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之法的次第,包括暇满难得等六个引导。所谓的法,正如前文所说,我们一定要依靠此法来调伏自心,“非以发髻非以棍”。为此,自相续中要反反复复思维暇满难得等这些内容。
首先讲四种厌世法,或者四种除贪法,或者四种出离法,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名称不同。 我们要依靠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两个引导对现世产生反感。《离四贪》中说:“若贪今生非行人。”又如云:“暇满人身难获得,难以复得如昙花,得大利如摩尼珠。”我们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上去下去的关键犹如马被辔头所转一样, 就在如今的这个身体上。其实,这个身体也是无常的,有生就有死,这是必然规律。因此, 我们必定走向无常的死亡。谋求现世没有意义或实质,明白了这一点后就要寻求后世。想到轮回因果,必然对来世以后的轮回心生厌离。
厌离的方式,小士道行人厌恶三恶趣而追求善趣,中士道行人厌恶轮回六道而追求解脱, 在其他引导中只有这两种,然而按照全知无垢光师徒的观点,必须要对作意自私自利的心态深恶痛绝。在思维轮回过患之时,要切切萌生厌离心,由此生起了想解脱的出离心时,再进一步思维:单单我独自一人解脱有什么利益, 如果把无始以来恩养我的深情母亲抛在脑后,只是独自解脱,那再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了。因此,必须要让一切有情获得佛果,那才是超越二边的大出离心。
如果安立四种出离,那就是小士道的发心——相似的出离,声闻缘觉的两种出离,加上大出离。就三种出离而言,即声闻、缘觉和菩萨的三种出离。出离一切轮回之后就要寻找一个逃避的地方,所以必须追求解脱和遍知的果位。解脱道并不是自己平平常常就能了知的,父母、亲属等不会宣讲,就算是给他们讲,他们也不理解,因此必须找寻善知识。寻找善知识也绝不能随随便便遇到一个人就草草率率地依止,一定要以三喜承侍的方式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善知识,学修他的意行。
在暇满难得等引导中,有实修引导和信解引导,如今除了信解引导以外再没有了。然而自大持明无畏洲以来还保留着可以代替实修引导的修法。暇满难得的引导是关于自己身体的引导。在这个暇满人身上面只有两条去路,“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如果利用这个身体行持真实的正法,那就是幸福快乐的起点,终将获得解脱和遍知的果位。特别是,如果修行光明大圆满,那么即生或中阴或后世就会解脱。“此身作恶便是轮回锚”,如果利用这个身体牟取今生世间利益,那就是一切恐怖和痛苦的序幕。
从自身角度来说,修行正法没有违缘,有机会修行,由此称为“闲暇”。有空闲修法是来源于自己的这个身体,它的反面有八种无暇, 这八种叫自相续所依的八无暇,它包括非人的四种无暇和人的四种无暇。其中非人的无暇, 从观修地狱开始,要反反复复思维他们有没有修行正法的机会。修行时分为入座和座间,入座也有两座、三座、四座、六座等许多层次。这里就白天两座、晚上两座而言,为了便于初学者采用,早晨黎明头遍鸡叫开始入座,一直到天没亮之前,是黎明座。天亮时起座,一直到太阳升起,进行座间事宜,例如作水施、烧素熏烟、诵日常功课。随后再入座,一直到中午之前,是上午座。起座之后用午餐、顶礼、看书……一直到下午太阳出现大阴影(藏地一般是五点钟左右)之前,始终处在悠然的状态中。然后再入座,一直到太阳没有落山之前,这是下午座。起座后供护法,念诵自己会念的回向文、发愿文和荤烟仪轨。到了看见一个人只知道是人却认不清是谁的黄昏时候入座,这是傍晚座,一直到晚睡时才起座。如果在以上这四座的时间里修行,那么心就会调柔。作为初学者,即使在所有座间观修,也不会修成,特别容易出现昏沉、掉举的弊病,因此在座间时要精进念经、勤奋行善悠悠而修。
每一入座,也都包括前行、正行和后行三部分。前行也分为前行的前行和真正的前行两个阶段。其中前行的前行阶段,要擤好鼻涕, 洗好脸,里里外外一切要办的事务必完成,总之要保证在入座期间不需要中断打坐而往外跑。随后,坐在床上身心放松,稍加休息,接着立下誓言:我这一座期间,纵然是大恩大德的父亲来到,我也绝不中断入座而随着迷乱所转。指甲掐着肉25发下坚定誓言:“宁死也不舍弃此誓愿!”
【25】 指甲掐着肉:这是藏族修行人表示决心极其坚定的一种做法。
真正的前行:1、身的要点,作毗卢七法, 也就是双足金刚跏趺,双手结定印,脊背好像铜钱般挺直,臂膀放松舒展,颈部稍稍向前屈, 舌抵上颚,眼睛垂视鼻尖。
2、语的要点:排除垢气,左右鼻孔轮番排三次,同时排三次,共排九次;或者,右鼻孔排一次,左鼻孔排一次,同时排一次,共三次; 或者,左右鼻孔同时排三次。以上三种除垢气法,做任何一种都可以。具体做法:左手握金刚拳,压在大腿根儿上(即腹股沟的位置),右手以三股金刚印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累的业、烦恼、罪障、破誓言、修行中出现昏愦、沉陷、迷茫错误这一切都变成黑气, 向外排散,呼气时就像青稞粒一样,从小扩大, 末了一下全然排出,这与洗涤器皿相仿。
3、心的要点:调整发心,观察现在我修的这一座,是希求消除今生疾病等的救畏发心, 还是牟取利养赞叹的善愿发心。假设是这两种发心,那就要像毒物一般予以抛弃。倘若是无记的发心,就要调整过来。小士道的发心是世间俗人的观念,并不是入道者我所观修的法, 中士道的发心也是成办一己私利的心态,因此也要予以断除。而必须真正生起大士道的清净发心,也就是在心里思维: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我才观修暇满难得。
接着祈祷上师:在自己的头顶上清清楚楚明观,十万瓣白色莲花的红黄色花蕊上,狮子座层层叠放的柔软绫罗垫上,自己的根本上师身穿出家法衣或者咒师装束,怀着“上师是佛” 等五种了知26,默默祈祷,念诵“三世诸佛……” 或者念诵四种厌世心前后的那些祈祷文27,满怀感恩戴德的敬信之心深情祈祷,结果上师化光融入自身,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浑然成为一体,处在这种状态中,不跟随过去的分别念, 不迎接未来的分别念,也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 尽可能入定安住。这以上是入座的前行。
【26】 五种了知:就是指上师瑜伽中所说的:第一、了知上师是佛;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27】 祈祷文:前行中共同四加行前后的祈祷文。