虽然,我也曾被誉为班里的「逃课大王」,但在学习上我可从不马虎。我们班有很高的补考率,但补考一直到毕业都与我无缘。

 

在我担任校学生会女生部长期间,英国首相,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活也正搞得如火如荼。由于我经常与学生会里属于男生的其他部门相抗衡,同学们便给我冠以「交大铁娘子」的称号。那时我是交大几位有名的学生头儿之一,知名度相当高,同学们都认定我将来绝对是一个「女强人」。虽然当时的我根本就没在意,可后来我却真的走上了一条「强人」之路。

 

西南交大是铁道部直属的高等学院,毕业后,我就被分配到铁道部下属的一家工厂。吃着大锅饭,过着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对于我实实在在是一种煎熬。

 

于是,我于1993年10月毅然决然地奔赴了一个我毫不熟悉的城市——深圳,开始了我的「下海」生涯!

 

「同是天涯飘零客,受苦受难亦相知。」初到深圳,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与报纸、杂志上报道过的打工妹们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我没有跳过槽。在一家电子公司,我从最基本的做起,一步步往上升,最后做到了销售部经理的位置,工资也由最初的八百元升到了一万多元。由于资格老,在公司里的地位也就只在老板一人之下而已。此时,我的事业可说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生活上于是也同步奢华起来。现在想起来,那可算是我造业颇多的时候。

 

1996年,互联网逐渐在国内兴起,一位国外的客户,因看中我的能力,遂邀请我去北京,组建其在国内网络公司的市场部。由于我天性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创新,再加上他的游说,1996年底我就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到北京开始了对一个崭新领域的探索。在北京的这三年,我的工作取得了更大的成绩。由于推出了一系列超前的网络服务,使我们占得了市场先机,加上我们的技术实力,更使我们争取到了多个国家部委及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我的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承认,我的人生又一次趋向成功!

 

然而,此时的我却越来越发觉自己活得很迷茫。此前,我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让父母过上富足的日子,也为了好好地供弟弟妹妹们读书。现在,弟妹都已大学毕业且学有所成,姐姐们也都过着很好的生活,父母也丝毫不缺钱花。多年来,一直作为家里支柱的我,此时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精神支柱。当家人已不太需要我的金钱接济时,我发觉自己的心马上就变得空洞起来。接下来我又该为什么而活着呢?难道就在吃喝享受中度此一生吗?

 

1999年因生病,我回东北老家疗养,期间认识了一位医生,他是一名佛门弟子。聊天时,他常向我谈及佛法,我亦略感兴趣。后来他劝我去四川,见一见清定大和尚。当然,他于此前曾告诉过我清定大和尚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修行人,见一次就能消很多业障,病也许会好转起来等等。从小到大我就没见过多少出家人,更别说什么大成就者。受了他的鼓动,我也突发兴致,游说父亲和姐姐,以陪他们旅游为名,揣着几万块钱就去了四川。幸运的是,我们此行不但见到了清定大和尚,更见到了几位修藏密的大喇嘛。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吸引着我,我开始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佛法。

 

回到北京后,我始终无法忘记这次四川之行,每每忆及那些大成就者的音容笑貌,我总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尽管说不出任何理由,但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却时时震撼着我。到了年底,我终于忍耐不住,便与爱人一起辞去了工作,南下成都,开始了一边求学一边求法的修学旅途。至此我才真正成为一名佛弟子。

 

我所拥有的是令很多人羡慕的:年轻;不缺钱;可以很潇洒地想工作就工作,想学习就学习;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甚至很多人要以我为榜样,像我一样活着。因而对于我的学佛,他们都有许多不解:她的一切都那么顺,那么好,干嘛又要学佛呢?

 

在很多人眼里,学佛是与迷信划等号的,学佛就等于生活遇到了挫折,就等于厌世!其实,我学佛时间并不长,佛学知识也很有限,但就我这一年多的学习和了解,我认为佛法根本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阴暗、消极,她是积极的,是鼓励入世的。佛教里所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推崇的「救苦救难的菩萨道」都在教育每一位佛弟子,走入人群、走入大众,以帮助众生为己任,这难道能说是悲观厌世的说教吗?

 

且不说佛法在了生脱死方面带给我的极大震撼,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她也让我获益匪浅!以前由于紧张的工作而带来的压力,使我脾气很暴躁。通过学佛,我的心开始变得很平和、很调柔,心态也很好。对于生活上的波折,我亦不会慌乱,我会用平常心处理很多事情。另一方面,我学会了善待别人,对于整日为生活而奔波劳苦的人们,我的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怜惜。如果我不是因为机遇好、前世种下的善根成熟,我可能也跟他们一样,整日为柴米油盐而折腰了。我的心里不再有仇恨,即使是曾经害我至深的人。因为是佛陀告诉我,所有众生在无始的轮回中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而且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找就从因果上找吧,干嘛还要以仇恨对仇恨呢?那岂不是又种下了一个新的恶的种子。

 

在这纷繁复杂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里,人们大多在痛苦中挣扎着。穷人苦,富人亦苦,我的经历使我对此深有感触。而此时我的心里却那么怡然,那么快乐,因为我有佛法的理论在指导我!我愿用我的快乐去感染周围更多的人,使他们不再麻木、不再被痛苦压迫。

 

在我的生命里,还有什么比学佛更重要的事情呢?

 

 

有些人可能会羡慕冯山山一帆风顺的生活,也有些人知道了她的经历可能会产生自己也要研究研究佛法的兴趣。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冯山山自从内心接受了佛法以后,心情便变得非常开心、快乐。佛法带给人的收益无可言说,单表一点,即就是心情快乐这一项「指标」,都能让人活得更健康、更长寿。莎士比亚就这样说过:「快乐的人活得长久。」如果更进一步地净心学佛、净心行持,则今生来世都能快乐逍遥,一定能像白莲花那样绽开生命最美丽的花朵,把幸福的芬芳带给更多的人们。

 

 

电话铃响了

 

7月3日下午,呆在自己到处漏雨的小木屋里,看着窗外扯天扯地的从天空泼下的雨柱,我的心情十分沉重。这几日来,喇荣佛教大都市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持续多日的暴雨造成部分山体滑坡、坍塌,「三身」区地段的几乎所有房屋全部被毁。据大略统计,近一千四百多间僧俗弟子修行、生活所用的房屋被彻底冲垮,财物损失巨大,十分令人痛心。万幸的是,人的生命基本上没有遭到损害。但四众弟子的情绪已受到明显干扰和影响。目睹这凄凉萧条的场面,我不能不倍感心酸。

但我心里很清楚,世事原本就处于无常变迁之中。原来繁华兴旺、十方学子云集的佛教都市,顷刻就在天灾面前几成废墟,这除了证明「苦空无常」之理的颠扑不破外,只能让我们对这个永无实性可言的世界,更加生起不可遏制的厌离心。

据天气预报预测,未来的十几天内还将有连绵阴雨及特大暴雨。这意味着,幸存的几千间房屋也将再次遭受冲击。并非人人都可将无常观得异常牢靠,在许多凡夫面前,这无情的灾难让他们措手不及且悲观难过。其实房子与修法比起来,的确是小事一桩。我希望这次的事件不会对人们的心灵造成创伤,希望他们能尽快平复这次灾难带来的阴影与负面影响。

 

 

 

 

让我的心稍感宽慰的是,在这种危险的状况下,听道友们讲圆卓还安心地守在已空无一人的办公楼上研读佛经,这让我感觉他真的有几分英雄气概。正在思维之时,「嘟嘟」的电话铃声把我拉回到现实。拿起话筒,恰恰是圆卓打来的电话,他向我询问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借着这个机会,我问起了他的学佛历程……

 

我是在广西西北部,一个比较落后又缺乏佛法甘露滋润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儿时对佛教的理解,基本上是建立在电影《少林寺》带给我的近似扭曲的认知层面上。我所接受的教育与生长环境,使我从小到大都是把佛教当作一种愚昧、落后的产物而加以排斥的。当然最终,我很幸运地得以披上袈裟,走上修学佛法的道路。这期间,从排斥到信受的整个过程,并未杂有丝毫盲目冲动的因素,完全是一种理性的抉择。

 

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民的生活还是比较了解的。少年时代虽然没有听过关于哲学家与牧童对话的故事,但也常常为农民那种仅为果腹和生儿育女而年复一年地奔波忙碌的纯粹动物式的生存感到悲哀。尽管只不过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而且当时也尚未认真地去思索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但总觉得农村之外的生活应该是另有意义的。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父亲是国家干部的缘故,使我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比一般的农村孩子优越些,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并没有经历太多的坎坷。

 

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并最后在那里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当时,听说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是广西作家的摇篮,于是我就想,那就好好做个作家吧。

 

满怀憧憬地踏入了大学校门,而系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关于历届学长们在社会上功成名就的介绍,更是让我激动了好长时间。在那些跃跃欲试的日子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似乎成了生命的全部意义,于是我拼命地在报刊、杂志、电台上抛洒小文章,以期获得社会的注意与认可。等到后来实际接触了一些作家后,原先自己为他们涂抹上去的神圣光环顷刻间就荡然无存了:他们也一样在为油盐柴米、儿女升学就业而疲于奔命;他们在作品中开出来的所有药方,无一能对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比普通人还炽盛的烦恼。我忽然意识到,这样的「作」其一生,同样是沿袭着动物般的生存模式,与我曾悲哀过的农民的生存又有何异?

 

理想的大厦已被架空,失落的感觉促使我钻进图书馆的书堆里,试图到哲学的世界里去找寻理想的支柱。从老庄、孔孟到程朱,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尼采、萨特,一一浏览下来的结果,并没有符合我原先的期望,尤其是现代派哲学更令我大失所望,我甚至觉得某些现代思潮已堕落为一种空洞无聊的文字游戏。稍感欣慰的是,古典哲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倒使我那颗失落躁动的心得到些许的清凉和抚慰。

 

现在想来颇为遗憾的是,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作怪,我曾一次次地与佛法擦肩而过。记得读高中时,在历史读物中我就知道了佛教中有个「六道轮回」的观点,那时觉得这种理论真是可笑。等后来接触了西方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些研究报告,尤其是西方科学家有关灵魂方面的研究结果,我那固执的神经才受到深深的触动,从此,我对「六道轮回」的说法也就有点半信半疑了。可惜的是,当时总觉得有那么多蕴含深刻哲理的高深理论还等着我去研究,「六道轮回」的问题就暂且搁置一旁吧。

 

虽然对于《中国禅宗哲学研究》之类的书籍也曾有所接触,但结果却发现,不论是自己还是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种所谓的批判目光去分析佛教,而事实上,我们往往都是以一种狭隘的、充满偏见的目光去审视,因此不可能获得太多的实际利益。

 

不过,可能我还是稍微有点善根吧,对古圣先贤所宣说的关于做人的道理,我一直都能接受,甚至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曾想,若是每个人都能好好学习这些圣贤们的著作,世间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了。常常感慨于人们只会做事,有的还算是挺能干的,然而在做人方面却往往一塌糊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幸福、快乐,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常常是在给自己制造痛苦和灾难。于是我发愿毕业后要好好教书育人,将古代圣哲们的智慧传递给学生,以求他们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一次在火车上,一位长相不错而举止却极为轻佻的青年女子主动和我搭话,当时我就问她:「知道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她说不知道。我就告诉她:「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时间不会倒退,我们永远无法回到从前。我们可以轻率地迈出一步、做出一个决定、说一句痛快的话……然而,我们却很难将之收回,于是世间便产生了很多痛苦。」她开始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沉默了一阵之后,她问我这些是从哪里学来的?我说,在古圣先贤的著作里比比皆是。她带点感激的样子说,以后一定要好好看看这些书。当时我就很有感触:古人的智慧其实并未过时,只是现代的人们在几近疯狂地追逐物质享受时,渐渐把它们淡忘了。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地被分配到桂西北的一所师范专科院校——河池师专教书。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半,曾担任写作学、中国古典文学等课程的教学。在教书的过程中,我那「育人」的初衷始终没有冷却,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是在我进入佛门之后。

 

我越来越体会到,自己若没有一个高尚的人格,想「育」好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自己粗重难消的烦恼,又如何去完善别人的人格呢?也曾想借助现代科学洞彻这个问题,但一个明显的事实却是:用现代科学仪器装备起来的现代医学,想竭力延缓某些首脑人物几个月寿命的愿望,在冷酷的死亡面前都会被粉碎得一干二净。现阶段科技的发展,除了增盛人们的物欲外,于宇宙实相又了得几分呢?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依靠现代科学手段,人类也只是上了一趟离自己最近的一颗星球而已。我承认科学在某些方面的功用,但我不会迷信它。带着未解的困惑,继续寻找吧。

 

好在教学任务并不重,闲暇时我便开始接触《印光大师文钞》、《弘一大师文集》等书籍,还有国内外一些法师讲经说法的资料。这些书籍和资料都有一种深入浅出的特点,渐渐地我被佛法博大精深的内容吸引住了。加上在大学里对「六道轮回」的些许感受,我的偏见渐渐地被佛陀所宣说的甚深道理所折服。

 

偏见在真知面前一点点消融,反省在探寻之后慢慢生起,往昔的无知浅薄在真正涉足佛教后暴露无遗。这时才发现,原来那些喜欢诽谤佛法的人,往往都是些没有看过佛经、更谈不上研究过佛经的人。记得我学佛之初,曾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也迷信这些?」我就反问他:「你看过佛经吗?了解佛经中所宣说的道理吗?」他很茫然地摇头,我再反问他:「那你凭什么说它是迷信呢?我并没有见过你父亲,我说你父亲不是人,行吗?」他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学佛后,在没有违反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我尽量把佛陀的智慧融入我的日常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虽不敢说效果很理想,但我觉得,这对我的学生肯定会有利益,哪怕只是一点点。尤其是在我教学生涯中的最后阶段,自我感觉自己这「教书育人」的工作算是渐渐上道了,学生也比较满意。

 

本来我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教书、评职称、结婚生子,直至老死。然而,学校通告栏上频频出现的讣告却时时刺激着我那安于现状的神经,其中有老教授,也有年轻的教师。如是地生活,如是地死,这难道就是我生命的模式?我今生要做的事难道就是让学生了解那些情执深重的文学家?介绍那些宣泄情爱的作品,并指导学生们也创作出如是的作品?这样的一生,对自他能有多少利益呢?时间永不停息地流逝,解脱未了,而生命却在一步步走向终结。这时,对那句「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算是稍稍有所理解了。

 

思维宇宙的无边无际、时间的无始无终,倍感自己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对世间中无义的空耗深感痛惜。也没有经过翻天覆地的剧烈思想斗争,我便做出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抉择。

 

因为考虑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没有公开辞职,而是选择了悄然离去的方式。

 

要走了,才发现割舍掉亲情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当然也舍不得离开那些挺调皮也挺听话的学生。母亲很善良,而且也学佛,这让我多少有些放心。父亲干了几十年革命工作的老党员,对我学佛的事,心里总是有点疙疙瘩瘩的,所以离家求法的事还是别告诉他吧。母亲虽然通情达理,但儿子毕竟是心头肉,我知道她心里其实很难过。

 

离家的日子终于来了。那天,母亲没有哭。望着风中她苍老而慈祥的面容,我忍住了几次想落下的泪滴。

 

回到单位的宿舍,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刚要走,电话铃响了,是一个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打来的,她告诉我说,做我的学生很幸运。我真想对她说,最幸运的是,我们都值遇了佛法。

 

接完在单位中的最后一个电话,背上行囊,悄悄地离开这片我仍有点眷恋的土地,我就只身上路了。

 

在雪域圣地——色达喇荣佛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闻思后,我对佛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缘起性空等甚深的道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科学的那一丁点儿执着也已完全淡化,身心上的受益难以言说。深深地感受到了佛法的伟大与世间琐事的无义,于是我决定舍俗出家……

 

 

 

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叙述,这时外面又传来了房屋倒塌的声音。于是不得不中断这次谈话,约定以后与他再谈。

走在大雨中,迎面碰到很多来去匆匆之人,许多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副怨天尤人的表情。我却没有什么怨恨、愤怒、无奈的情绪,因为我知道,这次水灾乃是众生福报浅薄所致,属共业所感。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全世界最著名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当时的寺院里圣者辈出、名噪一时,实为南赡部洲的一大庄严。但当它被外道摧毁时,已具足神通的很多大成就者,因众生业力所困,无一人能显示神变挽其厄运。有些班智达带着几百人跑到了克什米尔,有些则流浪到萨霍国……仅在几天内,那烂陀寺就变成了一片废墟。

面对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自然灾难,人力是如此的无助。但就在此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英国诗人雪莱那振奋人心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想着想着,我从内心就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哲学引我入佛门

 

在色达喇荣佛学院的北山脚下有一个哲钦山沟,为群山所环抱。清澈见底的哲钦河水,宛如一条银链在飘动;绿茵茵的草地上,铺满了各种鲜花,尤其是那一片片盛开的黄色小花好似黄金镶嵌在大地上,耀眼夺目。坐在草地上,我静静地品味着在盛夏的都市里领略不到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大自然美妙的风光。一抬眼,就发现不远处赵恩清居士也撑着一把伞陶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对他我算是很熟悉了,经常都能从他口中听到不断蹦出的古今中外名言。后来一打听方知他毕业于河北电大,曾当过老师,并带动过不少人趋入佛门,难怪他口中会有如此之多的教证理证。此刻听着潺潺的溪水声,欣赏着远处一些年轻的僧人在一起欢快戏耍的情景,我开始问起了他的学佛历程。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的边陲某市。童年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记忆,我的家庭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父亲是工人,伯叔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而曾祖父则是清末的秀才,勉强也可算是书香门第吧。至今家里还珍藏着已发黄的古籍,成为一种已失去光环的家族荣耀。我从小就受到父母这样的教育:要努力读书,拼搏进取,以便光宗耀祖、显赫门庭。在这样的教育下,初中时代,求知的火种就开始在心中点燃,而兄长考入大学对我更是一种无形的激励与鞭策。在种种的动力驱使下,学校举行的外语、物理等竞赛,我都能经常名列榜首,真可以说是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初中时代,并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本地区重点高中。又由于我的健壮,遂又被选入体校。在那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韶华岁月里,除了想当冠军外,我对知识的渴求更强烈了,不满足的心灵促使我在书海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类知识。

 

记得当初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时,我便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世界观」、「人生观」从此成了我经常思考的课题。也就是从那时起,想探索世界奥秘、揭示终极真理、探寻生命意义并成为智者,便成了我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驱动力。

 

当时,一巫婆的通灵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那位巫婆在具备些许治病能力之前,生了一场大病,进而被狐精附体,并受其控制。此类现象,国内外都有过报导。它引发了我对「人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这一问题的思考。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思想,让我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对人怎样才能获得自由以及如何使生命更有意义的沉思,应该算作我进入佛门的主要原因吧。

 

到现在我都忘不了站在凳子上借着灯光研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情景。不仅如此,当时对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等,我都认真地做过思考。尤其在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和尼采的《快乐的科学》时,自认为从中能找到人生的支点与归宿。但再往下深入一步,他们的哲学便开始令我大失所望了,以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陷入在一种苦闷与迷惘的状态中。叔本华认为:世界仅是一种表象而已,无有实质,生命意志贯穿其中,若想获得安宁与永恒的自在,唯有放弃生命。而尼采的权力意志,又把某些人对自我的执着推向巅峰,使本来就痛苦不堪的人类更加痛苦。尼采本人最终也以其生命的悲剧宣告了其哲学的破产。

 

三年的体育生涯很快就结束了。带着对人生的困惑,我进入了本地区的一家公司。由于我的敬业和耐劳,很快就在一个部门升任策划工作。我的成绩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和垂青,大有春风得意之感。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长久思索而不得其解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那里去」等心灵的乌云所遮蔽。

 

坐在办公室里,常常陷入苦思冥想之中:人活着应该能够觉醒与思考。随波逐流、与世人沉浮,终其一生有何实义呢?人之为人即应对自己的命运负责,把握人生、探寻真理,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但我对生死却茫然不知,精神无所寄托,这使我经常处于莫名的痛苦当中,那种痛苦很难用言辞来表达。现代名作家萧红说过:「说不出来的痛苦最痛苦。」也许指的就是这种寻找生命根基时的茫然无绪吧。

 

即便是在家里,这种苦闷也没有丝毫的减轻,以致父亲曾非常忧虑地对哥哥说:「这孩子年纪轻轻,工作也顺利,却整日愁眉不展,这可怎么办哪?!」父亲哪里知道我内心世界那无可言说的迷茫啊!有人对父亲说:「你应该给儿子请一尊佛像,也许这样能解除他的痛苦。」父亲于是真的到商店为我请了一尊送子观音像,还给我弄来了一份《念佛灵感录》。其实他也不明佛理,只是病急乱投医,只要能让儿子高兴,他什么法儿都愿意使。

 

在我的头脑中,素无神佛之观念,历来接受的都是唯物主义教育和一些西方哲学。这尊观音菩萨像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但《念佛灵感录》所讲到的虔诚信众念佛得到感应的事情,以及往生净土时的瑞相,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引发了我的探究之心。

 

通过向商店的营业员打听,我在本市找到了一座比丘尼的寺院。初进佛殿就有一种敬畏的感觉,于是我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并从寺院里请了《心经》、《觉海慈航》等书。翻开《觉海慈航》,书中有释迦牟尼佛的生平、六道轮回的论述等浅显的佛学入门知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佛法,对于六道轮回的思想当时怎么也无法接受,因它们与我所学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大相径庭。这种矛盾在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冲突,而这种痛苦的状态竟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几乎摧垮了我的身心。在这里,我要深深地感谢音乐家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完全屈服。把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有多好啊!」在那段灰色的日子里,我就是靠这句话的力量而存活着。在这期间,我又获得了河北省电大的一纸文凭。

 

我也订了一些如《哲学研究》、《哲学译丛》等哲学理论方面的刊物,以期能廓清心头的乌云。我也研读了中国的古典哲学,诸如《道德经》、《易经》、《庄子》等。《道德经》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我以观复,夫物芒芒,各复归其根……」《易经‧系辞》的「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等思想对我迷茫已久的心稍有安慰。这时,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通过特定的禅修和静坐,可以开发人固有的超常功能,也能洞视常人所见不到的世界,可以发现科学所不能揭示的宇宙规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的「内景遂道,唯近观者能察之」,想必即是指此而言。)

 

加之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又对人的理性作了彻底的批判与否定。他认为人的理性仅仅表达了现象界而已,逻辑的思维、推理、判断对认识世界的本质是无力的,但书中没有给人留下进一步探索世界的钥匙。而东方的先哲贤人却在认识世界上有着西方人所没有的认知方式——「万物静观皆自得」,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内求法」,是东方哲学的特质。因之我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老庄哲学上,从此,我那不安的心灵才渐渐有所止息。

 

一日,偶读《六祖坛经》,感觉却如久别重逢的故友般亲切。但当时只是把它当作哲学书看而已,但经中的「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万法从自性生」等观点和老庄哲学颇有相似之处。经中智慧的善说,不同凡响的见地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更何况六祖惠能大师千年肉身不坏的奇异现象,也促使我不得不对佛法进行深思。

 

一叶障目的做法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为什么不能放弃自我的偏见,以宽容的态度重新阅读佛经呢?对于不了解的认知领域,你可以存疑,但最好不要轻下结论。天文学家拉普斯曾针对人的狂妄与骄傲,尖锐地指出:「我们知道的是有限的,不知道的则是无穷的。」而哲学家苏格拉底更谦虚地说:「我一无所知。」只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思考、抉择,去亲自读一读先贤圣哲的论著,看一看他们的传记,你才可能有发言权,才能做出取舍。

 

我抛弃了以往的固执与幼稚,开始读起了《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根造上师修习藏密的体验》、《什么是佛法》等书。以往认为信佛是愚夫愚妇的行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心中开始动摇了,强烈的寻根意识和探寻真理的努力终于有一天得到了慰藉。诚如索甲仁波切所言:「当我们长久祈求、渴望真理,经过多世,业被完全净化之后,奇迹就会发生……『内在老师』会以『外在老师』的面目出现,几乎像奇迹一般,我们就跟他相会了。这相会是生生世世最重要的事。」1993年,一个殊胜的因缘,我见到了一帧清定上师的庄严法相,顿生欢喜。第二年,我就辞去了工作,告别了双亲,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前往川西第一禅林——千年古刹昭觉寺,并拜见了大恩清定上师。上师无尽的慈悲和自在解脱的胸襟,初见就让我感觉如沐春风,又如游子归乡,感受到了无比的加持。值遇清定上师是我此生的荣耀,也是我一生的转折点。

 

一日,我在上师面前发愿:愿我对上师三宝生起永不退转的坚固信心。上师即从法座上伸出右手赐予摩顶加持,并慈言相慰:「三宝加持,三宝加持!」当时我欢喜莫名、激动万分。时至今日,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上师那慈悲的话语今天仍在我耳边回荡,催我自新、令我奋进。在上师的垂念下,菩提种子开始在我心中悄然萌生。

 

在1994年8月3日到达昭觉寺的那一天,我就有幸看到了《莲花中的宝珠》一书。书中讲述的至尊一切智法王如意宝的殊胜功德和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使我对尊者生起了净信,欲亲近尊者的心情与日俱增。经过漫长的等待,因缘聚会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1997年在喇荣圣地,我终于亲睹了法王的尊颜,并听闻了殊胜的法要。

 

四年多过去了,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探寻真理的路是艰辛的,但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磨难,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真理之光。如今我已找到了人生的支点与归宿,在喜悦当中,我常常想,前方的路还很漫长,但明天总会来临!特别是想到我还未报上师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我就更增添了铁肩担道从头越的信心。

 

 

赵居士叙述完之后,远方开始飘过来一阵阵藏族牧民高声唱诵观音心咒的悠扬音声。我想,藏族人是有福分的,尽管科技、物质生活远不及内地发达优越,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富足的。德国文学家海涅说过:「我不赞美行为,我赞美的是人的精神。」而在这浓厚的全民信仰佛法的氛围熏陶下,每个藏人都沉浸在怡然自得之中,佛法已成了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与精神寄托。然而在汉地却截然不同。由于受环境、教育的影响,若非宿具善根,普通民众则很难进入佛门、投皈三宝。因而很多学佛者,尤其是知识分子,往往都有一段艰难曲折的学佛历程。我们希望,汉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佛法都能普遍地兴盛起来,与藏地一道,大家共同谱就佛法辉耀大同世界的乐章!

 

我的学佛经历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是智慧,智慧当中最彻底、最纯洁的就是佛法的智慧。可惜的是,因无明的黑暗笼罩,智慧之光在愚人、恶人当中始终无法显现。藏族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根登群培说过:「处于五浊恶世的狮子般的智者,往往被狐狸那样的狡诈者制服。」这话放在当今社会来看更显振聋发聩。现在的人们除了注意钱财名利外,有几个能以毕生追求光明智慧为己任呢?智者在众人眼目中被轻易忽略,而无有任何智慧的愚痴狂妄、胆大妄为之徒却成为人们的座上宾。不过,即就是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我还是很欣慰地看到有部分明智的知识分子加入到了探寻般若正智的人群中来。毕业于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基建工程系的彭措江措,就很幸运地从徘徊于佛门之外转而一脚踏上菩提正路。

 

 

 

 

「人死了,永远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从小,我就常常在心里冒出这个对生死的看法,而每当想到这里,我就感到非常非常的沮丧和害怕。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单位的党委书记,母亲是大学哲学系教授。生活在这个极其崇尚唯物主义的家庭,但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却是《西游记》。

 

我的爱好非常广泛,唱歌、绘画、下棋样样精通。小学时,我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市里的歌咏比赛,还获过奖。再往后,从中学到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我一直都担任各级各类的干部,并获得过市里、省里的优秀干部称号。应该说我的人生还是挺顺利的,各种荣誉也从未间断过。这种种荣誉曾让我几度快乐过,但久而久之也就觉得寡然无味了。快乐越来越短暂,而为了获得这些荣誉所需付出的辛劳却让我越来越感到疲惫、厌烦。况且小时候就萦绕脑际的对人生的困惑,仍长时间地缠绕着我,让我觉得心里空空的,总觉得欠缺些什么。直到我接触佛法后,我才变得充实起来。佛法对人生的论述让我如释重负,我就像找到失散了多年的亲人一样,整天处在欢欣鼓舞的状态中。

 

1994年,由于学气功的因缘,我偶尔知道了色达喇荣佛学院以及慈诚罗珠堪布的名字,当时就决定即使请假也要前去参访。由于我那时心中一直存有也不知从哪里来的「藏族人比较野蛮」的成见,故而我小心地藏好了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出发了。一路上对着慈诚罗珠师父的相片猛厉祈请,希望他能够加持我,千万别让我遇到坏人。就这样从成都绕道雅安、康定、炉霍,经过四天我才赶到了佛学院。晚上我请一个小喇嘛带我去见堪布,想到马上就要见到从未谋面的师父了,心里不免又激动又紧张。一走进师父的禅房,就看见他正在看经。当时,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平静地说:「你来了。」这平淡的三个字却带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让我在心里忽然对《西游记》里的故事产生了一种真实的感觉。莫非真如禅宗所说,大成就者其实就是证悟了自心的本性而已,正因为除去了心的障垢,故而才开发出自家心地的本有神机妙用。我忙问:「堪布,您知道我要来吗?」他微笑着点点头。我立刻扑拜在堪布面前,再也不愿起来,并不断地请求传法。我心想,当年孙悟空在菩提老祖处,一晚上就求得了七十二变化,我今天少说也得求上几样。当时尽管从道理上已了知,从胜义谛来说,本无实法可得,也无法可修、无所证悟,但贪着神通、贪着显现的习气还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特别是见到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大堪布。我的贪心让我把以前接触过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教言,立刻就抛到九霄云外。师父连忙说:「慢慢来吧……」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学修殊胜密法,自己必须堪为法器。而且一个初学者必须先修加行、前行,在初步调伏了自相续以后,才能学正行。可当时的我对密法一窍不通,还以为是自己诚心不够,于是决定长跪不起……

 

以后,我得到了大圆满的灌顶,接着便开始次第修习大圆满法,这样的修持使我觉得自己在出世间、世间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收益。本来得到殊胜的大圆满法,应该按上师的教言,去寂静处认真修行,我心里也一直向往能这样做。但可能是习气太重及因缘未至的缘故吧,我却始终未能走出这一步。不过即就是这样,仅就世间方面而言,佛法甘露也给了我极大的利益。生活中我能与人和睦相处,内心也不像以前那样对各种荣誉充满执着,不过荣誉却还是接连不断地涌来。我的内心有时也会像一般人那样掉入负面情绪中,但我很快就能解脱出来,因为大圆满的本来无生的大空性教言,让我已相似地了知了诸法如幻的本性。最主要的是,发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后,在试着学会对别人、对众生真诚付出后,内心得到的平静与喜悦越来越增盛。我内心的充实与快乐,使我衷心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沐浴佛法甘露,共享心灵安乐。我想对在佛法大门外徘徊的人们说:佛法并不是宿命论,并不是什么都不要我们去争取。虽然佛法不能保证你想得到的马上就能实现,因为佛法告诉我们,果实的成熟必须具足因缘。但她却绝对能保证让你拥有平静面对结果的智慧。

 

 

 

正像彭措江措所言,只要你以佛法去实践你的生活,真心实意地按佛法的要求去做,我相信或迟或早你都会得到实际利益。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现量见到很多,比如许多现代医学对治不了的身心疾苦,佛法都可以让你脱却沉痾,再度自由自在地重享生命阳光。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还要对这样的一个无上法宝、大医王视而不见或见而诽谤呢?

 

 

学佛有感发誓愿

 

我们学佛或做世间任何大事,往往都要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于事前发下誓愿,这样在未来的实际行动当中,就会始终有一个高悬在心间的目标去鼓动你把事情进行到底,直至成功。只有行动没有誓愿,恐怕难以持久;只有誓愿没有行动更是一纸空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也曾经说过:「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而对学佛者来说,要想成佛也必须在大誓愿后接上大行动,努力在实际行持中去达成目标,这样坚持不懈必有感应道交的那一天。

圆勤曾就读于广西大学中文系中英文文秘专业,她在出家前就曾发下过要落发的誓言。现在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佛学院出家后成了一名庄严的比丘尼。这里面的详细因缘确实很值得所有人——不管他信不信佛,都体味再三。

 

 

 

 

我原名钟冬云,出家后上师给我起法名为圆勤。

 

自小接受的教育,使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无神论者、唯物论者。对于佛教,我从未接触过,只在高中上历史课时,才从教科书中了解到:学佛是专修忍辱、甘受人欺的愚者行为,是一种颠倒错乱的迷信。当时再对照一下通过道听途说得来的有关基督教的印象,倒觉得耶稣的事迹还有点感人。也就是从高中时候起,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活着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答案,直到八年之后的1996年,当我进入佛门后才得以解开这个心结。

 

上大学期间,同学们都热衷于各式各样的联谊会、五花八门的舞会,不过对这些我总有一种强烈的厌烦心,不愿涉足。但我一直挺推崇雷锋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刚好那阵子时兴气功热,加之外婆与父母又都是经常这里痛那里病的,一听说气功能治病,我马上就去学了。在所有的功法中,我最欣赏的是自他相换治病法,我觉得这个功法最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过究其实,我没有一次给人治好过病,尽管我常常出于好心,现学现卖为别人诊治。

 

不知为什么,在二十来年的人生履历中,我总觉得自己的命运充满痛苦,毫无快乐可言,这也许是所谓运气不佳的缘故吧。

 

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印刷厂、私立幼儿园等处工作过,也做过自由翻译,帮别人翻译文章。在踏上社会的这几年间,我的亲人们几乎以每年一个的频率相继离世。每一次亲人的死讯都似当头棒喝,而每当我刚从一个死亡的震波中缓过劲来,另一场家族的变故又迅速把我击垮。印象当中,那几年好像三天两头都要往火葬场跑。第一个离世的是外婆。1991年,把我们从小拉扯到大,住在我们家近二十年的外婆,突患脑溢血去世了。1992年,爷爷也猝然谢世。第三年轮到我的父亲,这回他得的是肝癌,全家人拼尽老命也没能挽留住他。第四年,奶奶又因哮喘病而亡。我还根本没来得及擦干因痛失亲人而夜夜长流的泪水,第五年的春天,一纸医院的诊断书就又递到我手里:癌症晚期。这次遭遇病魔的是我的妈妈。

 

我急坏了,老一辈的亲人当中我就只剩下妈妈一个依靠了,这次,无论如何我也要把妈妈从死神手中拉回来!不过指望气功可能是没希望了,因为妈妈为治疗她的胆囊、肠胃等慢性病,学气功至少已四、五年了,钱也花得个稀里哗啦,到头来依然没能摆脱恶性肿瘤的结局。而且在治病的过程中,她不是头痛好了腰痛,就是腰痛好了胃痛,如此循环不已。后来学佛以后才知道,大多数气功都执着身体、执着气感,根本不知此身亦是幻有,实乃诸苦之本,祸患之源,有身本身就是痛苦。至于说有病要求治病,贫穷要求财富等等,不能说不应该去求。相反,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就应该积极努力去争取改善自身及周边状况。但所有的努力都应当从根本上入手,否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这里好了那里又开始痛了,还得再去求东求西。这样的话,人一辈子就被这身体、被这疾病、被这贫穷等等自身状况牵着鼻子走了。

 

医生告诉我,即使母亲动完手术,最多也只能活五年。怎么办?对当时尚显幼稚的我来说,这一切叫我该如何应付?万般无奈之际,我想到了「佛」。以前一直以为学佛是迷信,看见别人去庙里朝拜总觉得这些人愚不可及。现在只要能救回母亲,要我做什么我都答应!

 

于是我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市里的两个庙轮番祈祷,然后再专门翻山越岭爬过一片荆棘林,去一间比丘尼寺庙里烧香祷告,每次还不忘请一份供过佛的斋饭带回给母亲吃。当时的虔诚和愚昧让现在的我一回想起来就感慨万分:一方面如此精进祈祷,一方面又因听别人讲我妈的病需要吃鳖和吹风蛇来进补,故而,我经常是刚拜完佛就又风风火火地到菜市场买蛇买鳖。几个月下来,大、小蛇一共买了上百条。直到有一天,在寺庙里请了几本讲解因果的小册子,回家一看才吓得浑身瘫软。一方面后怕得要死,一方面又恍然大悟,原来在我家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应验了「因果丝毫不爽」这六个字:我爷爷是肉联厂杀猪的;父亲在爷爷的影响下,经常开导我们说:「民以食为天,吃吧,吃它个片甲不留!吃它个肚皮溜圆!」父亲因在供电局工作,故经常都有饭局,他是什么鲜活就吃什么。有时我们不敢吃那些活物,他竟逼我们看他杀、看他煮!而外婆因在我们家长期帮着买菜、做饭,故而也不知杀了多少生。看完佛学小册子之后,我马上回想起来,在我这二十来年的生涯中,我们一家人围桌吃饭的二十年,一直就是吵架不断的二十年,餐餐有人吵,顿顿有人骂,从未看到过如邻居家那般的和谐景观。这不是杀生过多、怨魂汇聚所致又是什么?

 

好好忏悔吧!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向所有做过我们刀下鬼、腹中餐的亡灵表示最真诚的忏悔!今后只能通过努力修学佛法以及大量放生的功德来回向给它们。

 

明白了一些佛法道理之后,我便给母亲准备了一部小收录机,日夜不停地给她播放佛菩萨的圣号,并用我了解的一些浅显的因果道理启迪她如我一样暗昧的心灵,还引导她不断地唱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说来也怪,在她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我也不知怎的,就在家里的观音菩萨像前发愿道:「祈请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我母亲手术顺利,并能引领我的亲朋好友都皈依佛门。我愿吃长素以表谢恩,并发誓今后纵遇命难也决不杀生。如果还能保佑我母亲存活五年以上,我愿落发出家并终生献身佛教事业以报佛恩。」现在想起当初说的这句话,我还是深感欣慰。如果不是母亲得病这个因缘,不是救母心切,也许我往昔所种的那么一点可怜的善根,还不知要到哪一世才能成熟呢!多亏菩萨加被,才使我在那一瞬间立定脚跟,当下成熟往昔善因。否则的话,不置之死地,我焉能得以新生?!

 

往后的事态发展让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佛菩萨加持的不可思议。母亲的手术非常顺利,伤口愈合神速。别人做化疗都会留下永久性的难看印痕,她却一点痕迹也没落下。

 

母亲康复后,我便把我们家的经历,特别是母亲的奇迹到处向人宣说,我多么渴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分享佛光的普照啊!而且生活当中发生的几件真实事例,无形中又给我的宣讲做了最好的注脚。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咏梅,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比我小两岁。她参加工作后由于特别卖力,很快就被提升为采购兼饭店主任。有一阵子,她每天都很风光地开部三轮车进出菜市,大量采购鲜活动物让人宰杀。结果没过多久,在她生子后还未满月,她就莫名其妙地披头散发、骑辆名牌摩托车跳河自杀了。

 

咏梅的悲剧让我更加体认到因果的不虚,从此我每到佛菩萨的圣诞日及初一、十五都去放生。结果坚持了一两年后,我的命运竟发生了完全的转变。我后来在一家工厂的生产科谋到了一份差使,一年之中,奖金由每月五十元上升到五百元。再后来,光奖金一个月就有两、三千块,加上工资,最多每个月可拿上万元。我知道自己福浅障重,消受不了这么多福报,便把工资的绝大多数又拿出来放生,结果就像良性循环似的,工资反而越涨越多。

 

等母亲于1996年出院后,我们全家便集体皈依了。

 

皈依后,我越来越渴望得到大善知识的接引,因为我越深入佛法,越感到自己愚昧无知。正如憨山大师所言:「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的确如此,就拿《金刚经》来说吧,一碰到「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样的句子,我就犯迷糊。而不懂般若智慧,光有一颗爱心,这种爱心绝对长久不了。没有智慧的修行、没有上师指引的修行,绝不可能通达成佛之路。怎么办?我又一次面临不知所措的困惑。

 

恰在此时,我身边又发生了一桩怪事。雷燕珍是我中小学时的同学,因谈恋爱受刺激得了精神病,最后把半瘫的父亲从五楼一直拖到一楼而活活拖死。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她父亲从小到大那么疼她护她,但最终却被女儿整死,这样的父女母子的关系,其实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撕开亲情温情脉脉的面纱,骨子里的东西不就是这回事吗?从此以后,我对世间凡人琐事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求法的烈焰却日盛一日地炽燃起来。

 

我先是去了四川新都的宝光寺,依止了一位在家师父。从他那里,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他结合教证教理揭示给我们的「人身难得」这一真理。他说:「人身难得而易失,偶一失此人身则万劫难复。你想想看,我们每天都面临死亡的包围:车祸、疾病、意外天灾……得人身者诚如佛言如指上土,而失人身者则如大地土啊!」老先生的话让我一下就想起了以前放生时在菜市场看到的情景,那么多的鱼苗,数不清的泥鳅……与我们人身一对比,数量的多少就显而易见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更激起了我的求道之心。接着,我就开始了一段曲折而又艰辛的求法修证之行。这期间曾遇到过大善知识,也遭遇了不少假法师、假活佛;也闻思修了一些正法,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歧途徘徊。特别是有一阶段,不知受了哪位法师的「点拨」,一个劲只求顿悟与直超,专事枯坐死定,根本不事闻思。这样地一味盲修,贪简求易,几乎将我彻底引入迷途。好在最后这一切都过去了,每当回首往事时,心中最感慨、最庆幸的便是:1997年「五‧一」期间,我终于和妈妈及妹妹摸索到了色达喇荣佛学院!

 

没见过珠穆朗玛峰的人,可能连家门口一个小土丘都会当成高山而仰止;没在大海搏击过风浪的人,可能淌过一条小溪就以为已能够做中流砥柱了。在见到法王如意宝、见到学院的闻思修情况后,我们娘仨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佛菩萨、什么是清净的道场。

 

喝过牛奶的人,恐怕不会再对臭水沟里的污水甘之如饴了,因此我做出了一个此生都不会再更改的决定:永远留在佛学院!

 

想起与妈妈同时开刀的几个病友,现在都已全部撒手离世了,只有我妈妈还健康地活着;想起当年一起参访的道友,除了一个跟我一起呆在学院外,其余的则大都还在江湖上飘荡,有的甚至于沦落到了谤佛、违法、弃圣的地步;想起妹妹来信告诉我,在离家不远的某菜市场上,每天依然在重复上演着大量的杀戮生命的惨剧……我的心就不能平静。

 

这样在学院闻思了一段时间的正法后,在母亲的同意下,我终于在2001年剃发出家了,此时,距我当初发下为报救母之恩而出家为僧的誓愿正好五年。倒不是害怕我妈妈已存活了五年以上,如果此时我不出家,恐佛菩萨再收回对妈妈的「恩赐」,我相信佛菩萨的慈悲绝非我们凡夫以分别心所能揣度。是我自己真的感到,如果说佛菩萨给了我母亲第二次生命,那么我则要以佛法来重塑我自己的慧命。

 

把目标高悬在头顶,把责任落实在双肩,一步一个脚印,我要向前,向前,再向前!

 

 

如今的圆勤确是正在向前行进在菩提大道上,但不知她是否能长期坚持。有很多曾经精进过的学佛人最终却半途而废;有些则干脆走上歪门邪道;还有些虽有心学佛,但又无力「回天」,因他们周围的环境非常恶劣,想从中孕育佛法的秧苗可谓难上加难,故而能真正一辈子修持圆满的人真如凤毛麟角。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老喇嘛,从我七岁认识他起,三十多年来,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在念诵经文、精勤持咒,似乎从未间断过,也没有任何风云变幻能让他停下一直拨动念珠的手。不过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再看看周围更多的人,今天依止这位上师。明天改皈依另一位活佛,这样地东奔西跑、不专一而修何来成就?在台湾有位专弘净土宗的大德,他也提倡一门专修,我想他这样做可能也有他自己的密意所在吧。其实我不怕别人不学佛,我最怕的是他们学佛后又半途而废。我们藏族有句古话:「稳固的修行是开悟的证相。」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又都很短暂,所以我才牢牢记住我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的话:「我一生中没有做过很多选择,依止的上师是托嘎如意宝,修学的佛法是大圆满,最终的愿望是往生极乐刹土。」有智慧的人们都应该记住上师的金刚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